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功教案2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功教学教案7篇

高中物理功教学教案7篇

高中物理功教学教案7篇一个优秀的物理老师,总能编写出优秀的物理教学教案进行授课。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功教学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高中物理功教学教案篇111.1 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的概念;能用公式W = F·s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功的单位。

(2)知道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功率的单位。

(3)能用公式P = W / t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和方法经历比较做功快慢的活动,认识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

难点:功的概念建立。

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钩码、弹簧测力计、木块、铅球、秒表、矿泉水瓶、直尺等。

2.各种做功和功率的图片、视频等。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一)引入1.阅读活动卡p16小故事,讨论回答问题。

在两人用力大小和移动物体距离不同的情况下,怎样比较两人贡献大小(让学生充分讨论)?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关注“力的大小”及“移动距离”这两个量。

(二)新课2.机械功(1)问题做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观察、讨论观看一些力做功、一些力未做功的视频,描述观察到的情景中力的大小、方向及物体移动的距离大小。

讨论做功的要素。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

(3)阅读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物理学上称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

公式:W = F·s。

单位:1焦=1牛·米体会1焦的大小。

(三)知识应用3.应用(1)问题任何情况下力都对物体做功吗?(2)活动进行活动卡p17活动,通过对表格中实验结论的分析,体会机械功的含义。

(3)例题计算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做功值。

教科书p14例题1、例题2。

高中物理功的导入部分教案

高中物理功的导入部分教案

高中物理功的导入部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物理功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计算功的方法和公式;
3. 能够应用功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4.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

二、导入活动:
1. 通过实验展示:老师在教室里放置了一个笔筒,学生们围绕着笔筒做圆周运动。

老师请一名学生站在原地,另一名学生继续做圆周运动。

观察两名学生所做的工作,引导学生分析两名学生所做的工作有何不同。

2. 引导思考: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站在原地的学生没有做功,而绕着笔筒做圆周运动的学生却做了功?
3. 讨论解决: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尝试给出自己的答案。

老师带领学生总结讨论结果,并介绍功的概念和特点。

4. 引入课题:通过上述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功的概念和特点,为后续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高一物理教案《功》(通用8篇)

高一物理教案《功》(通用8篇)

高一物理教案《功》高一物理教案《功》(通用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一物理教案《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物理教案《功》篇1一、教学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1)知道做机械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知道做功和工作的区别;(2)知道当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大于9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2.掌握功的计算:(1)知道计算机械功的公式W=Fscos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知道功是标量。

(2)能够用公式W=Fscos进行有关计算。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使学生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掌握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的位移容易混淆,这是难点。

3.要使学生对负功的意义有所认识,也较困难,也是难点。

三、教具带有牵引细线的滑块(或小车)。

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功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中学习过功的一些初步知识,今天我们又来学习功的有关知识,绝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要使我们对功的认识再提高一步。

(二)教学过程设计1.功的概念先请同学回顾一下初中学过的与功的概念密切相关的如下两个问题:什么叫做功?谁对谁做功?然后做如下总结并板书:(1)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物理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然后演示用水平拉力使滑块沿拉力方向在讲桌上滑动一段距离,并将示意图画到黑板上,如图1所示,与同学一起讨论如下问题:在上述过程中,拉力F对滑块是否做了功?滑块所受的重力mg对滑块是否做了功?桌面对滑块的支持力N是否对滑块做了功?强调指出,分析一个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关键是要看受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是否有位移。

至此可作出如下总结并板书:(2)在物理学中,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物理功高中教案模板

物理功高中教案模板

物理功高中教案模板第1篇:高一物理功教案5.2功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学习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两个要素。

2.知道功的公式W=Fscosθ,会用这个公式计算恒力功。

3.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力做正功或负功。

4.知道什么是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知道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也等于各个力分别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

5.了解求变力的功的一般思维方向。

6.理解功和能的关系。

学习重点: 1.功的概念和功的计算公式。

2.正、负功的意义。

3.功能关系。

学习难点: 功的概念、正、负功的意义。

主要内容:一、功功是物理学中一个抽象而又重要的概念,是以后学习“能”的基础。

1.功的定义:2.功的两个要素:力和位移【例一】关于力对物体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重力对物体一定做功。

B.行星绕太阳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一定做功。

C.沿斜坡向上行驶的汽车,牵引力一定做功。

D.细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拴着小球,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变速圆周运动,细绳的拉力一定做功。

3.功的大小:①力和位移方向一致的情况:W=FS ②力和位移有夹角(α)的情况:W=FScosα若α=0,则cosα=1,②式就化成①式,因此②式是计算功的一般公式。

公式表明:力F对物体做的功只与F、s和a三者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等因素无关。

③应用公式注意:A.式中的F一定是恒力(大小、方向都不变),即此式是求恒力做功的公式。

若是变力,中学阶段一般不用此式求功。

B.式中的位移s一般是相对地面而言的。

在物体可以看作质点时,s是物体的位移;当物体不可以看作质点或力的作用点与物体有相对运动时,s是力的作用点的位移.scosa即为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C.力所做的功,只和有力作用的那一段位移有关,若力取消后物体仍在运动,则力对物体所做功与力取消后物体发生的位移无关(即力F与位移s具有同时性)。

高一物理:功和能教学设计_02

高一物理:功和能教学设计_02

功和能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知道能量的定义,知道对应于物质不同的运动形式具有不同的能量。

2.理解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知道转化中总能量守恒。

3.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二)能力训练点1.正确理解功和能之间区别和联系。

2.从能量及能量转化的角度来分析物体的运动,解决有关问题。

(三)德育渗透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科学的态度,从功能角度探索,研究,发现自然规律,并运用它服务于全人类。

(四)美育渗透点通过学习对实例的列举和实验的操作,把学习欣赏科学成果和自己的实践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1.组织学生列举、涉及功与能的现象并做初步讨论。

2.通过讨论和实验演示来归纳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3.通过练习来提高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1)理解功和能的关系(2)知道能量的转化用做功来量度2.难点在具体的物理现象中能确认具体能量的转化情况,能用做功来定量地反映这种转化.3.疑点功是能吗?功可以转化为能吗?能转化过程中一定要做功吗?做功的过程一定伴随着能量转化吗?4.解决办法(1)联系实际,观察生活生产中的能量转化现象,加深理解功能关系.(2)做好演示实验,直接感受能量的转化过程.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弹簧、钩码、走马灯、蜡烛、支架、能量转化录像.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教师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对实例分析,设计相关问题.2.学生通过讨论,观看实验和录像,并通过例题演练提高认识.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略)(二)整体感知能的转化现象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要充分联系实际,针对具体的能的转化过程进行分析,确切理解功能关系,把对能量转化的分析作为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导入新课】初中同学学过功和能的一些知识,对功和能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并能定性地分析某些物理现象,前二节我们较深入地探讨了功的概念、功的计算,现在将进一步研究能的基本知识以及功和能的关系.1.能的概念(1)能的定义: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则这个物体就具有能由学生举出自然界中具有能量的物体的实例,如流动的河水,飞行的子弹,自由下落的重物,压缩的弹簧,燃烧的焰火,高压的气体……(2)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能演示:弹簧吊挂物体,一端固定在铁架上,用力下拉物体,使弹簧伸长后释放,物体将向上运动,弹簧对物体做功,说明形变的弹簧有能量,此能量叫弹性势能.演示:点燃走马灯的蜡烛后,灯的一部分旋转起来,这个现象中,有些什么能?能如何转化?首先是蜡烛的化学能经燃烧释放出来,加热空气,空气分子运动加剧,转化为空气分子的内能,热空气上升又带动走马灯旋转,空气的部分内能又转化为走马灯的机械能.由此看来,自然界的能多种多样,除上述的能以外,还有电能、光能、原子能、生物能……同时它们之间也可以互相转化。

高一物理教案《功》(通用8篇

高一物理教案《功》(通用8篇

高一物理教案《功》(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一物理教材第二章《运动的守恒量》中的第三节“功”,详细内容如下:1. 功的定义及表达式;2. 功的计算方法;3. 功的性质;4. 功与能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功的定义、表达式及计算方法;2. 使学生了解功的性质,理解功与能的关系;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性质、功与能的关系;2. 教学重点:功的定义、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如小车、滑块等);2.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如运动员举重、踢足球等,让学生了解功的概念;2. 新课导入:讲解功的定义、表达式及计算方法;3. 例题讲解:以实际例子(如小球沿斜面下滑、电梯上升等)讲解功的计算方法;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功的计算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5. 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6. 课后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1. 定义:力在物体上的作用,使物体发生位移时所做的功;2. 表达式:W = F × s × cosθ;3. 计算方法:分别计算恒力做功和变力做功;4. 功的性质:标量、可加性、能量转化的量度;5. 功与能的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能量守恒定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力F=10N,在物体上作用距离s=5m,夹角θ=60°时所做的功;(2)某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求落地前重力所做的功;(3)一辆小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受到摩擦力f=20N,行驶距离s=100m,求摩擦力所做的功。

2. 答案:(1)W = F × s × cosθ = 10N × 5m × cos60° = 25J;(2)W = mgh = 1kg × 9.8m/s² × 5m = 49J;(3)W = fs = 20N × 100m = 2000J。

高一物理教案功二

高一物理教案功二

高一物理教案功二高一物理教案《功》篇4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2、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理解功的概念,正确应用功的公式计算。

3、知道功是标量,正确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本质含义。

4、知道总功的两种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推导功的公式,让学生体会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论证能力。

2、通过求解分力做功、总功和变力做功等问题,让学生在熟练掌握公式的同时,初步接受“微元法”处理问题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科技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工作、学习都要讲效率,“正功”“负功”可以促使学生的勤奋向上思想意识,合作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发表见解的意识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确引入功的物理定义,掌握功的概念和功的计算公式。

难点:1、理解功的公式的使用条件,体会处理变力功的思想方法。

2、理解正功与负功的含义,体会功是标量。

三、课前准备PPt课件、小钢球、纸巾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在上课之前我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完成一个小实验,有请两位同学。

教师将小钢球放在纸巾上,小钢球静止。

教师将小钢球举高,请同学们观察小钢球落下后纸巾有无损坏。

通过这个实验,同学们受到什么启发?被举高的物理具有穿过纸张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能量。

实际上人们在研究能量的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做功,这节课我们来看第七章第二节功。

(二)功的定义1、功的两个要素在刚才的例子当中,同学们说我将小球举高了,我对小球做了功,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我对小球有力,并且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那么,在生活当中你还能不能举出做功的例子?对学生所举例子进行分析,都有两点值得注意,一个是存在力的作用,还有就是一定要发生一段位移。

显然这是做功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

那么有力有位移,这个力就一定对物体做功吗?显然不是,而应该在力的方向上存在位移。

高中物理必修二功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二功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二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功教案》一、功的基本概念在物理学中,功(Work)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力在物体上所作的功。

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使之发生位移时,如果力的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那么力所作的功就是正的,反之则为负的。

二、功的计算方法1. 计算功的大小当力的大小和位移的夹角为θ时,力所作的功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W = |F| \cdot |s| \cdot \cos \theta \]其中,W代表功,F代表力的大小,s代表位移的长度,θ为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值。

2. 单位功和功率功的单位是焦耳(Joule,J),当力的大小为1牛顿,位移为1米时所作的功为1焦耳。

功率(Power)是描述力对物体进行功的速度,其公式为:\[ P = \frac{W}{t} \]其中,P代表功率,W为所作的功,t为所用的时间。

三、功和能量1. 机械能守恒定律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一个封闭系统中,如果只受内部作用力,那么系统总的机械能会保持不变。

系统的机械能包括势能和动能两部分,即\[ E_{\text{总}} = E_{\text{势}} + E_{\text{动}} \]其中,Total Energy是总机械能,Potential Energy是势能,Kinetic Energy是动能。

2. 功和机械能变化当力作用在物体上进行位移时,力所作的功会改变物体的机械能。

如果力的功是正的,则会增加物体的动能;如果力的功是负的,则会增加物体的势能。

四、实例分析举例说明功的应用和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功和能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物理学中的这些重要概念。

五、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实验观察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互动式的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加深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总结反思在课程结束时,可以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系统的复习和梳理。

高一物理教案《功》(精选

高一物理教案《功》(精选

高一物理教案《功》(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物理教材第一册第五章《功》。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功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功的性质。

具体内容包括:1. 功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功的单位;3. 功的正负;4. 各种力学量与功的关系;5. 功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交流,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功的计算及各种力学量与功的关系;2. 重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提水、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力学中的功;2. 新课讲解:介绍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功的性质,通过示例讲解各种力学量与功的关系;3.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教师巡回指导;4. 练习巩固:出示随堂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讲解;6.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功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功的单位;3. 功的正负;4. 各种力学量与功的关系;5. 功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a. 一个人用10N的力提起了1kg的水,高度为2m;b. 一个人用6N的力推了一辆自行车,行驶了10m。

2. 答案:a. 功= F × s = 10N × 2m = 20J;b. 功= F × s = 6N × 10m = 60J。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功的概念,通过课堂讲解、互动、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功的计算方法及各种力学量与功的关系;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机械设备、运动训练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物理教材第一册第五章《功》。

高一物理必修第二册《功》的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必修第二册《功》的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二《功》教学设计就有确定值.4.功是过程量,是力在空间的积累量.(多劳多得?)5.公式中的单位:F——牛(N);l——米(m);W ——焦(J).突破难点(三)正功和负功公式理解:功的计算式W=Flcosα包含cosα这一要素,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随着α的变化,cosα的值也变化.指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讨论随α的变化,cosα的取值如何变化,从而得到功W的意义如何.画出各种情况下力做功的示意图.并通过示意图总结:1.当α=2π时,cosα=0,W=0.力F和位移l的方向垂直时,力F不做功;2.当α<2π时,cosα>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正功;3.当2π<α≤π时,cosα<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负功.有做功.①功的正负表示是动力对物体做功还是阻力对物体做功功的正负由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决定,所以功的正负决不表示方向,而只能说明做功的力对物体来说是动力还是阻力。

当力对物体做正功时,该力就对物体的运动起推动作用;当力对物体做负功时,该力就对物体运动起讨论总结:力F与物体位移l的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0°≤α≤180°.那么,在这个范围之内,cosα可能大于0,可能等于0,还有可能小于0,从而得到功W也可能大于0、等于0、小于0.1.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正功、负功从效果上和能量上的意义。

2.学会负功的两种等效说法,会比较功的大小。

拓展规律(四)计算总功的方法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学习了一个力对物体所做功的求解方法,而物体所受到的力往往不只一个,那么,如何求解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呢?例题:一个质量m=2 kg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方的力F1=10 N作用,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l=2 m,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2=4.2 N,求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根据例题引出多个力对物体做功的求法:几个力对一个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这个物体所做的功。

人教版高中物理《功》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功》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功》教案1. 了解功的定义和公式,能够计算功的大小。

2. 了解功的物理意义,能够理解功的正负性及其对物体的影响。

3. 掌握功的计算方法,能够解答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功的定义和公式。

2. 功的物理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功的正负性及其对物体的影响。

2. 解答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备课内容:功的定义和公式,功的物理意义,功的计算方法。

2. 教学资源:教科书、教学PPT、练习题等。

3. 教学环境:教室、黑板、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引入功的概念,介绍功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 提出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二、讲解理论知识(15分钟)1. 通过例题,介绍功的定义和公式。

2. 分析功的物理意义及其正负性。

3. 讲解功的计算方法及相关的物理概念。

三、梳理知识点(10分钟)1. 总结功的定义和公式。

2. 总结功的物理意义及其对物体的影响。

3. 强调功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 强调学习方法和练习策略。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解答问题。

※教学结束※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功的定义和公式,了解了功的物理意义及其对物体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步骤,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之外,增加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功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物理功高中教案

物理功高中教案

物理功高中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理功的概念和公式;
2. 掌握计算物体所受力对其做功的方法;
3. 能够解决与物理功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物理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力对物体做功的计算方法;
3. 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1. 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概念;
2. 运用力和位移的关系计算物理功。

教学准备:
1. 教材《物理学》;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
通过展示一个人抬起一个重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该过程,并引导他们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哪些力做了功。

第二步:概念讲解
1. 讲解物理功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概念;
2. 讲解物理功的计算公式,并举例说明。

第三步:练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练习,计算不同物体所受不同力所做的功。

第四步:实验
安排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力对物体做功的过程,并计算物理功的大小。

第五步:归纳总结
总结力对物体做功的计算方法,并强调物理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六步: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业,巩固学生对物理功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物理功的相关知识。

同时,关注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7.2功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7.2功

7.2《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2、理解功的概念并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3、明确功是标量,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4、正确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会根据公式计算多个力的功【教学重点】1、明确引入功概念的物理意义及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会用功的公式W=Flcosα进行计算,【教学难点】1、对正功、负功的理解2、求多个力的总功【新课引入】先从本章知识体系的角度引入第2节——功;接着让同学们观看两段小视频,并思考视频中,能量是如何发生转化的,转化了多少。

要回答这些问题多要学好今天的内容功。

【设计目的】通过这个问题时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对实例的分解使学生初步了解:能量转化的过程就是做功的过程,解决为什么要引入功【新课教学】同学们自学:让同学们带着两个问题:1、功的概念;2、做功的两个因素,阅读P57前3段,时间为2分钟。

总结;一、做功的要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设计目的】提高学生的自学习能力。

学以致用(一)老师通过学生自学,给出今天内容的第一个问题:做功吗?1、运动员在举起杠铃的时候:①上举的过程;②举起后站着不动;③举起后水平匀速前进。

【设计目的】加强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如果做了功,怎样求?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时:W=FL不同向呢?,求拉力F的功(两种方法)1、学生回答:WF1=Fcosα·LWF2=0WF=FLcosα问:还可以怎样求:学生自然想到分解位移。

【设计目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己推导出功的计算公式,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二、功1、功的定义2、公式3、单位总结功的定义、公式、单位学以致用(二)2、如图所示,表示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发生了一段位移x,分别计算这两种情况下力F对物体做的功。

设这两种情形下力F和位移x的大小都是一样的:F=10N,x=2m。

角θ的大小如图所示。

【设计目的】应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简单问题,加深对功的公式的理解通过计算总结从数学的角度判定正负功完成下表:正负关键看:关键看力和位移的夹角α再从物理的角度分析正负功含义:负功的两种说法:F做负功,也可以说成是物体克服F做了功含义:正功表示动力做功,负功表示阻力做功正负既不表示方向,也不代表大小注意:功是标量, 标量相加遵从算术加法法则【设计目的】通过计算得出功有正负,总结正功、负功的含义学以致用(三)3、若质量为m,摩擦力为f,位移为L(1)求这几个力做的总功?(2)合力做了多少功?总结做功的两种方法【设计目的】通过计算得出总功的两种计算方法,并总结功的标量性巩固练习链接高考 (3min)(2011重庆卷)(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始终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斜面向右匀速运动,斜面对物块的摩擦力不做功B.若斜面向右匀速运动,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不做功.C、若斜面向右匀速运动,物块的重力不做功D、若斜面向右匀速运动,斜面对物块不做功目的在于考察学生是否做功、正负、多少及某个力的功和合力的功的区分达标测试当堂反馈(3min)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力对物体做功多,说明力一定大B 5J的功小于-6J的功C 人用手拎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走,累的满头大汗,说明人对水桶做了功D 运动员用20N的力将球踢出50米远,则运动员对球做了1000J的功在于考察功的基本概念、公式、标量性。

高一物理精品教案《功》(通用8篇

高一物理精品教案《功》(通用8篇

高一物理精品教案《功》(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功》。

主要内容包括:功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功的性质。

具体涉及教材的章节有:5.1节的功的定义,5.1.1节的功的计算,5.1.2节的功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功的概念,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2. 学会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功的性质,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功的性质。

难点: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演示用小车,斜面,弹簧测力计,计算器等。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小车在斜面上下滑动的实验,引导学生关注力在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作用。

2. 例题讲解:(1)计算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功。

(2)计算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功。

(3)讨论正功和负功的含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几种不同情况下的功,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解与讨论: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和讨论,加深对功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功的概念:力在物体运动方向上的作用效果。

2. 功的计算公式:W = F·s·cosθ。

3. 功的性质:正功和负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10N的力,移动5m的功。

(2)计算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15N的力,上升3m的功。

(3)解释正功和负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W = F·s = 10N × 5m = 50J。

(2)W = F·s = 15N × 3m = 45J。

(3)正功表示力对物体的推动作用,负功表示力对物体的阻碍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掌握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但部分学生对正功和负功的理解仍有所欠缺,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

最新高一物理功教案5篇

最新高一物理功教案5篇

最新高一物理功教案5篇最新高一物理功教案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使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学科结构体系;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高一物理功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明确电源在直流电路中的作用,理解导线中的恒定电场的建立2.知道恒定电流的概念和描述电流强弱程度的物理量———电流3.从微观意义上看电流的强弱与自由电子平均速率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和分析使学生对电源的的概念、导线中的电场和恒定电流等方面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电源、电流的学习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电源的形成过程及电流的产生。

难点:电源作用的道理,区分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和在导线中建立电场的.速率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一)先对本章的知识体系及意图作简要的概述(二)新课讲述————第一节、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高一物理功教案(篇2)【学习目标】1.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功能关系导出动能的定义式,并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功能关系导出势能的定义式,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3.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

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及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4.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

【阅读指导】1.一个物体的质量为m,它在某时刻的速度为v1,那么它在该时刻的动能Ek1=__________,某时刻这个物体的速度变为v2,那么它在该时刻的动能Ek2=________,对于同一物体,速度的大小变化动能就会变化,速度是描述物体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动能也是描述物体_________的物理量,动能是_______量(填“矢”或“标”)。

2.被举高的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所以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物理必修2功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功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功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能正确定义功;2.掌握功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功的公式解决相关问题;3.了解功的单位和量纲,掌握功的计算技巧;4.能够分析力和位移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掌握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理解力和位移的关系,能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3.掌握功的单位和计算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功的概念和物理意义;2.掌握功的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功的公式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通过一个日常生活的例子引入功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力和位移之间的关系,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介绍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功的概念和计算技巧。

3.实例分析:通过一些例题的讲解,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功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功的应用和实际意义,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功的物理意义。

5.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6.总结归纳: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功的知识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课堂作业:1.计算下列力的功:(1) 作用力为20N,位移为10m;(2) 作用力为30N,位移为5m。

六、板书设计:功的概念与计算公式功的单位和量纲功的计算方法功的物理意义七、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介绍了功的知识点,通过实例讲解和课堂讨论,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功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高中物理《功》的教案

高中物理《功》的教案

高中物理《功》的教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功的概念和公式。

2.掌握计算功的方法。

3.能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包括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相关示意图。

2.准备教学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计算功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简单介绍功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功的概念和定义(10分钟)
1.讲解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介绍功的单位和量纲。

三、示例演练(15分钟)
1.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计算功。

2.学生根据示例练习计算功的方法。

四、教学实验(20分钟)
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测量物体在斜面上移动的功。

2.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物体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做功的大小。

五、课堂讨论(10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功的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探讨其意义。

六、总结复习(5分钟)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七、布置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实验的设置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高一物理教案设计 功和能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设计 功和能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设计功和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2.掌握动能的概念,理解动能定理。

3.能够运用功和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动能的概念及动能定理。

2.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动能定理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所学的机械能概念,如:机械能包括哪两部分?它们是如何转化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功和能。

2.功的概念(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功?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

(2)讲解功的计算公式:W=Fscosθ,其中F为作用力,s为位移,θ为力和位移的夹角。

(3)讨论功的单位:焦耳(J)。

3.功的计算(1)讲解恒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2)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恒力做功。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变力做功?4.动能的概念(1)讲解动能的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动能的计算公式:E_k=1/2mv^2,其中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速度。

5.动能定理(1)讲解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2)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

6.课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纠正学生错误。

7.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以及动能的概念、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理解动能定理,并能够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8.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节课内容:机械能守恒定律。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了功和能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动能定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物理观念。

五、教学拓展(1)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让学生了解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

(2)引导学生运用功和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为什么跳高运动员要助跑?为什么骑自行车下坡时速度会越来越快?(3)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动能定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高中物理功教案

高中物理功教案

高中物理功教案
课题:功
教学目标:
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掌握功的单位和量纲;
3. 能够分析力和位移之间的关系,计算所做的功;
4. 能够应用功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功的单位和量纲。

教学难点:
1. 功的计算方法的应用;
2. 动力学的应用。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引入功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力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功的产生。

二、讲解和案例分析(15分钟)
1. 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功的单位和量纲;
3. 功的计算公式。

三、练习和讨论(20分钟)
让学生进行练习,计算给定情况下的功。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四、归纳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功的应用,让学生探索更多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课堂检测(5分钟)
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功的理解程度,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功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功的计算方法。

学生的动手
能力和创新思维也得到了提升。

但是仍然需要继续加强学生对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仁一中高一年级物理学案101
第周班级姓名主编张彩虹
功(二)
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因素
2 、进一步明确功是标量,充分理解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
3、会求合力的功
4、会求各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重点难点确定力在力方向上的位移
学习方法本节课通过解决例题来学习求功的各种方法
学习过程
例1、如
斜面倾斜角α=370,斜面的长度L=0.5m
的动摩擦因素μ=0.2,求货物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的过程中
受到的各个力所做的功以及合外力做的功.
导思:①求功时要知道是求哪个力对哪个物体做的功;做功的两个不
可缺少的要素是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因而功是过程量,
所以求功时要明确所研究的过程,进而确定这一过程中力和在
力的方向上所发生的位移
②功是标量,所以求合力的功时可以先求出合力再求物体在合
力作用下做的功;或者先求出每个力做的功,然后再求各力做
功的代数和
[分析与解答]
例2、 质量为M
一个质量为m 板表面从A 滑至B 点,在木板上前进了
L ,而木板前进x ,如右图,若滑块与木
板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求滑动摩擦力
对滑块、对木板做功各为多少?
导思:注意物体对地的位移和相对位移是两个不同的
例3、 如图,某个力F=10N 作用于半径为R=1m
力F
切线一致,则转动一周这个力F 做的总功为
A 、0 J
B 、20πJ
C 、10 J
D 、10πJ
导思:化变力为恒力
导练:1、如图,物体A 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力F 1 F 2 作用下运动,在
一段时间内, F 1 对物体做功3J , F 2对A
A 、5J
B 、7J
C 、1J
D 、F
1 F 2大小未知故无法确定
导练:2、如图,水平的传送带以v=6m/s 顺时针运转,两传动轮M 、N 之间的距离为L 1=10m ,将一质量(M 轮的正上方)M 处传送到N 处的过程中,传送带对物体的摩擦力做了多少功?(g=10m/s 2)
导练:3不同的斜面AB 和AB ’(都可以看作斜面)名旅游者分别乘两个滑沙撬从插有红旗的A F 1
F 2
O B B C
止出发,同时分别沿AB和A B’滑下,最后都停在
水平沙面BC上。

设滑沙撬和沙面的动摩擦因素处处
相等,滑沙者保持一定姿势坐在滑沙撬上不动,都经
过了C点(设已知OB长为a,B B’长为b,B’C长为c),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到达C的过程中,摩擦力做功相等
B、到达C的过程中,走AB路线时摩擦力做功多
C、到达C的过程中,走AB’路线时摩擦力做功多
D、无法判定两条路线摩擦力做功的多少
导思:①试着写出滑沙者通过斜面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的表达式;
②再写出通过水平面时摩擦力做的功的表达式;
③把二者加起来分析整个过程中,摩擦力做功有什么特点?或与什么有关?
小结;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关于求功的几种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