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7fab6e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e7.png)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是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现代化的三个基础性战略。
这三个战略密切联系、相互促进,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关键。
1. 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
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是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任务包括加强科研机构建设、加强科技人才培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首先,加强科研机构建设。
科研机构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是国家创新能力的核心。
因此,国家应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投入,提高科研机构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要加强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科研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局面。
其次,加强科技人才培养。
科技人才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支撑。
国家应加大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科技人才的质量和数量。
同时,要注重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要加强基础科学教育,培养国家的科研骨干和科学家。
最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科技创新是科技发展的核心,也是国家创新能力的体现。
国家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效益。
同时,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此外,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技成果的保护和转化。
2. 人才强国战略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基础要素,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
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是培养和引进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任务包括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人才引进和留住,提高人才的质量和数量。
首先,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
国家应加大对各级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要注重培养创新人才,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要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92e7897227d3240c8447efaf.png)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3年12月发布了《关 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人才强 国”的战略。200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设》强 调,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快推进 人才强国战略。
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发达国家 已由本世纪初的20%左右增加到60%以上,其 中美国等国家已经超过80%,但我国仅为 30 %左右,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 比发展中国家40%的平均水平还要低。另外, 我国的经济总量虽然不小,但产品技术含量低, 单位产出的能源、原材料消耗是发达国家的4 至6倍;半数以上企业不能进行有效的技术开 发;科技与经济脱节,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只 有6%至8%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发达国家 的转化率已经超过50%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现代化的信息中心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 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 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 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对人类 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科技的重要性)
据统计,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已从20世纪初的2%-20%上升到九十年代的 70%-8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为了提 高自己的综合国力都十分重视科学技术, 特别是高科技,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战略: 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改“贸易立国” 为“科技立国”;美国从1983年开始搞 “战略防御倡议”(即星球大战计划); 西欧也从1985年提出了发展科学技术的 “尤里卡计划”。
☆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 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 ②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 综合国力的较量。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 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 ③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发展科技、 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 大计。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 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 ④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教育的总体水平同世 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要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https://img.taocdn.com/s3/m/5d11167b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87.png)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关键举措。
在一个快速发展、日益竞争激烈的时代,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国家持续发展的引擎。
本文将从战略的定义、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以及创新驱动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一些实施该战略的建议。
一、科教兴国战略的定义及重要性科教兴国战略是指通过推动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强大。
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是科技创新,它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科技创新不仅可以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还能够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的发展,为国家走向世界舞台提供有力的支持。
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
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创新置于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通过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创新能力,促进国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取得优势,从而提升国家的科技竞争力。
2.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科技创新可以引领产业升级和转型,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转变,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科技创新不仅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科技创新带来的新产品、新服务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4. 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
科技创新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为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二、人才强国战略的定义及重要性人才强国战略是指通过培养和吸引高素质人才,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人才是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国家要想快速发展,就必须培养和储备大量高素质的人才。
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创新人才。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基础。
创新人才可以为国家提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2. 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10bc6456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bf.png)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摘要科教兴国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并分析其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文章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科技与经济融合等多个方面论述科教兴国的战略举措。
最后,论文给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1. 引言科教兴国是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了发展科技和教育的重要性,以促进国家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2. 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科教兴国战略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科教兴国战略可以提高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优化科技创新体制,国家可以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的掌握。
其次,科教兴国战略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通过推动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国家可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最后,科教兴国战略可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的融合。
科技与经济的融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通过加强科技与经济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国家可以实现科技与经济的良性循环,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3.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举措为了有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需要采取一系列战略举措。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实施举措:3.1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
国家可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同时,加强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3.2 培养高素质人才培养高素质人才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
国家可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
同时,加强教育与产业的结合,推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人才。
3.3 推动科技与经济融合科技与经济的融合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环节。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6c8ab1032e3f5727a4e96209.png)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构成和变化及化学与社会发展2(无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构成和变化及化学与社会发展2(无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构成和变化及化学与社会发展2(无答案)的全部内容。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及化学与社会发展一、物质分类与构成1.下列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属于单质的是A.氮气 B。
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氮2.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
MnO2 B.NaOH C。
O2 D.H2SO43.[2017中考]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氧气 B。
糖水 C。
食醋 D.大理石4.[2014中考]铝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Al2O3存在,Al2O3属于(填字母序号)A。
单质 B.氧化物 C.碱D。
盐5.[2015中考]下列Vc泡腾片的主要成分中,属于有机物的是(填字母序号)。
A。
维生素C(C6H8O6) B.柠檬酸(C6H8O7) C.碳酸氢钠(NaHCO3)6.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铜B。
氧气C。
氯化钠 D.二氧化碳7.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A.质量增大B.个数增多 C。
体积增大 D。
间隔增大8.[2014中考]下列符号能表示 2 个氧分子的是A。
O2 B。
2O C.2O2 D.2O2—9.[2016中考]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氯原子的是A。
Cl2B。
2Cl2C。
2Cl D.2Cl—10.[2015中考]一种铁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和30个中子,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A。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发展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发展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574a5dc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9.png)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发展战略一、引言科教兴国是指以科技和教育为核心,促进国家整体实力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展战略。
在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与发展战略密不可分。
本文将从政策层面、教育体系、科技创新等方面分析,谈谈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发展战略。
二、政策层面1.1 加大对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科学研究的投入,提高科研人员待遇,优化研究环境,鼓励创新精神和作风,建立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机制,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和应用效益。
2.2创新教育体系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完善教育体系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推行素质教育。
同时,需要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育体系3.1 建立完善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以职业教育为主导的、产教融合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促进科研机构与高校的深度合作,加强科研成果向教育和产业转化的衔接,培养大量的创新人才。
3.2 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政府应加大对素质教育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
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科技创新4.1 加强科研机构建设加强科研机构的建设,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条件,吸引优秀科研人才,鼓励开展前沿科学研究,推动科研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4.2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增加科技研发经费投入。
同时,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结合,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实力,并为经济社会提供持续创新的动力。
五、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政府应加大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建立激励机制,提高科技创新人才的整体素质。
同时,要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鼓励他们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创业创新活动。
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6.1 加强科技创新基础研究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基础研究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6c5a358af5335a8103d22064.png)
NO:0012 90404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学习目标】了解我国教育、科技方面的成就;理解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理解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
重点:我国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必要性;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科技和教育创新。
难点:作为中学生如何为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做贡献,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预习导学】1、科技的有什么重要性?(1)科学技术源于,它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2)科学技术成为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
2、我国科技现状:有什么优势?又有什么不足?3、我国为什么要加快科技发展?(1)从整体上看,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2)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和发展先进的结合起来,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必然要求。
2.我们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的地位:①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经济和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__________竞争、__________竞争。
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__________,是一个民族__________的事业,是民族振兴的__________。
教育作用:②要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轨道上来。
③办好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全民族的______________素质和______________。
办好教育的意义:④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______________,才能从根本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就必须加强__________创新和________创新。
4、为什么说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1)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要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要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e6976127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64.png)
要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引言:科学技术和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核心竞争力。
在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关键因素。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和激烈的全球竞争,我国必须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强科学研究和教育培养,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
一、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重要性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是指以科学技术和教育为支撑,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全面发展的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可以带来以下几个重要的影响:1.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引擎,只有不断创新和发展科技,才能提高国家竞争力。
2.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改变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推动产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转型。
3.提供支撑和保障:科学技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在面对自然灾害、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问题时,科技的进步可以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
4.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和质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人才是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素,培养和吸引高素质人才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富强的关键。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可以带来以下几个重要的影响:1.提高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够为国家发展提供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2.推动科技进步:高素质人才是科技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只有拥有高水平的科学家和技术人才,才能推动科技领域的突破和进步。
3.提高国际竞争力:吸引和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可以增强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4.促进社会进步:高素质人才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能够推动社会稳定和文明进步。
三、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措施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大对科学研究的投入:增加科研经费,改善科研条件,鼓励科研人员进行基础研究和前沿科技的探索,培养一批国际一流的科学家和科研团队。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doc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doc](https://img.taocdn.com/s3/m/89b68f28e87101f69f319527.png)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教案设计与反思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双龙街乡初级中学谭志灵一、教材分析:《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是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级全一册第四课第三框题。
本节课内容主要讲了三个问题,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和“科教兴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结合新的教案理念,确定如下的教案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教案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教育对个人和社会进步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3)、我国实施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树立从小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教案重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案难点:实行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的教案方法是:讲授法、阅读法、合作探究讨论法、电教教案手段:多媒体课件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到成年人的过渡期,他们认为自己已接近成人,因此对国家大事都比较关注,渴望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但由于时间的关系,他们对时事政治了解的较少,主要通过教材内容学习国家的方针政策,他们的学习热情普遍较高,因此只要教师教案设计得当,学生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相关知识的认识理应达到一个较深的程度。
六、教案过程:1、导入新课:沙画艺术欣赏:神奇问天问:请你描述所反映的新闻2、讲授新课【活动一】感受科技的力量投影:通讯工具的变迁(学生)分组探究:(1)什么力量是通信工具变得迅速便捷?(2)说一说科技对经济发展、人类生活、社会进步的影响投影:三次科技革命:(1)18世纪下半叶蒸汽机(2)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叶化工电力内燃机(3)20世纪下半叶信息技术(学生)探究:科技在人类历史进步中的作用(教师)引导:(1)科技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2)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活跃的因素.可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学生)列举我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科技成果投影:曙光50000A的研制成功、首例克隆牛的诞生、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投影: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学生)正视自己的不足:(教师)引导: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1)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2)但从整体上看,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还面临着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们必须加快我国科技发展的步伐。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https://img.taocdn.com/s3/m/1730163c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7.png)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是中国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重要战略举措。
这三个战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促进了中国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
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是指通过加强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提高国家科技水平和人才素质,从而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需要加大科研投入,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构建创新体系,创造良好的科研和创新环境。
1. 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研投入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
国家应该增加科研经费,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2. 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
国家应该大力推进科技人才培养,加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提高科技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和培养,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发展。
3. 构建创新体系:构建创新体系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任务。
应该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和研发机构的建设,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同时,还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励创新创业,推动创新创业环境的改善。
4. 创造良好的科研和创新环境:科研和创新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
国家应该加强科技信息化建设,提供科研所需的数据和信息资源,加强科研合作和交流,推动科研人员的互动和合作。
同时,还要完善科研评价机制,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打破科研成果的“铁饭碗”观念。
二、人才强国战略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可以有效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人才强国战略主要包括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流动和人才保留四个方面。
1. 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人才强国的基础。
国家应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推动素质教育。
此外,还要加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为国家培养各个层次和领域的人才。
2. 人才引进:人才引进是人才强国的重要方式之一。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3篇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9d2f54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6c.png)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3篇第一篇:科教兴国战略1.引言科教兴国战略是指以科学技术和教育为核心,推动国家发展的一种战略思想。
在当前的全球竞争中,高科技和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因此,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2.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国家需要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
首先,政府应加大科研经费投入,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不同主体参与科技创新。
其次,要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推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障科技工作者的利益,激励科研工作者的创新动力。
3.加强科学教育普及科学教育普及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环节。
首先,应加强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次,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发展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研究机构,培养优秀的科研人才。
此外,还应加强终身教育,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让更多人享受科学进步的红利。
4.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目的是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为此,需要进一步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一方面,要加强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和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要加强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为科技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创新环境,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5.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当前,科技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国界和地域的限制,国际科技合作已经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科技经验和技术成果,实现科技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同时,通过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可以推动我国科技成果走出去,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二篇:人才强国战略1.引言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核心资源,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知识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教案正式版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教案正式版](https://img.taocdn.com/s3/m/e310e9d0b8f67c1cfbd6b831.png)
中学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例课题: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工作单位:普宁市广太中学姓名:黄泽敏时间: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一、学习目标1、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理解经济与科技、教育的关系。
3、感受科技和教育的力量,树立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经济发展与发展科技教育的关系、加强科技创新与教育创新。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同学们,当你在家看数字电视、拿着手机打电话、用电脑与朋友聊天、查阅资料时,你知道是什么正在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国家正在全面实施免费的义务教育,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你知道这又是为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课第四框:“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学习目标,学生齐读)(二)学法指导活动一:阅读材料,感受科技的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投影:人类历史的三次科技革命(包括:发生的时间、标志、对所在国家经济社会的影响)再看图片展示袁隆平的照片。
袁隆平,大家很熟悉。
人们说他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他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正是他研制的杂交水稻,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10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学生思考:①上面的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②当今世界哪些国家特别重视发展科技,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怎样?2、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让学生认真默读课本p59-60内容,并思考讨论上面两个问题,8分钟后回答,教师在教室巡视,及时指导学生组织答案要点。
3、方法:学生举手回答,当出现回答不够完整的,让其他同学补充,补充不完整的,教师进行点拨。
思考题①:学生可能从多方面来回答,科技改变了生活,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人民生活等,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057b3005f78a6529647d538b.png)
兴国: 振兴中国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
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
要多,还要大。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 量。
――马克思
知识探究
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
劳动者 必须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 劳动工具 生产力 改进劳动工具离不开科学技术 劳动对象 扩大生产领域离不开科学技术
同学们,你能为科教兴国这一伟大 的战略做些什么?请写下你的感言。
科技与生产力的关系
过去: 生产力=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现在: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未来: 科学技术 生产力=(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未来科技的发展,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加 深刻的影响。
19世纪中期,当时的德国很贫穷,并且还要支付 对法国的赔款.但是德国却做出一个惊人而又艰难 的决定:孩子读书不需要交学费,不读却要受到处 罚.当时的国王还把自己的宫殿拿来做大学校舍. 德国如此的重视人才,培养人才,使德国在统一后 不到几十年里国家的实力就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 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二战 过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通过发展教育事业,又一 次强大起来。在2010年的国际综合国力排行榜上, 德国位列第三。
人才培养
依 靠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 的事业,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是百年大计之本
教育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1995 年,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加速 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在决定中首次提 出了科教兴国战略的概念。
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4e4113c6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db.png)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是一个国家科技和教育发展战略,旨在通过加强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力量,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实力的提升。
实施这一战略需要多方面的措施和政策的支持。
首先,要加强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这包括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投入,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和福利,优化科研环境和体系,并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
同时,要加强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其次,要加强教育和发展。
教育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和基础,必须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建立健全的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
要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强师资培训和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要加强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将教育与产业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使教育更贴近实际和市场需求。
第三,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科教兴国的关键是人才,必须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
要加强高校和职业教育的对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学历教育的适应性。
同时,要加强对青少年和农村地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第四,要加强科技和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科教兴国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内,要加强与国际科研和教育机构的合作和交流,吸收国际先进的科技和教育理念,促进科技和教育的国际化。
要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和学术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
此外,还要加强对科技和教育政策的推动和落实,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和管理机制。
要加强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作用,形成多部门合力,推动科技和教育的发展。
同时,要加强对科技和教育工作的评估和监测,及时调整政策和资源配置,确保科技和教育发展的效果和成果。
总之,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科研机构、教育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力量,才能实现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推动国家实力的提升。
2023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说课稿
![2023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dccec02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3.png)
2023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说课稿2023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说课稿1“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是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中的第三框题。
现就本框的课标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教学内容、目标确定、重点难点、教学设计思路简单介绍如下:一、说课标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意义,感受科技创新与教育创新的必要性,提高自身素质。
二、说教材1、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
整个第四课内容就是要求学生了解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即两大国策和两大战略。
而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是其两大战略中最重要的一大战略。
学生通过学习能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然比较落后的现实,看到我国还面临经济科技上的'挑战,自觉地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肩负民族振兴的使命。
应是第四课重点掌握的一节。
2、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题目学习,第一目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要围绕现实生活事例和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引出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并体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以及让学生了解我国科技成就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第二目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从多角度让学生明确教育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从而得出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第三目主要讲两层意思:一是实施科技兴国战略是必然选择;二是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能力目标:认识发展科技和教育的战备意义,辨证看待发展经济与发展科技教育之间的关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科技和教育的力量,树立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观念。
四、说重难点:依据本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要求及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情况,确定本框的.重点是:①认识科技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热情,坚定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②教育和科技创新的必要性(既重点,亦是难点)五、说教学设计思路。
课件《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课件《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8885148b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cf.png)
课件《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一、引言自20世纪末以来,科学技术和教育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要素,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把科学技术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本课件将详细阐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以及取得的成果和挑战。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背景与意义1. 背景(1)国际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日益明显。
世界各国纷纷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关键。
(2)国内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迅速崛起,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科技和教育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为提高国家综合国力,我国迫切需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 意义(1)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科学技术和教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2)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提升国民素质:科技和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内容1. 发展科学技术(1)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政府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增加研发投入。
(2)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3)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 发展教育事业(1)普及义务教育: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2)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3)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高校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
3. 改革科技和教育体制(1)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2)懂得教育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的重要作用;(3)明确教育的地位。
2.能力目标具有结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认识发展科技和教育的战略意义,辩证看待发展经济与发展科技教育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科技和教育的力量,树立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观念;增强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树立成才成人、报效祖国的志向。
【教学重点】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方法】活动式、体验式、讲授式。
【课前准备】教师:收集、整理科技发展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回家对自己的父辈、祖辈进行采访,可以选择不同的侧面,比如:“家中三大件的变化”、“交通工具的变迁”、“娱乐工具的变化”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法一:教师: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改革3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与执行,离不开实施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等基本国策,同时巨大成就的取得更离不开我们党实施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那么,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是怎样提出来的?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有什么重大意义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方法二:(备选)多媒体播放视频:“神舟七号”发射的实况片段。
教师提问:“神舟七号”发射成功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略)。
教师引入:“神舟七号”的发射成功离不开我们党实施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那么,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是怎样提出来的?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有什么重大意义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新课教学】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板书)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板书)第一环节:感受科技的力量教师:请阅读教材的情景材料,感受通信工具的变化。
材料:小明一家三代人一起观看“科技改变生活”电视专题片。
他们一边看一边聊天。
爷爷说,他年轻的时候,与远方的亲朋好友联系的方式是写信。
一封信寄达对方,少则六七天,多则一个月。
爸爸说,在他小时候,大家有急事需要联系就去邮电局拍电报,一封电报送达对方一般需要一两天,而且价钱比较贵。
电话是奢侈品,绝大多数家庭没有电话。
小明说:“你们要是有电脑就好了。
用电脑可以随时上网聊天,发电子邮件。
手机短信更方便,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短信,还带彩色照片呢。
”妈妈说:“咱家的电话也该升级换代了。
改天咱们换一个可视电话,这样咱们跟国外的亲朋好友就可以在打电话时见面了。
”(1)是什么力量使通信方式变得越来越迅速便捷?(2)你能设想一下未来的通信工具还会有哪些变化吗?播放动画:“家中三大件”的变化教师:你能说一说交通工具的变化、住房的变化吗?是什么力量造成了这些变化?学生思考。
教师归纳:这是科技的力量。
教师提问:你能列举当前新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变化的例子吗?学生回答(略)。
教师补充。
出示图片:科技改变生活——外国篇、科技改变生活——中国篇教师:畅想一下,未来的科技还会在哪些方面改变我们的生活?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归纳:实践证明,科技发展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1.科技在人类历史进步中的作用相关链接:三次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教师:据统计,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从20世纪初的2%-20%上升到90年代的70%-8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都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战略: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改“贸易立国”为“科技立国”;美国从1983年开始搞“战略防御倡议”(即星球大战计划);西欧也从1985年提出了发展科学技术的“尤里卡计划”。
教师归纳: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科技的重要性)知识链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于1988年提出的精辟论断。
这个精辟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科学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
2.我国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必要性(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二环节:感受我国科技的进步出示图片:“十五”期间我国重大科技成就学生:观看、感受我国科技的进步。
教师过渡: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
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
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2)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第三环节:比较我国科技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教师:请阅读下列材料,说一说我国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怎么办。
材料一:截止2002年,每10万人口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我国仅为454人,而日本为4909人,美国为3676人,俄罗斯为3587人,韩国为2193人。
在技术工人中,我国高级技工仅占3.5%,而发达国家为40%左右。
材料二:美国硅谷占地不过7500平方公里,2000年的产值是50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而中国企业500强的收入总额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前3名之和的80%。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补充:我国在科技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的主要表现: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水平还比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还不高,科学研究实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科技投入不足。
总之,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状况,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
教师小结: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必须加快科学技术。
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板书)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方法一:教师设疑: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
教师: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教师补充:世界历史上三次成功的经济追赶第一次是美国对英国的追赶。
19世纪后半期是美国经济迅速超过英国的重要时期。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普及初等和中等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最早进入大众化、普及化的国家,25~64岁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位居世界第一。
第二次是日本对美国的追赶。
1950年,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19.6%,1953年到1992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6.5%,同期美国为3.0%。
1992年,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90.1%。
1913年,日本人均受教育年限相当于美国的68.2%,1950年就达到美国的80.8%,随后大致保持这一水平。
第三次是韩国对西欧国家的追赶。
1965年到1992年,韩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8.8%。
1973年,韩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西欧国家(12个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24.3%,1992年上升到了57.5%。
支撑韩国经济快速赶超的原因在于韩国的教育事业发展。
20世纪70年代,韩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大致每10年提高20个百分点,1975年到1985年高等教育入学率从10%提高到30%,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
教师归纳:实践证明,19世纪后期以来,世界历史上三次成功的经济追赶,都离不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离不开教育的发展。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提高民族的教育水平,才有可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研究出新的劳动工具,进一步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才能从根本上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方法二:(备选)在如何处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观点一:先把经济搞上去,再来发展教育,经济是基础。
观点二:优先发展教育,经济发展才有人才支撑,教育是基础。
教师: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学生自由辩论。
教师小结: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
因为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我们国家要在日趋激烈的国家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
三、科教兴国(板书)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1995年5月6日,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时代的高度,分析了全球范围内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对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所产生的巨大推动力量,以及对我国的严峻挑战,审时度势,颁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3年12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人才强国”的战略。
200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设》强调,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学生思考:党中央、国务院在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响亮地提出了什么战略决策?有何必要性?教师归纳:党中央、国务院在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响亮地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因为从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必然选择;从目前的国内形势来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1)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能否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决定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只有优先发展科技教育,提高公民素质,才能实现这种转化。
(2)世界范围内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和新技术革命的趋势决定了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只有发展科技教育,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迅速赶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我国要把科技发展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
学生思考:为了实施这个战略,国家采取了什么强有力的措施?教师归纳:制定发展规划——“863”计划作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颁布奖励条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落实人才政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保障科研经费——从国家到地方尽力保证科研经费投入;科技知识普及——科普知识从娃娃抓起……相关链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是一项具有明确国家目标的国家科技计划。
由于科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对建议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作出的,这个宏伟计划被命名为“863”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