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MB和血清肌钙蛋白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心肌肌钙蛋白临床意义

心肌肌钙蛋白临床意义

心肌肌钙蛋白临床意义心肌肌钙蛋白(myocardial creatine kinase,CK-MB)是一种特异性心肌标志物,在心肌细胞损伤时会被释放入血流中。

因此,CK-MB常被用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

CK-MB与AMI的诊断AMI是由于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损伤。

AMI的临床表现是胸痛、压迫感、呼吸困难等症状。

AMI的重要特征是心肌细胞的坏死,因此会释放心肌细胞内的肌钙蛋白等标志物。

CK-MB是其中一种具有特异性的标志物,早期心肌损伤时CK-MB的释放量明显高于其他标志物,因此CK-MB可以更早地发现AMI的发生。

在临床实践中,CK-MB常被用作AMI的诊断标准。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所制定的诊断标准,当CK-MB的浓度超过上限的两倍时,可以诊断为AMI。

另外,CK-MB的动态变化也可以用于AMI的诊断。

AMI发生后CK-MB的浓度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通常在AMI发生后4-6小时内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

采用CK-MB的动态变化,可以更加准确地诊断AMI。

CK-MB在AMI患者的预后评估中的作用除了诊断作用,CK-MB在AMI患者的预后评估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AMI患者的预后不仅取决于AMI本身的严重程度,还取决于心肌损伤程度的大小。

心肌损伤程度的大小可以通过 CK-MB的浓度来评估。

浓度越高,心肌损伤越严重,预后越差。

目前,CK-MB的浓度已经成为AMI患者预后评估中重要的指标之一。

近年来,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CK-MB的测量已经变得更加精确和可靠,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患者的预后。

CK-MB的局限性虽然CK-MB在AMI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其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

首先,CK-MB不是完全特异性的心肌标志物。

CK-MB不仅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在其他组织中也有一定量的存在。

当其他组织损伤时也会释放CK-MB进入血流,因此也会导致CK-MB的浓度升高,从而影响AMI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与临床意义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与临床意义

cTn I 的检测
用于检测 cTn I 的快速诊断试剂盒也 有多种,同样存在缺乏标准化的问题
cTn T 或 cTn I 的临床应用选择
cTn T 或 cTn I 在检测心肌损伤时的临床价值相同 cTn T 只有一家厂商生产,其结果具有可比性,因此临床研究和
应用评价规模多比较大,文章较多 cTn I 因多家厂商生产,标准化问题尚未得以解决,各测定系统间
催化活性测CK-MB浓度。
测酶质量方法则是利用CK-MB的抗原性,根 据抗原抗体反应测CK-MB酶蛋白浓度。
两者结果有时不一致,因为如酶变性失活但 仍保留抗原性,此时用测酶活性的方法结果
不高,但用测质量方法可以增高。
免疫抑制法:
抗CK-M抗体抑制CK-M亚单位,测定剩余的非MCK活力, 包括CK-BB、CK-MB中的B亚基、巨CK、CKMt,•由于心脏疾患病人血清中CK-BB、巨CK和CK-Mt 的含量可忽略不计,非M-CK活力代表CK-MB中的B亚 基活力,乘以2即为CK-MB活力。
灌注成功 未再灌注
灌注成功与未再灌注病例cTnT的
危险分层是cTn的重要应用
医师对急诊疑似ACS病人,首先要进行危险分层,必须根据入院时病史, 症状,物理检查,ECG和心脏标志物检查结果判断病人有无危险
有无猝死,或其它非致死性心脏事件的可能性
根据TnI和ECG危险分层
Patients without Events (%)
100
TnI neg.
95
ST depression
90
85
80
TnI pos.
n=870 pt 75
0
5
10
15
20
25
30

血生化心肌酶谱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血生化心肌酶谱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血生化及心肌酶谱各项指标临床意义————————————————胡馨血生化是生化室能做的全套项目。

一般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肾功(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肌酐、尿酸、尿微量蛋白)、离子、淀粉酶、心肌酶等等;而血常规是诊断血液疾病或身体有无炎症贫血或凝血问题的检查。

心肌酶谱:对心肌酶检查,检查心肌酶主要是确定心肌缺血坏死或细胞膜通透性。

一般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同功酶、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和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国内常将这一组与心。

心肌肌钙蛋白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心肌肌钙蛋白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肌肌钙蛋⽩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肌肌钙蛋⽩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发表者:薛⼀涛(访问⼈次:10727)肌钙蛋⽩就是肌⾁收缩的调节蛋⽩。

⼼肌肌钙蛋⽩(cTn)就是由三种不同基因的亚基组成:⼼肌肌钙蛋⽩T(cTnT)、⼼肌肌钙蛋⽩I(cTn I)与肌钙蛋⽩C(T nC)。

⽬前,⽤于ACS实验室诊断的就是cTnT与cTnI。

肌钙蛋⽩T(TnT)分⼦量为 37KD,就是原肌球蛋⽩结合亚基。

有三种亚型:⾻骼肌肌钙蛋⽩T(sTnT)包括快⾻骼肌型与慢⾻骼肌型,此外还有⼼肌型。

⼼肌肌钙蛋⽩T(cTnT)的⼤部分就是以C-T-I的复合物形式存在于细丝上,6%—8%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肌细胞浆中。

因cTnT与⾻骼肌TnT的基因编码不同,⾻骼肌中⽆cTnT的表达。

cTnT相对于两种⾻骼肌亚型有40%的不同源性。

cTnT分⼦稳定、亲⽔、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的反应性好。

⽬前所⽤的单克隆抗体为对⼼肌特异的捕捉抗体与标记抗体。

TnI(肌钙蛋⽩I)存在三种亚型:⾻骼肌肌钙蛋⽩I(sTnI)中存在快⾻骼肌型与慢⾻骼肌型,它们具有相似的分⼦量(20KD),但⼆者之间的氨基酸序列约存在40%的差异;第三种为⼼肌型。

⼼肌肌钙蛋⽩I(cTnI)与⾻骼肌型的氨基酸序列也存在40%的差异。

但⼈的eTnI氨基末端⽐sTnI多31个amino acid,使其m olecular weight达到22KD,这种独特的顺序使之具有较⾼的⼼肌特异性,有助于制备相应的单克隆。

cTn就是以cTnI-C-T复合物与游离cTnI形式存在于⼼肌细胞中,⼼肌损伤时释放到⾎循环中后,cTnI-C-T可进⼀步分解为cTnI-C复合物与游离cTnI。

故⾎循环中除cTnI C-T、游离cTnI外还有cTnI-C,⽽且cTnI-C 就是其在⾎液中的主要形式。

其代谢产物由肾脏排出体外。

TnC分⼦量为18KD,就是Ca2+结合亚基,每个分⼦结合2个Ca2+。

⼼肌与⾻骼肌的TnC结构相同。

手足口病患儿心肌肌钙蛋白I\CK-MB检测的临床意义

手足口病患儿心肌肌钙蛋白I\CK-MB检测的临床意义

手足口病患儿心肌肌钙蛋白I\CK-MB检测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对于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意义。

方法检测276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cTnI、CK-MB水平。

结果手足口病患儿血清cTnI和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TnI在诊断手足口病合并心肌炎的敏感度高于CK-MB;cTnI窗口时间明显高于CK-MB。

结论血清cTnI、CK-MB对早期诊断手足口病心肌损害、心肌炎有重要意义,且cTnI测定在诊断手足口病合并心肌炎的价值更大。

【关键词】手足口病;心肌损伤;心肌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本文通过对我院2009年4月~2009年11月期间住院的276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清cTnI、CK-MB检测在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伤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收集我院2009年4月~2009年11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276例,发病均在3天之内,其中男192例,女74例,男女比例为2.6:1,年龄2个月至14岁,其中2个月-3岁182例(65.9%),3-6岁62例(22.5%),6-14岁32例(11.6%)。

60例健康查体儿童为对照组。

1.2 方法手足口病患儿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放置自凝管,正常对照组儿童抽取空腹静脉血。

测定cTnI、CK-MB水平。

cTnI测定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定量测定法,CK-MB测定采用免疫抑制法[1]。

cTnI>1.1ng/ml为阳性,CK-MB正常值0-25U/L。

合并心肌炎患儿再分别于病程7-10天、14天复查cTnI、CK-MB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YO、CK-MB、cTnI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MYO、CK-MB、cTnI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MYO、CK-MB、cTnI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研究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表现并且研究其临床意义,选择合适人群进行研究。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由冠状动脉持续性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坏死的一种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是在我国乃至全世界的一种高死亡率的心脑血管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吸烟、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病等危险因素也持续增加,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断增加,从而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生命负担。

据统计,全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约为250万人。

在未来10年里,心血管疾病的患病人数将持续攀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高于肿瘤,是国民总死亡的首要原因,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

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在欧美和国内都很高。

特别是在中国,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并逐渐趋向于年轻化。

虽然医疗机构的检测和治疗能力正在不断提高,但是仍需要进一步努力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

然而,在全球不同地区及不同级别医院内,患者的病死率仍存在差异。

因此,有效预防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仍然是全球医学界面临的重要挑战。

《创建健康和谐生活:遏制中国慢性病流行报告》表明从2010年起往后20年间,我国人民因慢性病导致的总死亡数将大幅增加,心血管疾病占慢性病比重将过半。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和人口老龄化出现以及饮食习惯不同等影响因素对人们身体健康存在较多的隐患,而AMI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已被认为是心血管病致死的首要原因。

根据Sino-Monica 研究结果,北京虽是冠状动脉事件发生概率最低的中心之一;但也是少数冠状动脉事件呈上升趋势的中心之一。

血清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检测临床意义及研究

血清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检测临床意义及研究

血清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检测临床意义及研究血清心肌酶谱检测的异常结果对判断各类心血管疾病的预后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即使对疾病的早期診断与鉴别也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参考价值。

肌钙蛋白具有新机特异性,该指标增高可作为心肌损害的重要证据之一,具有高敏感性与特异性。

联合测定血清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可作为诊断和评估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指标;二者具有协同互补作用,可减少心血管疾病误诊、漏诊发生率。

医务人员可根据检查结果在短时间内对疾病作出诊断并制定针对性计划进行治疗,对提高疾病治疗效率,促进患者预后,提高生活治疗及远期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血清心肌酶谱;肌钙蛋白;临床意义;研究进展近年来,各类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显著增高,患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发展。

心血管疾病作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具有致残、致死率、复发率高且并发症多的特点,目前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1]。

疾病一旦发作,急诊条件下心电图可能缺乏特异性改变,而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则对操作环境要求较多且费用较高,对于基层医院开展受到限制,不利于患者及时诊断与治疗。

随着医疗检验技术不断发展,血液检查方法由于其检验速度快,准确率高等优势已广泛推广临床,为早期诊断心血管疾病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本文分别对血清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与发展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将来心血管疾病中各类血液检测指标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心肌酶谱主要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及肌红蛋白MB[2]。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是细胞内功能酶,主要包括细胞质AST与线粒体AST。

当心血管细胞发生轻度受损时,细胞质AST指标增高;当细胞严重受损时,线粒体AST 指标显著升高。

肌酸激酶可翠花肌酸以及腺苷三磷酸生成磷酸肌酸以及腺苷二磷酸;其可逆性反应产生的磷酸肌酸中含有高能键,是人体肌肉收缩能量的直接来源。

脓毒血症患者早期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脓毒血症患者早期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脓毒血症患者早期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脓毒血症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重症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近年来,临床上普遍关注脓毒血症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早期干预对于患者的预后非常关键。

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作为心肌损伤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在脓毒血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和监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研究发现,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清cTnⅠ和CK-MB水平常常升高,且与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这表明脓毒血症可能导致心肌损伤,并且cTnⅠ和CK-MB的变化可以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

由于心肌损伤与脓毒血症患者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血清cTnⅠ和CK-MB的测量有助于了解炎症反应对心肌的影响,并且可以作为评估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早期诊断对于脓毒血症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清cTnⅠ和CK-MB水平在感染发生后的早期即可升高,且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因此,血清cTnⅠ和CK-MB的测量可以帮助早期诊断脓毒血症,以便及时干预和治疗。

此外,血清cTnⅠ和CK-MB的水平还可以用于监测治疗的有效性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如果治疗有效,心肌损伤水平会下降;相反,如果治疗无效或疾病恶化,心肌损伤会持续增加。

进一步探究血清cTnⅠ和CK-MB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有助于深入了解脓毒血症与心肌损伤的关系,并且可以为脓毒血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尽管血清cTnⅠ和CK-MB测量对于脓毒血症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但仍需注意其局限性。

心肌肌钙蛋白与炎症反应相关,因此在其他情况下(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也可能升高;而肌酸激酶同工酶相对较不特异。

因此,在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病史、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的基础上,才能更准确地判断脓毒血症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和预后。

总之,血清cTnⅠ和CK-MB的变化在脓毒血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儿童血清CK-MB和肌钙蛋白I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儿童血清CK-MB和肌钙蛋白I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儿童血清CK-MB和肌钙蛋白I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作为诊断疾病的指标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

本文整理了有关的实验数据和论文材料,探讨CK-MB和肌钙蛋白I在儿童心肌炎临床诊治中的价值。

方法:肌钙蛋白I 采用化学发光法,CK-MB 采用速率法测定,对临床确诊的60 例VMC 患儿,在不同时间段进行上述两项检测,并与60 例健康儿童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60 例患儿的肌钙蛋白在VMC 起病后4 ~ 6 h 开始升高,12 ~ 24 h 达到高峰;CK-MB 在VMC 起病后8 ~ 12 h 开始升高,24 ~ 48 h 达到高峰。

两项指标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联合检测肌钙蛋白I和CK-MB对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肌钙蛋白I定量与心肌酶谱联合检测在小儿VMC诊断中大大提高了准确性,肌钙蛋白I在治疗效果监测中起了更好的作用,值得临床常规开展。

关键词: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肌钙蛋白I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是儿童常见的心血管损伤性疾病,因确诊“金标准”心内膜活检具有创伤性和危险性[1],临床很难常规开展,至今尚无灵敏、特异、准确的单一的诊断和治疗监测指标,临床常通过病史与体征、心电图、心肌酶等综合检查进行诊治[2],本文通过对VMC组、健康对照组血清肌钙蛋白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定量检测在VMC临床诊治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VMC组为本院儿科住院的60例小儿VMC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6.3±4.8)岁,均符合 2006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研讨会纪要的诊断标准[2];健康对照组为无病毒感染史,无肝肾、心脏疾病的门诊体检儿童,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6.7±5.2)岁,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是指在心肌细胞受损时进入血液中的蛋白质。

它们的浓度变化可以反映心肌细胞的损伤程度和恢复情况,因此在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CK)、CK同工酶MB(CK-MB)、肌红蛋白(myoglobin)等,其中CK-MB在心肌细胞受损时释放到血液中的高峰期一般是发病后6-12小时,持续时间约为48-72小时,因此常用于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肌红蛋白的释放时间更短,可在发病后1-2小时内升高,但其特异性较低,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肌钙蛋白是一种更早、更敏感的心肌损伤指标,包括肌钙蛋白I(cTnI)和肌钙蛋白T(cTnT)。

它们的升高意味着心肌细胞已经受到严重的损伤。

cTnI和cTnT在心肌梗死的早期即可升高,持续时间较长,可维持数天至数周。

因此,它们已经成为目前最常用的心肌损伤指标,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估、治疗和随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可以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帮助,但在临床应用中也需要结合其他临床指标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以达到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 1 -。

心梗三项临床意义

心梗三项临床意义

心梗三项快速检测试验的临床意义心梗三项快速诊断实验指: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

肌红蛋白(Myoglobin,Myo):是目前心肌受损后最早发生异常增加的心肌蛋白标志物,急性心梗(AMI)心梗三项(CTNI,CKMBmass,MYO)检测的临床意义心梗发作2h后的血清Myo即开始升高,4-6h达高峰。

由于Myo无心肌特异性,肌红蛋白的阴性有助于排除AMI的诊断;使用该标志物的最佳战略是利用它的高阴性预测值和灵敏度以排除心肌梗死。

肌钙蛋白I(CTn I):是目前公认的、特异性最高且持续时间最长的诊断心梗的可靠指标,金标准。

心肌肌钙蛋白一般在心肌损伤后4-8小时在外周血中逐渐增高,最高值在12-24小时出现。

在心肌损伤后7-10天外周血中仍可探测到增高的心肌肌钙蛋白。

急性心梗病人的血中cTnI浓度可高达100-300ng/ml。

主要用于对心肌损伤-特别是微小损伤的诊断,还可用于心脏手术时心肌缺血的可靠指标,可用于评价心肌的保护性措施。

急性心梗后溶栓治疗的指示物;判断再灌注效果。

CK-MB:是多年前临床医生AMI检测“金标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渐渐被肌钙蛋白取代,。

在进行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时应该同步检测相关标志物。

三种标志物Myo、cTnI、CK-MB释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同时快速测定三种标志物,较单独测定更方便,更快速,时间上同步更利于对结果的分析和判断,从而更能够做到快速、准确诊断。

肌红蛋白MYO主要存在于心肌及骨骼肌,在骨骼肌及心肌受损(急性心肌梗塞)、过度运动及肌肉疾病时,肌红蛋白释放到血液中。

急性心肌梗塞时,由于心肌组织障碍导致血清中肌红蛋白浓度在心痛初期2-3小时内脱离正常值,6-9小时达到最高,24小时左右又恢复正常值。

血液中肌红蛋白浓度对监视急性心梗的诊断和治疗是有效的,并且,也可以作为血栓溶解疗法的冠脉再疏通情况的指标,在疏通30分钟-2小时后肌红蛋白浓度达到最高。

肌钙蛋白(TnT)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肌钙蛋白(TnT)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肌钙蛋白(TnT)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肌钙蛋白测定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的实验室诊断、不稳定心绞痛的预后判断、用于AMI后溶栓药物的治疗监测;同时它对于其它心肌细胞损害的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1.对心肌损伤的诊断在诸多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生化指标中,CK-MB 曾一度被认为是诊断AMI的“金标准”,已广泛应用多年。

随着对心肌肌钙蛋白(cTn)深入研究,无论是对心肌的特异性还是诊断敏感性,CK-MB的地位都受到了严重挑战。

cTn 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确定标志物,正逐步取代CK-MB成为AMI的诊断“金标准”。

患有各种冠状动脉疾患的病人必然会发生心肌细胞损伤。

有些病人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完全符合WHO关于AMI诊断标准(不稳定心绞痛就是其中之一),但却伴有某些心肌损伤标志物(如cTnT等)升高,从而导致细胞内的组成成分渗漏入外周血循环。

这使得心肌细胞损伤标志物的检测成为可能。

cTnT和cTnI在AMI后(3~6 小时)血中浓度很快升高,和CK-MB(3~8 小时)相当或稍早,它们测定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明显高于CK-MB。

cTn 具有相当长的诊断窗口期(cTnI 7~9天,cTnT更长)。

cTn对急性胸痛病人(无论有无骨骼肌损伤)的诊断均优于CK-MB。

研究表明:在对AMI的诊断方面cTnI和cTnT无显著差异,都能鉴别出CK-MB所不能检测出的心肌损伤。

相对cTnT而言,cTnI显示出较低的初始灵敏性和较高的特异性。

就上升的相对值来说,cTnT比cTnI高;在不稳定心绞痛病人中cTnT上升的频度比cTnI高。

在AMI后30天死亡率的预报方面,cTnT优于cTnI。

无论是不稳定心绞痛还是无Q波的心肌梗死,最初24小时的cTnT最具预后价值。

对不稳定冠状动脉疾患病人的随访发现,cTnT和运动试验两项都正常者,死亡或AMI的仅1%;若异常,死亡或AMI可达50%。

对急性冠状动脉疾患(包括心肌梗死)病人的随访研究发现,cTnT小于0.1 μg/L的病人的死亡率仅4%,相比而言,大于0.1 μg/L的病人的死亡率则大3倍,发生休克的百分率大3倍,发生充血性心功能衰竭的百分率也增加1倍。

心肌酶谱的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的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的临床意义心肌酶谱是检测血清中心肌酶的一种实验方法,心肌酶包括肌酸激酶(CK)、肌钙蛋白T(CK-MB)和肌激蛋白I(Myoglobin)。

这些物质在正常情况下都会在血清中出现,但当心肌受到损伤时,它们的含量就会显著升高,从而被用来诊断心脏病的发生和活动程度。

心肌酶谱的临床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解:首先,心肌酶谱可以用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心肌梗死是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是一种突如其来的严重疾病,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当患者出现急性胸痛时,及时检测血清中心肌酶的含量可以对诊断心肌梗死有很大帮助。

如果血清中心肌酶的含量升高,则可以确认患者患有心肌梗死;如果血清中心肌酶的含量不升高,则可以排除患者患有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其次,心肌酶谱可以用来诊断心肌炎的发生。

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其病原体多为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流感病毒等。

如果血清中心肌酶的含量显著升高,则可以确认患者患有心肌炎;如果血清中心肌酶的含量不升高,则可以排除患者患有心肌炎的可能性。

此外,心肌酶谱还可以用来诊断心脏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心脏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治疗方法,手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心肌损伤以及其他相关的并发症。

因此,检测血清中心肌酶的含量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心脏手术后的并发症,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患者出现进一步的损害。

最后,心肌酶谱还可以用来监测心肌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患者接受心肌病治疗后,血清中心肌酶的含量会逐渐降低,从而可以评估治疗效果。

总之,心肌酶谱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实验检测方法,它可以用来诊断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脏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心肌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三联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感染的价值分析

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三联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感染的价值分析

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三联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感染的价值分析摘要】目的:研究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三联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6例,依据其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28例与非感染组98例,分别在入院时,感染发生时(感染组)或入院后48h(非感染组),出院时检测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对比两组患者结果。

结果:时刻一两组患者心肌酶谱测量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刻二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心肌酶谱相比,感染组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刻三心肌酶谱测量值较时刻二下降,且感染组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三联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感染时可进一步升高,因此在临床上应当注意鉴别,避免误诊。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感染;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8-0096-02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重病、急病,患者具有病情发展迅速、变化快等显著特点[1],其原因主要为冠状动脉供血中断导致相应供血区域心肌细胞缺血坏死。

临床表现有突然发作持续性胸骨后疼痛、心力衰竭、休克、晕厥等。

有部分患者在AMI发生时可并发感染,此时与AMI相关检验指标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

本研究主要探讨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三联检测对AMI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1.资料与方法1.1 纳入标准本次研究纳入的患者均参照《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根据患者相关症状体征,18导联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肌标志物等相关检验即可较为准确地诊断AMI。

合并感染的诊断可依据患者相关症状体征,血象,胸片等。

1.2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AMI患者126例,入院后给予AMI患者常规相应治疗及护理,依据其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

手足口病患儿心肌肌钙蛋白I、CK-MB检测的临床意义

手足口病患儿心肌肌钙蛋白I、CK-MB检测的临床意义

手足口病患儿心肌肌钙蛋白I、CK-MB检测的临床意义陈友元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咨讯》
【年(卷),期】2011(003)010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对于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xse,HFMD)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76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cTnI、CK-MB水平.结果手足口病患儿血清cTnI 和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Tnl在诊断手足口病合并心肌炎的敏感度高于CK-MB;cTnI窗口时间明显高于CK-MB.结论血清cTnI、CK-MB对早期诊断手足口病心肌损害、心肌炎有重要意义,且cTnl测定在诊断手足口病合并心肌炎的价值更大.
【总页数】1页(P165)
【作者】陈友元
【作者单位】毕节地区医院,贵州,毕节,5517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手足口病患儿心肌肌钙蛋白I、CK-MB 检测的临床意义 [J], 吕继富
2.CK-MB 及 cTnI 检测对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害的临床意义 [J], 汤淑斌;庞伟斌
3.手足口病患儿早期血清心肌酶、心肌肌钙蛋白Ⅰ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汪青
4.手足口病患儿心肌肌钙蛋白I、CK-MB检测的临床意义 [J], 黄少珍;李震乾;雷旭

5.心肌炎患儿心肌肌钙蛋白Ⅰ和CK-MB检测的临床意义 [J], 陈国庆;周馥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检测热性惊厥患儿CK-MB和肌钙蛋白Ⅰ的临床意义

检测热性惊厥患儿CK-MB和肌钙蛋白Ⅰ的临床意义

so y b u o h a td ma e i h l r n s e i l ,tme o e rl c n u so o g r i n ma e d e t e r a g n c i e ,e p c l d a y i f b i o v l in 1 n e . f e
西 部 医学 2 1 0 2年 5月 第 2 4卷 第 5期 Me Wet hn , y2 1 , o.4 No 5 dJ s C i Ma 0 2 V 12 , . a
检 测 热 性 惊 厥 患 儿 C MB和 肌 钙 蛋 白 I的 临 床 意 义 K—
何 海兰 郑 静。 李 晶 , ,
wa p l d t e e tCK— B a d c I Reu t C M B a d c I lv lo e rl c n u so a o e r e c a g 。 s a p i o d t c e M n Tn . sl s K— n Tn e e f fb i o v li n h d s me d g e h n e e
( . ̄J 省 医 学 科 学 院 ・四川 省 人 民医 院儿 科 , lI 都 6 0 7 ;. 都 市 妇女 儿 童 中 ' 院 IU , ll成 都 60 1 ) 11 l lI lJ 成  ̄l 10 2 2 成 LN C lJI  ̄ 1 07
【 要 】 目的 摘
探 讨 热 性 惊厥 患 儿抽 搐 后 肌 酸 激 酶 同工 酶 ( K— C MB) 肌 钙 蛋 白 Ic I 的 变 化 及 抽 搐 时 间 的 不 同 及 ( Tn )
f b ie c n u s o h l r n e r l o v l i n c id e
HE Ha-a iln ,Z HENG J n ' IJ n ' i g ,L i g ( .S c u nPe p e Hop t l i u nAc d m fMe i l ce c s h n d 1 0 2 1 i a ol’ h s i ,S c a a h a e yo d c i e ,C e g u 6 0 7 a S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临床意义:
骨骼肌中CK-MM占绝大部分,CK-MB<3%;心肌是人体唯一含CK-MB最多的器官,CK-MB占15%~40%;脑组织中主要为CK-BB,胃肠道平滑肌也是富含CK-BB的组织。

因此不同的组织受损、坏死,血清中就有不同的CK同工酶增高。

血清中CK-MB升高是公认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确认有无心肌坏死的重要指标。

特别是对于心电图无Q波的急性心肌梗死和再发性心肌梗死,血清中CK-MB升高具有决定诊断的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3~6小时CK-MB即开始升高,12~24小时达峰值,如无并发症3天后回复至正常水平,若有并发症,如梗死延展,则酶不下降。

若梗死再次发生,已趋下降的CK-MB会再次升高,酶活性曲线形成马鞍形。

血清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
血清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指标。

心肌梗死发生后4~8小时血清中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即可升高,12~14小时达峰值,升高持续时间较长,可达6~10天。

血清肌钙蛋白的诊断特异性优于Mb(血清肌红蛋白)和CK-MB,可用于评价不稳定心绞痛,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预示有较高的短期死亡危险性,连续监测血清肌钙蛋白有助于判断血栓溶解和心肌再灌注。

在AMI(急性心肌梗死)时,所有生化标志物的敏感度都与时间有关。

对于胸痛发作4小时以内的患者,首先应测定Mb水平;3小时后得到的血液标本,应同事评价Mb和血清肌钙蛋白。

所有阳性结果,都可确认为AMI;所有阴性结果都可排除心肌损伤。

当结果不一致时需进一步联合检查至胸痛发作后9小时,此时所有的生化标志物都达到最大的敏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