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心理学
儿童绘画心理学
引言一些学者研究儿童画得目得仅仅就是为了验证已经建构好了得观点。
皮亚杰(Jean Piaget)就就是其中得一位代表,她仅仅关注儿童画得某个方面,对结果得解释也就是为了支持自己提出得儿童智力与逻辑发展理论。
绘画本身并没有吸引皮亚杰,皮亚杰也没有把视觉艺术作为成人艺术成就得一个领域来瞧待。
凯伦·玛考文(Karen Machover)对心理动机学有着深刻得洞察,她把儿童画作为一种“身体形象”或者“内部自我”得投射测验来分析。
在她们得研究中,绘画仅仅就是支持她们提出得儿童心智理论得一个佐证而已。
表征性绘画(representational drawing)就是儿童绘画得一种真正得创造性活动。
正就是因为没有真实得“范例”让年幼儿童去模仿,创作性才成为儿童绘画得突出特征。
表征得目得不就是使组成物体得各个元素与所描画得形象之间一一对应,也不就是追求物体得摹写。
如果符号化就是艺术得核心,那么,就不能以表征性得多少来比较儿童画与艺术家得作品。
从形式上说,绘画就是作为非常具有稳健性得语言而出现得,智力迟滞儿童得绘画不就是很容易就会受到影响得。
儿童绘画能力与绘画表现之间就是存在差距得。
在我瞧来,儿童绘画,至少在发展得早期阶段,就是一种自主导向得问题解决活动,这一活动中充满了情感,常常反映出儿童得兴趣与关注点。
当我们认为所有儿童绘画得特点就是有序变化得时候,“阶段”与“时期”得概念就可以很好得描述发展中得变化。
儿童图画中得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内部因素得驱动,就是由儿童自己决定得。
在于发展得水平线上理解儿童。
事实上,儿童作为一个有感情、有思想得人,绘画使她们应该享有得,令人起敬得活动。
从这个角度理解儿童得绘画语言使我们得最高目标。
第一章从动作到表征:早期图画形式得起源关注有关表征性绘画起源得两种不同假设:●动作运动以及涂鸦图形得精神化最终会使可辨图形得出现;●在涂鸦行为向产生有意义图形得象征性行为转化得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特定得过渡阶段。
严虎博士的儿童绘画心理学
严虎博士的儿童绘画心理学
严虎博士是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和艺术治疗专家,他的研究重点是儿童绘画和绘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他认为,儿童绘画是一种自我表达和情感释放的途径,通过画画,儿童可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状态。
严虎博士的研究发现,儿童绘画的过程和作品中所体现的内容,与儿童的心理发展息息相关。
例如,儿童在绘画中所选择的颜色、形状、构图等,都反映了他们当前的情绪状态和心理需求;而儿童绘画的技能水平和表现力,也反映了他们的认知发展和思维能力。
基于以上研究成果,严虎博士提出了一套儿童绘画心理学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旨在通过对儿童绘画的分析和解读,帮助儿童发现和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而达到心理治疗的效果。
这些方法包括:儿童绘画作品的形式分析、内容解读、心理特征的评估等,以及通过绘画治疗来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严虎博士的研究成果为儿童心理学和艺术治疗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深入了解和关注儿童内心世界的方法和途径。
- 1 -。
2022《儿童绘画心理学》读书报告
《儿童绘画心理学》读书报告早期我读过罗恩菲尔德的《创造与心智的成长》这本书,认识到美术是儿童心智成长的一种反映,知道绘画对于生命的初始阶段非常重要。
寒假我读了严虎老师的《儿童绘画心理学》,严虎老师是国内研究儿童绘画心理学方面的权威,这本书他把中外关于儿童绘画心理学各方面的理论研究总结起来对比分析,还列举了大量例子进行辅助阐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我对儿童心理绘画的作用、特点、原因、如何引导孩子等问题有了更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以下是我在美术教学方面的收获。
01引导学生自主绘画的方法要让孩子实现自主绘画,首先应该教会学生初级智力技能,包括对各种图形、多种颜色的认知,观察力、想象力以及一定的操作能力,这些都是学习绘画的先决条件,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学习对多种图形的运用,并指导他们学会将所学的图形加以组合,通过对物体的形状,轮廓的类比,归纳抽象形状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概念。
具体方法如下:1.引导学生发现事物间的关系,生成新的知识和经验。
在儿童绘画发展的前图式阶段,儿童只能画单一的人物、动物、植物,学生一年级时,教师要引导其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2.引导学生观察同类物体的共性与特性,建立知识网络,儿童善于经验的重组,可以将某类事物的图片资料,如不同的房子、汽车、公园等收集在一起,呈现给学生,引发他们对同类物体的共性与特性的关注,从而构建知识网络,为在绘画中进行知识重组奠定基础;3.创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儿童喜欢提问,也喜欢探究问题,创建一些问题情境,有助于他们自发的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重组和应用。
0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方法(一)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我们可以通过谈话、讲故事、观察图片、绘画示范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主题观察的兴趣。
例如,在春天,我们可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春天花园的美景,把花儿拟人化编成故事,使孩子恨不能变成蝴蝶,飞到花园里闻一闻,看一看,和花儿聊聊天,和小花做朋友。
儿童画绘画心理学知识
儿童画绘画心理学知识一、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1)涂鸦期(自我表现最初阶段2-4岁),涂鸦是视觉经验和身体、手指肌肉动作协调的一种产品,反映其身心状态。
(2)样式化前期(再现的最初阶段4-7岁),儿童尝试用绘画语言与外界沟通;在对外界的探索中不断寻求新的观念,所以使用的象征符号经常改变。
(3)样式化期(形态概念的成立7-9岁),这一时期的儿童终于发展出种种令自己满意的符号象征,这些符号会反复出现2~3年,称之为样式!。
(4)写实倾向的萌芽诞生(9-12岁),这一时期的儿童力图去发现自己与周围事物之间的真实联系。
在绘画中,他们开始打破惯用的形式,并注意到周围事物的细微变化20世纪80年代,美国艺术教育家、心理学家加登纳提出的 U型曲线发展模式。
他认为儿童早期的绘画表现处于 U型的左高峰,之后跌到 U型的谷底,这时若持续努力,就有可能达到 U型的右高峰,成就完整的 U型发展,但是一般人都只是 L型的发展。
这两种学说都与心理学家皮亚杰所主张的儿童绘画能力单一发展路线理论相一致。
二、儿童画反映其独特的心理状态儿童绘画是引领我们进入儿童心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
绘画所表现出来的儿童身心发展状态,如对空间的表现与智力、知觉、人格的发展有关,而图画的色彩则与情感情绪成长有密切关系,。
有研究表明,线条的品质与作者的情感相关。
每个儿童的不同绘画阶段,无论是在造型、用色或空间表现上均有特定的概念,综合各种见解,我们可以归纳从以下几方面来对儿童画进行理解第一、儿童绘画显示出的特点随年龄的提高,其复杂程度与作品的整体性也跟着提高;第二、儿童偏向于夸张或省略作品中最有意义的内容,他们的作品反映出其生活经验与情感世界;第三、学龄前后几年的儿童绘画强调样式化表现,后来逐渐发展到写实具象表现;第四、儿童绘画反映出他们的生理发展,比如画中细节的详细程度与他们知觉上的成熟度相关,涂鸦期的线条也与他们的骨胳肌肉、手眼协调等发展相关;第五、不同的内容与绘画方法可以让儿童有不同的目的驱使,比如描绘便于表达想法,而彩色绘制则便于情感抒发;第六、儿童所用颜色、构图、样式等与他们的人格和社交相关;第七、环境仍是影响学习的要素,但不同背景中的儿童,他们的创作视觉样式也大体相近;第八、在绘画的成长过程中,存在着个性差别;第九、儿童绘画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是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视觉语言的一个过程。
2014年儿童绘画心理学
∙2014儿童绘画心理学∙儿童绘画心理学(一)通过孩子的画走进孩子的内心想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那得先读懂孩子的画。
孩子感知了外部世界,会产生表达的欲望,他看见什么都想“说”出来。
但是因为年龄的限制,孩子可能不擅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绘画作品,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以及他们头脑中的所思所想。
孩子的画,是我们走进孩子内心的一扇窗户。
绘画是孩子的一种特殊“语言”,具有内在的逻辑和表现形式。
线条、色彩、图形、人物、环境、布局,显示着孩子的性格、气质、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当时的情绪特征等等。
我们要学会倾听这种“语言”。
(二)线条与心理线条清晰、力度适中:正常,情绪稳定。
线条模糊、细到看不清:缺乏安全感、胆小、自我压抑。
过于强劲、甚至把纸戳破:具有攻击性,发泄愤怒。
断断续续总是改变方向:犹豫,焦虑,想要隐藏自我。
(三)色彩与心理6岁前只用红色正常,6岁后过度频繁使用,有暴力倾向,对感情自控力差。
5岁前偏好蓝色,表示有分寸,6岁后大量使用,表示适应力好,但过度使用,表示孩子过于自我约束。
偏爱暖色:活泼,热情,精力充沛,心情愉快。
偏爱冷色:安静,思考,严谨,悲伤,心情烦闷。
喜欢很强烈的颜色:做事有激情,有领导才能,但属于易怒型,缺乏耐性。
喜欢阴郁的颜色:被动,含蓄,焦虑,多愁善感。
喜欢多种颜色搭配在一起:开朗,乐观,人缘好,受欢迎,但容易浮躁。
只用一两种颜色:冷静,谦让,不喜欢与人交往,不容易接受挑战。
(四)人物与心理(1)画谁:孩子经常画的那个人,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孩子在对他表达强烈的爱和依恋。
孩子为人物画的细节(帽子,腰带,头饰,鞋子等)越多,表明对那个人的关注程度越高,感情越强烈。
(2)手臂和手:孩子三、四岁以前,不画手的居多,其原因是此时期的幼儿还未完全确立自我。
逐渐长大之后,开始画手。
如果手臂向上举开,表示快活、得意,对自己所要求的都能获得满足。
手代表对环境的支配,伸得越开支配力越强。
浅谈儿童绘画中的色彩心理学
浅谈儿童绘画中的色彩心理学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用稚嫩的笔触描绘出心中五彩斑斓的世界。
而儿童绘画作品中那些看似随意泼洒的色彩,其实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密码。
了解儿童绘画中的色彩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解读他们的情绪和想法。
1. 色彩的温度与情绪在色彩心理学中,不同的颜色往往对应着不同的温度感和情绪倾向。
例如,红色、橙色、黄色等暖色调,通常象征着温暖、热情、活力和兴奋;而蓝色、绿色、紫色等冷色调,则更多地传递出冷静、沉静、安宁和忧郁的情绪。
儿童在绘画时,对于色彩的选择往往是无意识的,他们会本能地选择那些能够表达自己当下情绪的颜色。
比如,一个正在经历搬家或转学的孩子,可能会在画作中大量使用灰色、蓝色等冷色调,以此来表达内心的不安和焦虑;而一个刚刚参加完生日派对的孩子,则更有可能用鲜艳的红色、黄色来描绘快乐的心情。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颜色与情绪进行一一对应,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和生活经历。
但通过观察孩子在不同时期绘画作品中色彩的变化,我们可以捕捉到他们情绪的波动,及时给予关注和引导。
2. 色彩的象征意义除了温度和情绪之外,不同的颜色还承载着不同的象征意义。
例如,在很多文化中,红色都代表着热情、喜庆和吉祥,而白色则象征着纯洁、神圣和哀悼。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逐渐接触到这些色彩的象征意义,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中。
比如,一个孩子可能会用红色来画太阳,用蓝色来画大海,用绿色来画树木,这说明他已经开始理解这些颜色在自然界中的象征意义。
还有一些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想象,赋予颜色不同的意义。
比如,一个孩子可能会认为紫色代表着神秘和魔法,于是他会在画作中用紫色来描绘那些充满奇幻色彩的事物。
对于这类充满想象力的色彩运用,我们应该给予鼓励和肯定,因为这体现了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创造力。
3. 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色彩了解了色彩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后,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和运用色彩,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我,释放情绪。
儿童绘画心理学读后感
《儿童绘画心理学读后感》心理学研究儿童绘画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而在这方面有一位最有名的学者是英国的佛洛伊德。
他的研究成果对于儿童绘画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读完《儿童绘画心理学》,我深感这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加深了我对儿童绘画心理学的了解。
首先,这本书很好地解释了儿童绘画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绘画过程对于儿童来说,是一种沟通和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
通过绘画,儿童可以借助图画来塑造、传达和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种表达方式可以帮助儿童解决情绪问题,增强情绪管理能力,促进情感发展。
通过观察儿童绘画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儿童的心理状态和内心需求。
他们的绘画作品可以揭示他们的兴趣、想法和感受。
例如,如果一个孩子画的图像充满了暴力和冲突,那可能表示他内心存在着一些焦虑和矛盾。
而如果一个孩子画的图像很简洁且内容充满积极向上的意义,那可能表示他的内心非常平静和满足。
其次,这本书还探讨了儿童绘画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儿童在绘画过程中不仅仅是在表达情感,还在进行认知活动。
绘画要求儿童观察、分类、比较,这些都是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绘画,儿童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自己的认知发展。
儿童的绘画作品既可以反映他们的认知水平,又可以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例如,当一个孩子开始画人物时,他不仅仅是在画出人物形象,他还需要考虑到人物的比例、位置、颜色等方面。
这样的认知活动可以促使孩子对于人物的特征和身体结构有更深入的理解。
最后,这本书还特别提到了儿童绘画活动对于增强儿童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重要性。
绘画过程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的独特风格和个性,这样可以增加他们对自己的认同感。
同时,得到来自他人的赞扬和鼓励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绘画活动鼓励儿童发掘自己的潜力,相信自己的能力。
通过阅读《儿童绘画心理学》,我对儿童绘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绘画不仅仅是儿童的兴趣爱好,更是一种表达和发展自己的方式。
儿童绘画心理学研究
131前言绘画表达了儿童的喜怒哀乐,同时绘画与心理的发展是一致的,绘画从儿童身上表现出来的不仅是情感,更是童真。
实践发现,儿童的观察能力与记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必须与儿童心理发展相适应,这是提高儿童美术教育水平的必要条件。
一、儿童绘画心理及发展我们都是从儿童时代过来的人,更应该尊重儿童对绘画的需求。
儿童从涂鸦开始就对美有一种向往,绘画是儿童娱乐中不可缺少的活动之一,作为美术教育者的我们更应该了解儿童的绘画心理及其发展状况。
五彩斑斓的色彩画给孩子带来无数的幻想和憧憬,图画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同时也塑造着儿童美好的心灵。
从心理角度分析,影响儿童绘画的因素有以下几点,即兴趣、记忆、想象、感知、创造等因素。
对绘画和色彩有敏锐观察能力的儿童在画画时善于抓住对象的特征,创作对他们来说更具有吸引力。
绘画不仅是在培养孩子的兴趣,也是在培养孩子的审美造型能力。
儿童最真实的表现就是把自己的情绪写在脸上,他们的喜怒哀乐没有固定模式也不被隐藏,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儿童绘画的主要表现内容。
“教育法式应该多元化,从幼儿的角度考虑,因材施教,脱离那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正如鲁迅所言:幼儿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幼儿的发达。
”[1]陈鹤琴在1925年所著的《儿童心理之研究》中写道:“凡属人种都有图画之贡献,凡属儿童都有绘画之兴趣,绘画是语言的先导,表示美感之良器。
要知儿童的心理,不可不研究儿童的绘画。
”[2]关于儿童绘画的发展,英国心理学家里德在1927年发表了他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说”,首次把儿童绘画发展分为“涂鸦期”、“线描期”、“叙述的象征期”、“叙述的写实期”、“视觉与写实”、“艺术复活期”7个阶段[3]。
塑造孩子的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是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应多让孩子动手,发挥自己的想象,激发孩子的创新能力,多体验、多鼓励、多尝试,激发儿童对绘画的兴趣,让他们画有个性有新意的画。
儿童绘画心理学的读书心得体会
儿童绘画心理学的读书心得体会儿童绘画心理学的读书心得体会5篇读书能够荡涤浮躁的尘埃污秽,过滤出一股沁人心脾的灵新之气,乃至还可以营建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娴静氛围。
下面由作者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儿童绘画心理学的读书心得体会,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童绘画心理学的读书心得体会(精选篇1)在我小的时候,妈妈就给我买了本精装的“安徒生童话”故事书。
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只是看书中的图画,由于每页三分之二都是有趣、可爱的图画,而妈妈则在我耳边轻轻的念着文字。
我最爱看书中美丽的公主,期望自己也像那些公主一样漂亮、可爱。
上小学后,我学会了拼音,当我第二次看此书时,我用学到的拼音,每个字认真的浏览,让我完全地自己看明白了故事内容。
而今年的暑假,我在爸爸带回来的一堆书中,又欣喜的发觉了《安徒生童话》一书,我又一次津津有味地用自己三年来所学到的文字,撇开拼音,参照每页上的画面,认真仔细地浏览了第三遍,而这第三遍的浏览却让我忽然恍然大悟。
我爱好童话,由于这童话有我们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一种在梦中才能到达的地方,每次只要我一捧起此书,就会很投入,感觉特别靠近,书中的故事,不仅是好玩,还有很多的感动和认识。
而其中一篇《海的女儿》的故事,更让我深受感动。
人鱼公主不惜牺牲自己,全心全意的爱着王子,让我不再仅仅爱好她的美丽,更爱好她的仁慈和无私的精神。
以前不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的苦难遭受,还以为她真的去了幸福的地方。
现在读来不仅让我对小女孩的可怜身世充满同情,更对当时的冷漠无情的男孩和周围人群充满冤仇。
我在心中默默祝愿那个可怜的小姑娘,期望她真的去了那个幸福的地方,和奶奶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我很感谢安徒生爷爷给她安排了一个充满期望的结局,也给了我期望。
在我的童年,也正是有了这样的童话,有了“安徒生”、“格林”等众所周知的名字才有了我成长中对美好人生的向往,那些一辈子都让我忘不了的故事,那些优秀高贵的精神,在以后的学习中,将相伴着我成长。
《儿童绘画心理学》读后感
《儿童绘画心理学》读后感《儿童绘画心理学》这本书是对儿童绘画与心理发展关系的一次系统探讨,读完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通过对儿童绘画的现象与心理学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儿童绘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提供了一些有用的指导性建议。
首先,本书从儿童绘画的历史发展入手,追溯了绘画和儿童心理学的关系。
作者指出,儿童绘画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表达方式。
通过绘画,儿童能够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展示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体验。
这种表达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儿童发泄情感,还能够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其次,本书详细介绍了儿童绘画的心理过程。
作者通过实地观察和心理学实验,分析了儿童在绘画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和心理需求。
例如,从对儿童绘画的形状、颜色和线条运用的分析来看,不同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此外,作者还通过解读绘画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揭示了儿童内在的欲望和情感需求。
这些对儿童绘画心理过程的深入剖析,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提供了重要参考。
另外,本书还探讨了儿童绘画与心理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作者指出,儿童绘画不仅受到儿童个体内在发展的影响,还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通过分析绘画特点和内容的变化,我们能够了解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世界的认知和心理需求的变化。
此外,儿童绘画还可以用作评估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发展水平的工具,对儿童的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引导。
最后,本书提供了一些实践指导和教育建议。
作者通过对绘画教育的论述和案例分析,提出了一些培养儿童创造力和艺术素养的方法和策略。
同时,针对一些儿童心理问题,如情绪调节、自尊心建设等,作者也提供了一些绘画治疗的方式,帮助儿童更好地应对心理困扰,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通过阅读《儿童绘画心理学》,我深刻认识到儿童绘画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
儿童绘画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更是儿童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
通过绘画,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引导儿童的心理发展,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成长。
儿童绘画心理学解析
儿童绘画心理学解析儿童绘画就像是一扇通往他们内心小世界的魔法门,轻轻一推,就能看到许多奇妙又有趣的东西呢。
咱们都知道,孩子画画可不像大人,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
他们拿起画笔,就像是小魔法师挥舞魔法棒一样,随心所欲地在纸上涂抹着自己的想法。
比如说我邻居家的小娃,有一次画了一幅画,画面上全是歪歪扭扭的线条,还有几个大大的圆圈。
初看就像是一团乱麻,可你要是仔细瞧呀,就会发现那些线条就像是他心里的小路,那圆圈也许就是他心中的小星球呢。
从绘画的色彩上就能看出不少门道。
要是孩子特别喜欢用明亮的颜色,像大红色、鲜黄色、翠绿色,那这个小宝贝的内心世界可能就像充满阳光的花园一样。
这些明亮的色彩就像是花园里盛开的花朵,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我有个朋友的孩子,每次画画都把整张纸涂得五彩斑斓的,那孩子每天都是开开心心的,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热情,就像一个小太阳一样,走到哪儿就把欢乐带到哪儿。
可要是孩子老是用一些深色,像黑色、深蓝色之类的,这可不一定就代表孩子不开心哦。
也许他正在探索一种神秘的感觉呢,就像在一个黑漆漆的山洞里寻找宝藏,他觉得那些深色很有力量,能表达他内心的某种深沉的想法。
再看看画面里的人物形象吧。
如果孩子画的人物都有着大大的笑脸,那说明他的生活里充满了快乐的元素。
这就好比是在他的小世界里,每天都在上演喜剧片,大家都欢欢喜喜的。
我记得我小时候画的全家福,每个人都咧着嘴笑,眼睛眯成一条缝,那就是我当时觉得家庭很幸福的一种表现。
要是画里的人物看起来很渺小或者在角落里,可能孩子在生活中有些缺乏安全感。
这就像是一只小蜗牛,总是躲在自己的小壳里,对外界有些害怕。
画面的布局也很重要呢。
如果孩子把所有东西都画得满满当当的,那他的小脑袋里肯定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小宝箱,想把所有的东西都展示出来。
我见过一个孩子画的画,纸上面全是各种小动物、小房子、花草树木,没有一点空隙。
这孩子平时就是个点子特别多的机灵鬼。
儿童绘画与心理状态
儿童绘画与心理儿童喜欢画画,这是出自儿童自身生理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需要.我们从事儿童美术教育,必须研究儿童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评价儿童画,也就难于辅导儿童绘画。
小学阶段应按儿童的年龄分为三个时期来研究:图式期6——8岁、写实倾向期9—11岁、写实期12岁以后(相对而言,有的会提前或退后).美术教师应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一、图式期6、7岁儿童处于幼儿期向儿童期转变的阶段,大脑的发育已达成年人的90%,但在心理方面却仍保留着幼儿期的状态,想象力十分发达。
他们把画画看成是一种游戏常把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东西混淆在一起。
一过7岁,幼儿的这种特征就逐渐减少或削弱,渐渐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客观世界,在想象的同时,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那样去画。
随着他们参加社会活动增多和知识面的不断扩大,绘画创作达到高潮,进入儿童绘画创作的黄金时代。
他们依靠直觉,加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想象,根据头脑中对物象特征形成的概念,凭自己的记忆表达心绪和意象,造型的模式是这一阶段儿童画的一般特征,故称之为图式期。
这个时期,特别要求教师和家长千万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儿童画作品,也不能让儿童一味地去模仿成人的作品或技法,要顺其自然充分给孩子自由,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画自己喜欢画的内容,这样才不会把儿童喜欢画画的天性给扼杀了。
图式期儿童画的特点主要有:1、X光线式的透明画法:常把看不到的内部和外部一块画出来,如同用X光线透视过一样。
2、感觉的强调与夸张:常把外界给自己的强烈感受,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出来。
3、非凡的想象力:把可能发生的与目前不可能发生的事随意组合,使他们的绘画具有非凡的想象力.4、随心所欲的色彩表现:儿童画色彩是不受物体固有色限制的,喜欢用鲜艳的色彩抒发情感。
二、写实倾向期由于儿童年龄的增长,生理的变化,观察能力的提高,判断能力的增强,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同于前一个阶段,他们开始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环境并进行探索,对幼儿时期深信不疑的童话、梦幻开始发生怀疑。
儿童心理学绘画心理学作用
儿童心理学与绘画心理学的作用(一)一、引言儿童的世界是丰富多彩却又神秘莫测的,他们常常难以用言语完整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和情感。
在探索儿童心理的领域中,儿童心理学和绘画心理学犹如两把神奇的钥匙,为我们打开了理解儿童的大门,在心理评估、治疗以及教育等多个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儿童心理学和绘画心理学在心理评估中的作用1.情绪状态的洞察1.绘画是儿童情绪的生动写照。
色彩、线条和构图等绘画元素都能成为我们解读儿童情绪的线索。
例如,当一个孩子在画面中频繁使用暗沉、压抑的色彩,如大面积的黑色、深蓝色或深灰色时,这往往是情绪低落的信号。
黑色可能象征着恐惧、悲伤或孤独,就像一个经历了父母争吵而感到不安的孩子,可能会用黑色涂抹整个画面背景,表现出他内心的阴霾。
2.相反,明亮鲜艳的色彩,如红色、黄色和粉色的大量运用,则通常代表着积极向上的情绪。
红色可能体现出孩子的热情和活力,黄色象征着快乐和希望,粉色往往与温柔、喜爱相关。
如果一个孩子画出了一幅充满阳光、花朵和彩色气球的画,那很可能说明他正处于一个幸福、愉悦的心理状态。
3.线条的特点也能反映情绪。
急促、杂乱的线条可能暗示着焦虑或激动的情绪,比如一个孩子在等待考试成绩时画下的歪歪扭扭、相互交错的线条。
而流畅、柔和的线条则更多地与平静、放松的状态相关联,像是孩子在舒适的午后画出的有着优美曲线的云朵和微风中的柳枝。
4.构图方面,画面的疏密、平衡与否也有意义。
如果画面过于拥挤,元素杂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可能反映出孩子内心的混乱和压力。
例如,一个刚转学的孩子,可能会把新学校里看到的各种人和物毫无秩序地画在一张纸上,表现出他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和紧张感。
2.认知发展水平的了解1.从儿童绘画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可以清晰地窥探他们的认知发展进程。
在幼儿早期,绘画往往是简单的涂鸦阶段,这是他们探索手部动作和感知世界的开始。
随着年龄增长,进入象征期,孩子开始用简单的图形和符号来代表事物,如用圆形代表头、两条竖线代表腿的“蝌蚪人”。
儿童画绘画心理学知识培训资料
儿童画绘画心理学知识儿童画绘画心理学知识一、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1)涂鸦期(自我表现最初阶段2-4岁),涂鸦是视觉经验和身体、手指肌肉动作协调的一种产品,反映其身心状态。
(2)样式化前期(再现的最初阶段4-7岁),儿童尝试用绘画语言与外界沟通;在对外界的探索中不断寻求新的观念,所以使用的象征符号经常改变。
(3)样式化期(形态概念的成立7-9岁),这一时期的儿童终于发展出种种令自己满意的符号象征,这些符号会反复出现2~3年,称之为样式!。
(4)写实倾向的萌芽诞生(9-12岁),这一时期的儿童力图去发现自己与周围事物之间的真实联系。
在绘画中,他们开始打破惯用的形式,并注意到周围事物的细微变化20世纪80年代,美国艺术教育家、心理学家加登纳提出的 U型曲线发展模式。
他认为儿童早期的绘画表现处于 U型的左高峰,之后跌到 U型的谷底,这时若持续努力,就有可能达到 U 型的右高峰,成就完整的 U型发展,但是一般人都只是 L型的发展。
这两种学说都与心理学家皮亚杰所主张的儿童绘画能力单一发展路线理论相一致。
二、儿童画反映其独特的心理状态儿童绘画是引领我们进入儿童心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
绘画所表现出来的儿童身心发展状态,如对空间的表现与智力、知觉、人格的发展有关,而图画的色彩则与情感情绪成长有密切关系,。
有研究表明,线条的品质与作者的情感相关。
每个儿童的不同绘画阶段,无论是在造型、用色或空间表现上均有特定的概念,综合各种见解,我们可以归纳从以下几方面来对儿童画进行理解第一、儿童绘画显示出的特点随年龄的提高,其复杂程度与作品的整体性也跟着提高;第二、儿童偏向于夸张或省略作品中最有意义的内容,他们的作品反映出其生活经验与情感世界;第三、学龄前后几年的儿童绘画强调样式化表现,后来逐渐发展到写实具象表现;第四、儿童绘画反映出他们的生理发展,比如画中细节的详细程度与他们知觉上的成熟度相关,涂鸦期的线条也与他们的骨胳肌肉、手眼协调等发展相关;第五、不同的内容与绘画方法可以让儿童有不同的目的驱使,比如描绘便于表达想法,而彩色绘制则便于情感抒发;第六、儿童所用颜色、构图、样式等与他们的人格和社交相关;第七、环境仍是影响学习的要素,但不同背景中的儿童,他们的创作视觉样式也大体相近;第八、在绘画的成长过程中,存在着个性差别;第九、儿童绘画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是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视觉语言的一个过程。
儿童绘画心理学
空窗户:个体在社交中没有任 何的技巧,十分爽朗,没有任 何老练的痕迹,往往容易莽撞。
窗户的线条加粗:个体常常在 口头表达上有一定的困难,同 时出现在“肛欲期”过渡不良 的个体中。
窗户在不同的墙上:反映个体 在进行建构或组织时有困难, 在早期的精神分裂症中常见。
(五)烟囱 象征着与家庭有关的情感的发泄,另外由于烟囱的形状,也常与性的 表现有关。
C.只画一个小小的头部
过于压抑自己的欲望,过于考虑别人的感受,易受别人的影响,精神 匮乏。 喜欢学习,喜欢从事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喜欢幻想,自以为是。
2、人物部分信息
眼睛
大眼睛 用感性的方式了解世界;外向,积极的性格,容易相 信别人,易受外界影响。
小眼睛 原则性很强,理性,专注,意志坚强;自我反省,关 注自我,内向,沉默的性格。
鼻孔小
没有主见,缺乏精力。 有主见;有攻击性倾向;有性方面的障碍。 有领导能力,独善其身。 协调性不强。 注重理论,缺乏执行力。 直觉强,易冲动。 性格明朗开放,心胸宽广,粗枝大叶,精力充沛。
气量小,懦弱多疑,比较吝啬、节俭,说话唠叨, 处事狡猾。
嘴巴 强调嘴巴
没有嘴巴 露出牙齿的嘴巴 大嘴巴 小嘴巴
防御心态,想要隐藏自己,不想表露真实自我。 拒绝和对抗的态度,或者智商不高。
只画头部 A.只画一个大大的头部,没画身体
对自己的智力极其自信,精力充沛,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 强烈的控制欲,不太关心别人的感受,富于想象力,喜欢发号施令。 拥有较高学历或从事需要以智力为主的工作。
B.只画一个适中的头部
能够有节制地控制自己的欲望,考虑问题周全、实际。 从事管理工作,善于管理团队。
再作任何抵抗和挣扎,采取的是消极的防御方式。
儿童画绘画心理学知识
儿童画绘画心理学知识一、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1)涂鸦期(自我表现最初阶段2-4岁),涂鸦是视觉经验和身体、手指肌肉动作协调的一种产品,反映其身心状态。
(2)样式化前期(再现的最初阶段4-7岁),儿童尝试用绘画语言与外界沟通;在对外界的探索中不断寻求新的观念,所以使用的象征符号经常改变。
(3)样式化期(形态概念的成立7-9岁),这一时期的儿童终于发展出种种令自己满意的符号象征,这些符号会反复出现2~3年,称之为样式!。
(4)写实倾向的萌芽诞生(9-12岁),这一时期的儿童力图去发现自己与周围事物之间的真实联系。
在绘画中,他们开始打破惯用的形式,并注意到周围事物的细微变化20世纪80年代,美国艺术教育家、心理学家加登纳提出的U型曲线发展模式。
他认为儿童早期的绘画表现处于U型的左高峰,之后跌到U型的谷底,这时若持续努力,就有可能达到U型的右高峰,成就完整的U型发展,但是一般人都只是L型的发展。
这两种学说都与心理学家皮亚杰所主张的儿童绘画能力单一发展路线理论相一致。
二、儿童画反映其独特的心理状态儿童绘画是引领我们进入儿童心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
绘画所表现出来的儿童身心发展状态,如对空间的表现与智力、知觉、人格的发展有关,而图画的色彩则与情感情绪成长有密切关系,。
有研究表明,线条的品质与作者的情感相关。
每个儿童的不同绘画阶段,无论是在造型、用色或空间表现上均有特定的概念,综合各种见解,我们可以归纳从以下几方面来对儿童画进行理解第一、儿童绘画显示出的特点随年龄的提高,其复杂程度与作品的整体性也跟着提高;第二、儿童偏向于夸张或省略作品中最有意义的内容,他们的作品反映出其生活经验与情感世界;第三、学龄前后几年的儿童绘画强调样式化表现,后来逐渐发展到写实具象表现;第四、儿童绘画反映出他们的生理发展,比如画中细节的详细程度与他们知觉上的成熟度相关,涂鸦期的线条也与他们的骨胳肌肉、手眼协调等发展相关;第五、不同的内容与绘画方法可以让儿童有不同的目的驱使,比如描绘便于表达想法,而彩色绘制则便于情感抒发;第六、儿童所用颜色、构图、样式等与他们的人格和社交相关;第七、环境仍是影响学习的要素,但不同背景中的儿童,他们的创作视觉样式也大体相近;第八、在绘画的成长过程中,存在着个性差别;第九、儿童绘画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是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视觉语言的一个过程。
儿童绘画心理学书
儿童绘画心理学书
以下是一些关于儿童绘画心理学的书籍推荐:
1. 《儿童创造力与绘画心理学》- 作者:Viktor Lowenfeld
这本书是儿童绘画心理学领域的经典之作,介绍了儿童绘画的发展过程、创造力的表现以及绘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2. 《儿童绘画与心理学》- 作者:Arno Stern
作者是一位法国艺术家和教育家,通过观察和研究儿童绘画,探讨了绘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并提供了一些实际的指导和方法。
3. 《儿童绘画心理学》- 作者:Cathy A. Malchiodi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儿童绘画的心理学原理和应用,包括如何通过绘画帮助儿童表达情感、解决问题以及促进自我认知和自我成长。
4. 《儿童艺术心理学》- 作者:Susan Hogan
这本书主要关注儿童艺术创作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包括绘画、雕塑和手工制作等艺术形式,以及儿童艺术创作的评估和治疗应用。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儿童绘画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为你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一些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绘画心理学
儿童绘画心理学
(一)通过孩子的画走进孩子的内心想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那得先读懂孩子的画。
孩子感知了外部世界,会产生表达的欲望,他看见什么都想“说”出来。
但是因为年龄的限制,孩子可能不擅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绘画作品,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以及他们头脑中的所思所想。
孩子的画,是我们走进孩子内心的一扇窗户。
绘画是孩子的一种特殊“语言”,具有内在的逻辑和表现形式。
线条、色彩、图形、人物、环境、布局,显示着孩子的性格、气质、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当时的情绪特征等等。
我们要学会倾听这种“语言”。
(二)线条与心理线条清晰、力度适中:正常,情绪稳定。
线条模糊、细到看不清:缺乏安全感、胆小、自我压抑。
过于强劲、甚至把纸戳破:具有攻击性,发泄愤怒。
断断续续总是改变方向:犹豫,焦虑,想要隐藏自我。
(三)色彩与心理6岁前只用红色正常,6岁后过度频繁使用,有暴力倾向,对感情自控力差。
5岁前偏好蓝色,表示有分寸,6岁后大量使用,表示适应力好,但过度使用,表
示孩子过于自我约束。
偏爱暖色:活泼,热情,精力充沛,心情愉快。
偏爱冷色:安静,思考,严谨,悲伤,心情烦闷。
喜欢很强烈的颜色:做事有激情,有领导才能,但属于易怒型,缺乏耐性。
喜欢阴郁的颜色:被动,含蓄,焦虑,多愁善感。
喜欢多种颜色搭配在一起:开朗,乐观,人缘好,受欢迎,但容易浮躁。
只用一两种颜色:冷静,谦让,不喜欢与人交往,不容易接受挑战。
(四)人物与心理(1)画谁:孩子经常画的那个人,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孩子在对他表达强烈的爱和依恋。
孩子为人物画的细节(帽子,腰带,头饰,鞋子等)越多,表明对那个人的关注程度越高,感情越强烈。
(2)手臂和手:孩子三、四岁以前,不画手的居多,其原因是此时期的幼儿还未完全确立自我。
逐渐长大之后,开始画手。
如果手臂向上举开,表示快活、得意,对自己所要求的都能获得满足。
手代表对环境的支配,伸得越开支配力越强。
若手臂部分画的比较大,是属于好打架、占有欲强的孩子。
把手放下,贴近身体是比较温顺的孩子,另外也有可能是受欺负、胆小畏缩的孩子,经常有挫败感,需要引起注意。
(3)耳朵:孩子不画耳朵,可能有逆反心理,不喜欢听家长罗嗦。
画大耳朵,如果不是卡通形象,那么可能孩子比较敏感;(4)牙齿:愤怒的孩子,经常会在画中画出夸张的牙齿,说明有情绪、言语攻击性。
(5)眼睛:眼
睛画得太大的人,比较敏感、多疑、偏执;画睫毛的人,对美比较关注;不画瞳孔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有回避倾向。
(6)腿和脚:腿画的长长的,说明孩子渴望独立。
脚,代表人的活动力,分得越开活动力越强;反之则比较拘谨,不善与人交往。
如果画出非常大的脚,说明孩子感觉有压力,有安全的需求。
(五)环境与心理(1)太阳:太阳在孩子心目中是快乐、明朗的象征。
有光芒的太阳说明孩子心情灿烂。
把太阳拟人化,画出眼睛眉毛嘴巴,表示孩子智力很高,具有同情心。
不过受到童话故事书的影响,也会画出这种拟人化太阳。
黑色的太阳,则表示孩子对目前的生活非常不满。
(2)房子:房子是人们成长的场所,投射内心的安全感。
房子巨大无比,可能渴望亲情或是有难以抑制的冲动。
像城堡一样的房子,代表了自我保护意识。
如果房子外观丑陋、面目可憎,孩子可能把家看做束缚自由的牢笼。
如果房子没有门窗或用栅栏与外界隔开,则是孩子受挫的表现。
房子画得像庙宇,两个极端,要么就是人才,或者就是怪异的行为表达。
房子特别强调地面,缺乏安全感。
瓦片画得很仔细,追求细节和完美。
把楼梯画的特别长特别大,孩子不想回家,亲子关系有待改善。
在房子屋顶上画烟囱,希望获得关心,向上的直烟暗示需要出气筒。
(3)树:树:象征感情,投射人们对环境的体验。
树木画很大,表示个性活泼开朗、蹦蹦跳跳。
树干画的很细长,表示孩子和蔼安静、欠缺活力。
幼儿画树木只有26%会画上树叶,因此不画树叶的多半是情绪稳定的幼儿,他能控制情感。
(六)图形与心理(1)喜欢画三角形的孩子: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多比较强,头脑清醒,思路清晰,有很好的判断力和决断力,但缺乏耐性,容易急躁、发脾气,这类孩子通常喜欢数学。
(2)喜欢画圆形的孩子:凡事有一定的规划和设计,善于掌控时间,合理安排,喜欢按照事先的准备行事,他们多有很强的创造力和很丰富的想象力。
(3)喜欢画折线的孩子:分析能力比较强,思维敏捷,反应速度快。
但容易陷入相对紧张的状态之中,情绪不稳定,时好时坏,让父母难以捉摸。
(4)喜欢画连环图案的孩子:性格比较仁义,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着想,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适应能力很强,无论什么样的环境都能很快地融人其中。
(5)喜欢在小格子中画上交错混乱线条的孩子:有恒心有毅力,做什么事情都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
(6)喜欢画波浪形曲线的孩子:个性随和,富于弹性,适应能力强。
善于自我安慰,遇事愿意往好的方面想。
(7)喜欢画不规则曲线和圆形图形的孩子:心胸比较开阔,心态比较平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但有点玩世不恭。
(8)喜欢画不定型但棱角分明图形的孩子:竞争意识比较强,希望自己能够胜人一筹。
他们不断地为了目标而努力,并且可以做
出巨大的付出和牺牲。
(9)喜欢画平行线的孩子:可能处于因感到不公而沮丧的状态中,平行线反映了孩子渴望公平的心态,家长需要及时注意,并与孩子沟通。
(10)喜欢画眼睛的孩子:其性格中多疑的成分占了很大的比例,有比较浓厚的怀旧心理,敏感,善于观察。
(11)喜欢涂写对称图形的孩子:做事比较小心谨慎,遵循一定的计划和规则。
(12)喜欢画飞机、轮船和火车的孩子:这类图案相对复杂,说明孩子具有极强的认知性、记忆力和动手能力。
孩子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极具想像力,勇于尝试,能够坚持。
(13)喜欢画有趣的线条、圆圈和其他图形的孩子:富有创造力,对于未知的领域有相当浓厚的兴趣,并打算进行尝试,每一种新想法都会令他们兴奋。
(14)喜欢画各种不同面孔的孩子:这种情况多是借画画的过程发泄自己内心的某种情绪。
喜欢画一张笑脸的孩子,是知足常乐者;喜欢画皱着眉头的脸则恰恰相反。
面孔的表情,可能就是孩子内心的感受。
(15)喜欢画花草树木以及田园景象的孩子:性情温和,对形状和颜色往往具有比其他孩子都突出的欣赏力。
这一类型的孩子多在语文、美术等方面具有相当的才华。
(七)布局与心理居中:自我意识比较强;偏左:留恋过去;偏右:憧憬未来;偏上:喜欢幻想;偏下:注重现实,对安全较为关注;画在角落:可能有心理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