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导学案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b5094d767f5acfa1c7cda3.png)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解释种群、基因频率的概念。
2.能力目标:尝试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尝试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点。
3.说明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课前预习】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意义:科学地解释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和,对人们正确地认识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2、不足之处:对于的本质以及对可遗传变异如何起作用等问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二、现代达尔文主义1、主要内容: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和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2、种群进化的实质:种群内的改变,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的基本单位。
3、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有的。
4、基因频率:群体中某一在该位点上可能出现的比例。
5、基因型频率:某种的个体在中所占的比例。
6、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活动方案】活动一、了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提及生物进化理论,同学们最容易联想到哪位科学家?【读一读】教科书P94“知识海洋——达尔文进化学说”,找出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主要观点。
【讨论】1.利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解释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2.用农药消灭害虫刚开始效果显著但过一段时间后药效明显下降,是什么原因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议一议】达尔文进化学说有哪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达尔文进化学说有什么局限性?活动二:说明现代达尔文主义的基本观点【说一说】现代达尔文主义基本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议一议】怎样一群个体可以称为种群?【辨一辨】下列哪些属于种群?①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②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鲫鱼;③一个池塘中所有的蝌蚪;④一个养殖场所有母鸡;⑤森林中所有的杨树苗。
种群的特点:不仅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而且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基因库【读一读】什么叫基因库?【辨一辨】判断下列两项是否为基因库?①一个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②一个池塘所有鲫鱼的体色基因。
苏教版生物-教材目录((高中必修123选修123共6册)
![苏教版生物-教材目录((高中必修123选修123共6册)](https://img.taocdn.com/s3/m/3b0b4a145f0e7cd184253618.png)
苏教版生物-教材目录((高中必修123选修123共6册)====================================================== 高中生物学教科书(苏教版)必修1-----------------------------------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第一节身边的生物科学第二节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第二章细胞的化学组成第一节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第二节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第三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第二节细胞的类型和结构第三节物质的跨膜运输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第一节ATP和酶第二节光合作用第三节细胞呼吸第五章细胞分裂、分化和衰亡第一节细胞增殖第二节细胞分化、衰亡和凋亡第三节关注癌症==============================================高中生物学教科书(苏教版)必修2--------------------------------------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第一节身边的生物科学第二节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第二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第一节减数分裂第二节有性生殖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第二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三节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二节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第三节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第四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五节关注人类遗传病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第二节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高中生物学教科书(苏教版)必修3-----------------------------------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第一节身边的生物科学第二节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第一节人体的稳态第二节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三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四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第一节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第二节生物群落的构成第三节生物群落的演替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一节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五章人与环境第一节人类影响环境第二节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
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中生物必修2《5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课件(苏教版)
![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中生物必修2《5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课件(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a2ec385680203d8ce2f24d0.png)
2005年05月12日
深圳动物园培育成功两只龙凤胎
不足:没有解释 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及自然选择对可遗 传的变异如何起作用
现代达尔文主义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 单位
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了 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
在自然界中,隔离是物 种形成的重要条件
杜布赞斯基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地理隔离
东北虎 生殖隔离 不同种群的个体不 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 产生不可育的后代
两个 亚种
华南虎
不同的种
思考:
1 地理隔离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2 生殖隔离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3 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同一物种的种群由于 长期的地理隔离产生明显的差异,最后 往往导致生殖隔离,因而成为不同的物 种。
有助于确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 学的世界观
思考:物种与“种群”有什么联系呢?
一个物种可以包括多个种群(分布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同一物种 的不同种群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长期下去可能发展为不同的亚种, 进而产生生殖隔离,可能形成多个新的物种。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地理隔离、生殖隔离
隔离会阻断基因交流、扩大差异,最终 可能形成新的物种。
在自然界中,由于存在基因突变、基因重 组、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等 因素,种群的基 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总是不断变化的,
2019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生物的进化5.1生物进化理论课件苏教版必修220190103514
![2019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生物的进化5.1生物进化理论课件苏教版必修220190103514](https://img.taocdn.com/s3/m/207c5eae02d276a200292e7b.png)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易错点·排查
当堂检测
3.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比较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易错点·排查
当堂检测
典例剖析 【例题2】下列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个物种 ②具有一定形态结 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能相互交配且能繁殖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③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④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地 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一个物种可以包括多个种群,它们之间可以存在地理隔离, 多倍体的形成不需要地理隔离,但最终必定产生生殖隔离。 答案:C
一
二
三
四
五
[自主思考]一个随机交配的自然种群,多代以后该种群中的各基因 的基因频率并没有发生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说明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因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基 因频率的改变。
一
二
三
四
五
四、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 1.中性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主导因素不是自然选择,而是中性突变 的随机固定。当积累的中性突变导致生物性状出现差异之后,自然 选择才会发挥作用,造成表现型进化。 2.现代综合进化论侧重于个体、群体,即宏观水平,中性学说侧重于 分子,即微观水平,两者相互补充,更好地阐述了生物进化的本质。
一
二
三
四
五
二、达尔文的进化学说 1.观点 (1)物种是可变的。 (2)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生物的繁殖过剩引起了生存斗争(包含 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存斗争的结果 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一过程就是自然选择。 (3)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意义 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相比,达尔文的进化学说有了明显的发展。 3.不足 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 择对可遗传的变异如何起作用等。
生物必修2进化及必修3复习提纲-图文
![生物必修2进化及必修3复习提纲-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164a2c0e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7d.png)
生物必修2进化及必修3复习提纲-图文、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必修)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理论要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2、进步性:认为生物是进化的。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理论要点:自然选择(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2、进步性: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3、局限性:①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②自然选择对可遗传的变异如何起作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局限于个体水平)三、现代达尔文主义(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1、种群: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
特点:不仅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而且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3、基因(型)频率的计算:①按定义计算:例1:从某个群体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 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则:基因型A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型A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型aa的频率为______。
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
答案:30%60%10%60%40%②某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它的纯合子的频率+杂合子频率例:某个群体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0%,则: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答案:60%40%(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三)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四)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机制1、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第一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第一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0eb1d514964bcf84b8d57b0d.png)
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而实际 上,如果个体出现可遗传的变异,相应基因必须在 群体里取代原有的基因,这样新的生物类型才可能 形成。 强调物种的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却无法解释 “物种大爆发”现象。
大约6亿年前,在地质 学上称做寒武纪的开始,绝 大多数无脊椎动物(节肢动 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和 环节动物等)化石,几乎是 “同时”地、“突然”地出 现在寒武纪地层中,而在此 之前更为古老的地层却找不 到动物化石的现象,被古生 物学家称作“寒武纪生命大 爆发”,简称“寒武爆发”
数 量
时间 害虫 过度繁殖 后代个体间的差异(不定向变异)
生存斗争 抗药性强的害虫个体 适者生存 农药杀虫效果下降 农药定向选择 大量繁殖 (遗传积累)
家猪的腿和吻比野猪短
代,这称作过度繁殖。 生物能大量繁殖,但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 能生存下来的却很少,这是什么原因呢?达尔文 用生存斗争解释这种现象。
鱼 群
荚迷
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但由于资源有限,各 物种的数量基本保持平衡。
鳕鱼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大 头鱼。鳕鱼的年产卵量是500万 粒。如果鳕鱼所产的卵全部能 孵化长大成鱼,那么不出6年, 整个大西洋就会被鳕鱼塞满。
1.某植物单植年产百粒种子,其中大部分被鸟所 食,或因气候、土壤、水分等原因不能在第二年 长成成株,按达尔文的观点,这一现象说明 A.物种是可变的 B.过度繁殖,生存斗争 C.选择的不定向性 D.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B
2.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A.基因重组 B. 基因突变 C. 染色体变异 D. 自然选择
1.科学的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2.科学的解释了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产生, 否定了神创论。 他承认变异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遗 传,他改变了拉马克过分强调“生物内在 的自我改进的力量”的观点,在解释适应 性的形成是强调自然选择的作用。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ppt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ppt](https://img.taocdn.com/s3/m/e47a089add3383c4bb4cd248.png)
生存斗争:生物个体(同种或异种的)之间的
相互斗争,以及生物与无机自然条件(如干旱、 寒冷)之间的斗争,赖以维持个体生存并繁衍种
族的自然现象,就叫生存斗争
生物过度繁殖使后代的数目急剧增加,而在 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包括 食物和空间等)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任 何生物要生存下去,都要在争夺有限的生活 条件时,进行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 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数量大增,乃
是由于生存斗争。所有生物都永远处于生存斗 争之中,或者与同种的个体斗争(种内斗争), 或者与其他种生物斗争(种间斗争),或者与 物理的生活条件斗争。总之,生存斗争是时刻 在进行着的,并且是十分错综复杂的。通过生 存斗争,有些生物活下来了,有许多生物被淘 汰或消灭了。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 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不适应环境的,这 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这种适者生存、不适 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4.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D )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自然
选择
C
5. 自然选择的动力是( )
A.过度繁殖 B.遗传变异 C.生存斗争 D.适者B 生 存
6. 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
A.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B.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生物》
必修2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 理论》
教学目标
• 知识方面 • 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 2.概述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 1.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 2.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 能力方面 • 1.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 2.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7.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7.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a2d8d8ba1aa8114531d949.png)
(2)局限性 a.对于 遗传和变异 的本质,未做出科学的解释。 b.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 个体 水平。 c.强调物种形成都是 渐变 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 物种大爆发 等现象。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1.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 性状 水平深入到 基因 水平。 2.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 生物个体 为
思维导图& 超级记忆法& 费曼学习法
1
外脑- 体系优化
知识体系& 笔记体系
内外脑高效学习模型
超级记忆法
超级记忆法-记忆规律
记忆前
选择记忆的黄金时段 前摄抑制:可以理解为先进入大脑的信息抑制了后进 入大脑的信息
后摄抑制:可以理解为因为接受了新的内容,而把前 面看过的忘记了
超级记忆法-记忆规律
TIP1:我们可以选择记忆的黄金时段——睡前和醒后! TIP2:可以在每天睡觉之前复习今天或之前学过的知识,由于不受后摄抑制的 影 响,更容易储存记忆信息,由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时记忆。
2.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物种 等概念的判定及相关计算
3.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及 形成原因的实验探究
•Content
第一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生物来源: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
1.主要 观点
正确观点
的生物 进化来的
进化顺序:由 低等 到 高等
用进废退 错误观点:进化原因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1)过度繁殖(选择的基础):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 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 (2)生存斗争(选择的手段):由于生物过度繁殖,后代的 数目剧增,而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包括食物和空间等)是 有一定限度的。因此,生物要生存就要进行生存斗争。 (3)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既能 保持亲本的遗传性状,又会出现变异。出现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 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将有利变异遗传下去;出现不利变异的个 体则容易被淘汰。 (4)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 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不适应环境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说明: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 程叫做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1ea809751e79b89680226af.png)
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生物的进化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生物用进废退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二、自然选择学说及其发展1. 自然选择学说主要内容:自然选择学说包括四点主要内容:(1)过度繁殖:相对于有限的环境条件而言,自然界中的绝大多数生物的繁殖能力都是过度的。
过度繁殖必将导致生存斗争。
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条件。
(2)生存斗争:生存斗争指的是生物与它所生存的环境之间的斗争。
生存斗争既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又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斗争。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斗争既包括种内斗争,又包括种间斗争。
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具体手段。
(3)遗传变异:在过度繁殖的后代中本来就存在着不定向的变异。
不定向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物质基础。
(4)适者生存:具有适应环境的变异的生物就能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
具有不适应环境的变异的生物就将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
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
2. 自然选择学说的重要意义:(1)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2)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的多样性(3)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的适应性3. 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1)遗传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可遗传的变异的本质不是个体水平上的性状的变异,而是分子水平上基因的改变。
(2)自然选择如何对可遗传的变异起作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个体,自然选择选择的是生物个体水平上的有利的变异性状,而事实上自然选择选择的是生物种群水平上基因。
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1.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1)种群的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3)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2.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1)种群基因频率的概念: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2)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3)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以及遗传漂变和迁移等。
第七章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第七章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3b11c615b7360b4c2e3f64eb.png)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你困惑过吗?世界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 个问题困扰了人类几千年! 首先是神学家们作出了“解释”:先 有鸡,因为上帝创造了鸡,然后让鸡 下蛋!也就是说神创造了生物。
有科学依据吗?
关于生命起源的几个假说
神创论 物种不变论 “上帝造人”
长颈鹿的祖先是短脖子的,为了能吃到高处 的树叶,就拼命地伸长脖子。脖子就长了,并且 遗传给了下一代。
请评价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
先进之处(优点)
最早提出完整的进化学说,反对神创论 和物种不变论。
不足之处
过分强调生物自我改进的力量。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达尔文曾随英国海军勘 探船“贝格尔”号,做了历 时五年(1831-1836)的环 球航行考察,采集了大量的 生物标本和矿物标本,经过 深入研究,形成了生物进化 的观点—自然选择学说。
荚迷
鳕鱼的年产卵量是500万粒。有人计算过, 如果鳕鱼所产的卵全部能孵化长大成鱼,那么 不出6年,整个大西洋就会被鳕鱼塞满。
(2)生存斗争
生物的生存资源有限,要生存就必须与无 机环境、同种及异种的其他个体进行斗争!
(3)遗传变异
生物产生的后代会发生变异,产生各种不 同于亲代的性状!
生物的变异有的比亲代更适应环境, 有的却不适应环境!
贝尔号
以上两图是当时宗教人士为讽刺达尔文所作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内容: 过度繁殖(外因) 生存斗争(手段) 遗传和变异(内因) 适者生存(结果)
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 被淘汰的过程。
(1)过度繁殖 各种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产生很 多的后代。远远超过环境的承受能力。
高三第一学期生物公开课-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共39张PPT
![高三第一学期生物公开课-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共3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b3043fb6294dd88d0d26bf1.png)
2.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 中正确的是( C ) 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 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 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他们长期互 相选择的结果; D.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 药性。
世界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你困惑过吗?
神创论
——《圣经》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7.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拉马克,法国博物学家,生物
学伟大的奠基人之一.
最先提出生物进化的学说,
是进化论的倡导者和先驱。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一)主要内容 :
①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古老生物 进化来的 。 ②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③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 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模型:
过度繁殖
事实1:生物 都有过度繁殖 的倾向 事实2:物种 内的个体数能 保持稳定 事实3:资源 是有限的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推论1:个体 间存在着生存 斗争
适者生存
推论2:具有 有利变异的 个体,生存 并留下后代 的机会多
事实4:个体 间普遍存在差 异(变异)
长颈、长肢个体 生存斗争 短颈、短肢个体
自然选择 长颈、长肢个体 (遗传积累) 现代长颈鹿 适者生存
实例: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无翅或残 翅的昆虫特别多
1.这些昆虫与海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什么关系? 2.这里刮的海风对岛上昆虫的翅起了什么作用? 3.通过这种现象说明变异是定向的还是不定向的?
第五章 第一节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第五章 第一节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1e41173168884868662d60d.png)
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
物进化的方向;突变、选择和隔离 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4.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基因
频率的改变。 5.在自然界中,由于存在基因突 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和自 然选择等因素,种群的基因频率 和基因型频率总是不断地变化的。 6.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 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 功能特征,而且在自然状态能够 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可育后代的 一群生物个体。
生物的关系
殖隔离,质变
率改变,量变
①只有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了明显差 二者联系 异,出现生殖隔离才形成新物种;②进 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新物种产生一定 存在进化
3.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1)隔离的类型: 类型 定义 特点 关系
分布在不同自然区域 同种生物地理 ①一般先经过长 地理 的种群,由于地理上 隔离消失后仍 期的地理隔离, 隔离 的障碍,使彼此间无 然可以进行基 然后形成生殖隔
法相遇而不能交配
生殖
因交流
离;
②有时不经过地 理隔离直接形成
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 一旦产生生殖 由交配,或者交配后 隔离,就不能 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进行基因交流
隔离
生殖隔离,例如
多倍体的产生
(2)物种形成的方式:
①渐变式物种形成:
②骤变式:少数物种在很短时间内不经过地理隔离即
可形成,如自然界中多倍体的形成。
[思路点拨]
[精讲精析]
中性学说认为多数或绝大多数突变都是中
性的,即无所谓有利或有害,因此对于这些中性突变不会发
生自然选择与适者生存的情况。突变大多在种群中随机地被
固定或消失,而不是通过选择才被保留或淘汰的。 [答案] D
[例3] 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 占20%,则: (1)该植物的A、a基因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 ________、________。这时,A、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 (3)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中是否发生了进 化?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此可知,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进化的原材料由 ________提供,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________,进化的实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3(2019年11月整理)
![高一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3(2019年11月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3395d92f524ccbff1218450.png)
旁栏思考题
• 这是由于受当时遗传学发展水平的限制, 人们还没有认识到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不 清楚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 个体水平→种群水平 • 性状水平→基因水平
有关自然选择学说的 几个结论:
• 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生物的多 样化是进化的结果,生物界千差万别的种类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 系
第7章 第一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 由来
陈海斌
一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主要观点:生物不是 神造的,而是由古 老生物进化来的。 生物是由低等到高 等逐渐进化的。生 物各种适应性特征 的形成都是由于用 进废退和获得性遗 传。
2.局限性: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如果没 有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生物是不能进化 的。
事实3:资源是 有限的
推论1:个 体间生存 斗争存在
事实4:个体 间存在差异
事实5:许 多变异是可 以遗传的
推论2: 具有有 利变异 的个体 生存并 留下后 代的机 多会
推论3: 有利变 异逐 代积累, 生物不 断进化 出新类 型。
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原因
• 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可遗传的变异,其中 就有抗药性强的变异.
• 要未使用抗生素时,抗药性强的变异不是有利变异, 这样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不占优势.
• 在使用抗生素以后,抗药性弱的个体大量死亡,抗药 性强的个体就有机会产生更多的后代.
• 一段时间以后,抗生素的效果就会下降.
思考与讨论
• 1.在西方国家,当时“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仍占统治地位,人们普遍认为所有的物种都是上 帝创造的,自古以来既没有物种的绝灭,也没有 新物种的产生。
3.意义: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对于当 时是有进步意义的。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a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a](https://img.taocdn.com/s3/m/ff90e232376baf1ffc4fad63.png)
(1)①接受了拉马克关于器官“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承认变异是可以遗传的;②他改变了拉马克过分强调“生物内在的自我改进的力量”的观点,在解释适应性的形成时强调“自然选择”的作用
(2)肯定:①较好的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②相对系统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局限:①未能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作出科学的解释。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③认为物种的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骤变不可能形成新物种。教师再次通过课件展示上述答案)
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他们长期互相选择的结果;
D.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4.下列哪一项符合达尔文对生物进化过程的论述()
A.变异——生存斗争——有利变异的积累——适者生存;
B.生存斗争——生物变异——有利变异的积累——适者生存;
⒉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⒊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能力
目标
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情感
目标
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教学媒体
实物投影仪,计算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个人札记
一.情境导入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点评:利用课件,展示由单细胞生物到人的生物进化过程的录像,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在录像中提到“地球上已经发现的动、植物有200多万种,这么多个不相同的生物是怎样产生的?进化论提供了最科学的解释。”)
(实录:边看录像边听解说,很多学生脸上流露出好奇的表情。课堂气氛活跃)
学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学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f8e011e04afe04a1b071debc.png)
第七章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学案班级姓名目标要求:(1)举例说出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
(2)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3)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⒈内容:①地球上的生物不是____________的,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②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逐渐进化的;③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⒉意义:历史上的____________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否定了________论和________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3、局限性:①学说多来自主观推测②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③生物因而获得的性状都是可以遗传的。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⒈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见图7-3①生物都有的倾向;物种内的个体数量_;生存的资源是。
②,生物物种的个体间普遍存在着变异,许多变异是可以的③进而推出的结论是通过,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
概括为:过度繁殖、________ _、遗传与变异、____ 。
⒉提出的标志:《________________》一书的出版。
⒊意义:①达尔文创立的进化论从丰富的事实出发,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并对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了合理的解释。
它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步入了科学的轨道。
②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的多样性是____________的结果;生物界千差万别的种类之间有着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
③它给予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以致命的打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了有力武器⒋局限性⑴接受了拉马克关于器官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观点,没有对_________的本质作出科学的解释。
第一节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ppt
![第一节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ppt](https://img.taocdn.com/s3/m/5c3f8f2caf45b307e8719760.png)
一、现代达尔文主义
池塘 1、种群是生物进 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同种生物 的全部个体。
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 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 部基因。 种群的个体不是机械的集合在一起,而是彼 此可以交配,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 后代。种群的个体虽然一代代死亡,但基因 却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保留和发展。
隔离
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 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 在自然状态能够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可 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地理隔离
如:高山、河流、沙漠、海洋等地理上 的障碍导致新物种产生。
东北虎
华南虎
生殖隔离
不同种群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 产生不可育的后代。
马
骡 驴
5.1
学习目标: 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你对生物进化了 解多少?
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学说: 能科学的解释生 物进化的原因以 及生物的多样性 和适应性。但是 无法解释遗传和 变异的本质以及 如何对可遗传变 异起作用等。
二、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分子 生物学的发展,日本学者木村 资生首先提出了 “中性学说”。 他认为:生物进化的主导因素 不是自然选择,而是中性突变 的随机固定。每种生物的信息 大分子都有一定的进化速率。 木村资生
9 8 7 6 5 4 3 2 1 0 肌红蛋白
肌红蛋白 细胞色素C 溶菌酶 血纤肽 胰岛素 胰核糖核酸酶 血红蛋白a链 组蛋白H4
2、可遗传变异为 生物进化提供原 材料。
基因突变 来源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种形成过程
一般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基定 小 自然选择 因 向 生殖隔离 新 种地理隔离 物 种 频改 群 种 群 率变 物种形成的关键
(有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变异)
3、突变、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也叫物种形成的三环节)
小结: 1、影响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4点)
4、如何计算基因频率?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什么?
引入新课:
1、怎样的群体中种群基因频率不变(即不进化)?
2、实际上种群基因频率一般变化还是不变化? 3、 如果变化,受哪些因素影响?哪种因素使 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即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大群体 随机交配 没有个体迁移 没有突变 没有自然选择
基因频率不变 基因型频率不变
东北虎
华南虎
(2)生殖隔离:不同种群的个体不能自由 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例1、马和驴杂交产生的后 代------骡不可育,马和驴有 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物种。 例2、 如麻鸭(上)和孚鸭(下)都 是大雁的后代,由于长期地理隔离而 没有相互交配,没有基因交流,形成 了生殖隔离,现在即使人为让它们交 配,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了。也就 是说,它们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了。
3、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自然界中多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 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B、植物多倍体物种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C、东北虎和华南虎是经过生殖隔离而形成的两 个亚种 D、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主要内容(第三课时 )
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达尔文
复习旧课: 1、我们看到的这些外在 表现 的性状表现叫_____型, 由_______型决定。 基因 2、假设脖子和四肢的 长短是由A和a决定的, 长是显性形状,则脖子 AA或Aa 长的基因型为_____, aa 脖子短的基因型为____。 3、什么叫基因型频率? 什么叫基因频率?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具有不同性状(变 异)的生物个体的适应能力是不同的。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 体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并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 基因的频率会不断提高;不利变异的个体生存 和留下后代的机会小,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 会下降,最终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2、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自然选择保留对个体生存和繁衍后代 有利的变异,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3、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突变、选择和隔离是三个基本环节
突变 其中:________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自然选择 ____________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隔离 ____________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达尔文在加拉柏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 雀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小岛上,用现代进化 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A)不同雀种→地理隔离→自然选 择→不同种地雀 C、南美同一种雀种→自然选择→地理 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物种地雀 D、南美同一种雀种→地理隔离→生殖 隔离→不同种地雀
! 严格地讲,在自然界中
这样的群体是不存在的
实际上,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总是不断变化的,即生物总是不断进化的。
一、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
1、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 2、迁移 3、遗传漂变 前三者都不能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故都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镀锌软管 尼龙接头 4、自然选择
19世纪中叶以前 栖息环境浅色 s基因频率95%
桦尺蛾 浅色(s) (个体多) 深色(S)(个体少) 浅色 深色 ……
20世纪 栖息环境深色 S基因频率95%
s基因频率降低 S基因频率升高 s基因频率又降低 S基因频率又升高
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二、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随堂练习: 1、1937年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 移到瑞典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最 初三叶草茎叶的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 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做了如下解 D 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这是定向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C、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 D、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
现代达尔文主义对自然选择的新解释
自然选择可以理解为随机变异(突变) 的非随机淘汰和保存。 当一个个体产生了有利于生存的可遗 传变异,那么,决定这种变异的基因必然 在群体中逐步扩散。 随着原有基因逐步被取代,新的生物 类型就可能形成。
思考:十九世纪的桦尺蛾和二十世纪的桦尺蛾 基因频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们是同一物种吗?
三、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1、物种的概念
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 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在自然状态能够相互交 配并能生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体。 现代达尔文主义认为: 在自然界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隔离: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 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包括: (1)地理隔离: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 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不能相遇而不能交 配 地理隔离形成虎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