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说课稿

各位专家,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容是《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第一课时。以下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向各位专家汇报我是如何研究教材、备课和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说教材分析

1.从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来看

本节课教学容选自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六章《数列》第三节。(1)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等。(2)进一步学习数列知识和解决一类求和问题的重要基础和有力工具。

(3)渗透的类比、错位相减、分类讨论、方程等丰富的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

2.从学生认知角度看

(1)积极因素: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很容易把本节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从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

(2)不利因素: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突破;另外,对于q = 1这一特殊情况,学生往往容易忽视。

3、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并能初步运用公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能够培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并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加强从特殊到一般,类比,分类讨论,方程等思想方法的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索发现,亲历解决问题过程,学生能够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体会数学的严谨性,并通过挖掘历史小故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感受数学的美。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初步运用。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二、说学情分析

(1)授课对象是我校高一会电班学生,学生总体基础不好,但学习氛围不错。(2)中职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了一定的方程思想。

(3)学习积极性尚可,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究问题能力、合作交流意识等方面发展不够均衡,水平参差不齐。

三、说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

1、趣味漫画故事引入课题,为公式推导创设情境,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2、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增大教学容量和直观性。使学生在思考中认知,在探究中归纳,在实践中总结。整个设计过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实施诱、思、探、究的教学思想。

学法指导:

新课标理念倡导“以人为本”,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指导学生学会“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从类比中探索研究从而找到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和PPT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铺垫新知

1、等比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

2、等比数列的每一项之间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等比数列各项特点:即从第二项起每一项比前一项多乘以q,从而为“错位相减法”求等比数列前n项和埋下伏笔。

(二)、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我选用下面的漫画故事引入新课,话说总所在公司由于资金不够,于是向王总所在的小额贷款公司借钱,王总一口答应:“行,从今天起,在一个月(30天),我每天向你公司注入资金10万元,每天如此;而作为回报,你第一天返我1分,第2天返我2分,第3天返我4分,以后每天返的钱都是前一天的2倍,直到这一个月结束。如果你觉得没有问题,我们马上可以签合同。”

【问题】假如你是总公司的会计,请你帮忙分析,合同能不能签?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使其明白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通过思考,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很快建立起数学模型(结合课件展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推导关键是变“加”为“减”,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突破,因此教学中我着力在这儿做文章,留出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比较。我引导学生观察(1)式的特点,通过学生的探究,逐步引入错位相减法。经过繁难的计算之苦后,突然发现上述解法,真是太简洁了!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并通过求出特殊的等比数列的前30项和,引出课题。

(三)、类比联想,推导公式

【设计意图】接下来我引导学生从上述例子进行类比、联想,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步步深入,由学生自己探究公式,从而体验到学习的愉快和成就感。

(四)、公式运用,深化知识

由于中职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思维不够全面,在这里我不忙揭破q=1不成立这种情况,而是设置了下面两道练习,让同学们从纠错中发现问题,从而加深对公式的认识。

【练习1】完成下列各题中的求和问题:

239101001133332333(1003)S S =++++

+=++()()个相加

【设计意图】

(1) 熟悉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直接应用但是注意数列的项数。

(2) ?,1公式还能用吗时公比=q

对于q = 1这一特殊情况,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尤其是在后面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错,因此我设置了下面一道例题。

【典例分析】已知等比数列{}n a 中,2

33=a ,293=s ,求10s 。 实际教学中实现关教学目标,仅依赖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是难以实现的,必然有相当多的学生跟不上节奏。为解决学生接受新知时常见的差异,我在课堂上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整个课堂教学呈现的是教师引入问题,组交流得出共同结论,组际交流碰撞思维火花,师生共同分析得出标准答案。这种模式极提升了全班同学的学习效率,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交流合作能力,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高。最后将学生归纳的结论进行小结,从而整理出解题思路,并通过学生规的解题步骤,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为了能够更好地把握本节课的重点,我将公式的运用录成微课,放在班班通以及班级的QQ 群上,利用这种信息化的平台,让学生能够更加方便地自主学习。

【练习2】学生练习是评价一节课教学效果的最直接方式,师生共同完成例题之后,通过由浅入深的练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精神,通过板演,互评,培养同学们的纠错能力,应变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五)趣味数学,情感升华

我想同学们可能都对课本中经典的象棋故事感兴趣,并替国王不能兑现诺言而担忧,因此我给出了故事的精彩结局。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课本中趣味故事的完美结局,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只要多一些思考,就会多一些发现和智慧”!

通过挖掘历史小故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感受数学的美。

(六)归纳小结,回顾提高

总结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容,将本节容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发挥承上启下作用。所以我提出学生自主小结,引导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方法?体会了什么思想?在哪些方面还有待加强?

(七)布置作业,分层落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