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课题思路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地区青少年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与公民教育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埃里克森在自我同一性(self-identity)的阐述中提到,自我的作用是建立人的自我认同感和满足人控制外部环境的需要。自我认同是由个体感、唯一感、完整感以及过去与未来的联系性构成的一个复杂的内部状态。在少数民族青少年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宗教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时提出了各自的教育目标,为了完成自我认同,少数民族学生必须要对“我是谁”等民族身份和相关的文化内涵作出明确的回答。这些问题的回答都会涉及到自我认同的构建。在自我认同的基础上,少数民族青少年形成了民族认同,民族认同是对少数民族群体内部的认同,是对本民族内部的传统文化及相关的种种民族特征的认可和接受。但是民族认同并不是少数民族学生认同的最高形式,在我国这个有55个少数民族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不仅要认同于本民族,还要在此基
础上认同于中华民族这个大民族,即国家认同,只有达到国家认同,才能使各民族团结一致、维护国家的稳定,进而促进国家的繁荣富强。分析和研究这些问题,对民族地区现代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与任务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难点:我国民族认同的传统做法是在少数民族青少年中强调国家认同,淡化民族认同和自我认同,这不符合民族地区青少年的认同特点与规律。因此本课题研究的难点便是如何分析与批判我国传统的民族青少年认同问题的教育方法,进一步构建新型的、符合民族青少年认同特点的公民教育的内容与体系。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通过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中、小学生,家长及学校老师和管理、领导人员,以及当地的普通群众和相关的宗教人士的访谈调查、问卷调查、现场观察等方法,了解相关情况,并采用社会统计技术进行数据分析。选取有代表性的调查地点,对涉及民
族地区的教育现状、民族地区学校的发展状况及所存在的问题、民族地区的师资建设问题、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心理状况、民族地区群众对于民族教育的意见和观点、少数民族社区的民族氛围和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成长状况、教育政策在民族地区的落实情况等内容进行系统调研。在调查情况的基础上,形成尊重客观现实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