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价格基础和价格体制
第六讲马克思主义价格理论
• 2 、以“调”为主的价格改革
• 结构失衡状态下的资源低效率配置驱使着社会主 义经济体制的改革。价格体制改革是其主要方面。 在中国,价格改革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之 一。
• 在保留计划经济及计划价格体制条件下改革(调整) 计划价格,改“簿记”价格为“核算”价格,其 认识与实践的根本基础是对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 则的承认。 在中国,为价格改革打头阵的农产品
• 计划价格体制对资源配置产生了直接的影 响,其结果表现为:
• 第一,经济结构的经常性失衡。由于计划机构难以准确了 解各部门、各企业的技术消耗系数及其动态变化,计划决 定的投入一产出关系导致了产业内部结构紊乱、部门关系 不协调;由于失去了消费者的市场评价参数信号,产品供 给与最终需求出现失衡;由于信息失真、时滞以及国家与 企业的目标差异,使经济结构在动态上缺乏恢复均衡的条 件,导致“短缺”与“呆滞”长期并存。
• 1、我国目标价格体制模式的分析 • (1)关于“少数”与“多数”的划分标准。《中
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在界定必要时可以实行政 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商品与服务范围时,是从 极少数商品与服务所具有的某些特性出发的。
• (2)关于中央与地方权限划分标准。政府指导 价的比重明显地低于政府定价,从少数商品与服 务不适合于竞争这一使政府直接的价格管理成为 需要的原则来看,政府指导价只是政府直接价格 管理方式的特例。在实践中,政府指导价的比重 还会进一步下降。
二、马克思主义价格理论在社会主 义社会的发展
• 社会会主义价值的转形 • 社会会主义价值的转形的客观必要性和客
观可能性: • 简单商品条件下,商品价格以价值的原始
形态为基础,是商品等价交换的客观要求 • 资本主义条件下,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
由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的经济关系决定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改革开放所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时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共十四大正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所有制结构。
创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长期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建议,也就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建议。
(2)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以产权明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根据市场变化,自主调整产品结构和经营战略。
其次,要实行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再次,要积极稳妥地扩大股份制企业的试点工作。
'(3)宏观调控体系。
转型政府职能,创建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转型政府职能,并使政府仅限于统筹规划、总量掌控、政策鼓励、组织协调、提供更多服务和验査监督等方面的职能。
创建以间接手段居多的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运用政府开支、税收等财政政策手段和货币发售、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政策手段,以及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国民经济的运转展开宏观调控,确保国民经济身心健康运转。
(4)价格制度和市场体系。
建立、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完善市场机制。
通过强化市场的调节作用建立完备的市场体系,在此基础上,积极培育金融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信息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要素市场,形成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相互衔接的全国统一的、开放的市场体系。
6第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基本经济制度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979年,邓小 年 平第一次提出了 社会主义也可以 搞市场经济; 搞市场经济; 十五大明确提 出要在在社会 主义条件下发 展市场经济; 展市场经济;
十二大报告充分 肯定了“ 肯定了“计划经 济为主, 济为主,市场调 节为辅” 节为辅”; 十四大确定了我国 的经济体制改革目 标是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 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 设中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设中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针对建国后经济 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 对如何建立符合中国 国情的经济体制进行 了积极的探索。 了积极的探索。
改革开放后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
马克思: 哥达纲领批判》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恩格斯: 反杜林论》 恩格斯:《反杜林论》: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 府状况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 府状况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 列宁:《土地问题和争取自由的斗争》:只有 列宁: 土地问题和争取自由的斗争》 建立起大规模的社会化的计划经济,一切土地、 建立起大规模的社会化的计划经济,一切土地、 工厂、工具都转归工人阶级所有, 工厂、工具都转归工人阶级所有,才可能消灭一 切剥削。 切剥削。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是 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 公有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 公有制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 关键性作用
2.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2.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不是任何一种形式上属于共同所有的企业和 组织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组织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我国的国有经济, 我国的国有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全体社会 成员共同所有、并与较高的社会化生产力相适应 成员共同所有、 的公有制经济。 的公有制经济。 我国公有制经济不局限于全民所有制和集体 所有制两种形式,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 所有制两种形式, 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x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言社会主义是一个政治经济理论体系。
在社会主义体系中,基本经济制和市场经济是两个重要概念。
本文将探讨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和市场经济的关系,并分析其优缺点。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
基本经济制的核心是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
公有制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
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中,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形态。
公有制使得生产资料能够服务于整个社会,而不是为少数个人或少数社会阶层服务。
按劳分配原则按劳分配原则是指按照个人对社会生产所作贡献的大小来分配物质和非物质财富。
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中,按劳分配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理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的基础上,加入市场因素进行调节和分配的经济体制。
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市场机制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调节资源配置,实现高效的资源配置和适应性调整。
国家干预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起着重要的调节和管理作用。
国家干预能够解决市场失灵、防止垄断,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环境等。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加入市场机制和国家干预,能够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的优势,并解决一些基本经济制的不足。
优势互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一定的优势互补性。
基本经济制强调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理念。
而市场经济则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和调节,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活力。
互相制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也存在制约关系。
基本经济制强调公有制,而市场经济注重效益和竞争。
在实践中,这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冲突,需要通过制度设计和管理来协调。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各种经济体制的比较
各种经济体制的比较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组织形式。
它是由政府和市场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包括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重要因素。
世界上各国的经济体制存在很多差异,例如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等等。
本文将探讨各种经济体制的比较。
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以公有制为主体,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经济体制。
这种经济体制的核心是国家所有制,政府在经济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政府集中资源,对经济进行计划调控,根据全局的利益进行经济分配。
社会主义经济有如下优点:首先,它可以有效地解决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通过全面计划的方法,可以避免出现资源浪费,实现最优化的资源配置。
其次,社会主义经济可以充分发挥国家的主导作用,实现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协调整个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再次,社会主义经济可以提供相对公平的收益分配机制,保障社会公正。
但是,社会主义经济也存在不足之处。
首先,计划经济体制每个细节事项都必须遵循国家制定计划的规定,具有强制性。
这种计划制度可能会导致毫无效率,缺乏创新,效率低下。
其次,社会主义体制必须实现公共与私人之间的权衡,协调社会流动性和盈利动力之间的关系。
这就需要目标制定、决策实施、监督管理、调整评价等一系列十分复杂的制度机制。
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以私有制为基础,市场经济为核心的经济体制。
这种经济体制具有市场的自主性和经济部分领域得到市场的广泛应用。
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同,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变得繁荣,物质财富也大幅增加,同时市场竞争也得到了极大发展空间。
资本主义经济有如下优点:首先,资本主义经济可以激发更强的竞争动力,促进市场优化和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更高的全球化发展机会。
其次,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物质财富增长更快,技术创新水平更高,经济发展更加迅猛。
再次,资本主义经济可以提供更广泛的创业机会和财富实现机会,培养个体的创新能力和动力。
然而,资本主义制度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名词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建立的一种市场经济体制。
它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来调节社会生产和流通,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以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几个关键特点:
1. 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 市场调节: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起着基础性作用,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机制来调节社会生产和流通。
3. 宏观调控:虽然市场起主导作用,但政府也会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自身的不足,确保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4. 发展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通过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增强综合国力等途径来实现这一目标。
5. 开放与合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注重国内发展,也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推动全球化进程。
6. 创新与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鼓励创新和改革,不断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总的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既符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要求,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经济体制。
它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形式的所有制并存,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和市场经济的调节机制三部分构成的。
这种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形式的所有制并存,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最基本的特点。
这种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导地位,是中国对社会主义领域的发展道路探索和不断实践的结果。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基础,它通常包括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
国家所有制主要指的是国家掌握的生产资料和自然资源,由国家对生产资料和自然资源组织和调配,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需要。
而集体所有制主要指的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的所有制,它是在国家所有制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这种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分配形式的特征,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和价值体系的表现。
按劳分配是指按照个人和集体在生产过程中所付出的劳动量大小和质量高低分配物质资料和其他社会福利。
这种分配制度通过“按劳分配原则”来调节人们的收入水平,使社会财富的切实分配符合社会公正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调节机制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调节机制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运行的市场经济形式,通过市场调节资源配置和产生价值,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的进步发展。
市场经济的特点在于它能够运用供需关系、价格信号和竞争机制等手段来调节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关系,使资源的分配更加有效、市场经济的整个体系更加稳定、有序。
综上所述,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形式的所有制并存、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和市场经济的调节机制三部分。
这种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思想,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石。
高考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知识点导读
高考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知识点导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最基本的经济体制,它不仅在经济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发展和社会稳定。
下面将通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知识点进行导读,帮助考生掌握相关内容。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经济制度,其基本特征包括:(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市场调节为主要手段,政府调控为辅助手段;(3)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监管。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1)改革开放初期的市场经济体制探索,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为主体、市场调节为辅助”的体制框架;(2)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市场调节的基础作用;(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完成,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提高市场经济体制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和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以下优势:(1)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经济效益;(2)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3)增加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临一些挑战:(1)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2)市场失灵和政府监管不力的风险;(3)贫富差距扩大及社会不公问题的出现。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1)基本原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平竞争、保障和改善民生、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等;(2)运行机制: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宏观调控、法制保障等。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路径和目标(1)发展路径:根据不同发展阶段,采取渐进式、有序化的发展路径,坚持改革开放、稳定发展的方针;(2)发展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完善、有序、高效的市场体系,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释义:第六条
第六条商品价格和服务价格,除依照本法第⼗⼋条规定适⽤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外,实⾏市场调节价,由经营者依照本法⾃主制定。
【释义】本条是对市场调节价的主导地位和定价主体的规定。
我国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时期,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改⾰的⽬标。
在⾼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在价格管理上实⾏以国家定价为主的计划价格管理体制,即政府是定价主体;在价格形成的途径上是⾏政决定;在价格形成机理上,是“计划第⼀,价格第⼆”;在价格控制⽅式上,是以⾏政⼿段为主进⾏直接管理。
⽐如,改⾰开放以前,绝⼤多数价格都是由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统⼀制定。
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农产品收购价格有113种,轻纺产品销售价格有138种,重⼯产品价格有1086种,政府定价的⽐重在商品零售总额、农产品收购总额和⽣产资料销售总额中,分别为97%、94.4%和99.7%;由中央政府直接定价的⽐重在商品零售总额中就占70%,价格形成主要是单⼀的⾏政定价机制。
由于价格的形成基本上不受市场供求变化的影响,管理过多过死,致使多数价格长期不做调整,形成僵化的价格机制,这种价格机制在提供市场信息、调节市场需求、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协调经济活动主体利益⽅⾯有其明显的弊端,成为束缚我国经济发展的最突出⽭盾之⼀。
因此,建⽴健全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价格机制和价格管理体制就成为我国价格改⾰的⼀项长期任务。
正是由于价格所具有的联结经济活动、传递经济信息、调节经济利益的职能,决定了它在市场经济的运⾏过程中起着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先是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所以可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质上是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引导资源配置的⼀种经济运⾏机制。
这种经济运⾏机制就要求国家实⾏并逐步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也就是对⼤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由从事⽣产、经营商品或者提供有偿服务的经营者⾃主制定,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这就意味着经营者能够根据市场供求和价格的变化灵活决定⽣产经营活动,其⾃主定价在价格形成中占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件
启示三
品牌营销要注重消费者需 求,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 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 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 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 有力的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01
பைடு நூலகம்
02
03
市场调节
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 机制来调节经济活动,促 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政府宏观干预
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货币 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进行调 控,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和 持续发展。
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
市场经济通过价格机制、供求关系等手段,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生产的激励,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和市场定位
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角色
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着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职能,以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和经济的稳定 发展。
社会主义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核心,它决定了 社会生产的基本方向和基本性质,是其他经济制度的基础。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 革过程中逐步确立的,它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 则,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在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从计 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从单一的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
法律规范
通过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 体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功能和作用
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推动经济发展
通过市场竞争和价格机制,使资源流向效 益更高的领域和企业,提高整个社会的经 济效益。
市场经济能够激发企业创新和竞争活力, 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发展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当前世界上最为普遍的经济体制,它在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实行,并且在这些国家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国有制为基础,以政府调节为主导,实行政府与市场和谐共存的经济体制。
国家在资源配置、价格形成等方面发挥指导作用,政府还负责宏观调控,实行计划经济指导与市场运行联合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如产品生产和销售、资源配置、价格形成等,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体制。
国家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资源的配置、价格的形成等方面,只发挥指导作用,而不干涉,以实现市场调节的目的。
最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分配体系采用劳动分配的基本原则,以劳动报酬为主,以财产收益为辅。
政府实行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公平正义,实行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公正公平的社会分配。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以国有制为基础,以政府调节为主导,实行政府与市场和谐共存的经济体制;体现市场
经济的基本特征;以劳动分配的基本原则为经济分配体系,实行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可以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公正公平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有效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在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一种经济制度。
它以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通过国家对生产关系以及资源分配进行调节和管理,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由全体人民共同所有,通过集体经济组织和国家管理和调控。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私人劳动者没有再次占有生产资料的权利,生产过程和资源配置由国家和集体经济组织来负责。
这种公有制的特点确保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性质。
2. 国家的宏观调节和管理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国家担负着对生产关系的管理和调节,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确保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稳定和有序。
国家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对经济活动进行统一规划和指导,筹措和配置资源,促进生产和消费的协调发展。
国家还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通过价格、税收和货币政策等手段,引导和控制社会资源的流动和配置,防止资源过度集中或浪费。
国家的宏观调节和管理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支撑。
3. 公平分配的原则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之一是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
社会主义理论强调消除贫富差距,追求人民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政策,根据个人的贡献和需要,进行收入和福利的合理分配。
国家还通过建立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人民的权益和福利。
这种公平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价值和目标。
4. 可持续发展的导向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还在于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理论强调经济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综合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国家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进行规划和管理,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国家制定和执行相应的环保政策和法规,推动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导向。
简论《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问题
《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第7期简论《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问题洪灏,雷菁(重庆工商大学,重庆400(摘要:《资本论》中关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邓小平同志制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的理论依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机结合。
《资本论》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指南,学好用好<资本论》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资本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图分类号:F1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674(2005)07一O009—05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是一般,社会主义条件是特一、《资本论》中关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殊。
义的基本观点,是邓小平同志制定中国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的理论前提改革方向的理论依据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够兼容。
邓小平同志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够结合的理论根据就是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强调市场经济只是手段,不具有决定经济制度的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性质,市场经济不能与资本主义等同。
“市场经济产力。
市场经济是高度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商品经不等于资本主义”这一观点在当时的理论界有很济。
市场经济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国际化大疑问。
有些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例这个客观需要,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经济运行如苏联的瓦解证明搞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
的形式和手段。
也可以说,市场经济即是发达的另外,一些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鼓吹市场经商品经济,或者说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商品济就是资本主义,他们总是力图把二者等同起来,经济;是市场充分发育,形成了完备的市场体系,抹杀二者的区别。
因此,只有从理论上弄清市场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成为资源配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把一般商品经济与资本置的主要力量的商品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经济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占主要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又称社会经济结构。
●经济体制主要指在经济制度基础上经济运行的具体形式,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具体形式和结构、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机构设置和经济运行规则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本经济制度。
二是分配制度。
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决定一个社会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公有制或私有制,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实际上是效率问题。
二是与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实际上是公平问题。
关键要从理论上解决的问题是:是否公有制不如私有制效率高。
●对所有制效率的不同分析思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思路:一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分析所有制效率,以是否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标准,分析论证它是否具有高效率;二是从所有制与人们经济利益关系分析所有制效率,以是否能够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为标准,分析论证它是否具有高效率。
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思路:一是从市场竞争关系来分析所有制效率,以是否能够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为标准,分析论证它是否具有高效率;二是从产权关系是否清晰来分析所有制效率,以是否能够更好地承担决策风险为标准,分析论证它是否具有高效率。
按照马克思的分析思路:根据不同生产力发展要求,历史上出现过的不同所有制曾经都是高效率的所有制。
所有制效率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一种所有制的高效率总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才能够成立。
马克思主义的结论:其一,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对于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单个资本已经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资本社会化才能适应发展。
资本形式变化趋势是社会资本取代单个资本,股份资本成为企业资本的主要组织形式,资本社会性质正在不断强化,其中包含的“公有”成分也不断增加。
经济与社会高三知识点归纳
经济与社会高三知识点归纳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的基本经济制度安排,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以市场为基础,按照市场规律运行的经济体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国家保持对重要领域、关键领域的统一领导,同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二、市场需求与供给市场需求是指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总量。
市场供给是指各个生产者或供应者提供给市场的商品或服务总量。
市场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市场的均衡状态,通过供需关系的调节,形成了市场价格。
三、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实际增长的情况。
经济增长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考察,即数量维度和质量维度。
数量维度上是指增加生产的总量;质量维度上是指提高生产的质量、效率和效益。
四、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经济行为。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国际贸易具有跨国界的特点;其次,国际贸易涉及到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法律、关税等因素;最后,国际贸易的内容广泛,涉及到各种不同的商品和服务。
五、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日益加深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包括: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发展、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国际金融市场的融合和互联等。
六、就业与失业问题就业问题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就业情况。
失业问题是指在求职者与招聘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就业空缺。
在解决就业与失业问题上,需要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和就业政策的制定,来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加强职业培训等。
七、收入与分配收入是指经济主体获得的各种货币和实物收益。
分配是指社会上获得收入的个体或家庭之间分配所得的过程。
在收入分配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注重公平和效率的统一,通过税收制度、福利政策等方式,实现收入的合理分配。
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教材】统编版高一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必背知识清单
第一单元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第二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1.市场调节(1)配置资源的必要性: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不断变化的,而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又是相对有限的。
为了更好满足人类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必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
⑵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
【易混易错】①“以市场为基础进行配置资源”、“必要的宏观调控”都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内容;√②市场、宏观调控都是起基础性作用的手段;×③计划调节比市场调节更有效。
×⑶两种经济体制①计划经济体制: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计划经济体制②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市场经济体制⑷市场如何配置资源①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②在市场经济中,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
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和调节着资源在全社会的配置。
【特别提醒】全面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①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价格提高,将会促进生产,增加供给,抑制需求;反之,则会减少供给,刺激需求。
通过市场价格的调节,使资源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
商品供不应求商品价格上涨企业增加产量/消费者减少需求商品供求平衡商品供过于求商品价格下降企业减少产量/消费者增加需求商品供求平衡②供求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
生产者、经营者根据供求的变化不断调节生产经营活动,引导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③竞争是市场活动的灵魂,市场竞争能引导资源流向效益高的领域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优胜劣汰。
④市场机制就是在价值规律作用下,通过竞争,价格在供求影响下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
⑸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优点)①市场价格及其波动,能够反映供求状况及其变化,市场供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价格。
人教版高中政治2019新教材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2019新教材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二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知识点总结第一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1、市场调节(1)配置资源的必要性: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不断变化的,而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又是相对有限的。
为了更好满足人类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必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
(2) 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计划经济体制: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3)市场如何配置资源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产品如何分配,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
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和调节着资源在全社会的配置。
(4) 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①市场价格及其波动,能够反映供求状况及其变化,市场供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价格。
②市场竞争能够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优胜劣汰。
注:商品价格与供给、需求之间一般存在以下关系:商品供不应求→商品价格上涨→企业增加产量、消费者减少需求→商品供求平衡商品供过于求→商品价格下跌→企业减少产量、消费者增加需求→商品供求平衡2、市场体系(1)含义:每类市场都是由交易双方、交易对象、交易价格等基本要素组成的。
这些市场相互作用,形成有机联系的市场体系。
(2)地位: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3)什么样的市场体系要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
(4)怎样建设现代市场体系①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要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要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要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从而实现市场准人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常识
在宏观经济政策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应如何协调配合?
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财政政策包括国家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两个方面。两者的协调运用是由财政和银行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及两大政策对总需求的不同调节功能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自调节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它们调节经济的猛烈程度不同。例如,政府支出的增加和法定准备率的调整作用就比较猛烈,而税收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就比较缓慢。(2)政策发挥作用的快慢不一样。例如,货币政策可以由中央银行决定,能迅速发挥作用;而财政政策的变化从提案到讨论通过,最后付诸实施,需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3)政策发生影响的范围大小不一样。例如,政府支出政策影响面较大,而公开市场业务影响面则较小。(4)政策制定和实施时受到阻力的大小不同。例如,增税和减少政府支出的阻力较大,而货币政策遇到的阻力相对较小。
编辑本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也应该根据自己实际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实际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来选择发展自己的手段和途径,哪一个手段有利于发展自己,就拿来用之。但是多年来,我们国家一直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把市场经济看作是资本主义的,为了坚持社会主义必须排斥市场经济。这种传统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对马克思主义中的个别词语不问条件和情况的照搬照抄。例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设想,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实行计划经济,不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我们拿过来就套用,必然产生上述的概念。但是,只要我们认真思考,就可以分析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只是一个设想,他们并没有讲是必然,他们讲的未来社会,并非是我们现在这个阶段的社会主义。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考察的是,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是在那个基础上建立一个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这就与我们当今实践的社会主义社会有了很大的差距,基础不同,现实不同,又怎能拿过来照搬照抄。再说,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它要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这才有生命力,才能够称其为科学。我们过去就是有的地方照搬照抄,导致用传统认识来束缚自己,再加上“左”的思想泛滥,不实事求是,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错误和挫折,促使我们党反思、重新认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索新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道路。 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1979年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国家政策从此变更.在中国搞起了羞答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市场经济是中性在外国它就姓资在我国就姓社。 邓小平这些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对我国经济改革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成为我们党制定改革方向和目标的基本理论依据。 具体讲,邓小平带领人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冲破思想束缚到正确认识再到改革实践的过程,应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思想。 第二阶段: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论断,突破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涵。 第三阶段: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我国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实践已经证明,而且将来会进一步证明市场经济是中性在外国它就姓资在我国就姓社,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02 社会主义所有制
国有经济的地位与作用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实现国家宏观调控、促进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国有经济主导和带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加强了国 际竞争力。
国有经济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目 录
•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概述 • 社会主义所有制 • 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01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 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以社会主 义所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特点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0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价格机制
市场价格信号引导资源在不同部 门、地区、行业和企业之间的合 理流动,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供求机制
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影响商品和服 务的价格,进而调节生产和消费, 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竞争机制
市场竞争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成本、创新技术,推动资源向 更高效、更有竞争力的领域流动。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体现效率又促进公平 ,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充分发挥市场在资 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在关键 领域发挥引导和调控作用。
促进创新与发展
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推 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促进经济持续健 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价格基础和价格体制不论是社会主义的生产过程还是流通过程,都有一个经济主体先在流通领域以一定价格购入商品,再在流通领域以一定价格售出商品的问题。
所以,研究社会主义流通过程必须要研究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价格问题。
生产价格作为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价格基础在此有两点需要强调:第一,作为社会主义价格基础的生产价格是客观存在的市场价格运动的轴心。
他不是国家计算或采纳的生产价格,而是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的结果。
第二,实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部门的市场价格还是经常性地偏离生产价格。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的结果是价值转形(生产价格产生),但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的结果不仅仅是使价值转形,它还使市场价格经常性地偏离这个价值转形(生产价格)。
接下来我们着重论述一下社会主义价格体制。
一、经济体制模式与价格体制模式1.经济体制模式与价格体制模式的关系:(1)作为经济体制总系统中的子系统,价格体制模式必须与经济体制模式一致。
(读:价格体制模式也只能受制于整个经济体制模式。
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选择价格模式或评判价格模式合理性的必要条件。
)(2)价格体制模式在与经济体制模式的关系中不是消极的。
2.中国价格改革中的两种模式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历程: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价格体制改革发展历程:以“调”为主→以市场调节价格为主科纳尔——经济运行的协调机制:二、社会主义价格体制的逻辑发展1.高度集权的价格体制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特点:用全面的计划机制排斥市场机制,实物指标占优先地位,价格指标只是辅助指标。
消极的价格(无实质内容的形式上的价格):(1)无法反映市场供求关系;(2)无法显示产品与要素间的替代比例;(3)无法成为市场情况的信号;(4)无法被经济主体用作决策工具;(5)无法影响经济主体的利益分配。
价格:信息功能、分配功能、调节功能市场经济的运行原理:长期内,商品价格反映价值;短期内,商品价格反映供求关系计划价格体制对资源配置的直接影响:(1)经济结构的经常性失衡;(2)调节费用不断上升,调节效率日趋低下;(3)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低下。
2.以“调”为主的价格改革在保留进化经济及计划价格体制条件下改革(调整)计划价格,改“薄记”价格为“核算”价格,其认识与实践的根本基础是对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的认识。
全面修订计划几个以求得均衡的目标充其量是一个静态的相对均衡。
这是因为:(1)各劳动部门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状况变化不一;(2)各部门来自客观因素的生产条件变化不一;(3)调整后的新计划价格体系本身又具有相对稳定性,必然使新价格体系引致的结构改善成为一种静态的东西。
替代市场的、用人工方法直接纳入平均利润的计划价格在运行中必然出现以下两个问题:(1)撇开价格与市场需求的关系不谈,光从供给和生产者角度看,这种计划价格也无法使各部门获得平均利润;(2)包含平均利润的新价格进入市场运行过程后,其最大的缺陷是不反映市场需求。
3.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行政性调价的缺点:信息阻碍、调整滞后、补偿成本高企中国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主要表现形式: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结合的价格形式——浮动价格。
浮动价格理论依据:虽然计划价格的信息障碍与调节时滞及其固有的稳定性阻碍了结构平衡,但市场调节价格也有盲目性、调节的事后性及容易暴涨暴跌等缺陷,所以,计划性与协商性并存、强制性与自由性并存、国家定价与企业定价并存的浮动价格正好能克服前两者的弊病。
从理论上说,浮动价格的运行仍然有其缺点:(1)国家如何找到“笼子”的中心位置及边框大小?(2)即使国家找到了中心位置,若价格不触及“笼框”,则浮动幅度限制形同虚设,此时的价格如同市场调节价格;(3)若国家放大“笼子”,迁就里面的价格,则“笼子”又形同虚设,浮动幅度的规定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被动地应付市场。
4.价格双轨制在价格体制改革领域,其实现方式就是生产资料计划外超产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格,与计划内部分的计划价格板块并存。
价格双轨制的积极效应:(1)在不具备大步放开价格的条件下,它是最积极的改革路径,它使价格体制市场取向改革的过渡形式;(2)长期的工业品价格体系扭曲状况得到初步改善;(3)对生产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产生一定的积极的调节作用。
价格双轨制的负面影响:(1)双轨价差过大,滋生与助长寻租行为;(2)大企业管住、小企业放活的价格双轨制,恶化了企业规模结构;(3)抑制企业正常地进入市场、阻碍企业正常地接受市场监控;(4)由于不能从计划供应部分得到满足的需求统统涌向市场,使市场调节价格高于正常的市场调节的均衡价格;(5)价格双轨制自身包含着内在的不稳定性,价格容易出现大波动。
三、社会主义价格体制的目标模式1.我国的价格体制的演进过程在必要时可以实行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的商品与服务的范围:(1)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的少数商品价格;(2)资源稀缺的少数商品价格;(3)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4)重要的公用事业价格;(5)重要的公益性服务价格。
2.目标价格体制模式的理论分析(1)关于“少数”与“多数”的划分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在界定必要时可以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商品与服务范围时,是从极少数商品与服务所具有的某些特性出发的。
而在作出这种界定前,其前提是对市场调节价格的功能的准确把握。
(2)关于中央与地方权限划分的标准:划分的标准应视垄断区域范围与公益“溢出效应”范围而定。
(3)政府定价与政府指导价的划分标准:凡属从国计民生出发需要限制其价格完全随不规则的供求变化而变化的重要商品与服务,可实行政府指导价,由政府制定最高限价、最低限价或者双区间限制的浮动价格。
政府指导价的比重明显低于政府定价,从少数商品与服务不适合于竞争这一使政府直接的价格管理成为需要的权责来看,政府指导价只是政府直接价格管理方式的特例。
在实践中,政府指导价的比重还会进一步下降。
3.价格体制模式的单一化目标(1)经济制度与多重化的社会经济目标:作为一种经济制度或者它赖以运行的一种经济体制,不可能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作为唯一目标,多重目标协调是一个经济制度或体制必须面对的问题。
萨缪尔森:“生产效率不是人们追求的唯一目标,我们都愿意为实现其他目标而牺牲一些效率。
”但这不等于说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没有区别。
它们的区别主要不在于两者的多重目标,也不在于作为两者运行载体的市场经济体制本身,而在于支配它们的不同的生产关系,主要表现为是否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以及在收入分配结构上以按劳分配为主,包括否走共同富裕之路。
(2)价格体制的单一化目标: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或价格赖以运行的体制是无差异地服务于资源配置优化的单一目标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服务于多重目标,不等于价格体制也得直接服务于多重目标。
价格改革所要建立的价格体制必须使价格只能本来化、专门化、经济化——最求最优配置资源。
不能让价格成为完成多重社会目标的工具。
不然,价格将无所适从。
四、社会主义价格体制目标模式运行的基础条件与市场原理1.运行的基础条件马克思—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1)财产所有权多元化:财产关系多元化是市场价格机制运行的根基,不同的利益主体才构成市场交易主体。
企业在保证财产收益的条件下应可自主处置财产,国家保留的是最终所有权。
财产所有权多元化的实质是利益关系多元化,进而是利益差别普遍化,这样才能有普遍化的商品交换关系。
(2)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和独立法人。
在市场上,它只受市场竞争的约束与法律的约束。
它不能凌驾于其他非国有经济企业之上,更不能凌驾于市场之上。
它与财产所有者的关系应通过资产的股权来体现。
在它与财产国有化关系上,可以说是财产的国有化而企业的非国有化,或者说是财产所有权的国有化而财产经营权的非国有化。
(3)交易的市场化与契约化:通过市场对投入产出效率的评价与检验功能,在无数产品交换的碰撞过程中,以价格形式提炼出价值实现的利益内容。
所以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必须市场化。
而市场化的保证机制是交易的契约化。
契约化交易关系或经济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市场经济关系。
(4)政府宏观经济行为的规范化:政府对价格实行宏观调控时,一方面必须变随意性为有经济根据性,另一方面必须变直接性为间接性。
这样才能使调控的低效性变为高效性。
2.运行的市场原理(1)消费者需求引导市场供给并进而引导社会产业结构。
由居民或家庭构成的市场消费者是社会最终产品即消费资料的需求者。
他们以效用极大化为目标的消费结构选择会最终地决定各种社会产品的供给数量及其结构关系。
(2)市场供求力量的较量形成商品价格。
每一个市场时点上的具体价格是直接在市场供求力量较量下形成的。
这是消费者从内在的偏好评价给出的价格信号(愿意支付的价格)与生产者从成本角度给出的价格信号(愿意出售的价格)通过供给与需求数量关系的比较在竞争中形成的。
(3)政府定价自觉运用价值规律:保留政府定价不等于政府可以任意定价,根据需要由政府制定的计划价格是社会主义价格体系中的价格特殊。
政府制定计划价格确实需要受更多的原则支配,比如保护消费者利益,防止垄断高价;使公益性在价格上得到体现;对重要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格等。
问:在目标价格模式中保留政府定价岂不是仍旧存在不及时反映供求关系与无视企业利益的问题吗?答:对极少数商品实行政府定价,只要自觉运用价值规律,上述问题并不存在。
由于旧价格体制下国家需要制定的是千百万种包罗万象的产品价格,它无法了解与反映供求关系因而也影响了企业的利益。
而在目标价格模式下,政府定价范围与品种大大缩小,政府的反映能力增大,政府定价还是可以适当反映比较长期的闻听的供求矛盾,我们不能认为政府对极少数商品的基本的供求关系及其变化趋势也都不能把握。
目标价格模式中实行政府定价的都是特殊产品,它们是长期短缺的或垄断的、需求弹性很小的或公益性的产品,在计划价格中包含正常利润,也就保证了企业的经济利益。
(4)国家对微观价格进行间接管理:Ⅰ模式:国家对微观价格的直接管理(政府定价)Ⅱ模式:国家对微观价格的间接管理,用各种方法间接地作用与价格水平价格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把实行Ⅰ模式商品缩小到仅仅是必要的为止,而尽量扩大Ⅱ模式作用的商品。
Ⅱ1模式:政府虽不直接作用于某些商品的价格水平,但其行为对象直接是商品的价格(物价大检查、《价格法》、明码标价制度)Ⅱ2模式:政府通过影响其他一些经济变量来间接影响价格的典型的间接管理(财政、税收、金融、外贸、收入分配、实物吞吐)。
可适用于政府定价商品,也可适用于放开价格的商品。
问:对于业已开放价格的商品,要不要再由政府进行间接管理(调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