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
高考文言文断句与翻译练习
13、用斜线“/”为下列文段断句。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 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云 无疑者须要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答案: 读书 / 始读未知有疑 / 其次则渐渐有疑 / 中则节 节是疑 /过了这一番 / 疑渐渐释 / 以至融会贯通 / 都
故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
子。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胜其爵
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
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
尊。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
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墨子·亲士》) 答案: 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 / 故能大 / 圣人者 / 事无 辞也 / 物无违也 / 故能为天下器。
答案:曾子衣敝衣以耕 / 鲁君使人往致邑焉 / 曰 / 请以此修衣 / 曾子不受 / 反 / 复往 / 又不受 / 使 者曰/ 先生非求于人 / 人则献之 / 奚为不受 / 曾子 曰 / 臣闻之 / 受人者畏人 / 予人者骄人。
翻译: ①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②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答案: ①即使国君对我有赏赐,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 惧吗? ②曾参的话,足够用来能够保全自己的节操啊!
答案: 宋人或得玉 / 献诸子罕 / 子罕弗受 / 献玉者曰 / 以 示玉人 / 玉人以为宝也 / 故敢献之 / 子罕曰 / 我以 不贪为宝 / 尔以玉为宝 / 若以与我 / 皆丧宝也 / 不 若人各有其宝
2、用斜线为下面语段断句。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 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 而去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惜乎。 答案: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 / 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 / 归亦 捧心而颦其里 / 其里之富人见之 / 坚闭门而不出 / 贫 人见之 / 挈妻子而去走 /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 惜乎。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断句专项练习15篇(附翻译)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断句专项练习15篇(附翻译)1、借助古代文化常识断句,如天文、历法、地理、历史、官职、科举、姓名等方面的知识储备进行断句。
2、找出名词、代词等关键实词断句。
跟现代汉语一样,文言中的名词、代词一般也用来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找出这些关键词语,据此断句也很方便。
3、根据文言虚词断句。
明辨句读,虚词是重要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断句的地方。
如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根据这些特点,区分虚词就有助于断句。
4、根据排比、对偶、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断句。
这些修辞手法是文言中常用的,利用它们也会给断句以帮助。
5、根据对话、引文等断句。
文言中的对话、引文常用“曰”“云”为标志,遇到对话时,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6、根据特殊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的一些句式,特别是固定句式,可以帮助断句。
如“……者,……也”等判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何……之有”、“唯……是……”等宾语前置句式。
不能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7、根据文章结构断句。
文言中有些文段,是按照一定的结构关系写的。
如总分或分总结构,在论述类文章中,运用较多。
可以利用文段中的结构关系断句。
习题操练1.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1)1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断句答案: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
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
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
翻译答案:臧和谷,两个人一起去放羊,都把羊全丢了。
问臧干什么事情去了,说是拿着竹简在读书;问谷干什么事情去了,说是在和别人掷骰子游戏。
他们两个人干的事情不相同,但在丢失羊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
题旨:一个在用功读书,一个在聚众赌博,二者好坏不同,但是同样疏忽了放羊的根本职责,所以造成的后果也就相同。
许多事情,尽管原因各异,但是带来的后果往往是一样的。
2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隞室绵纩狐貉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断句答案: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
暨春东作,自曝于日。
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隞室,绵纩狐貉。
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
以献吾君,将有重赏!”翻译答案:从前有个宋国的农夫,常常披着破麻烂絮,勉强熬过冬天。
等到春天就走到村东去干活,独自晒太阳。
从来没有想过世界上还有什么高楼大厦、丝絮毛皮。
回头向他妻子说:“背晒太阳的温暖,没有人知道的。
把它奉献给咱们的君王,将会得到重赏!”题旨: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应该力戒这种主观片面的局限性。
3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三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茅朝四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断句答案: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
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三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
俄而曰:“与若茅,朝四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翻译答案:宋国有一个猴翁,(他)喜爱猕猴,所养的猕猴(多得)成了群,(他)能理解猕猴的意思,猕猴也懂得他的心意。
文言文断句题及其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断句及翻译】断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的行为吗?”【解析】1. “学而”是一个固定搭配,表示“学习之后”,因此应断开为“学而/时习之”。
2. “不亦说乎?”中的“乎”是疑问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应与前面的句子断开。
3.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有朋自远方来”是主语和谓语,表示动作,后面的“不亦乐乎”是对这个动作的评价,因此应断开。
4.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人不知而不愠”是主语和谓语,表示状态,后面的“不亦君子乎”是对这个状态的肯定,因此应断开。
【练习题】以下文言文段落,请进行断句并翻译。
原文: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断句及翻译】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翻译:孟子说:“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而选择熊掌。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择道义。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所以有些祸患我是不回避的。
”。
文言文断句和翻译
文言文断句和翻译文言文翻译及断句练习1、将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1)今不问王而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2)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邪?”(1)今不问王而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2)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邪?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言断句: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辞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产有辞诸侯赖之若之何其释辞也诗曰辞之辑矣民之协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注]“辞”,辞令、口才。
“怿”,喜悦。
“莫”,安定。
3、祥符中禁中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远土乃令凿通衢不日皆成巨堑。
4、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5、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6、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7.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8、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9、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10、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给下列语段断句并加上恰当的标点。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文言文断句和翻译》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文言文断句和翻译专题训练一、文言文断句方法及训练(一)断句原则: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断句必先得关注语境)2.先易后难,寻找标志。
3.读后检查,通顺合理。
(二)断句技巧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名词或代词一般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再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第二人称: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⑵疑问代词:问人--“谁”“孰”/问事--“奚”“胡“曷”“恶”“安”“焉”/“何”可问人也可问事1⑶指示代词:“此”“是”“斯”“兹”“夫”“之”“其”“彼”〖训练1〗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答案: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
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选自唐·刘觫《隋唐嘉话》)2.找动词,定句读。
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形容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训练2〗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羡答案: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文言文语段翻译断句训练
古文者,华夏文明之瑰宝,蕴籍深厚,意蕴悠远。
然文言文语句繁复,词藻华丽,非一日之功可精通。
故有学者提倡,欲精通文言,必先从断句与翻译入手。
以下是一段文言文,供诸君练习断句与翻译。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曰:“学习之后,时常温习,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的风范吗?”断句:子曰:/ 学而/ 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 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 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练习断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确定句首虚词:如“子曰”,为孔子言论的标志,句首虚词。
2. 识别句末语气词:如“乎”,表示疑问或感叹,为句末语气词。
3. 分析句子结构:如“学而时习之”,为并列句,由两个动词短语构成。
4. 注意句中停顿:如“有朋自远方来”,其中“有朋”为主语,“自远方来”为状语,应在主语和状语之间停顿。
再举一例:原文: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翻译:孟子曰:“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情,而统治天下并不在其中。
父母双全,兄弟无恙,这是第一件快乐;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这是第二件快乐;得到天下英才并加以教育,这是第三件快乐。
”断句:孟子曰:/ 君子/ 有三乐,/ 而王天下/ 不与存焉。
/ 父母/ 具存,/ 兄弟/ 无故,/ 一乐也;/ 仰不愧于天,/ 俯不怍于人,/ 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 而教育之,/ 三乐也。
练习断句时,还需注意:1. 识别并列句:如“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为并列句,由两个主谓短语构成。
2. 分析句子成分: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其中“得天下英才”为定语,修饰“教育之”。
3. 注意句中停顿:如“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应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停顿。
文言断句及翻译
至建武中/司徒掾班彪以为其言鄙俗/不足以踵前史/又 雄歆褒美伪新/误后惑众/不当垂之后代者也/于是采其 旧事/旁贯异闻/作《后传》六十五篇。
4.文言断句、翻译训练: 范宗尹,字觉民襄阳邓城人。少笃学,工文辞。 王云使北还,言金人必欲得三镇。宗尹请弃之以 纾祸,言者非之,宗尹罢归。张邦昌僭位,复其 职。宗尹有才智当北敌肆行之冲毅然自任建议分 镇以是得相位然其置帅多授剧盗又无总率统属且 不遣援不通饷故诸镇守鲜能久存者及为政多私屡 为议者所诋云。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 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 啻九牛毛也/闻者称善/
七。文言文断句、翻译训练。
王铎,字昭范。会昌初,擢进士第,累迁右补阙、集贤殿
直学士。咸通后,仕浸显,历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所取多才
实士,为世称挹。十二年,繇礼部尚书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复赐安仁里第/亦让不受/宪宗元和二年/请朝/ 五奏乃听/愿留/不许/加兼太子少保
6.文言断句、翻译训练: 华谭字令思,广陵人也。父谞,吴黄门郎。谭期岁而孤, 母年十八,便守节鞠养,勤劳备至。及长,好学不倦, 爽慧有口辩,为邻里所重。刺史周浚引为从事史,爱其 才器,待以宾友之礼。太康中,刺史嵇绍举谭秀才。谭 至洛阳,武帝亲策之,时九州秀孝策无逮谭者。谭素以 才学为东土所推。扬州刺史刘陶素谭不善,因法收谭, 下寿阳狱。镇东将军周复馥与谭素相善,理而出之。或 问谭曰:“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 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 九牛毛也闻者称善。”卒于家。赠光禄大夫,谥曰胡。
文言文断句及翻译的例子
昔仲尼尝极言礼乐之用,曰:“夫礼,所以序天地也;乐,所以导阴阳也。
礼之用,和为贵;乐之用,同天意也。
礼乐不可斯须去身,须臾离身,则暴乱生矣。
”断句:昔仲尼尝极言礼乐之用,曰:“夫礼,所以序天地也;乐,所以导阴阳也。
礼之用,和为贵;乐之用,同天意也。
礼乐不可斯须去身,须臾离身,则暴乱生矣。
”翻译:昔日,孔仲尼曾极力阐述礼乐的作用,他说:“礼,是用来调和天地秩序的;乐,是用来引导阴阳变化的。
礼的作用,以和谐为贵;乐的作用,与天意相合。
礼乐不可须臾离身,一旦离开身体片刻,那么暴乱就会产生。
”断句分析:1. “昔仲尼尝极言礼乐之用”,此句断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昔”、“仲尼尝极言”、“礼乐之用”。
其中,“昔”是时间状语,表示过去;“仲尼尝极言”是主语加谓语,指孔子曾经极力谈论;“礼乐之用”是宾语,指礼乐的作用。
2. “曰:‘夫礼,所以序天地也;乐,所以导阴阳也。
’”,此句断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曰”、“夫礼,所以序天地也”、“乐,所以导阴阳也”。
其中,“曰”是引语词,表示孔子说;“夫礼,所以序天地也”和“乐,所以导阴阳也”是并列的两个句子,分别阐述礼和乐的作用。
3. “礼之用,和为贵;乐之用,同天意也。
”,此句断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礼之用”、“和为贵”、“乐之用,同天意也”。
其中,“礼之用”是主语,指礼的作用;“和为贵”是谓语,表示和谐是礼的重要价值;“乐之用,同天意也”是宾语,指乐的作用与天意相合。
4. “礼乐不可斯须去身,须臾离身,则暴乱生矣。
”,此句断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礼乐不可斯须去身”、“须臾离身”、“则暴乱生矣”。
其中,“礼乐不可斯须去身”是条件状语,表示礼乐不能离开身体;“须臾离身”是结果状语,表示离开身体的时间很短;“则暴乱生矣”是结果,表示如果离开身体,就会产生暴乱。
整段文言文通过断句,将孔子的言论清晰地表达出来,强调了礼乐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引导自然变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们不可离身的必要性。
文言文断句及翻译训练
高三文言文断句及翻译日日练1.韩褒智逞豪强(韩)褒乃取盗名簿藏之,因大榜州门曰:“自知行盗者可急来首即除其罪尽今月不首者显戮其身籍没妻子以赏前首者。
”旬日之间,诸盗咸悉首尽。
褒取名簿勘之,一无差异,并原其罪,许以自新,由是群盗屏息。
(林)兴祖至官,曰:“此害不除,何以牧民!”即张榜禁伪造者,且立赏募民首告。
俄有告者至佯以不实斥去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鞠之款伏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
须臾,来诉友文者百余人,择其重罪一二事鞠之,狱立具。
逮捕其党二百余人,悉置之法。
4.程敏政舞弊案弘治乙未科会试程学士敏政主考仆辈假通关节以要赂举人唐寅辈因而夤缘喻窃高第为言官华昶等所发逮赴诏狱。
孝皇亲御午门,会法司官鞠问,以东宫旧官从轻夺职。
5.汉武帝执法不私亲久之,隆虑公主子昭平君尚帝女夷安公主,隆虑主病困,以金千斤钱千万为昭平君豫赎死罪,上许之。
隆虑主卒,昭平君日骄,醉杀主傅,狱系内官。
以公主子,廷尉上请请论,左右人人为言:“前又入赎,陛下许之。
”上曰:“吾弟老有是一子,死以属我。
”于是为之垂涕叹息良久曰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又下负万民。
乃可其奏,哀不能自止,左右尽悲。
6.尹赏捕盗赏所置皆其魁宿或故吏善家子失计随轻黠愿自改者财数十百人皆贳其罪诡令立功以自赎。
尽力有效者,因亲用之为爪牙,追捕甚精,甘耆奸恶,甚于凡吏。
赏视事数月,盗贼止,郡国亡命散走,各归其处,不敢窥长安。
江湖中多盗贼,以赏为江夏太守,捕格江贼及所诛吏民甚多,坐残贼免。
7.唐临纵囚出为万泉丞。
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
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
”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
8.韦澳执法皇亲帝舅郑光庄墅吏豪肆积年不输官赋澳逮系之它日延英帝问其故澳具道奸状且言必寘以法。
帝曰:“可贷否?”答曰:“陛下自内署擢臣尹京邑,安可使画一法独行于贫下乎?”帝入白太后曰:“是不可犯。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一
如您。”吴起又说:“守卫西河,秦兵不敢向东进犯,
韩国和赵国像对待宾客一样顺从,您跟我比,怎么样
呢?”田文说:“我不如您。”吴起接着说:“这三方
面,您都处在我的下面,可是位子却在我的上面,为什
么?”田文说:“国君年少,国家混乱,大臣们不服从,
百姓们不信任,正在这个时候,(国君)把国事嘱托给
了您呢?还是嘱托给了我呢?”吴起默然了很久,才说: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济阳之贾人”
• 给下面划线部分断句
• 济阳之贾人渡河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 以舟往救之。
• 济阳之贾人/渡河/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 济阳之贾人,渡河,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 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 济水北岸的一个商人,渡河,他的船沉没了,漂 到了水中一个小岛上,在那里大声呼喊着。有一 个打鱼的人划着船前往去救他
6
•
“魏置相”
• 翻译句子:
• ③ 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居吾上, 何也?”
• 吴起接着说:“这三方面,您都处在我的下面, 可是位子却在我的上面,为什么?”
• ④ 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也。”文曰: “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 吴起默然了很久,才说:“(国君)把国事嘱托 给了您。”田文说:“这就是我的位子处在您的 上面的原因啊!”
4
•
“魏置相”
• 给下面划线部分断句
• 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服百姓不信方此之时属之于 子乎属之于吾乎
• 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服/百姓不信/方此之时/ 属之于子乎/属之于吾乎
• 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服,百姓不信,方此 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吾乎?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翻译专项练习
文言文断句翻译专项练习阅读下面几个文言小段,完成后面练习。
(一)教子不欺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1.说明文中加点的词语①之:②适:③特:2.翻译句子顾反,为女杀彘。
答:3.给“曾子曰”一段话断句(用/表示),并翻译。
断句: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翻译:4.这段文字说明白什么道理?(二)臧孙行猛政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
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1.断句并翻译。
断句: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翻译:2.翻译: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三)知人善任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
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①,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擅长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
郑国将有诸侯之事②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
而告冯简子,使断之。
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来宾。
是以鲜有败事。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①四国之为:四周邻国所作的事。
②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
1.说明下面句中加点字词:①文:②获:③鲜:2.翻译句子: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
3.断句并翻译断句: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
翻译:4.这段文字说明白什么道理?(四)宫之奇知虞将亡伐虢之役,师出于虞。
宫之奇谏而不听,出,谓其子曰:“虞将亡矣!唯忠信者能留外寇而不害。
除暗①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
文言文翻译断句训练题目
一、原文:昔者齐景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请问我如何为君,能使吾国之民皆向善也?”孔子对曰:“君为政,其犹播乎地与?民有善,则赏之;有过,则匡之。
故为君者,其敬民也,如长风之敬草也。
”二、断句:昔者/齐景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请问我如何为君/能使吾国之民皆向善也/孔子对曰/君为政/其犹播乎地与/民有善/则赏之/有过/则匡之/故为君者/其敬民也/如长风之敬草也三、翻译:昔日,齐景公向孔子请教说:“我听说君子的品德如同风,小人的品德如同草。
草上之风必定使草倾倒。
请问,我作为国君,如何才能使我国的人民都向善呢?”孔子回答说:“您治理国家,就像在地里播种一样。
人民有好的行为,就奖励他们;有错误,就纠正他们。
所以作为国君,对待人民要如同长风对待草一样,要尊重他们。
”四、练习:1. 断句并翻译以下文言文句子:“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 翻译以下文言文段落:“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夫仁者,国之宝也。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故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五、答案:1. 断句及翻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断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要改正。
”2. 翻译:孟子见梁惠王,王曰:“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也将有什么对我国家有利的建议吗?”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一定要说‘利’呢?仁义不就可以了。
大王问如何对我国家有利,大夫问如何对我家族有利,士人和普通百姓问如何对自己有利。
如果上下都只追求利益,那么国家就危险了。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一、诸葛亮认错亮尝自校簿书主簿杨顒直入谏曰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今有人使奴之耕稼婢典炊爨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私家无旷所求皆足雍容高枕饮食而已忽一旦尽欲以身亲其役不复付任劳其体力为此碎务形疲神困终无一成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终日不变劳乎亮谢之及顒卒亮垂泣三日(司马光《资治通鉴》)二、勤训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无如人之常情恶劳而好逸甘食媮衣玩日愒岁以之为农则不能深耕而易耨以之为工则不能计日而效功以之为商则不能乘时而趋利以之为士则不能笃志而力行徒然食息于天地之间是一蠹耳夫天地之化日新则不敝故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诚不欲其常安也人之心与力何独不然劳则思逸则忘物之情也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贤不若彼者乎选自《战国策》三、韩信将兵上①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释】①上:指刘邦。
四、南辕北辙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①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矣今王动②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③王之动愈数而离王④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注释】①衣焦不申:申,通“伸”。
衣服皱巴巴的不平直。
②动:每每,常常;下文“举”与此同义。
③广地尊名:使地盘扩大,使威望抬高。
④王:称王。
名词作动词用。
五、黠鼠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tuó袋子)中空嘐嘐聱聱①声在橐中曰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有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选自《苏东坡文集》)【注释】①嘐(jiāo)嘐聱(áo)聱:象声词六、不忘贫贱苦高祖既贵命藏微时耕具以示子孙帝至故宫见之有惭色近侍或进曰大舜躬耕历山伯禹亲事水土陛下不睹遗物安知先帝之至德稼穑之艰难乎(选自《资治通鉴·宋纪》)七、牧童指瑕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②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身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③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唐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选自《苏东坡文集》)【注释】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
文言文断句翻译专项练习参考答案
文言文断句翻译专项练习参考答案一、1.①到②往、到③只,不过2.等我回来,给你杀猪。
3.断句: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翻译: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
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二、1.断句: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翻译:对有杰出谋略的人不去计较他的缺点,对有深厚德行的人不去指责他的小毛病;家家富裕,人人充足,监狱却空闲了起来。
2.他活着的时候被人们爱戴,死后人们为他悲痛。
三、1、①文雅②得到(正确的方法)③少2.子产管理政事,总是选择有能力的人加以任用。
3.断句: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
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
翻译:郑国将有诸侯之间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所做的事情,并让他多参加谈判等交涉的活动。
然后和裨谌一同乘车去到郊外,让他谋划怎样做可行,怎样做不行。
四、1.①宴请②逃亡③回头④给吃2.如果中山国有了急难,你们一定要为它效死力。
3.断句: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
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翻译:给人东西不在于多少,应该在他灾难困苦的时候(给予帮助);怨恨不在于深浅,重要的是不要使人伤心。
我因为一杯羊羹亡了国,却因为一碗饭得到了两个勇士。
五、1.①守卫②评定是非③向上,这里指抬高④俘虏2.断句:出与楚师战,败。
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
翻译:(皇颉)出兵与楚国军队交战,打了败仗。
穿封戌抓住了皇颉,公子围和他争夺这个俘虏。
3.我是碰上王子才打了败仗的。
文言文断句翻译选择题
一、断句题(每小题2分,共6分)1.(2分)下列各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B.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也。
C.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也。
D.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也。
小人反是。
2.(2分)下列各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B. 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C. 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D. 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3.(2分)下列各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夫战,勇气也。
B. 夫战,勇气也。
C. 夫战,勇气也。
D. 夫战,勇气也。
二、翻译题(每小题3分,共9分)1.(3分)下列各句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B.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C.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D.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3分)下列各句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秦王说,私设宴席,请蔺相如赴宴。
B. 秦王说,私设宴席,请蔺相如赴宴。
C. 秦王说,私设宴席,请蔺相如赴宴。
D. 秦王说,私设宴席,请蔺相如赴宴。
3.(3分)下列各句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楚王问:“你们两国为什么打仗?”B. 楚王问:“你们两国为什么打仗?”C. 楚王问:“你们两国为什么打仗?”D. 楚王问:“你们两国为什么打仗?”。
文言文断句翻译
昔余游庐山,览其胜景,心旷神怡,遂作此谣。
山川壮丽,云雾缭绕,飞泉喷薄,奇石嶙峋。
登高望远,天地豁然开朗,恍若置身仙境。
“巍巍庐山,屹立东方。
百川之源,万壑之长。
”此句断句如下:巍巍庐山 / 屹立东方 / 百川之源 / 万壑之长。
翻译:巍峨的庐山,屹立在东方。
百川的源头,万壑的尽头。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此句断句如下:山回路转 / 不见君 / 雪上空留 / 马行处。
翻译:山势回环曲折,再也看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你骑马走过的痕迹。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此句断句如下:飞流直下 / 三千尺 / 疑是 / 银河落九天。
翻译:瀑布从高处直泻而下,高达三千尺,让人怀疑那是银河从九天之上倾泻而下。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此句断句如下:日照香炉 / 生紫烟 / 遥看 / 瀑布挂前川。
翻译:阳光照在香炉峰上,升起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仿佛悬挂在前面的山川之上。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此句断句如下:黄云万里 / 动风色 / 白波九道 / 流雪山。
翻译:万里黄云翻滚,风起云涌;九道白波流淌,雪山在波涛中起伏。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此句断句如下:蜀江水碧 / 蜀山青 / 圣主朝朝暮暮 / 情。
翻译:蜀江的水碧绿,蜀山的颜色青翠;圣明的君主,从早到晚都怀着这样的情感。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此句断句如下:行到水穷处 / 坐看云起时。
翻译:走到水的尽头,就坐下观看云彩升起的时候。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此句断句如下:偶然值林叟 / 谈笑无还期。
翻译:偶然遇到林中的老人,谈笑风生,不知何时才能结束。
《庐山谣》通过描绘庐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需要仔细分析文意,把握诗句的结构和韵律,才能准确传达原诗的意境。
文言文断句练习加翻译
昔者孔子游于匡,有乱政者欲害之。
孔子弟子子路请行,孔子曰:“不可。
夫乱政者,非吾所能抗也。
吾闻之,德不孤,必有邻。
吾德若不孤,必有人助我。
”于是,孔子止。
既止,匡人围之数重,绝其粮食。
孔子弟子有饥者,孔子曰:“勿忧,吾当为尔谋之。
”遂使子贡往说匡人,曰:“吾师孔子,仁人也,知人也。
匡人欲害之,吾师必无害人之意。
吾闻之,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吾师之德,必不害匡人。
”匡人闻之,解围而退。
孔子在匡,匡人以其礼待之。
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人之事,斯为察。
”于是,孔子居匡三年。
孔子居匡,匡人以其礼待之。
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人之事,斯为察。
”于是,孔子居匡三年。
孔子既去匡,反鲁。
鲁人皆喜,曰:“吾师得还,吾国之福也。
”孔子曰:“吾闻之,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不有君子,如彼武夫何?”于是,孔子退而修《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作《春秋》。
【翻译】从前,孔子在匡地游历,有一位乱政的人想要加害于他。
孔子的弟子子路请求去对抗,孔子说:“不行。
那些乱政的人,不是我所能抵抗的。
我听说,有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有邻近的人帮助他。
我的德行如果不会孤单,一定有人帮助我。
”于是,孔子停下脚步。
停下之后,匡地的人将他围困了几重,断绝了他的粮食。
孔子的弟子中有人饥饿,孔子说:“不要担心,我将为你们想办法。
”于是派子贡去说服匡人,说:“我的老师孔子,是一位仁德之人,懂得人心。
匡地的人想要加害他,我的老师一定没有加害他人的意思。
我听说,君子成全别人的美德,不助长别人的恶行。
我的老师的德行,一定不会加害匡地的人。
”匡地的人听说了,解除了围困,退去。
孔子在匡地,匡地的人用礼节对待他。
孔子说:“礼的使用,和谐最为重要。
古代圣王的道路,以此为准。
小人做的事情,以此为准。
”于是,孔子在匡地居住了三年。
孔子离开匡地后,返回鲁国。
鲁国的人都非常高兴,说:“我们的老师回来了,这是我国的福气。
最新整理文言文断句翻译100题专项练习!(下).docx
最新整理文言文断句翻译100题专项练习!(下)51.石勒不计前嫌后赵王勒悉召武乡耆旧诣襄国与之共坐欢饮初勒微时与李阳邻居数争沤麻池相殴阳由是独不敢来勒曰阳壮士也沤麻布衣之恨孤方兼容天下岂仇匹夫乎遽召与饮引阳臂曰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因拜参军都尉原文:后赵王勒悉召武乡耆旧诣襄国,与之共坐欢饮。
初,勒微时,与李阳邻居,数争沤麻池相殴,阳由是独不敢来。
勒曰:“阳,壮士也;沤麻,布衣之恨;孤方兼容天下,岂仇匹夫乎!”遽召与饮,引阳臂曰:“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
”因拜参军都尉。
译文:后赵王石勒请武乡有声望的老友前往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同他们一起欢会饮酒。
当初,石勒出身贫贱,与李阳是邻居,多次为争夺沤麻池而相互殴打,所以只有李阳一个人不敢来。
石勒说:“李阳是个壮士,争沤麻池一事,那是我当平民百姓时结下的怨恨。
我现在广纳人才,怎么能对一个普通百姓记恨呢?”于是急速传召李阳,同他一起饮酒,还拉着他的臂膀开玩笑说:“我从前挨够你的拳头,你也遭到了我的痛打。
”随后任命李阳做参军都尉。
52.韩信袴下受辱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原文: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译文:淮阴屠宰场里有侮辱韩信的年青人,对韩信说:“你即使长得高高大大,喜欢佩带刀剑,内心还是胆怯的。
”他当众侮辱韩信说:“韩信如果不怕死,用刀刺我;如果怕死,从我裤裆下钻过去。
”于是韩信仔细看着他,俯下身子从他裤裆下匍匐钻过去。
整个市场中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是胆怯的。
53.世评华歆王朝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原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文言文断句文段翻译参考
文言文断句文段翻译参考1、及至金兵前来进犯,交战于宁江州,他的孙子战死,兀纳退逃入城。
留下属吏防守,自己率三百骑渡(混同)江向西行,府城便陷落了。
后来与萧敌里在长泺拒战金兵,因兵败免官。
2、然而,老师照着自己的主张推广做去,不被容纳又有什么关系?人家不能容,正见得老师是一位君子呢!一个人道术不修治,才是自己的耻辱;至于道术既已大大地修成而不被人所用,那是国的执政大臣的耻辱了。
不被容受有什么关系?人家不能容,正见得自己是一位君子呢!”孔子听了欣慰的笑了,说道:“有这回事吗?颜家的子弟呀!假使你能有很多财富的话,我真愿意做你的家宰,替你经理财用呢!”于是差了子贡到楚国去,楚昭王便派兵前来迎护孔子,才免去了这场灾祸。
3、南霁云哭着告诉他说:“本州遭受强寇侵逼,已被重重包围了半年,粮食用尽了武器也不够用,已想不出好办法了。
只是如果雎阳被攻克,就要殃及临淮,皮毛互相依存,当理应按援助。
”4、郭子仪对皇上诚心诚意,对下属宽厚仁恕,赏罚分明。
唐朝史臣裴垍称赞他:“权力大到天下人都钦佩但朝廷不忌讳,功劳盖世但皇上不怀疑,享尽了人间富贵但论者不说他的坏话。
”5、他还说:“贡献大的人,他用来供养自己的东西多,妻室儿女都能由自己养活。
我能力小,贡献少,没有妻室儿女是可以的。
再则我是个干体力活的人,如果成家而能力不足以养活妻室儿女,那么也够操心的了。
一个人既要劳力,又要劳心,即使是圣人也不能做到啊。
6、当时御史中丞来俊臣掌管刑狱,经常用各种难以想到的突祸陷害良善。
后来来俊臣因犯罪被捕入狱,有关官员判他死刑,武则天想赦免他。
王及善固执地陈奏说:"来俊臣凶恶狡猾图谋不轨,臣认为不除掉元凶,恐怕会动摇朝廷,祸患将从这里开始。
"武则天采纳了。
7、皇上说:“手握兵权而不祸害百姓的人,他的后人一定能够享受他的忠诚,朕欣赏你的忠诚,考虑到江西地邻广东,因此特授你江西行省参政一职,以表彰你归顺的诚心,联对你的希望是:好名声,是用来承载美德的.你的好名声已经够大的了,还需努力提升品德,以利辅佐国”8、王允后悔,想要阻止却来不及了,蔡邕于是死在狱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断句翻译专项练习阅读下面几个文言小段,完成后面练习。
(一)教子不欺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①之:②适:③特:2.翻译句子顾反,为女杀彘。
答:3.给“曾子曰”一段话断句(用/表示),并翻译。
断句: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翻译:4.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二)臧孙行猛政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
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1.断句并翻译。
断句: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翻译:2.翻译: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三)知人善任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
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①,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
郑国将有诸侯之事②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
而告冯简子,使断之。
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
是以鲜.有败事。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①四国之为:四周邻国所作的事。
②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①文:②获:③鲜:2.翻译句子: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
3.断句并翻译断句: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
翻译:4.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四)宫之奇知虞将亡伐虢之役,师出于虞。
宫之奇谏.而不听,出,谓其子曰:“虞将亡矣!唯忠信者能留外寇而不害。
除暗①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
既不忠信,而留外寇,寇知其衅②而归图.焉。
已自拔其本矣,何以能久?吾不去,惧及.焉。
”以其孥③适西山。
三月,虞乃亡。
(《国语·晋语二》)注:①除暗:识破对手的诡计。
②衅:破绽,弱点。
③孥:妻子儿女。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①谏:②图:③及:2.断句并翻译。
断句: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
翻译:3.翻译句子:已自拔其本矣,何以能久?4.宫之奇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五)齐人说靖郭君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
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
”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
”靖郭君因见之。
客趋而进曰:“海大鱼。
”因反走。
君曰:“客有于此。
”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
”君曰:“亡,更.言之。
”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
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无益也。
”君曰:“善。
”乃辍.城薛。
(《战国策·齐策一》)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①城:②益:③更:④辍:2.翻译: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无益也。
3.断句并翻译。
断句: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翻译:4.请说一说这段文字的主旨。
(六)中山君飨士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
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
有二人挈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子奚为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餐饵.之。
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
'故来死君也。
”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战国策·中山策》)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①飨:②亡:③顾:④饵:2.翻译句子:中山有事,汝必死之3.断句并翻译。
断句: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翻译:4.中山君的感叹说明了什么?答:(七)上下其手二十六年,楚侵郑。
五月,至于城麇。
郑皇颉戍.之。
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
正.于伯州犁。
伯州犁曰:“请问于囚。
”乃立囚。
伯州犁曰:“所争,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
”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
谁获.子?”囚曰:“ 颉遇王子弱焉。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①戍:②正:③上:④获:2.断句并翻译。
断句: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
翻译:3.翻译:颉遇王子弱焉。
4.“上下其手”后来成为一个成语。
从文中内容判断,请说说这个成语的含义。
答:(八)子产不毁乡校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
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
小人实不才。
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子产,名公孙侨,子产是他的字。
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
然明,郑国大夫,名蔑。
乡校:当时地方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①损:②克:③信:④信:2.断句并翻译。
断句: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翻译:3.翻译句子: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4.这则故事表现了子产的什么品质?答:(九)曾参杀人(甘茂曰:)“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
'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
'织自若。
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
'其母尚织自若也。
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
'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二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
”于是与之盟于息壤。
(《战国策·秦策二》)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1)处:(2)走:2.断句并翻译。
断句: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翻译:3.“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一句的言外之意是:答:(十)襄子饮酒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
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
”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
”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西汉·刘向《新序·刺奢》)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1)诚:(2)病:(3)勉:2.断句并翻译。
断句: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翻译:文言文断句翻译专项练习参考答案一、1.①到②往、到③只,不过2.等我回来,给你杀猪。
3.断句: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翻译: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
孩子没有知识,等着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
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
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4.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父母应该作子女的表率。
二、1.断句: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翻译:难道没有听说过子产作郑国相的事吗?推举品德高尚的人,提拔才能出众的人,压制邪恶,褒扬善行;对有杰出谋略的人不去计较他的缺点,对有深厚德行的人不去指责他的小毛病;家家富裕,人人充足,监狱却空闲了起来。
2.他活着的时候被人们爱戴,死后人们为他悲痛。
三、1、①文雅②得到(正确的方法)③少2.子产管理政事,总是选择有能力的人加以任用。
3.断句: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
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
而告冯简子,使断之。
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
翻译:郑国将有诸侯之间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所做的事情,并让他多参加谈判等交涉的活动。
然后和裨谌一同乘车去到郊外,让他谋划怎样做可行,怎样做不行。
然后把计划告诉冯简子,让他参与决断。
一切准备妥当,就交给子太叔让他去执行,来应对各国宾客。
4.这个故事说明如果知人善任,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办事就很少会遭到挫折和失败。
四、1、①劝告②图谋③累及2.断句:除暗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
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
翻译:识破对方的诡计来(与其周旋)应付他们,叫作忠;坚持自身的人格来行事叫作信。
现在虞君把自己憎恶的事情施加在别人身上,就说明他没有识破晋国的诡计;因为贪图晋国的贿赂就允许他灭掉自己亲近的国家,就是没有坚持自己的立身之道。
一个国家没有忠就不能生存,没有信就不能稳固。
3.(这种做法)已经拔除了自己的根本了,凭什么能长久(存在下去)呢?4.忠信是立国之本。
五、1.①修筑城墙②增加③再④停止2.失去齐国,即使把薛地的城池修到天那么高,也还是没有用处。
3.断句: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
今夫齐,亦君之水也。
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翻译:您没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用网不能逮住它,用钩不能牵住它,一旦跳荡离开了海水,蚂蚁就可以称心如意的把它吃掉了。
现在齐国,也就是您的水啊。
您如果能长久的有齐国的保护,还要小小的薛城做什么呢?4.文章主旨是说只有保持国家的强大才能长治久安。
六、1.①宴请②逃亡③回头④给吃2.如果中山国有了急难,你们一定要为它效死力。
3.断句: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
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翻译:给人东西不在于多少,应该在他灾难困苦的时候(给予帮助);怨恨不在于深浅,重要的是不要使人伤心。
我因为一杯羊羹亡了国,却因为一碗饭得到了两个勇士。
4.说明两点:一是怨恨不在大小,任何时候都不要做使人怨恨的事;二是要急人之难,在别人困难的时候给以帮助才是最可贵的。
七、1.①守卫②评定是非③向上,这里指抬高④俘虏2.断句:出与楚师战,败。
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
翻译:(皇颉)出兵与楚国军队交战,打了败仗。
穿封戌抓住了皇颉,公子围和他争夺这个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