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性灵说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袁枚「性靈說」分析

國立中山大學碩二

馮玉婷

一、「性靈」說之詩學淵源

有清一代,學術風氣趨於匯整前說,清詩論亦見此特色;但因個人性格與偏好不同,對前人說法理解亦有出入,即使力求圓融,不免仍有輕重之分,遂可別為「神韻」、「格調」、「性靈」、「肌理」四家。「神韻」說為王士禎(1634-1711)所倡,「格調」說由沈德潛(1673-1769)提出,「性靈」說為袁枚(1716-1798)力主,「肌理」說乃翁方綱(1733-1818)建立;四家各領風騷,其中「神韻」與「性靈」二說較為接近。

袁枚雖言:「我奉漁洋如貌執,不相菲薄不相師」1,主要論調實與漁洋皆變化自司空圖(837-908)、嚴羽(約1200前後在世)、袁宏道(1568-1610);諸人主張雖有小異,若著眼率皆重視言外之意、真情至性、興趣韻味等共通性,則不妨視為講求藝術美感之一脈相承者。袁枚性格放任跌宕、不喜拘束,天才特出兼有自成家數之志,是以不喜歸附;儘管今人細究其說可發現士禎、宏道蹤跡,袁枚卻未嘗自言踵繼二人。然欲廓清袁氏詩論內容,實不能忽視二人可能之影響,故謹撮述袁宏道、王士禎主張於下,以窺袁枚「性靈」說之詩學淵源。

1袁枚:《隨園詩話》卷二:「阮亭先生自是一代名家,惜譽之者既過其實,而毀之者亦損其真。須知先生才本清華,氣少排奡,為王、孟、韋、柳則有餘,為李、杜、韓、蘇則不足也。余學《遺山詩論》,論詩一絕云:『清才未合長依傍,雅調如何可詆諆?我奉漁洋如貌執,不相菲薄不相師』。」(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以乾隆庚戌本與隨園自刻本為底本),頁48。

.2.第六屆南區五校中國文學系研究生論文研討會

(一)袁宏道「貴真」主張

李贄(1567-1602)《童心說》倡「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於童心」,2童心即真心,是文學創作的根本,其說為公安三袁所繼承;公安派基本主張重視個性與自然,袁宏道為代表人物。袁氏貴「真」,以為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文化,一人有一人之情感,唯「變」方能存「真」,二者相輔相成而後有韻趣。此即所謂: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極其變,各窮其趣,所以可貴。3

袁宏道主「變」,反對七子模仿之說,理由有二:一為時移事變,復古派強欲學古人,但得言語之跡而不悟精髓,猶如處嚴冬而襲夏葛;二為文學歷史發展遇窮則變,當體制風格無法與內容情感相互配合,文學形式自然產生變化。4又其所謂「趣」,乃指天生自然之個性所流露的喜悅風味,非從學問來亦非對自然的觀照之樂,「無心」反能得韻趣。5宏道以創作為各抒性靈之表現,所以文學作品能呈顯百千姿態;「真」為作品優劣之標準,但求出於自己胸臆而不問雅俗,故不諱言民歌、戲曲及小說之價值。6

公安三袁承自李贄,袁枚詩論近於公安;然袁枚不傴責李贄為夭魅盜賊,7且

2李贄:〈童心說〉,《焚書》卷三:「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則道理不行,聞見不立,無時不文,無人不文,無一樣創制體格文字而非文者。詩何必古選,文何必先秦。降而為六朝,變而為近體,又變而為傳奇,變而為院本,為雜劇,為《西廂曲》,為《水滸傳》,為今之舉子業,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時勢先後論也。」(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頁99。

3袁宏道:〈序小修詩〉,《袁中郎全集》卷一(台北:偉文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影印鍾伯敬增定本,1976),頁178。

4袁宏道:〈雪濤閣集序〉,前揭書卷一:「夫古有古之時,今有今之時,襲古人言語之跡而冒以為古,是處嚴冬而襲夏之葛也者也。騷之不襲雅也,雅之體窮於怨,不騷不足以寄也。……之法,故安可概哉?夫法因於敝而成為過者也。」,頁180-181。

5袁宏道:〈敘陳正甫會心集〉,前揭書卷一:「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學問者淺。當其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無往而非趣也。面無端容,目無定睛,口喃喃而欲語,足跳躍而不定,人生之至樂真無踰於此時者。」,頁174。

6袁宏道:〈序小修詩〉,前揭書卷一:「大都獨抒性靈,不均格套。非從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筆。有時情與境會,債刻千言,如水東注,令人奪魂。……其萬一傳者,或今閭閻婦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類,猶是無聞無識,真人所作,故多真聲。不效顰於漢魏,不學步於盛唐,任性而發,尚能通於人之喜怒哀樂嗜好情欲,是可喜也。」,頁177-179。

7袁枚:〈答戴敬咸孝廉書〉,《小倉山房文集》卷十九:「東鄉能拒而排之,誠善。惜其所排者都不過李卓吾、何心隱一流。識人所共識之夭魅,逐人所共逐之盜賊。」(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嘉慶隨園藏版本,1981),頁5。

袁枚「性靈說」分析.3.不滿於宏道。云:

吾家中郎,治行可觀;若論其文章,根柢淺薄,龐雜異端。蒙公舉以相擬,得無有彼哉彼哉之嘆呼?8

宏道非不學者亦不完全否定學問對創作的助益,他特別重視性靈真心,目的是破偽,此乃針對文壇時俗陋弊而下之藥方。李贄認為讀書義理若成童心之障,則學問為假人淵藪,宏道承襲李贄說法並力矯時俗流弊;公安末流趨於俚僻,豈可皆諉為宏道之過?袁枚「性靈」說可謂中國詩論主性靈者之集大成,於昔時偏頗處多所修正,重視作品為作者情感真誠表現則無異前人,然袁氏對前朝主張性靈一派者,似未給予公允評價。

(二)王士禎「神韻」說

宋代詩學,前後七子宗尚復古取法盛唐,公安力倡創新標舉性靈;二派流弊,前者膚熟,後者俚僻。竟陵為矯二者之失,主張於古人詩中求其精神,然強欲見性靈,不免走入偏路。清初詩人學宋詩平淡欲救竟陵之詭峭,卻又染宋詩好發議論、平直板滯之習;王士禎遂以「神韻」說救弊補偏,天下俊士翕然從之。9士禎承司空圖「味外之旨」及嚴羽「興趣」說餘緒,10主張詩能傳達言外之意者為佳。所謂「言外之意」指於作品中有所興發感觸,超乎表象文字所指陳者,亦即意象(imagery)所引致的情感與知覺之混合物,可構成作品的意境。士禎論詩標舉「神韻」,詩家多以「風神韻致」解釋「神韻」二字,而風神韻致本用於人物之品評;觀漁洋所重在「意」,可知「風神韻致」於其詩論所指

8袁枚:〈答朱石君尚書〉,《小倉山房尺牘》卷九,見王英志編《袁枚全集》冊五(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頁182。

9《四庫全書總目題要》集部總集類五卷一百九十:「詩取自太倉歷下,以雄渾博麗為主,其失也膚;公安竟陵以清新幽渺為宗,其失也詭。學者兩途並窮,不得不折而入宋,其弊也滯而不靈,直而好盡。語錄、史論皆可成篇,於是士禎等重申嚴羽之說,獨主神韻以矯之,蓋亦救弊補偏,各明一義」。10王士禎:《帶經堂詩話》卷四:「嚴滄浪論詩云:『盛唐諸人,唯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司空表聖論詩亦云:『味在酸鹹之外。』康熙戊辰春杪,日取開元、天寶諸公篇什讀之,於二家之言,別有會心。錄其尤雋永超詣者,自王右丞而下四十二人,為《唐賢三昧集》,釐為三卷。」(清張宗柟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以同治廣州藏脩堂重刊本為底本,1963)頁97-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