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化学先修课说明
声明:本手册内容版权归北京大学教务部所有。未经允许,

声明:本手册内容版权归北京大学教务部所有。
未经允许,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以商业为目的进行任何形式的复制。
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北京大学本科素质教育通选课选课手册北京大学教务部2000年8月说明本科生素质教育通选课是学校2000年为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开设的一种课程类型。
通选课面向全校本科学生开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
本手册是包括通选课的有关规定、选课办法和现有通选课课程介绍。
手册的内容除印刷文本外,同学们还可以到北京大学教务部主页查询(网址是)。
通选课有关问题解答为了更好地指导同学们选课,现将同学们关心的问题解答如下:●开设通选课的目的是什么?我国现行大学本科教育的主要弊端是专业分割过细,知识结构单一,素质教育薄弱。
通选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学科领域,拓宽知识面,学习不同学科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打通专业,拓宽基础,强化素质。
●通选课划分为几个领域?通选课划分为五个基本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哲学与心理学D、历史学E、语言文学与艺术●学校对通选课的学分有什么要求?1.2000年9月后入学的新生,毕业时应修满至少16学分的通选课。
其中,在每个领域至少选修2学分,在E领域选修至少4学分,其中必须要有1门艺术课程。
获得人文社会科学类学位的学生在A 领域课程至少选修4学分。
2.1999级学生应至少修读8学分,1998级学生应至少修读6学分,选修领域不限。
1997年级以前的学生不作具体要求,学校鼓励这些同学选修通选课。
●开设通选课后,原教学计划有何调整?原教学计划规定的总学分不变。
原文理互选课、艺术选修课学分纳入通选课学分,不再另外要求。
理科的大学语文课学分也纳入通选课学分。
●学校目前开设有多少通选课?如何选课?学校2000年秋季学期共开设31门通选课。
明年春季还有很多新课。
以后还将不断加强课程建设,丰富课程资源。
学校计划通过三年左右的建设,课程规模稳定在150-200门。
有机化学大纲(应用化学专业)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Orgonic Chemistry适用于四年制本科应用化学专业学分:6 理论学时:64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有机化学》课程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共64学时,4学分。
考试课。
有机化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较熟练地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分类、命名、反应类型及机理、制备方法、鉴别和有几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初步具有选择有机化合物合成方法的能力及基本知识和理论,为工业分析与检验学科其他后续课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复合材料学和复合材料聚合物基体等)打下牢固基础。
同时授予学生特有的思维、推理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本课程后,要求学生应达到要求:1. 熟练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2. 熟练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其官能团的特征。
3.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鉴别方法。
4. 掌握各类主要有机化合物合成的主要方法。
5. 掌握某些重要的反应规则及反应历程。
6. 了解各类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规律。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教材名称:《有机化学》付建龙、李红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9年。
参考资料:《有机化学》天津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有机化学》高鸿宾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的定义、有机化合物的特点、有机化合物结构理论、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烷烃主要内容:烷烃的通式、同系列、同系物、烷烃的命名、烷烃的结构、烷烃的化学性质、杂化轨道理论、碳原子类型、氢原子类型及烷烃的应用。
重点与难点:杂化轨道理论第三章烯烃和二烯烃主要内容:烯烃及二烯烃的命名、异构现象、烯烃的结构、烯烃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烯烃的制备及用途、亲电加成及加成规则、诱导效应及共轭效应。
《大学化学》教学大纲

《大学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180081英文名称:College Chemistry学分:3学时: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先修课程:无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授课对象:物理学专业学生教学单位:化学化工学院修读学期:第2学期一、课程描述和目标大学化学是物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律、化学热力学、近代物质结构、化学平衡以及基础电化学等基本原理,并能运用上述原理对一般普通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课程目标1 专业知识方面:通过大学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分析测试手段、现代化学的研究进展及化学交叉学科和热点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学习,使物理学专业学生对化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现状和研究动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课程目标2 专业能力方面:使学生了解常用检测仪器的运行原理和操作方法,学会对基本化学现象的判断分析处理,得到合理的结论,并养成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课程目标3 综合能力方面: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的基本原理,具备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和将来做好其它工作提供必要的化学基础,也使他们能学会用化学的方法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四、课程教学方法集中讲授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六、教材与参考书(一)推荐教材1.《普通化学》,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版;(二)参考资料1.《无机化学》,许善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6月版;2.《大学化学》,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版。
3.《普通化学》,同济大学普通化学及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版。
课程教学大纲中应列出使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名录。
2024年北京大学有机化学教案

北京大学有机化学教案一、课程概述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反应和应用的科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有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术诚信意识和环保意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有机化学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有机反应、有机合成、有机分析等。
2.有机化合物结构:碳原子的成键特征、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有机化合物的立体化学等。
3.有机化合物性质: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有机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等。
4.有机反应机理:亲核取代反应、亲电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5.有机合成方法:碳-碳键形成反应、碳-氢键形成反应、碳-卤键形成反应、碳-氧键形成反应等。
6.有机化合物应用:药物、农药、食品添加剂、高分子材料、生物材料等。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板书,讲解重点、难点和疑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课堂讨论:针对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实验教学:安排学生进行有机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4.课外辅导: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课外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课程评价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讨论和实验报告,给予平时成绩。
2.期中考试:安排一次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安排一次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有机化学整体知识的掌握程度。
4.实验成绩: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结果,给予实验成绩。
北大 生科 分析化学 实验 学生指南

课程要求1.认真阅读“实验室安全制度”和“化学实验课学生守则”,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了解消防设施和安全通道的位置。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尽量降低化学物质(特别是有毒有害试剂以及洗液、洗衣粉等)的消耗。
2.课前必须认真预习。
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步骤,探寻影响实验结果的关键环节,做好必要的预习笔记,解答思考题。
认真思考每一步操作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统筹安排实验步骤。
敢于质疑,勇于探究。
虽然定量分析化学对实验操作要求很高,但并不是每一步操作都要精益求精。
同学们在预习中就应明确哪一步要“精”,不可马虎;哪一步可“粗”,不必计较。
这样就可提高效率。
带着问题和质疑来做实验,与指导教师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学习效果更佳。
未预习者不得进行实验。
3.所有实验数据,尤其是各种测量的原始数据,必须随时记录在印有页码的、专用的实验记录本上。
不得记录在其他任何地方,不得随意涂改原始实验数据。
4.每次实验课应提前5分钟进入实验室,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迟到超过15分钟取消此次实验资格。
因病、因事缺席,必须请假。
5. 保持实验室内安静,保持实验台面清洁整齐,爱护仪器和公共设施。
试剂药品和仪器设备用后及时放回原处或恢复初始状态,树立良好的公共道德。
本实验课的目的不仅是成功地完成一个实验和写一份实验报告,相反我们更注重对分析化学中所必需的技术和技能的熟练掌握。
我们并没有希望通过本实验课的学习,你就能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对所有问题予以独立解决,因为你还需要更多的训练和实践!但我们期望通过本实验课的学习,你能够初步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在遇到不熟悉的问题或技术时,能够寻找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李国宝 (实验课主讲教师)62750342 liguobao@朱志伟 (理论课、实验课主讲教师)62757953 zwzhu@廖一平 (实验课主讲教师)62758198,62751026,ypliao@定量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进度表(2010.3~2010.6)生命科学学院09级周次日期实验课内容1 3.01~3.052 3.08~3.123 3.15~3.19 实验课大课 d4 3.22~3.26 实验3.1、3.2 分析天平称量练习、清点洗涤仪器 h5 3.29~4.02 实验3.3、3.4,滴定练习、玻璃量器校准 j6 4.05~4.09 实验3.5 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 h7 4.12~4.16 实验3.6 工业碳酸钠总碱量测定(操作考核)j8 4.19~4.23 实验3.11、3.12, 铅铋合金的连续滴定,自来水硬度j9 4.26~4.30 实验3.14 碘量法测定铜 h10 5.03~5.07 轮 空 一 周11 5.10~5.14 实验3.19、5.1 重量法,光度法 j (3-4个实验室轮换)12 5.17~5.21 实验3.19、5.1 重量法,光度法 j (3-4个实验室轮换)13 5.24~5.2814 5.31~6.0415 6.07~6.1116 6.14~6.1817 6.21~6.25实验课时间:周四,8:00-16:00,生命科学学院实验3.1 分析天平称量练习(≤0.4mg)实验3.2 玻璃仪器的清点与洗涤本次实验是同学们第一次进入定量化学分析基础课实验室。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课程设置方案

化学学院课程设置方案(2009级开始试行)
全校公共必修课32学分,院必修64.5学分,合计96.5学分,占总学分65.7%;专业必修课化学专业(材料化学、应用化学)3学分,化学生物学专业19学分;通选课12学分,专业选修化学专业(材料化学、应用化学)29.5学分(从以上所开选修课中选),化学生物学专业13.5学分(从以上所开选修课中选);选修课合计44.5学分,占总学分28%;毕业论文6学分,占学分4%
修满上述147学分,可获化学、材料化学、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等专业学士学位。
化学生物学必须选修课程有:普通生物学(3)、遗传学及其实验(4)、细胞生物学及其实验(4)、基础分子生物学及其实验(4)、发育生物学及其实验(4)。
中国大学先修课《大学化学》课程纲要

中国大学先修课《大学化学》课程纲要一、课程简介大学化学的特点是涵盖面较广,内容包括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和无机化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在某些地方也涉及有机化学内容。
而《大学化学》课程主要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因此,普通化学课就像是一辆“旅行巴士”,带着同学们在化学的版图中沿途领略化学中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并且在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停靠作重点访问。
通过《大学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仅可以学到化学的基础知识,也可以了解化学思想的源流,还有助于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历史和现状、化学与社会的关系、目前化学领域的某些热点问题以及化学的未来前景有一个大致的、轮廓式的了解。
课程的讲授采用课堂教学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以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主线,借助化学史和化学前沿的生动实例来说明化学原理在现实世界中的广泛应用;同时,指导学生阅读化学文献,引入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逐步掌握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巧,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更高级的化学课程做好准备。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为中学生加深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了解相关学科前沿进展以及开阔视野提供良性互动平台,打通从中学到大学的人才培养渠道,促进教育体系的平滑衔接。
具体目标如下:学习化学:了解化学的学科概貌和前沿进展;文献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文献;运用知识:引入课堂讨论,提高思考能力;独立工作能力:通过问题引导,逐步形成独立探索能力。
以上四步完成一个认识的循环,即课堂→课外→讨论→加深认识。
这也是一个思考型学习所需要经历的基本过程。
三、授课对象主要面向学有余力、有化学学科兴趣和特长的高二学生。
四、授课时间本课程为1个学期课程,每周一讲,每讲三小时,共13讲,每周六下午1:00~4:00。
五、授课教师:陈静等。
六、授课内容绪论文献及讨论单元讲解原子结构化学键与分子结构讨论单元一:文献阅读气体分子间作用力化学动力学讨论单元二:文献综述化学平衡化学热力学电化学讨论单元三:评论与展望七、评价标准作业15%(5次作业)讨论课35%期中测验20%期末考试30%八、关于讨论课讨论课分为三个层次:文献阅读:提供文献,选择阅读,按规定格式写出阅读报告。
北京大学大学化学先修课程试卷2014年9月(精排版).pdf

北京大学大学先修课程考试(2014年9月)《大学化学》《大学化学》(考试时间:2小时,卷面总分:100分;共4道题,每题25分;考试允许带英汉词典,并请用中文答题)请用中文答题)一、2007年1月《德国应用化学杂志国际版》《德国应用化学杂志国际版》报道了报道了Roald Hoffmann 的文章“The Chemical Imagination at Work in Very Tight Places”。
请阅读下面文章节选,并回答问题。
The long standing (and continuing) interest in pressure‐induced phase transformations in in “simple” “simple” “simple” ionic ionic ionic halides halides halides has has has provided provided provided us us us with with with a a a broad broad broad spectrum spectrum spectrum of of of experimental experimental experimental and and theoretical data on ionic solids under pressure. So has the mineralogy of the interior of the earth. It turns out that the MX compounds (M=Na, K, Rb; X=F, Cl, Br, I) change from the ambient ‐pressure pressure NaCl NaCl NaCl (B (B 1) ) structure structure structure to to to the the the CsCl CsCl CsCl (B (B 2) ) structure structure structure at at at high high high pressure. pressure. pressure. The The coordination of MI is sixfold (octahedral) in the B1 structure, while it is eightfold (cubic) in the B 2 structure. The B 1–B 2 transition occurs at a similar pressure, pT, for all the halides of a given cation. The The transition transition transition pressure pressure pressure decreases decreases decreases sharply sharply sharply with with with the the the size size size of of of the the the cation, cation, cation, as as as exemplified exemplified exemplified by by halides halides of of of rubidium rubidium rubidium (pT (pT (pT 0.30.30.3––0.5 0.5 GPa), GPa), GPa), potassium potassium potassium (pT (pT (pT 1.91.91.9––3.5 3.5 GPa), GPa), GPa), sodium sodium sodium (pT (pT (pT 272727––32 GPa), and lithium (pT>100 GPa). The very modest dependence of the transition pressure on the kind of anion points to the obvious importance of the cation size —as we know it from the 1‐atm world world——for achieving eightfold coordination. Indeed, anions are orders of magnitude magnitude more more more polarizable polarizable polarizable than than than cations, cations, cations, and and and they they they are are are also also also much much much more more more compressible. compressible. Therefore, Therefore, as as as squeezing squeezing squeezing progresses, progresses, progresses, essentially essentially essentially it it it is is is the the the size size size of of of the the the anions anions anions which which which is is diminished. This effect allows for more efficient packing of the anions around a given cation. And for the electron density from internuclear regions (sixfold coordination) to be utilized for extra bonding (eightfold coordination). Of course, it should be easier to pack eight small F‐ anions than eight large I ‐ anions around, say, a KI cation. However, the I‐ anion is also more compressible than F ‐. It seems that both trends nearly cancel out, thus, yielding similar transition pressures for KF and KI. 1. 碱金属卤化物的两种常见常压晶体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普通化学课 程 简 介

课程简介课程编码:JCB010A43课程名称:普通化学英文名称:General Chemistry周学时:4学时学分:4学分先修课程:无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开课单位:基础部自然科学教研室授课教师:缪瑞课程简介:普通化学是高等学校工程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
本课程简明地阐述了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理论部分重视联系生产和科研实际,元素和化合物部分侧重基本知识、反应规律和重要应用的论述。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1、学生初步掌握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水化学、基础电化学、近代物质结构等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培养学生运用上述理论去掌握无机化学中有关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知识。
通过对整个课程的学习提高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为以后学习后继课程及新理论、新实验技术打下必要的化学基础。
3、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教材及参考书:1、教材:《普通化学》第五版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教委重点教材。
《普通化学实验》第三版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参考书:⑴、傅献彩主编大学化学(上、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⑵、华彤文,杨俊英,陈景祖等普通化学原理(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⑶、严宣申,王长富普通无机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教师教学及科研简历:缪瑞,198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系。
曾主讲《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化学与环保》、《环境保护概论》、《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等课程。
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教学要求一、授课对象:工科类一年级本科学生。
二、先修课程:无三、学分学时分配:本课程4学分,总学时为60学时,讲课时数:46学时,实验时数:14学时。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工程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
普通化学简明地阐述了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1.课程性质《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类及相近专业的一门主干课,是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物理》、《机械制图》、《算法语言》、《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技术基础课,也是学生学习《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传递过程》、《化工分离工程》、《化工系统工程》等课程的先修课程。
《化工原理》是研究和探讨化工生产中大规模改变物质物理性质的工程技术学科,它以化工生产中的物理加工过程为背景,研究物理加工过程的基本规律,应用这些规律解决化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并将这些规律按其操作原理的共性归纳成若干单元操作。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这一学科中最早形成、基础性最强、应用面最广的学科分支。
2.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讨论、自学、设备实物或模型现场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为辅。
3.课程学习目标与基本要求(1)单元操作的理论基础是流体力学(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理论。
通过课程教学,应使学生掌握流体力学、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主要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工艺计算和典型设备结构与设计;掌握本课程的主要研究方法,如数学模型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
(2)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具备根据各单元操作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特点,进行“单元过程和设备”选择的能力、过程的计算和设备设计的能力;具备进行单元过程的操作和调节以适应不同生产要求的能力;具备单元过程在操作中发生故障时如何寻找故障的原因并加以解决的能力;具备应用计算机进行单元操作辅助计算的能力;具备通过自学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等。
(3)通过课程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具备以下两方面的良好素质。
一是针对现有生产过程单元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善于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动脑分析、动手解决;二是针对现有单元操作中技术上不合理的地方,能够发现并提出改进措施,达到节能、降耗、提高效率的目的。
4.课程总学时:化学工程与工艺及制药类专业110学时,其中化工原理(一)A55学时,化工原理(一)B55学时。
大学化学教学大纲-最终版

《大学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A27D101A/B课程中文名称:大学化学课程英文名称:General Chemistry开课学期:秋季学分/学时:大学化学A 60/3; 大学化学B 40/2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建议后续课程:适用专业/开课对象:近化学专业(物理、生物)和非化学专业理工科(电子、机械工程、动力工程、自动控制、计算机、航空航天相关专业、汽车制造等机电类专业和土木工程设计等。
)和文管专业等本科学生。
是一门面向全校的必修基础课。
团队负责人:杨青林执笔人:杨青林、鹿现永、钱建刚核准院长:相艳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大学化学是一门理工科学生的基础课程。
大学化学简明地阐述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密切联系工业和现代化科技发展的实际,体现了化学与工程技术间的桥梁作用,与各学科相互渗透, 是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其成为合格的、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理工科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说明:大学化学分为理论和实验两大部分(大学化学 A 理论课程内容范围第0章~第六章;大学化学B理论课授课范围为第0章~第四章,其余部分相同)。
大学化学授课内容及学时表Ⅰ理论部分:第0章绪论(2学时)1.化学及学科发展介绍2.课程安排及要求基本要求:1.了解大学化学的研究内容及方法2.了解大学化学学习方法与中学有哪些不同,通过讲授化学简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第一章热化学与能源(4学时)1.引言及基本概念2.反应热效应及其测量3.热力学第一定律;反应热与焓4. 焓变及理论计算基本要求:1.了解用弹式热量计测量等容热效应(v q)的原理,熟悉v q的实验计算法。
2. 了解状态函数的意义。
3.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焓变在一般条件下的意义。
4. 理解等压热效应(p q )与反应中的焓变(H r ∆)的关系。
5. 了解v q 与反应中的内能变(U ∆)的关系。
6. 初步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θ∆m r H )的近似计算7. 适当了解能源中的燃料燃烧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专业分类

化学专业05023001高等数学 Advanced Mathematics 【110—6—1、2】内容提要:高等数学是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微分方程和无穷级数的基本知识。
一方面,它为学生学习后继课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另一方面,它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基本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修读对象:化学专业本科生教材:《高等数学》,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高等数学》,各院校的教材。
《数学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数学辅导及教材习题解析》,海洋出版社。
《高等数学附册学习辅导与习题选解》,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数学习题集》,机械工业出版社。
05023002大学物理 College Physics 【72—4—3】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内容提要:大学物理学是理、工各专业重要的基础课。
其主要内容包括:运动学、动力学、刚体力学、振动学基础、热力学基础和电磁学、光学等内容。
通过《大学物理学》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对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建立物理模型,并对其进行正确的数学分析。
修读对象:化学专业本科生教材:《普通物理学》(程守洙江之永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目:《新概念物理教程》,赵凯华,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物理学原理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马文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普通物理学解题指导》,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4,华东师大《改变世界的物理学》,倪光炯05023003 无机化学 Inorganic Chemistry 【110—6—1、2】内容提要:无机化学是大学化学专业的第一门主干课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反应,化学结构和元素化学三大部分。
大学先修先修课程

大学先修先修课程1、计算概论(信息学学科)本课程的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1)C++语言,约占课时量的5%;(2)C++语言设计解题算法,约占课时量的95%;在C++语言部分,主要为C++语言基础知识,C++语言设计解题算法部分主要是用C++语言编程求解信息学竞赛的相关问题。
需要编写具有一定技术难度的程序。
学习过程类似于迭代过程:周期一:感性认识计算机程序;周期二:认识程序的组成部分;周期三:了解各种算法;周期四:使用C++中的STL;该课程测试平台由大学计算机学院提供。
因课程容较难,考试为请全国统考,所以建议有信息学竞赛经验的同学参加。
授课大纲计算机基础知识程序设计基础指针、结构体与链表图论和动态规划算法在竞赛中的应用线段树等高级数据结构的使用竞赛试题选讲参考资料基本资料主要参考本课程所提供的讲义,以及来自/的相关练习题。
“练习题”是程序设计训练的重点!本课程所有的练习题都是在线练习(在线提交程序代码,在线反馈代码执行结果),届时,会要求各位同学登录/选择相应的练习题完成作业。
最终的全国统考也是通过/完成。
2、《普通地质学》课程介绍课程安排:每周一次课,每次一小时。
2014年5月开始授课,2015年寒假后参加北大先修课的统一考试。
课程目标:普通地质学涉及物理学、化学、自然地理学等多学科容。
课程面向大学专业选择对地理及相关专业有兴趣的同学。
课程开设通过讨论、活动等形式介绍地球科学的研究方向;激发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的兴趣;提供学生学习的空间和资源。
课程容:普通地质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地质学的概况和一些基本知识。
普通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其围包括了从地核到外层大气的整个地球,但主要是固体地球的部分。
该门课程的研究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地球的物质组成和构造主要研究组成固体地球的元素、矿物、岩石以及地球的结构构造。
其研究容主要是地球的静态特征。
二、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这部分是普通地质学研究的主体,主要研究包括地球及类地行星的起源、地球各圈层的形成及相互关系,地球的力和外力作用对固体地球演化的影响。
《化学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化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Chemistry Speciality English》Syllabus课程代码:0610124519学分:2学时:(其中:讲课学时:34 实践或实验学时: 0 上机学时:0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适用专业:化学、化教、化工本科生建议教材:《化学专业基础英语》魏高原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开课系部:化生系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化学专业英语是化学和化教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讲授化学化工文献中的常用术语,常用化学化工词头、词尾、缩写词和各种有机化合物词汇的构成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英文描述方式与技巧;讲授各类化合物各基团之间的构成、派生和相互关系、化学科技论文和文献的翻译技巧等。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专业英语,使学生掌握好专业英语的语法特点,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阅读理解能力,专业英语翻译能力和熟悉专业词汇,可以过渡到较顺利地阅读专业文献资料,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本专业所需信息。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化学专业英语绪论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化学专业英的特点2.掌握化学专业英语的学习方法教学基本要求:介绍本课程概况、特点、了解化学专业英语的特点;掌握化学专业英语的学习方法和翻译技巧以及课程考核方式教学重点与难点:化学专业英语的特点,翻译技巧第二章科技英语构词法简介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 英语构词法简介2. 化学专业英语构词法的特点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化学专业英语的构词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化学专业英语的构词特点第三章科技英语翻译方法简介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 单词的译法2. 词类转化的翻译法3. 句子成分转化的翻译法4. 词序转变的翻译法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并掌握化学专业英语单词、句子成分、词类转化、词序转变的译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词类转化、词序转变第四章被动语态的译法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被动语态的译法2.被动翻译练习讲解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并掌握化学专业英语中常见被动语态的译法。
实验指导——精选推荐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学时:45 学分:2适用对象:应用化学专业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考核要求:操做加笔试1、检查预习实验的情况,并计入成绩中;2、对每一次实验操作情况及实验的结果、完成报告情况评分;3、累积所有实验成绩,给出最后总成绩。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所用教材:王兴涌,尹文萱,高宏峰.有机化学实验.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72、主要参考书:北京大学化学系有机教研室编.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李兆陇,阴金香,林天舒编.有机化学实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兰州大学、复旦大学化学系有机教研室编.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社,1994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继实验课程的重要基础。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不仅是配合有机化学理论课教学,验证、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基本能力,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学生在科学方法上得到初步训练。
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1.基本操作技能正确掌握玻璃仪器的清洗和干燥;常用玻璃仪器的装拆;回流、蒸镏;萃取和洗涤;重结晶和过滤;固、液有机化合物的干燥;熔、沸点的测定等。
验证所学的科学知识、客观规律,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合成实验完成几个反应条件成熟但并不苛刻,实验结果可检验的不同类型的有机合成实验。
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或教师的指导,按照有关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验,验证所学的科学知识,学会查找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常数。
3.综合性实验应用已学习到的各种实验方法完成从天然产物中提取某种成分的实验,由学生自己确定实验过程和实验条件并对实验过程加以论证。
综合性实验不仅可以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科与自然 科学, 45%
工程技术, 17%
24
49
《大学化学》:学员年龄分布
45-54, 3% 35-44, 7% 55-64, 1% >65, 0%
<18, 21%
18-24, 46%
25-34, 21%
50
《大学化学》:学员所在地分布
25
51
《大学化学》:学员所在省市分布
北京, 16% 广东, 9% 江苏, 8% 浙江, 6% 上海, 5% 山东, 6%
8
大学化学:学校和学生反馈
北师大二附中在先修课计划中积极主动,校长主抓,推动各学 科的进展,并写出了教学纲要和辅导材料。今年初,北师大二 附中的师生调查结果是“大学化学”和“中国通史(古代部 分)”是最受学生欢迎的AP课程。 去年9月一位考生在“大学化学”试卷上留言: “看到这张试卷的第一眼,我就差点哭了。题型很新,题目很 活,基本偏向于开放性试题,作为应试教育产物的我,真的欲哭 无泪。学了两年的竞赛,从来没有接触过类似的题型,也没有想 过这种不止一种答案的题该怎么去回答。…”
34
如何看待MOOC?——政府角度
2013年10月9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在东西部高校 课程共享联盟理事会成立大会上指出,MOOC近年来引起了国 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预示着教育领域有发生颠覆性变革的可 能性”。他建议,深入研究MOOC浪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 极应对国际教育环境的新变化,探索包括教学方法、教育服务 模式和教育体制等多方面改革的中国特色MOOC,成为引领世 界高等教育发展团队中的重要成员。
16
如何阅读?
阅读分平时浏览(泛读)和主题阅读(精读)两大类,对应于 研究中的平时阅读和课题阅读。 平时浏览主要侧重知识面,应做笔记,要求阅读速度和控制时 间。泛读应达到如下目标: 创新点(做了什么)——作者及单位(谁做的)——出处 (可信度) 主题阅读注重理解、领会文章思路。应达到如下目标: 课题意义——文章结论——实验或理论方法——重要结果与 结论之间的关联——是否可信——下一步,如何改进
15
31
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大学化学》课程
课程定位 全校通选课 中学生大学先修课程(AP courses) 教学对象 理科非化学类 选课学生主要来自理科(数理信息)、医科和工科。 学时和学分 每周3学时,共16周,记3学分。 开课时间 春季、秋季滚动开课
32
MOOC:席卷全球的教育浪潮
44
学习证书
22
45
学员浏览视频情况
开课4周过后视频浏览率在10-30%之间。
占峰值人数百分比 课程进度 46
《大学化学》:学员职业分布
自由职业者, 2% 其他, 2%
在读中学生, 24%
全职工作者, 26%
同门课 程或同 专业老 师, 3% 在读博 士生, 2% 在读硕士 生, 3%
在读本科生, 37%
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简称, 意为大规模网络公开课。中文译名“慕课”。 2012年,MOOC的三大主流机构创立,吸引了全球数 以百万计的网络学习者。 2013年4月25日,由多个欧洲国家参与的“大规模网 络公开课程”正式启动,目前该网络公开课项目包括 12种语言开设的近40门课程。 2013年10月,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理事 会成立,包括北大、复旦、上海交大、浙大、重大等 64所高校参加。联盟计划从下一年度开始,在智慧树 平台上共享网络课程。
6
大学化学:问题提出
当前大学理科新生中普遍存在几个问题:
缺乏独立发现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知识面狭窄,独立阅读极少; 没有建立起批判思维能力; 学习比较被动,很少主动追问。
3
7
大学化学:具体做法
上课 课程内容由北大提供,属于大学化学的基本知识,包含化学史 及化学前沿的部分实例,有助于学生打开视野,提高学科学习兴 趣。 考试 主要以文献作为问题的起点,以开放问题为主,考核学生的理 解能力、学科思考能力、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性。
8
17
泛读举例
18
阅读前后可能的问题
阅读前 什么材料?(What) 为什么有意义?(Why) 怎样做到的?(How) 阅读后 什么是马氏体转变?什么是记 忆合金? 该材料可能的问题是什么? 是否有其他解决方案? ……
9
19
精读举例
20
精读:摘要
10
21
精读:研究背景或意义
网络学员的学习动机基本上是内源性的,知识更新和对课程内 容的兴趣是最主要的学习动力。 绝大多数学员的年龄在18-34岁之间,以在校大学生和刚工作 的年轻人为主。 绝大多数学员(>70%)仅选了大学化学一门网络课程。 参加最后考试并获得证书的人数比较低(1.8%) 北京是最大网络生源地,选课学员的地域分布相对其他MOOC 课程较为分散。
中国大学先修课程
大学化学 Chemistry
卞 江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2014年8月1日
2
内容
北大先修课程简介 大学化学考核办法 大学化学:MOOC的建设
1
3
1. 北大“大学先修课程”介绍
2012年底,北大设立“大学先修课程”,为优秀中学和优秀中学生 开设大学课程,打通大学与中学的教学衔接。 目前,北大一共开设了7门先修课程,分别是:微积分、电磁学、大 学化学、中国古代文化、中国通史(古代部分)、计算机和地理学。 2013年1月和8月,北大分两次集中培训了有关中学教师。本次为第 三次培训。 2013年9月和今年2月,北大进行了两次先修课程考试,通过考试的 学生获得了北大自主招生自荐资格。
14
29
精读:质疑
该研究所用理论方法是否可靠? XRD谱的证据是否牢固?
30
3. 大学化学: MOOC的建设
北京大学的大学化学课程体系
院系 普通化学 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 大学化学 化学与社会 化学,元培,环境 生物,医学 地空、工学、心理 理科非化学专业 人文社科 类别 A B C B~C 通选课 学分 4 3 3 3 2
2
5
关于先修课程需要说明的事项
是否可以加入? 这基本上是一个开放计划,目前参加的中学都是首批获北大校长实 名推荐的学校,其他学校也可报名参加。 中学老师是否能承担大学课程教学? 北大负责定期培训,并有老师指导开展。此外,大学化学的教学视 频已经上线,缺少教学资源的学校可以让学生自主观看网络视频。 是否会增加学生负担? 以大学化学为例,这门课不会增加学生刷题的负担,因为考试与高 考或竞赛都不相同,以开放题目为主。另一方面,这门课要求学生有阅 读和思考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有一定的专业阅读。
河北, 2% 新疆, 3% 辽宁, 3% 美国, 3% 四川, 3% 湖北, 3% 吉林, 4% 台港澳, 5%
河南, 5%
52
《大学化学》:学员的学习基础
26
53
《大学化学》:学员的选课动机
54
《大学化学》:学员对课程的评价
27
55
《大学化学》:学员的学习体验
56
《大学化学》:网络学员的学习规律
4
先修课程的提出背景
2013年,北大成立考试研究院,首任院长为秦春华。考试院下 设中国大学先修课程研究中心。 探索让一部分优秀中学和部分优秀中学生突破应试教育束缚, 提前开始接触大学的学习方式。 探索高等教育与中学教育的衔接。 探索多种途径、多次考核、多元选择,避免一考定终身的弊 端。
28
57
优秀生的基本品质:大数据的力量
MOOC和翻转课堂的实践不同于以往的课堂教学,因为网络课 程可以采集海量数据,教育工作者可据此分析学生的学习特 点,并获得前有未有的统计信息。 到目前为止,统计数据显示 以学到东西为目标的学生完成情况最好,成绩也更突出 由此得到的推论是:可从学生的学习态度预测学习潜力 由此得到的选材标准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具有学习热情 的年轻人有机会走的更远
37
Coursera课程的学科分布
理科 数学 物理 化学 生科 计算机 地学 工程 合计 课程数 47 34 23 164 127 49 44 488 文科 人文 艺术 管理 经济 教育 法律 社科 合计 课程数 114 120 70 67 76 17 143 607
注:部分课程涉及多个学科
38
Coursera上的大学化学(2013/9/30)
4
9
学生留言
10
大学化学:课程内容
绪论 原子结构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气体 分子间作用力 化学动力学 化学平衡
化学热力学 电化学 课程总结
5
11
参与学校名单(50余所中学)
中学 北大附中 人大附中 北师大附中 北师大二附中 北师大实验中学 北京四中 北京十一学校 天津耀华中学 大连育明中学 重庆一中 中学 东北师大附中 哈三中 石家庄二中 邯郸一中 山东高密一中 东营胜利一中 东营河口一中 山东昌邑一中 西北师大附中 重庆南开中学 中学 西安交大附中 西工大附中 西安高新一中 西安铁一中 江苏海门中学 江苏天一中学 江苏锡山中学 南京师大附中 南京外国语学校 重庆巴蜀中学 中学 上海交大附中 华师大二附中 复旦附中 浙江镇海中学 杭二中 湖南师大附中 长沙雅礼中学 长沙长郡中学 长沙一中 四川南充高级中学
14
2. 大学化学的学习和考核办法
每年两次考试,分别在2月和9月。学校和学生可自由决定参加 考试。 可多次考试,取最好成绩。 参加考试的学生多为新高二或新高三学生。 由北大命题和阅卷。
7
15
如何学习大学化学?
学习的基本规律 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初步的问题 主动联系不同来源的概念,进入融会贯通和自主思考阶段 开始运用自身理解尝试解决具体问题 循环往复,逐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