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16课改革永远在路上课件岳麓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 土地集体所有制
的基础上对土地经营制度进行改革,以提高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
②调整产业结构:1984 年开始进入产业结构调整阶段,乡镇企业大量涌
现,农村改革向专业化、 □10 商品化 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③推行税费改革:2000 年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开始在 农村进行税费改革,即“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两个调整和一项改革”,
第二步目标。
③党的“ □29 十六大 ”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纲领,明确提出在
21 世纪 20 年内建设一个更高水平、更全面、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3)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改革广度和 深度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
为个体分散的经营方式是比较落后的,只能适应比较落后的生产力状况,促 进作用有限。随着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农业土地经营方式也必将 随之变化,个体分散的经营方式将逐渐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大规模土地经营 方式(大农业)仍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①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②内容:所有制形 式的变革: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 形式并存的经济。管理体制方面的变革: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为间接管 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③效果:城市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3)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标 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特别提示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实质是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 东思想。这次讨论使人们从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中解 放出来,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做一做 1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 的“解放”指的是打破了( )
(3)经济方面,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到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 制经济并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对外关系方面,从封闭保守转向对外开放,并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对外 开放的新格局;从“战争与革命”论转向“和平与发展”论,坚持把国家利 益放在首位,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情境导入
1978 年 11 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18 名社员冒着坐牢的危险,签 订了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并按上了
鲜红的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改变了中国农民的命运和中 国历史的发展轨迹。
那么,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改革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我 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以城市经济体制为重点的改革全面展开。
(5)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①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②21 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以 □15 公有制 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知识链接 全面的小康社会 全面的小康社会发端于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对在 20 世纪末实 现四个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的现实思考。他说:“我们的目标,第一步是到 2000 年建立一个小康社会。” 所谓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 文化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十六大”报告中,从经济、政治、文化、 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特别将可持续 性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 加殷实。”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 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A.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 B.对计划经济的崇拜 C.对高速度增长的崇拜 D.对公有制的崇拜 答案 A
解析 1978 年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是一次伟大的 思想解放运动,故 A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知识点 2 经济领域的改革
(5)文化方面,从轻视知识、践踏人才转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认识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问题 2]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和整体要求。 [名师点拨]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经过 20 多年的探索和改革,党和政府 在改革权力过分集中、领导体制和决策体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行党 政分开,调动了政府、人大、政协和司法机关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党内民主, 实行民主集中制;实行领导干部民主生活制度;提倡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推进政治体制改 革要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充分调 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 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 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①首先在农村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农业是 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社会生产中有决定意义的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状况 如何,直接影响着全国人民的经济生活。所以首先从农村开始着手改革。② 农村改革的必要性:农村人民公社体制,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平均主 义严重,生产关系脱离生产力,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 慢,阻碍了经济的发展。③实施过程:安徽、四川两省首先开始,然后逐步 推广到全国农村。④形式:一是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二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⑤评价:调动了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 化、社会化方向发展。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一种暂时的过渡形式。因
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1)召开: □05 1978 年底,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2)内容:全会结束了党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地认真地纠正“文 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
到社会主义现代化 □06 经济建设 上来的划时代的决定。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A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题干所述 政策,有利于调整农林牧副渔在农村经济结构中的比例,因此 A 项正确。题 干时间为改革初期,农村经济改革刚刚起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处于开始 推行时期,故 B 项中“完善了”说法错误;社队企业属于公有制企业,故 C 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开始建立,故 D 项错误。
[问题 3] 经济体制改革。 [名师点拨] (1)总述:①必要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形成高度集中、 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新时期,其弊端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 ②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③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 一系列环节。④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⑤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 我完善。
特别提示 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适应 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使中国汇入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在更大 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了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点拨解读核心·导思
核心解读 [问题 1]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上取得 了突破性的进展,实现了一系列转变。 [名师点拨] (1)指导思想方面,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上来。 (2)政治方面,从维护僵化体制转向全面改革,从强化集权、个人崇拜转 向建设民主政治。
温馨提示 本课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没有明确的要求。在学习本课时, 可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要从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及重大影响三个角度 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它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端。其 次,要准确把握改革开放。对改革,要从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两个 角度进行学习,并在学习中明确不同阶段改革的特色。对外开放,要结合对 外开放的实施,明确当今已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格局。在学习本课的基础上, 最好能深入社会,广泛调查,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主政治的制度化、 □26 规范化 和程序化。
知识点 4 团结一心奔小康
(1)提出:20 世纪 70 年代末,邓小平用“小康”来表述“中国式的现代
化”,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较长时期内明确具体的 □27 定量化 发展战略目
标。
(2)发展
①党的“十二大”对小康作了定量表述。
②党的“十三大”提出了“ □28 三步走 ”战略,“小康水平”是其中的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3)进程
①1987 年,政治体制改革作为独立而紧迫的任务提上了议事日程。20
世纪 80 年代, □23 农村村民自治 产生,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结
果,标志着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②经过近 20 年的探索和改革,我国政治体制开始从传统的集权模式向适
预习自读教材·导学
知识点 1 伟大的历史转折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背景:粉碎“四人帮”后,国家某些领导人提出了“ □01 两个凡是 ”
的方针。
(2)目的:纠正长期以来的“ □02 左 ”倾错误。
(3)概况: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
“ □03 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意义:打破了长期以来的 □04 个人崇拜 和教条主义的束缚,是一次伟
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 □24 民主 模式过渡。
③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在坚持和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党的
□25 领导 方式和执政方式、决策机制、行政管理体制、司法体制、干部人事
体制、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的改革,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实现社会主义民
治、经济和社会效果”“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彻底查处、严惩不贷”。
②2000 年,“ □20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提出,进一步为加强党风建设
指明了方向。
2.开展政治体制改革
(1)基本含义:在坚持和完善 □21 人民民主专政
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的政体的同时,积极探索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各种形式。
(2)目标:进一步扩大 □22 社会主义民主
1.改革经济体制
(1)背景:中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在“ □07 一五 ”计划期间逐步形成的,
随着生产的发展,弊端越来越明显,必须对其改革。
(2)实质: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
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 □08 社会生产力 。
(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ຫໍສະໝຸດ Baidu
①起步:重大举措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
2.实行对外开放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实行对外开放,开放区逐渐向内地和
□16 边境城市 发展。 (2)当今,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 □17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
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做一做 2 1979-1981 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 5000 万亩,有计划 地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 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
目的是通过对农业和农村领域的税费制度的改革,理顺国家、 □11 集体 和农
民之间的分配关系。
(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①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积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后
来以“□12 放权让利 ”为主线大力改革国有企业,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②1984 年,党的 □13 十二届三中全会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
解析
知识点 3 反腐倡廉与政治体制的改革 1.坚持反腐倡廉 (1)原因
①在对内搞活、 □18 对外开放 的过程中,不正之风的滋生蔓延,对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着极大的腐蚀作用。 ②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党和国家机关的少数
干部受到腐蚀。
(2)举措
①中共“ □19 十六大 ”提出惩治腐败要“从政治上着眼,综合考虑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