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利斯的ABC理论引发的11种不合理信念及合理信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埃利斯的ABC理论引发的11种不合理信念及合理信念甲、乙两人一起走在路上,迎面碰到一个认识他俩的人,但对方没与他们打招呼就走了过去对此甲想:"他可能正想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就算是看见我们而没理我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原因。"而乙可能3会对这同样的事产生另一个看法:"他可能是故意这么做的,就是不想理我,就是看不起我。他凭什么这么对待我?"这样他们两个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就会不同,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该干什么还继续干自己的;而后者则可能怒气冲冲,以至无法平静下来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了。

ABC理论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即引起情绪变化的事情;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在上面讲述的例子中,A指"一个相识的人迎面碰上后没有打招呼";甲的想法是否他可能正想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就算是看见我们而没理我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乙的想法是:"他可能是故意这样做的,就是不想理我,就是看不起我。他凭什么这么对待我?"最后,甲的C为:该干什么还继续干自己的;乙的C为:怒气冲冲,以至无法平静下来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的情绪及行为反应"C"与人们对事情的想法、看法"B"有关。埃利斯认为在这些想法和看法的背后有着人们对之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念"B"。甲持有的"B"可能是待人宽容的信念,而乙持有的"B"可能是"人绝不能不公正地对待我"这样的信念。假如我们长期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会导致心理上的疾病。

这就是著名的埃利斯ABC理论

由此引发以下11条不合理信念和合理信念

1、每个人都要绝对的获得周围环境尤其是生活中每一位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

这个观念是假象,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实现的。即便是父母老师等对自己很重要的人,也不可能永远对自己持一种绝对喜爱和赞许的态度。若持此观点,就可能千辛万苦,委曲求全以取悦于他人,以获得每个人的欣赏,但结果必然失望、沮丧和受挫。这是个体内在的自我太弱小的缘故。

所以:无论别人怎样看待自己的,自己都是有价值的。

2、个人是否有价值,完全在于他是否是个全能的人。

这是一个永远达不到的目标。虽然表面上荒谬是任何人都能一眼看出来,并且对之嗤之以鼻的,但是我们在实际中却会经常有这样的想法。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想法是以另一种形式出现的。比如做妻子的既要要求丈夫有钱有势,还要要求丈夫对自己体贴入微,还要照顾家庭和孩子,而且做妻子的并不认为她的观点有什么不妥,她认为丈夫应该有这个能力做到这些,但实际上很难做到。当家长的既要孩子学习好,成绩高,又要孩子会弹琴、跳舞、唱歌、书法或者是绘画。这些观点都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有的,而且我们都不认为这有什么过分,其实是很过分的,因为我们有这样一个想法:我不要求孩子什么都好,但是起码学习要好,起码要会弹琴、跳舞、书法或者绘画。这就是我们的错误的观念,它被“我并要求孩子什么都好”的外衣给包裹起来,让我们对我们对孩子的全能的要求的想法不自知。其实是我们把全能的概念给缩小了,因为我们总是生活在自己的狭小的生活范围中,所以我们并不认为在我们这个狭小的生活圈子中的全能就是那个更广泛的全能的概念。

所以:尽力去做事,失败是努力的失败,价值不会受损,过程有时候更重要。

3、世界上有些人很邪恶、很可憎,应该对他们做出严厉的谴责和惩罚。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好与坏,每个人都可能犯错,但是仅凭借责备和惩罚于事无补。对邪恶势力的过度反应,其实也是内心世界太软弱的缘故。他自己内心无法摆脱对恶势力的恐怖,因而寄希望于恶人遭恶报。

所以:做了错事的人并不代表他完全是个坏人。

4、如果事情非己所愿,那将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这种人不能正确的面对挫折。没有对事情的足够的信心,也没有足够的抗击打能力,所以对事情的后果做了过于悲观的预期。

所以:事情很少会像我们希望的那样发生,若能改变,竭力改变,若不能,就接受现实。

5、人对自身的痛苦和困扰无法改变,因为不愉快的事情总是由于外在环境因素所致,不是自己所能控制和支配的。

这是心理外归因造成的。没有认识到自己对外在事件的知觉、评介及内部言语的作用因素。

所以:情绪是由人的知觉、评价、态度产生的,是可以改变和控制的。

6、逃避困难和责任。

逃避问题只是暂时的缓和矛盾。问题会不断的恶化和产生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更为严重的情绪困扰。但是我们很多人喜欢如此,因为逃避的确可以让我们的思想处于一种短暂的“愉悦”状态之中,这种“愉悦”的状态就如同麻醉剂一样可以麻痹我们的神经。我们总是可以在一次一次的逃避中找到“快乐”,逃避的痛苦越大,我们得到的“快乐”也越大,但是接下来我们将要面对的痛苦会更大,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不断进行下去,最终当痛苦大到再也无法用因逃避而带来的“快乐”去抵抗的时候,整个人就崩溃了。

所以:不管面临的事情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要正视它,勇于承担责任。

7、杞人忧天。

这是对未来的过分的忧虑。过分的夸大了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使人不能客观的评价和有效的面对。对未来的过分的担忧其实也是对现实的自我的不自信的反应。是害怕自己会失去现在的美好的东西,害怕自己没有能力保有现在的美好的东西。

所以:要设法避免可能发生的事情,若不能避免就努力减轻后果。

8、强烈的依赖心理。

这是对人与人之间互相依赖的夸大。过于强烈的依赖心理,导致了自我失去了独立性,进而导致更大的依赖,从而失去学习的能力,产生不安全感。依赖心理的产生一方面是来自对自己能力的估计不足,另一方面是来自自己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认为自己本身就应该依赖某一个人,比如做妻子的认为自己就应该依赖丈夫。这种强烈的依赖心理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对人的求全责备。强烈的依赖心势必造成对他人的不满,因为当别人不能满足你的依赖心理的时候,你就会感到自己被伤害,你就会感到应该从别人那里得到的东西,别人没有给你。你就会感到别人欠你的。这势必导致你和你所依赖的人之间的矛盾。

所以:我们要独立生活,但并不拒绝他人的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