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趾关节解剖

合集下载

跖骨解剖概要

跖骨解剖概要

跖骨解剖概要跖骨是人体足部的一种长骨,位于脚掌部分,由跖骨头、跖骨身和跖骨基组成。

它是足底的主要支撑结构之一,也是人体行走、奔跑等活动的重要支撑结构。

一、跖骨的形态特征1. 跖骨头:位于跖骨的前端,呈方形或长方形,与第一掌骨相连。

2. 跖骨身:位于跖骨头和跖骨基之间,为长条状。

3. 跖骨基:位于跖骨的后端,呈扇形或三角形。

二、跖骨的解剖结构1. 跖韧带:由多个小束组成,将足底肌肉与足底各部分连接起来。

2. 前下腓肠肌腱:起源于胫腓筋膜和胫前肌,插入于第五跖间关节处。

3. 橙红色突起:位于第二、三、四跖间关节处,为足底肌肉附着点之一。

4. 跗面动脉:从胫后动脉分支而来,沿着跖骨内侧向前行进。

5. 跖面动脉:从胫后动脉分支而来,沿着跖骨外侧向前行进。

6. 前跖静脉:从足底沿着跖骨内侧向上行进,最终汇入小隐静脉。

7. 跖神经:由胫神经分出,沿着足底向前延伸。

三、跖骨的主要功能1. 支撑体重:足底的主要支撑结构之一,承受人体重量的作用。

2. 运动功能:通过与其他足部骨骼和肌肉的协同作用,完成人体行走、奔跑等活动。

3. 保护作用:为足底提供保护作用,减少外界对足部的冲击和压力。

四、常见病理问题1. 跖骨骨折:由于外力冲击或猛烈运动等原因导致跖骨断裂,常伴有剧烈疼痛和肿胀等症状。

2. 跖骨关节炎:由于长时间过度使用或年龄等因素导致跖骨关节炎,常伴有疼痛、僵硬和关节肿胀等症状。

3. 跖骨前脚弓降低:由于足部肌肉和韧带的损伤或过度使用等原因导致跖骨前脚弓降低,常伴有足底疼痛和步态异常等症状。

总之,跖骨是人体足部的重要结构之一,具有支撑体重、运动功能和保护作用。

了解跖骨的形态特征、解剖结构以及常见的病理问题,对于维护足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跖趾关节介绍

第一跖趾关节介绍

第一跖趾关节介绍
第一跖趾关节是人体足部关节,具体是指脚大拇指和脚掌之间的这个关节。

这个关节位于足的中部,由内向外的第一块跖骨关节。

在解剖学上,五个脚趾从大拇指到小拇指依次被称为第一到第五趾,而将脚趾和脚掌之间连接的这个关节称为跖趾关节,因此第一跖趾关节就是指脚大拇指和脚掌之间的这个关节。

该关节最常见的疾病是痛风,患有高尿酸血症后,痛风结晶容易沉积在第一跖趾关节处,从而引发痛风性关节炎,出现较为明显的红肿热痛炎症表现。

如果出现了第一跖趾关节的红肿热痛症状,需要进行尿酸检查,以明确是否由痛风引起。

此外,足部结构中每侧足部有26块骨,分为跗骨、跖骨和趾骨3组。

足部的关节多达数十个,其中位于足的中部有5块跖骨,由内向外分别称为第一跖骨、第二跖骨、第三跖骨、第四跖骨、第五跖骨。

每块跖骨又分为底(近足跟的一端)、体及头(近足趾的一端)三部分。

第一跖骨底下方有一跖骨粗隆,第五跖骨底外侧有一乳状突起称为第五跖骨粗隆(位于足外侧中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医生。

脚步骨骼构造图

脚步骨骼构造图

• 游泳
• 健练
• 平衡训练
03
脚步骨骼锻炼的注意事项
• 适量运动
• 避免运动损伤
• 坚持锻炼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 骨骼损伤影响运动恢复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脚步骨骼健康的影响
良好的作息习惯
• 充足休息有助于骨骼恢复
• 熬夜导致骨骼疾病
良好的运动习惯
• 适量运动有助于骨骼健康
• 运动不当导致骨骼损伤
良好的饮食习惯
• 均衡饮食有助于骨骼健康
• 营养不良导致骨骼疾病
脚步骨骼保健运动与锻炼方法
01
脚步骨骼保健运动
• 跑步
脚步骨骼的组成
• 跖骨
• 趾骨
• 其他骨骼
脚步骨骼的连接
• 关节连接
• 韧带连接
• 肌肉连接
脚步骨骼的结构特点
• 跖骨粗壮,支撑体重
• 趾骨细长,辅助行走
• 其他骨骼复杂,保护内脏
脚步骨骼的微观解剖结构
脚步骨骼的细胞组成
• 骨细胞
• 骨髓细胞
• 骨基质
脚步骨骼的矿物质成分
• 钙
• 磷
• 镁
脚步骨骼的有机物成分
• 适量运动
• 穿着合适的鞋子
• 均衡饮食
•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
• 充足休息
• 定期检查脚步骨骼
04
脚步骨骼的健康与保健
保持脚步骨骼健康的重要性
保持身体健康
⌛️
保持生活质量
• 骨骼健康影响整体健康
• 骨骼疾病影响生活质量

• 骨骼健康影响生活质量

足部解剖(“跖骨”文档)共6张

足部解剖(“跖骨”文档)共6张
足部解剖
►Vadiash
足部X线片
► 正位片(AP位) ► 斜位片(内斜30°) ► 侧位片 ► 负重位摄片
足部X线片
►在足正位像第2跖骨和内侧楔骨内缘成一条直 线, 第1、2跖骨基底间隙和内、中楔骨间隙相 等;
足部X线片
►在侧位像上跖骨不超过相对应的楔骨背侧
中柱包括第2 、3 跖跗关节和第2 、3 舟楔关节 内侧柱包括第1 跖跗关节和第1 舟楔关节 在斜位像第4跖骨和骰骨内侧成一条直线 中柱包括第2 、3 跖跗关节和第2 、3 舟楔关节 正位片(AP位) 正位片(AP位) 在侧位像上跖骨不超过相对应的楔骨背侧 斜位片(内斜30°) 正位片(AP位) 在足正位像第2跖骨和内侧楔骨内缘成一条直线, 第1、2跖骨基底间隙和内、中楔骨间隙相等; 斜位片(内斜30°) 斜位片(内斜30°) 在侧位像上跖骨不超过相对应的楔骨背侧 正位片(AP位) 斜位片(内斜30°) 在侧位像上跖骨不超过相对应的楔骨背侧
足部柱理论பைடு நூலகம்
► 内侧柱包括第1 跖跗关 节和第1 舟楔关节
► 中柱包括第2 、3 跖跗 关节和第2 、3 舟楔关 节
► 外侧柱由第4 、5 跖骨 和骰骨之间的关节构成
足部X线片
►在斜位像第4跖骨和骰骨内侧成一条直线
内侧柱包括第1 跖跗关节和第1 舟楔关节 内侧柱包括第1 跖跗关节和第1 舟楔关节 在侧位像上跖骨不超过相对应的楔骨背侧 斜位片(内斜30°) 在足正位像第2跖骨和内侧楔骨内缘成一条直线, 第1、2跖骨基底间隙和内、中楔骨间隙相等; 正位片(AP位) 中柱包括第2 、3 跖跗关节和第2 、3 舟楔关节 在足正位像第2跖骨和内侧楔骨内缘成一条直线, 第1、2跖骨基底间隙和内、中楔骨间隙相等; 在侧位像上跖骨不超过相对应的楔骨背侧 内侧柱包括第1 跖跗关节和第1 舟楔关节 内侧柱包括第1 跖跗关节和第1 舟楔关节 正位片(AP位) 在侧位像上跖骨不超过相对应的楔骨背侧

足、踝部基础解剖骨与关节

足、踝部基础解剖骨与关节

足、踝部基础解剖骨与关节足部的骨可分为附骨(7块跟骨、距骨、骰骨、足舟骨和3块楔骨)、跖骨和趾骨,此处的解剖学位置术语常用足底、足背描述;一般用远端、近端分别描述足尖侧、足跟侧。

因肢体发育早期发生旋转,导致手的拇指在外侧,而足的拇趾在内侧。

1骨学足背面观距骨滑车:滑车状关节面,使胫骨下端和距骨相关节。

距骨:距骨为跗骨中位置最高的骨,直接位于胫骨下端。

外侧区域有一关节面与腓骨下端相关节,其前部突出为距骨头,与足舟骨相关节。

距骨头:位于距骨前面的突起,靠一狭窄的颈部连接距骨体,有一关节面与足舟骨相关节。

足底面观跟骨:跗骨中最大的骨,后面形成跟后突起,为跟腱(Achilles 腱)附着点。

跟骨表面有一粗糙区域,为足肌附着点和肌腱通道。

跟骨近端有两个关节面,与距骨相关节,远端有一关节面与骰骨相关节。

跟骨结节:跟骨向后的突起,能在足跟部触知,为跟腱(Achilles腿)和覆盖足底肌肉的跖腱膜的附着点。

拇长屈肌腱沟:位于跟骨内侧的浅沟,内有至足底的肌肉、血管和神经通过。

楔骨:楔骨呈楔形,共有3个,近侧与舟骨相关节,远侧与第1~3跖骨底相关节。

内侧楔骨最大,中间楔骨最小,外侧楔骨形成楔形的底。

内侧楔骨呈倒置的楔形,是足横弓的主要组成部分。

3个楔骨近侧均有凹陷的关节面与舟骨相关节。

内、外侧楔骨向远端延伸,超越中间楔骨,均与第2跖骨底相关节。

足外侧面观骰骨:位于跟骨远端。

骰骨近端与跟骨相关节,远端与第4和第5趾骨相关节,内侧与足舟骨和第3楔骨相关节;背外侧粗糙,便于韧带附着;骰骨远端含有骰骨沟,内有腓骨长肌肌腱通过。

足内侧面观足舟骨:扁平,位于跗骨远排内侧,向后与距骨头、远端与3块楔骨相关节。

足舟骨内侧面有一突起为足舟骨结节(粗隆),为一些肌肉附着点。

跖骨:跖骨属长骨,共有5块,后近端连结跗骨,远端伸向每个趾骨,体部在横断面上为三角形,有轻度弯曲和凹陷,两端较粗。

2关节踝关节:由胫、腓骨的下端与距骨滑车构成,胫、腓骨下端的膨大突起分别称为内踝和外踝。

足部骨骼图解大全

足部骨骼图解大全

足部骨骼图解大全
概图
足部X射线图
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和距骨的上面共同构成。

关节面相对应面相互平行,关节间隙规则而等宽。

足部骨骼包括趾骨、跖骨和跗骨。

足部常规摄影位置是正位和斜位;侧位少用,可用于判断骨折移位的方向和程度;立位水平投照所得的侧位片则用于足弓的测量。

每侧足共有14个趾骨:其中第一趾2节,其余各趾各有3节。

跖骨共有5块:第一跖骨最粗短,第二跖骨最长。

跗骨共有7块:分别为跟骨、距骨、舟骨、骰骨及第1、2、3楔骨。

在第一跖骨远端常可见小子骨;在足舟骨的内侧常可见小副骨——副舟骨。

射线图引用地址:下肢骨关节X线解剖
足部骨骼英文图。

(医学课件)足部的解剖

(医学课件)足部的解剖
跟腱炎
跟腱炎是一种常见的足部肌肉和肌腱疾病,通常由过度使用 引起。患者可能感到足后跟疼痛,尤其是在行走、跑步或跳 跃时。预防措施包括穿合适的鞋子、使用鞋垫或足弓支撑、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以及适当休息。
足部血管和神经的常见疾病及预防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足部血管和神经疾病,通常由糖尿病引起。患者可能感到足部疼痛、麻木、感觉迟钝或 丧失,以及出现溃疡和感染。预防措施包括控制血糖、定期检查足部、穿合适的鞋子和袜子、避免长时间站立 或行走以及适当休息。
足部肌肉和肌腱的解剖概述
肌肉结构
足部有许多肌肉,如胫骨前肌、趾长伸肌、腓骨长肌等,它们协同作用使足部能 够进行各种运动。
肌腱结构
肌肉通过肌腱与骨骼相连,肌腱使足部的运动更加精确和有力。
足部血管和神经的解剖概述
血管结构
足部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动脉为足部提供氧气和营养,静 脉则将代谢产物和废物排出。
感觉神经
感觉神经末梢分布在足部皮肤和深 部组织,感知刺激和疼痛。
运动神经
运动神经支配足部肌肉,产生运动 和平衡反射。
04
足部常见疾病及预防
足部骨骼和关节的常见疾病及预防
跖骨痛
跖骨痛是足部骨骼和关节的一种常见疾病 ,通常由过度使用或应力性骨折引起。患 者可能感到足底疼痛,尤其是在行走或跑 步时。预防措施包括穿合适的鞋子、使用 鞋垫或足弓支撑、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 以及适当休息。
足部的解剖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足部基本结构 • 足部解剖概述 • 足部的功能与运动 • 足部常见疾病及预防 • 足部保健与康复
01
足部基本结构
足部骨骼和关节
跗骨和跖骨
足部骨骼主要由跗骨和跖骨组成,跗骨包括距骨、跟骨、舟 骨、楔骨和骰骨,跖骨是连接跗骨和脚趾的骨头。

拇外翻个案护理 ppt课件

拇外翻个案护理 ppt课件
立和行走。 4.大拇趾畸形阶段:大拇趾外翻40度以上,脚趾使命结束,拇趾 严重重叠,脚趾不受力,足弓塌陷,难以行走,脚掌直接承受脚 趾部分压力,足底有老茧,双足严重错误负力,各关节难以协调 运作, 导致人体生命立负力线改变,引起膝关节炎症腰酸背疼等。
实用骨科学中按照临床表现 、X线片改变与治疗选择不 同,将拇外翻分为三期。
一、解剖特点
第1跖趾关节由两个关节构成
• 跖骨头关节面延伸于跖骨 头的跖侧,并被一嵴分为 两个斜形关节面分别与胫 、腓侧籽骨成关节
• 第1跖骨头远端呈椭圆形, 与近节趾骨基底的凹形关节 面形成关节
拇趾籽骨是组成第1跖 趾关节的重要结构,起 着保护屈拇长肌腱和跖 骨头的作用,同时类似 一个滑车增加了屈拇长、
2月24日 伤口渗血较多,予换药一次,见伤口处红肿明显。 2月26日 伤口换药,见患者伤口处原皮肤血运不良部位愈合较差 3月8日 伤口换药,见患者伤口处原皮肤血运不良部位皮缘坏死
术后护理诊断
1、疼痛 2、有血液循环障碍的危险 3、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4、有切口感染的危险 5、知识缺乏 缺乏术后功能锻炼相关知识
短肌腱的力量。
拇趾跖趾关节周围有6条肌腱通过或附着
足背侧
• 拇长伸肌腱通过关节背侧 止于远节趾骨基底背侧。
• 拇短伸肌腱止于近节趾骨 基底背侧。
• 拇展肌腱止于近节趾骨基 底内侧。
足底侧
• 拇长屈肌腱通过内、腓侧 籽骨间沟,向远侧止于远 节趾 骨基底.
• 拇短屈肌腱在跖趾关节跖 侧分为内、外侧腱两部分 ,分别经籽骨止于近节趾 骨基底内、外侧跖面
四、治疗原则
保守治疗: 1. 常规治疗 2.辅助治疗 3.按摩疗法 4.家庭治疗
医生可能建议使用阿司匹林或 其他止痛药,或给予特殊的治

足部解剖学(二)

足部解剖学(二)

足部解剖学(二)骨骼解剖:足部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关节,分别为一组骨骼和一个和更多的关节组成。

后足由距骨、跟骨、距下关节组成;中足由其余跗骨;包括跗横关节和较小的远端跗间关节组成;前足由跖骨和趾骨组成,包括跗跖关节及其远端的所有关节组成,足由26块错综复杂的韧带、跖腱膜、肌腱、肌肉等软组织形成了稳定的关节结构和足弓结构。

骨与韧带:7块跗骨:距骨、跟骨、足舟骨、内侧、中间、外侧楔骨、骰骨5块跖骨14块趾骨:近节、中节、远节跟骨:最大的跗骨,其前2/3称跟骨体,体的后部短为肥厚、粗糙的跟结节。

跟骨外形有6个面:•上面:通过3个关节面(前、中、后面)与距骨相关节;•前面:与骰骨相关节;•后面:与跟腱止点相关节;•内侧面:有一骨突称截距突,支撑部分距骨头同时为许多韧带的附着点;•外侧面:为骨性隆起,称腓骨滑车,将腓骨长短肌腱分开;•下面:后足主要负重面,为跖筋膜的许多内在肌及韧带的附着点。

舟骨:后面:与距骨头相接;前面:与第1和3楔骨相接;内侧面:有一朝向下方的圆形隆突,称为舟骨粗隆;骰骨:•后面:接跟骨•前面:接第4、5跖骨•下面:有一圆形隆起称骰骨粗隆。

其前方为腓骨长肌膜通过的外侧沟。

楔骨•第1~3楔骨由内至外排列,顺次逐渐减小,第2、3楔骨宽面朝上,第1楔骨窄面朝上,相互嵌合稳定。

跖骨•为短管状长骨,共5块(由内向外依次为第1~5跖骨)趾骨•共14个,除姆趾为两节外,其他各趾均为三节。

趾骨有底、体、滑车之分。

韧带:距跟韧带:o包括距跟前、后、内韧带、距跟韧带外侧束、距跟斜束、距跟骨间韧带等。

o主要作用稳定距跟关节,限制关节的过多内翻和外翻o足背韧带:o包括距舟背侧韧带、分歧韧带、跟骰背侧韧带、楔舟背侧韧带、骰舟背侧韧带。

o主要作用是稳定距跟舟关节、跟骰关节等跗骨间关节的结构。

o足底韧带:▪包括跖长韧带、跖短韧带、楔舟足底韧带、楔骰足底韧带、跟舟足底韧带(弹簧韧带)。

▪主要作用是维持足弓正常形态。

关节▪足部是多关节的部位,多达30余个,主要包括:跗骨间关节(距跟关节、距跟舟关节、跟骰关节)、跗跖关节、跖骨间关节、跖趾关节和足趾间关节。

跗骨、跖骨与趾骨,3大解剖要点需牢记!

跗骨、跖骨与趾骨,3大解剖要点需牢记!

跗⾻、跖⾻与趾⾻,3⼤解剖要点需牢记!⾜部⾻骼⾜⾻包括跗⾻、跖⾻和趾⾻。

1.跗⾻tarsal bones属于短⾻,共7块,包括距⾻、跟⾻、骰⾻、⾜⾈⾻及3块楔⾻内侧楔⾻、中间楔⾻和外侧楔⾻)。

跟⾻在后下⽅,其后端隆凸称为跟⾻结节。

距⾻在跟⾻的上⽅,跟⾻前⽅接骰⾻,距⾻前⽅接⾜⾈⾻,⾜⾈⾻的前⽅为3块楔⾻。

跗⾻⼏乎占据全⾜的⼀半,与下肢的⽀持和负重功能相适应,距⾻上⾯有前宽后窄的关节⾯,称距⾻滑车,与内、外踝和胫⾻的下关节⾯相关节。

距⾻下⽅与跟⾻相关节。

跟⾻后端隆突,为跟⾻结节。

距⾻前接⾜⾈⾻,其内下⽅隆起为⾈⾻粗隆,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前⽅与三块楔⾻相关节,外侧的股⾻与跟⾻相接。

跟⾻⾻折为常见的是跗⾻⾻折,约占全部跗⾻⾻折的60%,多由⾼处跌下,⾜部着地,⾜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

2.跖⾻metatarsal bones属于长⾻,共5块,从内侧向外侧依次为第1~5跖⾻,形状和排列⼤致与掌⾻相当,但⽐掌⾻粗⼤。

每⼀距⾻近端为底,与跗⾻相接,中间为体,远端称头,与近节趾⾻底相接。

每块跖⾻均可分为底、体和头三部分。

第1~3跖⾻底与楔⾻相关节,第4、第5跖⾻底与骰⾻相关节。

跖⾻头与趾⾻相关节。

第5⾻底向后突出,称第5跖⾻粗隆,在体表可扪到。

3.趾⾻趾⾻共14块。

踇趾为2节,其余各趾为3节。

形态和命名与指⾻相同。

踇趾⾻粗壮,其余趾⾻细⼩,第5趾的远节趾⾻甚⼩,往往与中节趾⾻长合。

功能解剖按照⾜的功能解剖部位,⾜可分为前⾜、中⾜和后⾜。

前⾜由5块跖⾻和14块趾⾻组成。

中⾜由5块跗⾻组成,即3块楔⾻、⾈⾻和骰⾻。

后⾜由跟⾻和距⾻组成。

1.中⾜的解剖特点中⾜还可以分为三柱:(图 4-3-1)内侧柱由第1跖⾻和内侧楔⾻组成;中间柱由第2、3跖⾻和中、外侧楔⾻组成;外侧柱由4、5跖⾻和骰⾻组成。

中跗关节位于后、中⾜交界处,⼜称跗横关节、Chopart 关节,是由距⾈及跟骰关节构成。

距⾈关节位于⾜的内侧纵⼸,富有弹性且活动性相对较⼤;跟骰关节位于⾜的外侧纵⼸相对更为稳定。

足趾关节名称

足趾关节名称

足趾关节名称1. 引言足趾关节是指人体足部的指(趾)骨与相邻指骨之间的连接点,它们在行走、站立和运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的足趾关节共有三个层次,分别是踝关节、跖趾关节和跗趾关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关节的名称、结构和功能。

2. 足趾关节的名称2.1 踝关节踝关节是连接脚踝和足部的关节,由胫骨、腓骨和距骨组成。

踝关节的正式名称是跗跖关节,但通常被称为踝关节。

它是人体最重要的关节之一,负责支撑身体的重量和保持平衡。

2.2 跖趾关节跖趾关节是连接足部的跖骨和趾骨的关节。

人体有五个跖趾关节,分别是大趾关节、第二趾关节、第三趾关节、第四趾关节和第五趾关节。

这些关节可以自由弯曲和伸展,使我们能够行走和进行其他足部活动。

2.3 跗趾关节跗趾关节是连接跗骨和足部的关节,也称为跗中关节。

人体有五个跗趾关节,分别是第一跗趾关节、第二跗趾关节、第三跗趾关节、第四跗趾关节和第五跗趾关节。

这些关节允许我们在行走和运动时保持足部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3. 足趾关节的结构和功能3.1 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踝关节由胫骨、腓骨和距骨组成。

胫骨和腓骨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下腿部分的骨架。

距骨位于脚的内侧,与胫骨和腓骨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关节。

踝关节的主要功能是支撑身体的重量,使我们能够站立和行走。

3.2 跖趾关节的结构和功能跖趾关节由跖骨和趾骨组成。

跖骨位于足部的前部,与趾骨连接形成关节。

这些关节允许我们的足部进行弯曲和伸展,使我们能够行走和进行其他足部活动。

3.3 跗趾关节的结构和功能跗趾关节由跗骨和足部的骨骼连接在一起。

这些关节位于足部的中间部分,起到支撑和保护足部的作用。

跗趾关节的主要功能是保持足部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使我们能够在行走和运动时保持平衡。

4. 总结足趾关节是人体足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踝关节、跖趾关节和跗趾关节。

它们在行走、站立和运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踝关节支撑身体的重量,跖趾关节使我们能够行走和进行其他足部活动,跗趾关节保持足部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足部的解剖(PPT课件)

足部的解剖(PPT课件)

2020-12-09
足部的解剖
32
2020-12-09
足部的解剖
33
足部动脉
小腿的腘动脉分出胫后动脉及胫前动脉两支进入足部。
2020-12-09
足部的解剖
34
胫后动脉
足底内侧动脉 足底外侧动脉
2020-12-09
足部的解剖
35
胫前动脉
胫前动脉下行至踝关节前为足背动脉,分支为: 1、足底深支 2、第1跖背动脉 3、弓状动脉,出现率占34.72% 4、跗外侧动脉 5、跗内侧动脉
2020-12-09
足部的解剖
9
2020-12-09
足部的解剖
10
跗跖关节
跗跖关节又名Lisfranc关节,由3块楔骨和骰骨的前端与5块跖骨 的底构成,可作轻微滑动及屈、伸运动。
2020-12-09
足部的解剖
11
跖骨间关节
由 I-V跖骨底毗邻面构成。连结紧密,活动甚微。
2020-12-09
足部的解剖
2020-12-09
足部的解剖
26
小腿肌的位置、名称、起止点和作用
位置 前群
外侧群
浅 层 后 群
深 层
肌名称 胫骨前肌 拇长伸肌 趾长伸肌 腓骨长肌 腓骨短肌
腓肠肌 比目鱼肌
腘肌 趾长屈肌 拇长屈肌 胫骨后肌
起点 胫腓骨上端和骨间膜
腓骨外侧
股骨内、外侧髁后面 胫骨比目鱼肌线和腓骨
后面 股骨外侧髁的外侧份 胫腓骨后面和骨间膜
2020-12-09
足部的解剖
36
足底动脉弓
由足底外侧动脉和足背动脉的足底深支构成。 位置在跖骨底附近,骨间肌的浅面。 弓的凸缘发出第一至四跖足底动脉,行于跖骨之间,再各分为两 条趾底动脉,分布于各趾的相对缘。

跖趾关节痛科普讲座PPT

跖趾关节痛科普讲座PPT

什么是跖趾关节痛? 症状
患者通常感到关节处的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
疼痛可能在活动后加重,尤其是长时间站立或走 动时。
什么是跖趾关节痛?
常见原因
跖趾关节痛的常见原因包括关节炎、损伤和足部 畸形等。
例如,痛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可能导致这种疼 痛。
为什么会发生跖趾关节痛?
为什么会发生跖趾关节痛? 生理因素
如何治疗跖趾关节痛? 手术治疗
在严重病例中,可能需要手术以修复或置换 受损的关节。
手术方案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如何预防跖趾关节痛?
如何预防跖趾关节痛? 合理运动
保持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和强度。
注意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避免过度负荷。
如何预防跖趾关节痛?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有助于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 担。
跖趾关节痛的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跖趾关节痛? 2. 为什么会发生跖趾关节痛? 3. 如何诊断跖趾关节痛? 4. 如何治疗跖趾关节痛? 5. 如何预防跖趾关节痛?
什么是跖趾关节痛?
什么是跖趾关节痛? 定义
跖趾关节痛是指足部前端跖骨与趾骨之间的关节 疼痛。
这种疼痛可能影响日常活动,如走路和站立。
这些结果有助于确认是否存在痛风或其他类型的 关节炎。
如何治疗跖趾关节痛?
如何治疗跖趾关节痛? 非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冷敷或热敷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 。
适当的足部护具也有助于减轻负担。
如何治疗跖趾关节痛?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以缓解疼痛和炎 症。
对于痛风患者,可能需要使用特定的药物来 降低尿酸水平。
多摄入抗氧化食物,促进关节健康。
如何预防跖趾关节痛? 合适鞋具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解剖结构、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图谱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解剖结构、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图谱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解剖结构、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图谱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治疗不当可导致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炎,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巨大影响。

解剖结构第五跖骨是足外侧柱重要组成结构,对于足部负重及维持稳定性上起到重要作用,第四、五跖骨与骰骨构成了跖骰关节。

第五跖骨基底部有三条肌腱附着,腓骨短肌腱止于第五跖骨基底部粗隆背外侧;第 3 腓骨肌不如腓骨短肌腱强壮,止于第五跖骨粗隆远侧的骨干;跖腱膜外侧束止于第五跖骨基底粗隆的跖外侧。

骨折分型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分区,Ⅰ区骨折是跖骨粗隆部撕脱骨折;Ⅱ 区骨折位于骨干与近端干骺端连接部,包含第4、5 跖骨间关节;Ⅲ区骨折是第 4/5 跖骨间关节以远的跖骨近端骨干应力性骨折。

Ⅱ区骨折又称为Jones骨折。

Ⅰ区跖骨粗隆部撕脱骨折在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中是最常见类型,约占全部骨折的 93%,是由足跖屈内翻暴力造成的。

Ⅱ区骨折约占全部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 4%,是由足跖屈内收暴力造成的,由于处于第五跖骨基底部血供分水岭区,骨折易导致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Ⅲ区骨折约占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3%。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适应症包括骨折移位小于 2 mm 或稳定骨折。

常用治疗方式包括弹力绷带固定、穿硬底鞋、石膏固定制动、纸板加压垫或步行靴等。

保守治疗优势包括花费低、无创伤、易于被患者所接受等;缺点包括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并发症发生率高、易造成关节僵硬等。

手术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手术治疗适应症包括:骨折移位超过 2 mm;累及第五跖骨远端骰骨关节面> 30%;粉碎性骨折;非手术治疗后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活动量较大年轻患者或体育运动员。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常用手术术式包括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术、螺钉内固定术以及钩钢板内固定术等。

1、克氏针张力带固定。

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是比较传统手术术式,该治疗方式优点包括内固定物材料易于获取、花费低、加压效果良好等;缺点包括皮肤刺激、有克氏针松动风险等。

跖趾关节解剖.完美版PPT

跖趾关节解剖.完美版PPT

足背及足底神经示意图
讨论
(一) 足部小关节移植治疗手指 关节损伤 的兴起和发展 (二) 单蒂双足趾小关节移植的 可行性 (三) 临床意义
(一) 兴起与发展
1913年Goebell首先报告了不带血供 的自体 足趾关节移植于手部治疗手指关节损伤,关 节早期有退行性改变,因临床效果不稳定而 没有得以广泛应用。1967年Buncke首先报告 带血管蒂的关节移植,实验研究证明带血管 的移植关节明显优于不带血管的关节移 植。 Foucher et al于1980年首先报告了带血管的 足趾关节移植于手指关节,一组12例,其移 植关节无疼、稳定,平均活 动 度为220~550, x线片示关节间隙保持正常。
跖趾关节及趾间关节的 动脉关节支示意图

背面观



跖面观




侧面观



图示跖趾关节的关节支及相互间的吻合
第二.三跖趾关节的动脉及相互吻合
2条趾底固有动脉在趾腹处形成袢状吻合,2条趾背动脉在近侧趾间关节以远相互有交通支相连。 表3 第1、2、3跖背动脉在趾蹼处的分型情况 关节和近侧趾间关节移植, 表3 第1、2、3跖背动脉在趾蹼处的分型情况 根据上述2、3趾的血供解剖特点,临床工作中,在切取2个足趾小关节进行移植时,要供、受区综合判断,选择正确合理的手术方案进 行移植。 图示跖趾关节的关节支及相互间的吻合 常见的趾蹼穿支吻合类型 二、动脉的起源及走行 足动脉的铸型标本图显示前足及足趾血循环相当丰富 第1、2、3趾蹼穿支动脉的长度和外径 (x+/-s) 根据上述2、3趾的血供解剖特点,临床工作中,在切取2个足趾小关节进行移植时,要供、受区综合判断,选择正确合理的手术方案进 行移植。 (二) 单蒂双足趾小关节移植的 第1、2、3趾蹼穿支动脉的长度和外径 (x+/-s) 两趾之间的血供有密切联 系,因跖背动脉在趾蹼处分支形成相邻两趾的背胫侧和背腓侧动脉,跖底动脉在趾蹼处分支形成相邻两趾的

「解剖」足踝部基础解剖,值得收藏!

「解剖」足踝部基础解剖,值得收藏!

「解剖」足踝部基础解剖,值得收藏!展开全文足部骨骼足骨共26块,分为跗骨、跖骨和趾骨(距下接跟,前接舟;内排三楔,外排骰)跗骨附骨位于脚的后半部,共7块:①跟骨:位于脚后跟处,是足骨中最大者,后端向下突出称为跟骨结节;②距骨:位于跟骨上方,高出于其他的跗骨;③内侧楔骨(第一楔骨)④中间楔骨(第二楔骨)⑤外侧楔骨(第三楔骨)分别位于足舟骨与第1至3跖骨之间;⑥骰骨:位于跟骨之前,足外侧缘,其后方突起为骰骨粗隆;⑦足舟骨:位于距骨与三块楔骨之间,内侧有一向下方的园形突出部,称舟骨粗隆。

跖骨跖骨:在足的中部,共5块,自内向外依次为:①第一跖骨,在近脚跟一端下方为第一跖骨粗隆;②第二跖骨;③第三跖骨;④第四跖骨;⑤第五跖骨,近脚跟一端外侧有一乳状突起,称为第五跖骨粗隆,居足外侧的中部。

注:每块跖骨又分为底(靠近足跟的一端)、体及头(靠近脚趾的一端)等三部分。

跖骨趾骨:共14块。

包括:①拇趾二节(近节趾骨、远节趾骨);②第二趾至第五趾各三节(称为近节趾骨、中节趾骨及远节趾骨);每块趾骨又分为底(靠近足跟的一端),体及滑车(靠近足趾一端)等三部分。

足弓跗骨和跖骨由韧带、肌肉牵拉形成一个凸向上的弓,称为足弓。

主要的弓是足内侧的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构成。

人站立时,足骨仅以跟骨结节及第一跖骨头、第五跖骨头三处着地,共同承受全身的重量。

足部关节足部的关节有:①距小腿关节(踝关节):由小腿胫骨下关节面和内、外踝关节面与距骨构成。

有内侧韧带,连接内踝、舟骨、距骨和跟骨。

外侧韧带连接外踝、距骨和跟骨。

(外侧韧带较内侧韧带为弱,常因足过度内翻而引起损伤)②跗骨间关节,包括:距跟关节(距骨与跟骨);距跟舟关节(距骨、跟骨与足舟骨);跟骰关节(跟骨与骰骨),与距跟舟关节又构成附横关节。

③附跖关节:由三块楔骨、骰骨与五块跖骨底构成,属于微动关节。

④跖趾关节:由跖骨头与近节趾骨底构成,可做屈伸运动。

⑤趾间关节:各节趾骨之间,可做屈伸运动足部肌肉及肌腱足肌属于骨骼肌。

跖跗关节及其损伤的影像学

跖跗关节及其损伤的影像学

跖跗关节及其损伤的影像学(A)一、跖跗关节解剖跖跗关节由远排跗骨(内侧、中间和外侧楔状骨以及骰骨)、第1-5跖骨基底组成,形成四个独立关节,第一、二、三跖骨基底分别与内侧、中间、外侧楔状骨构成三个关节,第四、五跖骨基底和骰骨构成关节。

跖跗关节形成“S”形关节面,并根据关节囊划分为3个柱:内侧柱即内侧楔状骨和第1跖骨;中间柱为中间和外侧楔状骨及第2、3跖骨;外侧柱由骰骨和第4、5跖骨构成。

其中第2跖骨基底与轴位楔状骨构成榫卯样结构,形成关节稳定的支柱。

跖跗关节形成3个明显的弓,横弓、纵弓和水平弓。

第二跖骨基底紧密嵌入内侧、外侧楔骨间组成榫卯样结构,形成水平弓,形成跖跗关节稳定的重要骨性因素。

水平弓的大小,即第二跖骨基底与插入第一、三楔骨之间的长度,对于跖跗关节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除骨性结构外,每一跖跗关节都有背侧韧带和跖侧韧带加强,跗间韧带以及横向跖骨基底间骨间韧带加强,但第一、二跖骨基底间无横向韧带连接,之间的稳定主要靠粗大的Lisfranc韧带维持。

Lisfranc韧带为第二跖骨基底内缘和内侧楔骨外缘间的骨间韧带,是维持跖跗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

跖跗关节诸骨的紧密排列,周围韧带的牢固连接,使跖跗关节成为坚强而稳固的关节。

二、正常跖跗关节影像学2.1跖跗关节的平片特征:①足正位第2跖骨基底内缘与中间楔状骨内缘为连续光滑的连线;②足斜位第4跖骨基底内缘与骰骨内缘为连续光滑的连线;③第1、2跖骨基底间隙正常小于2mm。

2.2 跖跗关节的CT表现:多排螺旋CT的多层面重组技术能够轻松地重建出冠状面、矢状面以及任意角度倾斜面的清晰图像,直观地把横弓、纵弓及水平弓呈现出来。

冠状面呈三角形的中间楔骨位于内侧、外侧楔骨间正如拱桥的拱心石,构成横弓的核心,内侧楔状骨呈“C”形,其外缘中部内凹,为Lisfranc 韧带提供存在的空间,并能够显示Lisfranc韧带的断面轮廓;斜横断面能够清晰的显示跖跗关节的水平弓,把第2跖跗关节的榫卯样结构完整的展现出来,第2跖骨内侧缘与中间楔状骨内侧缘连线、第3跖骨内侧缘与外侧楔状骨内侧缘连线、第4跖骨内侧缘与骰骨内侧缘连线应该是完整光滑的,并且在第2跖骨基底与内侧楔状骨间可见Lisfranc韧带的起止点及轮廓。

双峰驼跖趾关节解剖结构

双峰驼跖趾关节解剖结构

双峰驼跖趾关节解剖结构
孟昭权;谢铮铭
【期刊名称】《中国兽医学报》
【年(卷),期】1999(19)1
【摘要】采用大体解剖学方法,研究了成年双峰驼的8个跖趾关节,并与马、牛、羊、猪、犬等动物的对等器官进行了比较。

结果发现,双峰驼跖趾关节的形态结构有以下显著特征:(1)跖骨远端关节面后部有矢状嵴,近趾节骨近端关节面后部有与之相对应的矢状沟,这种结构与跖行动物和趾行动物相类似;(2)籽骨上没有对应近趾节骨近端的关节面;(3)籽骨间韧带只连接同一趾上的2个籽骨,与牛的将2趾的4个近籽骨连在一起的结构不同;(4)轴侧侧副韧带不像牛的那样与对侧的同名韧带共同起始于跖骨远端滑车间切迹,而是分别起始于此切迹的轴侧韧带窝及韧带结节;(5)轴侧侧副韧带仅为1层,而远轴侧侧副韧带分为2层;(6)籽骨直韧带、趾间趾节骨籽骨韧带及趾间近韧带均缺如。

【总页数】4页(P61-64)
【关键词】解剖学;跖趾关节;双峰驼
【作者】孟昭权;谢铮铭
【作者单位】陕西省农业科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4;S852.15
【相关文献】
1.双峰驼爪的解剖组织结构 [J], 崔燕
2.双峰驼后肢关节形态结构的比较解剖学研究(摘要) [J], 孟昭权;谢铮铭
3.双峰驼舌的大体解剖和舌粘膜的组织学结构 [J], 彭晓艳;叶文凌;俞诗源;王建林
4.双峰驼髋关节形态结构的解剖学研究 [J], 孟昭权;谢铮铭
5.双峰驼指(趾)枕的解剖结构 [J], 崔燕;谢铮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示双侧趾背动脉的吻合
二、动脉的起源及走行
第一、二、三跖底动脉 均起自足底深弓和足底 深动脉。起始处位置较 深,位于屈肌和骨间肌 之间,至跖趾关节附近 成弯曲形,紧密附着于 周围结构、至趾蹼处分 支形成相邻两趾胫侧趾 底固有动脉和腓侧趾底 固有动脉。
图示跖底动脉分之形成相邻两趾的趾 固有动脉以及在趾腹的袢状吻合动脉
跖底动脉自发出点前行至趾 蹼
处分支形成相邻两趾胫侧趾底固有
动脉和腓侧趾底固有动脉,两条趾 底固有动脉100%存在。跖背动 脉 有其起始处发出后,在骨间肌表面
或内部前行,至趾蹼处分支形成相
邻的胫侧和腓侧趾背动脉。一般胫
侧趾底固有动脉外径大于腓侧趾底 固有动脉外径, 趾底固有动脉的 外 径大于趾背动脉的外径(详见表2) 。
第二、三跖趾关节及近趾间 关节血供特点与临床意义
98人才班 魏长月 导 师 裴国献教授
研究目的
各种原因所致的掌指关节或近指间关节 的强直严重影响手的功能,且治疗困难,以 往所采用的人工关节置换、关节成形等方法 效果难臻满意,目前认为带血供的自体足趾 小关节移植效果较为理想,但多数报导为单 关节移植,为拓宽手术适应症,我们进一步 研究了第二、三跖趾关节及近侧趾间关节的 血供特点及分支分布情况,为临床设计单蒂 双足趾关节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
表1 第1、2、3跖背.跖底动脉的外径和长度-(x+/-s)
名称 第1跖背动脉 第2跖背动脉 第3跖背动脉 第1跖底动脉 第2跖底动脉 第3跖底动脉
外径(mm) 1.4+/-0.4 1.2+/-0.3 1.0+/-0.2 1.4+/-0.3 1.3+/0.4 1.2+/-0.3
长度(cm) 4.5+/-0.8 5.0+/-0.9 4.8+/-1.3 5.2+/-0.8 4.9+/-0.7 4.9+/-0.6
广泛的血管吻合,合 理 设计手术方案,保 证 移植关节成活、尽 量 减少足的损伤。
谢 谢
致谢
衷心的感谢尊敬的导师裴国献教授两年来对我工 作和学习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在他的严格要求和亲 切关怀下,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有了较大 的提高,他严谨的科学作风,勤奋的工作精神,谦 逊的人格人品卓越的领导才能,使我终生受益。
型分为五型,其中第Ⅰ、Ⅱ型最多 ( 90% ) , 未 报 道 有 缺 如 型 , 本 组
材料中,第一趾蹼穿支未见缺如, 第二趾蹼穿支1例缺如,第三趾蹼穿 支1例缺如,趾蹼吻合动脉的直径平 均 0.7+/-0.3mm , 长 度 平 均 为 0.8+/0.5cm(见表2)。
_
表2 . 第1、2、3趾蹼穿支动脉的长度和外径 (x+/-s)


第1趾蹼穿支动脉
第2趾蹼穿支动脉
第3趾蹼穿支动脉
外径 (mm) 0.6+/-0.3 0.5+/-0.2 0.5+/-0.2
长度(cm) 1.0+/-0.6 0.8+/-0.5 0.7+/-0.3
常见的趾蹼穿支吻合类型
四、关节的动脉
跖 趾关节的 血 供丰富,每一跖 趾 关节均有背胫侧、背腓侧、跖胫侧、跖 腓侧和关节后五个动脉关节支来源,关 节支外径为0.3-0.5mm,伴行静脉多 为 两条,外 径小于或等于动脉,各 来 源 关节支在关节囊彼此互相吻合。近侧趾 间关节的动脉分布与跖趾关节类似,但 无关节后支,背侧关节支有趾背动脉发 出,跖侧关节支由趾底固有动脉发出.
2.两趾之间的血供有密切联 系, 因跖背动脉在趾蹼处分支形成相邻两 趾的背胫侧和背腓侧动脉,跖底动脉 在趾蹼处分支形成相邻两趾的胫侧和 腓侧趾底固有动脉,跖
背和跖底动脉在趾蹼
处有穿支吻合,这就
使相邻两趾之间通过
趾蹼穿支、关节囊支
构成血液循环。
3.单蒂双足趾小关 节移植是可行的,根 据主要血管的走行 和 分支情况,在手术 当 中充分利用两 趾之间
如修复的两个掌
指关节是非相邻的
两个关节,可考虑 应用足背动脉—第 1、2跖背动脉—趾 背动脉系统,即第 1跖背动脉携带第2 跖趾关节,第2跖 背动脉携带第3跖 趾关节。
2. 切取第2趾跖趾关节和近侧 趾间关节同时移植
根据本组材料观察和前人经验,其血管蒂 的选择仍应以足背动脉—第一跖背动脉—趾 背动脉系统为首选,静脉可选用伴行静脉或 足背浅静脉网—大隐静脉系统。在第一趾蹼 处要注意保护第一跖背动脉的趾蹼穿支以及 与之相连的第一跖底动脉,和由第一跖底动 脉分之形成的第二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以 保证移植关节的血供。
表2 第2、3足趾趾动脉的外径 (X--+/-S)
名称 第2趾底动脉 第3跖底动脉 第2跖背动脉 第3跖背动脉
胫侧 (mm) 1.1+/-0.3 0.9+/-0.3 0.8+/-0.4 0.7+/-0.4
腓侧 (mm) 0.8+/0.2 0.7+/-0.2 0.7+/-0.3 0.6+/-0.2
根据跖背动脉在趾蹼处 分
第一跖背来源于足背 动脉,且100%存在, 第二跖背动脉97.5%
存在,来源于足背动
脉的占41%,来源于 足底弓的占33%,来 源 于弓状 动 脉的 占
26%,第三跖背动脉 95%存在,起于足背 动脉的占34%,起于 足底弓的占45%,起 于弓状动脉的占21%。
第2.3.4跖背动脉起于足底动脉
合支 11.第二跖底动脉
观察结果
一、动脉的大体分布 二、动脉的起源及走行 三、趾蹼穿支吻合动脉 四、关节的动脉 五、关节的神经
一、动脉的大体分布
第一、二、三 跖底 动脉在趾蹼处分 支 形成相邻两趾 的趾 底胫侧固有 动脉和 趾底腓侧固有动脉, 每个足趾的2条趾底 固有动脉于趾 末 节 腹侧形成袢状吻合。
讨论
(一) 足部小关节移植治疗手指 关节损伤 的兴起和发展 (二) 单蒂双足趾小关节移植的 可行性 (三) 临床意义
(一) 兴起与发展
1913年Goebell首先报告了不带血供 的自体 足趾关节移植于手部治疗手指关节损伤,关 节早期有退行性改变,因临床效果不稳定而 没有得以广泛应用。1967年Buncke首先报告 带血管蒂的关节移植,实验研究证明带血管 的移植关节明显优于不带血管的关节移 植。 Foucher et al于1980年首先报告了带血管的 足趾关节移植于手指关节,一组12例,其移 植关节无疼、稳定,平均活 动 度为220~550, x线片示关节间隙保持正常。
(三)临床意义
根据上述2、3趾的血供解剖 特点,临床工作中,在切取2个 足趾小关节进行移植时,要供、 受区综合判断,选择正确合理的 手术方案移植
如果修复的是2~5指 中相邻的两个掌指关节, 应首选足背动脉—第一 跖背动脉—趾背动脉系 统,静脉可修复伴行静 脉或足背浅静脉,如第 一跖背动脉是Ⅲ型,可 改行足背动脉—第二跖 背动脉—趾背动脉系统, 静脉及神经同上。
如果第2跖背动脉缺如,可改行第 二跖底动脉—第二趾底腓侧固有动脉、 第三趾底胫侧固有动脉系统。手术过 程中,由趾动脉逆行向近端解剖,根 据需要血管蒂的长度来截取跖底动脉 的长度,神经可选用第二跖底神经及 分支形成的二、三趾趾底固有神经, 这样由足底解剖,亦不破坏跖骨头之 间的韧带,对足功能影响较小。
兴起与发展
国内郭恩覃于1983年首先报导了带血管的 跖趾关节移植重建掌指关节,共6例7个关节, 随访6个月~2.5年伤手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X线摄片未见移植关节有明显退变或破坏。以 后又有相继报道,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及普及, 带血供的自体足趾小关节移植治疗手指关节越 来越受到重视,为了移植关节获得最大功能的 恢复,丁自海等于1995年就足趾关节的应用解 剖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找出足趾关节结构与 手指关节结构的不同点及类同处,就提高手术 疗效提出了响应的对策 .
第一、二、三跖背 动脉亦在趾蹼处分 支形成相邻两趾的 胫侧趾背动脉和腓 侧趾背动脉,每个 趾的2条趾背 动 脉 沿趾背两侧 前 行,
在近趾间关节以远 形成终末支并在趾
背形成袢状吻合。
足底动脉走行及分支情况
弓 状 动 脉
足背动脉
跖背动脉
趾背动脉
足背侧动脉走行及分布情况
图示跖背动脉在趾蹼处分之形 成相邻两趾的趾背动脉
(二)单蒂双足趾小关节移植的可行性
国内郭恩覃首次报告的6例中,1例为 2、3跖趾关节移植重建2、3掌指关节;裴
国献教授于1999年报告14例足趾小关节移 植,其中4例为双关节移植,Tsai 和Lim于 1996年报告1例第2足趾跖趾关节和近侧趾 间关节单蒂移植重建拇指掌指关节和示指 掌指关节,获得成功,由此可见单蒂双足趾 关节移植是可行的,但要获得成功的关节 移植,必许要熟悉移植关节的血供特点。
趾胫侧固有动脉—趾腹 袢状吻合动脉—第2趾腓 固有动脉为蒂的第2跖趾 关节和近侧趾间关节移植,
这样同样可延长血管蒂,
对足底的损伤相对较小。
同理也可以这样延长血管蒂
3. 切取2、3足趾近侧
趾间关节移植
血管蒂应首选足背动脉—第2跖背动 脉—第2趾背腓侧动脉、第3趾背胫侧 动脉系统,静脉仍以伴行静脉和足背 皮下静脉—大隐静脉系统,神经选用 腓浅神经的终末支—足背中间皮神经, 这样不破坏跖骨头之间的韧带,不影 响足横弓及足的负重,对足的损伤最 小。
跖趾关节及趾间关节的 动脉关节支示意图
跖 趾 关 节 及 趾 间 关 节 血 供
背面观 跖面观
侧面观
图示跖趾关节的关节支及相互间的吻合
第二.三跖趾关节的动脉及相互吻合
2
3
23
– 图示趾间关节的关节支 – 动脉 及相互间的吻合
关 节 囊 表 面 的 血 管 网
趾间关节的动脉关节支(跖侧观)
单蒂2、3趾近侧趾间关节移植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