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的抢救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救的“黄金8分钟”。
现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肺复苏的四大要素
• A(airway)畅通气道 • B(breathing)人工呼吸 • C(circulation)人工循环(胸外心脏按压) • D(defibrillation)早期除颤 • 1962年,美国人彼得。沙法将心肺复苏的技术分
为三在类: • 一是基础生命支持术(BLS) • 二是进一步生命支持术(ACLS) • 三是延续生命支持术(PLS) • 2010年后心肺复苏顺序改为C、A、B、D
3. 对于有心跳,仅需要提供呼吸支持的患者,成人 需要10-12次/分的通气,或每5-6秒通气一次。
4. 当人工气道建立后,如果2人进行的CRP,按压不 需被通气打断,通气频率为8-10次/分。
人工呼吸
5. 口对口人工呼吸
应先
通畅病人气道,捏住病人鼻子,并要用嘴封闭
病人嘴巴。给予一次超过1秒的吹气,正常呼
• 按压通气比:30:2(以往是15:2) • 双人或多人在场实施CPR时,在每2分钟或5
个周期CPR(每个周期CPR包括30次按压和2 次人工呼吸)更换按压者。
• 双人CPR时,如高级人工气道已建立,不应 中断按压,按压者连续给予胸外按压,另 一施救者给予频率8-10次/分的通气(每6-8 秒通气一次)避免给予过度通气
• 2010版工作重点是努力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生存链:2005年的四个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尽早识别与激活EMSS; (2)尽早实施CPR:强调尽早胸外心脏按 压。 (3)快速徐颤:如有指征应快速徐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主要内容
• 判断 • 胸外按压 • 人工呼吸 • 除颤 • CPR的基础生命支持(BLS)流程 • 心肺复苏时的药物应用 • 复苏后治疗 • 预后
心跳骤停的判断
病人无反应。应该迅速识别 • 意识丧失,可以拍双肩,对双耳大声呼喊。 • 大动脉搏动消失(摸颈动脉,用示指和中指
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也就是男性喉结的地 方,再旁开下移2-3cm的软组深处,在气管 与颈部肌肉之间的凹陷处。) • 看胸廓有无起伏。 • 呼吸停止或临终呼吸
新指南改进
• 病人仅有临终呼吸应判断为心脏骤停,开 始胸外按压
心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分秒计算
(1)心脏骤停3~5秒后:出现黑蒙。 (2)心脏骤停5~10秒后:出现昏劂。 (3)心脏骤停15秒左右:阿-斯综合征发作。 (4)心脏骤停10~20秒:意识丧失。 (5)心脏骤停30~60秒:瞳孔散大。 (6)心脏骤停60秒:呼吸渐停止。
(7)骤停1~2分钟:瞳孔固定、二便失禁。 (8)骤停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9)骤停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10)骤停8分钟后:“脑死亡”。此即现场
•
2、心肺复苏成功率与开始CPR的时间和质量密切 相关,每延误一分钟抢救成功率降低10%
• 心搏骤停1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90% • 心搏骤停4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60% • 心搏骤停6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40% • 心搏骤停8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20% • 且侥幸存活者可能已“脑死亡” • 心搏骤停10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几乎为
•
注意事项及讨论
1、在心脏骤停(SCA)的起初几分钟内,人 工呼吸的重要性不及胸外按压,因为在心 跳刚停止的几分钟内血氧水平仍较高。SCA 后,机体的氧储备在12分钟内可能消耗用 尽)。在心脏停止的早期,心肌和脑氧供 有赖于已降低的血流而不是缺乏的那部分 氧。在CPR时,血流可因胸外按压产生。
吸(不是深呼气,也不是深吸气,这可防止自
己不要因此而头昏眼花或头晕),对于有 些人
指出口对口呼吸可能传染疾病,新指南强调,
研究数据表明感染传播的机会非常低,并鼓励
任何对此有顾虑的人使用隔离装置进行通气。
指南也鼓励那些不愿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人
首先寻求帮助,并只进行胸外按压。
人工呼吸
6. 球囊面罩通气 7. 高级气道(气管内插管或喉罩气道)通气:应该努力做
心脏骤停的抢救
心肺复苏概述
• 心脏性猝死在国内外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 症。在发生心脏骤停的紧急情况下,现代心肺复 苏术是挽救生命的唯一可靠的急救技能,至今有 5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在强调心肺复苏的基础 上,更强调大脑功能的恢复,即心肺脑复苏。
• 心肺脑复苏是研究心脏停搏、呼吸停止后,缺血、 缺氧所造成的机体组织细胞和器官衰竭的发生机 制及其阻断并逆转其发展过程的方法,以保护脑 和心、肺等重要脏器不至于发展到不可逆的损伤 程度,并通过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而达 到最终恢复脑功能的目的。
到置入导管导致中断胸外按压的时间和次数到最小化。 最宜限制在10秒钟内。 8. 喉罩气道:与面罩比提供了一种更为安全和可靠的通气 方式,其发生反流的几率较小,误吸亦很少发生;与气 管内导管比,具有相同的通气效率,通气成功率71.597%,置入更简单。 9. 气管内导管(1类证据):保持气道开放,便于吸痰、 输送高浓度氧、给药和避免误吸,但技术要求高。
0
胸外按压
• 按压部位: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或胸骨 中下1/3处。
• 按压方法:迅速有力均匀,使胸壁充分弹 性复位;用双手,一手掌根接触按压部位, 另一手重叠于上方按压。不可冲击式按压。 压松相等,间隔比为1:1时可产生有效灌 注压。
• 按压深度:至少5cm • 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胸外按压
应当反复强调:
• 按压频率不够、深度不足、按压停顿、换 气过度的后果就是降低心输出量、冠脉和 脑血管血流量,从而降低复苏的成功率
人工呼吸
1. 打开气道(仰头抬颏法)检查呼吸,清理口腔异 物,如果没有呼吸,就进行2次通气。
2. 每次通气都应持续1~2秒钟左右,并引起可以看 到的胸廓起伏。按压与通气的比例为30:2。
• 判断是否存在呼吸,检查大动脉搏动是否 存在应≤10秒
• 如不确定,也应开始做胸外按压
新指南改进
• A 开放气道,气道控制 • B 重建呼吸,呼吸支持 • C 胸外按压,开胸心按压 • 旧版A—B—C 新版C—A—B • 旧版的第一步是施救者认为最困难的步骤:
即开放气道(A)并进行人工呼吸(B) • 新版强调尽快开始胸外按压
现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肺复苏的四大要素
• A(airway)畅通气道 • B(breathing)人工呼吸 • C(circulation)人工循环(胸外心脏按压) • D(defibrillation)早期除颤 • 1962年,美国人彼得。沙法将心肺复苏的技术分
为三在类: • 一是基础生命支持术(BLS) • 二是进一步生命支持术(ACLS) • 三是延续生命支持术(PLS) • 2010年后心肺复苏顺序改为C、A、B、D
3. 对于有心跳,仅需要提供呼吸支持的患者,成人 需要10-12次/分的通气,或每5-6秒通气一次。
4. 当人工气道建立后,如果2人进行的CRP,按压不 需被通气打断,通气频率为8-10次/分。
人工呼吸
5. 口对口人工呼吸
应先
通畅病人气道,捏住病人鼻子,并要用嘴封闭
病人嘴巴。给予一次超过1秒的吹气,正常呼
• 按压通气比:30:2(以往是15:2) • 双人或多人在场实施CPR时,在每2分钟或5
个周期CPR(每个周期CPR包括30次按压和2 次人工呼吸)更换按压者。
• 双人CPR时,如高级人工气道已建立,不应 中断按压,按压者连续给予胸外按压,另 一施救者给予频率8-10次/分的通气(每6-8 秒通气一次)避免给予过度通气
• 2010版工作重点是努力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生存链:2005年的四个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尽早识别与激活EMSS; (2)尽早实施CPR:强调尽早胸外心脏按 压。 (3)快速徐颤:如有指征应快速徐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主要内容
• 判断 • 胸外按压 • 人工呼吸 • 除颤 • CPR的基础生命支持(BLS)流程 • 心肺复苏时的药物应用 • 复苏后治疗 • 预后
心跳骤停的判断
病人无反应。应该迅速识别 • 意识丧失,可以拍双肩,对双耳大声呼喊。 • 大动脉搏动消失(摸颈动脉,用示指和中指
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也就是男性喉结的地 方,再旁开下移2-3cm的软组深处,在气管 与颈部肌肉之间的凹陷处。) • 看胸廓有无起伏。 • 呼吸停止或临终呼吸
新指南改进
• 病人仅有临终呼吸应判断为心脏骤停,开 始胸外按压
心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分秒计算
(1)心脏骤停3~5秒后:出现黑蒙。 (2)心脏骤停5~10秒后:出现昏劂。 (3)心脏骤停15秒左右:阿-斯综合征发作。 (4)心脏骤停10~20秒:意识丧失。 (5)心脏骤停30~60秒:瞳孔散大。 (6)心脏骤停60秒:呼吸渐停止。
(7)骤停1~2分钟:瞳孔固定、二便失禁。 (8)骤停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9)骤停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10)骤停8分钟后:“脑死亡”。此即现场
•
2、心肺复苏成功率与开始CPR的时间和质量密切 相关,每延误一分钟抢救成功率降低10%
• 心搏骤停1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90% • 心搏骤停4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60% • 心搏骤停6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40% • 心搏骤停8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20% • 且侥幸存活者可能已“脑死亡” • 心搏骤停10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几乎为
•
注意事项及讨论
1、在心脏骤停(SCA)的起初几分钟内,人 工呼吸的重要性不及胸外按压,因为在心 跳刚停止的几分钟内血氧水平仍较高。SCA 后,机体的氧储备在12分钟内可能消耗用 尽)。在心脏停止的早期,心肌和脑氧供 有赖于已降低的血流而不是缺乏的那部分 氧。在CPR时,血流可因胸外按压产生。
吸(不是深呼气,也不是深吸气,这可防止自
己不要因此而头昏眼花或头晕),对于有 些人
指出口对口呼吸可能传染疾病,新指南强调,
研究数据表明感染传播的机会非常低,并鼓励
任何对此有顾虑的人使用隔离装置进行通气。
指南也鼓励那些不愿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人
首先寻求帮助,并只进行胸外按压。
人工呼吸
6. 球囊面罩通气 7. 高级气道(气管内插管或喉罩气道)通气:应该努力做
心脏骤停的抢救
心肺复苏概述
• 心脏性猝死在国内外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 症。在发生心脏骤停的紧急情况下,现代心肺复 苏术是挽救生命的唯一可靠的急救技能,至今有 5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在强调心肺复苏的基础 上,更强调大脑功能的恢复,即心肺脑复苏。
• 心肺脑复苏是研究心脏停搏、呼吸停止后,缺血、 缺氧所造成的机体组织细胞和器官衰竭的发生机 制及其阻断并逆转其发展过程的方法,以保护脑 和心、肺等重要脏器不至于发展到不可逆的损伤 程度,并通过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而达 到最终恢复脑功能的目的。
到置入导管导致中断胸外按压的时间和次数到最小化。 最宜限制在10秒钟内。 8. 喉罩气道:与面罩比提供了一种更为安全和可靠的通气 方式,其发生反流的几率较小,误吸亦很少发生;与气 管内导管比,具有相同的通气效率,通气成功率71.597%,置入更简单。 9. 气管内导管(1类证据):保持气道开放,便于吸痰、 输送高浓度氧、给药和避免误吸,但技术要求高。
0
胸外按压
• 按压部位: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或胸骨 中下1/3处。
• 按压方法:迅速有力均匀,使胸壁充分弹 性复位;用双手,一手掌根接触按压部位, 另一手重叠于上方按压。不可冲击式按压。 压松相等,间隔比为1:1时可产生有效灌 注压。
• 按压深度:至少5cm • 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胸外按压
应当反复强调:
• 按压频率不够、深度不足、按压停顿、换 气过度的后果就是降低心输出量、冠脉和 脑血管血流量,从而降低复苏的成功率
人工呼吸
1. 打开气道(仰头抬颏法)检查呼吸,清理口腔异 物,如果没有呼吸,就进行2次通气。
2. 每次通气都应持续1~2秒钟左右,并引起可以看 到的胸廓起伏。按压与通气的比例为30:2。
• 判断是否存在呼吸,检查大动脉搏动是否 存在应≤10秒
• 如不确定,也应开始做胸外按压
新指南改进
• A 开放气道,气道控制 • B 重建呼吸,呼吸支持 • C 胸外按压,开胸心按压 • 旧版A—B—C 新版C—A—B • 旧版的第一步是施救者认为最困难的步骤:
即开放气道(A)并进行人工呼吸(B) • 新版强调尽快开始胸外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