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支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支出
卫生费用,广义理解为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所消耗的费用。卫生费用由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公费医疗经费、社会卫生支出和个人卫生支出。卫生事业是医疗、防疫、保健部门的总称。
从财政学的角度来讲,卫生支出属于财政支出的一部分。公共卫生领域是具有很大外部效应的纯公共品,包括安全饮用水、传染病与寄生虫等的防范和病菌传播媒介的控制。由于贫富差距严重,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保险市场的缺陷等原因政府需要介入卫生行业,不能完全按照市场机制对卫生行业听之任之。此外,一个国家的卫生水平关乎到民生与国际形象。从经济学来讲,统一规范卫生市场能够取得一定的规模效应,降低卫生投入的成本。
建国以后,国家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改革开放以前,尽管中国经济落后、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很低,但在公共卫生领域,中国曾经被看作一个非常成功的典范。刚解放时,中国人民的健康指标属于世界上最低水平的国别组。到七十年代末,中国已成为拥有最全面医疗保障体系的国家之一,80-85%的人口享有基本医疗保健。
国际上通常用平均期望寿命和婴儿死亡率两个指标来反映和比较一个国家国民的健康状况。新中国人均寿命从旧中国的不到40岁提高至七十年代末的近70岁,婴儿死亡率从195‰降到41‰。直到八十年代,每逢国际组织对各国进行排序,按人均GDP,中国的排名虽然不高,但按健康水平,排名则高得多,赢得广泛的赞誉。1987年,世界银行给予中国“用最低廉的成本保护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的评价。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和婴儿死亡率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向高收入国家靠齐。
中国取得那么好的绩效与政府对公共卫生支出的投入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持续告诉增长,科学技术取得巨大的进步。与此同时,人均卫生费用大幅上升。在这个背景下,公共卫生事业本应得到更快的发展,但结果却令人失望。世界卫生组织(WHO)2000年对全球191个成员国的卫生总体绩效进行了排序,中国被排在188位,世界倒数第四,低于许多人均GDP少于中国的国家。真实的数据表明,我国卫生行业并没有保持建国初期的良好势头。
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点:
首先,从卫生费用上看,1990年,卫生总费用不过区区七百余亿元,到2000年,这个数字已高达四千七百六十四亿元。短短十年间,卫生总费用增加近七倍,不管是与自己过去比,还是与其它国家比,这个速度都是相当惊人的。虽然,在过去十几年里,我国卫生总费用可
谓飞速增长。但政府预算的公共卫生支出所占比重却逐年减少,与其他国家相比显得总量不足。
从表中看出,2003 年卫生总费用为6623.3 亿元, 占当年GDP 的5.65%(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最低限为5%)。而该比例美国为13%,一般西方国家为8%~9%,日本为7%~8%,我国已经明显落后于别国。
其次,我国财政卫生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也持续下降。在发达国家,医疗卫生开支占政府开支比重平均超过10%,其中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都已达到16%以上。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只占世界卫生总支出比重的3%,我们要用世界大约3%的卫生资源, 去解决世界上22%人口的健康问题,这无疑是个很大的负担,自然也会影响医疗卫生项目的效率的提高。
另外,卫生总费用所投入的主体失衡也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我国目前卫生总费用的投入主体是由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构成。问题在于三者之间负担比例不协调,存在明显失衡,即政府、社会投入小,个人投入过多,而且我国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上升很快。(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不难看出,从2000年到2004年,卫生总费用逐年增长,政府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以及个人卫生支出也随之呈增长趋势,个人卫生支出从2000年59%到2004年的53.6%,虽然有所缓慢下降,但是仍然始终位于榜首,遥遥领先,占了卫生总费用的一半之多,这就反映出财政投入总量的不足和投入主体结构的失衡是导致我国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绩效低下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带来城乡医疗水平悬殊,医疗卫生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
让人们高兴的是,近几年来,各级财政部门都作出了相当大的努力。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和保障民生的要求,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我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2003-2007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从831亿元增加到1974亿元,增长了1.38倍,年均增长24.15%。2008年,全国财政共安排医疗卫生支出2722.44亿元,又比2007年增长36.8%。
随着财政医疗卫生支出规模的逐年增加和老百姓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的逐步提高,个人医疗卫生支出的负担也不断减轻。2000年以来,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2000年的15.5%上升到2007年的20.3%;个人卫生支出的比重从2001年的60%下降到2007年的45.2%。城乡居民医疗费用补偿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的人群中,分别有34.4%、72%和33%的门急诊患者的医疗费用全部或部分得到了报销;85%、94.4%和79%的住院患者医疗费用得到报销,
报销费用平均占住院总费用的38%、65.2%和51.2%。个人医疗卫生支出的负担减轻,也有利于稳定居民个人的消费预期,拉动消费增长。
在2008年的卫生工作总结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从成立以来至今的在卫生机构建造方面的显著成绩。
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医疗卫生支出1180.56亿元,增长38.2%。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标准全部达到人均80元。进一步支持解决中央和中央下放政策性关闭破产国有企业及地方依法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保问题。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力度。支持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强化预防保健、重大传染病防治等公共卫生工作。支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7月9日,由我国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承办,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美国国际开等部门一起召开了第六届全球卫生总费用核算论坛。在这次论坛上,相关专家透露,未来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在卫生总费用中所占比重将持续下降,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将逐渐增加,预期2014年将有可能实现“三四三制”的卫生筹资结构。这“三四三制”的预期实际上就是到2014年,政府、社会卫生、个人卫生支出比例应该分别为30%、40%和30%左右。预计到2015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将达到2.4万多亿元。
同时,在“四位一体”的科学战略部署下,从先前抗“非典”的工作经验中,卫生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