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Precision Teaching)是由巴班斯基(Ogden Lindsley)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理论与方法。
它侧重于强调个体学习者的进步和精确度,在教育和训练的过程中利用量化数据和反馈来促进学习。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所不同。
传统教学方法通常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习者个体化需求的重视。
然而,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是独特的,他们具有不同的学习速度和学习需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学习者个体的学习进展,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重视学习结果的精确度。
精确度指的是学习者在特定技能上的正确率和速度。
在这个理论中,关注的是学习者个体每次学习任务中的进步和成果。
通过定量测量和记录学习结果的精确性,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学习者在不同技能上的进步情况,并根据反馈数据进行调整和优化教学。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还强调了反馈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习者及时和具体的反馈是非常重要的。
反馈可以告诉学习者他们的进步情况,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并帮助他们进行纠正和改进。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提倡使用不同类型的反馈,包括正向和负向的反馈,并通过频繁的反馈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效果。
在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目标行为。
目标行为是学习者需要掌握的特定技能或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和定义学习者的目标行为,并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和练习活动。
通过设定和达到目标行为,学习者可以逐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并实现持久的学习效果。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在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在各个领域的教育和培训中都有所运用,包括学校教育、特殊教育、医学培训等。
在学校教育中,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在特殊教育中,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可以提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习障碍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251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理论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1927—1987)在总结60年代顿河罗斯托夫地区克服大面积留级现象的经验基础上,运用辩证的系统方法来改进教学,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巴班斯基认为,以往的教学过程理论在一定范围内也反映了某些教学的规律性,但只是过程的某个侧面、某种关系,往往以偏概全。
因此要运用辨证系统的方法,把教学过程置于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从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中综合地研究对象,以期达到最优地处理教学过程问题,即在规定时间内以较少的精力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效果。
这里所指的“最优”,不是绝对的,而是与具体条件相联系的。
在某一条件下的最优,在另一条件下未必最优。
这就要用系统论的方法来达到最优或优化。
巴班斯基指出,近年来教育科学家“十分重视对过程基本环节的阐述”,查明一个单元教学过程的“典型段落”,这被看作是教学过程的缩影。
他认为,在现有的教育学中,对教学过程环节存在着不同观点,有的考察掌握知识过程和讲授过程的基本环节;有的用掌握知识的因素(知识的感知、理解、概括、熟记和运用)代替教学过程的环节。
故有必要对如何阐述教学过程的“段落”提出一些基本要求:第一将内容与活动结合起来;第二反映出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及相互影响;第三要包括从教师使教学任务具体化(即备课)开始,到教师间接控制的学生独立学习活动(如作业)为止的整个教学过程。
这样便可以得出比较完整的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1)掌握教学的社会目的和任务,在研究学生、教学条件、教师本身可能性基础上使之具体化;(2)考虑全班学生特点,使教学内容具体化;(3)计划教学手段,最优地选择出教学活动的形式与方法,制定课的计划;(4)计划的执行,这是中心环节,要把教师的教的影响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统一起来,形成师生在教学中的相互影响;(5)对知识、技能、技巧掌握的情况进行日常检查和自我检查,随机应变进调整教学过程的进程;(6)分析教学效果,查明尚未解决的任务,供下一轮过程参考。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
最优化教学理论的代表──巴班斯基一、简介巴班斯基(1927—1987),是苏联当代很有影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
巴班斯基毕生致力于教育科学研究。
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他以罗斯托夫地区的普通学校为基地,潜心进行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研究,形成了具有丰富内容和积极现实意义的、颇有新意的完整的教学理论,在苏联和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他一生发表的著作约有三百多部(篇),代表作是《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基础》以及他主编的《教育学》以上著作都有中译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等等。
巴班斯基去世后,苏联教育科学院编纂出版了《巴班斯基教育文选》,以纪念这位为教育理论作出杰出贡献的教育家。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产生,与苏联教育改革中产生的问题直接有关。
第一,这一理论的提出,是要克服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片面性。
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理论家们对一些基本的教学论问题看法不一,互相排斥,方法论上形而上学和绝对化盛行。
以赞科夫为代表的各种教学实验取得很大成就,但由于大部分研究者只从某一方面研究教学现象,导致了片面性,只能使一部分学生获得较好发展,而且忽略了德育和劳动教育问题。
第二,提出这一理论是为了解决学生负担过重问题。
1964年教改的重点是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过分强调“高难度”和“高速度”原则,使社会对学校的要求与师生实现这些要求的实际可能之间存在差距,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
第三,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对罗斯托夫地区教育经验的总结。
60~70年代,罗斯托夫地区的教师创造了在普通学校中大面积消灭留级现象、预防学生成绩不良的成功经验。
巴班斯基运用现代科学的系统论思想,对这一经验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原理。
他又会同有关部门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四年实验研究,使这一理论更成熟、更完整、更科学。
最优化教学理论的代表---巴班斯基
原则3:
系统性和连贯性原则。该原则要求系统地、连续 地、按一定逻辑顺序来形成知识、技能和技巧,内容 的每一组成部分同其它部分都必须有逻辑的联系。
原则4:
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的原则。因为在发达的社会主 义条件下科学已变成直接的生产力。
8
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的原则还要求在教学 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我们的日常生活对学 生的积极影响,而且要克服可能产生的 对正在形成的个性的不良影响。案例如 下:
14
所以巴班斯基这样说:“你告 诉我,我会忘记;你给我示范,我 能记住;你让我自己做,我就会明 白,而且一辈子都明白”。 “我们的教师决不能做讲堂上的 圣人,而是要和学生进行苏格拉底 式的互动”。
15
最优地选择教学手段。教师要从已 有的(幻灯片、 电影片、电视片等)中选择最助于完成课堂教学基 本任务、使用起来又省时间的那些教具。 最优地选择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各种教学 方法——口述法、直观法、实践法、独立工作法、 问题探索法和复现法等最优结合方案。
12
规律6:
对教材的感知越是多种多样,就越牢固地掌握 这些内容。由此规律产生的直观性教学原则或运用 多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触觉等)进行学习的 原则可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13
有一项关于学习的研究表明: 通过读获得的知识的保持率为1%, 通过听获得的知识的保持率为20%, 通过看获得的知识的保持率为30%, 通过看和听获得的知识的保持率为50%, 通过交谈获得的知识的保持率为70%, 通过做获得的知识的保持率为90%。 由此可见,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的知识的保持率最高。
9
例:美国教育总署署长马兰先生71年提出了“生存教育” 构想,目的是使学生不仅学到某一种实用技能,而且获得谋生 的能力。美国加州一公立学校的教师设计了一个主题为“银行 业和汽车销售业”的系列活动: 活动一:参观当地一家银行 活动二:到汽车销售中心“购买”一辆小汽 活动三:起草一份有关购买小汽车的贷款合同 活动四:计算每月的贷款利息 活动五:写一台关于“银行业务与汽车销售业”的戏 活动六:制作“银行里典型的一日活动”的幻灯片 这一活动巧妙地将语文、数学、银行业、汽车销售业等多 方面的课程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去,使学生能够很好地从知到做。 “知言而不能行,谓之疾;此疾虽有天医,莫能治也。”
教学过程最优化
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1927-1987)提出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20世纪70年代,为了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留级、学习成绩不佳的现象,巴班斯基提出,要对学校教学进行整体优化。
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
巴班斯基将最优化分为“总体最优化”和“局部最优化”。
学校实践中,领导和教师往往注意到的是个别的、局部的问题,更多地是集中精力解决薄弱环节,而有时甚至以损害其他方面为代价。
教学过程最优化原理抓住了教学论中的关键问题,即如何通过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既得到教学的最大可能效果,又不致造成师生负担过重。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方法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方法体系包括六个方法:(一)综合地规划学生的教养、教育和发展的任务;(二)研究学生并使教学任务具体化;(三)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四)选择最合理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五)区别对待学生;(六)采取专门措施节约时间,选择最优的教学速度。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巴班斯基指出,“最优的”,就是“从一定标准来看是最好的”。
所谓最优化的教学,就是在教学、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效,而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学校卫生学所规定的标准。
(一)最优化不是片面的“教学过程最优化不仅要求科学地组织教师的劳动,还要求科学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因此,把“最优化”理解为单指教师的工作,是片面的。
(二)最优化具体条件下的最优化这里所说的尽可能最大的效果并非泛泛而谈,乃是针对一所学校或一定班级现有的具体条件而说的”。
因此,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不是泛泛地谈理想,而是具体条件下的最优化。
巴班斯基指出,这种观点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的具体性的学说为依据的。
“某种方法对某种情况是最优的方法,在另一种情况下,它可能就不是最优的方法。
《论教学过程最优化》读后感
《论教学过程最优化》读后感《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著,作者立足于教学实践,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对教学过程最优化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对教学论特别是对教学论的方法论做出了重大贡献。
初看这本书时,觉得过于理论式的叙述显得十分单调,静下心来拜读,才发现其中的重要价值。
所谓“最优化”,简单的说,就是用最短可能的教学时间,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及很好地完成教学过程中所应负担的教养、教育和发展任务,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在当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形势下,有必要让大家重新认识“优化”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把教育学家曾经深入研究的问题结合职教改革,让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具实效。
通过阅读和反思,我个人认为当今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关键有以下几点:一、教学内容的最优化1.深入分析教材内容。
分析判断教材内容是否能够全面地完成该课的教学任务,是否是达到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
通过钻研、通读教材,如果发现必须充实教材内容,那么,教师就必须借助教学参考书和有关该学科的信息资料予以解决。
与此同时,还应使教材内容现实化:即以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生活发展的最新例子、事实等来充实教材内容。
在内容中考虑学生日常的生产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特点,保证教学与工作过程相联系,促进学生的职业定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掌握知识,从而保证提高既定时间内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而这正符合最优化的目的。
2.分析教学重难点。
从完整选择出来的内容中找出最主要的、最本质和最难理解的内容,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便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重要教学内容上。
3.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时间。
按照可能规定给该课时的教学时间来安排教学(一节课或几节课)的内容,教师必须确定新授教学内容的每一部分所需时间,如果发现讲授参与性和例证性材料的时间不够,那就从中选出最必要的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其余的内容可以分派到课下留给学生自学。
实用文档之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
实用文档之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是指苏联心理学家巴班斯基(Lev Semyanovich Vygotsky)在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教育理论,主要强调学生发展的社会性和文化性,认为社会的交往和文化环境对个体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主要包括区域理论和近期发展区域理论两个概念,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个概念以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1.区域理论区域理论指的是一个学生在学习其中一知识或技能上,处于已经掌握该知识或技能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尚不能完全掌握该知识或技能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一段区域。
实际发展水平是指学生可以独立完成项任务的能力水平,而潜在发展水平则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完成的任务的能力水平。
根据区域理论,教师应该精准地判断学生所处的实际发展水平,并在该水平上进行教学。
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或技能,教师应该在给予肯定的同时提供更高难度的任务,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而对于学生尚未掌握的知识或技能,教师应该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并逐步提高。
2.近期发展区域理论近期发展区域理论是巴班斯基在区域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概念,强调了学生与教师或同伴合作的重要性。
根据近期发展区域理论,教师需要创造一个符合学生发展水平的教学环境,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促使学生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完成更高水平的任务。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不仅可以应用于学校教育中,也适用于各种教育场景。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定适当的任务和目标,合理引导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实现他们的最佳发展。
总之,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关注学生的社会性和文化性,强调了学生发展的区域和近期发展区域,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角色。
这一理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是苏联当代很有影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
1949年毕业后在中学当物理教师,其间在职进修并获得教育科学副博士学位。
1973年获教育科学博士学位,1974年被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
他以罗斯托夫地区的普通学校为基地,潜心进行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研究,形成了具有丰富内容和积极现实意义的、颇有新意的完整的教学理论,在苏联和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他一生发表的著作有三百多部(篇),代表作是《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基础》以及他主编的《教育学》。
作为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著述字里行间不乏“苏维埃教育”“发达社会主义”等特定背景及其名词,之于当下中小学教师而言,或许显得有些古板枯燥。
当前涉及教师专业阅读的有关文论解读、开展教师阅读推动的活动之中,几乎很少谈到其人其书,巴班斯基在中小学大众视野中似乎成了一个束之高阁、渐行渐远的名词。
金克木先生谈及读书治学经验时曾指出:“就书籍而言,总有些书是绝大部分的书的基础,离了这些书,其他书就无所依。
”其实,对处于班级授课制运作形态之下的中小学教师,巴班斯基可谓必读,尤其是对启迪教师的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方法应用、提升教学规范化与课程自觉性方面,其人其书仍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在去年6月的一次会议上,山东省教科院李文军副院长曾谈到,不要小瞧前苏联而去盲目学习西方的一些教学思想,他特别提到了巴班斯基,强调其论述背景也是班级授课制,对我国中小学教学是有启发的。
“最优化”蕴含的教学质量观与科学发展观巴班斯基认为,在现代学校条件下,“首先必须把解决教学教育任务的效果、质量,以及教师和学生为解决这些任务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作为教学过程最优性的最重要标准”,“判断教学质量,我们将依据教学成果同现代学校教学的全部目的和任务的要求相符合的程度,依据教学成果同每个学生在一定发展时期内的最大可能性相适应的程度”。
他进而指出,能同时符合下列两条标准的教学过程是最优的:(1)教学过程的内容、结构和发挥作用的逻辑,都要根据国家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每个学生最大的学习可能性的水平,保证有效地和高质量地解决学生的教学、教育和发展任务;(2)达到既定的目的,既要不超过现行教学计划用于课堂作业的时间,也不要超过学校和劳动卫生学规定师生用于家庭作业的最高时间标准,同时还应防止师生疲劳过度的现象。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尤•克•巴班斯基(1927 ―― 1987)是苏联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苏联教育科学院正式院士、副院长、教育科学博士。
也是苏联当代教育理论界的权威之一。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最大的特色,就是其方法论基础与众不同,即他首次尝试性地使用了辩证的系统结构方法论。
他指出,要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就必须以辩证的系统结构方法论来研究教学过程。
在他的这个系统结构方法论之下,还包括如下一些具体观点:整体观,联系观,矛盾观,综合观,真理的具体性原理,划出系统中主要环节的原理等等。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概述(一)教学最优化的定义教学最优化是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耗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
巴班斯基在不同场合对“教学过程最优化”或“教学最优化方案”作了与上述定义基本一致的解释:1 、所谓教学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教师有目的地选定一种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使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解决教养和教育学生的任务,并取得尽所可能最大的效果。
2、教学过程最优化指的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
3、当代学校教学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所选择的教学教育过程的方法,可以使师生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的效果。
4、最优的教学方案,也就是对现有条件来说,对现阶段来说,从其效果和师生的时耗角度看,为最佳的教学方案。
(二)教学最优化的标准通过上述定义和解释可以看出,教学结果和教学时耗量,是评定、选择、实施最优化教学方案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这就涉及教学最优化的标准问题。
教学最优化的第一个标准是,每个学生都在教养、教育、发展上达到符合他最近发展区内实际学习可能性的水平。
这里强调的不是现有的实际学习可能性,而是在最近发展区内的实际学习可能性。
其教养水平可以用五级记分制来作定量评估,教育水平和发展水平可采用高、中、低三级评定制。
第九讲关于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docx
冃|J R任何教学改革的落脚点,无不着意于教学最优化:用最适当的教学时间,通过科学的方法策略,赢取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
怎样才能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洛南呻7 HniNRN NDRMTRL UNIVERSITY厶、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V X、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般原理■三、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体系四、评析与启示思考与探索你认为什么样的生活是最优化的生活,决定最优化生活的因素有哪些?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十个维度目标价值体验身体健康体验知足充裕体验心理健康体验成长进步体验心态平衡体验社会信心体验人际关系体验自我接受体验家庭氛围体验如果令A、B、C、D……X、Y、Z这26个英文字母,分别等于百分之1, 2, 3, 4……24, 25, 26这26个数值,那么,由什么字母组成的单词所代表的涵义对幸福生活最重要?work Hard :它在我们生命中的重要性占98%--- Knowledge:知识改变命运,它在我们的生命中的重要性占96% —些,它在我们生命中的重要性占54%--- L ove: 爱情可能对女性来说更重要——Luck:好运的重要性占47%--- M oney:它在我们生命中的重要性占到72%——Leadership :它在我们生命中的重要性占到89%•究竟什么能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百分之百满呢?•是Attitude (心态),是态度!•算式:A+T+T+I+T+U+D+E=1+20+20+9+21+4+5=100%。
巴班斯基简介尤•克•巴班斯基(1927——1987)是苏联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苏联教育科学院正式院士、副院长、教育科学博士,苏联当代教育理论界的权威之一j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一)克服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片面性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前苏联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劳动训练,即忽略了对学生的综合教育。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理论。
该理论运用现代系统论的原则和方法,对教学理论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探索。
可以说,它并不是什么特别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而是一种教学的方法论,一种教学的策略思想。
但是,正是这种教学的方法论极大地影响了苏联70年代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进程。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建立在系统方法论的基础上的。
系统观点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都是自成系统,又互为系统。
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织部分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就是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并且由构成该系统的各个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进行综合考察的。
把教学过程中的人(教师和学生)、条件(教学物质条件、教学卫生条件、教学的道德心理调节)、教学过程结构(包括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结果)以及教学实施的基本环节形成教学的系统。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概念和标准最优化指选择在给定条件下解决任何一种任务的最佳方案的过程。
最优的教学过程,一般来说不是最好的教学过程,即并非理想的教学过程。
最优是指在现有条件下,对学生和教师在当时的实际可能性来说,以及从一定的准则来看是最好的。
巴班斯基认为,在现代条件下,最优地组织教学过程,"应该是使各个班级在每一个学生,在掌握教学内容方面,达到他当时实际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优、良或合格),同时在可能的范围内,提高他的教育水平和发展水平。
"具体而言,他认为,教学最优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最大的可能效果;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耗费最少的必要精力;花费最少的经费。
概念标准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有两个。
第一个准则是"每一个学生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都达到他在该时期内实际可能达到的水平。
"第二个准则是"学生和教师都遵守有关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数规定。
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2012.4.13本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前苏联进行教育改革后的新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由于强调"高难度"和"高速度"原则,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使师生普遍感到负担过重,同时也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劳动训练,即忽略了对学生的综合教育。
此外,在前苏联学校历史上,曾出现许多这样的情况,即当出现一种新教学法时,大家都追求这种"时髦"的教学法,而忽视本校学生、教师以及教学条件的可能性。
这样,在评价教师和学生工作时往往出现形式主义。
为此,前苏联不少教育思想家十分关注如何提高实际效率的问题,他们不断探索教学与教育的最佳方案,解决怎样从丰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中,选择最适合本身条件的那些形式和方法,也就是说,使大家知道要如何寻求一种能最恰当地考虑到具体教育情境,能在花费最少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取得最好效果的方法。
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Ю•K•巴班斯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活动和实验工作,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1977年,他首先发表了《教学过程最优化》一书,以后又陆续发表了《教学论方法论的若干迫切问题》(苏联《苏维埃教育学》杂志1978年第9期)《现代普通学校的教学原则》(苏联《国民教育》杂志1979年第2期)《论教学过程最优化问题的研究特点》(苏联《苏维埃教育学》杂志1980年第12期)以及《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一一方法论原理》《教育过程最优化问答》等许多论著和文章,进一步系统地阐明了他的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从理论上论证了一条新的教学论原则,即教学最优化原则,阐述了现代普通学校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实质、准则和研究方法,并较为系统地指明了将最优化思想贯彻到学校实践工作中去的途径。
学习和借鉴巴班斯基的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及其教育思想,会有益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
本章拟从四个方面介绍巴班斯基的这一思想理论。
一、最优化理论的科学方法论前提任何一种新的学说的提出,都具有自己的基础、依据和源泉。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展开全文一、巴班斯基生平简介巴班斯基(1927--1987年),生前是前苏联教育科学博士、教育科学院院士及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家。
他研究的中心课题是:“教学过程最优化”。
关于该课题的论述占据了他著作的较大比重,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问答》、《中学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等。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一)产生的历史背景60年代,前苏联教育改革和教学实验不断深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由于教学内容复杂化并强调不低于国际水平,而学制比别国短,要在"10年完成"12年的课程计划,因此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一直无法解决。
于是一批学者提出把“劳动的科学组织”原理纳入到教育工作中来,使教师和学生耗费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经费,获得最大可能的教育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最优化”就是从教学侧面对劳动的科学组织原理予以丰富和深化。
此外,在罗斯托夫地区,学校大面积消灭了留级现象,并总结了“发挥课堂教学巨大可能性”的经验,也为巴班斯基教学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二)主要观点1.基本概念“教学过程最优化”是由“教学过程”和“最优化”两个概念组成的。
巴班斯基用系统论观点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系统,它是由目的;激发———动机;教学内容;操作———活动;检查———调整;效果———评价六个基本要素组成的。
而师生的双边关系及教学条件!包括物质条件和社会心理条件(是影响系统运作的三个基本因素。
他的“最优化”是指“对现有条件来说,对学生和教师在当时的实际可能性来说,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
因此“最优化永远是相对的,因为它并不提供理想的、绝对的决策”,它只是寻求指导教学过程的理想方案的一个步骤。
2.基本标准为寻求最优化的教学方案,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用以对所有可能的方案进行最优程度的评定。
为此,他提出效果和时间耗费两个标准。
效果标准是指在学生达到国家规定水平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学校和班级,提出不同的评价标准。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 1、克服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存 在的片面性 • 2、解决学生负担过重问题 • 3、教育经验总结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般概念
•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教师有目的地选 定一种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保 证在规定时间内解决教养和教育学生 的任务,并取得尽可能最大的效果。
巴班斯基:1927——1987苏 联著名教育家、社会活 动家、苏联教育科学院 正式院士、副院长、教 育科学博士。也是苏联 当代教育理论界的权威 之一。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产生的时代 背景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般概念 三、评价最优化的基本标准 四、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体系
深入研究学生,具体落实任务
• • • • • • • 1参加公共活动的积极性和劳动积极性 2道德修养 3学习态度 4学习认识活动的技能技巧水平 5学习毅力 6身体素质 7家庭的教育作用
优选教学内容的七条标准:
• • • • • • • 1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2教学内容的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 3突出主要的和本质的 4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各年级学生的可能性 5教材安排必须符合规定给该教材的时数 6考虑教学内容的国际水平 7内容应符合当前教师的可能性和学校教学物质设 备的可能性
优选教学内容时的工作程序
• 1深入分析教科书内容,判断它能否完成特 定课题的教学、教育和发展任务。 • 2从教学内容中划分出最主要的、最本质的 东西。 • 3考虑学科之间的协调。 • 4按照分配给本课题的教学时数安排教学内 容。 • 5保证区别对待差生和优生。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
• 1组织和自我组织教学活动的方法 • 2激发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 • 3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巴班斯基是俄罗斯心理学家,他的最优化教学理论是关于学习和教学的理论。
他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师的角色是创造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强调了学习的个体差异和学生现有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性。
他提出了一些原则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教学。
首先,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强调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所以教学方法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
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和目标,以便个性化地指导学生。
这种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
此外,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还强调了积极反馈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明确的目标和期望,以及及时的反馈和认可。
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促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
这种积极的反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进展,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
另外,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强调了学习的互动性。
他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过程,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中才能更好地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和合作能力。
总之,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原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他的理论强调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现有知识的重要性,以及教学的互动性和积极反馈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原则和方法,设计适合学生的个性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就。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及其现实反思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及其现实反思巴班斯基是教育心理学家,他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一种基于实践和经验的理论,旨在寻求教学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巴班斯基认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核心概念是“适应”和“反馈”。
他认为,教学过程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进行调整,以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和教学策略。
而反馈是用来评估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学效果的工具,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水平,设计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这可以帮助每个学生在适当的挑战下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
其次,教师还应该提供明确和具体的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
同时,他也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和激励学生的重要性,以促进他们的参与和努力。
首先,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强调了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的重要性,但在一个班级中,教师往往需要应对30多个学生的差异和需求。
这对教师的能力和资源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很难实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教学。
其次,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强调了反馈的重要性,但实际上,给每个学生提供及时和个性化的反馈也是一项困难的任务。
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可能导致教师无法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馈,而只能采用一些普遍性、一般性的反馈方式。
再次,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教学策略和方法,但这些策略和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教学场景和问题。
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年级和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需求,需要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最后,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强调了教师的主动参与和指导的重要性,但现实中,学生的学习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家庭背景、学校资源等。
在一些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教师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和指导。
综上所述,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在理论上提出了一种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教学方式,强调了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的重要性。
巴班斯基《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
巴班斯基《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是由苏联心理学家巴班斯基(Lev Vygotsky)所著,这本书是关于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过程优化的重要著作之一、巴班斯基通过对儿童发展和学习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观点,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儿童的学习过程。
《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首先探讨了儿童发展的基本原理。
巴班斯基认为,儿童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儿童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情境的参与来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知识和认知能力。
这一观点与传统的认知发展理论不同,传统理论认为儿童是在个体内部不断发展的,而巴班斯基强调了社会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
接着,巴班斯基介绍了他的主要理论,社会文化心理学。
他认为,人类的意识和思维是通过语言和符号系统来形成和发展的。
这一理论强调了文化和社会背景对于儿童学习的影响,也说明了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教育者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文化工具,来引导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在《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后半部分,巴班斯基具体阐述了他关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考。
他提出了一种被称为“近发展区”的概念,意味着教学应该处于儿童已经掌握的能力和他们还未掌握的能力之间。
这样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逐步达到更高的学习水平。
巴班斯基还强调了对于儿童的教学应该是个体化和情境化的,需要根据每个儿童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
这一理念对于现代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总的来说,《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通过对儿童发展和学习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观点。
这些理论和观点为教育者提供了有关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指导和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儿童的学习过程。
同时,这本书还强调了社会和文化对于儿童学习的影响,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因此,《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是一本对于教育者和研究者都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优化教学理论的代表──巴班斯基一、简介巴班斯基(1927—1987),是苏联当代很有影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
巴班斯基毕生致力于教育科学研究。
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他以罗斯托夫地区的普通学校为基地,潜心进行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研究,形成了具有丰富内容和积极现实意义的、颇有新意的完整的教学理论,在苏联和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他一生发表的着作约有三百多部(篇),代表作是《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基础》以及他主编的《教育学》以上着作都有中译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等等。
巴班斯基去世后,苏联教育科学院编纂出版了《巴班斯基教育文选》,以纪念这位为教育理论作出杰出贡献的教育家。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产生,与苏联教育改革中产生的问题直接有关。
第一,这一理论的提出,是要克服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片面性。
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理论家们对一些基本的教学论问题看法不一,互相排斥,方法论上形而上学和绝对化盛行。
以赞科夫为代表的各种教学实验取得很大成就,但由于大部分研究者只从某一方面研究教学现象,导致了片面性,只能使一部分学生获得较好发展,而且忽略了德育和劳动教育问题。
第二,提出这一理论是为了解决学生负担过重问题。
1964年教改的重点是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过分强调“高难度”和“高速度”原则,使社会对学校的要求与师生实现这些要求的实际可能之间存在差距,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
第三,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对罗斯托夫地区教育经验的总结。
60~70年代,罗斯托夫地区的教师创造了在普通学校中大面积消灭留级现象、预防学生成绩不良的成功经验。
巴班斯基运用现代科学的系统论思想,对这一经验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原理。
他又会同有关部门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四年实验研究,使这一理论更成熟、更完整、更科学。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般概念巴班斯基把辩证的系统论观点作为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以整体性观点、相互联系观点、动态观点、综合观点、最优化观点等指导教学论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这就是说,巴班斯基的理论把构成教学过程的所有成分、师生活动的一切内外部条件,看成是相互联系的,在相互联系中考察所有教学任务和完成这些任务所可能采用的形式和方法(即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诸要素的合力)。
因此,教学过程最优化不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而是科学地指导教学、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的方法论原则;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任务、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即把教学看成一个系统,用系统的观点、方法来考察教学),教师对教学过程作出的一种目的性非常明确的安排,是教师有意识地、有科学根据地选择一种最适合于某一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整个教学过程的模式,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以保证教学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挥从一定标准看来是最优的作用,获得可能的最大效果(即在一定条件下,花最少的教学时间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最优的”是指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在具体条件制约下所能取得的最大成果,也是指学生和教师在一定场合下所具有的全部可能性。
最优化是相对一定条件而言的,在这些条件下是最优的,在另一些条件下未必是最优的。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充分体现了辩证法的灵魂──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
(三)评价最优化的基本标准评价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标准有两条。
一条是效果标准,即每个学生在教学、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都达到他在该时期内实际可能达到的水平(但不得低于规定的及格水平)。
这条标准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要从学习成绩、品德修养、智能发展三个方面全面衡量效果;第二,评价效果要有客观标准,这就是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等;第三,评价要依据具体条件和实际可能。
另一条标准是时间标准,即学生和教师都遵守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
把这两条标准具体化,可以把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评价标准规定为:(1)在形成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过程中,形成某种个性特征、提高每个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水平方面可能取得的最大成果;(2)师生用最少的必要时间取得一定的成果;(3)师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花费最少的精力取得一定的成果;(4)为在一定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成绩而消耗最少的物资和经费。
教学过程最优化可分为总体最优化和局部最优化。
总体最优化要求以综合地解决教学、教育和发展任务为目标,以效果和时间、精力、经费等的最低消耗作为衡量最优化的标准,要求学校领导、全体师生、家长共同解决最优化任务。
局部最优化是根据总体目标的一部分或按照个别标准进行最优化。
(四)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体系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体系是指相互联系的、导致教学最优化的方法的总和。
这一方法体系强调教学双方最优化方法的有机统一,它既包括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成分(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效果),又包括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准备、进行、分析结果);既包括教师活动,又包括学生活动,强调师生力量的协调一致,从而找到在不加重师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
该方法体系包括以下八个基本方法。
1.综合规划学生的教学、教育和发展任务,注意全面发展巴班斯基通过深入研究,为广大教师拟定了综合规划任务的程序。
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周密考虑学生在学习某个课题时可能完成的教学、教育和发展任务。
然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业程度、教育水平和发展水平去具体确定任务。
第三步是教师比较各种任务的意义和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从中确定主要的任务。
最后,教师确定每堂课的“最高任务”。
按这样的程序综合设计和具体确定教学任务,就能同时完成多项任务,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2.深入研究学生,具体落实任务巴班斯基提出要研究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
实际的学习可能性是指以个性为中介的、决定具体的个人在学习活动范围内潜在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的统一。
内部条件包括:个人接受教学的能力、思维、记忆等基本过程和属性的发展程度;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学习劳动的技能和技巧;对个人的工作能力有特殊影响的身体发展因素;个人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有特殊影响的教育因素。
外部条件包括家庭、文化环境和生产环境的影响以及教师、学生集体和教学物质基础等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判明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必须有比较完整的研究学生的大纲和一套行之有效的研究学生的方法。
巴班斯基经过深入的实验研究后提出了一份大纲。
该大纲包括七个项目:学生参加公共活动的积极性和劳动积极性,道德修养,学习态度,学习认识活动的技能技巧水平,学习毅力,身体素质,家庭的教育作用。
研究学生的方法包括观察、谈话、诊断性作业、研究有关文件、教育会诊等。
教育会诊法是巴班斯基的创造。
这种方法类似于医生给病人看病,即在班主任的主持下,由任课教师、校医、家长代表等参加讨论全班学生鉴定的会议。
与会者充分发表意见,找到个别学生学习不良和行为欠佳的原因,确定用共同的力量去排除那些原因的方法。
3.依据教学大纲,优选教学内容,分出内容重点这一方法以抓住活动的主要环节这个方法论原理为根据,并且考虑了心理学关于形成动力定型以及在一定时间内所能感受的客体和概念有一个最合适的可能数量的理论。
巴班斯基提出了优选教学内容的七条标准:(1)教学内容的完整性;(2)教学内容的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3)突出主要的、本质的东西;(4)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各年级学生的可能性;(5)教材安排必须符合规定给该教材的时数;(6)考虑教学内容的国际水平;(7)内容应符合当前教师的可能性和学校教学物质设备的可能性。
巴班斯基又规定了教师在优选教学内容时的工作程序:(1)深入分析教科书内容,判断它能否完成特定课题的教学、教育和发展任务,(2)从教学内容中划分出最主要的、最本质的东西;(3)考虑学科之间的协调;(4)按照分配给本课题的教学时数安排教学内容;(5)保证区别对待差生和优生。
4.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巴班斯基把教学方法分成三大类。
第一大类是组织和自我组织教学活动的方法;第二大类是激发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第三大类是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
第一大类从传递和感知知识信息的来源分成口述法(讲述、讲演、谈话)、直观法(图解、演示等)和实践法(练习、实验、劳动等);从传递和感知知识信息的逻辑分成归纳法和演绎法;从思维方面分成复现法和问题探索法;从学习管理方面分成学生独立学习法和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第二大类分成激发和形成学习兴趣的方法、激发和形成学习义务感和责任感的方法。
第三大类分成口头检查和自我检查法、书面检查和自我检查法、实验实践检查和自我检查法。
巴班斯基认为,每种教学形式和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方法。
而且教学方法具有辩证统一性,各种方法互相渗透,师生从各方面相互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根据相应教学阶段的任务、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可能性以及教师运用各种方法的可能性来选择教学方法,并队教学方法进行最优组合,配合运用。
5.采取合理形式,实行区别教学(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区别教学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个重要办法,为此,必须把全班的、小组的和个别的教学形式最优地结合起来。
区别教学决不是简化教学内容,而是对学生进行有区别的帮助。
6.创造必要条件巴班斯基指出要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实现创造必要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教学物质条件、学校卫生条件、道德心理条件和审美条件。
7.随时调整教学活动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意外情况,需要迅速改变教学方法。
教师善于对变化了的情况灵活地作出反应,是教师掌握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标志。
8.分析教学效率,确定最优速度,节省师生时间以上八个方法构成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完整的方法体系。
只有综合运用整个方法体系,才可认为是真正实施了教学过程最优化。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巴班斯基从辩证的系统结构论出发,使发展性教学的所有研究成果都在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体系中占据恰当的位置,通过教学过程最优化体现出发展性教学的最优效果。
因此,尽管这一理论体系存在着优选步骤繁琐、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不够重视等缺点,但仍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