模电第三章(图解分析法)习题

合集下载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章例题习题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章例题习题

rbe
若旁路电容同时使 Re/ =0、 Re =0,则电压放大倍数为
& = A u
Uo Ui
. .
=−
′ β ⋅ RL
rbe
=−
50 × (6 // 6) × 103 1.85 × 103
≈ −81
由此可见 Re 的存在使放大倍数下降很多。 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为 Ri = Rb1 // Rb 2 //[ rbe + (1 + β ) Re ] = 60 // 20 //[1.85 + (1 + 50) × 0.3] ≈ 8 kΩ 若无 Re,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 Ri = Rb1 // Rb 2 // rbe = 1.65 kΩ,故 Re 的存在提 高了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为
& & & 0.66 × 103 & = U o = Uo ⋅ Ui = A & ⋅ Ri = −120 × A ≈ −111.5 us u • 3 & • U Rs + Ri ( 0 . 05 + 0 . 66 ) × 10 i Us Us
若 Rs=500 Ω,RL=8.2 kΩ,则该放大器源电压增益为
IC =
U CC U CE 12 U CE − = − 3 3 Rc Rc
iC / mA
4 3 2 1 0
2 4 6 8
100 75
当 UCE=0 时,IC=4mA;当 IC=0 时,UCE=12V,在如例 3-1 图所示的输 出特性上作出这条直线。 再由直流通路得 U − U BE 12 − 0.7 I B = CC = ≈ 51μA Rb 220 × 103 故直流负载线与 IB=51μA 相对应的输出特性 的交点即为静态工作点 Q,由图得 IC=2mA, UCE=6V。 (2) 当 UCE=3V 时, 则由直流通路可得集电极 电流为 U − U CE 12 − 3 = I C = CC = 3 mA Rc 3 × 103 U CC − U BE I C 3 I = = = = 75 μA 于是,基极电流为 B Rb β 40 U − U BE 12 − 0.7 Rb = CC = = 150.1 kΩ 故 IB 75 × 10 − 6 可采用 150 kΩ 标称电阻。 (3)若使 IC=1.5mA,则

模拟电子技术第三章习题与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第三章习题与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第三章习题与答案第三章习题与答案3.1 问答题:1.什么是反馈?答:在电子线路中,把输出量(电压或电流)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以某种方式反送回输入回路,与输入量(电压或电流)进行比较的过程。

2.什么是正反馈?什么是负反馈?放大电路中正、负反馈如何判断?答:正反馈:反馈回输人端的信号加强原输入端的信号,多用于振荡电路。

负反馈:反馈回输入端的信号削弱原输入端的信号,使放大倍数下降,主要用于改善放大电路的性能。

反馈极性的判断,通常采用瞬时极性法来判别。

通常假设某一瞬间信号变化为增加量时.我们定义其为正极性,用“+”表示。

假设某一瞬间信号变化为减少量时,我们定义其为负极性,用“-”表示。

首先假定输入信号某一瞬时的极性,一般都假设为正极性.再通过基本放大电路各级输入输出之间的相位变化关系,导出输出信号的瞬时极性;然后通过反馈通路确定反馈信号的瞬时极性;最后由反馈信号的瞬时极性判别净输入是增加还是减少。

凡是增强为正反馈,减弱为负反馈。

3.什么是电压负反馈?什么是电流负反馈?如何判断?答:根据反馈信号的取样方式,分为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凡反馈信号正比于输出电压,称为电压反馈;凡反馈信号正比于输出电流,称为电流反馈。

反馈信号的取样方式的判别方法,通常采用输出端短路法,方法是将放大器的输出端交流短路时,使输出电压等于零,如反馈信号消失,则为电压反馈,如反馈信号仍能存在,则为电流反馈。

这是因为电压反馈信号与输出电压成比例,如输出电压为零,则反馈信号也为零;而电流反馈信号与输出电流成比例,只有当输出电流为零时,反馈信号才为零,因此,在将负载交流短路后,反馈信号不为零。

4.什么是串联负反馈?什么是并联负反馈?如何判断?答: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分别加在两个输入端,是串联反馈;加在同一输入端的是并联反馈。

反馈信号使净输入信号减小的,是负反馈。

判断反馈的极性,要采用瞬时极性法。

3.2 填空题:1.放大电路中,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可以引入直流负反馈;如果要稳定放大倍数,应引入交流负反馈;希望扩展频带,可以引入交流负反馈;如果增大输入电阻,应引入串联负反馈;如果降低输比电阻,应引入电压负反馈。

模电第三章答案

模电第三章答案

模电第三章答案第3章多级放大电路自测题一、现有基本放大电路:A.共射电路B.共集电路C.共基电路D.共源电路E.共漏电路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电路组成两级放大电路。

(1)要求输入电阻为1kΩ至2kΩ,电压放大倍数大于3000,第一级应采用(A),第二级应采用(A)。

(2)要求输入电阻大于10MΩ,电压放大倍数大于300,第一级应采用(D),第二级应采用(A)。

(3)要求输入电阻为100kΩ~200kΩ,电压放大倍数数值大于100,第一级应采用(B),第二级应采用(A)。

(4)要求电压放大倍数的数值大于10,输入电阻大于10MΩ,输出电阻小于100Ω,第一级应采用(D),第二级应采用(B)。

(5)设信号源为内阻很大的电压源,要求将输入电流转换成输出电压,且Aui输出电阻Ro<100,第一级应采用采用(C),第二级应(B)。

二、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

(1)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存在零点漂移的原因是(C、D)。

A.电阻阻值有误差B.晶体管参数的分散性C.晶体管参数受温度影响D.电源电压不稳(2)集成放大电路采用直接耦合方式的原因是(C)。

A.便于设计B.放大交流信号C.不易制作大容量电容(3)选用差动放大电路的原因是(A)。

A.克服温漂B.提高输入电阻C.稳定放大倍数(4)差动放大电路的差模信号是两个输入端信号的(A),共模信号是两个输入端信号的(C)。

A.差B.和C.平均值(5)用恒流源取代长尾式差动放大电路中的发射极电阻,将使单端电路的(B)。

A.差模放大倍数数值增大B.抑制共模信号能力增强C.差模输入电阻增大(6)互补输出级采用共集形式是为了使(C)。

A.放大倍数的数值大B.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大C.带负载能力强三、电路如图T3·3所示,所有晶体管均为硅管,β均为200,rbb'200,静态时Uo1000,IiUBEQ0.7V。

试求:(1)静态时Tl管和T2管的发射极电流。

(2)若静态时uO0,则应如何调节Rc2的值才能使uO0?若静态uO0V,则Rc2=?,电压放大倍数为多少?解:(1)T3管的集电极电流IC3(UZUBEQ3)/RE30.3mA静态时Tl管和T2管的发射极电流IE1IE20.15mA(2)若静态时uO0,则应减小Rc2。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版第三章习题解答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版第三章习题解答

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3.1 两同频率的正弦电压,V t u V t u )60cos(4,)30sin(1021︒+=︒+-=ωω,求出它们的有效值和相位差。

解:将两正弦电压写成标准形式V t u )18030sin(101︒+︒+=ω V t u )9060sin(42︒+︒+=ω,其有效值为V U 07.72101==,V U 83.2242== ︒=︒-︒=150,15021021ϕϕ或︒=-=∆6021ϕϕϕ3.2 已知相量21421321,,322,232A A A A A A j A j A ⋅=+=++=+=,试写出它们的极坐标表示式。

解: ︒∠=⋅=⎪⎪⎭⎫⎝⎛+=︒304421234301j e j A ︒∠=⎪⎪⎭⎫ ⎝⎛+=604232142j A312232(21)(1)45A A A j j =+=+++=+=∠︒ 412443060169016A A A j =⋅=⨯∠︒+︒=∠︒=3.3 已知两电流 A t i A t i )45314cos(5,)30314sin(221︒+=︒+=,若21i i i +=,求i并画出相图。

解:A t i )9045314sin(52︒+︒+=,两电流的幅值相量为 1230m I A =∠︒,A I m︒∠=13552 总电流幅值相量为)135sin 135(cos 5)30sin 30(cos 221︒+︒+︒+︒=+=j j I I I mm m ︒∠=+-=++-=11285.453.480.1)2251(2253j jA t t i )112314sin(85.4)(︒+= 相量图如右图所示。

3.4 某二端元件,已知其两端的电压相量为V 120220︒∠=U ,电流相量为A I︒∠=305 ,f=50H Z ,试确定元件的种类,并确定参数值。

解:元件的阻抗为449044305120220j IU Z =︒∠=︒∠︒∠==元件是电感,44=L ω,H L 14.05024444=⨯==πω3.5 有一10μF 的电容,其端电压为V )60314sin(2220︒+=t u ,求流过电容的电流i 无功功率Q 和平均储能W C ,画出电压、电流的相量图。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三章 习题解答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三章 习题解答
1.3 电路如图P1.3所示,已知ui=10sinωt(v),试画 出ui与uO的波形。设二极管正向导通电压可忽略不 计。
成 都 信 息 工 程 学 院 实 验 中 心
1
1.4 电路如图P1.4所示,已知ui=5sinωt (V),二极管 导通电压UD=0.7V。试画出ui与uO的波形,并标出 幅值。
uO VCC ICQ RC 11V<UBE 饱和,Uce=Uces=0.7V
5
1.11 电路如图P1.18所示,晶体管的β=50,|UBE|=0.2V,饱和 管压降|UCES|=0.1V;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Z=5V,正向导通电 压UD=0.5V。试问:当uI=0V时uO=?当uI=-5V时uO=?
成 解:在空载和带负载情况下,

信 电路的静态电流、rbe均相
息 工
等,它们分别为:



实 验 中
I BQ
VCC
U BEQ Rb
U BEQ R
22μ
A
心 I CQ I BQ 1.76mA
rbe
rbb' EQ
1.3k
9




工 空载时,静态管压降、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
RL Rc RL
I CQ (Rc ∥ RL ) 2.3V
中 心
A u
RL'
rbe
115
Ri Rb ∥rbe rbe 1.3k
A us
rbe Rs rbe
Au
47
Ro Rc 5k
11
2.9 已知图P2.10所示电路中晶体管的 =100,rbe=1kΩ。 (1)现已测得静态管压降UCEQ=6V,估算Rb约为多少千欧; (2)若测得ui和uo的有效值分别为1mV和100mV,则负载电

模拟电子技术第三章习题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第三章习题答案

11.已知共基放大电路如题3-21图所示。

已知晶体管VT 的h fe =50,r bb’=50Ω,U BEQ =0.7V ,电路中的电容对交流可视为短路。

1.求静态工作点。

2.画出h 参数等效电路;求中频电压增益AU ,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分析:题3-21图电路为CB 组态放大电路。

在进行低频小信号分析时,可以使用CB 组态的h 参数模型,也可以使用比较熟悉的CE 组态的h 参数模型。

解: 方法一:1. 直流电路如题3-21图a 所示。

R L 3k Ω题3-21图V CC +12v题3-21图a2.利用CB 组态的h 参数模型进行交流特性分析。

交流等效电路如题3-21图b 所示。

方法二:1. 静态工作点的计算方法同方法一,略2. 利用CE 组态的h 参数模型进行交流特性分析。

交流等效电路如题3-21图c 所示。

()())V (75.32365.112)mA (03.050)mA (62.1)mA (62.165.151501)mA (65.1k 27.04)V (412301515E C CQ CC CEQ f eBQ EQ f e f e CQ E BE B CC B2B1B2B =+⨯-=+-==≈==⨯=+==-=-==⨯+=+=R R I V U h I I I h h I R U U I V R R R U CQ EQ题3-21图b+u o-+u i-()()()()bb'ie fe EQ ie ib fe fefb fe2626150150853Ω1.6585316.7Ω15111h r h I h h h h h h =++=++⨯====+-==≈-+()()()()E ib o c fb C L fb C L o U i e ib ib //16.7Ω//2k Ω16.5Ω3k Ω////13//38816.7i e r R h r R h i R R h R R u A u i h h =====⨯⨯-⨯==-=-=-=⨯输入电阻输出电阻中频电压增益为输入电阻输出电阻10.共集放大电路如题3-19图所示。

模拟电路第三章 多级放大电路

模拟电路第三章 多级放大电路
整理ppt
1. 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共模信号作用下的分析
Ad
1(Rc∥RL)
2 Rbrbe
AcRbrb(R ec2 ∥ (1R L))Re
KCMRA Ad c Rb2 rb(R eb2(1rbe))Re
整理ppt
2. 单端输入双端输出
共模输入电压 差模输入电压 输入差模信号的同时总是伴随着共模信号输入:
3.3.2 差分放大电路
一、电路的组成
零点 漂移
参数理想对称: Rb1= Rb2,Rc1= Rc2, Re1= Re2;T1、T2在任何温度下特性均相同。 uI1与uI2所加信号大小相等、极性相同——共模信号
整理ppt
二、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
典型电路
信号特点? uI1与uI2所加信号大小相等、极性相反——差模信号
在实际应用时,信号源需要有“ 接地”点,以避免干扰; 或负载需要有“ 接地”点,以安全工作。
根据信号源和负载的接地情况,差分放大电路有四种接法: 双端输入双端输出、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单端输入双端输出、 单端输入单端输出。
整理ppt
三、差分放大电路的四种接法 1. 双端输入单端输出:Q点分析
由于输入回路没有变化,所以
共模放大倍数 Ac
uO c uIc
参数理想对称A时 c 0
Re的共模负反馈作用: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变化等效为共模信号
如 T(℃)↑→IC1↑ IC2 ↑→UE↑→ IB1 ↓IB2 ↓→ IC1 ↓ IC2 ↓
Re负反馈作用抑制了每只差分管集电极电流、电位的变化。
整理ppt
3. 放大差模信号 差模信号:数值相等,极性相反的输入信号,即
uI1uI2uId/2
i B 1 i B2 i C 1 i C2 u C 1 u C2 u O 2 u C1

模拟电子技术第三章 习题与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第三章 习题与答案

第三章习题与答案3.1 问答题:1.什么是反馈?答:在电子线路中,把输出量(电压或电流)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以某种方式反送回输入回路,与输入量(电压或电流)进行比较的过程。

2.什么是正反馈?什么是负反馈?放大电路中正、负反馈如何判断?答:正反馈:反馈回输人端的信号加强原输入端的信号,多用于振荡电路。

负反馈:反馈回输入端的信号削弱原输入端的信号,使放大倍数下降,主要用于改善放大电路的性能。

反馈极性的判断,通常采用瞬时极性法来判别。

通常假设某一瞬间信号变化为增加量时.我们定义其为正极性,用“+”表示。

假设某一瞬间信号变化为减少量时,我们定义其为负极性,用“-”表示。

首先假定输入信号某一瞬时的极性,一般都假设为正极性.再通过基本放大电路各级输入输出之间的相位变化关系,导出输出信号的瞬时极性;然后通过反馈通路确定反馈信号的瞬时极性;最后由反馈信号的瞬时极性判别净输入是增加还是减少。

凡是增强为正反馈,减弱为负反馈。

3.什么是电压负反馈?什么是电流负反馈?如何判断?答:根据反馈信号的取样方式,分为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凡反馈信号正比于输出电压,称为电压反馈;凡反馈信号正比于输出电流,称为电流反馈。

反馈信号的取样方式的判别方法,通常采用输出端短路法,方法是将放大器的输出端交流短路时,使输出电压等于零,如反馈信号消失,则为电压反馈,如反馈信号仍能存在,则为电流反馈。

这是因为电压反馈信号与输出电压成比例,如输出电压为零,则反馈信号也为零;而电流反馈信号与输出电流成比例,只有当输出电流为零时,反馈信号才为零,因此,在将负载交流短路后,反馈信号不为零。

4.什么是串联负反馈?什么是并联负反馈?如何判断?答: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分别加在两个输入端,是串联反馈;加在同一输入端的是并联反馈。

反馈信号使净输入信号减小的,是负反馈。

判断反馈的极性,要采用瞬时极性法。

3.2 填空题:1.放大电路中,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可以引入直流负反馈;如果要稳定放大倍数,应引入交流负反馈;希望扩展频带,可以引入交流负反馈;如果增大输入电阻,应引入串联负反馈;如果降低输比电阻,应引入电压负反馈。

模电第三章(图解分析法)习题

模电第三章(图解分析法)习题

某硅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和用该晶体管组成的放大电路及其直流、交流负载线如图所示。

由此求解:1.电源电压V CC,静态电流I CQ,静态电压U CEQ;2.电路参数、;应增(11分)[3]答案1.V CC≈12V,I CQ≈4mA,U CEQ≈4V 2.R c≈2k,3.U om+≈2V,U om-≈3.5V,取U om≈2V4. 减小R b某晶体管输出特性和用该晶体管组成的放大电路如图所示,设晶体管的U BEQ=0.6V,电容对交流信号可视为短路。

1.在输出特性曲线上画出该放大电路的直流负载线和交流负载线,标明静态工作点Q;2.确定静态时I CQ和U CEQ的值;3.当逐渐增大正弦输入电压幅度时,首先出现饱和失真还是截止失真?4.为了获得尽量大的不失真输出电压,应增(10分)[7]答案1.I BQ=20μA,作图如下:2.I CQ≈2mA,U CEQ≈3V 3.首先出现截止失真 4.减小R b(10分)[35]放大电路如图所示,已知该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位于输出特性曲线的Q点处。

1.确定R c和R b的值(设U BEQ=0.7V);2.为了把静态工作点从Q点移到Q1点,应调整哪些电阻?调为多大?若静态工作点移到Q2点,又应如何调整?(10分)[35]答案1.作直流负载线(下图)()2.方法同1对Q1:,不变,(4分)[90]分压式工作点稳定电路如图所示,回答以下问题:1.该电路对静态参数、、是、是否有稳定作用?(4分)[90]答案1.对I CQ和U CEQ有稳定作用,对I BQ无稳定作用。

2.对有(12分)[81]已知图示电路中晶体管的=160,,U、、;、、输出电阻。

(12分)[81]答案1.μA2.=// R b1// R b2≈2.1k==2。

模电第三章习题答案

模电第三章习题答案

模电第三章习题答案模电第三章习题答案模拟电子技术(模电)是电子工程中的重要学科,它研究的是模拟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模电的第三章主要涉及放大器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包括放大器的分类、放大器的增益计算、放大器的频率响应等内容。

在学习模电的过程中,习题是巩固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工具。

下面将给出模电第三章习题的详细解答。

1. 问题:计算电压放大倍数Av。

解答:电压放大倍数Av的计算公式为Av = Vout / Vin,其中Vout为输出电压,Vin为输入电压。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电路图和元件参数,可以通过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来计算。

2. 问题:计算共模抑制比CMRR。

解答:共模抑制比CMRR的计算公式为CMRR = 20log10(Ad / Ac),其中Ad为差模增益,Ac为共模增益。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电路图和元件参数,可以通过电路分析方法来计算。

3. 问题:计算输入阻抗Zin。

解答:输入阻抗Zin的计算公式为Zin = Vin / Iin,其中Vin为输入电压,Iin为输入电流。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电路图和元件参数,可以通过电路分析方法来计算。

4. 问题:计算输出阻抗Zout。

解答:输出阻抗Zout的计算公式为Zout = Vout / Iout,其中Vout为输出电压,Iout为输出电流。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电路图和元件参数,可以通过电路分析方法来计算。

5. 问题:计算最大输出功率Pmax。

解答:最大输出功率Pmax的计算公式为Pmax = Vout^2 / (4Rl),其中Vout为输出电压,Rl为负载电阻。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电路图和元件参数,可以通过电路分析方法来计算。

通过以上习题的解答,我们可以加深对模电第三章内容的理解。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熟练掌握放大器的基本概念和特性,以便能够正确设计和分析模拟电路。

同时,通过解题过程,我们也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模电作为电子工程的重要学科,对于电子工程师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模电第三章习题

模电第三章习题

1、在双端输入、输出的理想差分放大电路中,若两输入电压V i1=V i2,则输出电压V o= ,若V i1=+1500μV,V i2=+500μV,则可知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差值电压V id= 。

解: 0 1000μV2、改进差动放大电路时:(1)用电流源电路取代R e的目的是;(2)用电流源电路取代R c的目的是;(3)用共集-共基组合型差动电路的目的是;(4)用复合管或超β管作差动管的目的是。

解:(1)用三极管代替大电阻,三极管相当于一个阻值很大的抑制零漂电阻R e;(2)采用有源负载可以得到很高的电压放大倍数;(3)有较高差模输入电阻和电压放大倍数,频率响应较好;(4)降低输入偏置电流提高输入阻抗。

3、在实际应用的差分放大电路中,为了提高共模抑制比,通常用代替R e,这种电路采用电源供电方式。

解: 恒流源双4、电路如图所示,两管的β= 60 电路的输入电阻为A. 2.5kΩB. 7 kΩC. 10 kΩD. 30 kΩ( B )电路的输出阻抗为A. 150ΩB. 2.5 kΩC. 5 kΩD. 8kΩ(A )第一级静态工作电流I CQ1大致为A. 0.8AB. 1mAC. 1.2mAD. 2mA ( B )第二级静态电压V CEQ2大致为A. 7.3VB. 8.7VC. 9.3VD. 10.7V ( B )电路的电压的放大倍数为A. –1B. –2C. –200D. –450 (B )5、图示单端输出差分放大电路中,若输入电压△v S1 = 80mV ,△v S2 = 60mV ,则差模输入电压│△v Id │为A. 10mVB. 20mVC. 70mVD. 140mV (B )6、集成放大电路采用直接耦合方式的原因是A. 便于设计B. 放大交流信号C. 不易制作大容量电容D. 以上各项都不是 ( C )7、由于场效应管的栅极几乎不取电流,所以场效应管与双极型晶体管也不能组成复合管。

(× )8、差动放大电路输入信号为v i1 = 1mV ,v i2 = -1mV ,是差模输入。

2010版模电第三章习题及解答

2010版模电第三章习题及解答

习 题3.1 在晶体管放大电路中,测得两个晶体管各个电极的电流如图P3.1所示,试分别标出各个晶体管的管脚e 、b和c ;判断各晶体管是NPN 型还是PNP 型;并分别估算它们的β值。

图P3.1答:(a )从左至右依次为b , e , c ,NPN ,40 (b )从左至右依次为b , c , e ,PNP ,603.2用直流电压表测得电路中晶体管各电极的对地静态电位如图P3.2所示,试判断这些晶体管分别处于什么状态。

A .放大B .饱和C .截止D .损坏⑴ ; ⑵ ; ⑶ ; ⑷ ; ⑸ 。

图P3.2解:(1)A ;(2)A ;(3)C ;(4)D ;(5)B3.3 某晶体管的输出特性如图P3.3所示,试求出该管子的β、α、CEO I 、(BR)CEO V 和P CM 。

图P3.3解:β≈100,α≈0.99,I CEO =10μA ,(BR)CEO V ≈55V ,P CM ≈100mW3.4电路如图P3.4所示,已知晶体管β=50,在下列情况下,用直流电压表测晶体管的集电极电位,应分别为多少?设V C C =12V ,晶体管饱和管压降V C E S =0.5V 。

(1)正常情况 (2)R b 1短路 (3)R b 1开路(4)R b 2开路 (5)R C 短路图P3.4解:设V BE =0.7V 。

则 (1)基极静态电流(2)由于V BE =0V ,晶体管截止,V CE =12V 。

(3)由于基极电流故晶体管饱和,V CE =V CES =0.5V 。

(4)晶体管截止,V CE =12V 。

(5)由于集电极直接接直流电源,故V CE =V CC =12V 。

3.5 在图P3.5所示电路中,T 为硅晶体管,β=50。

当开关S 分别接到A 、B 、C 端时,判断晶体管的工作状态(放大、饱和、截止),并确定V O 的近似值。

图P3.5解:S 接A 时,T 放大 , V O ≈ 3.35VS 接B 时,T 饱和 , V O ≈0V (0.1~0.5V ) S 接C 时,T 截止 , V O ≈ 6V3.6 试分析图P3.6所示各电路是否能够放大正弦交流信号,简述理由。

模拟电子技术3-2 模拟系统分析方法

模拟电子技术3-2 模拟系统分析方法
第三章 模拟电路的基本问题
本章目录
3.1 电信号 3.2 模拟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3.3 放大电路
模拟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图解分析方法 图解分析法较简单,前提条件是已知器
件的V -I 特性曲线。
模型分析方法 将非线性器件简化成一个线性模型,然
后采用线性分析法。
模拟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例3.2.1 电路如图所示,已知二极管的V-I特性曲线、电源VDD 和电阻R,求二极管两端电压vD和流过二极管的电流iD 。
放大倍数
ii
Rs
+
+
vi
v_s
_
放大电路
io
+
vo
RL
_
电电互互电压压阻导流放增放放放大益大大大倍倍倍倍数数数数
G 20log A v
AvgAAirVVVIoi oiIVIIoioi
v
输入电阻
对信号源的电 压放大倍数
Ri
Vi Ii
.
.
Avs
Vo
.
Vs
Vi
Ri Rs
Ri
Vs
..
Vo
.
Vi
.
Vi Vs
例3.2.3 图示电路中,VDD = 10V,R = 10k,恒压降模型的VD=0.7V,vs =
0.1sint V。(1)求输出电压vO的交流量和总量;(2)绘出vO的波形。
此电路可以看成静态(直流通路)+动态(交流通路):
静态:VD 0.7 V
ID (VDD VD ) / R 0.93 mA Vo ID R 9.3V
VD 0 V ID VRDDR/ RID ID1 mA
2.恒压模型
VD 0.7 VV(DD硅V二DD 极管典D型D值)V_D V_VDDVDDD

模电第三章习题

模电第三章习题

AV
(1
j
100 j f 10
f )(1 10
j
AfV 105
)
(1100j•11f(0010)(jj111jf0f10f0j
• )10f 5(1)1Βιβλιοθήκη jf 105)
1
1
100 •

(1 j 10) f
(1
j
f 105
)
20 lg AVM 20 lg 100 40dB
f H 105 Hz fL 10Hz
4.4.2 如图所示偏置电路中,热敏电阻RT具有负 温度系数,问能否起到稳定工作点的作用?
VCC
VCC
Rb1
RC
RT
Rb1
RC
RT
Rb2
可以
Re
T
IC
RT VB IB
T IC RT
不可以
Rb2
Re
IC
VB IB IC
3.7.1某放大电路电压增益的对数幅频特性如图所示,1) 求该电路的中频电压增益 AVM ,上限频率fH,下限频 率fL, 2)当输入信号的频率f= fH 或f= fL时,该电路实 际的电压增益是多少分贝.
1) 20 lg AVM 60dB 20lgAV
AVM 1000
60
fH 108 Hz
20 0 1 102
f L 10 2 Hz
2) f fH或f fL
108
f/Hz
20 lg AV 57dB
3.7.2某放大电路电压增益的频率特性表达式如下,求该
电路的中频电压增益的分贝数 ,上限频率fH,下限频率fL, 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在中频区的相位差。
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在中 频区的相位差为0。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第3章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习题解答..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第3章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习题解答..

第3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习题解答3.1 已知正弦电压,当时,。

求出有效值、频率、()V 314sin 10θ-=t u 0=t V 5=u 周期和初相,并画波形图。

解 有效值为 V07.7210==U ;Hz 502314==πf s 02.01==f T 将 , 代入,有 ,求得初相。

波形图如下0=t V 5=u )sin(105θ-=︒-=30θ3.2 正弦电流的波形如图3.1所示,写出瞬时值表达式。

i图3.1 习题3.2波形图解 从波形见,电流的最大值是,设的瞬时值表达式为i A 20i A π2sin 20⎪⎭⎫ ⎝⎛+=θt T i 当 时,,所以 ,求得或 。

0=t A =10i θsin 2010=︒=30θ6π=θ当 时,,所以 ,求得 。

s 2=t A =20i ⎪⎭⎫ ⎝⎛+⨯=6π2π2sin 2020Ts 12=T 所以 。

A ⎪⎭⎫ ⎝⎛︒+=306πsin 20t i 3.3正弦电流,。

求相位差,说明超前滞()A 120 3cos 51︒-=t i A )45 3sin(2︒+=t i 后关系。

解 若令参考正弦量初相位为零,则的初相位,而初相位1i ︒-=︒-︒=30120901θ2i,其相位差 , 所以滞后于 角,或︒=452θ︒-=︒-︒-=-=75453021θθϕ1i 2i ︒75超前 角。

2i 1i ︒753.4 正弦电流和电压分别为(1)V)60 4sin(23o 1+=t u (2)V)75 4cos(52︒-=t u (3)A)90 4sin(2o 1+-=t i (4) V)45 4cos(252︒+-=t i 写出有效值相量,画出相量图。

解 (1) ,相量图如图(1)V 6031︒∠=∙U (2) V)15 4sin(5)75 4cos(52︒+=︒-=t t u 有效值相量为 ,相量图如图(2)V 15252︒∠=∙U (3) ()()A90 4sin 290 4sin 21︒-=︒+-=t t i 有效值相量为 ,相量图如图(3)A 9021︒-∠=∙I (4) ()()A45 4sin 2545 4cos 252︒-=︒+-=t t i 有效值相量为 ,相量图如图(4)A 4552︒-∠=∙I3.5 图3.2中,已知,,求。

模电第三章课后题答案

模电第三章课后题答案

模电第三章课后题答案模拟电路第三章课后题答案1. 什么是直流偏置?有哪些方法可以实现直流偏置?直流偏置是指在放大器电路中为信号输入提供一个基准电压或偏置电压的方法。

常用的直流偏置方法有四种:固定偏置、可调偏置、恒流源偏置和共射极稳压偏置。

2. 什么是共模反馈?可以用来做什么?共模反馈是指将输出信号的一部分通过反馈电路送回放大器输入端并与输入信号相加的一种反馈方式。

它可以用来降低输出的共模干扰、提高放大器的直流稳定性和增大输出阻抗等。

3. 论述共源放大器输入电阻的大小与管子的参数关系。

共源放大器输入电阻Ri与管子的参数关系为Ri=rd//rds。

其中rd和rds 分别为管子的内阻和漏极电阻,它们与管子的型号有关,可以通过数据手册或参数表找到。

4. 怎样理解源极负载共源放大器的“驱动能力”?源极负载共源放大器的“驱动能力”是指它可以驱动的负载电阻的大小。

它与放大器的工作状态有关,当放大器处于饱和状态时,它的驱动能力较强;当放大器处于截止状态时,它的驱动能力较弱。

5. 什么是运放的输入失调?有什么影响?运放的输入失调是指运放输入端的两路信号不对称,产生一个微小的偏置电压,从而影响运放的放大能力和输出的准确性。

其影响包括:增大输出的偏置电压、降低放大增益和导致失真等。

6. 什么是偏压稳定度?如何提高?偏压稳定度是指放大器直流工作点的稳定性,通常用温度系数来表示。

它可以通过采用合适的偏压电路设计、选用稳定性好的元器件、合理布局和散热等方式来提高。

7. 什么是负反馈?有哪些优点?如何设计?负反馈是指将部分输出信号送回放大器输入端,并与输入信号相减的一种反馈方式。

它的优点包括提高放大器的稳定性、降低失真、增加带宽和减小输出阻抗等。

负反馈的设计需要明确设计目标和反馈网络的参数,通过计算和仿真实现。

模电第三章(习题)1

模电第三章(习题)1
9
例在图所示电路中,β=50,UBE=0.7V,试求:
(1)静态工作点参数IB、IC、UCE值; (2)计算动态指标AV、Ri、Ro的值。
+UCC (+12 v) + C2
Rb 280 k C1 + 20 F . Ui
Rc 3 k
20 F 3DG 6 RL 3 k
. Uo
(a)
10
解 (1)求静态工作点参数
Rb 280 k C1 + 20 F . Ui Rc 3 k +UCC (+12 v) + C2
Rb IB b UCC Rc c e UBE IC
20 F 3DG 6 RL 3 k
. Uo
UCE
U CC 0.7 12 0.7 IB 0.04m 40 3 Rb 280 10 I C I B 50 0.04 10
输入电阻法 开路电压法
二是将后一级与前一级开路,计算前 一级的开路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出电阻,并 将其作为信号源内阻加以考虑,共同作用 到后一级的输入端。 一是将后一级的输入电阻作为前一级的 负载考虑,即将第二级的输入电阻与第一级 集电极负载电阻并联。
现以图的两级放大电路为例加以说明,有关 参数示于图中。三极管的参数为
I C / mA A 4 3 2 1 0 4 8 12 16 20
RB2=20k
RE=2k
RC=3k
RL=6k
=60
VCC=16V
IB U CE / V
19
A
28 A
RB1=60k
5)其它参数不变,要VCE=4V,问上偏流 电阻为多大?
当VCE=4V时 IC = (VCC- VCE)/ (RE +RC) = (16-4)/(2+3)

模拟电子技术教程第3章习题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教程第3章习题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教程第3章习题答案(总1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3章 习题1. 概念题:(1)在放大电路中,三极管或场效应管起的作用就是 将一种形式的电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电量 。

(2)电源的作用是 为能量转换提供能源 ,如果离开电源,放大器可以工作吗( 不能 )(3)单管放大器的讲解从电容耦合形式开始,这是因为 阻容耦合放大器设计和计算相对来说要简单点 ,如果信号和负载直接接入,其 工作点 的计算将要复杂的多。

(4)在共射放大器的发射极串接一个小电阻,还能认为是共射放大器吗( 能 )在共集放大器的集电极串接一个小电阻,还能认为是共集放大器吗( 能 )(5)在模电中下列一些说法是等同的,(A 、C 、F )另一些说法也是等同的。

(B 、D 、E )A. 直流分析B. 交流分析C. 静态分析D. 动态分析E. 小信号分析F. 工作点分析(6)PN 结具有单向导电性,信号电压和电流的方向是随时间变化的,而交流信号却能在放大电路中通过并获得放大,这是因为 放大器输出端获取的交流信号其实就是电流或电压的相对变化量 。

(7) β大的三极管输入阻抗 也大 ,小功率三极管的基本输入阻抗可表示为EQTbb'be I U )1(r r β++≈。

(8)画直流通路比画交流通路复杂吗(不)在画交流通路时直流电压源可认为短路,直流电流源可认为开路,二极管和稳压管只考虑其动态内阻即可。

(9)求输出阻抗时负载R L必须断开,单管放大器输出阻抗最难求的是共集电极放大器,其次是共源放大器。

(10)对晶体管来说,直流电阻指晶体管对所加电源呈现的等效电阻,交流电阻指在一定偏置下晶体管对所通过的信号呈现的等效电阻,对纯电阻元件有这两种电阻之区分吗(无)(11)在共射级放大器或共源放大器中,电阻R C或R D的作用是把电流I C 或I D的变化转换为电压的变化。

最新模电课件18第三章习题

最新模电课件18第三章习题

10两个晶体管的电流放大倍数为β1和β2 ,将它们接成复合管后,
则其等效管的β约为(
)C
A β1+β2 B β1-β2 C β1×β2 D β1÷β2
11随着输出功率Po的提高,互补推挽功放输出级的电源供给功 率( B )
A 减小
B增大
C不变 D等于Po
12理想情况下,OTL功放的最大输出电压Uom( A ) A 等于Ec/2 B 大于Ec/2 C 等于Ec D 大于Ec
-EE
模电课件
单项选择题
1变压器产生零点漂移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温度变化对电路中的
有(
D )影响。
A电阻
B电容
C电感
D管子参数
2理想时,双端输出式的差动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应( B )
A等于零
B等于∞
C等于1
D小于1
3理想时双端输出式的差动放大器的共模电压增益应( A
)
A等于零
B等于∞
C等于1
15在集成运放中,其输入级都采用各种形式的差动电路,主要 是为了( C )
A抑制差模和共模信号输出 B放大差模和共模信号
C放大差模和抑制共模信号 D放大共模和抑制差模信号
16在集成运放中,第一级采用差放电路,主要是有助于( C )
A Ri↑ B Aud↑ C 零点漂移↓ D起匹配作用
15.01.2021
模电课件18第三章习题
差4.动放图大3.器1的9所大示信C号E传基输本特差性动 (放性1范大)围器当约的静为差态(模时5输,2入ui)电1m=u压Vi2=u0id,的即线uid=0
iC1iC2IC1IC21 2IEE
5. 在图3.19中,当uid超EC 过大约( 100 )mV时, 输6( .Ii对C出C11称u出差o1性现T动1R)明和c放显(大发限Ru器射L幅o 极依。R电c靠T2阻电uRoIi路e2CCm22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硅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和用该晶体管组成的放大电路及其直流、交流负载线如图所示。

由此求解:1.电源电压V CC,静态电流I CQ,静态电压U CEQ;2.电路参数、;
应增
(11分)[3]
答案1.V CC≈12V,I CQ≈4mA,U CEQ≈4V 2.R c≈2k,
3.U om+≈2V,U om-≈3.5V,
取U om≈2V
4. 减小R b
某晶体管输出特性和用该晶体管组成的放大电路如图所示,设晶体管的U BEQ=0.6V,电容对交流信号可视为短路。

1.在输出特性曲线上画出该放大电路的直流负载线和交流负载线,标明静态工作点Q;
2.确定静态时I CQ和U CEQ的值;
3.当逐渐增大正弦输入电压幅度时,首先出现饱和失真还是截止失真?
4.为了获得尽量大的不失真输出电压,应增
(10分)[7]
答案1.I BQ=20μA,作图如下:
2.I CQ≈2mA,U CEQ≈3V 3.首先出现截止失真 4.减小R b
(10分)[35]
放大电路如图所示,已知该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位于输出特性曲线的Q点处。

1.确定R c和R b的值(设U BEQ=0.7V);
2.为了把静态工作点从Q点移到Q1点,应调整哪些电阻?调为多大?若静态工作点移到Q2点,又应如何调整?
(10分)[35]
答案1.作直流负载线(下图)
()
2.方法同1
对Q1:,不变

(4分)[90]
分压式工作点稳定电路如图所示,回答以下问题:1.该电路对静态参数、、是
、是否有稳定作用?
(4分)[90]
答案1.对I CQ和U CEQ有稳定作用,对I BQ无稳定作用。

2.对有
(12分)[81]
已知图示电路中晶体管的=160,,U
、、;
、、输出电阻。

(12分)[81]
答案1.
μ
A
2.
=// R b1// R b2≈2.1k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