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和民国时期的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述评
中俄关系通史
中俄关系通史1. 起源和历史背景中俄关系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的尼布楚条约,这是中俄两国第一次正式达成的条约。
尼布楚条约开启了中国和俄罗斯之间长达几个世纪的交往和合作,同时也奠定了两国之间的领土和边界关系。
2. 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关系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中俄关系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挑战。
其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是《辛丑条约》,这是中俄之间签订的一份不平等条约,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国土和主权损失。
在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中俄关系再度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冲突。
例如,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中国东北的俄罗斯干涉以及俄国革命后对中俄边界的争议等等。
3. 冷战时期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是中俄关系中最为紧张和复杂的时期之一。
两国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上存在严重的分歧,中国和苏联之间几乎断交,而且在一些地区上甚至爆发了武装冲突。
4. 后冷战时期的改善和合作随着苏联解体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中俄关系逐渐改善和恢复。
1991年,中国和俄罗斯建立了外交关系,并签署了《中俄邻国友好合作条约》。
这一时期是中俄关系从对抗走向合作的重要阶段。
5. 当代中俄关系和合作近年来,中俄关系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合作。
例如,中俄经济合作区的建设、能源合作、军事演习以及人文交流等都是双方合作的重要方面。
此外,中俄在国际事务中也积极协调和合作,共同维护国际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提升对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 结论中俄关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从最初的边境争端到现如今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合作持续加深,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希望未来中俄之间的关系能够稳定发展,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同时为维护全球和平与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中俄关系发展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中俄关系发展史院系名称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答辩教师时间摘要:中俄两国交往的历史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了。
这段不短也不长的交往史根据两国的社会性质的改变及历史进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在这五个阶段中,中俄经历了一段曲折、多变的过程,有对抗也有合作,有冲突也有和睦。
以史为鉴,回顾总结中俄300多年的关系,我们能从中得到诸多启示。
关键词:中俄;关系;发展史引论:中国,一个具有五千年古老文明的国家;俄罗斯,一个面积达一千七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
上帝让这两个大国接壤,他们必将演绎出一部曲折、漫长、耐人寻味的历史,们的冷热亲疏,不仅对其自身发展产生影响,也必然改变整个世界。
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明末清初至鸦片战争前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鸦片战争至十月革命 (1)3十月革命至新中国成立前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新中国成立至苏联解体....................... 错误!未定义书签。
5苏联解体至今..................................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1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2..............................................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3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的苏联历史研究七十年
中国的苏联历史研究七十年刘显忠俄罗斯是世界上的大国,也是中国最大的邻国,与中国山水相连。
中俄两国交往历史悠久,如果以明朝万历年间裴特林使华作为中俄外交往来的开始,至今已经有四百多年的交往历史。
早在清朝就有了对俄罗斯的研究和介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中国与苏联的特殊关系,我国对苏联史的研究还是比较重视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苏联史研究,既受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也受苏联及俄罗斯本国对苏联史研究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的苏联史研究也因中苏外交关系的变化及苏联解体而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改革开放前为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到苏联解体为第二个阶段;苏联解体后是第三阶段。
一、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苏联史研究改革开放前中国的苏联历史研究,因中苏关系的变化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对苏“一边倒”时期和中苏对抗时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对苏联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与苏联全面结盟,中苏两国进入了全面合作的新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全面学习苏联成了当时的主题。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介绍苏联、宣传苏中友谊成了当时的主题。
各地170中苏友好协会在宣传苏联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编了各种介绍苏联方方面面的读物。
就学术领域而言,这一时期,苏联对华的无私援助和苏中友谊的不可动摇性成了当时中国学者研究的主题,很多学者都从友好交往的视角对中苏两国人民交往的悠久历史进行梳理。
在这方面出版了一些专著和学术文章。
a 歌颂革命、强调俄国革命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影响,也是这一时期研究的一个主题。
b这一时期出于全面学习苏联的需要,也译介出版了一些苏联的历史著作,如《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这时又反复再版,苏联著名历史学家潘克拉托娃的《苏联通史》《苏联近代史》《十九世纪俄国工人运动》《苏联工会运动史教材》《苏联简史》《反对波克罗夫斯基历史观点》等著作就是此时翻译出版的。
此时的期刊上也经常有一些介绍苏联学术成果的文章。
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状中俄两国是历史上长期的友好邻邦,彼此之间的交往源远流长。
本文将回顾中俄关系的历史,并对双方现状进行探讨。
1. 第一阶段:古代交往时期中俄两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公元17世纪,中国明朝的皇帝派遣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曾得到了俄罗斯沙皇彼得一世的支持。
此后,两国开始了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
另外,中俄边境地区的贸易也逐渐发展起来,双方在石油、天然气和资源交易上有很多合作。
2. 第二阶段:苏联时期苏联时期是中俄关系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上世纪20世纪初,中共建党团结苏联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苏联对中共革命事业的支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苏联还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援助,支持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
然而,在20世纪60年代,中苏两国之间爆发了领土争端和意识形态分歧,导致两国关系紧张。
中苏两国的分歧和对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中外关系的重要因素。
3. 当代:中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自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中俄两国关系逐渐恢复。
正式建立了中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两国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在经济方面,中俄两国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
双边贸易额逐年增长,能源、高科技和军工等领域的合作成果丰硕。
另外,中俄还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共同致力于区域稳定与发展。
在政治方面,中俄在国际事务中保持密切协作。
双方不断就重大国际问题保持沟通,相互支持对方的领土完整和主权。
双方也经常进行高级别的交往,以加强两国之间的政治互信和合作。
在文化方面,中俄两国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加深了友谊。
两国交流了大量的学生和游客,使两国的人民更加了解对方的文化和传统。
此外,中俄两国还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节庆和艺术展览,增进了两国民众之间的友谊。
4. 小结中俄关系几经波折,但在历史和现实的交融中历久弥新。
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对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俄两国在诸多领域的合作将继续深化,为两国及世界带来更多机遇与成果。
中俄关系史
中俄关系中国,一个具有五千年古老文明的国家;俄罗斯,一个面积达一千七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
上帝让这两个大国接壤,他们必将演绎出一部曲折、漫长、耐人寻味的历史,他们的冷热亲疏,不仅对其自身发展产生影响,也必然改变整个世界。
中俄两国交往的历史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了。
经历了一段曲折、多变的过程,有对抗也有合作,有冲突也有和睦。
以史为鉴,回顾总结中俄300多年的关系,我们能从中得到诸多启示。
〖知识梳理〗(一)古代史〘两国初识、接触和建立国家关系的阶段〙:此时沙俄虽然不断向东方扩张,但是遇到的是封建大帝国——清王朝,所以沙俄并未占得多大便宜,双方基本处于平等态势,两国关系在俄方主动中方被动的情况下建立起来了,1685年的雅克萨之战和1686年第二次雅克萨之战,1689年,中俄两国在尼布楚进行谈判,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条约签订后,中俄东段边境地区相对稳定,两国人民和平往来,贸易得到很大的发展。
它是一个在清政府作了很大让步的情况下签订的一个平等条约。
就可以说明之一时期中俄关系的特点。
(二)在近代史上〘伪装友好的帮凶,获利最多〙:①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58年通过《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公里领土。
〘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1860年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②1860年、1864年分别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在内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1871年俄国侵占中国新疆,1881年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了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总之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侵略中国〙:③1900年与其它列强一起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签订《辛丑条约》1911—1913策划外蒙独立〘影响和指导帮助中国革命〙④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指明方向。
清朝对外关系的演变
清朝对外关系的演变一、清朝对外关系的初期清朝建立于1644年,此时国内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充满了动荡和不稳定。
为了确保国家的安全和利益,清朝初期采取了相对保守的对外政策。
主要目标是以维持国家统一和安全为首要任务,与外界保持边境和平。
与此同时,清朝还与邻国进行了一些贸易和外交往来,但对于外洋的联系并不频繁和深入。
二、封建时期的对外开放在康乾盛世的统治下,清朝逐渐确立了自己的统一地位,并开始对外开放。
这一时期,明确了清朝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即“各安其位,照国合法”。
清朝通过与邻国的外交交往,稳定了边境关系,并且与荷兰、葡萄牙等国家进行贸易合作,扩大了对外贸易。
同时,清朝还与俄罗斯进行了外交接触,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确定了疆界,并承认了彼此的合法地位。
这一条约使得中俄关系得以平稳发展,并且为之后的国际交往奠定了基础。
三、清朝对外关系的挑战然而,清朝对外关系的演变并非一帆风顺。
在18世纪中期,由于外部压力的加大和国内经济的滞后,清朝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
在这一时期,英国垄断王朝贸易,侵占中国市场,使得清朝的贸易出现了不平衡局面。
此外,鸦片战争的爆发也使得清朝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对于这些挑战,清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国家的利益。
康熙和乾隆时期,清朝积极开展巡边、剿匪等活动,以稳定边疆安全。
同时,清朝也采取了一些贸易保护措施,限制外国贸易商的活动,并建立了海关总署来管理海关税收,以确保国家财政的稳定。
四、近代对外关系的转折点19世纪后半期,清朝面临了更加严峻的外部压力。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剧,清朝的封建体制和政治制度暴露了严重的腐败和内乱问题。
这一时期,清朝对外关系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为了保卫国家利益和国家体面,清朝改变了过去相对保守的对外政策,开始积极寻求外国支持。
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是签订《马关条约》,清朝迫于列强压力而向日本割让台湾,并支付了大量赔款。
这一事件引起了对清朝外交政策的质疑和不满,反映了清朝对外关系的衰落。
清朝冷知识——清朝时中俄关系(上)
清朝冷知识——清朝时中俄关系(上)起源和冲突中俄两国关系的起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俄国向东方扩张和对中国的侵略。
原来俄国是一个欧洲国家,自第一个沙皇伊凡四世起,开始派商人、冒险家叶尔马克等人越过乌拉尔征服西伯利亚,进而闯入中国的边疆。
至十七世纪后期,沙俄在西伯利亚已站稳脚跟并建立了数十个城寨,其中有32年在勒拿河上建成的雅库次克,54年在中国的尼布楚城址兴建了涅尔琴斯克,在黑龙江咽喉所建的阿尔巴津,即雅克萨城址。
清朝兴起后所辖治的地区,早在元朝已归入中国版图。
经过明朝的都司卫所统治,成了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努尔哈赤在建立后金以前,对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以东滨海地区进行了征剿和招抚。
皇太极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大对黑龙江中上游及以远地区的经营。
天聪八年(34)首次征伐黑龙江上游,就向率兵的霸奇兰与萨穆什喀晓谕:此行之地人民,“语音与我国同”,攻略时应对他们说:“尔之先世,本皆我一国之人,载籍甚明”。
这一年,居住在精奇里江的达呼尔部首领巴尔达齐率众归服,皇太极把宗室之女嫁他,成为显赫一时的额驸。
崇德二年(37),索伦部首领博穆博果尔也向清朝进贡,两年后叛清,皇太极于崇德四年(39)发兵将其生擒,攻取了叛军赖以集结的雅克萨、铎陈、阿撒津、多金、兀库尔等城。
崇德七年,皇太极踌躇满志地宣称:“予缵承皇考太祖皇帝之业,嗣位以来,蒙天眷佑,自东北海滨(鄂霍次克海),迄西北海滨(贝加尔湖),其间使犬、使鹿之邦,及产黑狐、黑貂之地,不事耕种、渔猎为生之俗,厄鲁特部落,以至斡难河源,远迩诸国,在在臣服。
”其实这也是故土重归一统。
中俄冲突随着沙俄的入侵而日益激烈。
43年波雅科夫率领沙俄侵略军到了精奇里江(结雅河)支流勃良塔河,比皇太极统一这一地区晚来十年。
波雅科夫等人从当地达呼尔人那里了解到达呼尔人是满族的一支,和通古斯人有亲属关系,这些人居住的地区早已从属满族王公和中国皇帝。
中国官员经常到此巡视和征税,而沙俄侵略者不顾所到之处人民的反抗和中国的领土主权,仍然艰难地向内陆入侵。
中俄关系的历史与可能性
中俄关系的历史与可能性中俄两国地缘关系紧密,历史上曾多次交替合作与对抗。
自1990年代以来,随着两国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的迅速发展,中俄关系呈现出了新的历史时期。
本文将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探讨中俄关系的历史与未来。
一、历史上的中俄关系中俄两国的历史渊源极为深厚。
早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国和俄罗斯的边境就形成了明显的地缘学特征。
直到17世纪之前,两国的交往最多只是通过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方式展开,而政治和军事上的交流十分有限。
这一时期,中俄两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也较为平等。
17世纪中叶,沙皇国在扩张中进入了满洲,迫使中国与俄罗斯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该条约使得中国的领土面积遭受了较大损失,同时也标志着中俄关系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不平等。
此后,中俄两国的关系一直处于对抗状态。
19世纪中叶,积弱不振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中国进一步割让了领土,俄罗斯则取得了更多的特权。
这一条约无形中加深了中俄两国的敌对关系,同时也奠定了近代中俄关系的基本格局。
20世纪初,中俄两国的关系再次发生了转机。
俄国10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和文化支持,帮助中国抵御了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
此时中俄两国的交往中最主要的特征是合作。
然而,该合作关系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因为两国政府的意识形态差异而暗淡下来。
随着冷战的到来,中俄两国的敌对关系再度加强。
1950年代,苏联在中国东北建设了大棚房、机器化、电气化等众多农村和城市的基础设施,但是这些项目成效不佳,导致中苏关系急转直下。
根据统计,1958年至1965年之间,中苏两国发生了数千次重大军事冲突,造成了大量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此后,中俄关系一度降为冰点。
1970年代初,中美建交的背景下,中国与苏联的敌对关系有所缓和。
1972年,随着尼克松总统的访问,中美关系逐渐改善,同时与苏联的对峙也得以缓解。
然而,中俄两国的合作关系并没有得到恢复,二者关系仍处于冷漠和互不信任之中。
1990年代后,随着苏联解体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俄两国展开了新一轮探讨合作的步伐。
中俄关系概述
中俄关系概述中俄两国同位世界大国,又同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俄关系是中国外交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在中俄关系的发展过程中,既有友好,也有敌对,复杂而重要。
今天学习中俄关系历史,审视现实,关注未来,有重要的意义。
一、俄罗斯概述【行政区划】•2000年5月,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将俄联邦89个实体(共和国、边疆区和州)按地域原则划分为7个联邦区,目的是维护国家统一,强化总统对地方的管理。
2010年1月设立北高加索联邦区,这是俄第8个联邦区。
俄罗斯两个联邦主体合并为外贝加尔边疆区北奥塞梯共和国达吉斯坦共和国印古什共和国•俄罗斯国土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占苏联总面积76%,居世界第一位。
【民族语言】•俄全国有180多个民族,主要少数民族有鞑靼、乌克兰、楚瓦什、巴什基尔、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日耳曼、乌德穆尔特、亚美尼亚、阿瓦尔、马里、哈萨克、奥塞梯、布里亚特、雅库特、卡巴尔达、犹太、科米、列兹根、库梅克、印古什、图瓦等。
人口分布极不均衡,西部发达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52—77人,个别地方达261人,而东北部苔原带不到1人。
高加索地区的民族成分最为复杂,有大约40个民族在此生活。
居民多信奉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
俄语是俄罗斯的官方语言,各共和国有权规定自己的国语,并在该共和国境内可与俄语一起使用。
•俄罗斯人口1.43亿,居世界第七位。
俄罗斯劳动人口的70%受过高等教育,素质较高。
【自然地理】•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其欧洲领土的大部分是东欧平原。
它横跨欧亚大陆,东濒太平洋,西接波罗的海芬兰湾,东西最长9000公里,南北最宽4000公里,领土面积约1707.54万平方公里(占苏联领土面积的76%),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陆地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和朝鲜。
东面与日本和美国隔海相望。
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
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
俄关系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俄国的沙皇国与明朝的中国进行了贸易往来,建立了外交关系。
但在19世纪,随着列强入侵中国和俄罗斯扩张的加速,中俄关系开始恶化。
在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中,俄国是八国联军之一,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
在苏联成立后,中苏关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苏建交。
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1960年代初期中苏交恶。
中苏两国之间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意识形态、领土争端、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方面。
1969年,中苏爆发了中苏边界冲突,两国的关系更加紧张。
1980年代,中苏关系出现了缓和的迹象。
1989年,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中苏两国关系得到改善。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开始逐渐趋于稳定,两国建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001年,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成为两国关系的重要里程碑。
在21世纪,中俄关系不断深化。
两国在经济、贸易、能源、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合作日益密切。
2018年,中俄建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标志着两国关系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
中俄两国将继续加强沟通合作,推动两国关系在全球范围内更具影响力和稳定性。
1/ 1。
清朝与俄国的关系
清朝与俄国的关系在历史的长河中,清朝与俄国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错综复杂、充满曲折。
从早期的相互认可和友好交往,到后来的战争和领土纷争,清朝与俄国之间的互动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清朝与俄国的关系,以期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一、早期友好交流清朝与俄国的正式关系可以追溯到清代初期。
在17世纪末,两国通过达成互不侵犯条约确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此后,俄国派遣使节来华,两国之间开始了频繁的交流与贸易活动。
这一时期,清朝与俄国保持了相对友好的关系,实现了双方互利互惠的局面。
二、珍宝岛事件与领土纷争然而,清朝与俄国的友好关系并未持续太久。
在19世纪初期,两国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领土纷争事件,其中最著名的是珍宝岛事件。
珍宝岛位于中国东北最东端,俄国认为该岛属于自己的领土,而清朝则坚决主张岛属于中国。
这一争端最终演变为武装冲突,清朝与俄国之间爆发了数次战争。
三、不平等条约与瑷珲条约战争的结果对清朝来说毫不幸好,清朝在珍宝岛事件中战败,不得不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割让大片领土给俄国。
其中最重要的一份条约是1858年签订的瑷珲条约,该条约将中国东北的大片土地割让给了俄国。
这一事件对清朝士人以及中国人民来说,意味着国土的丧失和国家尊严的受损。
四、庚子赔款与外交危机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清朝与俄国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在1900年的庚子赔款中,俄国作为八国联军的一员,向清朝提出了巨额赔款要求。
清朝被迫同意支付庞大的赔偿金额,不得不进一步削弱国内的实力。
这一事件使得清朝与俄国的关系降至冰点,两国之间的互信和友好感全面崩溃。
五、辛丑和约与中国革命在清朝政权逐渐衰退的同时,俄国则通过军事、经济和政治手段逐渐在东北地区扩张影响力。
1901年,清朝被迫与俄国签订了《辛丑和约》,同意俄国在东北地区的自治和利益领域。
这一条约进一步削弱了清朝的统治地位,为中国革命埋下了伏笔。
六、凡尔赛条约与新的开始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成立了苏俄。
中国学者关于中俄东段国界的历史文献研究
中国学者关于中俄东段国界的历史文献研究中俄东段国界问题由来已久,而如今,该问题在2008年随着黑瞎子岛的解决已经落下帷幕。
对于中俄东段国界的研究,历史上,中俄两国学者都做了大量的分析,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将以中国学者的文献资料为研究对象,按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四个阶段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在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总结。
标签:中国学者中俄东段国界文献研究2008年10月14日,中俄两国在黑瞎子岛上举行了中俄界碑的揭牌仪式。
中俄两国长达40多年的边界谈判终于落下了帷幕,同时也为中国和俄罗斯长期存在的边界争端划上了一个句号。
中俄边界能以法律的形式和平地确定下来,无疑对两国的睦邻友好,对双方开展战略合作以及对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都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的。
其实,中国学者中俄东段国界的研究历史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清朝时期。
本文笔者将按照时间顺序将中国学者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分为四个时期,并对其分别进行分析研究,继而纵向比较得出观点、结论。
一、中国学者第一时期的研究概况第一个时期是19世纪中期到1911年。
在这期间,中国近代第一部由杰出的边疆研究专家何秋涛撰写的论述中俄关系的代表巨著《朔方备乘》诞生,它较为详细地记载了中国的边疆史。
《朔方备乘》开始时为六卷,内容有《皇朝四裔考》、《俄罗斯顶戒备记》、《俄罗斯佐领考》、《俄罗斯事辑》、《俄罗斯长编稿跋》、《俄罗斯事补辑》、《俄罗斯国总记》、《俄罗斯方域》、《俄罗斯国治略》、《奉使俄罗斯行程》等。
后来,何秋涛又将此书增至为八十卷,目录一卷。
分为卷首十二卷,列《圣训》、《圣藻》;其余六十八卷,计《圣武述略》六卷、《考》二十四卷、《传》六卷、《纪事始末》二卷、《纪》二卷、《考订诸书》十五卷、《辨正诸书》五卷、《表》七卷、《图说》一卷。
同时,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许多其他记载和描述中俄边界地形地貌的著作。
《中俄边界查勘抄档》由清朝政府出版。
曹廷杰所撰写的《东北边防辑要》则详细地论述了中国东北各地区以及岛屿河流的具体概况。
中俄外交关系的早期阶段:兼评叶柏川《俄国来华使团研究(1618-1807)》
( . 罗斯科 学院 , 罗斯 莫斯科 19 9 ;. 1俄 俄 19 1 2 中国社会科 学院 近代 史研 究所 , 北京 100 ) 0 0 6
中图分类号 :82 D2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4— 4 9 2 1 ) 3— 0 5— 4 17 9 9 ( 0 2 0 0 0 0
档案 文 献 。为 说 明 新 史 料 发 掘 对 中 国历 史 研 究
作者 以 l l一 l0 6 8 87年作 为考 察 的时 间框架 , 原 因在 于鸦 片 战争 (82年 ) , 中两 国 的实力 14 后 俄 对 比发生 了重 大变 化 , 国来 华使 团 的任 务 也 随 俄 之而改 变 。此外 , I A. 继 o. 戈洛 夫 金使 团 来华 之 后 , 国政 府未 再 向清帝 国派遣 新 的使 团。 俄 史 料 丰 富 是 本 专 著 的 另 一 特 点 。 书 中大 量 征 引 了外 交 人 员 和 使 团成 员 的 报 告 、 记 , 笔 以及 日志 , 中包 括 中俄英 三种 文 字 史 料 。 中文史 料 其 及 研究 性成 果 主要 有 :9世 纪 何 秋 涛 的 《 方 备 1 朔
的重 要 影 响 , 必 要 简 明 介 绍 一 下 此 项 工 作 的 有
规模 。
此 次整 理 的档 案 文 献 , 盖 了 中 国第 一 历 史 涵 档案 馆 、 地方 省市 档 案 馆 、 书馆 , 图 以及 博 物 馆 所
藏清代中央政府与地方机构的文件 。此前 , 中国 第 一 历史 档 案馆 共计 提 出 3 清 代 档 案 整 理 申 O个
计 的图片 , 大提 升 了 中 国外 交 史 与 中俄关 系史 极 的研究 能力 与水 平 。这 一 新 阶段 的 第 一部 成 果 ,
谈中俄关系
新中国时期 1949年10月,苏联第一个同中国建交。12月, 毛泽东主席不顾建国伊始的繁忙、冒着西伯利 亚的严寒、不远万里亲赴莫斯科访问。 1950年2月14号,中苏签订了《友好同盟互助 条约》,确立了中苏同盟关系。 1953-1957年间,中苏两国政府签订若干关于 苏联援助中国政府发展国民经济以及中苏合作 的协定,苏联对于新中国工业体系的建立给予 了大量资金、设备和人才的支持,苏联援助中 国建设了156项大型工业项目,帮助我们建设 起一个初步的工业基础。 在国际外交上也对新中国政府鼎立相助。 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得到了苏联的援助。
26
2014年国际战略展望
必须先认识俄罗斯的历史和现状。关于 俄罗斯,众说纷纭,不可靠,不可信等等,其 实中国对于俄罗斯来说,反过来就一定可靠? 国家利益,敌友关系,应时而异,以冷静客观 地眼光看待中俄关系乃至于外交,就会理性和 现实。 俄罗斯,是一个伟大的国家,而一个 伟大的国家,决定了它不平凡的命运。历史如 此,现实和将来也一样。所以,俄罗斯在世界 上不可能甘于平凡。
17
三、 中俄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上协调配合, 发挥 了重要作用。 中俄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持相同或相 近看法, 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中俄同为联合 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 稳定, 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主张建立公正 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坚决反对霸权主 义。中俄在联合国改革、 朝核等问题上进行 了积极而富有成果的协作。中俄共同倡导和推 动的上海合作组织 , 对维护中亚地区的稳定 与和平、 发展地区经济和打击三股势力(宗教 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等方 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1
。 目前,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明显被西方打压, 其战略处境比战略让西方难以全力遏制),与西方的合作, 必然要做出重大的战略妥协,而妥协之后,失 去的将是不可承受之痛,所以自强和中国的战 略合作,是俄罗斯的无奈和正确的选择
中俄关系
提纲
历史上的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现状 中俄关系走向分析
历史上的中俄关系
• 中俄曾经不是邻居
历史上的中俄关系
• 中华民国与苏联
袁世凯与俄国签订《中俄声明》。 自此,俄人势力开始入侵外蒙。 1923孙中山领导的国民政府签订《孙越宣言》 确立联俄容共政策但确定共产主义并不适合中国。 1927年,蒋介石于上海清党,国民党与共产党关系亦告破裂。
2015首届哈尔滨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周开幕
中俄文化交流:
纪念前苏联伟大作曲家肖斯 哈尔滨市委、市政府,按 塔科维奇诞辰 110周年交响 照省委省政府打造“龙江 音乐会在哈尔滨音乐厅举行 丝路带”的战略部署
中俄关系现状
之政治交流
• 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中俄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 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彻底摒弃了那种 不是结盟就是对抗的冷战思维,是以互信求安全、互利求合作新 型国家关系的体现,是新世纪指导中俄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纲领 性文件。
• 此条约的签订,是中国政府与俄方达成共识双方在两国边界尚未 协商一致的地段维持现状。
• 今年是中俄两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周年、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 作条约》15周年,当地时间11月7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圣彼得 堡同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共同主持中俄总理第二十一次定期会晤,并 会见记者,回答提问。
历史上的中俄关系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
• 1950 毛泽东和周恩来45年的中苏条约,
1958年国庆阅兵式,解放军装备的苏式“斯大林 2”重型坦克方队通过天安门 上世纪50年代援华的苏联专家 中国空军歼- 11系列战斗机,以苏 27系列战斗机为技术源头
中俄关系近代发展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苏关系逐步恢复,贸易 开始回升。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苏联法律继承者, 接受了中苏关系正常化的成果,很快实现了两国关系从 中苏关系到中俄关系的过渡。 从叶利钦到普京,都在继续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
中俄关系的发展变化
中俄划界问
4、中俄两国在许多国际事务中持相同或相近 的立场。 的立场。
(三)中俄关系面临的挑战
1、“中国威胁论” 影响着中俄关系的 中国威胁论” 进一步发展。 进一步发展。 2、中俄双方在某些问题上仍缺乏相互 信任。 信任。 中俄经济关系滞后于政治关系, 3 、中俄经济关系滞后于政治关系,双 方经贸有待进一步加强。 方经贸有待进一步加强。 4、美日等因素对中俄关系仍然产生着 一定影响。 一定影响。
4、中俄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美国的全球战略大大贬低了中俄两国的国际地位 和国际作用,损害了两国的国家利益, 和国际作用,损害了两国的国家利益,因而遭到 了两国的抵制和反对, 了两国的抵制和反对,也促使两国在一系列重大 国际问题上加强协调和合作。 国际问题上加强协调和合作。 美国的地区安全战略对中俄两国构成了重大威胁, 美国的地区安全战略对中俄两国构成了重大威胁, 促使两国在反对美国的战略挤压和遏制方面相互 借重、相互配合。 借重、相互配合。 美国的对俄、 美国的对俄、对华政策直接推动了中俄战略协作 伙伴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伙伴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美国通过对中俄诱压离间两国关系, 美国通过对中俄诱压离间两国关系,在一定时期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俄战略合作的范围和力度。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俄战略合作的范围和力度。
中俄关系的发展变化
科社部
胡曾胜
主要内容
一、俄罗斯概述 二、中俄关系的发展变化
一、俄罗斯概述
(一)俄罗斯的历史由来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 四世自称“沙皇” 四世自称“沙皇” ,改 国号为“俄国” 国号为“俄国”. 1689年彼得一世亲政 年彼得一世亲政, 1689年彼得一世亲政, 开始改革. 开始改革. 1917年10月革命建立了 1917年10月革命建立了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 会主义共和国,1922 ,1922年 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 12月30日苏联成立 日苏联成立. 12月30日苏联成立.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 月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 俄罗斯联邦独立. 俄罗斯联邦独立.
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
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话题,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来概括:1. 历史演变:早期历史(20世纪初):中俄关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两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采取了相似的立场,因为它们都是列强的受害者。
俄国帮助中国抵抗外国干涉,如俄日战争后的辛丑条约。
冷战时期(20世纪中期):中苏关系在冷战时期开始紧张,两国之间的冲突升级,包括中苏边界冲突。
中美关系的改善也对中俄关系产生了影响。
改革开放(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中苏关系得以改善,双方在许多领域展开合作。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进一步改善,两国建立了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
21世纪:21世纪初期,中俄关系进一步发展,两国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包括边界问题的解决。
中国和俄罗斯合作在多个领域,包括能源、军事、经济等。
两国的领导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建立了稳固的政治关系。
2. 发展趋势:政治合作:中俄关系的政治合作在继续加强,两国领导人进行了频繁的高层互访,加强了双边合作和协调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
他们也共同捍卫了多边主义和国际法。
经济合作:中俄经济合作逐渐扩大,尤其是在能源领域。
俄罗斯向中国提供天然气和石油,而中国成为俄罗斯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
两国还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展开基础设施和贸易合作。
军事合作:中国和俄罗斯在军事领域合作密切,包括军事技术和联合军演。
他们进行了多次联合军事演习,展示了军事合作的力量。
多边合作:中俄两国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加强了合作,共同捍卫国际秩序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他们也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协调立场,如叙利亚、伊朗和朝鲜等问题。
总的来说,中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波折,但近年来得到了显著改善和加强。
两国的合作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和多边领域,预计未来会继续深化,因为双方对维护稳定和发展的共同利益依然存在。
然而,也需要注意,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和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中俄关系的发展趋势。
康熙时期的中俄关系-一种文化的视角
康熙时期的中俄关系:一种文化的视角康熙时期的中俄关系是中俄关系开端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关系经历了冲突、适应和缓和的过程。
其中,文化作为一个关键的变量起了至关重要的建构作用。
正是中俄两国不同的文化特征使中俄关系呈现出鲜明而独特的特点。
本文试图引入文化主义理论中的单位层次分析方法与建构主义的互动理论,分析文化对康熙时期中俄关系的建构作用。
标签:康熙时期中俄关系文化康熙时期是早期中俄关系史上的关键时期,双方经历了冲突、适应和缓和的过程。
从1654年至鸦片战争之前,俄国共向清政府派遣了8个正式的外交使团,其中有5个是在康熙时期。
中国方面,康熙皇帝出于客观形势的需要,也史无前例的向俄国派出了一个使团。
可见,这一时期中俄之间交往频繁,成果显著,意义重大。
这一时期,中俄交往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文化的突出作用。
中俄关系因文化冲突而紧张,又因文化互识而缓和,更因互动中形成的共同观念而发展,从而成为清前期对外关系中的一朵奇葩。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康熙时期(1662-1722年)与俄国彼得一世时期(1682-1725年)有近40年的重合期,使中国的康熙盛世与俄国的彼得盛世恰逢一致。
目前,中俄两国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共同崛起,与康熙时期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因此这一研究对于思考当代中俄关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康熙时期中俄关系的主要特点康熙时期中俄关系经历了接触、冲突、战争、和平等复杂而微妙的过程。
期间,两个初次相遇的国家在交往过程中呈现出各异的独特风格。
具体来说,这一时期中俄关系的基本特征如下:(一)俄国积极主动并富于进攻性,中国则消极被动中俄两国历史虽然悠久但自古并未相通。
在整个17世纪,俄国穿越西伯利亚,一直推进到黑龙江流域,开始与中国进行武力和外交的接触。
相比较而言,中国只是在政治利益受到威胁时才被动地与其发生了联系。
康熙年间,俄国数次遣使来华并规定了窥探中国经济、文化、政治、军事虚实的重要任务。
中国则没有兴趣也没有动力与其进行任何积极的交涉。
新世纪一部完整反映中俄关系史的力作——读黄定天著《中俄关系通史》
新世纪一部完整反映中俄关系史的力作——读黄定天著《中
俄关系通史》
彭传勇
【期刊名称】《西伯利亚研究》
【年(卷),期】2008(035)004
【摘要】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地缘因素和大国因素决定了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走向。
中国与俄罗斯身兼其二,既拥有漫长的边界线,又是世界上发挥重要影响的大国。
由此,中俄关系无疑是中国外交活动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它的冷暖不仅能影响中俄两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国际关系的发展。
了解中俄关系的演变史,不仅对解读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而且对诠释国际关系的历史与现状,都是不可或缺的。
【总页数】1页(P92-92)
【作者】彭传勇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哈尔滨,150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29.512
【相关文献】
1.一部古代中朝断代关系史的力作--读姜龙范、刘子敏教授合著《明代中朝关系史》[J], 王臻
2.早期中俄关系史研究的最新力作——《俄国来华使团研究(1618-1807)》评介
[J], 宿丰林
3.中俄关系史研究的新成果——读《中俄茶叶贸易史》 [J], 无
4.中外关系史的一部力作──评方豪的《中西交通史》 [J], 彭顺生
5.一部颇有启示的学术著作——读黄定天的《东北亚国际关系史》 [J], 孟古托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总第63期)清代和民国时期的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述评● 吕一燃在清代,中俄两国的边界线长达一万多公里,是世界上两国间最长的边界线。
在有清一代的260多年间,中俄两国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复杂而频繁的关系。
清朝初年,俄国曾入侵黑龙江流域,从1689年中俄订立《尼布楚条约》后,至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前,中俄两国的关系虽然也有比较紧张的时候,但一般说来,还是比较友好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成为西方列强和俄国竞相侵略的对象,俄国和中国的关系,主要是侵略和被侵略的关系。
我国对清代中俄关系的研究,如果从康熙时期的萌芽状态算起,至今已有300年的研究史了,如果从比较严格的意义上说,即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中国知识分子关注边疆危机,发奋研究中俄关系问题算起,至今也已有150多年的研究历程了。
在这二三百年间,我国对中俄关系史的研究,是不断深入的,按其发展情况,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或三个时期,从康熙年间至1911年为第一阶段,也可以称之为草创时期;1911—1949年为第二阶段,也可以称之为粗具规模时期;1949—至今为第三阶段,也可称之为繁荣时期。
本文拟就第一、二阶段的研究状况作一概述,并略加评论。
一俄国原是一个欧洲国家,1582年,俄国军官叶尔马克率领哥萨克越过乌拉尔山,开始向亚洲扩张。
从17世纪40年代开始,沙俄哥萨克开始入侵中国的黑龙江流域和贝加尔湖以东尼布楚等地,引发了中俄战争,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有清一代的中俄关系就是这样开始的。
随后,中俄关系及其历史开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早在康熙年间,除了官方编纂的《平定罗刹方略》之外,吴振臣的《宁古塔纪略》、方式济的《龙沙纪略》和杨宾的《柳边纪略》,都涉及早期的中俄关系。
《平定罗刹方略》是中俄交涉文件的汇编,保存了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其他三种私人著作,虽然涉及俄罗斯入侵黑龙江流域、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早期中俄边境贸易和清代边防等问题,但叙事都很简略,只能算是中俄关系研究的萌芽。
乾隆(1736—1795)嘉庆(1796—1820)期间,有些文人和边疆地区的官员开始重视中俄两国关系的研究。
他们根据历史记载和自己的见闻,撰写了一些有关中俄关系的著作。
如松筠的《绥服纪略》,俞正燮的《俄罗斯佐领考》,西清的《黑龙江外纪》,以及道光初年萨英额撰写的《吉林外《俄罗斯事辑》、纪》等,对中俄关系中的政治、军事关系,特别是蒙古、吉林、黑龙江地区的边防,边疆地区与俄国的政治、贸易关系等,都有比前更深入的探讨和更详细的叙述。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求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这大大地刺激了清朝的朝野人士,使他们睁眼看世界,探求国家抵御外侮之方。
为了知己知彼,一些有先进思想的爱国人士,开始研究外国,也开始研究俄国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为了了解世界情况,即组织人力翻译西方著作《四洲志》,其中《俄罗斯国总记》,介绍了俄国的历史及其与中国的早期关系。
魏源的《俄罗斯盟聘记》,论述了康熙、乾隆以来中俄交涉的历史,是清代最早系统论述中俄关系历史的论文。
此外,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的《瀛环志略》,张穆的《俄罗斯事补辑》等,也都涉及早期的中俄关系。
就在以上一百数十年来研究中俄关系的基础上,在19世纪50年代,出现了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这就是何秋涛的《朔方备乘》。
何秋涛通达时务,博览群书。
《朔方备乘》集康熙以来研究中俄关系之大成,对当时所能搜集到的一切有关中俄关系的资料和著述,详加考订,纠其谬误。
该书内容丰富,涉及中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关系,其深度和广度都超越了前人,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一部中俄关系史。
但限于当时的条件,中国人对俄国历史的了解还处于初步阶段,所以《朔方备乘》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该书的《乌孙部族考》,认为俄罗斯是古代西域乌孙的遗裔,这就是由于对俄罗斯族的历史不了解而造成的错误。
19世纪中叶,俄国利用鸦片战争之机,出兵强占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逼《北京条约》和《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西北的大片领土。
沙俄疯狂地割占中国领土,这使清廷朝野为之震动。
一些关心祖国命运的官员和知识分子,他们带着痛国土之沦丧的悲愤心情,致力于中俄边界问题的研究。
曹廷杰的《西伯利东偏纪要》和《黑龙江舆地图说》,根据历史文献和实地调查,研究了《东北边防辑要》、中俄边界东段的历史变迁,以及俄国一侧的地理险要、居民分布、水陆交通、军事部署、主要城镇等情况。
对如何巩固边防,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钱恂的《中俄界约 注》,参考了中外图籍,特别是俄国出版的边界地图,“考界线之沿革,约文之异同”,是中国第一部专门研究中俄边界的著作。
钱恂是抱着爱国热情撰写这部书的,他说:“方今中外交涉以俄国为第一强邻,而中俄交涉又以界务为第一要义”,“多一能通界务之人,亦即多一能裨大局之人,谓非当今之亟务乎?”继钱恂之后,邹代钧又撰写了《中俄界记》一书。
此书与钱书不同之处是钱书主要是对中俄各个界约进行校注,考订边界所经地名和中外约文的异同。
此书则专门研究边界线的走向,及边界线所经之地理形势。
对中俄外交的失败,订约的原委,历次割地情况,沿边内外山川形势险要,卡伦、牌博,道里方位,都有比较精确的考订和论述。
宋教仁的《二百年来之俄患篇》,开“据国际法之理”研究中俄关系史的先河,给人们以新的启迪。
此外,长顺、李桂林的《吉林通志》,袁大化、王树楠的《新疆图志》,许景澄的《西北边界图地名译汉考证》,施绍常的《中俄国际约注》,徐世昌的《东三省政略》,宋小濂的《呼伦贝尔边务调查报告书》,钟镛的《西疆交涉志要》,也分别对东北地区和新疆地区的中俄边界、中俄贸易以及其他中俄交涉事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在这个时期,还出版了两部值得重视的中俄边界地图。
一部是出使俄国大臣洪钧译印的《中俄交界全图》,此图译自1884年俄国出版的《俄中交界图》,共35幅,有关中俄交界一带的山川、地名比当时的中国地图详细,为研究中俄边界问题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缺点是该图所绘的边界走向不够准确。
有人曾因此批评了洪钧。
说句公道话,作为译图,原图的错误是不应该由洪钧负责的。
另一部是邹代钧的弟子曹寅绘制的《中俄交界图》,共16幅,其中中俄交界总图一幅,详图15幅。
作者根据自己对中俄边界形成研究的心得,在图中标明了历次条约失地的界线。
这是中国人自己绘制的第一部比较成功的中俄边界地图,尽管该图也有不够准确的地方,但这是不应苛求于作者的。
绘制边界地图之难,这是众所周知的。
在当时的条件下,作者绘出这样的地图,是令人钦佩的。
事实上,该图册已成为中俄边界问题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参考书,作者对中俄边界史研究的贡献,其功是不可没的。
综观康熙年间至清朝覆灭这一时期的中俄关系史研究,除了何秋涛的《朔方备乘》之外,没有比较全面比较系统的中俄关系著作问世。
中俄边界是这一时期研究比较充分的课题,并且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但对中俄关系的其他方面的研究则显得非常薄弱。
由于中文档案资料基本上未曾公布,外文原始资料未曾引进,所以这一时期有关中俄关系的论著在资料利用方面显得十分贫乏,呈现出草创时期的特点。
二从1912年至1924年,在北洋政府统治之下,军阀混战,政局动荡,民不聊生,中俄关系研究没有多大进展,更谈不上有什么专著问世。
不过由于学者们的努力,也有一些涉及中俄关系史的著作值得一提。
其一是苏演存的《中国境界变迁大势考》(商务印书馆,1916)。
其中用了较大的篇幅考述了俄国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的事实和中俄边界变迁的情况。
作者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去粗取精,用比较通俗易懂的文字进行概括性的论述。
其二是刘彦的《中国近时外交史》,1911年初版,1914年补充修订二版。
①该书对清代中俄关系中的主要事件,或辟专章,或设专节,逐一加以论述。
若把这些分散的章节集中起来,便成为一部自成体系的中俄关系史。
在写作方法上,刘彦突破了传统写作方法的束缚,给人以一种清新的感觉。
像他这样对清代中俄关系进行系统论述的著作,是前所未有的。
20年代中国出版的中俄关系史著作,都或多或少受到该书的影响,或仿其体例,或引其论断和其他内容,这说明该书在当时学术界的地位。
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俄关系史研究开始恢复了生机,这与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表对华宣言以及中苏两国围绕着解决中俄悬案和恢复邦交而进行的谈判有着直接的联系。
在这形势下,为适应当时社会上迫切了解中俄关系史的需要,在20年代出版了一批中俄关系史的论著,其中有系统论述中俄关系史的,也有就中俄关系史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论述的。
前者有陈登元的《中俄关系史述略》(商务印书馆,1926)、陈博文的《中俄外交史》(商务印书馆,1928),后者有文公直的《中俄问题之全部研究》(上海益新书局,1929)和《俄罗斯侵略中国痛史》(上海新光书店, 1929)。
在这些著作中,以陈博文的《中俄外交史》最为简明和最有价值。
但总的来说,这些著作受到当时资料缺乏的限制,大多是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不是经过自己深入钻研原始资料的结果,因而少有创见。
在论文方面,值得注意的有张星 的《俄国第一次通使中国记》②,这是中国史学界第一次发表记述1618年俄国使者裴特林访问中国的文章。
文中还附载一件顺治六年(1649)清方给沙皇的国书。
另一篇论文是翁文灏的《中俄国界史地考》(《地学杂志》,1928年第1期)。
该文对中俄历次边界条约所定的边界进行了论述,但并不是一篇有深度的文章。
30年代,中国学者对中俄关系史的研究改变了过去步履蹒跚的状态,开创了一个阔步向前的新局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这首先应该归功于中国学者致力于中外关系史资料的基本建设。
30年代初,袁同礼在总结以前国人研究近代中外关系史其所以未能取得显著成绩的原因时说:“史料者史籍之母,有完备史料,然后有可传之信史。
晚近以来,国人治近代外交史者实繁有徒,究其取材,每有抄袭旧著或节译外籍,人云亦云,以讹传讹,其能利用中西之直接史料者益鲜,则其书之声价从可知矣”③。
这种认识,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中国史学界是具有代表性的。
所以在20年代末,我国学者即致力于近代中外关系资料的出版工作,1929—1930年故宫博物院先后影印发行了清朝官方纂辑的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筹办夷务始末》。
1934年又出版了王彦威编辑、王亮增补的光绪朝《清季外交史料》和王亮编辑的《宣统朝外交史料》。
这些史料书取材于清政府的外交档案,是研究近代中国外交史极其珍贵和极其重要的资料。
当时著名的中外关系史专家蒋廷黻称赞这些资料的出版是“中国外交史的学术革命”。
他说:“以前研究中国外交史者虽不乏人,但是他们的著作,不分中外,几全以外国发表的文件为根据,专凭片面的根据来撰外交史,好像专听一面的辩词来判讼,那是不能得其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