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死水》看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主张和创作

合集下载

《死水》解析

《死水》解析

象征意义:诗的第一句“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有着深刻的寓意:它象征着当时那个处于军阀混战中的腐败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

当时,旧中国封建传统势力根深蒂固,渗透于各个领域;反动派相互勾结,残酷地扼杀着一切进步的新思想、新事物。

正是这一切,使当时的中国成了“一沟绝望的死水”。

在这句诗中,“绝望”二字,写出了诗人深沉的失望心情。

联系闻一多的遭遇和现实处境,“死水”也象征到诗人的精神感受,那就是失望乃至绝望。

诗的第二句,“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清风”是与“死水”相对照的事物,可以用以比喻一切新鲜的思想和力量。

然而,这些新鲜的东西却引不起“死水”的半点反应。

清风吹处波不生,可见死水已沉寂到了极点。

这一句是对“死水”的更进一步的描绘。

诗的第三、四句“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写出了诗人面对“死水”,继失望而产生的恨极心情。

现实既然如此黑暗,让人绝望,倒不如让它彻底腐烂发臭,也许病入膏肓,不可救药,烂得更快、更透,旧的彻底死亡了,新的才会成长得更茁壮。

这两句诗,又表现了诗人激愤中饱含着对美好事物的殷切希望。

审丑意识,以丑为美:在二、三、四节中,诗人用色彩鲜明、形色美好的“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珍珠”等来描绘污浊、肮脏的死水,犹如给恶魔穿上了精美典雅的外衣。

这是用虚假的美来反衬真实的丑,诗人这样写,使丑类变得更为丑恶。

以美写丑,丑更丑,诗人用这种独特的方法,更鲜明地表现出死水的腐臭本质,同时也使诗歌具有了强烈的嘲讽意味。

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1.《死水》中大部分诗都是音乐和谐、形式美观、词藻华丽,全面地体现了“三美”的主张。

作者通过音乐的组合,诗歌的情绪,抑扬顿挫的旋律,整齐和谐的压韵造成诗歌的音乐美。

整齐的停顿,使这首诗的音节十分和谐,就如同四拍子的歌曲一样,使其节奏具有了格律化的音乐美。

这首诗的音乐美还表现在韵律上。

全诗除第一节外,第二、三、四、五节都采用隔句韵的形式,并且每节换一次韵,在统一中有所变化,使声律整齐而不呆板。

论闻一多的《死水》(精选12篇)

论闻一多的《死水》(精选12篇)

论闻一多的《死水》(精选12篇)论闻一多的《死水》篇1沈从文以清明的眼,对一切人生景物凝眸,不为爱欲所眩目,不为污秽所恶心,同时,也不为尘俗卑猥的一片生活厌烦而有所逃遁;永久是那么看,那么透亮的看,细小处,幽僻处,在诗人的眼中,皆闪烁一种光明。

作品上,以一个“老成懂事”的风度为人所留意,是闻一多先生的《死水》。

读《死水》简单保留到的印象,是这诗集为一本理智的静观的诗。

在作品中那种安详同世故处,是经常愤怒到年青人的。

由于年青人在诗的德性上,有下面意义的承认:诗是歌颂自然与人生的,诗是诅咒自然与人生的,诗是动听的严厉的东西,诗是热闹的奔放的东西,诗须有情感,表现的方法须带一点儿天真,……这样或那样,使诗必需成立于一个概念上,是“单纯”与“胡涂”。

那是为什么?由于是“诗”。

带着惊异,恐怖,生气,欢悦,任情的唱歌,或谨慎的当心的低诉,才成为一般所认可的诗。

纤细的敏感的神经,从小小人事上,作小小的接触,于是微带夸张,或微带愁闷,写成诗歌,这样诗歌才是合乎一九二〇年来中国读者的心情的诗歌。

使生活的懑怨与愁闷气氛,来注入诗歌中,则读者更易于理解怜悯。

由于从一九二三年到今日为止,手持新诗有所体会的年青人,为了政治的同习惯的这一首生活的长诗,使人人都那么忧愁,那么忧愁!社会的与生理的骚扰,年青人,全是担心定,全是纠纷,所要的诗歌,有两种,一则以力的叫号作直觉的否认,一则以热忱为女人而赞美。

郭沫若,在胡适之时代过后,以更豪放的声音,唱出力的英雄的调子,因此郭沫若诗很快就占据过国内青年的心上的空间。

徐志摩,则以另一意义,支配到若干青年男女的多感的心,每日有若干年青人为那些热忱的句子使心跳动,使血奔窜。

在这样状况下,有两本最好的诗,朱湘《草莽集》同闻一多的《死水》,两本诗皆稍稍离开了那时代所定下的条件,以另一态度消失,皆以特别孤独的样子产生,存在。

《草莽集》在中国抒情诗上的成就,形式与内容,实较之郭沫若纯粹极多。

全部调子建立于安静上面,整个的安静,在安静中观照一切,用旧词中属于安静的心情中所产生的松软的调子,写成他自己的诗歌。

闻一多的死水原文及赏析

闻一多的死水原文及赏析

闻一多的死水原文及赏析闻一多的死水原文及赏析《死水》是现代诗人闻一多创作的一首诗歌,通过对“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多角度、多层面的谱写,揭露和讽刺了腐败不堪的旧社会,表达对当时统治环境的愤懑之情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闻一多的死水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闻一多的死水原文及赏析1《死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跨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一九二五年四月【作者简介】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幼年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1922年毕业后赴美留学,研习绘画、文学。

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

1925年回国,历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红烛》。

1946年7月15日被杀害,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爱国主义的不朽诗篇。

闻一多的诗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艺术上,闻一多的诗歌想象奇特,结构整饬,形式整齐,音节和谐,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赏析】《死水》是闻一多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1925年诗人回国后,目睹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状,产生了怒其不争的愤激情绪。

本诗通过对“死水”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的多角度、多层面的谱写,揭露和讽刺了腐败不堪的旧社会,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的绝望、愤慨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诗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象征。

浅谈《死水》三美

浅谈《死水》三美

浅谈《死水》三美闻一多在本诗中把黑暗腐败的旧中国现实,比喻为“一沟绝望的死水”,表达了对丑恶势力的憎恨和对祖国深沉的挚爱。

在新诗不被人重视的情况下,这篇《死水》也可算得上是新诗界不可多得的瑰宝了。

闻一多的《死水》学习和借鉴了西方现代诗的反讽方法和“以丑为美”的艺术原则,再加之其本身对现代诗的见解,就铸就了这首典型地体现了新月诗派关于新诗格律化形式的诗,即所谓建筑美、绘画美和音乐美的“三美”主张。

建筑美指“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在视觉上表现为“豆腐干”状的方块诗,虽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但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以求整齐之感。

不难看出《死水》共五节,几乎每节都是四行,每行九字,在整齐中抒发了诗人跌宕起伏的思想感情。

虽说《死水》的建筑之美是无人能超越的,但我还是觉得在新诗中对仗匀称有点多此一举,这不就又使新诗回到律诗、绝句的地位上去了么?绘画美则体现为“词藻”的运用和鲜明的色彩感,讲究诗得到视觉形象和直观性上的华美。

《死水》中绿、白、青等表现色彩的词以及“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带有鲜丽色彩感的物象,使这首诗错彩漏金、斑斓繁平,令人目迷五色,从而实现色彩对比,诗画相通。

诗人将一些肮脏地、令人作恶的东西写得无比优美、华丽,好像破铜烂铁真的要成为翡翠;好像铁罐上真的能锈出娇美的桃花;好像油腻也能化成罗绮;好像霉菌蒸出了些云霞;好像死水发酵之后不是臭气难闻而是酿成了一壶绿酒;这腐化的死水漾起的白沫真就能和珍珠媲美似得。

这一美也是我最爱的一美,如梦如幻,深陷其中。

音乐美则是格律诗理论的核心,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整齐与和谐。

为此,闻一多提出了“音尺”的理论,格律化的最根本的原则就是诗行中的音节单位的整齐规则,每句诗中要有相对匀称的“音尺”,才能成就听觉上的和谐统一、抑扬顿挫的效果。

我在一篇文章中了解到,闻一多本人称其《死水》是他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的试验。

以此可见全诗是多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了。

每句都保持着在变化中参差错落,兼以抑扬顿挫之感,加上双句末尾的“沦”与“羹”,“花”与“霞”,“沫”与“破”的压韵,读来朗朗上口,亦有音乐般的美感,堪称是格律诗歌体的典范之作。

〖2021年整理〗结合《死水》一诗简述闻一多的“新格律诗”主张

〖2021年整理〗结合《死水》一诗简述闻一多的“新格律诗”主张

结合《死水》一诗简述闻一多的“新格律诗”主张
作为前期新月派的主将之一,闻一多的诗歌理论对新月派诗人(包括徐志摩)有着很大影响。

其诗论的核心内容是讲究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闻一多的诗歌创作实践了这些主张。

诗集《死水》以其新格律体的模范实践,成为闻一多对新诗发展的独特贡献。

其中《死水》一诗堪称典范、
音乐的美,主要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

《死水》是闻一多自认为“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的试验”的力作。

全诗5节2021每一行都是9个字(9个音节),这9个音节均由一个“三字尺”和3个“二字尺”组成,最后都以双音词结尾。

加以每节换韵,富于变化,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韵律感很强,确有音乐般的美感。

绘画的美,主要是指诗的词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如《死水》中的“绿酒”、“白沫”、“翡翠”、“罗绮”等。

建筑的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虽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但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以求整齐之感。

建筑美是“三美”诗论中着意之处,在新诗形式美的探索中别具一格。

虽间有刻意求工、雕琢过甚之弊,而被讥为“豆腐干”或“麻将牌”,然而,从总体上看,应予肯定。

《死水》赏析

《死水》赏析

《死水》赏析诗人闻一多曾经留学美国。

在美国期间,他深深地感受到了美国的民族歧视。

这激起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情绪。

他的诗作《洗衣歌》就是这种心情的摹画。

1925年夏,不堪忍受美国种族歧视的诗人毅然提前回国。

他满以为让他魂牵梦绕的祖国一定会给他带来慰藉,然而他所接触到的却是军阀混战,生灵荼炭,如死水一般黑暗的现实。

梦想幻灭了,剩下的只是深切的悲哀和愤恨。

在诗作《发现》中激烈地宣泄着自己的失望和愤怒“这不是我的祖国,不是不是”。

诗人为处在水深火热中的黎民百姓感到悲哀,对丑恶而腐朽的社会感到愤恨,然而他又对这一切无可奈何。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情感下,1926年他创作了《死水》一诗。

《死水》采用了象征和反讽的艺术手法,全篇深刻揭怒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表现了与这个黑暗政府势不两立的决心。

全诗共五节,第一节是对死水的总体印象,用“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来象征军阀统治的黑暗。

第二节至第四节分别描写了死水的丑恶状况。

第二节诗人用“铜”、“铁罐”、“油腻”、“霉菌”来修饰“翡翠”、“桃花”、“罗绮”、“云霞”这些美好的形象,正是对现存社会“金玉其外,败絮之中”的丑恶本质的反讽。

这种表面繁华的外表只不过是“破铜烂铁”生出了锈渍,“剩菜残羹”发生了霉变。

第三节对死水进行了本质的揭露,所谓的“绿酒”、“白沫”、“小珠”、“大珠”、“花蚊”只是死水腐烂发酵结出的恶果,让人不得不对这个恶水横流、花蚊猖獗、行将毁灭的“死水”产生厌恶和绝望之情。

第四节诗人让青蛙在死水中“叫出了歌声”,可谓是绝妙的嘲弄。

“一沟死水”本该死气沉沉,而由死水养活的青蛙唱起了“鲜明”的赞歌,反动派的厚颜无耻的嘴脸跃然纸上。

第五节诗人提出了对“死水”的毅然决绝的态度,“死水不是美的所在”,“让丑恶去开垦它”。

诗人的言外之意是让“这沟死水”尽情狂欢去吧,所谓“恶贯满盈”,只会死路一条。

其中隐含了诗人对未来朦胧的期望。

正如朱自清曾指出的:“闻一多真是一团火。

《死水》

《死水》

《死水》识记:闻一多的诗集《红烛》、《死水》。

闻一多是我国最早提倡新诗格律化的诗人。

理解:闻一多新诗三美的格律诗理论主张。

闻一多主张新的格律诗必须具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

音乐的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

绘画的美主要是指诗的词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

建筑的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讲究节的匀称、句的均齐。

闻一多对新格律诗的提倡和实践,有助于纠正五四以来部分新诗散而无章的弊病。

论述:1、分析《死水》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及象征手法。

《死水》写于诗人回国之后,在国外时对祖国的热切期望与美好的设想,在看到了中国的真实景象时所形成的强烈的感情冲突。

这种情感的巨大反差,使诗人痛苦、失望,进而转化为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

在悲愤难抑的失望中,诗人的爱国主义感情表现得痛切、深沉。

诗人没有直接对现实社会作出悲愤而绝望的描绘与痛斥,而是由一沟腐臭的死水引发了诗的灵感,以死水来象征中国的黑暗现实,从而将主观情绪幻化为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

进一步,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死水的丑恶,反而用尽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珍珠等绚丽之辞,竭力写出这沟死水的绘画美。

然而,强烈的审美反差,使人感到越是写死水的美,就越能体味到它的丑,也越能领悟到诗人心底的悲愤。

诗人理想的破灭、追求的绝望和由此而转化成的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都变得更加深沉、冷峻。

2、分析闻一多新格律诗理论在《死水》中的表现。

《死水》真正体现了闻一多在诗歌创作中所主张的三美主张。

音乐美。

《死水》诗句均齐,韵律工整而富于节奏感。

全诗共五段,每节段四行,每行的音尺数相同:四个音尺,且都有三个二字尺,一个三字尺,但音尺的排列不同,每行诗的收尾都是二字尺。

读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音韵谐美,节奏鲜明。

绘画美。

《死水》重视色彩的运用,追求诗歌的画面效果。

诗人描写一沟腐臭的死水,却用尽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珍珠等绚丽之辞,竭力写出这沟死水的绘画美。

以鲜明的对比来表现诗人对旧中国的厌恶和愤怒。

闻一多代表作诗歌《死水》

闻一多代表作诗歌《死水》

闻一多代表作诗歌《死水》闻一多代表作诗歌《死水》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歌都不陌生吧,诗歌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闻一多代表作诗歌《死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品原文《死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⑨,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词句注释①一沟绝望的死水:比喻在军阀统治下黑暗腐败的旧中国。

②清风:比喻一切新鲜的思想和力量。

漪沦:细波。

③破铜烂铁:指破旧锈烂的铜铁器。

④翡翠:玉器。

⑤罗绮:丝绸衣裳。

⑥霉菌:真菌。

⑦酵:有机物由于某些菌或酶而分解。

⑧鲜明:指色彩明亮。

⑨丑恶:丑秽邪恶。

开垦:指开创某种事物。

创作背景《死水》是闻一多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1925年诗人回国后,目睹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状,产生了怒其不争的愤激情绪。

本诗通过对“死水”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的多角度、多层面的谱写,揭露和讽刺了腐败不堪的旧社会,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的绝望、愤慨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诗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象征。

诗人抓住死水之“死”,先写死寂、次写色彩,再写泡沫,突出了死水的污臭、腐败,把“绝望”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闻一多是新诗格律的倡导者和开拓者,《死水》则是他对新诗格律的“最满意的试验”。

他强调要具备“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全诗5节20行,每一行都是9个字,且每节第二行和第四行押韵,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

诗中运用了许多富有色彩的语词和物象,并以词藻的绚丽多彩反衬了内容之丑,使“死水”的面目越显可憎可厌。

闻一多《死水》赏析

闻一多《死水》赏析

闻一多《死水》赏析死水①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幼年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1922年毕业后赴美留学,研习绘画、文学。

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

1925年回国,历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红烛》。

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爱国主义的不朽诗篇。

闻一多的诗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艺术上,闻一多的诗歌想象奇特,结构整饬,形式整齐,音节和谐,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①选自《闻一多诗文选集》第一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跨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一九二五年四月《死水》是闻一多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1925年诗人回国后,目睹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状,产生了怒其不争的愤激情绪。

本诗通过对“死水”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的多角度、多层面的谱写,揭露和讽刺了腐败不堪的旧社会,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的绝望、愤慨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诗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象征。

诗人抓住死水之“死”,先写死寂、次写色彩,再写泡沫,突出了死水的污臭、腐败,把“绝望”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闻一多是新诗格律的倡导者和开拓者,《死水》则是他对新诗格律的“最满意的试验”。

他强调要具备“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死水 闻一多创作诗歌

死水 闻一多创作诗歌

死水闻一多创作诗歌
《死水》是现代诗人闻一多创作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通过对“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多角度、多层面的谱写,揭露和讽刺了腐败不堪的旧社会,表达对当时统治环境的愤懑之情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死水》每节押韵,读起来节奏分明,音韵铿锵;外形方正整齐,形成均衡美、对称美;注意挖掘语作品原文。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死水》诗歌原文获取更多信息。

中国现代诗《死水》(闻一多)赏析

中国现代诗《死水》(闻一多)赏析

中国现代诗《死水》(闻一多)赏析本文是关于中国现代诗《死水》(闻一多)赏析,感谢您的阅读!中国现代诗《死水》(闻一多)赏析泼向“死水”都是“火”——闻一多《死水》赏析《死水》是新月派代表作家闻一多先生最重要的作品,其笔法之辛辣老到、隐晦曲折,其构思之新颖精巧、虚实相映,其语言之典雅富丽、意味悠长,向来为人称道。

不过,对于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却一向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死水》表现了一种对黑暗现实的厌恶、憎恨和灰心失望,有人认为《死水》表达了一种破坏世界、创造新生活的热望,也有人认为《死水》传达了一种对旧世界、旧事物的辛辣讽刺和无情诅咒,……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我认为,在《死水》里,诗人的感情可以说是严峻的冷酷中夹杂着火一样的热情。

对于前者,比较容易理解,因为诗人对现实的象征——“一沟绝望的死水”,其态度就是如此。

对于后者,由于诗人的热情隐含在猛烈的讽刺与巧妙的揶揄里,难以被人觉察,闻一多对人们不理解他的心意感到委屈,他在给学生臧在克家的一封信中说:“你还口口声声随着别人人云亦云的说《死水》的作者只长于技巧。

天呀,这冤何处诉起!”“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却始终没有能力(就是技巧)炸开那禁锢我的地壳,放射出光和热来。

只有少数跟我很久的朋友(如梦家)才知道我有火,并且就在《死水》里感觉出我的火来。

”闻一多心中的“冤”,心中的“痛”,心中的“火”,分别是什么呢?通过以上两段谈话不难看出,“冤”乃在于人们误以为《死水》技巧胜于思想,误解了作者的创作根底和表现主旨。

这心中的“痛”和心中的“火”就需要联系《死水》的内容来具体分析了。

“痛”和“火”互为因果,密切相关。

痛,是悲愤痛苦、失望绝望的凝聚,旷持日久的煎熬痛苦无疑会激发作者的满腔怒火,而烈火在心,忧心如焚,当然只会增加作者的挣扎和抗争的痛苦。

《死水》在冷峻严酷中充溢着一股股不可遏止的烈火,我认为,《死水》中的“火”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诗人对现实的黑暗、丑恶、腐败和罪恶的满腔怒火;二是指作者对光明、希望、抗争和新生的如火热情。

闻一多《死水》原文及赏析

闻一多《死水》原文及赏析

闻⼀多《死⽔》原⽂及赏析 栏⽬为⼤家整理的闻⼀多《死⽔》原⽂及赏析,欢迎阅读。

死⽔ 这是⼀沟绝望的死⽔,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层,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酵成⼀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沫; ⼩珠们笑声变成⼤珠, ⼜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沟绝望的死⽔, 也就跨得上⼏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算死⽔叫出了歌声。

这是⼀沟绝望的死⽔, 这⾥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九⼆五年四⽉ 选⾃《闻⼀多诗⽂选集》第⼀辑,⼈民出版社,1955年版。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闻⼀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中国现代著名诗⼈、学者和民主战⼠。

幼年爱好古典和美术。

1913年考⼊清华学校,1922年毕业后赴美,研习绘画、⽂学。

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

1925年回国,历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等校教授。

1928年出版第⼆部诗集《红烛》。

1946年7⽉15⽇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的鲜⾎谱写了爱国主义的不朽诗篇。

闻⼀多的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抒写了对祖国和⼈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艺术上,闻⼀多的诗歌想象奇特,结构整饬,形式整齐,⾳节和谐,具有较⾼的艺术成就。

《死⽔》赏析⼀: 《死⽔》赏析⼀: 《死⽔》是闻⼀多的重要代表作之⼀。

1925年诗⼈回国后,⽬睹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的惨状,产⽣了怒其不争的愤激情绪。

本诗通过对“死⽔”这⼀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的多⾓度、多层⾯的谱写,揭露和讽刺了腐败不堪的旧社会,表达了诗⼈对丑恶现实的绝望、愤慨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诗中的“⼀沟绝望的死⽔”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象征。

诗⼈抓住死⽔之“死”,先写死寂、次写⾊彩,再写泡沫,突出了死⽔的污臭、腐败,把“绝望”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现代诗《死水》鉴赏

中国现代诗《死水》鉴赏

中国现代诗《死水》鉴赏一、诵读提示《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之一。

从形式看,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非常整齐;从韵律看,各节大体押abcb型的二四韵脚,每行诗又以四音节为主。

由于内在节奏的高度和谐一致,加上严格的双行押韵、每节一韵的音响效果,使全诗的节奏十分鲜明。

诵读时,注意体会诗中呈现的音韵和谐美。

二、整体感知对《死水》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缘起有不同的说法。

一般认为,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他不堪忍受身为中国人所受到的歧视,写过多首爱国主义诗篇。

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念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

”正是这种为现实所打击了的爱和期望,成为本诗流露的思想感情的深层根基。

《死水》全诗五节。

诗人围绕“死水”的呆滞、肮脏和霉烂,创造出一系列丑恶的意象,将对社会现实的痛恨之情隐藏在反讽的诗句背后。

第一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它已经风吹不动,腐烂呆滞到极点,没有一点儿活力和生气,已经无可救药了。

不如让它彻底烂掉,使丑恶更加昭彰。

诗人以深沉的失望和愤懑的心情,把黑暗的旧中国比做“一沟死水”。

第二节,承接第一节诗的三、四句,把这些丑恶事物加以生发。

诗人主要从色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

这四句类似“反语”,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这些华美的事物来描摹死水,揭示死水华美外表下丑恶的霉变。

第三节,从动态上描写死水的腐烂变质。

霉烂的死水“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那些腐臭的产物“小珠”们如鱼得水,发出洋洋自得的“笑声”,与那些借机孳生的“花蚊”臭味相投,共享这“一沟绿酒”。

死水的外在表象和内在的本质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传达出诗人“尖锐讽刺”的本意。

第四节,以动衬静,写出死水的死寂。

诗人以“青蛙”的歌声,有力地突出死水的毫无生机。

然而,青蛙的鼓噪又怎称得上是歌声,那不过是受死水恩赐者的无耻吹捧罢了。

论闻一多的《死水》

论闻一多的《死水》

论闻一多的《死水》论闻一多的《死水》沈从文以清明的眼,对一切人生景物凝眸,不为爱欲所眩目,不为污秽所恶心,同时,也不为尘俗卑猥的一片生活厌烦而有所逃遁;永远是那么看,那么透明的看,细小处,幽僻处,在诗人的眼中,皆闪耀一种光明。

作品上,以一个“老成懂事”的风度为人所注意,是闻一多先生的《死水》。

读《死水》容易保留到的印象,是这诗集为一本理智的静观的诗。

在作品中那种安详同世故处,是常常恼怒到年青人的。

因为年青人在诗的德性上,有下面意义的承认:诗是歌颂自然与人生的,诗是诅咒自然与人生的,诗是悦耳的柔和的东西,诗是热烈的奔放的东西,诗须有情感,表现的方法须带一点儿天真,……这样或那样,使诗必须成立于一个概念上,是“单纯”与“胡涂”。

那是为什么?因为是“诗”。

带着惊讶,恐怖,愤怒,欢悦,任情的歌唱,或谨慎的小心的低诉,才成为一般所认可的诗。

纤细的敏感的神经,从小小人事上,作小小的接触,于是微带夸张,或微带忧郁,写成诗歌,这样诗歌才是合乎一九二〇年来中国读者的心情的诗歌。

使生活的懑怨与忧郁气氛,来注入诗歌中,则读者更易于理解同情。

因为从一九二三年到今天为止,手持新诗有所体会的年青人,为了政治的同习惯的这一首生活的长诗,使人人都那么忧愁,那么忧愁!社会的与生理的骚扰,年青人,全是不安定,全是纠纷,所要的诗歌,有两种,一则以力的叫号作直觉的否认,一则以热情为女人而赞美。

郭沫若,在胡适之时代过后,以更豪放的声音,唱出力的英雄的调子,因此郭沫若诗很快就占领过国内青年的心上的空间。

徐志摩,则以另一意义,支配到若干青年男女的多感的心,每日有若干年青人为那些热情的句子使心跳跃,使血奔窜。

在这样情况下,有两本最好的诗,朱湘《草莽集》同闻一多的《死水》,两本诗皆稍稍离开了那时代所定下的条件,以另一态度出现,皆以非常寂寞的样子产生,存在。

《草莽集》在中国抒情诗上的成就,形式与内容,实较之郭沫若纯粹极多。

全部调子建立于平静上面,整个的平静,在平静中观照一切,用旧词中属于平静的情绪中所产生的柔软的调子,写成他自己的诗歌。

闻一多《死水》赏析

闻一多《死水》赏析

闻一多《死水》赏析死水①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幼年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1922年毕业后赴美留学,研习绘画、文学。

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

1925年回国,历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红烛》。

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爱国主义的不朽诗篇。

闻一多的诗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艺术上,闻一多的诗歌想象奇特,结构整饬,形式整齐,音节和谐,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①选自《闻一多诗文选集》第一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跨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一九二五年四月《死水》是闻一多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1925年诗人回国后,目睹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状,产生了怒其不争的愤激情绪。

本诗通过对“死水”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的多角度、多层面的谱写,揭露和讽刺了腐败不堪的旧社会,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的绝望、愤慨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诗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象征。

诗人抓住死水之“死”,先写死寂、次写色彩,再写泡沫,突出了死水的污臭、腐败,把“绝望”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闻一多是新诗格律的倡导者和开拓者,《死水》则是他对新诗格律的“最满意的试验”。

他强调要具备“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闻一多《死水》赏析

闻一多《死水》赏析

闻一多《死水》赏析死水①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幼年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1922年毕业后赴美留学,研习绘画、文学。

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

1925年回国,历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红烛》。

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爱国主义的不朽诗篇。

闻一多的诗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艺术上,闻一多的诗歌想象奇特,结构整饬,形式整齐,音节和谐,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①选自《闻一多诗文选集》第一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跨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一九二五年四月《死水》是闻一多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1925年诗人回国后,目睹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状,产生了怒其不争的愤激情绪。

本诗通过对“死水”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的多角度、多层面的谱写,揭露和讽刺了腐败不堪的旧社会,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的绝望、愤慨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诗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象征。

诗人抓住死水之“死”,先写死寂、次写色彩,再写泡沫,突出了死水的污臭、腐败,把“绝望”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闻一多是新诗格律的倡导者和开拓者,《死水》则是他对新诗格律的“最满意的试验”。

他强调要具备“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格律诗《死水》赏析

格律诗《死水》赏析

格律诗《死水》赏析格律诗《死水》赏析1、写作背景在现代史的发展史上,还有另外一位主将——闻一多。

我们可能知道他拍案而起的故事,但另外,对于“新月派”,他也是一位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

他是我国新格律诗的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他要求格律诗要有三美:音乐美(音节和旋律的美)、绘画美(词造的运用要体现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美感)、建筑美(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

他善于运用深沉的理智控制炽热的感情,用整饬的.诗体规范丰富的内容。

我们不妨用他的诗集《死水》比喻他的创作:“‘死水’下潜伏着火山。

”对《死水》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缘起也有不同的说法。

一般看法是,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他不堪忍受身为中国人受到的歧视,写过多篇国主义诗篇。

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望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奠定了本诗的情感根基。

2、板书设计死水丑恶无可救药彻底失望死水翡翠、桃花、罗绮、云霞——静态描写绿酒、珍珠(变成、咬破)——动态表现丽语写丑恶(反讽)自吹自擂无耻吹捧——听觉感受愤慨至极无情诅咒呼应首节3、写作特色(1)寄托(隐喻)和象征寄托:一沟死水—完全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诗人对现实的坚决否定—鲜明的批判精神象征:①美国社会;②北洋政府;③黑暗的中国现实。

(2)反讽手法的运用诗人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出一种反讽的氛围来揭露、批判丑恶和肮脏。

美与丑交织形成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

丑写得越美,越引人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情实感,增强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3)绘画美的语言色彩《死水》本来写的是一沟发臭的水,但所用的语言却有十分鲜明的色彩。

这些艳丽的色彩显示出的是油画般的“绘画美”。

4、延伸阅读《一句话》闻一多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下载全文。

从《死水》看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主张和创作

从《死水》看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主张和创作

从《死水》看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主张和创作歙县电大周剑锋(学号091080228)指导教师:严华2011年10月24日目录一、序论1.提出中心论题;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1、走进闻一多2、死水的创作背景和释义3、从闻一多的“三美”主张谈《死水》4、从《死水》及《诗的格律》略谈闻一多实验新格律诗的得失三、结论论文摘要集诗人和画家为一身的闻一多是最早提倡和实践新诗格律的诗人,他的主张和实践不但对匡正五四新诗的诸多缺憾起到了更大作用,而且在中国现代诗学和传统诗学之间架起了通达的桥梁。

而《死水》就是这桥梁上的典范性作品。

本论文从闻一多其人入手,结合他的精品诗篇《死水》等,重点阐述他对新格律诗的主张和创作,其中也有本人对闻一多先生实践新格律诗的得失的陋见。

【关键词】斗士;背景;“三美”主张;创作得失。

从《死水》看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主张和创作一、序论闻一多创作的以《死水》为代表的一批格律诗的艺术成就很高,他刻意求工求新,注意炼意、炼句、炼字,构思谨严新颖,想象丰富,意境深远,形象鲜明,比喻新奇,音调和谐,令人称赏。

闻一多的新格律诗理论和格律诗创作,在新诗发展史上有一定的意义。

文学革命和胡适“诗体大解放”的理论,产生了冲破旧诗格律的自由体白话新诗。

郭沫若的《女神》是自由体诗的第一个高峰,但自由体诗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粗制滥造、不讲究艺术质量的倾向。

一些文学青年以为新诗是最容易制作的,一些新诗实际上只是分行的散文,不讲韵律、节奏,句子或很长或很短,自由松散,过于散文化。

闻一多的格律诗理论及其创作,对纠正这种错误倾向,提高新诗艺术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提倡新诗格律,并非是形式主义。

闻一多十分强调新诗的格式是“相体裁衣”,是根据新诗内容的精神创造相应的格式,使其具有精神与形体调和的美。

《死水》诗集多数是格律体,但每首诗的格式,如《死水》、《发现》、《洗衣歌》、《静夜》等,都相体裁衣,各有不同,各臻其美。

在白话新诗的发展史上,闻一多是继郭沫若之后又一位对新诗的成熟做出划时代贡献的大诗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死水》看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主张和创作歙县电大周剑锋(学号091080228)指导教师:严华2011年10月24日目录一、序论1.提出中心论题;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1、走进闻一多2、死水的创作背景和释义3、从闻一多的“三美”主张谈《死水》4、从《死水》及《诗的格律》略谈闻一多实验新格律诗的得失三、结论论文摘要集诗人和画家为一身的闻一多是最早提倡和实践新诗格律的诗人,他的主张和实践不但对匡正五四新诗的诸多缺憾起到了更大作用,而且在中国现代诗学和传统诗学之间架起了通达的桥梁。

而《死水》就是这桥梁上的典范性作品。

本论文从闻一多其人入手,结合他的精品诗篇《死水》等,重点阐述他对新格律诗的主张和创作,其中也有本人对闻一多先生实践新格律诗的得失的陋见。

【关键词】斗士;背景;“三美”主张;创作得失。

从《死水》看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主张和创作一、序论闻一多创作的以《死水》为代表的一批格律诗的艺术成就很高,他刻意求工求新,注意炼意、炼句、炼字,构思谨严新颖,想象丰富,意境深远,形象鲜明,比喻新奇,音调和谐,令人称赏。

闻一多的新格律诗理论和格律诗创作,在新诗发展史上有一定的意义。

文学革命和胡适“诗体大解放”的理论,产生了冲破旧诗格律的自由体白话新诗。

郭沫若的《女神》是自由体诗的第一个高峰,但自由体诗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粗制滥造、不讲究艺术质量的倾向。

一些文学青年以为新诗是最容易制作的,一些新诗实际上只是分行的散文,不讲韵律、节奏,句子或很长或很短,自由松散,过于散文化。

闻一多的格律诗理论及其创作,对纠正这种错误倾向,提高新诗艺术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提倡新诗格律,并非是形式主义。

闻一多十分强调新诗的格式是“相体裁衣”,是根据新诗内容的精神创造相应的格式,使其具有精神与形体调和的美。

《死水》诗集多数是格律体,但每首诗的格式,如《死水》、《发现》、《洗衣歌》、《静夜》等,都相体裁衣,各有不同,各臻其美。

在白话新诗的发展史上,闻一多是继郭沫若之后又一位对新诗的成熟做出划时代贡献的大诗人。

二、本论走进闻一多闻一多(1899-1946), 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

诗歌颂自然、歌颂青春,感情热烈,形式精美,突出地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如《死水》;诗论以提倡“三美”的新诗格律化理论为代表,著有《诗的格律》;散文抨击社会时弊、批判传统文化,其中尤以《最后一次演讲》最为惊心动魄。

1. 由狂放归于沉静1912年,年仅13岁的闻一多从湖北乡间一户富裕人家来到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触到西方文化。

1922年他赴美留学专攻美术。

从考入清华到1925年留美归来这十余年间,闻一多基本是沉浸在艺术与文学之间,对政治只是偶有所涉。

在回国近两年的时间里,闻一多耳闻目睹的都是阴谋、战争、屠杀,面对民族的巨大灾难,他再也难抑悲愤,发表了《贡献》、《罪过》、《收回》、《你指着太阳起誓》、《心跳》、《一句话》等充满爱国激情和痛挞社会现实的诗歌。

但火山喷发之后,他又备感无奈,最终走了一条文人的传统老路,躲进书斋,钻入故纸堆,成了对世事过问无多仅求独善其身的冷静学者。

2. 由“自由学者”转为”斗士”抗日战争的爆发,使闻一多等学院派知识分子的处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在从北京到昆明的大转移中,闻一多参加了历时两个多月、横跨湘黔滇三省共三千余华里的步行团。

对社会下层生活的真切了解,埋下了他思想变化的契机。

同时他本人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迅速贫困化,使他观察问题的角度发生了极为重要的变化。

闻一多的变化,是从1943年春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在昆明发售开始的。

蒋介石在这本书中公开宣扬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专制主义。

他不仅反对共产主义,连自由主义也不能容忍,认为二者都是“文化侵略最大的危机和民族精神最大的隐患”。

这是一向信仰民主自由的人们所难以接受的。

闻一多这样写道:“《中国之命运》一书的出版,在我个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

我简直被那里面的义和团精神吓一跳,我们的英明的领袖原来是这样想法的吗?五四给我的影响太深,《中国之命运》公开向五四挑战,我是无论如何受不了的。

”不久,闻一多偶然读到了延安诗人田间的几首诗,深为其中的战斗精神所震惊,立即写了《时代的鼓手——读田间的诗》一文公开发表,在大后方引起了一阵波动。

随后他又写了一系列针对现实的杂文,开始呐喊。

同时他急切地阅读各种左倾书籍,详细了解共产党的各种情况。

赵超构的《延安一月》中关于全延安只有“四个警察”的记述使他印象极为深刻,认为“只有在那样的新社会秩序下,青年人才可以毫无阻碍地接受民主的教育。

”具有诗人浪漫气质的闻一多的转变是迅猛彻底的。

他于1944年夏在罗隆基、吴晗的介绍下秘密加入民盟,并表示“将来一定请求加入共产党”。

从此,他在共产党的秘密领导下全身心地投入到争民主的运动中去。

当然在内心深处他对学术并不能完全忘怀,曾多次对人说自己感到有些空虚,希望实现政治民主之后便回到书房好好读十年、二十年书。

但这已无法实现了,1946年7月15日,他在勇敢地作了《最后一次演讲》后,便被暗杀于昆明街头。

死水的创作背景和释义诗人闻一多曾经留学美国。

在美国期间,他深深地感受到了美国的民族歧视。

这激起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情绪。

他的诗作《洗衣歌》就是这种心情的摹画。

1925年夏,不堪忍受美国种族歧视的诗人毅然提前回国。

他满以为让他魂牵梦绕的祖国一定会给他带来慰藉,然而他所接触到的却是军阀混战,生灵荼炭,如死水一般黑暗的现实。

梦想幻灭了,剩下的只是深切的悲哀和愤恨。

在诗作《发现》中激烈地宣泄着自己的失望和愤怒“这不是我的祖国,不是不是”。

诗人为处在水深火热中的黎民百姓感到悲哀,对丑恶而腐朽的社会感到愤恨,然而他又对这一切无可奈何。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情感下,1926年他创作了《死水》一诗。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涟漪。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索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全诗共分五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节),表达了诗人对“死水”一般的旧中国腐败现实的激愤之情。

诗的第一句“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有着深刻的寓意:它象征着当时那个处于军阀混战中的腐败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

当时,旧中国封建传统势力根深蒂固,渗透于各个领域;帝国主义的入侵,资产阶级的所谓文明,又使一些无耻的中国人滋长了洋奴思想;反动派相互勾结,残酷地扼杀着一切进步的新思想、新事物。

正是这一切,使当时的中国成了“一沟绝望的死水”。

在这句诗中,“绝望”二字,写出了诗人深沉的失望心情。

诗的第二句,“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清风”是与“死水”相对照的事物,可以用以比喻一切新鲜的思想和力量。

然而,这些新鲜的东西却引不起“死水”的半点反应。

清风吹处波不生,可见死水已沉寂到了极点。

这一句是对“死水”的更进一步的描绘。

诗的第三、四句“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写出了诗人面对“死水”,继失望而产生的恨极心情。

现实既然如此黑暗,让人绝望,倒不如让它彻底腐烂发臭,也许病入膏肓,不可就药,烂得更快、更透,旧的彻底死亡了,新的才会成长得更茁壮。

这两句诗,又表现了诗人激愤中饱含着对美好事物的殷切希望。

第二部分(第二、三、四节),诗人对“死水”进行了细致描绘,具体形象地揭露出了旧中国腐朽颓败的社会现状,表达了对旧中国憎恶、愤怒、嘲讽的感情。

在这几节诗中,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比喻、鲜明的色彩描写以及讥讽的笔触,逐步深入地写出了扔进破铜烂铁、泼入剩菜残羹后死水的进一步变化。

扔进死水中的“破铜烂铁”,会生出绿色、红色的锈,铜锈绿的如“翡翠”,铁锈红的如“桃花”;再有,“剩菜残羹”的油腻,散在水面,阳光一照,犹如闪光的“罗绮”;有的地方发了霉、生了毛,又宛如“云霞”;死水发酵后,还会变成有着“绿酒”般颜色的臭水,那上面泛起“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正是在这样的一沟死水上,成群的花蚊在上面杂乱地飞舞,有时,还要加入鼓噪的蛙鸣。

这令人作呕的死水,肮脏腥臭,令人无法立足!这里,诗人借对死水的进一步细致描绘,对旧中国黑暗现实给予了细致形象的再现。

在这部分内容中,诗人用色彩鲜明、形色美好的“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珍珠”等来描绘污浊、肮脏的死水,犹如给恶魔穿上了精美典雅的外衣。

这是用虚假的美来反衬真实的丑,诗人这样写,使丑类变得更为丑恶。

以美写丑,丑更丑,诗人用这种独特的方法,更鲜明地表现出死水的腐臭本质,同时也使诗歌具有了强烈的嘲讽意味。

第三部分(最后一节),表达了诗人诅咒现实,迫切希望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

这一部分的头两句,诗人以十分断然的口吻,对黑暗的中国社会予以了彻底的否定“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在彻底否定之后,“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一句,又写出了诗人在绝望之中的一丝期望。

丑恶开垦出的世界,只能更丑恶,但丑恶到极点,就有可能会产生转机。

因此,这最后两句,既包含着诗人对旧中国的绝望,也包含着对新中国的期望和向往,包含着诗人迫切希望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

尽管对诗人来说,这种期望在当时是非常朦胧的。

从闻一多的“三美”主张谈《死水》闻一多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899年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的一个“世望家族”,书香门第。

1925年5 月从清华毕业后,同年7月赴美国留学,先后在三所高等美术学校学美术。

由于长期受西洋文学艺术的熏陶,使他具有浪漫主义的气质,成为一个唯美主义者和浪漫主义诗人。

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著有诗集《红烛》、《死水》,诗论《新诗格律》及学术著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等。

1948年开明书店曾出版《闻一多全集》。

闻一多先生不仅是新月派诗人,而且是整个中国诗坛上最早倡导现代格律诗并卓有成效的实践者。

闻一多则强调诗是“做”出来的,强调“美不是现成的”,是创造的(见闻一多《女神之地方色彩》)。

因而,他提出了现代格律体的概念,认为新的格律诗应该做到三美:“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与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闻一多《诗的格律》)。

应该说《色彩》、《死水》都具有现代格律诗的美,而《死水》则是他的现代格律诗理论的创作典范。

《色彩》一诗曾抄录于1922年12月1日《致梁实秋信》,为作者拟写的长诗《秋林》之一节,收入《红烛孤雁篇》时诗句有改动。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及生活的热爱之情,因为它们有如许斑斓日、意义丰富的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