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指导(讲稿全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教学指导
引子、古诗教学的现状
1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
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古诗词章节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素质教育与校本课程的重镇。

可以说,教师教学离不开古诗词。

再从考试的角度来看,在全国语文高考试题中,古诗词赏析连考了多年,难度、题量有逐年加大的趋势。

2007年全国高考题又以刘长卿《别严士元》两句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命题,可以说,学生考试离不开古诗词。

其实如果我们抛开急功近利的态度,古诗词教学更深远的意义在于
一、它是我们提升学生语文兴趣的敲门砖。

虽然有人声称不喜欢语文,但几乎没有人不喜欢古诗。

如果我们能从古诗词教学开始,由对古诗的兴趣引发对古文的兴趣,由对古文的兴趣引发对语文的兴趣,这应该是一个可以操作的水到渠成的过程。

从《桃花源记》到《桃花源诗》
从《腾王阁序》到《腾王阁诗》
由《浪淘沙赤壁怀古》到《赤壁赋》到《群英会蒋干中计》
由此,我们很自然地能发现古诗词教学的“漫延”功能。

二、它是教师素质和语文韵味的集中体现。

诗歌是以最精炼的语言,最高超的技巧,表现最深隧的内容。

小说是把米做成饭,诗歌就是把米酿成酒。

这给理解和讲述都带来一定的难度。

鉴赏诗歌可以说是语文素质的集中体现,对读者鉴赏能力的要求最高。

古诗词能讲好,其它文体不在话下。

2古诗词教学的困境
但古诗词教学却又是难度很大的,苦于无话可说。

《红楼梦》中香菱说道:
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

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但诗歌毕竟是语言的艺术,并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是难以言传而已。

诵读很重要,讲解更重要。

短短的章句,漫长的课堂
第一节、古诗解读
古诗词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学样式,古诗词解读有四个基本范畴:
关注诗人的人生境遇
关注诗歌的体裁形式
关注诗歌的思想内容
关注诗歌的表现技巧
一、关注诗人的人生境遇
关注诗人的人生境遇,在文学理论中被称为“知人论世”。

除了说明文大约可以不知人论世以外,但凡“有我”的记叙和抒情议论性文字,都要知人论世。

诗歌这种体裁有两个特征要求我们必须知人论世:
第一,诗歌是诗人性情的集中体现,诗如其人,不知人论世就无法准确理解。

第二,诗歌是省略与留白的艺术,意在言外,不知人论世就无法全面理解。

下面以王昌龄《出塞》为例说明知人论世的具体要求。

主要讲三点:
作者的时代与生平
作者的相关作品
历代读者的评价
1作者的时代与生平
关于诗人的生平与时代背景,可以参考史书与传记的记载。

如《旧唐书》《唐才子传》乃至《王晶龄年谱》。

下面是王昌龄生平大事记:
武则天圣历元年戊戌(698)王昌龄生,一岁
开元十二年甲子(724)二十七岁
约在是年前后,赴河陇,出玉门。

其著名之边塞诗,大约作于此时。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开元二十四年丙子(736)三十九岁
“旗亭画壁”当在是年前后。

唐薛用弱《集异记》: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

时风尘未
偶,而游处略同。

一日,天寒微雪。

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

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讌。

三诗人因避席隈映,拥炉火以观焉。

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曵,都冶颇极。

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

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辞多者,可以为优矣!”俄而一伶,拊节而唱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

”寻又一妓讴曰:“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

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

”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

”寻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半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一乐府。

”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因谓众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妓中紫衣貌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诸子争衡矣。

脱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

”因欢笑俟之。

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之涣即与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

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诣曰:“不知诸君何此欢噱?”昌龄等因话其事,诸伶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

”三子从之,饮醉竟日。

开元二十八年庚辰(740)四十三岁
北至襄阳访孟浩然,浩然旋卒。

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时浩然疾疹发背,且癒。

食鲜疾动,终于冶城南园,年五十二。


天宝七载戊子(748)五十一岁
《新唐书·王昌龄传》所云“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当在此年。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肃宗至德二载丁酉(757)六十岁。

去年冬与今年十月之间,道出亳州,为亳州刺史闾丘晓所杀害。

……后以不护细行,贬龙标尉。

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

后张镐杖杀晓。

后张镐按军河南,晓愆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惭沮。

(《唐才子传》)
以上是“知人”。

这样一来,王昌龄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诗人名,而是一个可以立起来的活生生的人。

它可以引发学生对诗人的兴趣,通过无意识记忆就可以完成文学史知识的积累。

再说论世。

盛唐王朝的开边政策,强大的边防和高度的自信;文人普遍投笔入幕,去边地求功,因而边塞诗发达,成为流派。

可以延伸一下,宋代边关多事,边塞诗反而不发达。

因为宋王朝比较“文弱”,朝野弥漫着失败的情绪。

同时也因为文人待遇提高,不必远赴边关求取功名。

试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王昌龄诗中云:“不教胡马度阴山”,为什么要提到阴山呢?我们看阴山的位置和重要性:
阴山南麓的沃野,正是内蒙西部水草最肥美的地方。

正因如此,任何游牧民
族只要进入内蒙西部,就必须占据这个沃野。

阴山以南的沃野不仅是游牧民族的苑囿,也是他们进入中原地区的跳板。


要占领了这个沃野,他们就可以强渡黄河,进入汾河或黄河河谷。

如果他们失去
了这个沃野,就失去了生存的依据,史载“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
就是这个原因。

在另一方面,汉族如果要排除从西北方面袭来的游牧民族的威胁,
也必须守住阴山的峪口,否则这些骑马的民族就会越过鄂尔多斯沙漠,进入汉族
居住区的心脏地带。

(翦伯赞《内蒙访古》)
如果胡马度过阴山是什么景象呢?再看鲜卑人的《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做好知人论世的准备工作,对诗歌的理解才能更准确到位,讲解时也就会有一种“有底”的感觉,不必担心无话可说。

2作者的相关作品
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之间可以相互取证,这叫“以诗证诗”。

我们看下面一首:
. 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我们很容易发现,最后一句“高高秋月照长城”即是“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境。

边关战士报国的豪情与乡土之思缠在一起,如果我们延伸一下,关注一下王昌龄的另一类闺情诗,就更能丰富我们对于唐代边塞诗境的认识,当然,我们对于王昌龄的了解也就更加丰富而全面:
闺情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3历代读者的评价
每一首名诗都有它的接受史,前人赏析评价可以作为我们鉴赏的参考。

试举二例:
王世贞《艺苑巵言》:李于鳞言唐人绝句当以秦时明月汉时关压卷,余始不信,
以少伯集中有极工妙者。

既而思之,若落意解,当别为去取;若以有意无意、可
解不可解间求之,不免此诗第一耳。

王夫之《姜斋诗话》:七言绝句,唯王江宁能无疵类。

储光羲、崔国辅其次者。

至若“秦时明月汉时关”,句非不炼,格非不高,但可作律诗起句。

施之小诗,
未免有头重之病。

王世贞与王夫之对本诗的理解与评价无疑对我们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可以作为我们赏析诗歌的向导。

关于时人与后人的评价,可以查阅《历代诗话》之类的书籍,如果有“王昌龄研究资料汇编”之类的书,那就更方便了。

二、关注诗歌的体裁形式
体裁对诗歌的艺术风格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诗体有不同的风格。

古诗之妙,专求意象;歌行之畅,必由才气;近体之攻,务先法律;绝句之构,独主风神。

(胡应麟《诗薮》)
诗人在使用不同的体裁时,创作心态也有所区别。

钱思公(钱惟演)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

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欧阳修《归田录》)
中国古典诗歌体裁分类很复杂,这里只择其要者讲三点:诗词有别、词曲有别、各种体裁的内部差别。

1诗词有别
1诗在形式上一气铺排到底,没有停顿,直抒胸臆;词则分上下两片,易形成从景到情、从今到的昔的转换与照应,曲意萦回。

《八声甘州》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2诗每句字数相同,整齐畅达;词为长短句,吞吞吐吐,欲说还羞。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可见同一首诗,改成长短句,诗意完全未变,而风味自是不同。

3诗多言志,故庄;词多缘情,故媚。

试举李清照为例,作为著名的婉约词人,她在《论词》中说:“词别是一家。

”她的诗词风格完全不同。

《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词曲有别
宋词和元曲都是长短句,然词曲的体制和风格都有区别。

下面以分举几首元曲为例,来说明这种诗体与宋词的区别。

1词多分两片,小令不分片。

不分片则一气呵成,诗意圆融。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词多押平声韵,曲则平仄通押。

平仄通押则更接近日常口语,自然亲切。

《山坡羊·闰思》张可久
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掩春闺一觉伤春睡。

柳花飞,小琼姬,一声“雪下呈祥瑞”,团圆梦儿生唤起。

谁,不做美?呸!却是你!
3词隔句押韵,曲句句押韵。

句句押韵更上口。

《拨不断·咏大蝴蝶》王和卿
弹破庄周梦,两翅架东风。

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

难道风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

轻轻的飞动,把卖花人扇过桥东。

4词生于歌楼酒肆,故媚;曲则本于里巷歌谣,故俗。

词形成后有明显的文人化与豪放化倾向。

而曲则基本上坚持了以俗为雅的风格,善噱。

《拨不断·长毛小狗》王和卿
丑如驴,小如猪,《山海经》检遍了无寻处。

遍体浑身都是毛,我道你有似个成精物,咬人的笤帚。

3更微观的体裁知识
以上是比较宏观地谈几种诗体的差别,事实上古代的诗体远不止这几种,而每一种体裁内部,亦有章法可循。

如冯振《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一例:
渡桑乾贾岛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风雨终夕今自临川之高安复以雨中宿战平怅然感怀陆游十五年前宿战平,长亭风雨夜连明。

无端老作天涯客,还听当时夜雨声。

右一法四句旋转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

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

惟此类,则第四句必与第一二句呼应极紧,盖四句一气转下者也。

三、关注诗歌的思想内容
诗歌可以抒情,可以叙事,可以说理。

但中国古代诗歌不以叙事见长,故此处略而不谈叙事诗。

另外,中国古代诗歌中意境的营造比较突出,形成了意境美学。

故关于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把诗歌分为三类:以抒情为主的诗/以说理为主的诗/以意境为主的诗。

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同,它的美学要素也有所区别。

比如对《卖炭翁》这样的诗歌,如果分析“意境美”,就会言不及义。

1以抒情为主的诗
诗歌以言情为主,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缘情而绮靡”。

此类诗歌,多寄情于事,以最有情味的细节动人。

当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关注细节中体现出来的情感波动。

《鸣筝》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妇人卖弄身分,巧于撩拨,往往有心为无心,手在弦上,意属听者。

在赏音人之前,不欲见长,偏欲见短。

见长则人审其音,见短则人审其意。

李君何故知得恁细!(徐增《而庵说唐诗》)
陈太子舍人徐德言尚叔宝妹乐昌公主。

陈政衰,谓其妻曰:“国破,必入权豪家,倘情缘未断,尚慕相见。

”乃破镜,各分其半,约他日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

及陈亡,其妻果为杨越公得之。

乃为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

无复姮娥影,空留明月辉。

”乐昌得诗,悲泣不已。

越公知之,怆然。

召德言至,还其妻,因与德言乐昌饯别,令乐昌为诗。

曰:“今日甚迁次,新官对旧官。

笑啼俱不敢,方信作人难。

”(《古今诗话》)
《代越公房妓嘲徐公主》李商隐
笑啼俱不敢,几欲是吞声。

遽遣离琴怨,都由半镜明。

应防啼与笑,微露浅深情。

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陆游的爱情诗
《菊枕诗》(63岁)
余年二十时,尝作菊枕诗,颇传于人。

今秋偶复采菊缝枕囊,凄然有感。

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闭幽香。

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

少日曾题菊枕诗,囊编残稿锁蛛丝。

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

《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易主,刻小阕于石,读之怅然》(68岁,题壁四十年)
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首禅龛一炷香。

《沈园二首》(75岁,唐婉离世近四十年)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81岁)
路近城南已怕行, 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 绿蘸寺桥春水生。

城南小陌又逢春, 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 墨痕犹锁壁间尘。

《城南》(82岁)
城南亭榭锁闲坊,孤鹤归飞只自伤。

尘渍苔侵数行墨,尔来谁为拂颓墙?
《春游》(84岁)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刘禹锡《怀妓四首》
《赠李司空妓》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玉钗重合两无缘,鱼在深潭鹤在天。

得意紫鸾休舞镜,能言青鸟罢衔笺。

金盆已覆难收水,玉轸长抛不续弦。

若向蘼芜山下过,遥将红泪洒穷泉。

鸾飞远树栖何处,凤得新巢想称心。

红壁尚留香漠漠,碧云初断信沉沉。

情知点污投泥玉,犹自经营买笑金。

从此山头似人石,丈夫形状泪痕深。

但曾行处遍寻看,虽是生离死一般。

买笑树边花已老,画眉窗下月犹残。

云藏巫峡音容断,路隔星桥过往难。

莫怪诗成无泪滴,尽倾东海也须干。

三山不见海沉沉,岂有仙踪更可寻。

青鸟去时云路断,姮娥归处月宫深。

纱窗遥想春相忆,书幌谁怜夜独吟。

料得夜来天上镜,只应偏照两人心。

2以说理为主的诗
唐诗主情,宋诗主理。

试比较下面两组诗,可见宋人诗意与唐人不同,有以理取胜的倾向: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登颧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空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又宋文亦多主理,如《游褒禅山记》,不是单纯的游记,更是一篇议论文。

以上几例乃寓理于事的,宋诗还有专门说理的:
偶成程颢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宋诗多以理趣取胜,表现人生态度和人生哲理,此类诗歌,要以感悟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为主,以人生经验印证之。

又此类诗往往有趣味,有游戏笔墨的意味,亦可玩味诗人的奇思妙想。

3以意境为主的诗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最重要的美学范畴,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讲解这类诗要关注意象的色彩,注意画面的冷暖、疏密、动静,这些景物特征与人物的心情有潜在的对应关系。

是疏阔还是细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是明朗还是阴暗: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是静还是动: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是视觉还是听觉、嗅觉、触觉: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月榭故香因雨发, 风帘残烛隔霜清
晚霞弄日光不定,暖得曲身成直身。

试比较下面两首诗的意境:
《寒夜》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温暖的色调近距离亲切微微的欣喜有着落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清冷的色调远距离寂寞声音的缭绕无着落
四、关注诗歌的表现技巧
诗歌赏析宏观上首先要把握背景、诗意与诗体几大要素,但仅此三点是远远不够的。

在面对每一首具体的诗歌时,我们还要掌握一些更微观的手法特征:1篇幅大小
句子多,适于叙事,内容充实,细节生动。

如古诗和排律。

《孔雀东南飞》《琵琶行》
句子少,适合抒情,意味隽永,意在言外。

绝句多有此风味,五绝尤佳。

五七字绝句最少,而最难工,虽作者亦难得四句全好者,晚唐人与介甫最工于此。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句子长短
中国的诗歌句式有一个从短到长(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的发展过程。

句子短则古板典雅,句子长则灵动变化。

四言诗方方正正,宜于歌功诵德,后世铭文多用之。

五言诗相对于四言诗乃是俗体,但与七言诗比起来仍显古雅。

七言诗最是俗体,风情摇曳。

长篇以叙事,短篇以写意。

七言以浩歌,五言以穆诵。

(刘熙载《艺概》)唐人李嘉祐作有五言句:“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

”王维各加两字而成为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王摩诘但加‘漠漠’、‘阴阴’四字,而气象斗生”(顾嗣立《塞厅诗话》)。

3用典与否
用典的好处在于典雅精致,引发联想,增加内涵。

七言律诗容量大,故用典比较方便,风格容易厚重。

拟咏怀庾信
楚材称晋用,秦臣即赵冠。

离宫延子产,羁旅接陈完。

寓卫非所寓,安齐独未安。

雪泣悲去鲁,凄然忆相韩。

惟彼穷途恸,知余行路难。

不用典的好处在于口语化,质朴自然。

绝句用典较少,故风格容易轻新。

归园田居(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对仗与否
对仗的好处在于工整,节奏感强,易上口,吟诵时自然会寻找字句相对的感觉。

《何满子》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不对仗的好处在于散文化,接近口语,一气直下,自然流畅。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5押韵平仄
平声韵比较平稳,仄声韵比较险峻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心情的逐渐急切化,试改成“惨惨戚戚凄凄”,则情味不同。

韵又有响亮与低沉之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6语序顺逆
正常语序类似有韵散文,诗味不足。

非正常语序却有陌生化的“拗句”的感觉,诗味一定程度上也来自于此。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香稻啄食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7修辞使用
诗歌是修辞的艺术,暗喻、拟人、夸张的运用极为普遍。

下面几句都是秦观的词: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持酒劝云云且住,凭君碍断春归路。

第二节、古诗讲授
一、诗歌赏析
讲解古诗词要改变“只可意会”的处境,要写诗歌赏析。

硬着头皮写,也就写出来了。

能写出来,才能讲出来。

可以参考《唐诗鉴赏辞典》和《千家诗鉴赏辞典》。

岑参《山房春事》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题解
这首诗是岑参的早期作品,写的是山房所见明媚的春光。

“山房”:即建于山中的房舍。

“春事”:春色、春光。

句解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春天来了,风是柔柔的,阳光是暖洋洋的,春光在天地之间荡漾。

用一个“荡”字来形容春光,犹如大水漫过,无处不在,而人也处处被春光拥推着,心情无比适意。

春天是蜜蜂、蝴蝶的季节,它们耍戏、游走,闹哄哄的一片,让人想到“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名句。

不过这里的蜂蝶不仅在枝头闹,它们还胡乱地闯入“我”的房中。

于是春意就被它们带了进来。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柳树应是论棵的,所谓“碧玉妆成一树高”,而此处的门前柳树却论“枝”,可见它并不高大,而且坐在房中桌前作者,隔着窗子,并没有瞧见它的全貌,只见几枝青嫩的枝条拂着晾衣架。

柳枝之“低”有一种相近相依的感觉,过于高大反而生疏了。

收回目光,连床架上也落上了美丽的山花。

笔床的身上带着一种疏离自然的文化气息,而山花的妆点构成了文化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衣桁”:挂衣服的横木,犹如今天的衣晾衣架。

“笔床”:古时放毛笔的特制文具。

明屠隆《文具雅编》:“笔床之制,行世甚少。

有古鎏金者,长六七寸,高寸二分,如一架然,可卧笔四矢。


评解
这首七绝写的是浓郁的春光带给诗人的欣喜之情。

诗人是坐在山房书屋的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