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 最后一课》课件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最后一课》公开课课件(共20张PPT)

最后一课》公开课课件(共20张PPT)

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语言、动作、 外貌、神态、心理等); 3.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经典描写一览
1.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心理描写:表现小弗朗士贪玩好耍的性格。
2.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神态描写:表现小弗朗士羞愧,紧张的心理。
3.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
感知人物形象,准确把握环境描写 的作用。 3.在准确解读小说三要素的基础上, 概括小说的主题,激发学生爱祖国、 爱汉语的情怀。
小说三要素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人物(主要要素)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整体感知
时间、地点的变化 1.本文围绕 最后一课,以 为顺序,以 我的见闻感受 为线索展开 故事情节。
家伙,它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 么回事!
——心理描写:表现小弗朗士难过,痛恨 ,讽刺的心理。
4.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
国话唱歌吧!
——心理描写:表现小弗朗士对侵略者强烈的憎恨与讽刺。
经典描写一览
1.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
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 远别忘了它,忘了过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 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 的钥匙。
课前热身(二)(抢答)
1.作者都德写的是最后一堂什么课?
法语课
2.主要人物是哪些?
小弗朗士 小弗朗士
韩麦尔
3.文中的“我”是谁? 4.你知道本文属于什么文学体裁吗?(诗歌、
散文、小说、戏剧) 小说
课堂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适当积累常用词语。
2.根据小说三要素,了解故事情节,

初一语文下册《最后一课》PPT课件

初一语文下册《最后一课》PPT课件

圈划出第一部分中描写小弗郎士的 有关语句,并思考这些语句能表现出小 弗郎士是个怎样的孩子?
认识小弗郎士
认识小弗郎士
怕迟到怕挨骂,又怕老师的提问 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这些 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
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怕老师、幼稚、 贪玩、不爱学习
有自制力
我们的一切 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 出来的、又出了什么事啦?
最后一课
(法) 都德
作者简介:
都德(1840─1897) 十九
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 1866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集 《磨坊文札》,才引起人们注 意。1868年,长篇小说《小 东西》出版,获得巨大成功, 都德因此赢得了“著名小说家” 的声誉.其中《最后一课》和 《柏林之围》更由于具有深刻 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 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 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朦胧的爱国心
说明他并不是一个坏孩子,这是小弗郎士思 想性格的基点,也是他思想转变的条件。
想一想小弗郎士在 上课前后心情、态 度有什么变化?
(找出文中具体语 句加以揣摩)
上课之前
“我看见这些情景,正在诧异”
上课之中
1、“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 2、“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3、“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全句有什么含义?

把祖国的语言比作钥匙。

把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使法 国人民失去自由比作监狱。
只要牢记自己的祖国,保持强烈的爱国心, 就一定能赶走侵略者。
4、“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 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 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象许多面小国旗 在教室里飘扬。

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最后一课》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最后一课》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 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B.这场车祸,把他吓得魂飞魄散,脸色惨白, 活像个死人。 C.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 里来。 D.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 拉帮结派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D(拉帮结派:组织帮派,搞小集团活动。)
2.“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 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 帽”这句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什么描写?他为什 么要这样穿戴? 这句话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外貌描写,韩 麦尔先生之所以穿上节日盛装,是为了表 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3.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字帖像国旗一样 飘扬在我们心中,烘托出了教室里的爱国 气氛,也说明了小弗郎士领悟了此课意义, 由幼稚变成熟,具有了爱国主义情感。
第七课 最后一课
学 习 导 航
课 前 自 学 达 标 自 测
课 内 精 读
课 外 拓 展
学习目 标
考点链 接
1.了解小说的常识和写作背景;熟读课文并整体感知, 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2.学习文章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的描 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国主 义情感。 1.自然环境描写作用:点明时令、地点;渲染气氛;衬 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社会环境描写作用:点明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 围等。 3. 人物描写及作用 : 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其作用是:对人物 的 ×× 描 写 , 突 出 表 现 了 人 物 的 ×× 特 点 , 深化 了 ××的主题。
3.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 大多思想感情丰富细腻,而且叙述方法自由活泼。 (“之所以”和“的原因”去掉其中之一) B.我认为,应该尽可能使用简化字,不要滥用繁体字, 这样会给汉字规范化和青少年学习增加困难。(“这样” 一词指代不明,把“这样”改为“否则”) C.望着白云缭绕的香炉峰和飞流直下的庐山瀑布,无 不使游览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雄奇和神功伟力。 (去掉“使”,并将“游览者”移到“无不”之前) D.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 的依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将“依赖”改为“依靠”) .D(应将“依赖”改为“信赖”。)

语文七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7课《最后一课》课件

语文七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7课《最后一课》课件

小结:这一段写上学途中的情景,交代了故事 发生的背景,告诉我们小弗郎士有贪玩的一面, 他没有学好功课,但还能重视纪律,管住自己, 急忙赶到学校。
阅读课文第7-10节(上课前)
-
到了学校、小弗郎土发现哪些情况不 同往日?请填写下表
填表说明“最后一课”的异乎寻常
平 时 最后一课
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 气氛 一阵喧闹,在街上也能 听到 开课桌,关课桌,怕吵 学生 捂着耳朵大声背书……
4、小弗郎士没能答出分词的用法,老师说了 什么?由此可看出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 大的不幸"、"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 迟"。先生批评阿尔萨斯人不珍惜时光学习,结果 连自己的语言也不会说、不会 写,而今又失去了学 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表现先生的民族责任感和 爱国热情。
5、老师讲到法语,对法语有什么评价?用了 什么比喻?这个比喻的深刻意义是什么?表 现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小弗郎士这次 听讲全都懂?
------监狱的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与封锁,钥 匙比喻法国语言; 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 团结起来,打败敌人,求得民族的解放。 --------全都懂,觉得挺容易。他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 知道了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自觉要求学好语言,听得特 别细心,所以全懂。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
都德
阿尔封斯· 都德
(1840-1897),是法国19世 纪下半期的小说家。28岁的时 候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自传 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 大成功。 《最后一课》是都德爱国主 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最后一课
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 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 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 围了巴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 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 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 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 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 情绪和爱国精神。

人教版七下语文课件---《最后一课》

人教版七下语文课件---《最后一课》

2、‚最后一课‛的意义 (11~16) 3、师生课上认真的 教与学情景 (17~23)
高潮、结局 三、下课之前
(24-29)
“平时上课”和“最后一课”有什么不同?
平日上课 最后一课
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 一切偏安安静静地,整个 气氛 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 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 街上也能听到。 肃气氛。 上课前,开课桌, 上课前,学生们已经都在 学生 关课桌,捂着耳 自己的座位上了。 朵大声背书啦…… 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 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 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 桌子上紧敲,“静一点, 静一点“……平时,我 尺。今天迟到,韩麦尔先 老师 生却温和地叫我快坐好。 迟到,会遭到韩麦尔 老师穿……打……戴…… 先生的责骂。 (和平时不一样)
无忧无虑 不想上课 永远忘不 了祖国语 言、热爱 祖国 感觉 出事 了 痛恨 敌人 心里 难过
细心听讲
最后一课
贪玩不爱学习 怕老师 热爱法语; 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幼稚不懂事
热爱祖国。
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他原本就不是一个坏孩子。
亡国 的惨痛带来的巨大 震撼 ,普鲁土
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 害促使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 的猛醒。
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第一部分,朗读、划出环境描写 。
自然环境描写“天气”“画眉”等 反映出小弗郎士贪玩、无忧无虑的幼稚 心态。 社会环境描写“普鲁士兵操练”“布告 牌”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普 法战争中法国沦陷,国土已被侵略军所 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
"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 描写又表明什么?
1、韩麦尔先生是个普通的人。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最后一课》ppt教学课件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最后一课》ppt教学课件
语文课件
4.“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两个大字:“法兰西万 岁”!“使出全身力量”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 思想感情?书写“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含义 是什么?
------这个动作,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深挚的爱 和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达到“此时无声胜有 声”的艺术境界。表示韩麦尔先生坚信法兰西必胜, 它也激励人们要永远不忘记祖国法兰西,这是韩麦 尔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tiē 妥帖
语文课件
解释词语 诧异:觉得意外和奇怪。 懊悔:做错了事,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哽咽: 因极度悲伤,哭时不能痛快地出声。哽,声气阻
塞。 宛转:形容声音的圆转柔和。 征发: 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者财物。 喧闹: 喧哗热闹。
语文课件
合作探究
1.“我”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1-6) 开端
通过这最后一课,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有了更深 一层的了解,看到了先生热爱祖国的高大形象,更 加敬仰先生的崇高人格,因而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 高大"。这是最后一课的结束,也是整篇小说的结束。 在这一段里小说情节发展到高潮,十分感人!
语文课件
课堂小结
通过描写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等人上最 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民 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表现了 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语文课件
努力学好 祖国语言
维护国家的尊 严,了解国旗、国徽、国
歌的有关知识
和破坏国家财产的 不法分子作斗争
为中华 之崛起 而读书!
学好知识、掌 握技术报效祖国
尊纪守法,做个 有责任感的公民,
如依法纳税等
珍惜、节约 能源
服从国家利益,在 个人利益和国家集体的 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

语文:第7课《最后一课》课件

语文:第7课《最后一课》课件

第四个阶段:宣布散学
(24~29)高潮和结局。写
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
②本篇小说中的人物有 哪些?谁是主要人物?。
这篇小说中出现的 人物有:韩麦尔先生、 小弗郎士、以郝叟为代 表的“镇上的人”,普 鲁士士兵。其中,韩麦 尔先生是主要人物,小 弗郎士是在全篇小说中 起“穿针引线”作用的 重要人物。
掌握下面字的读音:
duó
踱来踱去 惩罚
hǎo sǒu
郝 叟 祈 祷
à o
懊悔
ché ng yà o shi qĭ dăo
钥 匙
gĕng


督学

膝头
fú láng
小 弗 郎 士
征发: 旧时指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者财物。 祈祷: 求神降福免祸的活动。 思量: 心里想。 喧闹: 喧哗热闹。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惨白:(面容)苍白。 诧异: 觉得十分奇怪。
检查预习情况
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可分为上 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四个部分。 第一个阶段:上学路上 第二个阶段:上课之前 第三个阶段:上课之中
(1~6)序幕。写小弗郎 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7~10)开端。通过小弗 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 (11~23)发展。写韩麦尔先 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
②作者简介:
阿尔封斯· 都德(1840?—1897) 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 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 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他的短篇小说 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 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 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 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 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文《最后一课》课件ppt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文《最后一课》课件ppt
10
“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 坐着些镇上的人,… …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 了的初级课本”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细节描写和心理描 写相结合。 烘托课堂气氛,暗 示最后一课的不平 常,揭示主题。
11
“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 从头到尾说出来… …”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说代表作。
2
• 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于1870 年爆发,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 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的土地。 普鲁士政府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 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 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 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 景。
3
小说的三要素:
16
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 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1)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 (2)从怕老师到同情并尊敬老师; (3)从不懂事到热爱法语、热爱祖国。
17
贪玩
课前:上学路上见闻感受 不爱学习 (开端) 不懂事
气氛:喧闹 平时 学生:开关课桌,大声背书
老师:拿戒尺敲桌
热爱
课上:最后一课情景
—最明白、最精确… …”,这两段话
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心理描写、语言描 写。 表现了他们热爱法语, 赞美法国语言的爱 国感情。
12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 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 狱大门的钥匙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 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发人民的爱国热 情,从而团结起来,打击侵略者,求得 解放。
人物 环境: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
读一读 写一写:
gěng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最后一课》ppt课件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最后一课》ppt课件
相关历史事件
普法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法国在战争中的表现 和影响。
类似题材文学作品推荐阅读
《最后一课》与爱国主义情怀
推荐阅读《少年维特之烦恼》、《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文学作品,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国家、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爱国情感表达方式。
《最后一课》与教育主题
推荐阅读《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等以教育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思考教育 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在教育中培养爱国情怀。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情节梳理:四部分结构概述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 与课堂情境描绘
交代小弗朗士迟到的 原因,展现其内心的 懊悔与自责。
描述普法战争背景, 展现课堂庄重、严肃 的氛围。
情节梳理:四部分结构概述
第二部分:小弗朗士的心理变 化过程
从最初的茫然、不解到逐渐意 识到最后一课的非凡意义。
描写小弗朗士对法语、对老师 的情感变化,展现其心灵成长 的历程。
《最后一课》与战争题材
推荐阅读《战争与和平》、《永别了,武器》等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战争对 人类的摧残和破坏,以及如何在战争中坚守人性和尊严。
05 思考题引导与课堂互动环 节
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1 2
问题1
《最后一课》中的主人公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上 有哪些转变?这些转变对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
创作背景
基于普法战争后阿尔萨斯-洛林地 区的真实情况,通过一堂法语课 的场景,展现了当地居民对母语
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坚守。
主题意义
表达了作者对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珍 视,以及对侵略战争的控诉和对民 族尊严的呼唤。
艺术特色
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和人物塑造, 将一堂普通的法语课升华为民族精 神的象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思 想深度。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最后一课》教学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最后一课》教学课件

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 环境描写。中考常见考点之一是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名师微博】
示例:“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属于什么描
写?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点明本文描 写的事件是在普法战争后,在被普鲁士占领的法国土地上。
【沙场点兵】
己的愿望。
(4)_____________: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答案】(1)诧异 (2)宛转 (3)祈祷 (4)懊悔
3.走进文本 (1)小说主要塑造了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主要人物,表 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
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等,如
《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穿长衫站着喝酒的孔乙己、 中举发疯的范进等,都具有典型性,并且都折射了当时的社会 现实。 次要人物作用一般有: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揭示或体
描写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神态、语言、动作、肖像描写。
【示例】选句1: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 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
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1.正音辨形

踱步(
)
哽住(

)

塞进(
)

惨白(
qí(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PPT精品课件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PPT精品课件
• 单•击第此二处级-苦--编心--辑理-转,母拿版倾文注使本了写他样式对一祖连国串的的爱动、作对表敌现人了的他恨的。痛 •3.第找•三出第级四表级现他内心极度悲痛的词语,简要分析它的 表达作• 用第五?级
------“脸色惨白”、“他哽住了”写出了他对侵 略者的强烈的愤恨和丧失国土给他的沉重的打击。 表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感情。
书啦。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平时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拿着大铁戒尺在桌 • 第三级 子上紧敲着,“静 • 第四级一点,静一点……”
教师• 第五级
平时“我”会迟到 会遭老师的责骂
平时老师穿戴一般
今天
踱来踱去,胳膊底下 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今天迟到,老师却很温 和地叫“我”“快坐好”
单击此中处国的编历史辑是一母部被版侵标略和题反侵样略的式历史,《最后一课》 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请以例句为范, 列举中国人在抗击外族侵略时所表现的高昂气节的句子。
• 单击此民处族编气辑节母是版文文天本祥样“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 第二青级”的浩然正气! •民第族•三第级气四节级 是陆游“_事__定__犹__须__待_阖__棺__,__位__卑__未__敢__忘_忧__国____” 的高尚• 情第五操级! 民族气节是林则徐“苟__利__国__家_生__死__以__,__岂__因__祸_福__趋__避__之___” 的凛然不惧!
民族气节是孙中山“_______驱_除__鞑__虏__,__恢__复__中_华________” 的豪情壮志!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努力学好 祖国语言
维护国家的尊 严,了解国旗、国徽、国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歌式的有关知识

内蒙古乌兰浩特市第十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 最后一课》课件 新人教版

内蒙古乌兰浩特市第十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 最后一课》课件 新人教版
3 感受文学的情感可能性
用文学的故事点亮自己生命中的可能性
总结和展望
课程回顾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 固知识点
学习体验
梳理本节课程的学习体验, 总 结学习方法
知识拓展
展望接下来要学习的知识点, 为自己规划一个良好的学习 计划
探究谷物中蕴藏的奇妙能量, 学会用“种子的力量”启迪人生
揭示谷物的故事对于提升个人 幸福感的启示
了解人物的心理面貌
情感 憧憬 忏悔 情感纠葛
主题 背影 荷花淀 烟花三月
走进书中人物的世界
1 感悟人物心路历程
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剖析,理解他们情感起伏的真实故事
2 窥探人物内在世界
探究人物细微之处的心理变化,真正理解角色塑造的精髓
内蒙古乌兰浩特市第十二中学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 最后 一课》课件 新人教版
通过课文了解生命的可贵
探究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理解人物悲惨的遭遇
探究音乐在人生中的地位
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不屈不挠
品读故事,了解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的价值会化挫折为动力
珍惜当下
认识人生短暂,懂得珍惜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
学会感恩生命中的每一位恩人
1
一生中的重要人物
回忆孙少平成长的过程中,找出他生命中的每一个恩人是谁
2
恩人们的教诲
挖掘每一个恩人为人处事的精神,学习他们的人生哲学
3
如何感恩
学会感恩生命中的每一位恩人,做一个有情感、有良心的人
用谷物的故事点亮人生之路
透过亲身经历的谷物的成长故 事,理解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 最后一课》课件 新人教版PPT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 最后一课》课件 新人教版PPT

读最后一个部分,讨论:
1、文中“转 ”、“拿”、“ 写” 等一连串的动词 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他的痛苦心理,倾注了他对祖国的爱、 对敌人的恨。
2、找出表现他内心极度悲痛的词语,简要分析它 的表达作用?
“脸色惨白”、“他哽住了”。写出了他对 敌人强烈的愤恨和对国土丧失的悲痛心情。 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感情。
《最后一课》就反映这一事件。
都德
法国作家
他的短篇小说 《最后一课》和 《。柏林之围》成 为爱国主义名篇
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 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 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 小说的中心 (典型)

自然环境
要 素
环境
(具体)
社会环境
情节: (序幕)、开端、发展、 (完整) 高潮、结局、(尾声)
3.韩麦尔先生的衣着与往常不同。
4.镇上有很多人来听课,但个个很忧虑。
这四个方面的不同渲染了最后一课的 气氛,描写人们爱国的具体行动,点 明最后一课引起了学生、老师以及镇 上人们的强烈震动和他们对最后一课 的无限珍惜,也为小弗郎士的思想转 变提供了条件。
1.小弗郞士在最后一课的课堂上, 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 的原因是什么?
(tiē)妥帖 (jiàng)倔强
想一想,回答
“最后一课” 上的是一堂什 么课?这堂课 的特殊含义是 什么?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含义: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一堂 法语课。
作用:这标题不但指出文章的内容, 而且蕴含着肃穆的气氛和悲愤的情绪, 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中心。
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感受
贪玩、不用功、不懂事, 但有一定的自控力。
在上学路上,小弗郎士看到的情景(操练、布 告牌)对全文内容起什么作用?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最后一课》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最后一课》课件 新人教版

1、学习韩麦尔先生、小弗朗士等人物的爱国感 情,努力学习祖国语言;
2、学习阅读做旁注;
3、通过扮演角色和改写,体会人物的心情;同 时学习心理描写;
4、品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铁匠华西特、郝叟、镇长……
环境: 普法战争结束后,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 林给德国。
情节:韩麦尔先生上最后一节法语课。
上学路上—— “我”的所见所感
最 (1-6) 后 上课时—— “我们”的表现 一 (7-23) 课 下课后—— 韩麦尔先生的表现
(24-29)
小组合作
如果你是小弗朗士
如果你是韩麦尔先生
韩麦尔先生
(外貌、语言、行动)

亡民爱族国国恨情痛
自主学习 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并品析其作用
小说三要素中的“环境”: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环境描写 的作用是什么?
1)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 2)衬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 3)暗示人物的结局。 4)烘托人物形象。 5)深化小说的主题。 6)推动情节的发展。
启导精思
3、第8段中的“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天的
早晨一样。”
渲染一种严肃的气氛,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描 写课堂的学习氛围做好铺垫。
4、第22段对韩麦尔先生小院子的描写“窗外
是他的小院子……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 顶了。”
写出了韩麦尔先生的惜别之情,衬托出韩麦尔先生被迫离开校
园家园的悲痛和热爱祖国的深情。深化文章主题。
最后一课
都德(法)
都德(1840-1897)
法国小说家。1868年出版长篇自 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 并以此在法国文坛上享有“著名小说 家”的声誉。
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他的 《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由于具有 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 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他 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有12部长篇 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态——温和、严肃、脸色惨白
爱亡 贪玩厌学
懊悔、难受、 细心、热爱
{ 国国 害怕老师
理解、同情、 敬爱、钦佩
天真幼稚
情恨 成熟、民族责
任感、爱国情
{郝叟老头、 都很忧愁 镇长、邮 感情激动 递员…… 声音发抖
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 言……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 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 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 狱大门的钥匙。
------这个动作,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深挚的爱 和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达到“此时无声胜有 声”的艺术境界。表示韩麦尔先生坚信法兰西必胜, 它也激励人们要永远不忘记祖国法兰西,这是韩麦 尔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发展
3、下课时韩麦尔先生悲壮、 不屈的精神。(24-29)
高潮和结局
平时
今天
一切偏安安静
开始上课的时候,
气氛 总有一阵喧闹,就
静地,整个教 室都有一种不
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平常的严肃气
氛。
学生
课前学生开课桌啦, 课前都已在自 关课桌啦,大家怕 己的座位上了。 吵捂着耳朵大声背 还有镇上的人。 书啦。
gěng duó
wǎn
gēbo
ào
zhuàn chéng chà
zhòu
yàoshi
wǔ qídǎo
xuān

hǎo sǒu
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liáng 量杯
níng 宁静


liàng 量力而行
nìng 宁愿
qiáng 坚强 强 qiǎng 勉强
jiàng 倔强
( ti)è 字帖 帖( tiě)请贴
作者背景 字词积累 朗读感知 明晰环境 走近人物
都德
品析语言 重点品读 探究主题 拓展延伸 创新作业
走近作者
都德(1840~1897),十九世纪法 国著名小说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 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 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 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最 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弗郎士贪玩、无忧无虑的幼稚心态。
社会环境:描写“普鲁士兵操练”“布告牌”交
待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并设置了悬念(布告牌 上到底写了些什么)为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好铺 垫。
课文从哪些方面
对他作了描写?
“最后一课”让他
发生了哪些变化?
镇上的人有什么表 现?
法 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 民
{外貌——礼服、领结、小黑丝帽 语言——耐心、细致、哽咽 动作——踱来踱去、瞪着眼、呆
都德名言:
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 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
——都德 好脾气是一个人在社交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都德
《最后一课》写于1873年即普 法战争的第二年。普鲁士军队 长驱直入,侵占巴黎,占领了 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 之一以上的土地。普鲁士政府 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 这篇小说写的就是乡村教师韩 麦尔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 的情景,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 的爱国感情。
感谢老师、对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愤怒、痛苦、懊悔、依恋(顽皮 幼稚 →强烈的爱国情) 痛诉悔恨心声、高度的民族责任 感
赞美母语→对祖国的热爱依恋
语言→思想纽带→团结→民族解放
沉浸在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中
学习专心→被感染,对祖国语言 的热爱
新字帖:“法兰 西”“阿尔萨斯”
字帖——像许多面小 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对服务、生活了40年的校园、家园无 限依恋和热爱,要离开的无奈和痛苦
法国人的心声,对祖国必胜的信 念,爱国主义和不屈的精神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 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 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找出文中表现 爱国主义精神 的具体语句品 一品
韩麦尔先生衣着
镇上的人忽然出现在教 室里学习祖国语言 小弗郎士自责、懊悔的 心理描写 韩麦尔先生自责、检讨 和对阿尔萨斯人的批评
赞美法语是世界最美的 语言
亡了国的人民……钥匙
听—细心;讲—耐心
飞进甲壳虫……学 生不注意、不分心
纪念“最后一课”、对法语的热爱
------转 拿 使 写 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他的痛 苦心理,倾注了他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
3、找出表现他内心极度悲痛的词语,简要分析它 的表达作用?
------“脸色惨白”、“他哽住了”写出了他对 侵略者的强烈的愤恨和丧失国土给他的沉重的打 击。表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感情。
4、“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两个大字:“法 兰西万岁”!“使出全身力量”这句话,表 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书写“法兰西万岁” 这两个大字,含义是什么?
---------神态、语言、动作描写;钟声宣告了最后一 堂法语课的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了,从此将和祖国的 语言告别;而先生的脸色中感到他对祖国的爱,对 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他的爱国精神,使我觉得他 的形象高大了,我认识到他不仅仅是一位教师,更 是一位爱国志士。
2、文中有哪些动词很好地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
( tiē)妥帖
解释词语 诧异:觉得意外和奇怪。 懊悔:做错了事,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哽咽:因极度悲伤,哭时不能痛快地出声。
哽,声气阻塞。
宛转:形容声音的圆转柔和。 征发: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者财物。
喧闹:喧哗热闹。
理清情节
1、“我”上学路上的见闻 和 心理活动。(1-6)开端
2、我们上最后一堂法语课 的情景。(7-23)
平时
今天
拿着大铁戒尺在桌 子上紧敲着,“静 一点,静一点……”
教师
平时“我”会迟 到会遭老师的责 骂
平时老师穿戴一般
踱来踱去,胳膊底下 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今天迟到,老师却很温 和地叫“我”“快坐好”
今天老师穿着只在督学来 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 漂亮礼服。
明晰环境
自然环境: 描写“天气”“画眉”等烘托出小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 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 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这段文字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为什么他听到钟声,脸色惨白?我又为什么觉得他 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 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 吧
坐在椅子里一动不 动……装在眼睛里带 走似的
法兰西万岁 (神态、动作、 语言)
阿尔萨斯是法兰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是一个整体,决不容许敌人侵占
洋溢着浓浓的爱国主义气氛(领悟了 老师的意图)
联想——表现了对敌人禁教法语的讽 刺、轻蔑(鸽子——和平使者,更具 嘲讽意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