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斜油气藏的主要类型
推荐-构造油气藏 精品
![推荐-构造油气藏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001792ab0b4e767f5bcfce1d.png)
构造油气藏由于地壳发生变形和变位而形成的圈闭,称为构造圈闭。
油气在其中聚集,就形成了构造油气藏。
它是最重要的一类油气藏。
它进一步可分为背斜、断层、裂缝及岩体刺穿构造油气藏。
一、背斜油气藏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地层发生褶皱弯曲变形而形成的背斜圈闭,称为背斜圈闭,油气在其中的聚集称为背斜油气藏。
这是一类在勘探史上一直占据最重要位置的油气藏。
在油气勘探历史早期,因为这类油气藏易发现,所以认识较早。
随后在1885年由美国地质学家提出了“背斜学说”,在油气勘探史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背斜油气藏在油气储量和产量中仍占居重要位置,并且是油气勘探早期阶段的主要对象。
后来,随油气勘探的深入,易于发现的背斜油气藏越来越少,并发现了一些非背斜油气藏。
到二十世纪初由美国石油地质学家莱复生,系统地提出了非背斜油气藏的学说并进行了系统分类。
背斜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和形态较简单,油气聚集机理简单,也易于用地震方法发现,是油气勘探的首选对象。
背斜油气藏从成因上看,也可分为五个亚类。
(一)挤压背斜油气藏由侧向挤压应力为主的褶皱作用而形成的背斜圈闭的油气聚集。
特点:两翼倾角陡,常呈不对称状;闭合度高,闭合面积小;常伴有断裂,主要分布在挤压型盆地的变形带,我国西部盆地以此类为主。
m气水界面气水界面图四川盆地卧龙河气田剖面图(二)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由于基底断块热隆升的差异沉降作用而形成的平缓、巨大的背斜构造圈闭油气聚集。
特点:两翼地层倾角平缓,闭合度小,闭合面积大,常呈穹窿状。
主要分布在地台内部坳陷和边缘坳陷中,常呈组或带出现,形成长垣或大隆起带。
如大庆长垣,世界上最大的油田加瓦尔。
(三)披覆背斜油气藏这类背斜是由地形突起及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
形成机理:在沉积基底上常存在有各种地形突起,由结晶基岩、坚硬致密的沉积岩或生物礁块等组成。
当其上有新的沉积物堆积后,这些突起部分的上覆沉积物一般较薄,而其周围的沉积物较厚,因而在成岩过程中,由于沉积物厚度和自身重量的不同,所受到的压实程度不同,结果便在地形突起(潜山)的部位,上覆地层呈披覆隆起形态,形成圈闭。
背斜向斜储水储油
![背斜向斜储水储油](https://img.taocdn.com/s3/m/cf6bce6c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a0.png)
背斜向斜储水储油石油一股储藏在三种地质构造中。
它是一个背斜构造,即马鞍形,两边低,中间拱起。
油气是水驱动的,渗流到不了这里。
上面是天然气,中间是石油,下面是水。
背斜向斜储水储油(背斜储油气)第二,断层是一个构造,油气进入断层的缝隙形成油田。
三是地层圈闭型,形状像三明治,油气在其中流动并被圈闭形成油田。
石油一般储藏在背斜构造中。
石油的成因有海相和陆相两种说法。
是指海水或陆地上的浮游生物或低等动物等经过几亿年的沉积逐渐演化成石油,在历次的地质运动中向隆起的背斜运移。
我国大庆油田就是陆上油田,大庆长垣就是一个大背斜。
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所以石油一般储藏在向斜和背斜地质构造中。
为什么背斜容易储存油,向斜容易储水?背斜岩石向上弯曲,顶部出现裂缝,有利于挥发性油气向上运移。
如果上面恰好有致密的岩层(这一点教科书上没有突出,所以这个问题很难理解),这样油气就不会挥发到大气中,它就会聚集在致密岩层下面的背斜中,从而形成油气田。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其槽部受到挤压致密而不透水,使地下水汇集,就像一个大盆一样容易储水。
背斜向斜储水储油(背斜储油气)人造假山是背斜还是向斜?背斜。
背斜一般形成山脉,向斜一般形成山谷,但由于背斜顶部处于拉伸状态,比较松散,所以背斜被侵入后往往会重新成为山谷!反倒是向斜的基底比较松散,经常会受到两次攻击形成一座山!背斜是储存油气的好地方,向斜是储存水的好地方!一般背斜不是以山或谷的外观来判断,而是以中间岩石的新旧程度来判断!如果是老中,就是背斜;反之,就是向斜!向斜和背斜的概念?背斜是褶皱构造向上拱起的部分。
核心部分为老岩层,新岩层从核心部分向两侧(两翼)依次出露。
背斜的地貌不一定是高地。
如果背斜是构造凸起,其地貌就是脊状凸起的背斜山。
褶皱形成后,经历了长期的风化剥蚀,背斜轴部所在位置成为地形上的背斜谷。
背斜应根据地层的新老顺序和对称或重复的露头来识别。
向斜是褶皱构造向下弯曲拗陷的部分。
背斜油气藏
![背斜油气藏](https://img.taocdn.com/s3/m/e9f3854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02.png)
成藏动力分析
背斜构造是油气成藏最主要的圈闭方式。从我国东部裂谷盆地主要背斜油藏萨尔图、喇麻甸、杏树岗和坨庄胜利村大油田,以及崖13-1大气田的情况,大体上可以归纳出它们具有的共同地质背景条件是:
(1)处于盆地的湖相与平原相过渡带;
(2)具有大型河湖相三角洲砂岩体,砂岩体范围远大于构造范围;
(3)背斜构造或三角洲前沿均为深水、较深水有机质沉积相,三角洲前沿砂体与前三角洲烃源岩呈指状交替;
背斜油气藏的含油层系在油气藏范围内分布较广,储集物性较好且相对稳定,具有明显的多层性。若各油气 层之间并未完全分隔,而且相互连通,这种相互连通的多油层构成统一的块状储集体,常是形成巨大油气藏的重 要条件之一。如果多层储集层是被非渗透层封隔时,每一个储集层均可形成独立的圈闭和多个油气藏。
背斜油气藏大多数构造形态较完整,虽然经常有断层存在,但断距较小,不起分割油气藏的作用。如果断层 将背斜油气藏切割成具有不同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的独立单元时,其中背斜对油气聚集起主导作用的部分,仍称 为背斜油气藏,而断层对油气聚集起主要作用的那一部分,则称为断层油气藏。如我国的老君庙油田。
特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背斜圈闭内聚集了石油和天然气,就形成背斜油气藏,背斜油气藏常具有以下特点:
在背斜油气藏内,由于重力分异的结果,气占据背斜的顶部,油居中呈环带状分布,水在下面托着油气。在 静水条件下,油气和油水界面是水平的,含气和含油边界都平行背斜储集层顶面的构造等高线。有的油气藏存在 明显的油水过渡带。油气藏内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油气聚集严格受背斜圈闭的控制,超出圈闭范围即不含油。 一般轴部含油气性较翼部好,烃柱高度应小于或等于闭合度。
背斜油气藏
油气在背斜圈闭中聚集形成的油气藏
油气藏基本类型
![油气藏基本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7fe0b810f18583d0496459dd.png)
四、复合油气藏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共同起封闭作用而形 成的圈闭称为复合圈闭, 成的圈闭称为复合圈闭,油气在其中的聚集就 称为复合油气藏. 称为复合油气藏 主要有:构造 地层复合油气藏 地层复合油气藏; 主要有:构造—地层复合油气藏; 构造—岩性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构造 岩性油气藏; 岩性—水动力复合油气藏等 水动力复合油气藏等。 岩性 水动力复合油气藏等。
古潜山油气藏
2、地层超覆油气藏 、 形成:水进→超覆→ 形成:水进→超覆→退积层序
海退 退覆退 跨覆 海进 海退覆盖 海侵超覆
水退→退覆→ 水退→退覆→进积层序
指出油气藏的类型
三、水动力油气藏
由水动力,或和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 由水动力,或和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使静水条件下不 存在圈闭的地方形成聚油气圈闭,称为水动力圈闭 水动力圈闭, 存在圈闭的地方形成聚油气圈闭,称为水动力圈闭,其中 水动力油气藏。 聚集了商业规模的油气后,称为水动力油气藏 聚集了商业规模的油气后,称为水动力油气藏。
二、地层油气藏
因储集层的岩性或物性的横向变化或者由于纵向上 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地层圈闭;其中聚集 地层圈闭; 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 地层圈闭 了油气——地层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了油气 地层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透镜型、尖灭型) 岩性油气藏(透镜型、尖灭型) 不整合油气藏(地层不整合覆盖、地层超覆) 不整合油气藏(地层不整合覆盖、地层超覆) 生物礁油气藏
生物礁油气藏
(三)地层不整合油气藏
储集层由于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即与地层 储集层由于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 不整合面有关的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即地层不整合油气藏。 不整合面有关的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即地层不整合油气藏。 地层不整合覆盖(遮挡) 地层不整合覆盖(遮挡)油气藏
背斜类型
![背斜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dbc01794aaea998fcc220ed7.png)
Ⅱ′
Ⅰ′
-1850 坨庄
-1950
Ⅰ Ⅰ
-2000 海 拔 m -2500
利津 Es3
Ⅱ
Ⅰ′ Ⅱ Ed
Es2 Es3
逆牵引背斜油藏 断块油藏 岩性油藏
Es2 Es上3
Es中3 Es下3
Es上4
Es下4
Ng
Es2
Es上-中 3
Es下3
Ⅱ′
-2000
-3000 海 拔
-4000 m
4-5
-1450
-1400 -1350
A
34
36 - 206
B
3 - 12
-1375
-1325 -1275
-1425
-1350
-1400
A
18 - 1
明
4-3
馆段
沙
34
化
东 中
19
71
镇 陶
营
生
241
B
组
组
组
沙三段
界
沙一段
孤东油图田7-馆7 陶孤组东油油田藏馆构陶造组油图藏及构横造及剖剖面面图图 (据胜利石油管理局)
缝”→近断层位置的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充填瞬间形成的空间(即“下滑”) 从而导致地层层面弯曲。
滚动背斜的主要特点:
⑴ 平面上:背斜位于向坳陷倾斜的同生断层下降盘,多为 小型宽缓短轴背斜或穹隆,有时也可以是长轴背斜;
⑵ 剖面上:轻微不对称,近断层翼稍陡,远断层翼平缓; ⑶ 背斜轴向:与断层线近平行,常沿断层呈串珠状分布; ⑷ 构造幅度:中部较大,深、浅层较小; ⑸ 背斜高点:距离断层较近,且高点向深部逐渐偏移,
▲ 地层厚度和岩性:若古地形规模较大,所形成的背斜表现 出:顶部(轴部)地层岩性稍粗,地层厚度较小,而翼部地 层稍细、地层较厚—具有同沉积背斜的特点。
油气藏的分类
![油气藏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930de41214791711cc791726.png)
579三、油气藏类型 1、按照相态分类 见表3-2-。
表3-2- 中国油气藏相态类型划分表5802、按照圈闭要素分类 (1)背斜油气藏 见图3-2-。
图3-2- 背斜油气藏类型图581图3-2- 断层油气藏类型图582图3-2- 地层油气藏类型图583图3-2- 岩性油气藏类型图584(5)混合油气藏及水动力油气藏 见图3-2-。
图3-2- 混合油气藏及水动力油气藏类型图图3-2- 潜山油藏分类585586图3-2- 盐丘圈闭理想示意剖面图(8)深盆气藏见图3-2-。
图3-2- 美国阿帕拉契亚地区百英尺砂岩深盆气藏剖面图3、按天然气组分因素分类(1)含酸性气体气藏的划分1)含硫化氢(H2S)的气藏划分见表3-2-。
5875882)含二氧化碳(CO 2)的气藏划分 见表3-2-。
(2) 含氮气(N 2)的气藏划分 见表3-2-。
(3) 含氦气(He )的气藏划分在当前工业技术条件及国民经济实际需要条件下,将天然气组分中含氮量达到0.1%及以上者,称为含氮气藏。
4、按气藏原始地层压力分类(1)按照地层压力系数(PK )划分 见表3-2-。
表3-2- 气藏按照地层压力系数分类(2)依据原始地层压力分类,凡气藏原始地层压力在30Mpa 以上者,称高压气藏;小于30Mpa 者称常压气藏。
四、油气藏组合模式 1、长垣油气藏聚集带 见图3-2-。
589图3-2- 长垣油气藏聚集带实例图5902、古河道砂岩体油气藏聚集带见图3-2-。
图3-2- 古河道砂岩体油气藏聚集带实例图3、陆相断陷盆地油气藏组合模式见图3-2-。
图3-2- 陆相断陷盆地油气藏组合模式图5914、潜山成藏模式(1)潜山披覆构造成藏模式见图3-2-。
图3-2- 埕岛地区潜山披覆构造成藏模式图592。
6.2构造油气藏之一——背斜油气藏
![6.2构造油气藏之一——背斜油气藏](https://img.taocdn.com/s3/m/988eeced763231126fdb1123.png)
第六章圈闭及油气藏的类型6.2 构造油气藏之一——背斜油气藏◆在构造地质作用下,地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向周围倾伏的背斜,储集层上方为非渗透性盖层所封闭,形成背斜圈闭,其中聚集了油气即形成背斜油气藏。
◆19世纪末:“背斜学说”。
◆背斜油气藏占世界大油气田储量的四分之三以上。
◆按背斜构造的成因分为:挤压背斜油气藏、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披覆背斜油气藏、塑性拱张背斜油气藏、逆牵引背斜油气藏褶皱区的山前、山间坳陷内,侧向挤压应力作用所致。
特点:翼陡,一般不对称,闭合高度大、闭合面积小,常伴有逆断层,常成排出带出现。
——我国主要分布在西部含油气区。
一、挤压背斜油气藏(与褶皱作用有关)◆L层油气藏:不对称背斜圈闭,南翼倾角20~30°,北翼60~80°,被逆断层及横断层所切割。
老君庙背斜油藏综合图(据玉门石油管理局)◆长轴背斜,由多条逆断层切割。
两翼不对称,西翼陡40~50°,东翼缓20~25°,构造轴线由浅向深向缓翼偏移。
◆该气田由多个背斜气藏组成。
四川盆地卧龙河气田平面及剖面图(据四川石油管理局)二、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与基底活动有关)稳定地台区,盆地内部基底活动,差异升降,使沉积盖层发生变形,形成宽缓背斜。
特点:两翼缓、倾角小,闭合高度较小,闭合面积较大,多分布在裂谷型含油气盆地中,常成组、成带分布,组成长垣或隆起带。
背斜的形成具有继承性。
实例:松辽盆地大庆长垣萨尔图等油田、波斯湾盆地中产量和储量都居世界第一位的加瓦尔油田、以及西西伯利亚盆地的萨莫特洛尔大油田和乌连戈伊大气田中的油气藏。
大庆萨尔图油田剖面图(据大庆石油管理局,2000)盐、膏、欠压实泥岩:密度比上覆地层低,受不均衡压力作用,上拱形成背斜。
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岩体刺穿油气藏——与地下柔性物质活动有关。
三、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江汉盆地王场构造平面及剖面图(据胡见义,等,1991)◆长轴背斜,走向北西,两翼近对称,隆起幅度高达800m。
油藏类型分析—以AH油田为例
![油藏类型分析—以AH油田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eb939982b160b4e777fcfb9.png)
油藏类型分析—以AH油田为例AH油田整体属于背斜构造,属于复杂断块油气田,具有复杂的油气藏类型,如何准确判断其油气藏类型,对于油田科学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采用多种方法对AH油田油藏类型进行了综合判别,针对其油藏温压系统,以及构造特点与流体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
标签:背斜构造;温压系统;油藏类型1 概况油气藏的分类方法很多,有按构造(断块、背斜、断鼻等)、储层(高孔高渗、中孔中渗、中孔低渗、低孔低渗等)、岩性(砂岩、砾岩、生物灰岩、白云岩等)、流体性质(高粘稠油、中质油、低粘轻质油、挥发性油藏、湿气藏、干气藏、凝析气藏等)等分类的。
开发上油气藏类型的定名一般按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来确定。
2 油藏压力温度系统本区地层压力变化较大,西部复杂断块为异常高压,东部主体区为正常压力系统为正常压力系统。
从平面分布来看,异常高压层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位于大断层与断裂发育密集带所夹持的小断块范围内。
而对于相对“开阔”位置,均为正常压力系统。
该区地温梯度平均为3.24℃/100m,为正常温度系统。
3 油藏类型AH油田整体上为一背斜构造,被A1斷层和H4井断层分为南北两个断鼻,属于中低孔、中低渗油气藏,沙一段以白云岩储层为主,局部为含钙质较高的细砂岩和粉细砂岩。
沙二段和沙三段以细砂岩油藏为主,局部为含砾砂岩。
沙二上和沙三段试油出现了油气同出的现象,其它层的气油比也较高,气油比和原油密度变化较大。
该区油气藏总体为中低孔、中低渗层状岩性构造油气藏,不同断块、不同层位具有不同的油气界面和油水界面,同时,含油气性受岩性和构造的双重因素控制。
4 油气藏分类根据《SY/T 6101-94 凝析气藏相态特征确定技术要求》和《天然气工程》的油气藏分类标准,根据AH油田的资料情况,筛选出以下几种判断油气藏类型的方法:4.1 相图判别法根据相图的形态和储层温度等温降压线所处的位置进行判别。
黑油油藏原始地层压力高于临界压力,地层温度低于临界温度。
《石油地质》第四章圈闭和油气藏
![《石油地质》第四章圈闭和油气藏](https://img.taocdn.com/s3/m/ff4aa8940029bd64783e2cca.png)
①断层的性质 压性封闭性好;张性封闭性差
②断层的产状 倾角小封闭性好; 倾角大封闭性差
二、断层圈闭和断层油气藏
③断层断穿地层的岩性
泥岩发育封闭性好,砂岩发育封闭性差 断层泥
④断层带其他封堵物的形成
被沥青、矿物充填的封闭性好
⑤两盘地层的对接情况
砂-泥对接封闭性好
砂-砂对接封闭性差
背斜圈闭和油气藏的类型:
挤压背斜圈闭和挤压背斜油气藏 基底隆升背斜圈闭和基底隆升背斜油气藏 底辟拱升背斜圈闭和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 披覆背斜圈闭和披覆背斜油气藏 逆牵引(滚动)背斜圈闭和逆牵引(滚动)背斜油气藏
1.挤压背斜圈闭和 挤压背斜油气藏
(1)圈闭形成机理:由侧向 挤压作用形成
(2)基本特点:
“单一圈闭” : 单一要素控制、 单一的储集层、
统一的压力系统、 统一的油气水界面
2.油气藏中油气水分布
(1)油气藏: 气在上,油居中,水在下 油-气界面、油-水界面
(2)油藏: 油在上,水在下 油-水界面
(3)气藏: 气在上,水在下 气-水界面
3.油气藏的度量
(1)含油边界与含油面积 ①外含油边界:油水界面 与储层顶面的交线 ②内含油边界:油水界面与 储层底面的交线
第三节 构造圈闭和构造油气藏
构造圈闭:由于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 变位而形成的圈闭
构造油气藏: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构造圈闭
构造油气藏
背斜圈闭 断层圈闭
岩体刺穿圈闭
背斜油气藏 断层油气藏 裂缝性油气藏 岩体刺穿油气藏
一、背斜圈闭和背斜油气藏
背斜圈闭:由背斜作为遮挡条件而形成的圈闭 背斜油气藏:背斜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续表
第七章 7.2 构造油气藏
![第七章 7.2 构造油气藏](https://img.taocdn.com/s3/m/5f392367168884868762d63b.png)
1965
白垩纪
砂岩
尚未开发
16 012
9.哈西勒迈尔
阿尔及利亚
三叠
三叠纪
砂岩
2 600
56
15 120
10.舍基特利
原苏联
塔吉克
1968
早白垩世
石灰岩
108
14 840
总计
5
202 295
按背斜构造的成因分为:
挤压背斜油气藏 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 披覆背斜油气藏
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
逆牵引背斜油气藏
6
1、挤压背斜油气藏(与褶皱作用有关)
胜坨油田形成的有利条件
1.毗邻生油中心—利津洼陷,油源丰富 2.近物源储集层发育
3.巨厚的盖层和多套储盖组合使油气具有良好的保存条件
4.构造的形成与成油期相匹配
28
背斜圈闭的形成条件和形态较简单,主要是 储集层顶面拱起,上方被非渗透性盖层所封闭, 而底面和下倾方向被高油气势面和非渗透性岩层 联合封闭而形成的闭合低油气势区。 背斜油气藏的油气分布局限于闭合空间内, 油气水按重力分异,气油、油水或气水界面与储 层顶面的交线同构造等高线平行,且呈闭合的圆 形或椭圆形,具体形态取决于背斜的形态。烃柱 高度等于或小于闭合度。
断层与储层 之间 的裂缝对流 体进 入砂岩储集 层起 “单向阀” 作用
深部砂层 高压流体源
37墨Βιβλιοθήκη 哥湾Eugene岛330区块沿断层的油气二次运移
38
(三) 断层油气藏类型 按断层与储层平面组合关系分类
① 断鼻油气藏
断层与鼻状 构造组成的 断层圈闭中 的油气聚集
断鼻构造平、剖面图
39
渤海湾盆地永安镇油田永12 断鼻油藏剖面图
背斜油气藏的主要类型
![背斜油气藏的主要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d05ad12a83c4bb4cf6ecd108.png)
背斜油气藏的主要类型背斜油气藏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就圈闭的成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与褶皱作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是指在侧压应力挤压作用下形成的背斜圈闭中的油气藏。
这类油气藏多见于褶皱区。
其背斜圈闭的特点是:两翼地层倾角较大,不对称,靠近褶皱山区一侧较另一侧平缓;闭合高度较大,闭合面积较小,且常伴有断层发育;背斜轴向一般与区域构造线平行。
从区域上看,这类背斜油气藏分布在褶皱区的山前和山间坳陷内,常成排成带出现。
我国酒泉盆地南部山前褶皱带中的油气藏可作为其中的代表(图)。
在国外的褶皱区内,也分布有很多著名的这类背斜油气藏。
例如在波斯湾盆地的扎格洛斯山前坳陷内分布有拉里、阿贾加里、加奇萨兰等世界著名的大油田。
在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山前坳陷以及前苏联的高加索山前坳陷内,也都分布有很多这种类型背斜油气藏。
2、与基底活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在地台区,广泛分布着一种与基底活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
这类背斜油气藏主要是由于基底断块上升,使上覆地层隆起,形成背斜圈闭而产生的。
其背斜圈闭的主要特点是:外形一般与其下基底隆起相符,两翼地层倾角平缓,闭合高度较小,闭合面积较大。
直接覆于基底之上的地层弯曲较明显,向上地层弯曲渐趋平缓,而后逐渐消失。
当这种背斜圈闭成组成带分布时,则称为背斜带或长垣。
由于这类背斜圈闭一般形成时间早,面积大,若与油气生成及运移配合良好时,常可成为极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
例如我国的大庆油田(图),世界上最大的加瓦尔油田(图)等,它们的油气藏都属于这种与基底活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
沙特阿拉伯加瓦尔油田综合图图中1ft = 0.3.48m(据У.Груяенд等,1968引自潘钟祥,1986)3、与同生断层有关的背斜油气藏在60年代后期的油气勘探工作中,国内外不少地区(特别是三角洲沉积发育地区)都发现了许多与同生断层有关的逆牵引背斜圈闭及其油气藏。
所谓逆牵引背斜是指同生断层上盘的沉积岩层在向下滑移过程中,因逆牵引作用而形成的滚卷背斜。
油气藏的分类
![油气藏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17aa19c2998fcc22bcd10db5.png)
三、油气藏类型1、按照相态分类见表3-2-。
表3-2- 中国油气藏相态类型划分表2、按照圈闭要素分类(1)背斜油气藏见图3-2-。
图3-2- 背斜油气藏类型图(2)断层油气藏见图3-2-。
图3-2- 断层油气藏类型图(3)地层油气藏见图3-2-。
图3-2- 地层油气藏类型图(4)岩性油气藏见图3-2-。
图3-2- 岩性油气藏类型图(5)混合油气藏及水动力油气藏见图3-2-。
图3-2- 混合油气藏及水动力油气藏类型图(6)潜山油藏类型见图3-2-。
图3-2- 潜山油藏分类(7)盐丘圈闭油气藏见图3-2-。
图3-2- 盐丘圈闭理想示意剖面图(8)深盆气藏见图3-2-。
图3-2- 美国阿帕拉契亚地区百英尺砂岩深盆气藏剖面图3、按天然气组分因素分类(1)含酸性气体气藏的划分1)含硫化氢(H2S)的气藏划分见表3-2-。
表3-2- 含硫化氢气藏分类2)含二氧化碳(CO2)的气藏划分见表3-2-。
表3-2- 含二氧化碳气藏分类(2) 含氮气(N2)的气藏划分见表3-2-。
表3-2- 含氮气藏分类(3) 含氦气(He)的气藏划分在当前工业技术条件及国民经济实际需要条件下,将天然气组分中含氮量达到0.1%及以上者,称为含氮气藏。
4、按气藏原始地层压力分类(1)按照地层压力系数(PK)划分见表3-2-。
(2)四、油气藏组合模式1、长垣油气藏聚集带见图3-2-。
图3-2- 长垣油气藏聚集带实例图2、古河道砂岩体油气藏聚集带见图3-2-。
图3-2- 古河道砂岩体油气藏聚集带实例图3、陆相断陷盆地油气藏组合模式见图3-2-。
图3-2- 陆相断陷盆地油气藏组合模式图4、潜山成藏模式(1)潜山披覆构造成藏模式见图3-2-。
图3-2- 埕岛地区潜山披覆构造成藏模式图。
油气藏的类型.
![油气藏的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a0dd6e8cf524ccbff12184f5.png)
1、挤压背斜油气藏
◆ L 层油 气藏:不对 称背斜圈闭, 南翼倾角 200 - 300,北 翼600-800, 长短轴之比3: 1,闭合高度 800m。被逆 断层及横断 层所切割。 老君庙背斜油藏综合图
2、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
3、塑性拱张背斜油气藏
4、披覆背斜油气藏
+ + + + +
+
5、逆牵引背斜油气藏
油气藏的类型
一 二 三 四 五
构造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特殊类型油气藏 复合油气藏
一、构造油气藏
由于构造运动使储集层褶皱或断裂而形 构造油气藏系指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 成的圈闭称为构造圈闭。在构造圈闭中形成 的油气藏叫构造油气藏。 形或变位而形成的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圈闭的成因均为构造作用的结果。
(1)遮挡物——封闭作用 (2)油气运移的通道——开启性
纵向上: 断层带具有的封闭性取决于:
断层性质 断面产状 断开地层岩性 断层带内流体活动
横向上: 断层带具有的封闭性取决于:
断层两盘岩性组合及配置关系、断距
断层油气藏的类型
(1)按断层与 储层平面组合 关系分类:
断鼻油气藏
断块油气藏:
弧形断层断块油气藏
渗流地下水的动水压力与油气运移的浮力方 向相反、大小大致相等时,可阻挡和聚集油 气,形成水动力油气藏。
背斜型
在水动力作用下平缓背斜内油气分布情况示意图
鼻状构造型
单斜型
渗透率不同导致不同地区 水流速度不同,使油气在局 部地区聚集而形成。
(二)水封闭油气藏
一 二 三 四 五
构造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特殊类型油气藏 复合油气藏
032第三章 圈闭和油气藏(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032第三章 圈闭和油气藏(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https://img.taocdn.com/s3/m/fec09e6d6137ee06eef9187f.png)
(气)藏为逆牵引背斜油(气)藏。注:逆牵引背斜可以是后生的,也可 以是同生的。
(四)背斜形态及其可能变化 背斜形态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图3-10
图3-10 背斜圈闭随深度可能出现的变化(综合Levorsen, 1954有关图文资料编制)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构造圈闭:构造变形(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形成的 圈闭。。
构造油气藏:处于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藏 。 构造圈闭和油气藏共有五种。
一、背斜油气藏
背斜油气藏:储集层及盖层形成的背斜构造圈闭中的油气
藏。。 (一)背斜圈闭形成机理
非渗透性盖层下方为层状储集层形成的背斜, 便形成 背斜圈闭。 在静水压力条件下,背斜核部为储集层顶面以 下的相 对低势区。 圈闭顶点即为储集层形成的背斜最高点;圈闭 面积为 通过溢出点背斜储集层顶面等高线所围限的面积 (图3-4)。
图3-15 加奇萨兰油田构造图和平面图(转 引自潘钟相等,1986)
图3-16 石油沟—东溪气田构造及剖面 示意图(四川石油管理局,1959)1. 气层;2.气显示;3.不整合;4.井位;
5.高产井;6.低产井;7.干井;
图3-17 美国加利福尼亚圣 玛利亚谷地裂隙性蒙特雷 组地层对比及油田分布图
四个气田
图3-9 大庆油田构造和剖面示意图 (据大庆油田科学研究设计院,
1977)
(二)背斜油气藏类型
按背斜成因分:
1、后生背斜油(气)藏:储集层及盖层沉积、固结成为水平岩层以后, 发生褶皱作用形成的后生背斜圈闭,其中油(气)藏为后生背斜油(气) 藏。
2、同生背斜油(气)藏:储集层及盖层沉积在沉积作用的同时,发生褶 皱作用形成同生背斜圈闭,其中油(气)藏为同生背斜油(气)藏。
背斜型油气田
![背斜型油气田](https://img.taocdn.com/s3/m/19b9bc2af111f18583d05a18.png)
因此,油气趋向带可以看作是油气聚集带的同义
词,只是前者侧重于表示地层型油气聚集带。
二、油气聚集带的分类及主要类型特征:
根据油气聚集带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的地质因素, 大致可将油气聚集带分为二大类、七种主要类型和19
种具体型式。
大类
主要类型 (7型)
具体类型( 19式)
中、强褶皱背斜带
背斜型油气聚集带 构
第二节 油气聚集带
一、油气聚集带的概念
油气聚集带是指与大地构造单位(背斜带或与其相当级 别的构造单位)联系在一起的油气田带(群)。
在油气聚集带内的各油气田,具有相似的地质构造特征 和油气藏形成条件。油气聚集带侧重于从构造角度阐述油 气田成带、成群分布的特征。 与这一概念相近的欧美用法是“油气藏趋向带”。油 气藏趋向带的含义是指某一含油气层位中油气藏分布趋向 一致或基本一致的油气藏带(群)。如礁型油气藏带,河 道砂油气藏带等,也偶尔将背斜油气藏带及不同时代油气 藏叠合分布带,称为趋向带。
也不尽相同,一般有下列三种理解: 1、地貌盆地:是指地壳上相对低洼的地带,其内可以有较厚 沉积物,也可以仅有少量沉积物,甚至没有沉积物。 2、沉积盆地:指地球表面上不断下沉并接受沉积物充填的低 洼地区。
3、构造盆地:又称沉积后盆地,是指受到后期构造作用改造 而形成的盆地。
上述三种含义不同的盆地,无论哪一种盆地,只要有过油气生 成,并运移富集成为工业性油气田时,则这类盆地称之为含油气盆 地
长垣、平缓背斜带
穹隆背斜群
按 褶 皱 强 度 分 按 断 面 倾 角
造
类 断裂型油气聚集带
断块或断阶带
同生断层和逆牵引背斜带 逆掩断裂带
盐(泥)丘型油气 聚集带
盐丘和盐背斜 泥火山和泥底群背斜带
油气藏类型
![油气藏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32b9b7f9f46527d3240ce0e7.png)
—— 断层带的排替压力;沥青塞封闭
断层带的毛管压力封闭
构造油气藏
• 断层油气藏的特点
1。断层的分隔性明显,常以多断块形式出现,破坏了油气藏的完整性, 使构造复杂,含油层位、含油高度、含油气面积很不一致,油水关系 复杂;
2。断层附近储集层渗透性变好,常形成高产井区; 3。纵向上常具多含油气层系; 4。油气常富集于靠近油源的断层一侧。
构造油气藏
构造油气藏
• 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两重性:封闭遮挡作用,通道破坏作用。
断层封闭性能的控制因素: 1、断层的性质和产状:
一般 而言,压性、压扭性断层比张性断层的封闭性好;低角度断层比 高角度断层的封闭性好。 —— 断层面的密闭性 2、断层两侧地层的岩性组合及接触关系 塑性较强的地层(如泥岩)中发生断裂时,常在断层面上形成断层泥 而构成封闭:一般断开地层中泥质岩比率越大,断层封闭性越好;断 层两侧的渗透性岩层不能直接接触(“砂岩不见面”)。 3、断层破碎带的致密程度 断层破碎带胶结紧密或充填程度越高,断层封闭性越好。
构造油气藏
(一)挤压背斜油气藏(与褶皱作用有关)
1、圈闭的成因:地层受侧向应力挤压上隆弯曲形成圈闭。 2、圈闭的分布:褶皱区及其前缘带
例如:天山褶皱带 祁连山褶皱带 龙门山褶皱带
3、油气藏特点: (1)两翼地层倾角陡,且不对称; (2)闭合高度大,闭合面积小; (3)常被断层复杂化; (4)构造走向与盆地边缘褶皱方向一致; (5)油气藏常成排成带出现。 4、典型实例 酒泉盆地老君庙背斜带油气田(鸭儿峡 石油沟) 川东卧龙河气田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含答案)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db3163a8114431b80dd854.png)
二、判断题
1、储集层之所以能够储集和渗滤油气,是因为具有孔隙性和渗透性。 (N)
2、当钻到气层时,气测井的重烃含量和全烃含量都升高。 (N)
3、钻井过程中,钻时只受岩性控制。 (N)
5.油层有效厚度:指储集层中具有工业产油能力的那部分厚度。
6.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空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7.断点组合:把单井的断点联系起来研究整条断层特征的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8.储集单元:一个储集层为一个储集单元。
9.空隙结构:指岩石当中空隙与连通它的喉道所组成的复杂的孔喉网络的形状,大小,孔喉配置关系及分布状况。
8.油气二次运移是指石油和天然气进入运载层以后的各种运移。二次运移的通道主要有空隙,断层,裂缝等三类。
9.背斜油气藏是构造油气藏的主要类型之一,按背斜成因可分为与褶皱作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与基底隆起有关的背斜油气藏,与地下柔性物质活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与古地理形突起及差异压实作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与同生断层有关的滚动背斜油气藏等五种类型。
13.有利于生油岩发育的地质条件有大地构造条件和古地理环境、古气候条件等,有利沉积相带主要有浅海相、三角洲相和深水—半深水湖泊相等三类。
14.地层压力指地层空隙内流体所承受的压力。它是油气田开发中重要的基本参数。在油层未被钻开之前所具有的地层压力称为原始地层压力,它的分布受天然气压力和地静压力的影响。
10.据我国油气勘探工作条例,区域勘探阶段部署井为地质井和参数井,圈闭预探阶段部署井为预探井,评价勘探阶段部署井为评价井。
13第六章-圈闭和油气藏各论
![13第六章-圈闭和油气藏各论](https://img.taocdn.com/s3/m/371e72659ec3d5bbfd0a74ba.png)
2020/7/26
(一)背斜油气藏的类型
2020/7/26
胜利油田坨庄——胜利村滚动背斜油气藏
2020/7/26
逆 牵 引
滚 动 背 斜 成 因 示 意 图
2020/7/26
江 汉 王 场 油 田 底 辟 油 藏 平 剖 面 图
2020/7/26
(二)背斜圈闭的特点
背斜的成因不同,其形态各异,其闭合度和闭合面积 也差异悬殊。
2020/7/26
4.不整合 前的变形:被 埋在不整合面 以下的褶皱, 在地面上多半 是看不出的, 但向下却变成 了褶皱,其构 造高点也发生 了变化。
2020/7/26
5.不对称褶皱作用:自然界不对称褶 皱很多,不对称褶皱的结果也会使同一 背斜,不同层位的构造高点随深度的增 加向平缓的一翼位移。
2020/7/26
(二)、裂缝性背斜圈闭形成条件
形成裂缝性背斜圈闭的基本条件主要是构造变动和局部产生 裂缝的岩石类型。
1.构造变动: 不言而喻,裂缝的发育主要是构造变动下形成的,不同构造 变动部位,裂缝发育程度不同,背斜的轴部最易形成张性储油裂 缝。
2.岩石的性质: 地壳上所有岩石,经构造变动都会产生裂缝,但比较起来, 质纯、性脆、层薄的岩石,构造裂缝较为发育。
2020/7/26
2. 断层两盘存在有利的岩性组合及接触关系:
在盖层不被破坏,两盘储集层互不接触(或接触很少) 时,就能阻止油气横向移动,形成好的圈闭条件。
注意:断层封闭是比较复杂的,同一条断层,在一个地区封 闭;在另一个地区,因岩性和断距的变化,就可能不封闭。 在某一层位封,在另一层位,因断距不同深度的变化,就可 能不封。
2020/7/26
柴达木盆地背斜构造类型及含油气性
![柴达木盆地背斜构造类型及含油气性](https://img.taocdn.com/s3/m/4fb49865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44.png)
柴达木盆地背斜构造类型及含油气性
吴花果;戴俊生;杨国权;王学彩
【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1(025)001
【摘要】柴达木盆地主要发育背斜构造,根据其成因可将盆地中的背斜构造归纳
为生长背斜、断展背斜、纵弯背斜和滑脱背斜等4种基本类型。
受区域构造环境、盆地基底性质、应力作用方式、岩石物理性质和构造演化阶段的控制,上述背斜在平面上和垂向上的展布存在着明显的规律性:生长背斜是主要的含油气构造,反冲断层控制下的断展背斜是重要的含油气构造;生油范围内的纵弯背斜可形成油气藏;中央坳陷中部地区的纵弯背斜为含气构造。
【总页数】3页(P1-3)
【作者】吴花果;戴俊生;杨国权;王学彩
【作者单位】石油大学石油资源科学系,;石油大学石油资源科学系,;石油大学石油资源科学系,;石油大学石油资源科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1.1
【相关文献】
1.柴达木盆地马北地区储集层特征及含油气性评价 [J], 铁占元;刘东;李叶平;李元
奎
2.柴达木盆地西部褶皱构造类型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J], 官大勇;胡望水;魏为
3.滨里海盆地阿斯特拉罕背斜深层含油气性预测[J], Б·А·萨拉维耶夫;王成辉;
4.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东湾背斜带构造演化及含油气性分析 [J], 田亚铭;施泽进;王长城
5.柴达木盆地构造圈闭特征与含油气性 [J], 余一欣;汤良杰;马达德;马玉杰;张启全;谭万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斜油气藏的主要类型
背斜油气藏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就圈闭的成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与褶皱作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
是指在侧压应力挤压作
用下形成的背斜圈闭中的油
气藏。
这类油气藏多见于褶
皱区。
其背斜圈闭的特点是:
两翼地层倾角较大,不对称,
靠近褶皱山区一侧较另一侧
平缓;闭合高度较大,闭合
面积较小,且常伴有断层发
育;背斜轴向一般与区域构
造线平行。
从区域上看,这
类背斜油气藏分布在褶皱区
的山前和山间坳陷内,常成
排成带出现。
我国酒泉盆地
南部山前褶皱带中的油气藏
可作为其中的代表(图)。
在国外的褶皱区内,也分布有很多著名的这类背斜油气藏。
例如在波斯湾盆地的扎格洛斯山前坳陷内分布有拉里、阿贾加里、加奇萨兰等世界著名的大油田。
在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山前坳陷以及前苏联的高加索山前坳陷内,也都分布有很多这种类型背斜油气藏。
2、与基底活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
在地台区,广泛分
布着一种与基底活动有
关的背斜油气藏。
这类背
斜油气藏主要是由于基
底断块上升,使上覆地层
隆起,形成背斜圈闭而产
生的。
其背斜圈闭的主要
特点是:外形一般与其
下基底隆起相符,两翼地
层倾角平缓,闭合高度较
小,闭合面积较大。
直接
覆于基底之上的地层弯
曲较明显,向上地层弯曲渐趋平缓,而后逐渐消失。
当这种背斜圈闭成组成带分布时,则称为背斜带或长垣。
由于这类背斜圈闭一般形成时间早,面积大,若与油气生成及运移配合良好时,常可成为极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
例如我国的大庆油田(图),世界上最大的加瓦尔油田(图)等,它们的油气藏都属于这种与基底活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
沙特阿拉伯加瓦尔油田综合图
图中1ft = 0.3.48m
(据У.Груяенд等,1968引自潘钟祥,1986)
3、与同生断层有关的背斜油气藏
在60年代后期的油气勘探工作中,国内外不少地区(特别是三角洲沉积发育地区)都发现了许多与同生断层有关的逆牵引背斜圈闭及其油气藏。
所谓逆牵引背斜是指同生断层上盘的沉积岩层在向下滑移过程中,因逆牵引作用而形成的滚卷背斜。
这类背斜的形成主要是沉积过程中同生断层作用的结果,而与构造运动无关。
其背斜圈闭的特
点是:①位于同生断层
下降盘,多为小型宽缓
的不对称短轴背斜;邻
近断层-翼较陡,远离
断层-翼较缓;轴向与
断层线近于平行,常沿
断层成串分布。
②背斜
高点距断层较近,且高
点向深部逐渐偏移,其
偏移的轨迹大体与断
层线平行。
③逆牵引背
斜的构造幅度为中间
层大,向深、浅层变小。
④逆牵引背斜构造形
态与断层形状密切相
关,弧形断层的曲率及
交叉断层的交角大小
控制了逆牵引背斜构造形态。
弧形断层的曲率越大,背斜形态越趋于穹窿状。
⑤同生断层弯曲度及其活动强度对逆牵引背斜的宽度和幅度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一般断层面的弯曲度愈大,倾角愈缓,断距愈大,造成的逆牵引背斜的宽度和幅度也愈大。
与同生断层有关的逆牵引背
斜圈闭,由于其距油源区近,又
是与沉积作用同期形成,同生断
层又可作为其油气运移的有利通
道,因而常可形成富集高产的油
气藏。
例如我国华北盆地黄骅坳
陷的港东油田(图),尼日利亚的
第一个海上油气田-奥坎油田
(图)等,都是这类背斜油气藏
的典型代表。
4、与古地形凸起和差异压实作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
在沉积基底上常存在各种地形突起。
它们可以是结晶基岩、致密坚硬的沉积岩或生物礁块等。
在地壳坳陷接受沉积时,古地形突起最初以隆起形式存在,顶部未接受沉积,只有在隆起周围的低洼地区填平补齐后,隆起顶部才逐渐被沉积物所覆盖。
因而隆起顶部的沉积岩层相应较薄,而向突起的周围,沉积岩层逐渐加厚,且逐层依次向突起上方超覆。
由于突起和其周围沉积物的厚度不同,负荷悬殊,因而就引起了差异压实作用。
在突起顶部沉积物薄,其压实程度小,周围沉积物较厚,压实程度大。
结果就在突起的
上覆岩层中,形成了差异压实背斜,这种背斜通常又称为披盖构造。
差异压实背斜通常可直接反映下伏古地形突起的分布范围和形状,高点位置也基本一致,但其闭合度则总是比古地形突起的高度小,且向上逐渐递减直到消失,地层倾角向上也逐渐变小。
与差异压实作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国内
外均有发现。
它们不仅可形成中小型油气田,
而且也可形成大型油气田。
例如华北盆地济
阳坳陷的孤岛油田(图),北美地台二叠盆地
中的希莫尔油田的宾夕法尼亚系油藏(图)
等,它们都可作为这类油气藏的典型代表。
5、与地下柔性物质流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
是指地下塑性地层(如盐岩、石膏和软泥等)由于受不均衡压力的作用,由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使上覆地层弯曲形成的背斜圈闭及其油气藏。
这种类型的背斜油气藏在国外有广泛的分布,在我国发现较少。
以江汉盆地的王场油田比较典型。
王场油田是一个长轴背斜,走向北北西,西南翼陡,东北翼缓,隆起幅度高达800米,在剖面上,地层倾角上缓下陡,上部仅20°左右,下部达60°-70°;地下核部为盐岩隆起;根据地震资料,在6000-7000米深外,构造已全部消失(图)。
上述五种类型的背斜圈闭及其
油气藏,是从圈闭的成因上划分的。
每一种背斜圈闭都有其自身形成的地质背景,在不同的地质背景上,所形成的背斜圈闭的特征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