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模板 (55)《回忆鲁迅先生 (节选)》课文研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自统编语文七下教师用书
一、整体把握
本文节选自萧红在鲁迅先生去世三年后写的回忆文章,主要对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进行了记述。作者以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许多零散的生活细节,将鲁迅置身在日常生活中去描写,使他的形象生活化、真实化,不仅可敬更加可亲。
文章由诸多片段连缀而成,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等多个方面。从鲁迅明朗的笑、轻捷的走路姿态写起,之后回忆了先生夜谈沉思、饮食习惯、开玩笑、读青年来信、不在意校样、看电影、翻书休息、夜里工作、尝鱼丸、包书和病中工作等诸多生活场景。这些片段的组合并没有严密的逻辑关联,其实就是鲁迅日常生活点滴的纪实,作者信手拈来,真实可信,感人至深。在平淡的生活状态下呈现出鲁迅先生的个性、情趣、思想,从细微之处显示了鲁迅伟大的品格。嘱咐许广平给萧红付车费的细心,和萧红开玩笑的诙谐,深夜读青年来信的负责,对有人用他的手稿包油条的不在意,工作到凌晨的刻苦辛劳,尝鱼丸的严谨求证,包书的认真细致,等电车时候吸烟的悠然……萧红以其独特的观察视角,让读者“不仅认识了思想家的鲁迅,也认识了作为一家之长的鲁迅和作为一个情义深重的宽厚长者的鲁迅”(肖凤《〈萧红散文选集〉修订版序言》)。
文章内容看似寻常甚至琐碎,心有所忆就落笔成文,但这恰恰是萧红写作的特点:貌似漫不经心的背后是对鲁迅深刻的了解,貌似轻描淡写的内里是对鲁迅炽烈的
情感。写日常琐事,却不落痕迹地展现了伟人情怀。文章以其别具特色的叙事风格,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为了怀念鲁迅的作品中的经典之作。这是萧红用心血谱写的一曲鲁迅先生的赞歌,也是一曲深沉凄丽的挽歌,萧红对鲁迅的景仰、敬爱、怀念之情缓缓地流淌其中。
二、素养提升
阅读能力培养。本课是一篇自读课文,文字量较大,结构松散,在指导自读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通读课文,梳理文意的能力。自读时要借助文旁的批注切入文章本身,为阅读引路,变无目的阅读为有目标阅读。在培养学生自读能力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课堂指导作用。教学中可结合本文的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阅读方法指导,指导学生重点阅读课文字里行间塑造了鲁迅怎样的形象特点,抓住描写中的关键语句去体会,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以批注的形式简洁地记录下来。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它直入文本,多是些切中肯綮的简短语句,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引导学生尊重个体阅读体验,写出个性化的批注是教师阅读教学行为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学生阅读能力养成的重要内容。
读写结合能力培养。本文是怀人散文的典范之作,也可看成是散文化的传记文学。这种文体主要特点是运用除虚构以外的多种文学手法,再现人物生平经历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刻画其鲜明形象和生动个性。本文作者萧红由于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身经历,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萧红的语言细腻明丽,平
实自然,如话家常却感人至深。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汲取写作经验:在写一个人的时候,要努力突出这个人物的特点,写出人物的精神。此外,写人的文章要实事求是地刻画,在细节中融入真情实感,发扬“不溢美,不隐恶”的文学创作传统,把写人与写事紧密结合起来。
三、问题探究
1.作者通过生活琐事刻画了鲁迅什么样的形象特点?文章开头就是神来之笔:“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严厉的鲁迅形象形成了鲜明对照。文中还有其他地方提到了鲁迅的笑声:有一次萧红去鲁迅家包饺子吃,“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在校对《海上述林》的间隙,鲁迅见萧红进来,对着几乎天天见面的她,居然说出“好久不见,好久不见”这样开玩笑的话;梅雨季,天晴了,“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这些都是温馨和谐、其乐融融的场面。
萧红还形神兼备地描绘了鲁迅的一些习惯动作,比如走路很轻捷,“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一往直前、义无反顾的果敢精神。淡淡几笔,就画龙点睛般地勾画出一个独一无二、鲜灵生动的“活的鲁迅”。
鲁迅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言辞间自然地流露出对妻子尊重与爱意。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他严格地要求着别人,更能宽容地对待别人,谁说鲁迅不可亲近?鲁迅对于青年人的爱,让人强烈地感受到鲁迅的可亲,他是那个寒冷年代无可替代的强大热源。
作者用生活中的琐事和人物自身的行为,表现人物形象,而不进行直接的评价,使人物形象特点既隐藏于字里行间又鲜明可见呼之欲出,可谓高妙之至。
2.文中寄寓了萧红对鲁迅怎样的情感?鲁迅说:“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为了培育萧红,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本文写于1939年,距鲁迅逝世已经三年了,作者的心境已经平静下来,但她对鲁迅的景仰、敬爱之情依旧。
文中写到萧红搬到北四川路后,“就每夜饭后必到大陆新村来了,刮风的天,下雨的天,几乎没有间断的时候”,可见她对鲁迅充满了敬仰和亲近;写到萧红在鲁迅家里和许广平一起包饺子,做韭菜盒子、荷叶饼,可见她和鲁迅一家人相处得十分亲密融洽;写到梅雨季遇到晴天,萧红高兴极了便跑到鲁迅家里,可见她对鲁迅有一种依赖和热爱,愿意与之分享好心情;写鲁迅看完电影后坐在桥边的石围上,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可见萧红眼里鲁迅如邻家老伯般随和亲切;还写到了鲁迅尝鱼丸、包书、读信、深夜工作等事,体现出萧红对鲁迅严谨、认真、细致、刻苦、坚忍等美好品格的赞颂。在萧红眼中鲁迅既是文学和思想上的导师,又是生活中的长者,也是让人信任亲近的朋友。
3.文中对鲁迅深夜工作背影的描写有什么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