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诞生 日神精神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浅谈尼采《悲剧的诞生》中的生命冲动
037周国平在译《悲剧的诞生》时写下导言:艺术拯救人生。
尼采认为,悲剧打破了人生外壳,寻找人生本质,然后重塑人生。
悲剧的诞生并不只是对人生的屈服,而是更高的、彻底的征服。
生命永恒的美,是打破一切价值后还能重构新的生命。
上帝死了,我们在上帝留下的土上创造背后的新世界,一物降而万物生。
一、 日神构筑外观世界,酒神释放内心世界(一)日神精神:适度,维持个体尼采的日神精神是用古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太阳神为指代,太阳神通过洒下太阳的光辉,为每一个自然物镀上一层美的外观,这是我们自我意识对世界的保护罩。
凭借这层幕布,我们免于直接与酒神的碰撞。
我们用日神的名字统称美的外观的无数幻觉,它们好像都是真实存在的但都有自身的虚幻性。
没有人作为尺度体现个人的特有意志,他们就都只是一片虚无。
日神精神就好像是我们人生华丽的外观,是我们经历过所有的美的享受。
在外观的表象程度我们的人生有了价值,是雕塑坚硬完美的外壳。
日神精神是对个体的遵守,它是美化个体原理的守护神,通过日神精神人们能够在外观中获得解脱。
维持个体、适度原则,使人们经常用造型艺术概括日神精神。
然而这外观始终是一种幻觉,需要个体化精神的把握。
没有包裹内在外观中的内在价值,它就永远只是坚硬的大理石,不能化身为经久不衰的传世神作。
我们用日神精神构筑外观世界,把握酒神精神的内在意义。
(二)酒神精神:过度,打破个体尼采的酒神精神用古希腊神话中狄奥尼索斯为指代,通过内在冲动打破日神构筑外观,过度原则打破表象个体,寻找生命最原始的冲动,以此体现永恒真理。
真理不是任何外观现象,而是本身自在之物。
真理在不断的寻找中得到辩证统一,突破发展自身。
酒神精神是一种“具有形而上深度的悲剧性情绪”,是个体的人自我否定而回归世界本体、与原始自然合一的冲动。
[1]音乐这类表情艺术因为其能体现酒神所特有的“迷狂”,而被尼采用大幅篇章描述其与酒神的共性和作用,希腊悲剧也从歌队中诞生。
歌队通过吟唱转换为对象物,抛弃了外观世界框架的约束,像莎士比亚一样置身事外接受自己的作品。
文学评论
酒神精神: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运用了酒神-日神精神,他以醉境和梦境分别形容酒神状态和日神状态。
酒神精神来源自古希腊的酒神祭。
在酒神祭中,人们打破禁忌、放纵欲望,解除一切束缚,复归自然。
这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非理性状态。
“酒神状态的迷狂,它对人生日常界线和规则的破坏,期间,包含着一种恍惚的成分,个人过去所经历的一切都淹没在其中了。
”是一种狂热、疯狂的快感、是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消弭了,成为了称为观众的一体。
酒神精神象征的是浪漫主义、音乐和表演艺术。
文学创作的主体性:“文学主体性”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再复最先阐发。
其主要内容为:人的主体性分为实践主体和精神主体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与实践对象建立主客体的关系,是作为一种主体而存在的,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行动的,此时的人是实践的主体;后者则是人在认识过程中与认识对象建立主客体关系,人作为主体而存在,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和认识的,此时的人是精神主体。
“文学主体性”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发展,20世纪90年代走向衰落。
文学的主体:1、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即作家这种特殊的生产者。
人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称为主体。
只有当人处于与特定客体的特定关系中并对客体的主动、主导地位具有主体性时,人才是真正的主体。
文学创造的主体首先必须存在于文学创造活动中,并创造文学产品。
2、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
3、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
艺术生产理论:马克思的“艺术生产论”有多重意义。
第一种意义是把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并不专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第二种意义是指实际的创作过程;第三种意义专指在资本发展时期,一切艺术生产是为资本创造价值,一切艺术品都具有商品的属性。
我们一般主要从第一种意义和第三种意义上来理解马克思的“艺术生产论”。
也就是说:文学艺术并非孤立的存在,我们必须从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实践中,从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的关系中,才可能获得对文学艺术的最终解释。
读后感 论文 从《悲剧的诞生》看悲剧的意义
《悲剧的诞生》是伟大哲学家尼采的作品,是他悲剧理论的发源地。
悲剧理论是尼采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环节,是权力意志及超人哲学的前提。
悲剧在我们文学艺术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相信大家对悲剧都不陌生,如俄狄浦斯,普罗米修斯,美狄亚等国悲剧故事。
世界各地都有悲剧故事,以希腊的悲剧故事为经典,所以尼采在书中探讨悲剧的起源也是以希腊悲剧为探讨重点。
读了《悲剧的诞生》,对悲剧之于现实生活及人生的意义有了较大的重新理解,悲剧的定义绝不仅仅是鲁迅说的: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所以要理解尼采说的悲剧,要先了解日神和酒神的概念,尼采在书中所要表达的思想都是从这两个概念中生发出来的。
希腊的两位艺术之神——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他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境界的艺术形象,即作为日神艺术的造型艺术与作为酒神艺术的音乐。
为了更好地认识日神和酒神,尼采用梦境和迷醉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来做比喻。
在梦境中,人们暂时忘却了现实世界的痛苦,可以自由随意地编织原理世界现实的幻景,梦境成了人们逃离现实的庇护所。
但是梦终究是要醒来的,日神是要对无节制的激情进行限制的,她掌管着我们内心世界的美丽假象,将人生的痛苦,命运等悲惨转化为审美加以关照。
所以艺术家用日神这种“个体化原则“,用史诗,雕塑等艺术造来表现这个多彩的世界。
而迷醉状态则是人们不愿长久沉迷于幻象,渴望摆脱以进入世界本质的状态。
这种迷醉状态使人们摆脱了个体化,融入大自然,获得另一种快感。
这种感觉更接近人类的本能,超越了一切限制,她的感知方式是音乐。
日神执著人生,酒神超脱人生。
日神精神的潜台词是: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也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不要失去梦的乐趣;而酒神的潜台词是:就算人生是场悲剧,我们也要演好悲剧的壮丽和快感。
这就是日神和酒神两种力量。
前者是梦境世界,它创造个体,是对人生痛苦的解脱;后者是迷醉现实,它消灭个体,是对大自然神秘统一性的感知。
受它们的支配,每个艺术家要么是日神式的梦境艺术家,要么是酒神式的迷醉艺术家,而集二者之大成者,则是达到艺术最高境界的悲剧艺术家。
尼采误读与误读尼采——《悲剧的诞生》读书笔记之四
110尼采误读与误读尼采梦和艺术的本质区别周国平先生在阐释尼采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时,有一段论述——梦是日常生活中的日神状态。
在艺术中,造型艺术是典型的日神艺术,表现在荷马史诗和希腊雕塑中的奥林匹斯众神形象堪称日神艺术的典范。
日神艺术既为制造幻觉的强迫性冲动,就具有非理性性质。
有人认为日神艺术象征理性,乃是一种误解。
——周国平:《尼采美学概论·代译序》看了周先生这段话,我确实不知道他究竟在说什么。
如果日神精神不是一种理性精神,难道酒神精神反倒是一种理性精神了?!雕塑艺术若不依靠理性的精神来指导创作,难道艺术家们都是在醉酒状态下,以一种非理性的冲动来构思和完成那些精确的造型艺术的?!谁能相信或能证明那些体态优美、结构匀称、姿势丰富、神情生动、所有细节都异常精致的雕塑,竟然是在艺术家们醉酒的状态、依靠非理性冲动来完成的?!111陈国峰,1962年生于辽宁阜新。
国家一级编剧,北京大学国内访问学者,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中国分会理事,辽宁省文联委员,辽宁省文化厅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戏剧家协会理事。
现在辽宁省艺术研究所从事文艺理论研究、戏剧和影视剧创作。
京剧《板桥三哭》获辽宁省第四届艺术节剧目金奖和优秀编剧奖、第二届中国京剧节剧目奖;京剧《血胆玛瑙》获辽宁省第六届艺术节剧目金奖和优秀编剧奖、辽宁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文化部纪念反法西斯胜利六十周年晋京汇演剧目;评剧《东藏圣火》获辽宁省第七届艺术节剧目金奖和优秀编剧奖;京剧《古寺圣火》获辽宁省第八届艺术节剧目金奖和优秀编剧奖、第七届中国京剧节银奖;话剧《水晶之心》获辽宁省第八届艺术节剧目金奖和优秀编剧奖、第七届全国儿童剧汇演金奖;京剧《宋家姐妹》由北京京剧院排演并获第七届中国京剧节银奖;论文《琼斯皇,你能逃到哪里去?》发表于北京大学学报并获辽宁省文联第二届优秀论文奖;评论《语言的梦幻广场》获《当代作家评论》杂志优秀评论奖。
尼采《悲剧的诞生》中的“日神”隐喻
尼采《悲剧的诞生》中的“日神”隐喻作者:王雯杰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20年第10期内容摘要:在《悲剧的诞生》中,酒神与日神为艺术的二元动力,并在悲剧中达成和解。
日神虽不比酒神之强意志力,但在尼采的哲学世界中却为希腊神话之根基,选此根基,采用语言隐喻分析,根据日神一词诞生之三个词根赋予其新的含义和特征,在尼采哲学世界的开端,“上帝死了”的惊人宣言已见端倪,日神后虽为尼采所弃,但仍可窥见尼采哲学之貌。
关键词:日神隐喻悲剧的诞生重估1872年,尼采出版了他的首部哲学作品《悲剧的诞生》,全称为《悲剧从音乐精神中的诞生》,通读可知,这是一首隐含的酒神颂歌,尼采所认为的真正的音乐是酒神音乐,完整的、复杂的,具有丰富的和声,将人席卷其中,或许也因此,人們对于《悲剧的诞生》的研究多偏向于酒神精神。
但就篇幅来说,尼采对于日神阿波罗的论述其实并不少,日神与酒神是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首先要理解日神,才能真正理解酒神。
一.选择“日神”:真理与隐喻在具体探讨“日神”这一隐喻的内涵之前,我们首先应当了解尼采的隐喻观,在此基础上方能了解为何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选择了“日神”这一隐喻。
尼采的隐喻观与其真理观密不可分。
(一)现实苦痛和此在快乐一般来说,西方哲学认为真理是与精神紧密相连的,人对于真理仅有发现权和使用权,而无创造权,因为真理是由上帝创造的,“诗灵神授”即是。
尼采打破了这样的哲学传统,他认为真理是人对恐惧的回应和应对,人们选择上帝作为真理的创造者,是因为“最令人恐惧的东西、最强烈痛苦的原因(统治欲、肉欲等等),最受人的敌视、被人从‘真正的’世界剔除出去了。
于是,他们一步步勾销了情绪冲动——把上帝设立为恶之对立面,这意味着,把实在设立为欲望和激情的反面(也就是虚无)”[1]。
人世间的苦难诸多,所谓真理不过是对苦难的逃避,借着上帝的名义,虚构出所谓理念的世界,这种由逃避苦难和恐惧的本能激发出的虚构的哲学,也是被奉为具有高价值的真理。
论述尼采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论述尼采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作者:赵文静来源:《速读·上旬》2014年第04期摘要:《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第一部著作,也是尼采思想的开端。
书中尼采论述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前者是个体的人借助外观的幻觉自我肯定的冲动,后者是个体的人自我否定而复归世界本体的冲动。
有些人认为《悲剧的诞生》中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是对叔本华的“表象世界和意志世界”的翻版,事实并不如此,尼采只是受到叔本华思想的启迪,并不和他完全一致。
关键词:日神精神;酒神精神;世界意志;表象一、日神和酒神在《悲剧的诞生》中,日神和酒神是一对核心概念,阿波罗和狄俄尼索斯是希腊神话中两个神灵的名字。
阿波罗是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主管光明、医药、音乐、诗歌等。
在奥林匹斯神话的谱系中,阿波罗据有重要地位。
他是主神宙斯所宠爱的儿子,宙斯把他的诞生地提洛斯确立为希腊的中心,阿波罗被视为希腊的开国之神。
尼采把阿波罗看的比宙斯更重要,在他看来,日神是整个奥林匹斯精神的代表,为我们解开希腊神话之谜提供了一把可靠的钥匙。
狄俄尼索斯与阿波罗不同,他入奥林匹斯神山是在荷马之后很久的事情。
尼采把狄俄尼索斯用作艺术力量的象征是首创,尼采不是根据正统的奥林匹斯神话,而是依据荷马之后关于酒神秘仪和民间酒神节庆的传说来立论的。
按照俄耳普斯秘仪教派的版本,狄俄尼索斯起初为宙斯与其女儿珀耳塞福涅所生,名叫查格留斯,幼年时最受父亲宠爱。
常留在父亲宝座身边。
嫉妒的赫拉鼓动泰坦杀他,宙斯为了救他,先把他变成山羊,后又把他变成公牛。
但是,泰坦众神仍然捕获了他,把他肢解并煮烂。
雅典娜就出了他的心脏,宙斯把它交给地母塞墨勒,她吞食后怀孕,将他重新生出,取名狄俄尼索斯。
无论是日神冲动还是酒神冲动,都具有非理性的性质。
经常有人把日神解释为理性,把酒神解释为非理性,这显然是误解。
尼采始终视理性为扼杀本能的力量,他谴责苏格拉底的理性哲学扼杀了希腊人的艺术本能,被扼杀的既包括酒神冲动,也包括日神冲动。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范文
【导语】读书不但可以滋润读者的⼼灵,充实读者的精神世界,还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读者⾯对⽣活的状态,多读⼀些好的书籍吧,它会让你受益终⾝。
相信不久的以后你也会爱上读书!⽆忧考为您提供相关精彩!欢迎您的关注及阅读! 《悲剧的诞⽣》读后感范⽂⼀ 此时,记忆中,脑海⾥出现这样⼀个场景: ⼀个背着旅⾏包的旅者独⾃穿⾏在不知是什么地⽅的地⽅,前往不知是何处的何处,⾛过的路弯弯曲曲,歪歪斜斜,镜头中的他突然转变了⽅向,⾛向⼀条⽆⼈会在意的⼩道,这条⼩道满是蚊蝇与垃圾,腐烂刺⿐的味道就要刺穿⼈的⼼肺⼀般,然⽽他依旧沉醉在⾃⼰的梦中,幻想着⾃⼰是与世隔绝的世外⼈,他甚⾄以45度⾓对着阳光微笑,享受着美好的他开始了奔跑,⽽此时魔⿁在⼀边等待着⼀个结局——他坠⼊前⽅⽆底的深渊。
魔⿁在癫狂中庆祝着这个悲剧诞⽣的时刻,他也在⾼速坠落中呐喊出死亡的悲壮诗歌,他却在最后⼀刻说了⼀句:永恒的美来了。
这是在我苦苦冥思我应该怎样表述我对这本书的理解时,在脑海中忽然出现的⼀个场景,就是这个场景让我内⼼不再纠结,就是这个场景表达了我对这本书浅显的理解,或许下⾯我的阐释很笨拙,很混乱,但我只想⽤⼀种最通俗的语⾔表达对⾃⼰内⼼最真实的想法。
对⽂本的细节理解: ⼀、尼采的悲剧意识 在⽂中第三节的开始部分,尼采向我们提起了这样⼀个故事: 有⼀个古⽼的传说:国王弥达斯曾在森林⾥长久地追捕狄奥尼索斯的同伴——聪明的西勒尼,却没有捉到。
后来西勒尼终于落到他⼿上了,国王就问他:对于⼈来说,什么是最妙的东西呢?这个魔⿁僵在那⼉,默不知声;到最后,在国王的强迫下,他终于尖声⼤笑起来,道出了下⾯这番话:“可怜的*⿁,⽆常忧苦之⼦呵,你为何强迫我说些你不要听到的话呢?那的东西是你压根得不到的,那就是:不要⽣下来,不要存在,要成为虚⽆。
⽽对你来说次等美妙的事体便是——快快死掉。
在⽂中,其实尼采并没有直接说明,他真正想要提出的是:最悲惨的事情便是活着。
尼采的触⾓深深嵌⼊到古希腊的神话故事中,⽽且有很多观点也是从古希腊神话中找到根源,对这⼀问题的认识,也奠定了尼采的悲剧根基。
日神与酒神
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运用了酒神-日神精神,他以醉境和梦境分别形容酒神状态和日神状态。
日神精神象征的是美的外观,“我们用日神的名字统称美的外观的无数幻觉”,是一种形式美、节制和对称、是分析和分辨。
日神精神象征的是形式主义和古典主义、视觉艺术。
而酒神精神来源自古希腊的酒神祭。
在酒神祭中,人们打破禁忌、放纵欲望,解除一切束缚,复归自然。
这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非理性状态。
“酒神状态的迷狂,它对人生日常界线和规则的破坏,期间,包含着一种恍惚的成分,个人过去所经历的一切都淹没在其中了。
”是一种狂热、疯狂的快感、是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消弭了,成为了称为观众的一体。
酒神精神象征的是浪漫主义、音乐和表演艺术。
尼采相信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希腊悲剧同时蕴含日神(演员的对话部份)和酒神(歌咏团的歌唱部份)的精神。
然而,欧里庇得斯却舍弃了酒神精神,将戏剧引导至心理剧的层面,亦因此造成希腊悲剧的衰微。
晚期的尼采美学思想将酒神及日神精神都视为醉境:“两者都被理解为醉的类型”。
且赋予酒神不仅是美学上的意义,且是面对人生苦难的重要力量:“甚至对生命最奇怪与最艰难的问题都要表示肯定,甚至在其最高类型时生命意志都会对其自身的不可穷尽性感到喜悦—那就是我所谓的酒神精神,我推测那就是能通达悲剧诗人心理学的桥梁。
所以,你的:悲剧的根源就是幻想而不可得之后就及时行乐!的认识是非理性的,是误解!是错误的!尼采《悲剧的诞生》集中论述了这个问题。
在希腊神话中,阿波罗是太阳神、射神、音乐神(善弹竖琴)、医神等,是宙斯的儿子,据说也是普罗米修斯所说的惊天秘密中将取代宙斯的人。
所以他所代表的,是“官方”的、“正统”的、崇高静穆的、理性克制的,像太阳一样稳定、威严、温暖的艺术形象。
在艺术所司上,虽然他善弹竖琴,由于阿波罗在雕塑、绘画等方面的重大影响,尼采将日神作为造型艺术(雕塑、绘画等)的代表。
狄奥尼索斯是酒神、酿酒和种植葡萄之神,由宙斯和塞墨勒所生,但却是从宙斯的大腿中生出来的,因此他的出生就带有狂诞的因子。
酒精精神
酒精精神
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运用“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这两个术语解释了古希腊文明发展的独特性。
在尼采之前,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已经用“酒神崇拜”来标志艺术发展的一个阶段,雅可比、施莱格尔、瓦格纳等也都谈到过作为一种审美状态的“酒神现象”或“醉的激情”。
这两个在希腊悲剧中起着相当重要作用的原则与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相关联。
阿波罗原则讲求实事求是、理性和秩序;酒神原则与狂热、过度和不稳定联系在一起。
在这些戏剧表演中,合唱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它使得孤立的阿波罗式的个人,成为整个欢乐的酒神群体的一部分,这个群体赞美生活,接受生命的反复无常。
希腊悲剧达到两种气质的平衡。
听过这种调和作用,希腊悲剧使得希腊人和希腊文明格外与众不同。
尼采往往用这个典范来衡量后来文明的不充分成就,人类社会历史总是受制于这两种基本的冲动。
尼采论悲剧精神
大自然的星空,群星灿烂。
那最早闪现的,未必是最亮的星宿。
有的星宿孤独地燃烧着,熄灭了,很久很久以后,它的光才达到我们的眼睛。
---- 题记尼采论悲剧精神《悲剧的诞生》(1872)是尼采(Friedrich Nihelm Nieazsche,1844-1900)的第一部作品,也是尼采主要的美学著作,这本书在现在至少有三个中译本,但并不好理解,权威的《尼采全集》的主编、意大利学者阔里也认为,《悲剧的诞生》发表一百多年了,从历史批评的眼光来看,它仍是一部极神秘的作品,因为在本书中,希腊祭师处处都接过了理性的语言。
尼采的全部思想是从希腊两个艺术神---日神和酒神引申出来的,他把它们比喻成梦境和醉境两个完全不同的状态。
在梦境中,人们暂时忘却现实世界的苦难,可以随心所欲地去编织美丽的幻境,为自己创造出一个远离现实苦难的美妙世界。
希腊人用日神来表达梦境,与痛苦的现实相反,日神是光明之神,它表现了更高、更美、更完善的世界。
严格的界定,对无节制的激情的遏制,充满宁静的智慧,都是它的特征。
日神就是“个体化原则”的壮丽神像,正是靠着这种“个体化原则”,艺术家创造出丰富多彩、绚丽无比的世界,雕塑、史诗以及一切叙述文体的艺术就是日神艺术。
然而,梦境毕竟是幻象,是虚假的存在着的,人们不愿意永远沉缅于这一虚假的梦境之中,他渴望摆脱幻象,把握世界的真实本质。
于是人们从幻象中苏醒过来,进入另一种状态,这就是迷醉状态。
在这种状态中,神与人的界限冰消瓦解,日神式的自我主体消失了,人完全处于一种忘我境界之中,个体化原则遭到彻底破坏。
人失去了自我意识,理智也不复存在,个体全然汇入人群体之中,与神秘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从而感受自然那永恒的生命力,获得不可言状的快感。
不管现象如何变化,事物基础中的生命仍是坚不可摧地充满快乐,这就是酒神的境界,酒神艺术不是以美见长的日神式造型艺术或史诗,而是音乐,靡靡天籁之音。
日神艺术是梦境世界,它创造个体,是对人生痛苦的一种解脱;酒神艺术是迷醉现实,它消灭个体,是对大自然神秘统一性的感知。
悲剧的诞生的读后感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第一部著作,他提出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日神的光辉使万物呈现出美的外观,制造一种幻觉,酒神象征着情绪的放纵,它的一种状态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颠狂状态。
我们都很喜欢听音乐,而音乐正是日神与酒神精神的一种综合情绪的表露。
尼采认为,看悲剧时,"一种形而上的慰藉使我们暂时逃脱世态变迁的纷扰",通过个性的毁灭,我们反而感觉到世界生命意志的丰盈和不可毁灭,于是生出快感。
现实的苦难化作了审美的快乐,人生的悲剧化作了世界的喜剧,肯定生命,连同它必然包含的痛苦与毁灭,与痛苦相嬉戏,从人生的悲剧性中获得审美快感。
这就是酒神精神的要义。
日神精神就是沉湎于外观的幻觉,反对追究本体,酒神精神却要破除外观的幻觉,与本体沟通融合。
前者用美丽的面纱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后者揭开面纱,直视人生悲剧。
前者教人不放弃人生的欢乐,后者教人不回避人生的痛苦。
前者迷恋瞬时,后者向往永恒。
日神精神的潜台词:就算人生是个梦。
我们也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
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酒神精神的潜台词是: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也要有声有色的演这幕悲剧,不要失掉悲剧的壮丽和快慰。
尼采认为权力是生命意志的最高目标,人生就是强弱权力意志的较量过程。
这种权力意志实际上就是用酒神精神改造过的"生命意志",征服异已,使之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工具,这是生命的原则。
因此他将人分为天才和流氓。
一个能否对人和持审美的态度,是肯定人生还是否定人生,归根到底取决于内在生命的强成衰弱。
他还宣称"上帝死了",号召打破偶象,破坏陈腐的传统观念,提倡狂放不羁的酒神精神。
尼采在《看哪这人》尼采自述中对《悲剧的诞生》有了更多著后的见解,他说:为了合理评价《悲剧的诞生》一书,应该忘掉一些东西,该书借以发挥作用和使自身着魔的东西,正是它的错误所在——这本书借重瓦格纳主义,似乎成了崛起的象征。
悲剧的诞生
《悲剧的诞生》—尼采“给予者即艺术家”的美学摘要:谈尼采,恐怕不能离开艺术这个词。
尼采一心想通过艺术来拯救人类,他很早就声称“只有作为审美现象,世界的生存才是有充分理由的”。
他的艺术上形而上的美学,便是反对理性主义、科学主义。
尼采始终认视理性为扼杀本能的力量,谴责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理性哲学扼杀了希腊人的艺术本能,包括酒神冲动和日神冲动。
而尼采在《悲剧的诞生》这第一部著作中,提出了自我肯定的日神精神和自我否定而又复归世界本体以及放纵悲剧情绪的酒神精神。
而悲剧诞生的条件就是“音乐精神”,而音乐精神就是艺术家日神精神以及酒神精神的综合情绪的表露。
这些精神就是反对科学理性主义的精神,是艺术家的美学。
关键词:悲剧的诞生;艺术家;美学;日神;酒神;音乐1844年10月15日,尼采出生于德国的勒肯的宗教家庭,他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诗人,他提倡的美学是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广义的美学。
他自己也曾说道,传统的美学只是接受者的美学,而他要建立接受者即艺术家的美学。
早年读书时以叔本华为其第一个精神导师。
1869年尼采25岁,成为巴塞尔大学最年轻的教授。
这个时候,他开始写作《悲剧的诞生》。
在这本书中,尼采以一种思辨的方式考察了希腊悲剧的诞生及衰亡,借此批判了现世的科学理性主义,他把科学主义溯源到苏格拉底,并且认为,科学主义在现世已经发展到了自己的极限,需要以一种新的审美的态度来代替,而在这种审美的态度之下产生的才是真正的艺术。
尼采的这种美学虽然不太受专治美学史的学者重视,对于艺术家却有极大的魅力,因为他是从给予者的角度上建立的美学。
因此,他的美学思想影响了一大批作家、艺术家的人生观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
在这方面,别的美学理论恐难与之匹敌。
尼采一心想通过艺术来拯救人类,他很早就声称“只有作为审美现象,世界的生存才是有充分理由的”。
他的艺术上形而上的美学,便是反对理性主义、科学主义。
尼采始终认视理性为扼杀本能的力量,谴责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理性哲学扼杀了希腊人的艺术本能,包括酒神冲动和日神冲动。
尼采《悲剧的诞生》——悲剧诞生“根源”的解读
尼采《悲剧的诞生》——悲剧诞生“根源”的解读摘要:尼采《悲剧的诞生》的哲学思想与前人关于“悲剧”定义的对比中,对尼采酒神精神的权利意志,超人哲学和审美本质的解读和探索.酒神与日神所诞生的具体细节解读中探索尼采“悲剧”的深层意义.人与自然是尼采悲剧探索的根据,对人充分肯定的哲学形而上学基础上对尼采《悲剧的诞生》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的哲学含义进行探讨.关键词: 酒神悲剧诞生人与自然审美哲学精神西藏民族大学 16级文艺学硕士王玉莲(一)尼采《悲剧的诞生》产生的背景在人与自然分离的紧张关系中,古代社会的原始粗野理性化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使得人价值的判断不是理性和智慧,而是作为一种道德判断.尼采的《悲剧的诞生》正是试图弥合和恢复人与自然的原始的统一和人生命力的冲动,使人称之为人.《悲剧的诞生》中的思想基础是奠定在前人基础上的.“造物主即大自然创造的一切东西都是好的,一旦到了现代人手里,就完全变坏了,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1]卢梭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和技术革命的质疑.人应该恢复到对自然社会本真认识.席勒认为在古希腊时期人的感性与理性是和谐统一的.人的生活活动也就是人的艺术审美活动到现代社会科学理性导致了人内在分裂,在《审美教育书简》中称古希腊人是感性功能与理性功能统一的完美的人,想象的青春型和理性的成年型结合.这种人性在我们身上体现出形式冲动的对象,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不可分割的呈现在我们身上,人无需在他处寻觅自然,人在自己身上就可以发现自然,并体验到生活的快乐。
然而,自然在现代社会对人来说已成为一种观念,由于现代社会的分工和科学理性的发展,使得人与自然分离.自然从人道主义中消失了.将自然等同于希腊童年时期的神话孕育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真实性.感情本身带有浪漫特点,感受自然本身诗性.恢复人与自然的统一的过程中.席勒认为艺术作用于审美,人的完整性是感性和理性,必然与自由的统一.恢复古希腊人内部的统一和人与社会的自然状态.黑格尔认为在古希腊时期的悲剧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素材将内容和感情联系起来,人怜悯和恐惧的情感与人害怕于外界的力量的强大持有的敬畏之情.人自身力量的有限性对外界产生敬畏之情和害怕于自身自为力量所产生受难者肯定和实体性同情的伦理之情.悲剧所具有的矛盾冲突的精神对立,体现在现实的伦理道德.具有普遍的代表和神圣的不可侵犯特点.悲剧理论产生于亚力士多德的《诗学》,主要讨论的悲剧和史诗,以理论化的方式提出悲剧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所具有心灵净化功能,引起人怜悯和恐惧.尼采以酒神精神为主的悲剧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酒神精神现象学,否定苏格拉底的理性世界观。
悲剧的诞生
第十一篇主要讲的是古希腊悲剧的灭亡和新喜剧的产生。
尼采认为欧里庇德斯是造成悲剧消亡的罪魁祸首。因为他对悲剧的改革把酒神因素从悲剧中排除出去,最终退化成阿里斯托芬式的喜剧。这一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新喜剧的诞生似乎真的应验了那句箴言:“人到了晚年居然像孩子一样顽皮。”通过这句话,我似乎听到了作者对于古希腊悲剧灭亡的沉重叹息!
虽然尼采把悲剧看做是阿婆罗精神和狄奥尼索斯精神的合成物,但实质上尼采更欣赏的是音乐精神,音乐表现为什么呢?用叔本华的话来说,就是—音乐表现为意志,也就是那种客观审美的,仅仅用来观望的脆弱情绪的对立面。所以音乐是意志的表现,而意志乃是世界的本性,古希腊人的意志就是用美感来对抗痛苦。因此,尼采进一步提炼说:悲剧诞生于音乐精神。
第一篇主要讲了悲剧的起源与本质——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和解,并用梦与醉来比拟两种不同的艺术境界。
尼采首先考察古希腊悲剧产生的内在机制。他认为古希腊悲剧产生于阿波罗(日神)精神和狄奥尼索斯(酒神)精神的结合。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太阳和光明之神,是希望与理想的象征。阿波罗作为艺术象征,掌握着人们心中幻象世界的假象,慰藉着漫漫人生远程中人们的疲惫心灵。而狄奥尼索斯是农业之神和酒神,是享乐、放纵的象征,具有酒神精神的人求助于投身太一而得到形而上的慰藉。
第七篇主要探讨的是古希腊悲剧的起源问题。
对于这一个问题,从古希腊传说给出的答案是古希腊悲剧乃从悲剧歌队的产生。这一章中分别批判了两种对歌队的解释,第一种认为合唱队是理想的观众;第二种认为合唱队代表平民。而论及悲剧起源时,席勒给出了一种正确的观点,他曾说:古希腊合唱队是一堵充满生命的垣墙,是艺术为了防止现实入侵而构建的城防。对于席勒的话我是这样理解的:合唱队即是一种醉神式的音乐精神,而垣墙正是一种梦神式幻觉,两种情感的结合就可以对抗恐惧、不幸与痛苦。
高人对尼采《悲剧的诞生》的深度剖析
高人对尼采《悲剧的诞生》的深度剖析11869年,25岁的尼采被破格任命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文学教授。
受德国浪漫主义思想传统影响,青年的尼采内心中鼓荡着一种怀疑与批判一切的浪漫精神。
我们知道浪漫哲学源于对启蒙理性哲学的反驳,其泾渭分明地倡导一种对哲学之真的要求,即诗。
以浪漫的诗性所幻化出的某种方式去感受世界上的一切存在,除却思维活动中对客体表面东西的依附,使人的精神摆脱客观世界上的一切存在的诱惑,使主客观之间形成一条没有阻碍的平坦大道,自在地往来。
正是在这种诗意的幻想中,尼采对生命主题进行重新考量和验证,我们可以看到,他秉承一种浪漫的批评精神,有刺激性趣味的语言,最后终于完成了他诗化形式的著作《悲剧的诞生》。
21881年,尼采著作的《道德系谱学》运用系谱学方法分析道德问题,重新估定人的价值与标准、价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一定情境下将各种价值链结为一体的判断。
尼采当时秉持了一种浪漫派精神,以自我的主观意识去设定客观非我的本体性之思,运用格言的形式驱驰自已的语言行为展开追问,以丰富的想象力和飞扬的诗心去展开写作,使他的写作风格显出独特的个性色彩。
3尼采是以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世界观为依托,去解释希腊人的天性和希腊文化的本质。
从表面看,叔本华似乎并没有超出康德哲学的范围,其实他已对康德的先验认识形式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改变:一是转向了唯我论,另一方面转向了非理牲的直观。
叔本华是以谢林、费希特关于非理性意志的和意志的直观性为基础,确定自己非理性的生命意志哲学。
叔本华认为康德的现象和物自体之间所持的区分观是合理的,对同时代的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取消物自体持不同的观点,叔本华认为物自体可以通过直观被认识,他将之视为独立于时间和空间的,理性和知识都是从属的,即意志才是所有的主导。
人们一旦进入审美的沉思时,意志便逃离了这一审美的过程。
而人生本来是与痛苦相伴的,受意志的支配,人们在意志被审美所抛却时又是多么的痛苦和空虚。
而原本尊重叔本华生命意志说的尼采却说:“个人所遭受的巨大痛苦,人类认识的不一致,最终认识的不可靠,能力的不平等,这一切使个人需要艺术。
尼采误读与误读尼采——《悲剧的诞生》读书笔记
110日神酒神与悲剧精神1900年 8月25日,一个长期忍受着梅毒折磨的人,一个对这个世界长期鄙视甚至痛恨的人,怀着深深的失望和愤激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他是个罕见的天才,也是个罕见的狂人,最后则成了一个可怜的疯子。
他活着时,即已对思想界、文艺界甚至宗教界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和影响,也遭受了多方面的严厉攻击。
逝世以后,他的影响力反而日渐增强。
他被尊称为最有个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很多作品成为畅销的世界名著,至少迄今一直在艺术领域发挥着很重要的影响。
这个人,当然就是尼采。
在尼采的诸多著作中,对艺术界影响最大、作用最直接的,就是《悲剧的诞生》。
《悲剧的诞生》甚至被有些人奉为“艺术的圣经”。
我在北京进修期间,一位老师满脸肃穆地说:不读《悲剧的诞生》,你就没有资格谈论艺术。
其实,有些人就算读了十遍《悲剧的诞生》,恐怕还是没有资格谈论艺术。
因为谈论艺术和感受艺术,严格地说是两种不同的事情。
谈论艺术,是一种外化行为,有时甚至是一种机械行为。
很多接受专业艺术教育的人,特别是接受过专业艺术理论训练的人,很善于夸夸其谈地评论艺术,但他在本质上却可能是一个根本不懂艺术的人。
要懂得艺术,需要审美天赋与审美直觉,需要内心固有的灵性,起码需要心性的明澈、纯洁与敏感。
我所说的心性明澈纯洁,跟伦理意义无关。
它是一种超然和通透,是历练红尘之后而不改的童心,是在痛苦的熔炉中提纯出来的一种豁达和明敏,是在自性中生发出来的悲悯情怀,是对宇宙和众生怜惜敬爱的天性。
简而言之,需要一种对艺术的宗教情愫。
这种情愫,是对艺术的一种敬畏,是对世界,特别是对人性的无限可能性的尊重与探索,因之也就是对艺术的无限可能性、丰富性的尊重与探索——任何对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固执、保守、偏狭,其实都是对艺术的亵渎。
比如固守传统的人贬斥先锋艺术,比如先锋派鄙夷传统艺术,本质上都是一种偏狭和保守。
因为从终极意义而言,他们都把艺术当成了生活的形而下的工具,当成了自我标榜的虚荣的道具。
《悲剧的诞生》点评
《悲剧的诞生》点评《悲剧的诞生》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它对于尼采的哲学思想、艺术观念以及对于西方文化和传统的批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思想深度和广度,跨越了哲学、艺术、文化和人性等多个领域,成为了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鸿篇巨著。
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提出了“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的二元对立,这是他哲学思想中的一个核心观念。
日神精神代表了梦境的幻觉和美的外观,它使人们沉醉于外观的幻觉之中,从而避免了人生的痛苦和悲剧。
而酒神精神则代表了生命的原始冲动和激情,它使人们能够直面生命的本质,体验到生命的痛苦和欢乐。
这两种精神的对抗与调和,构成了悲剧的诞生。
尼采认为,悲剧艺术代表了希腊人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它通过艺术的形式将人生的痛苦和悲剧转化为一种审美体验,使人们能够在其中获得一种超越痛苦和悲剧的欢乐。
这种欢乐源于酒神狂醉的忘我体验,人们在悲剧合唱队里获得个体生命消失的体验,实现了对终极命运的消解。
因此,悲剧的功能在于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获得暂时的解脱。
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不仅深刻地揭示了悲剧艺术的本质和意义,也对于西方文化和传统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他认为,西方文化和传统中的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是对于生命的否定和消解,而悲剧艺术则是一种对于生命的肯定和超越。
因此,他主张通过悲剧艺术来克服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实现生命的超越和升华。
总的来说,《悲剧的诞生》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独特见解的哲学著作,它对于尼采的哲学思想、艺术观念以及对于西方文化和传统的批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悲剧艺术和人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超越痛苦和悲剧的审美体验,让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尼采悲剧美学视域下的日神精神分析
尼采悲剧美学视域下的日神精神分析作者:沈鑫怡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02期摘要:尼采的悲剧美学有两个相辅相成的基础,即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日神形象原是一种始源性的精神图景潜存在希腊文化的深处,构成尼采所认知的历史理解的实在。
从日神到日神精神,中间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尼采曾表明酒神精神是悲剧的本质,那么日神精神在其中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通过对日神精神的来源及基础、艺术类别和审美表现及其价值和发展的探讨,以此展现出尼采视域中日神精神的内在肌理和思想图景。
关键词:尼采;悲剧;日神精神;酒神精神中图分类号: B83-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21)02-0056-071872年,尼采完成了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这是关于其悲剧性的经验、悲剧的起源和本质的沉思。
尼采从日神和酒神的二元性入手,探讨艺术与审美。
借助这一对古希腊神的鲜明形象,尼采认为日神艺术和酒神艺术在根源和目标上存在着“对立”,两者共生并存但又公开分离,在对立中激发出更有力的新生,在新生中时刻保持着对立。
这种对立的结果就是阿提卡悲剧。
尼采和其他哲学家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尼采将审美经验放在了首位。
他将我们创造和感受日神艺术和酒神艺术的审美体验作为论据,用一种激情将全书贯穿在一起,并向我们发出质问:为了让我们拥有这些体验,世界必须应该如何。
因此,尼采把日神想象成了梦的艺术世界,而酒神是梦的本质的最初显现,与醉态相一致,这种状态是个体所感知到的“个体化原理”得以克服的深层方式,是“个体化原理崩溃时从人的最内在基础中升起的充满幸福的狂喜”[1]7。
这是尼采与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观的不同之处。
尼采没有否定生活的痛苦,是迄今为止对于悲观主义世界观最为乐观的表达。
如果说酒神是悲剧诞生的本源的话,那么日神就是由酒神所派生而与之并存的存在。
一、日神精神的来源及其基础在古希腊神话中,阿波罗是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对西方文学艺术和美学精神极具影响。
尼采悲剧哲学中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尼采悲剧哲学中的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从美学角度瞧,《悲剧的诞生》既就是关于古希腊悲剧起源、毁灭与再生的艺术史专著,又就是关于艺术本质的艺术哲学专著。
不过,尼采之所以关注古希腊悲剧,主要不就是出于历史的兴趣,而就是出于她本人理解艺术的现实需要。
她在书中所提出的“日神精神”、“酒神精神”、“苏格拉底精神”三个基本概念,不只就是用于分析某种历史现象,而就是用来理解艺术本身的。
尼采从人生的需要角度理解艺术,强调艺术就是人得以生存下去的最基本的、乃至唯一的手段。
她强调只有作为审美现象,生存与世界的存在才具有了一种永恒的、充分的理由。
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在美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一种反抗悲观主义的悲剧人生观。
这种人生观主张用艺术的方法,将人生的苦难、病态、荒诞转化为激励人们勇敢地面对现实,勇敢地生活下去的强化剂。
尼采的这种悲剧人生观对其后的现代主义作家的文艺创作有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在卡夫卡、加缪、乔伊斯、萨特、艾略特等现代派作家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一再瞧到这种悲剧人生观的影子。
其次,从哲学角度瞧,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所关注的两个主要问题,在她后来的思想发展中始终占据着中心位置。
一方面, 尼采对生命意志的酒神哲学的热情肯定演化为她后来的权力意志理论与超人学说。
酒神精神一直就是尼采哲学的主角,她的权力意志、超人、查拉图斯特拉都只就是酒神精神的化身。
另一方面,尼采对苏格拉底主义的批判,后来扩展与深化为对欧洲整个传统形而上学的全面批判(两千年以来,欧洲的传统形而上学一直以柏拉图的世界二分模式为范型),以及对基督教道德的批判,对一切价值的重估。
因此,可以把《悲剧的诞生》瞧做就是尼采的主要哲学思想的诞生地, 从而,期望从中能够发现帮助我们正确解读她的后期哲学的密码。
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其悲剧的起点就在于日神阿波罗与酒神狄奥尼索斯,其核心就在于日神与酒神的结合。
我们可以清楚地瞧到日神与酒神之间的区别。
在希腊神话中,日神与酒神都就是主神宙斯的儿子。
古希腊悲剧精神的延续——尼采《悲剧的诞生》
古希腊悲剧精神的延续——尼采《悲剧的诞生》摘要:古希腊文明一直是西方文化得以传承的衣钵和主体。
尼采崇尚古希腊精神,他的第一部正式出版的著作《悲剧的诞生》从古希腊酒神现象的出发,视为理解希腊悲剧、希腊艺术、希腊精神的密码,乃至从哲学角度,用以批判当时的德国文化界的现状。
尼采《悲剧的诞生》在希腊悲剧理论中涵盖美学及哲学殿堂的基础,是对古希腊悲剧精神的延续。
关键词:古希腊;尼采;悲剧;酒神精神1引言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1844—1900),十九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诗人。
1858年尼采在普夫达求学,最喜欢希腊课,埋下了崇尚希腊精神,反对基督文化的种子(万志勇 2002:8)。
《悲剧的诞生》发表于1872年,尼采从古希腊悲剧出发,重点描述古希腊的酒神文化,将它作为了解希腊悲剧的密码,并从哲学角度,用以批判当时的德国文化界的现状。
要从整体上把握尼采的思想,就必须以古希腊悲剧为根基,了解尼采对古希腊精神的崇尚,才能领悟《悲剧的诞生》所蕴含的的哲学。
2古希腊悲剧精神古希腊悲剧的起源难以界定,有的人认为它来源于山羊之歌,古希腊语是(tragoidia),而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则认为希腊悲剧来源于多利亚(Nancy Sorkin Rabinowitz 2008:18)。
尼采认为悲剧起源于人羊神合唱,“这种人羊神的合唱,是由狄俄尼索斯的狂欢诱起阿波罗的幻想。
经过狄俄尼索斯如此欢欣陶醉之后,勾引出生命潜在的力量,而后把冻结的生命世界重新赋予动律,以此狂热情绪来克服一切忧患,打破种种困苦,并以此狂热情绪,激发创造的冲动。
这即是希腊悲剧精神之所在”。
[1]。
希腊悲剧的诞生离不开希腊人的神话,这种完整体系的神话,神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和人类一样有相同的情感,体现早期人类对自然的自身认识具有人文精神情怀,特别之处是带有强烈的悲剧色彩。
希腊人以悲剧作为精神生活的核心,悲剧是希腊所独有的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悲剧的诞生》看古希腊悲剧中的日神精神
08中本2班080902203 叶彬钗
“用艺术家的眼光考察学术,又用人生的眼光考察艺术”这是德国哲学家尼采对《悲剧的诞生》的美学观点的阐述。
在这里,悲剧和艺术并不是自足的,而是人生的一种工具,是为了某种人生的目的而产生和存在的。
在书中,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这两个古希腊神话中的重要神灵,被视为两种不同艺术的代表。
日神阿波罗精神是一种构建梦境的自然冲动,它通过赋予世界以譬喻式的梦中图景,创造出可观看、感知的具体形象。
在此基础上,它构成了雕塑、绘画、建筑等一切造型艺术的前提,同时也是素朴的史诗艺术的前提。
而酒神狄奥尼索斯精神则对应着的另一种生理现象——醉境,它从对存在的深层恐惧出发,使人受到强力的支配而登上情绪的巅峰,主体淡出,进入痛苦和欢愉交织的完全忘我的境界。
这一自然冲动催生了以酒神颂与抒情诗为代表的音乐性艺术。
日神与酒神的双重倾向,通过其深刻的内在联系而最终结合,从而产生了希腊悲剧这一“既是酒神又是日神的艺术作品”。
当然,哲学家尼采更倾向和注重酒神狄奥尼索斯精神。
这里,
基于个人倾向不同,我就着重讲讲我所倾向的日神阿波罗精神。
在尼采《悲剧的诞生》中,悲剧艺术之为日神与酒神倾向的统一。
日神所代表的乃是一个梦幻的世界,就是在古希腊神话中的奥林匹克斯神山世
界。
尼采认为,日神的冲动是一种梦幻冲动,其实质就在于享受和把玩美丽的梦中幻象,而日神精神则是一种平静安详地创造幻象和赏玩幻象,从幻象中获得生活乐趣的人生态度。
一、日神精神—奥林匹克神山世界因何而生
古希腊人为何要创造这样一个梦幻的世界?其原因在于生产的悲剧性。
尼采认为,宇宙的本质就是痛苦,人类的现实和未来都是悲观的。
关于这一点,尼采通过引用米达斯王的传说表明人类的绝望处境:最好的事情是根本不用出生,此好的事情是早点去死。
古希腊人认识到而且感觉到生存的恐怖和可怕。
生存既是如此艰难,为何不构思一种幻境?为了能够生活下去,古希腊人不得不安排奥林匹克诸神光辉梦境的诞生,来抵御这现世的恐怖和可怕。
古希腊人因此开始构建他们灿烂辉煌的奥林匹斯之梦。
日神精神的潜台词:就算人生是个梦。
我们也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
当你站在一望无际的荒漠中,经历生活的坎坷和艰辛,无力也无望走出这片缺水的荒漠时,你走着走着,仿佛看到远方出现了一片绿洲,那片绿洲上有嫩绿的小草,有温煦但不刺眼的阳光,躺在上面饱饱的睡上一觉,有一条小溪缓缓流过,你想在溪上嬉戏或饮口溪水,那样的甘甜,你在自己的美好而希望的想象中走着走着,带着那片希望走完沙漠旅程,忘记了沙漠中的疲惫和坎坷,在那片希望中尽情享受温煦的阳光和嫩嫩的草以及甘甜的溪水,你忘了自己在无垠的沙漠。
为了对抗那些恐慌和可怕,你创造出使自己坚持走下去的幻境。
正是如此,古希腊人终于有了自己的日神,登上这不朽的阶梯,才懂得赞颂这凡世。
原来人生的悲凉调子,不知不觉转为快乐的音符,成为对生
命的歌颂。
二、论日神精神的存在形式
古希腊人借助他们的日神阿波罗再现了这种从梦中得来的深厚而幸福的快感,因为阿波罗是一切造型之神。
阿波罗作为艺术象征,掌控人们心中幻象世界那美景缤纷的假象,补偿了现实生活的不完满,慰藉着在漫漫人生历程中的人们的疲惫心灵,用美丽的面纱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教人不放弃人生的欢乐。
恰恰正是这一点,生活才有意义,人生才值得留恋。
日神精神代表的是幻想、理性、道德、和谐,在艺术上的对应物是造型艺术和史诗。
荷马作为阿波罗素朴艺术家的代表,由他所作的荷马史诗是日神精神式的,任何庄严地神圣物均是在梦中显现,伟大的雕刻家不过是把他们在梦中所见如实地刻画出而已,而史诗创作也是如此,正如汉斯-萨克斯在《名歌手》中曾这样歌唱到:“用清丽之笔记下易逝之梦,相信我吧,人间最真实的幻影往往在梦中为他人显现,所有的诗艺,所有的诗情,乃是对现实之梦的再度阐明。
”创造梦境的魅力与奇妙,则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前提。
于是,那庄严恢弘的奥林匹诸神被精心地雕刻在艺术大厦之墙上,他们不朽的业绩被雕刻成浮雕,面目表情栩栩如生,在他们身上感受精神之美。
三、在日神精神中享受悲剧的人生
当我们站在如此美妙的生机洋溢的景象面前,我们惊愕了,面对着这如火般的生命跃动的幻境,我们惊讶于他们是怎样的尽情享受人生,以至于他们不论吧目光射向对方,都能够看见海伦在向着他们微笑。
这正是阿波罗式的日神精神在作祟,它让人在惨淡的人生中也可以面朝大海,春暖花
开。
微笑着憧憬着未来,享受现在。
当然,这位雕塑之神也表现出适度的自制,免受强烈的刺激,并无粗野的激情,所有的只是大智大慕的静穆。
即使当他勃然大怒,或是神色沮丧时,他的美貌也仍不失其圣洁,仍然保持着美丽的光辉的尊严。
在阿波罗身上,正如叔本华所言:就像在汹涌咆哮,波涛起伏的无垠的大海中,一个船夫坐在小船上,寄身于这个经不起风浪的工具,别的孤独的人也是这样平静地坐在痛苦的世界中,以求个体化原理那里获得支持。
他静若处子,孤傲自信,给人以莫名的尊严,像梦之幻象所带来的愉悦,智慧,以及美丽之感。
这种生活是一种幻象,我们生活在美妙的幻象中,幻象总是美好的,无论做梦者经历什么,都可以保持一份平和的心境,在一定程度上超然静观纷纭的万象。
无论生活如何痛苦不堪,如何坎坷曲折,都能继续勇敢地生活下去。
读尼采《悲剧的诞生》,知道古希腊悲剧是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结合。
虽然知道酒神精神才是其本质,但我看到了日神式精神的古希腊人是怎样在冲突、痛苦、死亡等人生的悲剧性情境中继续快乐的生活的。
我想如果当我遇到生活中的坎坷和痛苦无望时,我会沉浸在日神精神的世界中不愿醒来,让世界充满美丽的外观和制造一种幻觉,让世界重新富有生机,富有希望,让自己在这样的梦幻中继续快乐又勇敢地生活下去。
明知道在美丽世界的外观下隐藏着深深的痛苦,但仍不愿揭开那美丽的面纱,在美丽的面纱前幸福的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