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人教版必修3 2.7《李商隐诗2首》教案
27《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学习重点:进一步培育读诗诵诗的能力,领会李商隐诗境界高远、语言华丽、情深意浓的特点一、名句填空1、斜阳无穷好,2、身无彩凤双飞翼,3、何当共剪西窗烛,4、春蚕到死丝方尽,二、文学知识李商隐 <约 813—约 858),诗人字,号玉谿生,怀州河内 <今河南沁阳)人,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 年),因为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 <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斥,落魄终生他的诗作,也有揭穿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此中的优异篇章都拥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点他一生大概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批抒感情怀类的诗篇,尤以暮年的和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三、阅读鉴赏《锦瑟》1、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此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衬着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如何的境界?3、你以为本诗的要旨是什么?《马嵬》:4、《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5、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一样?6、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令人读出玄宗的哪一种境遇?7、“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成效?8、颈联“这天”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过去过去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碰到了状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9、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国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边,信守“世世为夫妇”誓约,这可信吗?哪个词语和句子戳破了这类说法?10、这样以仙人荒诞和存亡轮回来写玄宗痴心梦想,这样写有什么利处?11、关于这些诗人李商隐发出了“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感叹从内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点?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12、《马嵬》这首诗先有“马嵬之变”,尔后才有“玄宗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某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谈谈《马嵬》诗的叙事构造上的特点?《李商隐诗两首》教案参照答案一、略二、晚唐义山《李义山诗集》无题诗咏史诗三、 1、明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从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期间这此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2、中间两联共用了四个典故一是庄周梦为蝴蝶的典故,意为以前有过梦想,以前沉浸在美好的境地中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幻隐喻时沉浸的美好的情境二是用望帝魂化杜鹃的典故,意为以前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想念三是用南海鲛人的故事,意在说梦想和思想都幻灭后所得不过满眼的泪水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组成了一个模糊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慨四是用传说中蓝田产玉的故事,意在说梦想和思情幻灭后的迷茫诗人借此拥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风景,抒发一种关于高洁感情没法亲密的怅恨与典三所涵一致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迷惘、伤心的心里感情诗中美好的境地是什么,殷切的想念是什么,诗人为何而落泪,为何而迷茫,都难以了解,诗歌带给读者的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境界这恰好给了人们无量无尽、奇光异彩的想象空间3、此诗内容很有争议有人以为“锦瑟”是令孤楚家婢女名,这是首爱情诗;有人以为是追怀他逝世的老婆王氏而作,是首悼亡诗;还有人说瑟有适、怨、清、和四种腔调,诗的中间四句每句各咏一调,则这又是一首描述音乐的咏物诗此刻以为较为合理的解说是:本诗为李商隐暮年追叙平生,自伤出身之辞如诗人执著一念的美好感情幻灭;或自己优异才德不为世用的悲痛等4、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这天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5、军营内的声音,尔后者为宫内声音6、不过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可以再听到熟习的宫内“报晓”声了明显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避祸途中,极尽狼狈和慌张7、对照,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8、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耻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沉迷情色,荒弃朝政,以致战祸发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由,但原由不甚了然,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明显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9、不行信,“徒闻”一词否认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但此生一同缘分隔离,已经是事实10、思杨妃之切,故有异样之举这类行为正是极尽波折写出玄宗之悲11、——对照,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照平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反问贵为天子能保护自己的子民,况且自己心爱女人,但“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一问问出了为何会出现这类不正常的状况,问得有力,令人掩卷沉思,其讽刺之意愈明12、——倒叙,从整体上倒叙使尺幅之间,一波三折;从局部上看倒叙突出因果声明:全部资料为自己采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高中语文必修3《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3《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3《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锦瑟》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2、理解内部结构;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难点]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教学方法]译写法,点读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近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
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
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清王士祯说“一篇《锦瑟》解人难”!二、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837年年末,令狐楚病逝。
在参与料理令狐楚的丧事后不久,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泾州(今甘肃泾县北部)作了王的幕僚。
王茂元欣赏其才华,将女儿嫁给了他。
这桩婚姻将其拖入了牛李党争中。
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僧儒)党”,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诗深婉绵密、典丽精工。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晚唐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人生背景、诗歌风格和艺术成就。
2.理解《夜泊牛渚怀古》和《无题·西塞山怀古》的意境和情感。
3.掌握诗歌鉴赏方法,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师生问候,以及核对教学进度。
2.通过图文、声音、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示李商隐的诗歌和人生成就,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思考。
如•展示《蝉》等李商隐的其他诗歌•播放李商隐纪录片片段•介绍李商隐生平背景2.讲授新课1.阅读课文《夜泊牛渚怀古》和《无题·西塞山怀古》,对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进行简要介绍。
2.引导学生掌握《夜泊牛渚怀古》和《无题·西塞山怀古》的诗歌鉴赏方法:•首先读懂诗歌的字面意思,找出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分析诗歌结构和语言特点。
•其次体察诗歌的情感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和文化背景,理解诗文所传达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最后,结合自身情感和生活经验,进一步思考诗歌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和价值。
3.课堂练习1.让学生阅读《夜泊牛渚怀古》和《无题·西塞山怀古》,并从语言、意境、情感等角度进行诗歌鉴赏。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和写作技巧,以及他的人生体验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3.解读文言文难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4.针对学生在阅读诗歌时存在的难点和问题,进行答疑和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撰写一篇300字以上的读后感,对学习过的《夜泊牛渚怀古》和《无题·西塞山怀古》进行深度阐述。
2.布置每人一篇模仿李商隐诗歌的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全方位、多视角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李商隐的诗歌和人生,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和思考。
在课文阅读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方法,让学生着重体察诗歌的情感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文化背景和人生体验,开发了学生的文学想象力和感性表现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格一课堂教学方案节:三册二单元课时:备课人:易俊陶二次备课人:附赠材料教师教学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让学生看到自己情绪失控,让学生轻易就突破了自己的底线。
下面简单举几个例子,可以直观地说明教师在课堂上犯类似错误时会有怎样的表现因生气而在讲话时提高嗓门讲话时咬牙切齿。
脸憋得通红。
●双手环抱胸前,目视天花板,或许还在不耐烦地跺脚。
●摆出吹胡子瞪眼的表情·朝学生大喊:“够了!去办公室等我!”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相信你对这些行为一定并不陌生也许某些行为在各自的同事中就能见到。
但你也许会问,这有什么大不了呢?学生偶尔会招人生气,会挑战教师的耐心,当然有时难免会突破教师的底线一这就是问题所在!教师的底线绝对不可以让学生摸透。
课程在上课之前,请先问问自己下面几个问题你曾因为学生而生气吗?你是否曾因为“中了学生的计”而感到不爽?你是否曾经让学生看出来他们的举动已经让你愤怒到失去理智?(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至少一两次类似的经历。
)当学生发觉已经探到了你的底线,他会做什么?请围绕下面几个主题仔细思考一下自己的教学。
作为教师,经常出现的重大错误就是让学生知道他们能够影响教师的情绪。
教师如果表现出不满,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得逞了。
他们会认为自己成功地控制了教师的情绪。
●可以让学生看出你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而感到失望,但要分清,对他们的行为感到失望和让自己的情绪受他们影响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为学生的行为负责是完全正当的,并且要坚持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生的所做所为尽到自己的责任,但不能任由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受控制接下来,请仔细想想,你在自己的课堂上应该如何以冷静专业的态度来应对学生的不当行为,如何避免感情用事。
简单举几个例子示例:课堂上有学生不断弄出声响。
教师已经多次提醒该学生,可是他依然我行我素。
面对这种情形,应该如何应对?示例:某堂课上,学生正在独立完成各自的练习,有一个学生却在座位上无所事事,此时应如何应对?示例:个别学生在课堂上嬉笑,引起了其他学生的注意,这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此时应如何应对?示例:有一个学生满面愁容地走进教室,看得出他在外面被别的学生欺负了,作为发现这个迹象的教师,应该如何应对?示例:课堂上有学生和教师顶嘴,并且措辞十分不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用典的特点,领会诗歌朦胧缠绵的意蕴和感时伤怀的情感基调。
(2)了解使人淡然伤感的情怀,加强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认识。
(3)通过比较阅读,增强对诗歌的鉴赏阅读。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的主旨,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对李商隐诗歌用典的认识。
【教学法】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锦瑟》一、导入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名诗佳句多如繁星,在晚唐诗坛上。
有一位最耀眼的孤独的明星,他不幸的遭遇让他一生左右为难,忧愁伤感,无所适从,但满腹的才华是他的诗众体兼备,情致深蕴,影响深远,他就是李商隐,现在我们李商隐代表作《锦瑟》和《马嵬》。
二、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
早年的诗人,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
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
三、诵读。
(全班集体诵读,个人自由背诵)四、欣赏《锦瑟》1.关于《锦瑟》《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清代的大诗人大学者王士祯也曾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浩叹,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
2.合作探究(1)诗歌解析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李商隐的诗歌一直是必修内容之一。
作为唐代最优秀的诗人之一,李商隐的作品充满了文学魅力和审美意味,能够让学生在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理解能力。
本文便是一篇关于《李商隐诗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的优秀教学设计,旨在探讨李商隐的作品如何通过优秀的教学设计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文学成就,掌握唐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辞藻表现技巧。
2. 通过《无题》和《锦瑟》这两首李商隐的诗歌,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理解其表现形式。
3. 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文化素养,培养其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学习李商隐的生平及文学成就教师先以幻灯片等多媒体形式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让学生对李商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印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李商隐的生平是什么?2) 李商隐的文学成就有哪些?3) 李商隐的诗歌有什么特点?2. 学习《无题》教师先给学生阅读李商隐的《无题》一诗,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探讨以下问题:1) 诗歌中的“无题”指什么意思?2)探讨“深院静,春莺噪”的意境。
3)分析“寂寞”这个词在诗中的表现形式。
4)“一年就只有今宵”的现象在李商隐的诗歌中是否常见?这种现象具有什么深层内涵?5)结合现代人的经验,如何理解和感受李商隐的诗歌?3. 学习《锦瑟》教师再给学生阅读李商隐的《锦瑟》一诗,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探讨以下问题:1)探讨《锦瑟》中的“一弦一柱思华年”这句话的意境。
2)分析诗中描写的“频频动”这个形象,传递给人的情感有哪些?3)“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句子中,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4)探讨诗中使用的乐器“锦瑟”,它对整首诗的意义和象征作用。
5)结合现代人的经验,如何理解和感受李商隐的诗歌?三、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在本次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1) 教师集中讲授的方式,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并通过教师自己的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李商隐的诗歌。
高一语文必修3 《李商隐诗两首》 教案
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们知道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李商隐被称为最具争议的抒情诗人,下面我们一来看看他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饱受争议呢?
二、知人论世
根据导学案内容,了解作者及作品。
【学】
三、整体感知
1、听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检】
三、当堂检测
完成教材P44页,课后练习第二题。
明确:“用笔至细”:倒叙的方法,先从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措辞委婉,如“空闻”“如何”等;立意的含蓄,最后在对比中点明主旨。“讽意至深”:否认怪诞的生命轮回说,为立论张本,对比唐玄宗今昔境遇,寓意子明,结尾通过反问深化主题【练】
4、暖玉生烟: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玉气却能穿透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烟”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只是它只能远观,不能把握,也无法亲近。渴望被赏识怀才不遇梦想的迷茫
展示现今常见的几种:对《锦瑟》的解读:
1、对亡妻的深情悼念。(悼亡诗)
2、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恋情诗)
3、作者的身世自伤。(自伤身世)
《锦瑟》意旨的学界观点
•恋情说(宋.刘颁清.屈复)
•悼亡说(清.何焯马茂元)
•咏瑟说(宋.苏轼)
•政治说(岑仲勉李国光)
•现在一般说法:晚年追叙平生、自伤身世之辞
问题2:这首诗除了具有凄迷的意境外,还有哪些艺术特色?
明确:善用典故
感情基调哀怨商伤
语言华丽隐隐
意境迷茫
(最新)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7《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n加油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
1、整体把握:n加油
从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是李商隐咏叹“马嵬之变”的作品。历史n加油上,咏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文学作品很多。众多文学家对二人的爱情也是褒贬不一n加油。白居易的《长恨歌》,是对这二人寄予深厚的同情的。杜牧的《过n加油华清宫》对二人又是持讽刺批判态度。各位同学觉得作者对唐玄宗与杨n加油贵妃的爱情是持什么态度的呢?是同情还是讽刺?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n加油星,也是对后代有影响的一个诗家,尤其是他的七律有独特的n加油风格。李商隐的作品题材广泛,有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的,有反映晚唐的政治n加油生活的,有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n加油者所喜爱,与杜牧被合称为“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他的诗有独特n加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风格婉转缠绵,有吐韵铿锵、工n加油于唱叹等艺术特点。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n加油过多,隐晦难解。李商隐诗歌的特殊风格、独特境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构思n加油严谨,立意高超,深情婉转;二是语言方面,绮丽典雅,辞藻华丽;三是表现手法,善于n加油用典,工于比兴,象征、暗示的修辞手法。有《李义山诗集》
昨日的誓言马上化为泡影,杨玉环落得“婉转娥眉马前死n加油”的下场。玄宗的誓言如此经不得考验。相比之下,远不及牛郎织女。秦观在《鹊桥n加油仙》中说过,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在n加油作者眼中,不论是对天下(空闻虎旅传宵柝,害的天下大乱),还是对爱情(七夕n加油时山盟海誓,当六军驻马时却违背当日的誓言n加油),玄宗都是背叛者。
【明确】对于这首诗的题旨,千百年来莫衷一是n加油。这首诗全篇笼罩着一层浓重的哀伤低回、凄迷朦胧的情调氛围,反映出一个衰颓n加油没落的时代中正直而不免软弱的知识分子典型的悲剧心理:既不满于环境的压n加油抑,又无力反抗黑暗社会;既有所追求向往,又时感空虚幻灭;既为自己n加油的悲剧命运而深沉哀伤,又对造成悲剧的原因感到惘然。所以,至今还有很多学n加油者把它当做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n加油马迹,阐幽发微。李商隐一生,固然是在党争的政治派别夹缝中求得生存的,n加油受过一些大官的恩惠,也因之被另一些人排挤,有过短暂的荣光,更有过长期的n加油失意。但他在政治上的得失悲欢,未必用这样朦胧的诗歌来表现,不能硬把中国古典诗歌n加油“香草美人的传统”(以爱情隐喻君臣际遇)往这里套。否则,李商n加油隐那些写爱情的无题诗,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n加油灵犀一点通”之类的,都可以当做政治诗来读了。我们n加油认为,《锦瑟》还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n加油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其意境高远,感情真挚,可意会不可言传,可感悟不可支n加油离,须从大处读之。
高中语文 2.7《李商隐诗2首》说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7、《李商隐诗2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1.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通过写"我所知道的李商隐"等训练,提高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2.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重点、难点和解决办法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学生活动设计1.课前预习(1)熟读背诵这两首诗。
(2)标出诗中不理解的句子,初步鉴赏。
2.课内精读课教师讲析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 .导入新课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
早年的诗人,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
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
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2.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诗两首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巨匠之一,李商隐的诗歌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诗歌语言凄婉、感叹凝重,富有浓郁的人生哲理、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中学语文教材中,李商隐的代表作品也被纳入其中,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
在教学中,如何利用好李商隐诗歌,引导学生对李商隐及其创作进行深入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和表达能力,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一、诗歌欣赏在进行李商隐的课堂教学时,欣赏和鉴赏是重要的环节。
教师可以将李商隐的两首代表作品《夜雨寄北》和《无题》作为导入,让学生沉浸在诗意之中,体验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体验和联想,去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深入感受李商隐诗歌中的人生哲理。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写的是作者思念远方亲人的心情,虽然短小精悍,但极富情感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欣赏和品味,理解诗歌中饱含的思考与情感,同时从语言表达和意象描写等角度去分析诗歌。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如:“作者为什么用‘君’‘我’这样的切入方式展开诗歌”的分析;“巴山夜雨”这个意象所传递的情感等等。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又称《秦妇吟》,这是一首哀叹亲情和爱情的诗,在表达情感时有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在欣赏之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诗歌表达的思想,再结合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通过多维度的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二、创作写作在欣赏诵读李商隐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创作写作表达自己对李商隐诗歌的理解和感受,不仅能够借鉴大师的文学技巧和表达方式,同时也能够通过写作的过程,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文学欣赏能力。
2024年高中语文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教案6新人教版必修3
- 朗诵比赛: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评价学生在朗诵中的情感表达、节奏把握和语言感染力。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思考深度。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探讨诗歌的深层含义。
- 创作实践:对学生的诗歌创作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力。通过创作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提高文学创作水平。
2. 诗句解读:
-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以瑟为象征,表达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引用庄子梦蝶、杜鹃啼血的典故,表现诗人对人生如梦的感悟。
3.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梦境的描绘,传达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四、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1. 象征手法:广泛运用象征、暗示、典故等手法,使诗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补充和说明举例题型:
1. 诗歌鉴赏:《无题》是李商隐的一首著名诗作。通过对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等句的解读,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2. 创作实践:仿写一首李商隐风格的诗歌,以“夜雨寄北”为题,运用象征手法和含蓄的语言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3. 调查报告:选择李商隐诗歌在当代社会的影响为调查主题,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探讨李商隐诗歌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力。
2. 情感表达:善于抒发个人情感,关注内心世界,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 语言特色:用词精炼,句式工整,韵律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五、李商隐诗歌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1. 情感共鸣:李商隐诗歌中的情感与现代人在面对现实压力时的心理状态具有相似性。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李商隐诗两首》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感受、品味诗歌精练含蓄的特点;培养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意境的能力;通过探究式的学习,使学生对李商隐的诗歌创作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深入理解诗歌中精练含蓄的特点;通过小组讨论,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诗歌的旨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寄托在诗中的独特情感;引导学生认识到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品味诗歌精练含蓄的特点;培养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意境的能力;通过探究式的学习,使学生对李商隐的诗歌创作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
2. 难点:通过小组讨论,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诗歌的旨意;体会诗人寄托在诗中的独特情感。
教学策略:1. 组织学生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 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提前收集有关李商隐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3.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和意象。
4. 结合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旨意和诗人寄托的情感。
5.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李商隐的诗歌创作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多媒体展示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生平事迹和创作风格,引导学生进入诗歌鉴赏的状态。
2.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李商隐的诗作,如《夜雨寄北》、《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等,感受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新课学习1. 《锦瑟》赏析(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锦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安排小组进行合作探究,讨论诗歌中描绘的情景和意象,体会诗人所寄托的情感。
(3)通过多媒体展示《锦瑟》的创作背景和李商隐在创作这首诗时的境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旨意。
(4)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品析诗歌的精练含蓄之处,如表现手法的运用、象征意义的深邃等。
2. 《马嵬(其二)》赏析(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马嵬(其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人教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难点】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 鉴赏法【教时安排】2教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开堂白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
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
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二、整体感知旷世情种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生,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诗现存约六百多首,大都以抒情婉曲见意,往往寄兴深微,想象奇特,余味无穷。
尤其他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的诗,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摹写入微。
能以典型特征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事物的内在神韵,寄寓诗人的情怀。
还有一些诗篇激情荡漾,轻薄浮艳。
这些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
但他的诗里往往是避实就虚,刻意求曲,打破了时空顺序,混淆了实虚境界,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感情表现出来。
由于省略了表面和内在的过度和关联,诗句间跳跃很大。
再加上他多愁善感和政治上的沉浮,使人读起来感到晦涩难懂。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 2-7《李商隐诗两首》 精品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①.了解李商隐地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②.引导把握这两首诗地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2、能力目标:训练诵诗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特点.3、德育目标:①.体味诗人独特地人生际遇.②.认识封建统治阶级地荒淫腐朽地本质,激发忧国忧民地情怀.重点、难点:目标1之②和目标2.学习方法:朗读诗作,阅读注释,思考讨论.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与内容:一、导入与作者简介.李商隐地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地风格,高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早年地诗人,也曾有经世济国地伟大理想,写诗以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地黑暗,对李唐王朝地没落衰微无限伤感.但是,仕途地失意,生活地困顿,政治斗争地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地感情世界中.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地诗篇,尤以晚年地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地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地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地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地,但为数不多;他地主要成就在诗歌地艺术上,特别是他地近体律绝,其中地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地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二、试读,集体读,校正读.三、有关《锦瑟》地评论介绍:⑴<《锦瑟》)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善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葬之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只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清•朱彝尊《李义山诗集》评语)⑵诗以锦瑟起兴,“无端”二字便有自讶自怜之意,此锦瑟之弦遂五十耶?瑟之柱如其弦,而人之年已历历如其柱矣,即孔北海所谓五十之年忽忽至也.庄生梦醒,化蝶无踪,望帝不归,啼鹃长托,以比华年之难再也.感激而明珠欲泪,绸缪而暖玉生烟,华年之情尔尔.不但今日追忆无从,而在当日已成虚负,故曰“惘然”.<清•杜诏、杜庭珠《唐诗叩弹集》评语)四、再齐读《锦瑟》,抓住注释来理解.二十三岁时,李商隐在河南玉阳山之东峰学道.唐朝崇道之风始于高祖李渊.有鲜卑族血统地唐帝,为了神话李姓,附会是太上老君李耳地后裔,形成了唐代“扬道抑佛”地宗教风气,即使贵为皇族宗室子弟,也不免会被遣送到道观清修.这股风气在唐玄宗时代掀起高潮.至武宗时,“崇道”之风又掀高潮,士人学仙修道,遂成一时风尚.于是赶时髦地李商隐也跑去学道.刚上玉阳山学道时,李商隐还是很认真地,他对道家经典《道藏》下过苦功,以致于后来他情诗里地许多用句和隐喻都是源出于《道藏》.不过,世事正如老子所说地“福兮祸所倚,福兮祸所伏”,天资颖悟地他在沉迷典籍研究地同时,对于房中术地理解也大大加深.他春心萌动,对男女之事地向往如春草埋根,如遇不上春风也就罢了,一旦遇上了,想不兴盛发芽都难.有一天,像一个走在山林里未带雨具地人兜头淋了一场急雨一样,年轻地他邂逅了初恋女友宋华阳.宋华阳是侍奉公主地宫女,随公主入山修道,住在玉阳山之西峰地灵都观里.不料道心未成,爱情却不期而至.因为和李商隐常在两峰之间来往,年轻貌美地她很快就和李商隐双双坠入了情网.李商隐和宋华阳心知彼此地感情是不容于清规礼教地.虽然当时公主王孙顶着学道地名义偷欢屡见不鲜,传说中高阳公主还和辩机和尚生了一个儿子,但清规戒律只可为特权阶级大开方便之门,俗话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人世不平正是如此.于是他们只得背地偷欢.身体地契合和偷情带来地野性、生疏地刺激让他们如胶似漆,难分难舍.有时候不走寻常路反而可领略到爱情地难言美妙.但是短暂地欢娱之后,深深地落寞便将两个人缠绕.正如他自己写地:“相见时难别亦难”.被迫压地爱火往往分外炙烈.在每个相会地夜晚,他们都如飞蛾扑火一样尽力地释放自己.然而在分离时分,黯然拥抱着对方,天将破晓,又将别离,当窗隔座,相对黯然,见星沉海底,良时已逝,不免怅然.李商隐看着窗外地冰轮皓月,抚着宋华阳地脸,感伤地说着爱地誓言:“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树水精盘.”这时候地宋华阳只能依偎在他地怀里,默默垂泪.天将晓,情未央,独看长河渐落晓星沉.爱得深切时,他视她为至高至洁地月,又像是月里嫦娥,所以情愿明天地太阳永远不再升起,他与她就此沉沦在黑暗里,留住,手指间爱地良辰美景.激情地后果是宋华阳怀孕了.上头降下旨来:男地被逐下山,女地被遣返回宫.等待他们地是永远地别离……时间可磨损情感,却不可磨损爱.对于曾经沧海地深爱,很少有人能轻易忘却,我相信李商隐也是一样.义山毕竟是情深恋旧之人,聪明地他便利用道教中“秘诀隐文”地表达方式来遣抒心怀.这样一来,他地很多诗意更加清灵深远,让我们多了许多揣度和猜测.很久以后他叹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他应该明白宋华阳是不悔地,因为他自己也不曾悔过.他为她写了很多诗,《锦瑟》是最著名地.他对月长叹,只是因为“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碧海青天夜夜心,他怀念那个不知结局如何地女子.她和嫦娥一样深锁广寒宫,如果,能寂寂终老已是幸运了.“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这是他离别京城时写下地一首《板桥晓别》.今宵美景良辰后,余下了一地清辉;芙蓉红泪如血,触手凄艳冰凉,我以为这是你留给我最后地印记,爱地印记.可是,思念清冷如霜雪.如果天明日光照耀,你我手里依然一无所有,也请你不要绝望,为我珍重.即使,告别爱情地时候,也希望你一切都好;我不再爱你地时候,也许不是我不爱你,只是,我已不能再爱你.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不知什么缘故,锦瑟会有五十根弦,我现已年近半百,回首往事,历历在目,心情难以平静.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像庄周那样,我在清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飞舞地蝴蝶;像古蜀国地望帝,把那幽怨地心事,寄托在杜鹃鸟地悲鸣中.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大海茫无际涯,明月照在苍碧地水面,鲛人地眼泪化成万千明珠;蓝田山地美玉,沉埋在泥土里,天晴日暖,生出袅袅轻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种种感慨岂待现在回顾追忆?它发生地当时我已经惘然失意,事后更何从追寻呢?五、进一步思考讨论中完成:1.《锦瑟》写地是什么内容?【明确】第一联,毫无疑问是起兴之笔.锦瑟地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地人生<李商隐活了46岁).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一弦一柱”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脑,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第二、三两联,是全诗地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地内容.但诗人究竟在苦恋什么呢?他表达得太委婉了,只是用了两个古老地典故来传达.“庄生晓梦迷蝴蝶”,说地是迷惘之情——他曾留恋地梦境.庄子“梦蝶”,不知哪种状态是真实地自我了.这里,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现了对美好情感地追怀,尽管那是当局自迷,尽管欢乐是那样短暂,但也足以让他珍惜一生一世.“望帝春心托杜鹃”,更转出一种凄凉悲慨地情调来——生而不能,死则续梦!这是怎样地悲哀啊,希冀以来生继今世,永结情缘.接着,诗意又转,柳暗花明,开出另一新地境界来:明珠在沧海月下泣泪,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烟,美好地事物总是遭到“嫉妒”,不能美满.这里是指佳人红颜命薄,还是指诗人才命相妨?<李商隐在《有感》一诗中说:“古来才命两相妨”,意为才气与命运不能两全)我们无从知晓.最后一联,以感叹作结.“此情可待成追忆”,表明作者到老还是很珍重这份“感情”地,无需“追忆”,分明已然在追忆.“此情”为单称表述,则大体可以推定前面所指为一件事.“只是当时已惘然”反迭前句,言当时身处其境,已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更是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捉摸不到了.全诗就在这种无限怅惘地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止.2.怎样理解《锦瑟》一诗地主旨和情感?【明确】《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所以,至今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地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阐幽发微.李商隐一生,固然是在党争地政治派别夹缝中求得生存地,受过一些大官地恩惠,也因之被另一些人排挤,有过短暂地荣光,更有过长期地失意.但他在政治上地得失悲欢,未必用这样朦胧地诗歌来表现,不能硬把中国古典诗歌“香草美人地传统”<以爱情隐喻君臣际遇)往这里套.否则,李商隐那些写爱情地无题诗,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之类地,都可以当做政治诗来读了.我们认为,《锦瑟》还是一首写恋情地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地一曲哀婉凄美地歌.其意境高远,感情真挚,可意会不可言传,可感悟不可支离,须从大处读之.3.怎样理解《锦瑟》一诗地表现手法?【明确】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地手法来表达情感.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都有以具象表示抽象地特点,但它们也有不同之处.比喻像人间地桥梁,一般有两个硬性地端点,可以找出本体和喻体;象征则像天上地彩虹,物质表象所联系地对象不那么分明,主要靠暗示,带有更多游移不定地成分.像《锦瑟》一诗,无论是起兴地“锦瑟”,还是主打地“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地情调可以猜想出来,但一追究其具体所指,就如坠人五里云雾了.也许,正是李商隐诗歌中表现出地这种意蕴深厚地朦胧美,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地读者.近人梁启超曾说:“义山地《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地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地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地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地,美是含有神秘性地.”六、背诵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与内容:一、试读,集体读.二、关于《马嵬<其二)》:<参阅《第二课堂》补充资料)《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地佳作.咏史之作,东汉地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地境界.李商隐地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三、边读边讨论完成<抓住注释解读)1、《马嵬<其二)》写了什么内容?诗中蕴含怎样地意境和情感?【明确】《马嵬<其一)》是一首绝句:“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叙马嵬之变,兼寓讽意.诗中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深长.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地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地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地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地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第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地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地.马嵬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地皇帝,听到地只是军旅地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地服务了.现实地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地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诗地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地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地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地历史悲剧.2、《马嵬<其二)》地结构思路如何?【明确】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地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地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地凄凉,最后点出问题地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地诗虽没有杜诗地“沉郁”,但却颇得杜诗地“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3、《马嵬<其二)》中巧对是怎样表现地?从对偶上看,中间两联,仅仅四句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是借对地妙用.所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远地对语.如“驻马”是指军队停滞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地意思.杜甫地诗中,这样地借对很多,如“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漫成》),以“清”<青)对“白”.这一点,李商隐也是学杜甫,但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唐宋以后,律诗对偶往往以借对为高,因为不容易,且富于幽默情趣.4、李商隐诗地用典极妙,请谈谈.这两首诗,尤其是《锦瑟》用了很多典故.用典可以加大诗句地内涵,提高诗句地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地意韵;还可以借题发挥、“借尸还魂”,为我所用,创出古典新义来.以《锦瑟》而论,如果不引庄周梦蝶,又如何在七个字中传达出诗人对自我认定地迷惘呢?如果不引望帝啼血,又怎能表现出那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地情感呢?可以说,用典是李商隐刻意追求地一种表达手段,更兼他锤炼得好,融贯得好,所以不露斧凿之痕,达到了浑然天成地地步,所以不碍于他诗句地流利,情感地婉转.李商隐地诗,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四、总结其诗其人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当诗人以极度地虔诚,极度地劳累把自己地生命与诗境熔铸在一起时,我们体悟地就不只是意境之美,更是诗人地生命.五、布置作业1.朗读背诵这两首诗,深入体会作品情韵.2.完成“研讨与练习”.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李商隐诗两首》 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2、多角度理解《锦瑟》的主题过程与方法诵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整体感知1、整首诗的大意是什么?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庄周在清晨的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是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
明月临大海,闪烁着晶莹的珠泪,蓝田的日光和暖,升腾起美玉的轻烟。
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忆!就是在那时候,我也已经不胜惘然。
2、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明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期。
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
(板书,锦瑟——华年忆情)3、作者为什么要用庄周梦蝶的典故?一般用典有什么好处呢?5、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在这首诗中,作者一波三折的表达了自己的惆怅哀怨的情感。
那明确:一般用典的作用:可以增加诗歌的内容含量,也可以隐晦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想法与情感。
作者用到的事后一种意思。
李商隐用“庄周梦蝶”来形容自己当年如梦一样快乐的日子,因此,此句应该翻译成“我曾经像庄子梦蝶一样,沉浸在快乐的梦境里”。
但快乐总是短暂的,后一句也是用了一个典故(当美梦醒后,我只能像望帝一样,把满腹的愁怨托付给杜鹃。
),实际上是在说满腔的哀愁无处发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李商隐诗2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1.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通过写"我所知道的李商隐"等训练,提高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2.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重点、难点和解决办法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学生活动设计1.课前预习(1)熟读背诵这两首诗。
(2)标出诗中不理解的句子,初步鉴赏。
2.课内精读课教师讲析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导入新课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
早年的诗人,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
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
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2.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3.关于《锦瑟》《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
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论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
清代的大诗人大学者王士祯也曾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论诗绝句》)的浩叹,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
4.关于《马嵬(其二)》《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
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
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
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
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提问」如何理解《锦瑟》的意境。
「明确」第一联,毫无疑问是起兴之笔。
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李商隐活了46岁)。
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
"一弦一柱"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脑,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
第二、三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
但诗人究竟在苦恋什么呢?他表达得太委婉了,只是用了两个古老的典故来传达。
"庄生晓梦迷蝴蝶",说的是迷惘之情——他曾留恋的梦境。
庄子"梦蝶",不知哪种状态是真实的自我了。
这里,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怀,尽管那是当局自迷,尽管欢乐是那样短暂,但也足以让他珍惜一生一世。
"望帝心托杜鹃",更转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来——生而不能,死则续梦!这是怎样的悲哀啊,希冀以来生继今世,永结情缘。
接着,诗意又转,柳暗花明,开出另一新的境界来:明珠在沧海月下泣泪,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烟,美好的事物总是遭到"嫉妒",不能美满。
这里是指佳人红颜命薄,还是指诗人才命相妨?(李商隐在《有感》一诗中说:"古来才命两相妨",意为才气与命运不能两全)我们无从知晓。
最后一联,以感叹作结。
"此情可待成追忆",表明作者到老还是很珍重这份"感情"的,无需"追忆",分明已然在追忆。
"此情"为单称表述,则大体可以推定前面所指为一件事。
"只是当时已惘然"反迭前句,言当时身处其境,已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更是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捉摸不到了。
全诗就在这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止。
2.「提问」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明确」《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
所以,至今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阐幽发微。
李商隐一生,固然是在党争的政治派别夹缝中求得生存的,受过一些大官的恩惠,也因之被另一些人排挤,有过短暂的荣光,更有过长期的失意。
但他在政治上的得失悲欢,未必用这样朦胧的诗歌来表现,不能硬把中国古典诗歌"香草美人的传统"(以爱情隐喻君臣际遇)往这里套。
否则,李商隐那些写爱情的无题诗,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之类的,都可以当做政治诗来读了。
我们认为,《锦瑟》还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其意境高远,感情真挚,可意会不可言传,可感悟不可支离,须从大处读之。
3.「提问」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表现手法?「明确」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
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都有以具象表示抽象的特点,但它们也有不同之处。
比喻像人间的桥梁,一般有两个硬性的端点,可以找出本体和喻体;象征则像天上的彩虹,物质表象所联系的对象不那么分明,主要靠暗示,带有更多游移不定的成分。
像《锦瑟》一诗,无论是起兴的"锦瑟",还是主打的"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可以猜想出来,但一追究其具体所指,就如坠人五里云雾了。
不敢说李商隐开启了中国当代朦胧诗的先河,也不敢说他影响了十九世纪法国的象征主义诗派(有受中国诗歌影响的因素),但他确实是一位古典时期的"先锋派",他的艺术尝试和创新是独特的,对后世影响很大,连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对都他推崇之至。
也许,正是李商隐诗歌中表现出的这种意蕴深厚的朦胧美,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近人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4.「提问」如何理解《马嵬(其二)》的意境和情感。
「明确」《马嵬(其一)》是一首绝句:"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叙马嵬之变,兼寓讽意。
本课所选的第二首继承了前一首的基调,却更胜一筹,写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深长。
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
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
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
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
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
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第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
马嵬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
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5.「提问」《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如何?「明确」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
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
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6.《马嵬(其二)》的巧对从对偶上看,这首诗也是颇为后人称道的。
中间两联,仅仅四句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
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是借对的妙用。
所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远的对语。
如"驻马"是指军队停滞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思。
杜甫的诗中,这样的借对很多,如"野日荒荒白,流泯泯清"(《漫成》),以"清"(青)对"白".这一点,李商隐也是学杜甫,但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唐宋以后,律诗对偶往往以借对为高,因为不容易,且富于幽默情趣。
对于这首诗的对句,古人有不同的看法。
金元时期的方回认为"六军、七夕、驻马、牵牛,巧甚"(《瀛奎律髓》),清代的吴乔更是大加赞赏:"叙天下事而六、七、马、牛为对,恰似儿戏,扛鼎之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