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诗歌专题咏物诗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概括诗歌中不同季节的柳的特点
• 春:繁华得意 • 秋:零落憔悴 这用了什么手法?
内容总结?
通过春柳跟秋柳的对比,抒发了诗人对 身世变化的伤感。(句句写柳,句句写人)
对比
▲断肠天、如何肯
春日令人陶醉
加强了反问语气,使诗人的感叹更为 悲怆而深沉,感伤身世
▲炼字:逐、拂、带、带
变被动为主动,使没有生命的景象更 加生动
写作背景:
韩愈25岁中进士, 久不得官,后入仕, 却屡遭波折,元贞 十二年因功被升任 刑部侍郎,却因谏 迎佛骨,再度被贬, 做潮州刺史,但他 又不甘如此,很想 能得人提携,因此 写下了这首诗。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葡萄的生长之态,表达了自 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 2、《葡萄》一诗通过怎样的艺术手法来表现这 种感情的?
(2)描写和议论,诗情和哲理,幽默和严肃有机 统一
葡 萄
韩愈
新茎未遍半犹枯, 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 莫辞添竹引龙须。
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 世称韩昌黎。贞元进士,曾任国子博士、 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迎佛骨,贬为 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 部”,谥号文,又称为“韩文公”倡导古 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 首,,与柳宗元并称为“韩柳”。其诗力 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很大, 有《昌黎先生集》
时人忽略了小松,等到它高耸入云后才来称赞。 这种称赞又有多少意义呢?只有世上有识材之人, 对小松这样将来能“凌云”之木多加爱护、培育, 这样才有意义。
《小松》主旨
• 这首诗写 小松幼时人们对其忽视
和长大后人们对其称赞的不同态度,
批判了 暗含了
世人目光短浅, 诗人身世之慨。
赏析
1、“自小刺头深草里”中的“刺”用得很好,请 说说它好在哪里? “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 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 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一个 “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咏
• • • •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李商隐《柳》是写秋日之柳,贺知章《咏 柳》则是写春日之柳。试比较二诗写景抒情的 特色。
李诗:句句写景,句句写人,凄凉,令人悲叹 贺诗: 纯写景,很自然清新 李诗: 暗示,情景交融
(写景寓情,用暗示手法,衰 飒凄凉,令人悲叹。)
思想感情? 赞扬了牡丹的雍容有格,表达人 们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宠。
艺术手法? (1)烘托
(2)比喻、拟人
相传,古代有一位蜀 国的皇帝杜宇,很爱 他的百姓。死后他的 灵魂变为一只杜鹃鸟。 每年春季,杜鹃鸟飞 来唤醒老百姓“快快 布谷! 快快布谷!”嘴巴 啼得流出了血,滴滴 鲜血洒在地上,染红 了漫山的杜鹃花。
子规
杜宇冤魂积有时,
顾况
杜鹃啼血——悲
(典故:望帝啼鹃)
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
诗眼 何树Hale Waihona Puke Baidu山著子规?
冤魂太多——恨
《子规》主旨 此诗借咏 子规 ,
抒发诗人
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之人的 深深同情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 表达含蓄,讽喻有力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4、从整首诗来看,“小松”应指什么?“时人” 又极像当时的什么人? “小松”应暗指那些有才能的人,也可以说是栋 梁之材。“时人”应指那些不识人才的人。
5、体会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借松喻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借小松 的“埋没于深草”无人能识,来表达自己无人赏 识、报国无门,一生潦倒的苦闷心情。 6、体会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1)托物言志
含有“子规”的诗句
•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锦瑟》李商隐
• 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
《蜀道难》李白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春夕》崔涂
含有“子规”的词
鹧鸪天
晏几道
•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托物言志 诗人选用葡萄这一极需支持扶 架的事物,也极便于表述中心,借葡萄“新茎 半枯”,需“倒复扶”喻指自己仕途不顺,而 后重新起用 ,不正是“倒复扶”吗?而最后两 句诗更表明,若要大食其报,还需对“我”大 加栽培扶持。表明诗人希望得到贵人相助的心
柳
• • • •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2、“而今渐觉出蓬蒿”中“渐觉”用得很有分寸, 又很储蓄,是谁“渐觉”的呢? 只有关心爱护小松的人,时时观察、比较,才能 “渐觉”;至于那些不关心小松成长的人,视而 不见,哪能谈得上“渐觉”呢?
3、“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中两个 “凌云”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第一个“凌云”和“木”连用,指松树; 第二个“凌云”指松树高高凌驾云端的状态
这首诗大约是大中五年(851)诗人 在长安初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聘时所作。 写此诗时,妻子刚刚病故,自己不久又将 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悼念妻子,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知 。
此诗句句写柳,却不着一个“ 柳 ”字; 句句是景,又句句是情;句句咏物,又句 句写人。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 柳,也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生 动写照。
•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有期。
“子 规”的特殊含义
• 布谷鸟在古时被称为“子规”,这是因 为它的鸣叫声在古人听来更像“子归”。 子规于暮春、初夏时,日夜啼叫,鸣声 悲戚,游子闻之恰似听到“不如归去”, 勾起不尽的思乡之情。 • 在古代诗文中,因为望帝啼血的故事, 杜鹃成了代表冤屈、悲苦的象征意象。
咏物诗
广东番禺中学 蔡灵丹
牡丹
唐人称赞为“万万花中第一流”
赏牡丹
刘禹锡
艳丽、妩媚
与牡丹进行 对比,烘托牡 丹之美。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拟人
高洁、洁 净 唯有牡丹真国色,
比喻
花开时节动京城。
“国色天香”
•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 ——唐李正封咏牡丹之名句, 于是“国色天香”成了人们 对牡丹的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