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牧羊人》 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独的牧羊人》

教学案例

《孤独的牧羊人》教学案例

【教学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就是要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以音乐的美来感染和熏陶学生,提高他们感受、体验、鉴赏和表现音乐美的能力,在真、善、美的潜移默化中培育健全的人格和品行。本着这样的理念,我的教学设计、教学语言、师生互动等环节中都尽可能多地使用音乐语言,避免大量使用非音乐语言的文学性描述。同时所使用的教学设备、课件设计、音响材料、教师范唱、配器演奏、舞蹈律动等方面都有意识地突出音乐的美感,营造美的氛围,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真正得到美的享受,激发美的情感体验。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本节课我以新颖别致的《哆来咪》视频作为开场白,接着欣赏《音乐之声》影片中那个诙谐动听的《孤独的牧羊人》,再模仿牧羊人的歌声。让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从一开始就被激发出来,并一直持续到整一节课。

3.重视音乐实践。我设计的此课虽然是欣赏课,但没有仅仅停留在聆听这个音乐作品的美上,而是通过欣赏、模仿、演唱、配乐、舞蹈等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欢快的节奏,流动的旋律,有趣的画面,乐观的情绪,诙谐的歌声中充分体验、参与表现音乐。遵循音乐审美的本体属

性,注重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使学生能在音乐的审美环境中愉快地歌唱,自然地表演,积极主动地参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欣赏《孤独的牧羊人》,了解与学习约德尔调的唱法。学唱歌曲第一段。并尝试用歌声、打击乐和舞蹈律动来表现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欣赏中了解经典音乐剧《音乐之声》;在聆听、模仿中掌握歌曲旋律与约德尔特色唱法,在配乐、歌唱、表演中进一步走进音乐,在合作中学会与音乐对话。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歌曲活泼、诙谐、有趣的情绪,乐于参与歌曲的演唱与表演,体会音乐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愉悦。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是这部影片中的插曲,但与影片内容并无直接关系。它是以“戏中戏”的方式出现。女教师和孩子们一起作木偶戏表演,歌曲为表演时所唱。歌曲第一部分的节奏紧促欢快,旋律活泼跳跃,大跳(七度、八度、九度)音程频频出现,使歌曲显得十分轻松,充满活力。第二部分的音调较平稳,节奏也稍作拉宽。歌曲的尾声部分是由音阶后四个音( )的上下八度的节奏的变化而成。歌中的衬词“来咿噢嘟”可视为牧羊人所唱的歌声,使歌曲更为诙谐、有趣。演唱时常常提高嗓音,用假声突然翻高的方法,这都是美国乡村音乐的旋律风格和演唱特点。

2.教学对象分析

三年级第二个学期的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好玩。他们既还带着低段年级的天真、幼稚,却又多了几分主见与求学的欲望。在课堂上,他们喜欢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还特别喜欢模仿,对音乐的感觉非常灵敏,肢体的协调也发展得不错。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歌声、打击乐和舞蹈律动来表现出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表演热情。

【教学难点】

学习歌曲中真假声结合的约德尔调的衬词唱法。

【教学准备】钢琴、打击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导入课题

1.欣赏美国音乐剧《音乐之声》插曲《哆来咪》视频一段。

2.介绍美国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

《音乐之声》是一部美国好莱坞音乐剧,叙述了一个发生于1938年奥地利的真实故事。一个退役的海军军官,家中有七个调皮的孩子,他聘用了一名修女为家庭女教师。女教师通过音乐及生动的教育方法,对孩子们进行启发及熏陶,终于使七个孩子对她和音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首《哆来咪》就是女教师对孩子们进行音乐启蒙。

今天老师还要介绍另外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也是出自这部电影。一天上校家里来了客人,家庭教师玛丽亚带领着孩子们表演了一段精彩的木偶

剧,歌曲的名字叫《孤独的牧羊人》,非常的诙谐、动听,马上欣赏一下吧。请留意牧羊人的歌声,他是怎么样唱的?

【以《哆来咪》引出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让学生对此课的内容充满兴趣与期待。很好地为这一节课的学习垫定了基调。再引出《孤独的牧羊人》,水到渠成。】

二、深入学习,合作表演

1.欣赏《孤独的牧羊人》视频。

2.模仿牧羊人的歌声:嘞哦嘞嘞哦嘞嘞咿哦

师:这就是歌曲最有特色的地方——即衬词部分的真假声快速转换,非常流畅活泼。其实就是牧羊人在模仿他的羊发出的叫声。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曲调。

3. 说说对歌曲的感受。(活泼、诙谐、有趣的)

4. 点题——既然歌曲给我们的感受是活泼、诙谐、有趣的,为什么它的名字却叫《孤独的牧羊人》?你怎么看这个题目?

生1:我觉得牧羊人没有同伴。

生2:牧羊人好像用歌声来打发寂寞。

师:说得真好!虽然高高的山顶上只有牧人一个,没有人陪伴他,但他的内心并不孤独。他用自己嘹亮、明快而动听的歌声表达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由此而感染了一大群人,有王子、农夫、喝啤酒的人,最后还有个小姑娘和他唱起了二重唱。

【这里通过对歌曲名字的谈话考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牧羊人的乐观热情的生活态度】

5.学习衬词部分:嘞哦嘞嘞哦嘞嘞咿哦

(1)听老师范唱,并讲解如何运用真假声转换的方法。

(2)跟着钢琴轻声练习。

6.师生合作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

(1)出示第一段歌词,师唱黑色部分,生唱红色衬词部分,最后两句大家一起唱。

(2)师生交换,生读黑色部分,师唱红色衬词部分。

(3)生跟钢琴唱。

(4)跟伴奏唱。

【用两种颜色把歌词的衬词前后两部分区分开,师生合作学习,化繁为简。由于歌词的排列很密集,节奏很紧凑,所以只重点学习第一段歌词。】

7.跟着音乐用打击乐分组合作为以上四句配乐。

【配乐时也按歌词的黑色红色两部分分配角色。圆舞板演奏黑色部分即每句的前半句,串铃演奏衬词部分,副歌部分用摇铃担任,间奏则让双响筒担任,各类乐器各司其职,一拍也不落下。这就锻炼了学生聆听音乐时的高度注意力与相互之间的配合。】

8. 整曲欣赏。第二段站起来加即兴律动边唱边表演。

9. 二人小组用集体舞的形式表演。

【当歌曲唱会了,会用打击乐演奏了,音乐也在不断地重复中变化着,它在召唤孩子们与这明朗欢快的节拍进一步互动交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