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15种表情背后的心理分析(沟通建议)
幼儿表情分析15种
儿童15种表情背后的心理分析孩子有很多表情:哭;撒娇;害羞等,每个表情后面都有和大人不太一样的原因,让我们解开所有的密码。
表情一打人、咬人孩子总喜欢打人、咬人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原因1:可能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
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边去,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
办法:妈妈应多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帮孩子交些好朋友。
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反思,然后就开始行动了。
如做了冰淇淋、煮了毛豆、花生,有了水果等都分成几份,带着孩子送到小朋友家,有好吃的也叫到家里一起吃,或拿到别人家吃。
礼尚往来,别人也会有好吃的想着我们。
这样关系越走越近,孩子的感觉也越来越好。
变化:不打人了,每次出去,都要去敲人家的门,想见见小朋友。
有好吃的分享,还说:他是我的好朋友。
原因2:打是排除的意思。
有时他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可小朋友们总是做些他不喜欢的事情,他想把这个事实排除掉。
如:他拿个小碗,用土来做饭。
小朋友过来就往他的碗里放土,但他不想这样,因为破坏了他原有的计划和目标。
他对小朋友嚷,但人家不听,他嚷了几次,发现不管用,就会动手打人了。
他的想法本没有错误,只是不想被打扰。
但他的举动是不好的。
有时想吃冰棒或做其它一些事情,家长不让做,他也会用打的方式来解决,只是想把家长不让他做事的这个事实排除掉。
所以我觉得更多时候,孩子打人是排除的意思。
包括大人也一样,乐爸总不听我的,我也会打他。
说不过就打吧。
反思一下,其实大人和孩子都差不多。
办法:加强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他用语言来和别人表达思想。
如人家往他碗里放土打人这件事,妈妈可以告诉他:“如果你不喜欢人家这么做,你可以直接教他对别人说…不喜欢你往碗里放土,我正在做饭!‟”然后告诉他,打人无法解决问题,打人是不好的行为。
他就明白了。
当然要达到完全用语言表达还需要一个过程,妈妈要耐心等待他心智成长到这个程度。
原因3:家人可能有打人(或以轻打屁股来逗着孩子玩)的行为。
孩子会把所以的待遇反加到别人身上。
你知道宝宝的每一个表情代表什么意思吗
你知道宝宝的每一个表情代表什么意思吗?婴儿在学会说话以前,人小“需”多,却还没有足够的沟通、表达能力,尤其是没有掌握到语言这门技巧,无法顺利传递信息,让新妈妈在喜悦之余,多了几分照顾不周的担忧。
好在孩子有着丰富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变化,只要能破译这些身体“密码”,就能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要,给孩子最好的呵护。
表情:懒洋洋表示:我吃饱了妈妈最怕宝宝饿着,但过量喂食显然也不是好事。
怎么才能判断宝宝已经吃饱了呢?其实也很简单。
当宝宝把奶头或奶瓶推开,将头转一边,并且一副四肢松弛的模样,多半就已经吃饱了,妈妈就不要再勉强人家吃东西了。
动作:吮吸表示:我饿了喂食一段时间以后,宝宝的小脸再次转向妈妈,小手抓住妈妈不放。
当你用手指一碰他的面颊或嘴角,他便马上把头转向你,张开小嘴做出急急忙忙寻找食物的样子,嘴里还做着吸吮的动作,这就说明孩子又饿了。
赶急给宝宝喂吃的吧!动作:喊叫表示:烦恼不到1岁大的宝宝,在嘈杂的环境中很容易受到干扰,但苦于口不能言,只好用尖叫、大哭大闹表达自己的烦恼。
大人可以带孩子去安静的地方散步,或是给点好吃好玩的东西让孩子安静下来。
同时,大人也要做个好榜样,再怎么烦恼和生气也不要在家里大生说话或是喧哗吵闹,宝宝的学习能力可是惊人的哦!表情:笑表示:兴奋愉快当孩子感觉舒适、安全的时候,就会露出笑容,同时他还会满目发光,兴奋而卖力地向你舞动他的小手和小脚。
这就表示:他很开心。
这是妈妈最愿意看到的表情,也是最容易读懂的表情。
这个时候,妈妈也不要吝啬自己的笑容你充满爱心的回应会让孩子更安心、笑得更灿烂。
表情:爱理不理表示:我想睡觉了玩着玩着,宝宝的眼光变得发散,不像刚才开始那么目光灵活而有神了,对于外界的的反应也不再专注,还时不时的打哈欠,头转到一边不太理采妈妈,这就表示他困了。
这时,就不要再逗孩子玩耍了。
只要给他创造一个安静而舒适的睡眠环境就好。
表情:瘪嘴表示:不爽了孩子瘪起小嘴,好象受了委屈,这很可能是要开哭的先兆。
微表情心理学
微表情心理学
1、单肩抖动表示不自信。
2、撒谎者会注视对方的眼睛,他需要用眼神判断对方是否相信他说的话
3、回答时生硬的重复问题是典型的谎言。
“你去过她家吗?”我没有去过她家。
小红书
4、揉鼻子代表掩饰真相
5.眼睛向左看是在回忆,向右看是在思考谎话。
6、惊讶表情超过一秒就是假惊讶
7、当不能倒着将事情回忆一遍,那么事情肯定是编造的。
警察审讯时常用的手段
8、用手抚额头表示羞愧
9、话语重复声音上扬----撒谎
10、鼻孔外翻,嘴唇紧闭,生气。
11、下巴扬起,嘴角下垂,自责。
12、毛向上,拉紧,恐惧。
13、提高右边的眉毛,表示你很疑问
14、嘴唇左边向撩起,假笑。
脸部74%的真实感受往往会在右脸暴露。
15、如果一个人眨眼的次数过于频繁,那他很可能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
16、厌恶:翻白眼,眼角向下低垂,上唇人中肌肉抽搐,视线向下
17、惊讶:惊讶时,下颚下垂,嘴唇和嘴巴放松。
眼睛张大,眼睑和眉毛微抬。
18、蔑视:蔑视的显著特征是嘴角左侧或右侧向上抬起
19、叙事时眼球向左下方看小端代表大脑在回忆所说的而谎言不需要回忆的过程。
20、说话时单肩耸动,表示对所说的话极不自信,是说谎的表现。
21、明知故问的时候眉毛微微上扬。
22、反复翻手腕表示不相信自己的话。
(是翻开又翻回去)
23、撒谎时,摇头否认之前可能会有一瞬间的点头动作。
幼儿日常行为和心理分析
幼儿日常行为和心理分析幼儿的日常行为可以被视为他们心理发展的表现。
通过分析幼儿的行为,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他们内心世界的需求和情感状态。
以下是对幼儿日常行为的分析和心理解读:1. 强烈的情绪反应:幼儿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如大哭、大笑或发怒。
这是因为他们的情绪调节系统还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
幼儿经常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他们通过行为来表达内心的需求。
2. 模仿行为:幼儿的大脑处于高度敏感期,对于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模仿能力非常强。
他们模仿成人的行为举止、语言和表情,以学习和适应社会规范。
例如,幼儿可能会模仿父母的打电话的动作或语言表达。
3. 探索和好奇心:幼儿对周围环境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通过观察和探索来认识世界。
他们会主动去摸索、触摸和品尝物品,以满足自己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
这种行为有助于幼儿掌握感知和认知技能。
4. 分离焦虑:对于幼儿来说,与父母或主要照顾者分离时可能会出现焦虑情绪。
幼儿可能出现哭闹、拒绝离开照顾者的行为。
这是因为幼儿对于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缺乏安全感,需要与亲密人建立稳定的依恋关系。
5. 自我意识的发展:从3岁左右开始,幼儿开始逐渐建立对自我身份的认识和理解。
这时期的幼儿可能会表现出逞强、固执己见、争夺权力等行为。
他们开始有意识地掌握自己的身体、情绪和意识,并试图通过行为来表达个人需求和意愿。
以上是对幼儿日常行为的简要分析和心理解读。
通过深入了解幼儿的行为模式和心理需求,我们可以更好地支持他们的发展和促进健康的成长。
在与幼儿互动时,我们需要倾听、观察和理解他们的行为,为他们提供安全、稳定和支持性的环境。
幼儿情绪的常见表现及原因分析
幼儿情绪的常见表现及原因分析情绪是幼儿个体在面对内外环境刺激时产生的心理体验,具有一定的情感色彩。
幼儿情绪的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状态。
了解幼儿情绪的常见表现及其原因,有助于家长和教师更好地理解和照顾幼儿的情绪需求。
本文将就幼儿情绪的常见表现及原因进行分析。
1. 开心与快乐幼儿开心和快乐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他们的行为和表情上。
例如,他们会笑、跳、欢呼,眼睛放光等。
这通常是因为幼儿感到满足和愉悦,可能是因为完成了某个任务或获得了他们喜欢的东西。
2. 生气与焦躁幼儿生气和焦躁的表现可以是哭闹、尖叫、呼啸等。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遇到了挫折、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或者感受到了不公平或不受喜欢的事情。
3. 悲伤与失落悲伤和失落是幼儿情绪中常见的表现之一。
幼儿可能会哭泣、低头、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等。
导致这种情绪的原因可能包括离别、失去重要的人或物品、受到了惩罚或责备等。
4. 害怕与焦虑幼儿害怕和焦虑的表现可以是退缩、躲避、颤抖等。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面临陌生环境、陌生人、或者过于刺激的情境。
他们对未知的事物感到害怕和不安全。
5. 好奇与兴奋幼儿的好奇心和兴奋心理主要表现为眼神明亮、主动探索、提问等。
这通常是因为他们对新鲜事物或者激发了他们兴趣的事情感到好奇和兴奋。
6. 疲惫与困倦幼儿疲惫和困倦时,他们通常表现出眼皮沉重、流口水、倦容等。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睡眠或者体力活动过度消耗。
以上仅仅是幼儿情绪的一些常见表现,幼儿的情绪状态会因为个体差异、环境影响和个体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
家长和教师在应对幼儿情绪时,需要关注并理解幼儿的表现,并寻找合适的方式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
对幼儿情绪的分析,还需要从原因的角度进行考量。
幼儿情绪的表现往往是因为特定的原因而产生的。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交流,理解幼儿情绪背后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引导。
例如,当幼儿表现出生气和焦躁时,可以尝试和他们交流,理解他们的需求,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幼儿兴奋的情绪表现
幼儿兴奋的情绪表现幼儿时期是一个充满好奇、充满活力的阶段。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兴趣,常常表现出让人喜爱又难以控制的兴奋情绪。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了解和理解幼儿兴奋情绪的表现,对于家长和教育者来说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幼儿兴奋情绪的表现以及如何处理这些情绪。
第一节:幼儿兴奋情绪的表现1. 躁动不安:当幼儿兴奋时,他们的身体活动会变得异常兴奋。
他们可能会不停地踢腿、摆动身体、扭动手指等,表现出明显的躁动不安的行为。
2. 哈哈大笑:幼儿在兴奋的时候,往往会大声笑出来。
他们对一些简单而有趣的事物会感到非常开心,甚至是戏剧性的笑声,有时让人捧腹大笑。
3. 高声尖叫:当幼儿感到非常兴奋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发出高声、尖叫的声音。
这是他们表达兴奋的一种方式,也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
4. 举手跳跃:兴奋的幼儿往往表现出多余的能量。
他们可能会不断地跳跃、举手、甚至是飞奔。
这是他们释放兴奋情绪的一种方式。
5. 无法集中注意力:当幼儿感到兴奋时,他们的注意力会变得不稳定。
他们很难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常常会转移注意力,并且很难坐定。
第二节:如何处理幼儿兴奋情绪1. 给予适当的引导:当幼儿处于兴奋状态时,家长和教育者可以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
例如,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或游戏,让他们释放兴奋情绪的同时,也能够集中注意力。
2. 提供适当的活动空间:幼儿需要有充分的活动空间来发泄他们的兴奋情绪。
给予他们合适的户外游戏或室内运动的机会,让他们消耗多余的能量。
3. 提供稳定的环境:兴奋的幼儿往往需要时间来平静下来。
提供一个稳定、宁静的环境对于幼儿的情绪调节非常重要。
避免过多的刺激,帮助他们安静下来。
4.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规律的作息时间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非常重要。
保持固定的作息时间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有助于稳定幼儿的情绪。
5. 理解和接纳幼儿的情绪:幼儿的情绪表现是他们正在成长和发展的一部分。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理解和接纳幼儿的情绪,并尽力与他们沟通,以建立良好的情感连接。
说话时表情透露出的心理
说话时表情透露出的心理说话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说话时的表情可能出卖了你的心理哦。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准备的说话时表情透露出的心理,希望对你有帮助!说话时表情透露出的心理1、遮口听话时用手遮口的人,一般比较胆小、羞怯。
女性以口小为美,用手挡口是为了雅观,掩饰其口大的缺陷。
但也有某些女性,在交谈听话的过程中,刻意地用手或手绢遮口,目的是要强调自己的女性美,企图让人认为她教养好,以期能够引起对方的关注。
2、打手势这类人听话时常会有一些手部动作伴随,如摊双手、摆双手、相互拍手、做暂停的手势等。
这类人做事果断、自信十足,喜欢充当领导的角色,对别人爱加以指批判。
他们比较有实力,很有男子汉气派,性格大都属于外向型。
这类人具有良好的素质,并且有很好的演讲口才,说服力比较强,待人热情,对朋友也很真诚。
但他们爱掩饰自己的真实性格,不会轻易把别人当做自己的知心朋友。
这类人事业心很强,一般会凭自己的努力干出一番成就。
3、不时地拉拉耳垂有些人听人谈话时爱拉自己的耳垂。
当我们谈话时,看到对方不断用手拉耳垂,这个动作表示他不想听你一个人说个没完,想打断你的谈话自己发表意见。
在小学生时期,我们常有先举手后发言的习惯。
如果一遇到想发言的情况,便会有举手的欲?,可是又怕回答不好老师的问题。
手没举起来只好用拉耳垂的动作来替代,久而久之便产生了拉耳垂的习惯。
因此,这类人一想到要打断对方讲话,便会一面在心里祈望,一面用手付诸行动。
心理学家从研究中发现了就是一位习惯拉耳垂的人,这可能与他幼年时期不顺利的生活遭遇有很大关系,这同时还体现了神经质的特征。
4、拍打自己的头部这个动作的意思是表示听话人对自己懊恼和自我谴责。
有些人爱拍打自己的后脑勺,说明他们比较冷酷,不太注重感情。
他们理性思维能力较强,爱利用别人,而且一旦这个人失去了利用价值?就会把他一脚踢开。
但这类人比较聪明,思想独特,做事有主见,对新事物有大胆尝试的精神。
他们勇于创新,积极开拓,只是感情淡薄人缘不好。
儿童15种常见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
儿童15种常见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儿童的行为受到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通过了解这些背后的心理原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引导他们的行为。
以下是儿童15种常见行为的心理原因。
1.目中无人:当儿童表现出目中无人的行为,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尊重他人的意识,或者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获取他人的注意和尊重。
2.无法控制情绪:儿童通常在情绪控制方面比成年人更薄弱,当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情绪管理的技能和经验。
3.孤独感:有时候儿童表现出过度依赖他人或者过度独立的行为,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感到孤独。
他们需要与他人建立关系和获得支持。
4.挑战权威:儿童常常试图挑战权威,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想表达自己的独立性和个人主义,或者是对权威的不满。
5.欲望得到认可:儿童渴望得到重视和认可,当他们表现出炫耀或者夸大自己的行为时,可能是因为他们希望引起他人的注意和赞赏。
6.超额活动:一些儿童表现出过度活跃、好动的行为,可能是因为他们拥有过剩的精力,或者是缺乏适当的外在刺激。
7.拖延症:儿童有时会出现拖延症状,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害怕失败,或者是抵制被迫执行任务的压力。
8.冲动行为:儿童常常表现出冲动的行为,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后果和风险的判断能力不足,或者是自控力不强。
9.藏秘密:当儿童表现出隐瞒、撒谎或者隐藏行为时,可能是因为他们希望保护自己的隐私、避免被责备或者获得特权。
10.打断对话:儿童有时会打断别人的对话,可能是因为他们渴望参与和被听取,或者是他们缺乏等待的耐心。
11.不关心危险:儿童有时会表现出对危险的不关心,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危险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尚未成熟,或者是他们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
12.不喜欢分享:儿童不喜欢分享可能是因为他们担心失去自己的东西,或者是缺乏对他人需求的意识。
13.恶作剧:儿童有时会恶作剧,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想引起他人的注意,或者是通过戏弄他人来减轻自己的焦虑和压力。
14.负面自我评价:当儿童表现出自卑、自责或者消极的自我评价时,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自信心和自尊心,或者是受到他人的负面评价的影响。
幼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分析
幼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分析
幼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分析
一、行为惯问题
幼儿常见的行为惯问题包括攻击性行为、咬指甲和吸吮手指等。
攻击性行为是指以伤害他人或物品为目的的行为,包括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包括频繁、以身体攻击为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以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二、情绪相关问题
幼儿常见的情绪相关问题包括胆小、羞怯、焦虑、害怕和恐惧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幼儿的社交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三、语言发展问题
幼儿常见的语言发展问题包括口吃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幼儿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认知发展问题
幼儿常见的认知发展问题包括说谎、自私和违规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幼儿的道德发展和社交能力。
五、心理障碍
幼儿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选择性缄默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幼儿的社交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是指以伤害他人或物品为目的的行为,包括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包括频繁、以身体攻击为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以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包括激素水平、气质、社会认知的缺陷和歪曲、经验累积与强化以及环境因素。
家庭教养环境、交流与文化影响以及暴力性大众传媒和游戏都可能会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影响。
攻击性行为的矫正原则和策略
攻击性行为的矫正原则包括尽量满足儿童合理的心理需求和提供宣泄内心压力的多种形式和途径。
对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应该疏导而不是堵塞。
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包括对父母的交往方式进行训练,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
儿童情绪问题的常见症状与解决方法
儿童情绪问题的常见症状与解决方法儿童情绪问题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情绪不稳定、情绪波动较大或情绪表达能力不足的现象。
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儿童情绪问题症状,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一、常见的儿童情绪问题症状1. 焦虑情绪:儿童可能表现出担忧、紧张、害怕、不安等情绪。
他们可能对未来感到不安或者对某些事物产生恐惧感。
常见症状包括多次重复询问、情绪激动、入睡困难、身体不适等。
2. 抑郁情绪:儿童可能会表现出悲伤、消沉、自卑、无助等情绪。
他们可能失去对日常活动的兴趣,常常呈现出长时间的低落状态,并且可能伴随着食欲改变、睡眠问题、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3. 怒气暴躁:儿童可能会表现出易怒、爆发性、暴躁等情绪。
他们可能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出现情绪激动、发脾气、咬人等行为,影响了他们与他人的关系。
4. 社交障碍:儿童可能会出现与其他人难以建立或维持稳定的社交关系的问题。
他们可能感到害羞、拘谨、抵触社交,常常孤独、不合群,缺乏社交技巧和表达能力。
5. 学习困难:儿童可能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表现出对学习缺乏兴趣、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学习成绩下降等情况。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情绪上的困扰和挫败感。
二、解决儿童情绪问题的方法1. 理解和支持:家长和教师应该理解儿童情绪问题的原因和症状,并给予理解和支持。
他们应该倾听孩子的感受、情绪,并积极与孩子沟通交流,帮助他们找到适当的情绪表达方式。
2. 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为儿童提供规律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
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减少情绪问题的出现。
3. 提供适当的情绪管理技巧:帮助儿童学会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练习、积极思考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4. 建立良好的社交能力:通过培养儿童良好的社交能力,使他们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教会他们与人沟通的技巧、分享和合作的重要性,帮助他们逐渐克服社交障碍。
儿童爱哭撒娇害羞等15种行为背后的心理分析
儿童爱哭撒娇害羞等15种行为背后的心理分析儿童的行为反应是其个体心理发展的一种表现,孩子们可能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包括哭泣、撒娇、害羞等。
这些行为背后都有着具体的心理原因和动机。
下面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些行为进行分析。
1.哭泣:哭泣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行为反应,其主要原因是表达需求和情绪。
婴儿哭泣可能是因为饥饿、疼痛、疲劳、不适、孤独等身体上的原因。
同时,婴儿哭泣也可能是为了引起照顾者的注意和关注,满足社交需求。
2.撒娇:撒娇是儿童表达亲近和依赖关系的一种方式。
当孩子需要照顾者的关注和保护时,他们可能会采取撒娇的方式引起照顾者的关注。
撒娇不仅是表达亲近的方式,也是孩子试图从照顾者那里获取安全感和满足感的一种行为。
3.害羞:害羞是孩子面对新环境和陌生人时的一种常见反应。
孩子害羞的原因可能是缺乏自信、社交经验不足、对陌生环境或陌生人感到不安等。
通过害羞这种表现,孩子试图保护自己、适应新的环境。
4.发脾气:儿童发脾气往往是因为情绪无法得到有效调节。
儿童表达不满、愤怒或挫折感时,可能会选择发脾气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这种行为可能是因为孩子对于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感到沮丧,或者因为自己无法得到满足。
5.搞破坏:儿童搞破坏行为往往是为了引起他人的关注和反应。
孩子可能会通过搞破坏的方式来吸引他人的注意力,满足自己的需求。
这种行为可能是孩子寻求关注和反应的一种方式。
6.追求控制:儿童追求控制的行为可能是因为他们试图掌控自己的环境,并体验到自主性和权力感。
孩子希望能够掌控和决定自己的事务,通过追求控制的行为来表达这种需求。
7.表演欲:儿童表演欲的表现可能是因为他们渴望被认可和赞美。
孩子们希望成为关注和表扬的焦点,通过表演欲的行为来吸引他人的注意力。
8.追求自立:儿童追求自立的行为可能是因为他们希望能够独立完成一些事情,展示自己的能力。
通过追求自立的行为,孩子们试图证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9.挑战权威:儿童挑战权威的行为可能是因为他们试图建立自己的个体性和自主性。
幼儿的愤怒情绪表现及处理方法
幼儿的愤怒情绪表现及处理方法愤怒情绪是人类正常的情感之一,包括幼儿也不例外。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愤怒情绪的表现,但是由于他们尚未完全掌握情绪管理的能力,因此需要我们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处理。
本文将探讨幼儿的愤怒情绪表现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一、幼儿愤怒情绪的表现1. 惊吓和哭闹:当幼儿感到不满或无法应对某种情境时,他们可能会感到惊吓和无助,进而表现为哭闹、大声嚷嚷等。
2. 打人或撕扯物品:幼儿在愤怒的情绪中可能会通过打人或撕扯物品等方式来发泄。
3. 回避和孤僻:有些幼儿可能会对愤怒的情绪感到困扰,选择回避和孤僻,不与他人交流。
4. 负面言语和攻击性行为:幼儿在愤怒的情绪中可能会表现出口不择言和攻击性行为,用伤害他人的方式来发泄情绪。
二、幼儿愤怒情绪的处理方法1. 理解和接纳:作为成年人,我们要首先理解幼儿的愤怒情绪是正常的表达方式,不要对其进行过度的指责或批评。
要接纳幼儿的情绪,并告诉他们愤怒是一种情绪,但是我们需要找到适当的方式来表达。
2. 鼓励表达和倾诉:有效地引导幼儿将愤怒情绪转化为言语表达,通过鼓励和倾听他们的感受来帮助他们释放情绪。
可以问他们:“你为什么感到生气?”或者“你可以告诉我你的感受吗?”3. 提供情绪管理技巧:幼儿需要学习如何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
我们可以教导他们一些简单的技巧,如深呼吸、数数或找到安静的地方冷静一下。
4. 建立适当的规矩和限制:为了帮助幼儿学会控制愤怒情绪,我们需要为他们制定适当的规矩和限制。
这些规矩和限制应该清晰明确,既能保护他人的安全,又能给予幼儿安全的情绪表达空间。
5. 鼓励适当的情绪释放:我们可以鼓励幼儿通过一些适当的方式释放愤怒情绪,如画画、撕纸、散步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幼儿转移注意力和释放情绪。
6. 培养情绪管理技能:幼儿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学会适当地处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我们可以通过游戏、角色扮演和情绪管理练习等方式来帮助他们培养这些技能。
7. 关爱和陪伴:在幼儿愤怒情绪的处理过程中,我们要给予他们关爱和陪伴。
幼儿情绪问题
• 还有一类是不能正视、理解家庭在经济上或生活的其他方 面与众不同而感到无法抬起头来。
• 此外也有可能是因为某种隐私生怕成年人知道而不能大胆 地行动。过度保护也会使孩子无法承受和面对外表紧张的 气氛和压力,从而变得缩头缩尾,胆小怯懦,不能独立行 为,不开心,不合群。
幼儿情绪问题
1、 羞怯、胆小
• 表现:羞怯、胆小的儿童总是被周围其他孩子指 挥、摆布,他们往往显得被动、无助;
• 当一群人尤其是陌生人来看他的时候,羞怯、胆 小的孩子总是拒绝走出房间。
案例一
• 刘某女4岁零3个月,上中班。在班上从不主动和 小朋友说话,也不和他们一道玩。上课时,她不 敢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她嗫嗫濡濡,课间一 个人缩在旁边不出声在家里也不爱说笑。其行为 举止正常,但只要见到陌生人就很害羞,躲在一 旁不敢说话。老师曾反复多次鼓励她跟小、伙伴 一起玩,但她始终躲在一旁,不愿玩。
• 其三是教育方法不当以“狼来了”恐吓孩子使得 晓晓更加剧了惧怕、胆小的心理入园后,采取 “先陪护,后打骂”的粗暴方法则加剧了她对陌 生环境的恐惧。
对策与建议:
• 由于晓晓羞怯、胆小,乃至退缩的主要原因在于生活、环 境及母亲的教养方式,所以我们建议:
• 首先应帮助晓晓克服羞怯、胆小的心理,建立自信心。具 体可运用系统脱敏法来进行:
• 有一次,幼儿园有集体活动,要到前面的礼堂去,路经之 处必须要跨六七个台阶。老师知道她胆子小,就牵着她的 手。在跨台阶时,她的手明显地在抖,她每跨一步就停一 下,慢慢地挪动着脚步。当终于走完时,小鼻子上都渗出 了细细的汗珠。
• 由于家离幼儿园比较远,冬天时,她上幼儿园每天都迟到。 有时她来的时候已经上课了,进班之前,她先是小心、害 怕地挪步,妈妈急急忙忙地将她丢下就赶去上班了,可妈 妈前脚刚走,她便旁若无人地哇哇大哭,以表达她心中的 羞怯、委屈和害怕。
幼儿情绪的观察要点
幼儿情绪的观察要点
1. 幼儿的面部表情可是很重要的观察要点哦!比如当宝宝开心的时候,那弯弯的笑眼、咧开的小嘴,多明显呀!这时候你没感受到他的快乐吗?
2. 小家伙的肢体动作也别小瞧呀!当孩子兴奋地手舞足蹈,像只快乐的小鸟,你还能看不出来他的情绪吗?
3. 听听幼儿的声音,这也是关键哟!他大哭大闹,那肯定是有啥不高兴的事啦,你不会不明白吧?
4. 注意幼儿的行为习惯变化呀!本来爱说话的孩子突然变得很安静,这不就透露出他情绪有变化了吗?
5. 观察幼儿和小伙伴的互动也超有意思呢!比如他和别人争抢玩具生气了,那气鼓鼓的样子,你肯定能发现呀!
6. 看看幼儿对喜爱东西的反应,这不就是情绪的体现嘛!拿到喜欢的糖果就开心得不得了,多直观呀!
7. 幼儿遇到困难时的反应也要留意哦!是焦虑还是勇敢面对呢,就像小战士一样,你不觉得很有趣吗?
8. 孩子对周围环境的反应可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呢!换了个新环境变得紧张,这情绪多明显呀!
9. 幼儿的睡眠情况也是个观察点呀!做噩梦哭闹,或安稳入睡,这不都是他们情绪的反映嘛!总之呀,只要咱们细心观察,就能很好地了解幼儿的情绪呢!。
幼儿情绪表现惊讶的大眼睛
幼儿情绪表现惊讶的大眼睛幼儿是年幼可爱的宝贝,他们的情绪表现多种多样,其中惊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表情。
尤其是幼儿的大眼睛,在惊讶时更加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探讨幼儿情绪中惊讶的表现以及幼儿情绪管理的一些建议。
一、幼儿情绪中的惊讶表现幼儿的情绪表达是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声音来传达的。
当幼儿感到惊讶时,他们的大眼睛常常是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1. 眼睛睁得大大的惊讶时,幼儿会张大双眼,瞪大眼睛的表情十分明显。
大眼睛透露出他们对新鲜事物、意外事件或突然出现的变化感到惊讶和好奇的情感。
2. 眨眼变慢或停止眨眼在幼儿感到惊讶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停止眨眼或者眨眼的频率减少。
这是因为他们专注于所见所闻,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观察。
3. 眉毛上扬或挑动幼儿的眉毛也会在惊讶的时候产生变化。
眉毛上扬或挑动显示出他们的好奇和对不寻常事物的兴趣。
4. 嘴巴张得大大的惊讶时,幼儿会张大嘴巴,有时会伴随着“哇”的叫声。
这种表情和声音一起传达着幼儿对于所见所闻的惊讶和兴奋。
二、幼儿情绪管理的建议幼儿的情绪管理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教导他们正确表达和处理情绪有助于他们建立健康的情绪观念和应对能力。
1. 创设安全稳定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和稳定的环境,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
稳定一致的规则和预期能够帮助幼儿建立情绪的预测性和适应性。
2. 倾听和支持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倾听的关系非常重要。
当幼儿表达惊讶和其他情感时,要耐心倾听并给予理解和支持,不要制止他们的表达。
3. 教导情绪表达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可以促进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鼓励幼儿使用适当的词语或肢体语言来描述和分享他们的情绪经历。
4. 提供情绪调节工具为幼儿提供一些情绪调节工具,例如安抚玩具、绘画、角色扮演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
5. 建立情绪引导技巧教导幼儿一些情绪引导技巧,例如深呼吸、冷静计数等,有助于他们在情绪激动或惊讶时控制自己的情绪。
如何从孩子表情看孩子的心理
儿童15种表情背后的心理分析孩子有很多表情:哭;撒娇;害羞等,每个表情后面都有和大人不太一样的原因,让我们解开所有的密码。
表情一打人、咬人孩子总喜欢打人、咬人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原因1:可能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
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边去,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
办法:妈妈应多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帮孩子交些好朋友。
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反思,然后就开始行动了。
如做了冰淇淋、煮了毛豆、花生,有了水果等都分成几份,带着孩子送到小朋友家,有好吃的也叫到家里一起吃,或拿到别人家吃。
礼尚往来,别人也会有好吃的想着我们。
这样关系越走越近,孩子的感觉也越来越好。
变化:不打人了,每次出去,都要去敲人家的门,想见见小朋友。
有好吃的分享,还说:他是我的好朋友。
原因2:打是排除的意思。
有时他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可小朋友们总是做些他不喜欢的事情,他想把这个事实排除掉。
如:他拿个小碗,用土来做饭。
小朋友过来就往他的碗里放土,但他不想这样,因为破坏了他原有的计划和目标。
他对小朋友嚷,但人家不听,他嚷了几次,发现不管用,就会动手打人了。
他的想法本没有错误,只是不想被打扰。
但他的举动是不好的。
有时想吃冰棒或做其它一些事情,家长不让做,他也会用打的方式来解决,只是想把家长不让他做事的这个事实排除掉。
所以我觉得更多时候,孩子打人是排除的意思。
包括大人也一样,乐爸总不听我的,我也会打他。
说不过就打吧。
反思一下,其实大人和孩子都差不多。
办法:加强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他用语言来和别人表达思想。
如人家往他碗里放土打人这件事,妈妈可以告诉他:“如果你不喜欢人家这么做,你可以直接教他对别人说…不喜欢你往碗里放土,我正在做饭!‟”然后告诉他,打人无法解决问题,打人是不好的行为。
他就明白了。
当然要达到完全用语言表达还需要一个过程,妈妈要耐心等待他心智成长到这个程度。
原因3:家人可能有打人(或以轻打屁股来逗着孩子玩)的行为。
孩子会把所以的待遇反加到别人身上。
幼儿情绪识别如何教孩子认识不同的情绪表情
幼儿情绪识别如何教孩子认识不同的情绪表情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情绪识别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
通过学习认识不同的情绪表情,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本文将介绍几种教孩子认识不同情绪表情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情绪识别的能力。
一、绘本阅读绘本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资源,可以帮助幼儿认识不同的情绪表情。
选择一些情感主题的绘本,如《小象快乐吗?》、《开心的脸》等,引导孩子观察绘本中角色的面部表情,并与相应的情感联系起来。
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提问孩子,询问角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引发他们对情绪的思考和认识。
二、情绪表情卡片准备一组情绪表情的卡片,如开心、生气、伤心、害怕等,然后与孩子一起观察每个表情的特征,并与相应的情绪进行关联。
逐渐让孩子学会区分不同的表情,并理解这些表情背后所代表的情感。
可以通过将卡片贴在墙上或放在桌面上的方式,每天与孩子一起回顾和强化他们的情绪识别能力。
三、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进一步认识不同的情绪表情。
可以准备一些面具或画面具有不同情绪表情的照片,让孩子模仿并扮演角色。
在扮演的过程中,鼓励孩子表达对应情绪,并与其他孩子进行交流与互动。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情绪表情,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四、情绪图谱制作与孩子一起制作情绪图谱,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认识不同情绪的表情特征。
可以使用彩纸、贴纸、水彩笔等材料,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不同情绪的图像。
制作完成后,可以将图谱挂在墙上,每天与孩子一起观察和回顾,帮助他们牢记并深入理解每个情绪表情。
五、游戏互动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情绪识别游戏来培养孩子的情绪认知能力。
例如,将不同的情绪表情贴纸粘在一张纸板上,让孩子玩一个瞬间选对表情的游戏。
可以邀请孩子的家人或朋友一同参与,增加互动和乐趣。
通过游戏,孩子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运用情绪识别的技巧。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教孩子认识不同的情绪表情,并提高他们的情绪识别能力。
幼儿园情绪表达了解孩子不同情绪的表现方式
幼儿园情绪表达了解孩子不同情绪的表现方式幼儿园是孩子们走向社交化的重要阶段,孩子在这里开始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情绪表达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的重要方式。
了解孩子不同情绪的表现方式对于教师和家长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孩子的情绪需求。
本文将从愉快、焦虑和愤怒三个方面分析幼儿园孩子的情绪表达。
愉快情绪的表现方式孩子在幼儿园中经常会体验到愉快的情绪,这时他们往往会表现出以下几种方式:1. 显露笑容:面对愉快的事情,孩子会展现出灿烂的笑容。
他们笑得开心、大声,传递出积极的情绪体验。
2. 活跃和兴奋:愉快的情绪会让孩子变得活跃和兴奋。
他们会跑跳、嬉戏,表现出超常的精力和动力。
3. 与他人亲密接触:孩子在愉快的情绪下更愿意与他人接触,表现出友善、热情的行为。
他们会主动与同伴玩耍、分享玩具,打开与他人的沟通。
焦虑情绪的表现方式在幼儿园中,孩子也会面临焦虑的情绪,可能是因为离家环境的改变、人际关系的不适应等原因。
以下是孩子焦虑情绪的表现方式:1. 回避或躲藏:焦虑的孩子可能会选择回避与人交流的情境,他们会躲在角落或者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躲藏起来。
2. 紧张和焦躁:焦虑的情绪会导致孩子紧张和不安。
他们可能表现出手足无措、烦躁不安的情绪,甚至出现情绪失控的现象。
3. 情绪波动:焦虑的孩子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情绪波动。
他们可能突然大哭、发脾气,或者无故闹情绪。
愤怒情绪的表现方式孩子在面对挫折或受到不公平对待时,可能产生愤怒的情绪。
以下是孩子愤怒情绪的表现方式:1. 哭闹和嚎啕大哭:孩子在愤怒时会发泄情绪,哭闹和嚎啕大哭是常见的表现方式。
他们可能会不停地尖叫、大声哭泣。
2. 撅嘴和摔东西:愤怒的孩子倾向于通过撅嘴、摔东西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他们会表现出抗拒、反抗社会规则的行为。
3. 身体接触和攻击:有些孩子在愤怒时可能会表现出身体接触和攻击的行为,如推搡、咬人等。
这是他们试图通过暴力来发泄内心情绪的表现。
幼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分析
幼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分析一、行为习惯问题——攻击性行为;咬指甲;吸吮手指二、情绪相关问题——胆小、羞怯;焦虑;害怕、恐惧三、语言发展问题——口吃四、认知发展问题——说谎、自私、违规五、心理障碍——选择性缄默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
工具性攻击:为了获得某个物品而做出的抢夺、推搡等动作。
敌意性攻击:以人为指向的,其根本目的是打击、攻击他人。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1、攻击性行为频繁。
•2、幼儿更多依赖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攻击。
•3、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的趋势。
•4、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攻击性行为的原因•1、激素水平•攻击行为倾向与雄性激素水平有关•2、气质•困难型婴儿更容易发展攻击性行为模式。
(与教养态度有关:禁令、警告、限制等)•3、社会认知的缺陷和歪曲•①对攻击行为后果的错误认知—攻击行为能减少他人的挑逗、取笑和其他令人不愉快的行为,因而倾向于用攻击行为作为自我保护的手段。
“要想不被人欺负,就必须欺负和控制他人。
”•②自尊心过强•③缺乏社会问题解决策略•④对他人意图倾向于敌意性归因认知•4、经验累积与强化•对于攻击性行为—成人不应予以表扬与鼓励•对于一味忍让、消极躲避—成人应加以制止•注意:•尽可能不要让攻击者从攻击行为中得到任何好处。
•对于被攻击后一味忍让的幼儿,要教他们通过报告老师等有效渠道维护自己的权益•减少挫折感。
受挫折的幼儿更具有攻击性。
•5、环境因素•①家庭教养环境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方式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家庭冲突和暴力•②交流与文化影响群体氛围:竞争、紧张VS 友好、合作文化氛围:把攻击行为当做维护个人利益有效手段的社会或以武力决定个人威望的区域——热衷攻击行为•暴力性大众传媒和游戏•--教给儿童一些攻击性的行为方式;•--使儿童放松了对攻击性行为的抑制,使暴力合法化;•--降低了儿童对暴力的敏感性,并习以为常;•--使儿童对现实的想象建立在自己的行动之上,并过分认为自己是受害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15种表情背后的心理分析孩子有很多表情:哭;撒娇;害羞等,每个表情后面都有和大人不太一样的原因,让我们解开所有的密码。
表情一打人、咬人孩子总喜欢打人、咬人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原因1:可能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
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边去,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
办法:妈妈应多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帮孩子交些好朋友。
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反思,然后就开始行动了。
如做了冰淇淋、煮了毛豆、花生,有了水果等都分成几份,带着孩子送到小朋友家,有好吃的也叫到家里一起吃,或拿到别人家吃。
礼尚往来,别人也会有好吃的想着我们。
这样关系越走越近,孩子的感觉也越来越好。
变化:不打人了,每次出去,都要去敲人家的门,想见见小朋友。
有好吃的分享,还说:他是我的好朋友。
原因2:打是排除的意思。
有时他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可小朋友们总是做些他不喜欢的事情,他想把这个事实排除掉。
如:他拿个小碗,用土来做饭。
小朋友过来就往他的碗里放土,但他不想这样,因为破坏了他原有的计划和目标。
他对小朋友嚷,但人家不听,他嚷了几次,发现不管用,就会动手打人了。
他的想法本没有错误,只是不想被打扰。
但他的举动是不好的。
有时想吃冰棒或做其它一些事情,家长不让做,他也会用打的方式来解决,只是想把家长不让他做事的这个事实排除掉。
所以我觉得更多时候,孩子打人是排除的意思。
包括大人也一样,乐爸总不听我的,我也会打他。
说不过就打吧。
反思一下,其实大人和孩子都差不多。
办法:加强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他用语言来和别人表达思想。
如人家往他碗里放土打人这件事,妈妈可以告诉他:“如果你不喜欢人家这么做,你可以直接教他对别人说…不喜欢你往碗里放土,我正在做饭!‟”然后告诉他,打人无法解决问题,打人是不好的行为。
他就明白了。
当然要达到完全用语言表达还需要一个过程,妈妈要耐心等待他心智成长到这个程度。
原因3:家人可能有打人(或以轻打屁股来逗着孩子玩)的行为。
孩子会把所以的待遇反加到别人身上。
办法:家长要反思自己是否有这种形为,如有应即时改正。
感想:其实孩子打人,根本也不会打怎么样,如果别人打自己的孩子倒没什么。
如果他打了别人,当父母的总会说自己的孩子不对。
我的想法是:当他打了人后,要及时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分析原因,然后告诉他如何用语言来解决。
再告诉他打人是野蛮的行为(幼儿园总这么说,所以我也要家园一致)。
然后告诉他妈妈爱他(以免他有种做错事不被爱的担忧)。
这样,他既知道自己打人不对,也知道下次该怎么解决,还知道妈妈无论何时都是爱他的。
孩子感觉被爱包围着,他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无论怎样,妈妈都应把握一个原则,就是一定让孩子知道妈妈是爱他的,他永远都是好孩子,对事不对人,一时行为不对,不能说孩子就坏呀。
有时候孩子不顺心,可能会拿妈妈撒气,我倒觉得挺正常的。
因为妈妈是他最亲近的人,和最亲近的人发泄内心的压力是很正常的事呀,发泄完了,孩子会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状态,也会更加爱妈妈。
乐有时就这样,我就会说:给我捶背呢!给他一个积极的暗示就够了。
多理解孩子,他毕竟还很小,心智还没有成长到可以自己解决一切问题的程度呀。
然后每天大声对他说:妈妈爱他!或在耳边轻声地说:“妈妈告诉你一个秘密,就是…我喜欢你!‟”孩子的心情会马上阳光灿烂、晴空万里。
有时他做些坏事,如把脚放到饭桌上,你越说不行,他越边坏笑着去做,有时我急了就会问他:你是不是觉得我爱你不够呀?他说是。
我就说:那从现在起,我多爱你一点。
他马上就规矩了。
所以有时我觉得对孩子大吼生气都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最佳的办法就是:让他知道妈妈爱他。
表情二插话孩子打断别人的谈话,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引起的,大体在以下几种情况出现:1、孩子对讲话中的部分内容感到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解决心中的“疑问”。
2、别人谈的或讨论的内容,孩子曾经听说过或有点似懂非懂,产生“共鸣”、激动,急于想“表现”自己,讲一讲自己的“看法”。
3、孩子独自玩耍或独自尝试着做某件事遇到了困难,这时他急于求得帮助,可能会不顾场合打断别人的谈话。
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既不能放任不管,又要注意处理方式。
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1、“因事制宜”。
即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加以引导。
当孩子对大人谈话内容提出疑问,或遇到困难求助时,千万不要因一时恼火而当别人的面训斥孩子,否则就伤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自尊心”。
家长可以跟孩子讲明,谈话结束后再解答,还可以再夸奖他一句:“你真爱动脑筋!”这样孩子是会谅解的。
但事后一定要实行诺言,并教育孩子在别人谈话时不要随便地打断,告诉他这样做是不礼貌的。
如果大人在闲聊时所谈及的内容使孩子产生“共鸣”,孩子因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意见打断别人的谈话,家长不妨给孩子一个“表现”的机会,先征求与你交谈的对方的意见,然后让孩子参与进来。
不过,谈完话后应很委婉地指出孩子刚才随便插话是不对的。
这样孩子是比较容易接受你的批评的,因为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
2、“相机诱导”。
即家长要利用一切可以用来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机会,对孩子加以启发和诱导,特别要注意运用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情来教育孩子,使孩子受到启迪和提高。
例如,爸爸妈妈带孩子上街玩,看到了别的孩子在其父母和别人讲话时插在中间吵个不休而受到批评,就可以问自己的孩子:“刚才那个孩子做得对不对?为什么?你喜欢他吗?”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
3、“言传身教”。
即做家长的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特别是“行”,这给孩子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孩子的模仿性较强,且又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因此父母应树立起一个礼貌地与人交往的榜样。
表情三撒谎“你听我说,我们家有三个电视机。
”“哎呀,太棒了!”“一个是爸爸的,一个是哥哥的,还有一个是我的。
”“那你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动画片啦。
”“当然啦。
一吃完饭,就可以一直看到上床。
”“你多美呀!”当这个孩子的谎话被揭穿时,他受到了母亲的斥责。
妈妈责备他“撒谎就是当小偷儿的开始。
”儿童的心理分析:儿童根本不懂撒谎和小偷儿究竟有什么必然联系。
对孩子来说,与其说不懂,还不如说这两者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
“有三个电视机”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话不能单从表面意思去理解,更重要的是正确理解它的真正含意。
讲这句话的孩子当时的心情就是希望“如果我家能有三个电视机该有多好呀!”“如果有了三个电视机,爸爸就不会因为要看夜间棒球比赛而霸占电视机了;哥哥也不会因喜欢足球赛节目而独占电视机了;当然我也就可以独自看我所喜欢看的动画片了!”他把这个愿望和空想联系在一起了,因此,采取了“有三个电视机”的语言表达形式。
幼儿的心理结构,往往是主观与客观融为一体,这种现象称为“主客观未分化心理”,是幼儿心理的一个特征。
妈妈的高招:儿童“说谎话”的种类繁多,想像谎话、愿望谎话、无知谎话、游戏谎话、辩解谎话、方便谎话、友情谎话、吸引注意力谎话、复仇谎话、以及欺骗谎话,等等。
幼儿的大部分谎言来自想象、愿望、游戏和无知,偶尔有出自辩解或引人注目的目的。
无论哪一种都不属于真正的谎言,更不至于发展成性质恶劣的小偷行为。
如果不能充分理解这一点,就谈不上正确的处理办法。
我们应该认清隐藏在谎话背后的儿童心理,采取与其心理状态相符的办法解决。
例如,当你听到孩子说“我家里有三个电视机”的时候,你就应该接着说:“哦,是吗!那太棒啦!”表示理解孩子的愿望和心情,然后再说:“真的,如果能有三个电视机,那该有多好啊!”表情四嫉妒孩子的嫉妒,是对小伙伴中在智能、名誉、地位、成就及其他条件比自己强或比自己优越的孩子怀有的一种不安、痛苦或怨恨的情感。
孩子嫉妒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1、不许爸爸妈妈亲近或爱别的孩子。
2、别的孩子取得了成功,学习上有了进步,或受到教师的表扬时,认为自己不比他差,不服气,对别的孩子中伤、讽刺、排斥等。
3、别的孩子比自己穿得好,或玩具啵 蛐』锇槎啵 痛蚧鳌⒊芭 ⑹柙叮 踔猎购蕖?br />4、别的孩子没有满足自己的欲望,就产生对立情绪,或怨恨,或采用另外的形式补偿和替代,如别的孩子不借水彩笔给他,他就向别的孩子炫耀自己的玩具,且不借给那个孩子玩,以借此压倒对方。
一般来说,对孩子的嫉妒只要很好地教育引导,便可以变压力为动力,激发孩子发奋上进,养成健康的性格和良好的品德。
相反,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导,就会影响健康成长。
对于好嫉妒的孩子,家长应采取心理疏通并辅之以思想教育来消除。
1、对孩子严格要求。
鼓励孩子勤奋踏实、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对于浮躁、损人利己的不足的行为要予以处罚、教育,以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
2、对孩子的赞许、表扬要恰当。
既要实事求是,又要使孩子承认自己的成功之中,有周围伙伴的贡献和帮助,而不可趾高气扬,好图虚荣;同时,要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以防止孩子骄傲自满,过高估计自己,藐视别的孩子。
3、激发孩子把嫉妒转化为竞争意识。
使孩子在赶、超先进中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从而使压力转变为动力,超越嫉妒。
4、教育孩子诚实待人。
要教育孩子心胸豁达,不斤斤计较;学会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理解小伙伴,交流和沟通感情,增强与小伙伴团结共进的气氛。
表情五哭“哇……哇……”“好啦,好啦,别哭了。
”“哇……哇……”“叫你别哭了,有什么可哭的,你说呀!亏你还是个男孩子呢。
”“哇……哇……”母亲拚命想办法不让孩子哭,可是孩子却越哭越起劲。
母亲认为,首先应该使孩子停止哭,一切问题要等停止了哭以后再说。
可越这样孩子越委屈,哭哭啼啼就是停止不了。
儿童心理分析:哭的行为是一种结果,是某些问题表面化的结果。
既然有哭的行为表现出来,内心里一定有某种“感情”在活动。
把着眼点放在这一方面,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比如,有时是悲伤的感情在起作用,有时因为寂寞的心情,或者感觉到痛或热而哭泣。
特别是爱哭的孩子,哭,基本上是由于想让父母安慰自己、同情自己等依赖心理所致。
此外,爱哭的孩子都是胆怯的孩子,当受到小朋友的欺负,不和他玩,不适应朋友关系或集体生活时,就会哭起来。
总之,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不要忘记爱哭的孩子,多半是为了希望父母理解自己的心情才哭的。
因此,仅仅劝他停止哭泣的行为,而不解决他内心的感情问题,是止不住哭的。
妈妈的高招:当孩子哭的时候,不要只说:“别哭了。
”而首先应该关心的是了解他为什么哭,哭的原因和心情。
然后,对孩子的悲伤心情或气愤心情,总之是对孩子当时的感情,表示同情、理解,并把这个信息传达给孩子,也就是说,把孩子的感情反馈过去。
切记莫用大道理去批评,而无视孩子的感情。
你接受了孩子的感情,孩子的心情感到舒畅了,其结果,不仅停止了哭泣,而且爱哭的毛病也会逐渐得到克服。
表情六重复我发现我五岁的孩子最近有一个奇怪的特点:在看动画片、图画书时,特别喜欢重复。
即对看过的动画片和图画书不厌其烦地看了一遍又一遍,而对新的、未看过的反而不太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