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分类鉴赏之闺怨诗
《闺怨》鉴赏

《闺怨》鉴赏闺怨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题材,通常用来表达女性内心的哀怨和无奈。
这种诗歌形式于唐代首次出现,盛行于宋代。
闺怨主要以女子内心独白的方式呈现,以表达女性对婚姻、爱情和家庭生活的矛盾情感和不满。
本文将对一首闺怨诗进行鉴赏,以展现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闺怨》绿窗红烛隔窗纱,明月满庭花影斜。
几度相思何堪受,寂寞峨眉无限嗟。
绡帐不御幽梦苦,青袍已成断肠花。
思君郁郁伤心切,思君万缕泪满家。
诗中忧思悠悠,妇人犹自含羞。
第一句“绿窗红烛隔窗纱,明月满庭花影斜。
”用意于表现女子关在闺房之中,只能透过窗纱观赏窗外的明月与花影,而无法亲身感受自然的美好。
这种与外界隔绝的状态也象征了她的孤独和无奈。
第二句“几度相思何堪受,寂寞峨眉无限嗟。
”用意于强调女子内心的相思之苦,她多次思念着心爱的人,却无人可倾诉,只能将寂寞与惆怅藏于心中。
峨眉指女子的双眉,寂寞峨眉则象征了她内心深处的悲伤。
第三句“绡帐不御幽梦苦,青袍已成断肠花。
”暗示女子的幽梦缠绵,她不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一次又一次地陷入相思之痛。
青袍与断肠花合为一体,则表达出了她对爱情的追求和追求带来的伤痛。
最后一句“思君郁郁伤心切,思君万缕泪满家。
”则集中了女子对心爱之人的深情思念,她的心被牵动,几丝愁思一直执着于她的心头,悲伤已经成为她家中最常见的景象。
在这句诗中,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展示了女子内心深处的哀愁与无奈。
这首《闺怨》采用了清新朴素的语言和形象,抓住了女性内心的痛苦,以及她们在封闭的环境中所承受的压力和苦闷。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她们的哀怨情感。
诗歌以苦、孤、悲为主旨,表现出了女性在古代封建社会中长期受到束缚和压抑的心理状态。
总之,《闺怨》展示了古代女性的心路历程,通过深情款款的文字和形象感染读者。
它是对女性内心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也是对女性在特殊社会环境下所受压抑的体现。
这种诗歌形式流传至今,一方面反映了古代女性的命运,另一方面也启示了现代社会中女性争取平等权益的重要性。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2闺怨诗含解析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2 闺怨诗闺怨诗就是写少妇、少女在闺阁中的忧愁和怨恨。
这种诗,有的是女人自己写的,还有一些是男人模拟女人的口气写的。
古来闺怨诗词非常多,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
一、闺怨诗分类1、闺怨诗闺怨诗主要集中在唐代,因此唐代的闺怨诗比较发达。
比如,张仲素的《春闺思》: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这首诗实际上是一首很平常的诗,就是说春天桑叶泛青,一个女人去城外采桑叶,提着篮子心神恍惚,忘记了自己是来做什么的。
这是怎么啦,只因为昨夜做梦,梦见了渔阳。
唐代安史之乱的时候,很多战士去了渔阳。
这位女子的丈夫,想来也是其中的一个,梦见了远赴戎机的丈夫,心里当然是分外的惆怅,也就没心思采桑叶了。
在闺怨诗中,这样的事儿,这样的意境,应当说是很平常的。
唐代闺怨诗里,最值得一提的的还是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本诗采用欲抑先扬的写作手法,名为“闺怨”,却偏偏先铺排出一个不解世事无忧无虑的青春女儿形象。
“凝妆”者,可以看出她在衣容修饰上花了是很花了一番工夫的,“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翠楼”者,古代富贵人家的居所外墙多以青色砖瓦装饰,既然有闲情逸致于大好春光里盛妆上翠楼,可见这个女子年纪尚轻,不曾经过生活的波折,更无须耽温饱之虞。
那么作者是不是看走了眼,用错了主角呢?非也!原来是这女子一番登楼远眺惹出了事儿:游目瞩望,柳色萋萋。
前年今日,我为君妻。
去年今日,折柳雁离。
今夕何夕,相隔千里。
妾为蒲柳,茕茕何倚?君为我故,缰系功利。
久不得归,痛悔无极!游蝶荡莺,君休轻取。
妆楼绿窗,妾意依依。
从“不知愁”到“悔封侯”,变化如此微妙而突然,却又合情合理。
诗人妙用比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将美丽的春景添上了感伤的一笔,浅而不白,怨而不怒。
《闺怨》原文及赏析

《闺怨》原文及赏析《闺怨》原文及赏析《闺怨》原文及赏析1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翻译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
注释柳庭风静人眠昼: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昼眠人静风庭柳: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香汗薄衫凉: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薄汗香: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手红冰碗藕: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藕碗冰红手: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冰:古人常有在冬天凿冰藏于地窖的习惯,待盛夏之时取之消暑。
郎笑藕丝长: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长久。
在古典诗词中,常用“藕”谐“偶”,以“丝”谐“思”。
长丝藕笑郎: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担心他薄情寡意不如藕丝长)。
译文及注释译文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
注释柳庭风静人眠昼: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昼眠人静风庭柳: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香汗薄衫凉: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薄汗香: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手红冰碗藕: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藕碗冰红手: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冰:古人常有在冬天凿冰藏于地窖的习惯,待盛夏之时取之消暑。
郎笑藕丝长: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长久。
在古典诗词中,常用“藕”谐“偶”,以“丝”谐“思”。
《闺怨》鉴赏

《闺怨》鉴赏《闺怨》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用以表达女性内心的苦闷和不满。
它常常借助婉约的语言和意象,描绘出女性对婚姻不幸、家庭沉闷以及社会束缚的抱怨和哀怨。
《闺怨》既表现了女性的柔弱和无奈,又展示了她们的聪明和机智,是对封建婚姻和社会压迫的一种自我表白和反抗。
《闺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读者。
作为一种表达女性内心情感的诗歌形式,它具有深深的情感内核和独到的表达手法。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婉约的语言,将女性的苦闷和无助表达得淋漓尽致。
例如,在王建的《闺怨》之中,诗人以“寒夜客衣单,尽日茶无温”的描写,展示了女子的孤独无助和对婚姻冷淡的心态。
诗人用镜子无法照见内心的世界表达了自己压抑的情感和对家庭生活的抱怨。
这些形象化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女子们内心的纠结和痛苦。
除了丰富的情感表达,闺怨诗还寄托了女性的情感寄托和社会自由的追求。
在古代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是相对较低的。
她们常常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受制于家庭和社会的压迫。
然而,在闺怨诗中,女性却通过诗歌来释放她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并传达对婚姻和社会约束的反感。
她们表现出的聪明和机智,使得女性在男尊女卑的社会关系中展现出一种不被妥协的独立意识。
这种对于情感和自由的追求,为当时受压迫的女性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
在闺怨诗中,女性将自己的情感通过诗歌的形式传达给外界。
在这个过程中,她们不仅展现出了对于家庭、爱情和婚姻生活的不满,也将这种不满和抗争转化为一种艺术表达。
《闺怨》诗丰富了古代文学中女性主题的内容,提高了女性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关注度。
同时,它也为后世的女性主义文学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影响。
总之,闺怨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通过精致的描写和婉约的语言,表达了女性内心的苦闷和不满。
它不仅反映了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也呈现了女性对于自由和情感的追求。
闺怨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它为女性主题的发展和文学艺术的独立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闺怨诗鉴赏》

精选课件
10
❖ 比如,李商隐的《为有》诗,便十分典型:
❖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 “金龟婿”、“事早朝”表现的当然是官宦; “无限娇”、“怕春宵”描写的当然是宦妇;“无 端”、“辜负”抒发的当然是怨情;所以这是一首 典型的“宦妇怨诗”。这位宦妇自身条件和家庭环 境都很好,青春美貌,富贵荣华可谓兼备;加之居 住之地和气候季节也不错,冬去春来身在京城,生 活条件十全十美。按理说这对夫妇应该尽情享受家 庭生活的乐趣,精然选课而件 却要“怕春宵”。这是为什么11
精选课件
24
❖ 综上可见,“征妇怨诗”的特殊之处在于: 它不像 一般的闺怨诗那样主要是怨恨远别的丈夫或薄情的 丈夫,而是怨恨造成夫妻分离的社会,怨妇连同丈 夫都是饱尝分离相思的受害者与牺牲品,他们无力 以回天;并且征夫之怨与思妇之怨,如出一辙,互 相辉映,更加大了怨情的力度,越是描写夫妻之间 的深情,就越能体现出兵役徭役的无情,从而加大 了闺怨诗的批判力度,增强了闺怨诗的现实意义。
精选课件
9
❖ 唐代有不少闺怨诗缠绵细致地抒写了文官武将们 人在官场、身不由己, 因追求功名或国事繁忙, 造成 夫妻分离, 致使闺中妻子产生幽怨情怀。在旁人看 来, 金榜题名, 当官为宰, 官高禄厚, 成为人上之人, 这些官员的妻子也会因夫贵妻荣, 从此尽享幸福美 满的婚姻生活。其实不然, 这些闺中宦妇, 衣食无忧, 表面风光, 但因丈夫囿于官身, 五更待漏, 案牍劳形, 致使空闺冷落, 青春流逝, 红颜消减。于是, 她们内 心的怨情在闺怨诗中得到了最为真切细腻的表现。
精选课件
19
征妇怨诗
❖ 唐代闺怨诗中描写征妇的闺怨诗占了绝大多数, 正如明人唐汝洵所言: “唐人闺怨,大抵皆征妇之辞”。 唐代边疆辽阔,边境不宁,长年累月的战争使大批
高考诗歌鉴赏之闺怨诗

4.征人妇 子夜吴歌 秋歌 白居易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思念---担忧----厌战-----盼归
5.少女 伤春词 白居易
深浅檐花千万枝,碧纱窗外啭黄鹂。 残妆含泪下帘坐,尽日伤春春不知。
寂寞----哀伤
三、主题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一:表现对游子的思念、想望
声及其富于变化的演奏的铺叙渲染,表现了音乐的高妙;如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 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 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 传达出愉快的情感 一言以蔽之,渲染即对事物进行正面描写铺叙,追求笔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三: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闺中女子不知征人已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 白骨的丈夫,还在梦境中盼望他早日回来团聚,控诉 了战争的罪恶。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四: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 清(宫怨诗)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2、宫怨诗。最为常见的写宫女“恩已断” 或“未承恩”或“君恩无常、见异思迁”之怨恨 的诗作。张祜 《何满子》“故国三千里,深宫 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3、征妇怨诗。征妇可以说是边塞战争的附 属产物,她们不仅要饱尝一般思妇的相思之苦、 离别之恨,而且还得时刻牵挂边关丈夫的冷暖安 危。一边是对久戍边疆的丈夫朝思夜想,一边 对边关的那些无能将领颇有怨恨之情。沈佺期 《杂诗》中写出了一个征妇的怨辞:“闻道黄 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 取龙城。”这首诗,写闺中少妇和久戍未归的 丈夫的两地相思之情。诗中不仅表达了他们的 深挚恋情,而且也委婉、含蓄地讽刺了边将的 无能。
高考诗歌鉴赏----闺怨宫怨诗

3.表现闺中人的别离苦情,及独处的冷清寂寞。
玉阶怨 李 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像玉一般的台阶。罗袜:用丝罗 做成的袜子。却下:放下的意思;水晶帘:指用水晶做成的帘子。 玲珑:晶莹剔透的样子。
翻译:玉砌的台阶在寒夜里已滋生了白露,深夜久久伫立,露 水浸湿了我的罗袜。寒冷的我,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 仍然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秋夜中那一轮圆月。
菩萨蛮 唐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 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小山眉的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髻蓬松如云,将 我洁白的香腮似雪欲盖未盖。我懒洋洋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 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 镜,又对后镜,镜中的鲜花与我的容颜,交相辉映。穿上刚贴上装 饰的绫罗裙襦,我只爱这裙襦上绣着的一双双金鹧鸪。
译:我像长门宫的阿娇盼望重被召幸,尽管约定了佳期,而皇上却一再延 误,都只因太美丽遭人嫉妒。我纵然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的名赋,这一份脉脉 深情向谁倾诉?奉劝嫉妒我的小人不要得意忘形,难道没看见玉环、飞燕都化 作了尘土。闲愁折磨人最苦。不要去登楼凭栏眺望,一轮就要沉落的夕阳正在 那令人断肠的烟柳迷蒙之处。
此诗写一位妇女寂寞和惆怅的心情。前两句写久等显示人的痴 情;后两句以月亮的玲珑,衬托思妇的寂寞幽怨。
4、表现思妇怨战、厌战的情绪 秋闺思 张仲素
秋天一夜静无云, 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 居延城外又移军。
简译:秋天的夜空一片寂静不见浮云,断断续续的大 雁声直到天亮尚清晰可闻。由鸿声我想要给边塞亲人寄 征衣,但不知寄到哪儿去。一打听,唉,听说居延城外 戍守的丈夫又开始随大军调往别处。
古典诗歌分类-爱情闺怨诗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西宫春怨 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闺怨诗
闺怨诗是汉族古典诗歌中一个很独特的 门类,大致说来,就是写少妇、少女在 闺阁中的忧愁和怨恨。这种诗,有的是 女人自己写的,还有一些是男人模拟女 人的口气写的。 闺怨诗主要集中在唐代,因此唐代的闺 怨诗比较发达。
心有灵犀情无限,明月孤灯难梦圆
爱情闺怨诗
爱情闺怨诗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 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表现女子们 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境遇下复杂的心 理状态。 “闺”的本意是小门。古人建 房其内室居住的往往是女眷,所以“闺” 也常指代女性。“怨”,埋怨,抱怨也。 爱情闺怨诗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或 抒发离别相思之苦。
一、相濡以沫的浓厚感情 1、或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生活。 2、或表现夫妻离别之后的真挚思念。 3、或表现对戍边丈夫的怀念与忧虑。 4、或表现夫妻间生死不渝的爱情。
二、表现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 1、幽居宫中的凄凉与孤独。
2、宫中生活的单调怀无聊。 3、对命运的哀痛与怨恨。 4、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对爱情、美好生 活的向往。
宫怨诗
宫怨诗是闺怨诗中一种特殊的分类,它 一般是描写古代帝王王宫中宫女以及失 宠的妃子所生成的怨情。
六、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
1、以相思寓渴望报效国家朝廷。 2、以美人迟暮寓斗志未酬功业未就的。
3、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
4、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
表 触景生情 现 乐景衬哀情 手 法 直抒胸臆
比兴 (托物起兴)
借抑 扬
反 衬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 昨夜梦渔阳。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闺怨诗歌鉴赏

闺怨诗歌鉴赏闺怨诗是古典诗歌中一个独特的类型,这类诗往往以女性的口吻来表达独守空闺的哀怨、寂寞以及对远方丈夫或情人的思念等复杂情感。
一、意象的运用1. 月- 在闺怨诗中,月是一个极为常见的意象。
例如“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
月亮总是高高地挂在天上,它的清冷和永恒就像女子无尽的等待。
它照着女子的闺房,也照着远方的征人或者游子。
女子在月下,可能会想起曾经和爱人一起赏月的美好时光,而现在只有自己孤单一人,于是对着月亮倾诉自己的哀怨。
这就像月亮是一个无声的听众,见证了女子从幸福到孤寂的转变。
2. 楼- 高楼常常出现在闺怨诗里。
女子住在高楼之上,看似高高在上,实际上是一种被困住的状态。
像“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中的翠楼。
高楼将女子与外界隔离开来,她只能从楼上眺望远方,等待爱人归来。
楼越高,她的孤独感就越强烈,因为她站得高却望不见爱人的身影,只能看到无尽的远方和自己的寂寞。
3. 柳- 柳谐音“留”,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在闺怨诗中,柳就成了离别和思念的象征。
比如“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那如烟的杨柳,就像女子心头那挥之不去的离情别绪。
每看到柳树,就会想起爱人的离去,仿佛柳树也在为她的孤独而哀伤。
二、情感表达的方式1. 直接抒情- 有些闺怨诗是直接表达女子的哀怨之情的。
像“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直白地说出了对丈夫的思念,而且这种思念已经到了让自己容颜老去的程度。
这种直接抒情的方式就像女子在倾诉自己的心声,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让读者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她的痛苦。
2. 间接抒情- 更多的闺怨诗是通过描写周围的环境或者自己的行为来间接表达情感的。
例如“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诗中没有直接说女子思念丈夫,而是通过她赶走黄莺这件事。
因为黄莺的啼叫会惊破她与丈夫在梦中相见的美梦,从这个小小的行为中,我们能深刻地体会到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深。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之闺怨诗

【例2】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蝶恋花· 春暮 李冠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 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 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设题:沈谦《填词杂说》赞《蝶恋花》“数点雨声风约住, 朦胧淡月云来去”句,以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去破 月来花弄影”俱不及。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设题: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分别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 析
答案:“袅袅”写出柳条依人的意态,“青青”是柔桑逗 人的颜色,这两个叠词又渲染出融和骀荡的无边春意。这 就使读者如睹一幅村女采桑图。这两句不仅是一般地写景, 还给女主人公的怀思提供了典型环境,为表达离思做了渲 染。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之
闺怨诗
一、概念解读
闺怨诗是指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 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 情的诗作。 闺怨诗是汉族古典诗歌中一个很独特的门类,大致 说来,就是写少妇、少女在闺阁中的忧愁和怨恨。这种诗, 有的是女人自己写的,还有一些是男人模拟女人的口气写 的。女人本身就具有诗人的气质,感情细腻,容易入诗, 加上些幽怨,就更让有哀怜了。一个欢乐的女人,她身上 诗的意味可能要少一点,一个感情细腻,而处境又不佳的 女人,她身上诗的意味就要多一些。当她在思念自己的丈 夫或者情人的时候,诗的意味就更多,更加缠绵,更加动 人心弦。 代表诗人有李白、张籍、张仲素、王昌龄等,代表作品有 《春闺怨》《闺怨》《节妇吟》等。
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宫春怨 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注]云和,云和是出产琴瑟的地方,这里借指瑟。昭阳, 汉宫名,汉成帝宠妃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居处 设题:诗中第一句“西宫夜静百花香”有什么作用? 答案:诗的首句“西宫夜静百花香”,点明季节,点明时 间,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花气袭人的春夜。这一句,就手法 而言,它是为了反衬出诗中人的孤独凄凉的处境;就内容 而言,它与下文紧密衔接,由此引出了诗中人的矛盾心情 和无限幽恨。作者的构思和用词是极其精细的。
高考诗歌鉴赏之闺怨诗

——诗歌鉴赏分类 之闺怨诗
一、产生原因
皇权无上恩无常 男尊女卑夫为纲 别离迟暮源征商
闺中人的身份
宦妇(官太太) 商妇 征妇 宫妇 游子妇 ……
宦妇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悔” 怨 思念
商妇
罗贡曲 刘采春 莫作商人妇, 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 错认几人船。
西宫春怨 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注]云和,云和是出产琴瑟的地方,这里 借指瑟。昭阳,汉宫名,汉成帝宠妃赵飞 燕、赵合德姐妹居处。 ⑴诗中第一句“西宫夜静百花香”有什 么作用?(4分) ⑵请结合全诗,评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4分)
(1)点明时间和地点,写宁静的春宫 夜深,花香袭人,本为乐景,在此以 反衬宫中人的怨情。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 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 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 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 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二、闺怨诗所抒写的内容情感
1、抒发别离苦情、寂寞孤独。 2、描写美人迟暮的 。 3、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4、表现对远行人的思念、牵挂 5、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的。 A、以相思寓渴望报效国家朝廷 B、以美人迟暮寓壮志未酬功业未就 C、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 D、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
弃妇悲苦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江南词 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后悔怨恨
《行宫》 元稹
第四讲 高考诗歌鉴赏 闺怨诗

霸州市第一中学 王珍彩
一、闺怨诗总说
古代的闺怨诗,主要集中在唐代这一时期,其中又有特别 的一类称为宫怨诗。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 (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 思念情人的感情。闺怨诗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很独特的门类, 大致说来,就是写少妇、少女在闺阁中的忧愁和怨恨。这 种诗,有的是女人自己写的,还有一些是男人模拟女人的 口气写的。女人本身就具有诗人的气质,感情细腻,容易 入诗,加上些幽怨,就更让有哀怜了。一个欢乐的女人, 她身上诗的意味可能要少一点,一个感情细腻,而处境又 不佳的女人,她身上诗的意味就要多一些。当她在思念自 己的丈夫或者情人的时候,诗的意味就更多,更加缠绵, 更加动人心弦。
3、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
陈陶《陇西行》用沉痛的笔墨描绘了这一情形: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 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闺中妻子不知征人 已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还在 梦境中盼他早日回来团聚。元代姚遂的《寄征 衣》:“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 与不寄问,妾身千万难。”诗用一个女子的口吻 写出了一个闺中少妇为丈夫寄寒衣时的矛盾心情。 同时,那种对丈夫的关切、体贴之情也溢出纸外。
然而,女主人公深深地明白她那种美好的希冀只不过是不 现实的幻想。因而诗人的笔锋随着女主人公心情陡然一转, 从“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到“君子于役,苟无饥 渴?”这样,就把她无奈的思念化作对丈夫深情的祝愿, 祝愿离家在外的丈夫不要受饥挨渴,一颗妻子的心温柔得 令人为之深深感动。总之,这首诗以“赋”的手法对鸡回 巢栖,羊牛归栏的农家日常生活细节浓墨铺排,既描画出 思妇家庭生活的环境与氛围,又“兴”丈夫“于役”不归 的事实,从而真切动人地表达了思妇的盼望丈夫安然归来 的心情。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经•国风•伯兮》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写自从丈 夫出征,妻子在家就不再打扮自己了,任由头发女性身体 最富装饰性的部分零乱得像蓬草,以蓬草喻头发,以突出 自己对丈夫的忠贞。
高考诗歌鉴赏之闺怨诗

• 【常见意象】 • 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 声等言愁意象; • 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 行为类意象; • 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 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 • 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 类意象。
三、 艺术特色和手法
• • • •
(一)浓重的感伤色调。 (二)细腻的心理描写(情态、动作)。 (三)恰切的比兴衬托。 (四)“浅而能深”的艺术风格。(“浅”是指 它们的语言都朴素自然、浅显易懂;“深”是 说它们的意境却往往能深婉悠长、含蓄无尽。)
比兴、对比反衬、借景抒情、用典
寒闺怨(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 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 灯底裁缝剪刀冷。 (1)细读此诗,谈谈诗中所刻画的闺中女子心有 何“怨”。 (2)从表达技巧上看,此诗后寞孤 独、对丈夫思念。 ②秋霜欲下,冬衣未成,心中焦虑。
怨 思念
寂寞
“从来闭在长门者,必是宫中第一人。”
征人妇
子夜吴歌· 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思念 担忧 怨战 盼团圆 明确人物形象=“怨”由+“怨”情+身份
二、闺怨诗所抒写的内容情感
1、抒发别离苦情、寂寞孤独。 2、描写美人迟暮的 。 3、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4、表现对远行人的思念、牵挂 5、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的。 A、以相思寓渴望报效国家朝廷 B、以美人迟暮寓壮志未酬功业未就 C、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 D、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
寂寞冷清/凄凉愁苦
士子以宫怨、闺怨寄托“士 不遇”的情怀。因为“放臣 弃妇,自古同情。守志贞居, 君子所托”
摸鱼儿·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 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 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 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 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 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诗歌鉴赏之闺怨诗

3.表现对丈夫的关切、担忧、牵 挂
•
《寄夫》陈玉兰
•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
4.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 美人迟暮的哀怨
• 《行宫》元稹 •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 5、寄托个人身世,
•
《闺意上张水部》朱庆馀
•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比如《儒林外史》中对严监生临死伸出两个手指这一细节的描 写,就把一个守财奴的丑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细描: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描绘、刻画。 细描可以用来记人、记事、写景、状物等。 细描通常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把事物的
细枝末节表现得惟妙惟肖。 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对荷叶、荷花、花香和流水的
诗歌鉴赏之闺怨诗
• 闺怨诗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有浓 重的感伤色调,细腻的心理描写。从 创作特色上说,闺怨诗从整体而言, 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 ,悠长含蓄,有无尽之味。
• 闺怨诗分为闺怨诗、宫怨诗、征妇怨 诗、商妇怨诗四类。闺怨诗都以女性 为描写对象,“怨”是这类诗的基调。
闺怨诗特征
• 2、行为意象:戍边、织布、捣衣、缝衣、 梳妆、登高、凭栏等; • 寄夫 陈玉兰 •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 闺怨 王昌龄
•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3、室内用具意象:灯、烛、帘、被、团 扇、床枕、帷幕、帏、镜等; • 玉阶怨 李白 • 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 • 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 • 闺意上张水部 朱庆馀 •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闺怨》诗词鉴赏

《闺怨》诗词鉴赏《闺怨》诗词鉴赏《闺怨》诗词鉴赏1古诗原文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译文一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
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
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译文二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新绿,心里难受;呵,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
注释解释闺怨:少妇的幽怨。
闺,女子卧室,借指女子。
一般指少女或少妇。
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
以此题材写的诗称“闺怨诗”。
“不知愁”一作”不曾愁”,则诗意大减。
凝妆:盛妆。
陌头:路边。
觅封侯:为求得封侯而从军。
觅,寻求。
悔教:后悔让创作背景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成为当时许多人的生活理想。
诗文赏析王昌龄善于用七绝细腻而含蓄地描写宫闺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
这首《闺怨》和《长信秋词》等宫怨诗,都是素负盛誉之作。
题称“闺怨”,一开头却说“闺中少妇不曾愁”,似乎故意违反题面。
其实,作者这样写,正是为了表现这位闺中少妇从“从曾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
丈夫从军远征,离别经年,照说应该有愁。
之所以“不曾愁”,除了这位女主人公正当青春年少,还没有经历多少生活波折,和家境比较优裕(从下句“凝妆上翠楼”可以看出)之外,根本原因还在于那个时代的风气。
在当时“觅封侯”这种时代风尚影响下,“觅封侯”者和他的“闺中少妇”对这条生活道路是充满了浪漫主义幻想的。
从末句“悔教”二字看,这位少妇当初甚至还可能对她的夫婿“觅封侯”的行动起过一点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个对生活、对前途充满乐观展望的少妇,在一段时间“不曾愁”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第一句点出“不曾愁”,第二句紧接着用春日登楼赏景的行动具体展示她的“不曾愁”。
闺怨诗鉴赏

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朱庆馀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
又 名 : 近 试 上 张 籍 水 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分析:
作者朱庆馀在诗中把自己比作 新媳妇 ______,把张籍比作夫婿 ____,把 公婆 ,把参加考试 主考官比作____ 新媳妇第一次见公婆 ,借 比作_________________ 以表达在应试前向张籍征求意 见之意。
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 人生感慨:
渴望报效国家朝廷 1、以相思寓_____________
壮志未酬功业未就 2、以美人迟暮寓______________ 怀才不遇 3、以空闺寂寞寓_______
遭排挤打击 4、以冷落薄情寓_________
摸鱼儿· 辛弃疾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 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5、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 行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首句点明地点:古行 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 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 的图画。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 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 往。此情此景,好不凄绝!
3.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闺中妻子不知征人已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 的丈夫,还在梦境中盼他早日回来团聚。
寄征衣(元)姚遂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诗用一个女子的口吻写出了一个闺中少妇为丈夫寄寒 衣时的矛盾心情。同时,那种对丈夫的关切、体贴之 情也溢出纸外。
诗歌鉴赏闺怨诗5篇著名

诗歌鉴赏闺怨诗5篇著名闺怨诗还有一种,就是男人假借别的事情,模仿女人的口气写出来的,这种诗因为还有别的感情寄托在里面,所以更为复杂。
但是因为他是借用女人的感情表达他的事情或者感情的,所以显得更加缠绵、更加委婉,也更加具有诗味,如朱庆馀的《闺意》。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诗歌鉴赏闺怨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春怨朝代:唐朝|作者: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怨》为晚唐诗人金昌绪所作的五言绝句,写一个女子思念她远征在外的丈夫,诗的春怨主题反映得十分生动活泼,同时含蓄而有余味。
子夜吴歌朝代:唐朝|作者:李白春歌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夏歌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冬歌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子夜吴歌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又题《子夜四时歌四首》。
这四首诗分以四时情景写了四件事。
第一首写春景,是说汉乐府中的秦罗敷采桑的故事;第二首写夏景,是说春秋越国西施若耶采莲的故事;第三首写秋景,是说戍妇为征人织布捣衣之事;第四首写冬景,是说戍妇为征夫缝制绵衣之事。
作品构思巧妙,层次分明,结体严谨。
秋夕朝代:唐朝|作者: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是晚唐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
换个心境体会,本诗描绘的却是一幅“秋夕乘凉图”,宫女的活泼轻快之情跃然纸上。
蘅塘退士赞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
只‘坐看’二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春词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春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闺怨古诗王昌龄赏析

闺怨古诗王昌龄赏析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抒发内心情感为主题,充满了对爱情和生活的感悟。
其中一首《闺怨古诗》更是成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深入赏析,探究其意境和艺术特点。
《闺怨古诗》全文如下: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看官心生一清凄婉之感,仿佛置身于那古代豪门世族之中,感受到了那少妇情思绵绵、内心纠结的苦闷。
通过描绘春日凝妆上翠楼,诗人展现了少妇内心的矛盾和纷乱。
诗中的“闺中少妇不知愁”一句,表达了少妇封闭的生活环境,她身处于一个富贵豪门之家,衣食无忧,却饱受丈夫的冷淡和忽视。
她对于外界的动态、风景毫不知晓,对于封侯富贵之事一无所知。
这样的悠闲生活表面上看似美好,然而,在这个豪门社会中,却充满了情感的困扰。
而诗中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则是少妇心底深处的真实写照。
她在闺房中孤独寂寞,对外界的现实世界一无所知,直到一日她偶然外出,见到了陌头的杨柳,才猛然醒悟。
她意识到自己曾经一心期待丈夫荣耀和富贵,希望他能谋求封侯之位,然而,这种渴望却只是少妇内心的一厢情愿,她的丈夫并没有向外界发展,而是沉湎于闺中生活的舒适与安逸。
王昌龄通过描绘少妇内心的矛盾和困扰,深情地抒发了他对于女性情感世界的关注和思考。
他通过揭示少妇内心的纠结,反衬出了封建社会对于女性的束缚和局限。
少妇身份尊贵,然而她的内心却被爱情和家庭问题所困扰,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
这种写照不仅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也表达了王昌龄对于女性解放的呼吁。
从艺术角度来看,《闺怨古诗》的表现手法简洁而生动。
诗中通过描写少妇的内心情感和对外界事物的感悟,展现了她内心的挣扎和追求。
同时,诗人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通过“春日凝妆上翠楼”和“陌头杨柳色”两个景物,表现了少妇的心情变化。
整首诗以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使读者能够迅速抓住诗中的主旨和情感。
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对仗和押韵的手法,使诗的节奏更加鲜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闺怨诗。 青年士子为了博取所谓的功名
利禄、荣华富贵而远离妻室,使得 妻子在无尽的等待与无边的愁闷中 生出怨恨之情。另外,则写那些闺 中少妇因为丈夫没有多少时间留给 自己,使得自己的青春红颜空对着 明镜暗暗消退。如:
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 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 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沈佺期《杂诗》:“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 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4.商妇怨诗。
“莫作商人妇,金钗 当卜钱。朝朝江口望, 错认几人船。”
“金钗”本是女子妆
扮首饰,而今不但不必 用作妆扮,却当作了问 神卜卦的金钱一般来抛 掷,其中苦情不言而喻。
(商人重利轻别离)
• 例: 代春怨 唐·刘方平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 诗中的思妇触景伤情,怀思不已。时至暮春,独守空 闺,怨忧满怀,偏偏几只残莺又叫个不停,更令人愁 肠百结。拉开窗帘,又见芳草凄凄,碧色一片,更勾 起送别时的情景。那随风飘向西方的万千柳条,将闺 妇的思情又带向远在西陲的征人,借景抒情,含蓄地 表达思妇的忧怨。
燕双飞”“临笺泪长”
忆远 唐·张籍
行人犹未有归期,万里初程日暮时。 唯爱门前双柳树,枝枝叶叶不相离。
三、基本内容
• 1、表现诗人对妻子的真挚感情的作品,主要 包括赠内诗和悼亡诗两类。如杜甫的《月夜》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与元稹的 《离思五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 不是云”)。
• 2、以妇女角度写的闺怨诗,它包括宫怨诗、 离妇诗、弃妇诗、别离相思诗。
• 2、先扬后抑。
• 例: 闺怨 唐·王昌龄
•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
“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 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 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 出了“闺怨”的主题。
• 3、反衬。寒月孤灯、冷衾泪枕、月落星稀、凄风 苦雨、漏声雁影等凄凉之景往往衬托主人公的孤寂 与幽怨,青青杨柳、斜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活 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怨妇的悲伤与幽怨。
5.借景抒情
•(一)浓重的感伤色调。从整体而言,无论是宫怨诗的悲叹 “君恩无常”和“妾身薄命”,还是闺怨诗的抱憾色衰爱弛或 夫妻分离,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因此,它们 也是古代感伤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细腻的心理描写。除了心理独白还往往通过情态、动 作的细节描写来形象地刻画抒情女主人公的心理。 •(三)恰切的比兴衬托。 如:“家寄征河岸,征人几岁游。 不如潮水信,日日到沙头”,以潮水有信反衬人归无期;“玉 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以寒鸦犹带日影衬托班姬 不被君恩。还有一种比兴,是以宫怨、闺怨寄托“士不遇”的 情怀。妙用比兴衬托,使诗歌曲折有致。 •(四) “浅而能深”的艺术风格。“浅”是指它们的语言都 朴素自然、浅显易懂;“深”是说它们的意境却往往能深婉悠 长、含蓄无尽。
手法:白描、细节刻画、烘托渲染、对比、反衬。 格式:诗歌的首联通过……的描写,表现了人物……性格。 第三步:明作用:情感、作用。
表现人物怎样的思想、情感、志向、品格等,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与写作意图。
格式:诗歌通过刻画这一形象,表达诗人……情感。
主题
伤 春 怀 人
人物身份
弃妇
“怨”由
“怨” 情
年老色衰 对年华已逝、美好不再的感慨; 丈夫情变 对爱情婚姻的失望; 以夫为纲 对封建制度的不合理的无奈和控诉。
• 4.情梦难圆的遗憾之怅。美好的爱情总是无法得到圆 满,诗中表达的常常是一种不可企及而又刻骨铭心的 爱恋,一种不能圆满而又至死不渝的情感,一种无法 言传而又心心相印的思念,萦绕着一种怅然失落的哀 愁。如李商隐的爱情诗。
• 例: 代赠 唐·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思
征妇
丈夫戍边 1.思念、关切 远征 2.独守空闺的寂
商妇
丈夫远行 (为利)
寞、孤独 3.长期分离的苦 楚
对朝廷连年征战 悔 的不满;对战争 恨 无情的痛诉
游子 丈夫远行 4.对团聚的渴望
妇 妇 (求学)
例: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 本诗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 用“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托出主人公 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流萤以打发时光,排 遣愁绪。三四句借眺望着牵牛织女,暗写她对 真挚爱情的向往。
• 3、空闺独守的思亲之怨。这类诗可写思妇空闺、思 亲念远的哀伤,或写红颜易逝、青春虚度的惆怅,或 写盼夫早归、夫妻团聚的渴望。
• 例:
江城子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 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 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 这是苏轼悼念亡妻王弗的词。王弗16岁与苏轼结婚,夫妻情深意笃,上阕 写十年生死相隔,音容 渺茫,抒发了深沉的人生感慨。下阕抒写梦中情思。
2.宫怨诗。 最为常见的写宫女“恩已
断”或“未承恩”或“君恩 无常、见异思迁”之怨恨的 诗作。如:
王昌龄《长信怨》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 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 阳日影来。
3.征妇怨诗。 征妇可以说是边塞战争的附属产物,她们不仅
要饱尝一般危。一边是对久戍边 疆的丈夫朝思夜想,一边对边关的那些无能将领 颇有怨恨之情。如:
•
摸鱼儿·辛弃疾
•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 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作者在伤春吊古,借古讽今,但实际上是作 者将自己的忧国、怀才不遇之情隐藏在春残 花落,蛾眉遭妒的描写之中。
六、常用技巧
• 1、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 象征等手法引出所要表达的事情或情感,物的描写起烘托感 情、渲染气氛的作用。
香闺幽怨谁识得
——诗歌分类鉴赏之闺怨诗
闺怨诗是我国古代诗坛上的一朵 奇葩。它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 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表现女子们在 特定社会情态、生活境遇下复杂的心理 状态。
“闺”的本意是小门。古人建房其 内室居住的往往是女眷,所以“闺”也 常指代女性。“怨”,埋怨,抱怨也。
•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 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 怨情;
• 例: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竹,
却话巴山夜雨时。
•
诗人滞留在崇山峻岭的巴蜀
地区,在秋雨淅沥的夜里,作客
异乡的诗人读着妻子询问归期的
书信,陷入了沉思,他憧憬着夫
妻秉烛对坐,互诉别后相思、巴
山夜雨的温馨时刻,表现出夫妻
间的伉俪情深。
• 2、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 在宫怨诗中。主要表现幽居宫中的凄凉与孤独, 宫内生活的单调与无聊和对命运的哀痛与怨恨, 对自由、对爱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例: 无题(九) 唐彦谦
杨柳青青映画楼,翠眉终日锁离愁。 杜鹃啼落枝头月,多为伤春恨不休。
• 本诗以杨柳的盎然春意反衬闺中思妇的愁眉紧锁, 杜鹃悲啼催得月落,闺中思妇春恨绵绵。
4.强烈的人、物对比。人的不自由,物的自 由。
“春来却羡庭花落,得逐晴风出禁墙”(郑 谷《长门怨二首》其一),以庭花可出禁 墙反衬宫女身遭幽闭。
重难点二: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
西宫春怨
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初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注:云和——云和是出产琴瑟的地方,这里借指瑟。 昭阳——汉宫名,汉成帝宠妃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居处。
问题:请结合全诗,评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答①案诗示中例写:的是一个—因—被—孤幽—独闭—寂深—寞宫—而—的—宫—女—妃—子。 ② 作者用一连串的——动—作——反映了她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
(二)常见意象
1.言愁意象:月(寒月)、梦(残梦)、泪(泪如雨)、
雁、寒蝉、更漏、笛声、 白发、秋风、夜雨等
2.行为类意象: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 3.室内用具类意象: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
幕、绮qǐ席、 碧纱、鸳被、相思枕、寒衣、帏、镜等
4.庭院建筑类意象:高楼、宫殿、玉阶、翠楼、窗等。 5、其他:“春风杨柳” “红妆对镜”“喜鹊报枝”“雨
5.少女闺怨诗。
封建时代婚姻大事全凭父 母之命,媒妁之约,由不得青 年男女尤其是女性做主,她们 的内心痛苦。为此,不少诗人 写了少女闺怨诗,如:
白居易《伤春词》:“深浅 檐花千万枝,碧纱窗外啭黄鹂。 残妆含泪下帘坐,尽日伤春春 不知。”
五、思想情感
• 1、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或表现夫妻相濡以 沫的生活,或表现夫妻别离后的真挚思念, 或表现对戍边丈夫的怀念与忧虑,或表现夫 妻间生死不渝的爱情。
• 例: 竹枝词九首(其二) 唐·刘禹锡
•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浓愁。
• 诗中刻画了一个热恋中的少女形象。恋爱给她带来了幸福, 也带来了忧愁。作者先描绘出一幅山峦水依的图画:山头是 山桃遍布,山下是春水拍山而流,隐喻少女与郎的恋情。第 三四句以花与流水为喻表达少女的心绪:小伙子那热烈的爱 情是否也像这红花一样易谢呢?既相恋,又怕他变心,这一 缕淡淡的清愁,就像这江水一样,无尽无休。
重难点解析
• 重难点一:整体把握作品体现的情感倾向
• 例1: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整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抒情主人公是男性还是 女性?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