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模板:3319-实践育人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实践教学教育研究课题(3篇)

实践教学教育研究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实践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然而,当前实践教学在高校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等。

因此,开展基于实践教学的教育研究,探索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目的1. 分析当前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实践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2. 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 探索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4. 为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实践案例,推动实践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研究内容1. 实践教学现状分析(1)实践教学资源分析:包括实践教学场地、设备、师资等资源的配置情况。

(2)实践教学体系分析:包括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安排等。

(3)实践教学评价分析:包括实践教学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

2. 实践教学问题探讨(1)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践教学场地、设备、师资等资源难以满足学生需求。

(2)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不合理。

(3)实践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评价方法单一,评价标准不明确。

3.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1)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合理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3)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优化实践教学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实践教学评价机制探索(1)多元化评价方法: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2)科学评价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的客观性。

(3)评价结果反馈: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改进实践教学。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关于实践教学、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文献,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育人 实施的方法和路径研究

育人 实施的方法和路径研究

育人实施的方法和路径研究育人实施的方法和路径研究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课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和实践。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路径的建议:1. 确立明确的教育目标:在育人实施之前,需要明确教育的目标和期望成果。

这有助于确保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有共同的理解和期望,也有助于制定合适的教育计划和方法。

2.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采用更加灵活、互动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3. 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强其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4.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良好的教育环境是育人实施的重要保障。

这包括提供必要的教学设施和学习资源,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

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育效果。

5. 开展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兴趣、能力和需求,因此育人实施应该注重个性化教育。

通过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和方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潜力。

6. 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是育人实施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评价机制,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问题,为进一步的教育计划和方法提供依据和参考。

7. 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可以提高育人实施的效果和质量。

通过与家长、社区、企业等的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总之,育人实施的方法和路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结合学校、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合适的教育计划和方法。

同时,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完善和优化育人实施的方式和路径。

中学课题项目申报书:农村中学实践育人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中学课题项目申报书:农村中学实践育人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农村中学实践育人的途径和方法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农村实践育人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问题的提出:伴随人类的发展过程, 人对自身及教育的理解和认识都在不断深化。

在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21世纪, 人的主体性和教育的实践属性越来越显得重要, 实践育人理念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这一理念对于探讨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对于实践的重视使得学校的实践育人工作得到逐步开展,但是与培养新世纪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要求还有差距。

要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育人培养的观念,以强化德育实践育人和教学实践育人相结合的教育教学要求为重点,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努力推动农村中学实践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

具体而言,主要有二个方面的落实途径:一、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实践育人理念。

教学实践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育人的途径和方法之重拳。

二、是通过德育实践活动落实实践育人理念。

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是德育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

通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使育人目标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及行为方式。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基于通过德育实践活动和教学实践活动中育人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来完成此课题。

2、课题界定: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是是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实践活动是育人的生命。

实践育人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就是通过实践性活动对学生德育过程施加外在的影响,使学校教育达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目标,通过内外的交流互动而起到积极有效的教育作用。

基于上述思考,我们把"实践育人"界定为:以实践活动为基本活动形式,在德育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的情趣,形成健康人格;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确定,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

中学课题项目申报书:山区中学实践育人的途径与方法案例研究

中学课题项目申报书:山区中学实践育人的途径与方法案例研究

山区中学实践育人的途径与方法案例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山区中学实践育人案例研究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山区中学实践育人的途径与方法案例研究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问题的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断觉醒、个性化的成长需求不断多元。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多元选择的成长平台,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是我们课题研究的目标。

21世纪的中学生,信息量大。

在文化取向日趋多元的社会,面对成长背景、审美偏好、思维方式迥乎不同的中学生,我们依靠传统说教讲理、知识传授的简单途径做教育,是很难真正达到育人目的的。

宜昌市远安县自有“山青水秀,林木繁茂,民宅秀丽,世外桃源”之称,是全省唯一整体不对外开放县。

没有高铁、没有火车、没有飞机。

可是,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连绵无穷的大山阻隔了高端的教学资源,但阻碍不了山里孩子们成长的步伐。

如何点燃山里孩子们学习成长的心灵火苗,拓展孩子们成长成才的多种渠道,远安教育人一直在苦苦探索。

育人的途径多种多样,我们拟定通过案例研究形成山区初中阶段的育人系列方法和途径。

一是通过课程再造和实施案例研究探讨实践育人途径。

主要是研究校本课程的研发,开阔眼界,是山区中学对学生进行育人的方法拓展。

二是通过学生社团活动案例研究突破实践育人的途径。

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活动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

通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山区的孩子自信、大胆、大方、大气地成长。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基于课程再造和实施的案例研究、学生社团活动的案例研究来探讨山区中学实践育人的途径。

2、课题界定:育人是让学生通过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实践活动是育人的载体。

实践育人,就是通过实践性活动对学生成长成人的过程施加外在的影响,使学校教育达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目标,通过内外的交流互动而起到积极有效的教育作用。

教学实践方法研究课题(3篇)

教学实践方法研究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基于学生主体性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方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目的1. 通过本课题研究,探讨基于学生主体性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方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探索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模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基于学生主体性的小学语文教学理论探讨(1)学生主体性的内涵及意义(2)学生主体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3)国内外关于学生主体性研究的现状及启示2. 基于学生主体性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方法(1)情境教学法(2)探究式学习(3)合作学习(4)自主学习3. 基于学生主体性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2)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3)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学生主体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2. 观察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参与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3. 访谈法:与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4. 行动研究法: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基于学生主体性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方法,并对方法进行优化和改进。

五、课题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查阅相关文献,明确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确定研究对象和范围。

2. 实施阶段: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参与情况。

3. 分析阶段: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4. 总结阶段:撰写研究报告,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推广研究成果。

思政课题 科研育人 结题申请

思政课题 科研育人 结题申请

思政课题科研育人结题申请【课题名称】科研育人【课题来源】思想政治理论课【课题背景和意义】科技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对于培养创新人才至关重要。

在高等教育中,思政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意识的重要课程之一。

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程,思政课与科研育人的目标是一致的。

科研育人课题的开展可以强化思政课程与学科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科研的意识,促进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提高科研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内容】1. 科研育人的理论模式和方法研究:分析科研育人的理论基础,研究科研育人的核心要素和实施方法,探究如何在思政课程中融入科研育人的要素。

2. 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以某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研究该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科研育人的培养模式和路径。

3. 科研育人实践案例研究:选择优秀的科研育人实践案例,深入研究该案例的实施过程、得到的成效和经验教训,总结科研育人实践的成功经验和可借鉴点。

【研究目标】1. 探索科研育人与思政课程的有机结合,提出科研育人模式和路径。

2. 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总结科研育人的理论基础和现状。

2. 问卷调查法:设计科研育人能力和实践情况的问卷,对目标学生进行调查,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3. 实地观察法:对某高校的科研育人实践进行实地观察和访谈,了解实施情况和效果。

4. 案例分析法:选择科研育人的成功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取经验教训。

【研究预期成果】1. 形成科研育人模式和路径,为思政课程中的科研育人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

2. 提出针对性的科研育人措施和建议,帮助学校和教师提高科研育人的效果。

社会实践课题研究论文(五篇):高校社会实践育人工作分析、社会实践在人体发育学课程中的应用…

社会实践课题研究论文(五篇):高校社会实践育人工作分析、社会实践在人体发育学课程中的应用…

社会实践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高校社会实践育人工作分析2、社会实践在人体发育学课程中的应用3、社会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考4、高校体育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5、高校立德树人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价值全文总字数:18875 字篇一:高校社会实践育人工作分析高校社会实践育人工作分析[摘要]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树立家国情怀、体悟社会担当、培养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针对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社会实践工作呈现的新特点和面临的新挑战,本文从四个维度分析了高校育人工作的提升方向和改进思路,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校声誉、彰显母校关切以及推动社会进步。

[关键词]高校;社会实践;育人工作;维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在服务引导中加强思想教育,把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1]。

当前,社会实践已成为高校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以及服务社会的有效手段,也是培育学生社会责任、家国情怀以及专业素养的重要载体[2]。

随着校地和校企资源的不断整合与优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日益呈现出规模大、主题广、专业性强等显著特点,本研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校社会实践育人工作的四个维度,以期为此项工作的实施提供一定参考。

一、从加强思政教育的高度重视社会实践(一)加强领导重视社会实践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也是校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好的补充和延伸。

因此,高校需要专门成立院校两级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高处着眼、全面布局、统筹规划,切实加强院校对于社会实践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制度的顶层设计,在组队选题、立项申报、工作开展以及答辩总结等环节严格把关,使学生从制度、情感以及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工作的重要性、关键性以及严肃性。

(二)专职教师随队大部分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认为,专职教师随队更有利于实践工作的开展,教师可以在指导工作、协调资源、鼓舞士气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课题申报范本:4362-实践育人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课题申报范本:4362-实践育人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实践育人的途径与方法研究(一)问题的提出:中小学课程改革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冇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但也而临新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学生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

这些变化和需求对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当前,中小学教育实际与立徳树人的根本要求还存在一泄差距。

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徳,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而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徳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强化教学的实践育人功能,确保实践活动占有一上课时或学分。

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建立一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

中小学要探索把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2016年国家教育部、发改委、旅游局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为实践育人再添新规。

实践育人是当前教冇的现实短板,探索“实践育人的途径与方法”,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本课题立足于义务教育初中段开展研究。

(二)课题界定本课题的关键词是实践育人。

实践冇人首先是一种育人理念,是在充分认识实践与人的密切关系,尤其是对于人的成长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冇人理念。

实践育人又是一种教育活动, 是基于学生当下的发展水平,通过知识、经验的传授和方式方法的创新,通过开发各种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价值的认同,使学生得到全而而和谐的发展。

1、课题含义:落实实践育人的理念,探索适合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实践育人途径和科学方法。

课题申报模板: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方式与途径的研究

课题申报模板: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方式与途径的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方式与途径的研究课题名称: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方式与途径的研究关键词:学科教学,德育,渗透,途径,方法,研究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专项课题学科分类:其他研究类型:其他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一、课题研究的现状通过对美日德法英俄等教育发达国家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形式的比较研究,我们认为,当前国内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也未达到我国《中学德育大纲》和《国家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要求,主要问题有六个“不够”:一、学校领导对学科教学中的德育重视不够;二、有关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的制度建设不够;三、教师对学科教学中德育意识不够;四、教师进行德育渗透的能力不够;五、学科间的相互配合不够;六、家长和社会对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认识不够。

二、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

学科德育渗透是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是教师有意识的加强对教学过程的优化,使知识、技能、思想教育三者有机的容为一体,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德育的实效性。

学校的大量时间是多科课堂教学,任何学科的内容,无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其它学科教材中都蕴含有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如果注重挖掘和融会贯通,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必将取得教学和教育的效果。

比如:在课堂教学的语言机能、学科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学习过程、动手试验、文化意识中,通过有意识、有计划的潜移默化、点滴浸润,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爱科学爱社会爱大自然、坚强的意志品质、学科学爱科学爱探索创新的积极的求知欲望、健康的性格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等优良个人品质。

德育课题申报书:实践育人的途径和方法—“乡土乡情”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开发

德育课题申报书:实践育人的途径和方法—“乡土乡情”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开发

实践育人的途径和方法——麻城市“乡土乡情”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学科分类:德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研学旅行活动课程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实践育人的途径与方法研究——麻城市乡土乡情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一、问题的提出:2013年,我国开始推行“研学旅行”试点工作。

2014年、2015年,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

文件中,对“研学旅行”的概念、内涵和范畴进行了阐释和规范。

研学旅行的试点城市也从最开始的四个,逐步扩大为十多个省市地区。

2015年10月,麻城市被教育部基教一司确定为全国研学旅行试点单位。

麻城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中段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全市版图面积3747平方公里,人口126余万。

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15个镇、1个乡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文脉深厚,民风纯朴,资源丰饶,景色宜人,胸襟开阔,交通便利,是著名的红色古城、杜鹃花城、交通新城、特产名城,是大别山中心城市和旅游门户城市,是近年来湖北省发展最快的县市之一。

如何立足本土文化,开发具有麻城特色的研学课程,是急需突破的课题。

二、课题界定:课题的含义:“麻城市乡土乡情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实施”就是基于麻城丰富的乡土资源,深度研发一系列融合“文化”和“服务”,兼具“学、养、情、吃、住、游”六要素,体现综合性、创造性、实践性的课程课题的内容:重点研发以“乡土乡情”为主要内容,以“基地+研学点”为主要模式的“红色文化、绿色文化、移民文化、民俗文化”四大系列活动课程。

课题研究的范畴:研究包括行政管理层面的指导性文件、方案、计划的制定;课程实施层面的课程案例、指导手册、活动影像的开发;辅助服务层面资质的标准、场地的要求、安全管理等等。

课题研究的对象:小学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研学旅行,也叫游学。

我国历史上游学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时期的孔子、明代的顾炎武、清朝的梁绍壬、现代的陶行知等。

课题申报范本:44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和方法研究

课题申报范本:44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和方法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和方法研究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抛弃传统、丢弃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血脉。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但甄别力明显欠缺。

社会转型期也是价值观的反思、裂变、更新和塑造时期,这愈发使得学生在价值观方面产生诸多困惑和迷茫,特别需要给予强有力的引导。

2)课题界定:该课题是一个既研究理论发展,又研究实践经验总结的综合性研究课题,更偏重于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方向。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当前学术界的研究主要集中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1)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有学者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优势,包括顽强的生命力与深远的凝聚功能,鲜明的主体性和强大的整合功能,具有持久的精神激励性与动态的延续、创新功能。

还有学者认为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国民的道德水准和精神修养的重要作用。

认为民众道德的养成依赖于传统思想文化的熏陶,并且古代优秀的伦理道德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于今仍有现实意义,同时,借鉴传统道德的教化手段可以促进公序良俗的形成。

(2)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所蕴含的珍贵思想精华、道德规范、价值理念。

六方面说。

有学者认为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六条,即“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是传统美德、政治理念、社会理想、民族精神方面的根本要素,是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核心内容。

五方面说。

有不少学者们认为,“三纲五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所在,但是“群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是封建糟粕,应予以批判和抛弃,但是“仁义礼智信”的“五常”至今却是仍有合理价值,应予以继承和发扬。

如戴木才认为“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的精髓。

劳动育人课题申报书

劳动育人课题申报书

劳动育人课题申报书
一、申报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为“新时代背景下劳动育人的实践与探索”。

二、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劳动育人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劳动育人的实践与探索,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案。

三、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育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2)新时代背景下劳动育人的特点与要求;
(3)劳动育人在学校教育中的实施策略与途径;
(4)劳动育人在家庭教育中的实施策略与途径;
(5)劳动育人的评价体系与标准。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劳动育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2)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劳动育人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
(3)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校和家庭在劳动育人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4)实验研究法:选取部分学校和家庭进行实验研究,探索劳动育人的实施策略与途径。

四、预期成果及创新点
预期成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期能够形成以下成果:
(1)构建新时代背景下劳动育人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
(2)提出符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实际的劳动育人实施策略与途径;
(3)制定劳动育人的评价体系与标准;
(4)形成一份高质量的课题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

创新点
本课题的创新点在于:
(1)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劳动育人进行系统研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补充;。

课题申报范本:3926-技能大赛引领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育人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课题申报范本:3926-技能大赛引领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育人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技能大赛引领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育人的途径与方法研究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提出问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践育人工作,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实践教学计划的落实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必须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寻求更好的实践育人的途径和方法。

(2)课题界定通过分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职业技能大赛的内容和特点,重新定位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了职业技能大赛引领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育人的途径与方法。

(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在国内已有的研究中,主要是有关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对职业技能大赛的反思,对师资队伍的建设等等,职业技能大赛对实践育人的途径和方法研究、对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职业技能大赛如何更好地与教学相衔接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国内学者对职业技能竞赛的其他方面的研究仍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我省在职业技能竞赛方面起步较晚,经验还比较欠缺,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对于相关技能竞赛的研究,目前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尚未形成一套成熟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如何借鉴和学习我国其他地方已有的职业技能竞赛的经验确实值得探究。

在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时发现关于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方面的分析研究成果有限。

主要有:吴承霞在《以技能竞赛引领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提出要以技能竞赛引领教学团队、要依托实训基地组建团队、要以老带新做大教学团队等有效措施。

徐媛媛在《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中探索了“五大模块课程体系”,设计了“六大竞赛项目”,试图全面落实“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竞赛观。

李燕在《会计职业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对接模式的探讨》中探析了职业技能竞赛的作用和意义以及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对接模式对教学环境及师资力量的要求。

贾艳丽在《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中分析了职业技能竞赛属性与人才培养的契合,并提出了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完整word版)申报课题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和技术线路图

(完整word版)申报课题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和技术线路图

课题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认识社会要进行调查研究。

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为此目的,就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

因此,本次实践活动将以实地调研为基础,以理论研究为辅,从实地调研中得出客观结论,分析两校区文化传承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探究其深层次原因,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以网络为手段,在借鉴全国各地中小学课堂实验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经典成功案例,将大量存在的客观实际升华为精炼的理论,提出可行的建议,从而对我们的课堂研究有所裨益。

简言之,即实地调研,理论分析——对比借鉴,数据分析——总结归纳,提出建议——现实应用,实践检验。

思路如下图:
2、研究方法
1)实地调查法。

在本校进行调查,实地了解本校课堂改革现状。

2)问卷调查法。

在学生和教师为样本发放问卷,以了解其观点。

3)文献研究法。

参考各地区课堂改革成果,而提出观点。

4)信息分析法。

以网络交流和学术讲座为主,以网络为手段和媒介,获取两校区相关资料并分析;以学术讲座的形式将信息分类汇总,籍由指导老师指导升华。

5)对比分析法。

放眼全国对比我校课堂改革存在的问题,从而以更广阔的视野解决问题
数据分析法。

以实地调研得出的数据为基础,进行科学的定性定量分析。

3、研究技术路线图(如下)。

课题申报模板:3319-实践育人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课题申报模板:3319-实践育人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实践育人的途径与方法研究一、问题的提岀孔子认为教育应该“知行统一”,董其昌认为应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20世纪50 年代,我国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在21世纪初,淸华大学提岀了“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实践教冇是贯彻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创新的源泉,是调理自我心理的良药,是从简单向综合、从知识向能力、从聪明向智慧转化的催化剂。

实践育人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就顺应而生,让实践学习,实践育人,进入我们的教学,促进我们的研究。

二、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实践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广大青少年学生成长为成功人才的重要环节和保障。

“方法、途径”指为达到目的而采用的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和途径。

“实践育人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即指通过实践育人途径和方法的研究,使学生明确培养目标,注重综合素质提升,在实践中感悟与完善,以强烈的实践创新意识,尽快融入社会,担当起应尽的社会责任。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实践育人已经成为学校建设的内在要求,特别是《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髙校实践冇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 1号)》出台以来,尤貝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来,作为提髙髙校思想政治教冇实效性重要途径的实践冇人越来越备受推崇。

笔者通过梳理文献,综述成果,并简要评价,希望为学校实践冇人的工作决策、实施以及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肖建认为我国实践冇人观的问题与困境主要体现在实践的形式化、实践的认识论化和实践的功利化三个方而。

李鹏飞认为实践冇人存在教育认识确实、教学体系缺漏和条件保障缺位等问题。

赵袪茁研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冇人工作现存思想认识不到位、保障机制不健全、统筹联动不完善和评价机制不科学等四个方面。

张宁珍认为,影响实践冇人实效性的主要原因有主体对实践育人的认识不够、参与不多,弃人过程的职业性不明显,教师的实践弃人能力、规范化有待提髙等。

课题申报范本:4047-推进初中阶段全过程实践育人的途径与方法

课题申报范本:4047-推进初中阶段全过程实践育人的途径与方法

课题申报范本:4047-推进初中阶段全过程实践育人的途径与方法推进初中阶段全过程实践育人的途径与方法(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当前中国教育改革过程中诸多原因致使小城镇和城乡结合区域大部分学生道德品质逐步下滑和学习兴趣逐步减弱的不良现状:一是学生“自我”意识浓厚,缺乏社会责任感。

许多中学生从小娇生惯养,任性、自私,漠不关心他人,缺乏起码的社会道德责任感,这是造成学生道德修养素质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是学生心理素质差,承受能力弱。

常有一些中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缺乏全面了解,对美好的一方想的过多,面对人生道路的困难和挫折缺乏心理准备,一旦受挫,不知所措,乃至丧失自信心和生活的勇气。

特别是心里得不到抚平和慰籍时,则变得异常扭曲,造成严重的道德缺失心理及行为,做出许多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

三是学生放松了自身的道德修养。

有些同学存在着人格两面性,在家长和师生面前两面派,弄虚作假,考试作弊也不以为耻。

课堂内不能集中精力学习,课外又拉帮结派,搞“小团体主义”,放松对自己的道德培养,使之滑向了道德伦理的底线,而不能自省自悟,则误入歧途。

四是单亲家庭和留守学生大量出现,强烈冲击着家庭成员的关系道德伦理底线。

致使这些中学生无人管教,自由放纵,组织纪律涣散,学习成绩下滑,形成学校家长难以管教的“双差生”。

五是社会不良的社会风气会使一些涉世不深,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的学生走向歧途。

六是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仍普遍重智育,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再加上道德教育方式的单一、方法的陈旧落后,使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效果不显著。

2013年我校成立之初,为了谋求学校发展,就把“厚德载物,实践育人”作为的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以“大量教育教学活动为载体,让师生在众多的活动中体验感悟、反思、成长”的“真德教育”特色办学模式。

四年来在铸就教师“真”的师魂,锻造学生“真”品质方面,已初见成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育人的途径与方法研究一、问题的提出孔子认为教育应该“知行统一”,董其昌认为应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在21世纪初,清华大学提出了“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实践教育是贯彻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创新的源泉,是调理自我心理的良药,是从简单向综合、从知识向能力、从聪明向智慧转化的催化剂。

实践育人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就顺应而生,让实践学习,实践育人,进入我们的教学,促进我们的研究。

二、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实践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广大青少年学生成长为成功人才的重要环节和保障。

“方法、途径”指为达到目的而采用的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和途径。

“实践育人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即指通过实践育人途径和方法的研究,使学生明确培养目标,注重综合素质提升,在实践中感悟与完善,以强烈的实践创新意识,尽快融入社会,担当起应尽的社会责任。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实践育人已经成为学校建设的内在要求,特别是《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出台以来,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来,作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重要途径的实践育人越来越备受推崇。

笔者通过梳理文献,综述成果,并简要评价,希望为学校实践育人的工作决策、实施以及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肖建认为我国实践育人观的问题与困境主要体现在实践的形式化、实践的认识论化和实践的功利化三个方面。

李鹏飞认为实践育人存在教育认识确实、教学体系缺漏和条件保障缺位等问题。

赵蓓茁研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工作现存思想认识不到位、保障机制不健全、统筹联动不完善和评价机制不科学等四个方面。

张宁珍认为,影响实践育人实效性的主要原因有主体对实践育人的认识不够、参与不多,育人过程的职业性不明显,教师的实践育人能力、规范化有待提高等。

田银华研究认为,实践育人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存在着呈学科化偏向及运行机制不畅、资源整合不够等问题。

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传统的道德教育采用的是“美德袋”模式。

该模式把学生的品德看作是“一代美德”,因而在道德教育内容上选择特定社会中公认的到的戒律或美德条目;在道德教育方法上,把学生心理看作是等待填充的“道德之洞”或“美德之袋”,因而强调道德条目的灌输。

杜威认为,这种模式“不仅不能促进反而制约了儿童的智慧和道德的发展”。

实践育人国内外形势都极为严峻,是我们必须探讨和研究的主题,为我们学校,乃至国家都会有积极的贡献。

四、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通过对实践育人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真正寻找到有效地实践育人的方法与策略,进而以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这样才能真正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程学习的活动中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在提高成绩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对学习的兴趣,如此循环让学生真正获得快乐的学习过程。

通过学生学习动力的培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实践育人已经成为一种理念,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

目前就实践育人价值进行探讨的研究成果还不多,从价值视角进行专题研究的更是寥寥。

如(1)吴亚玲支出实践育人代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代表一种新的教育观、预示一种新的育人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2)陶伟华认为,实践育人的价值可以概括为“四个有利于”。

(3)肖建认为实践育人呈现出价值扩展的现象,重点体现在增强社会责任该、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教革、提高人才质量、转变发展方式、培养“三创精神”和增强实践能力等方面。

五、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一)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积极主动构建新的知识经验,教师不是简单知识的传授者和呈现者,而是与学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自己进行理解,教师应重视因经验背景的差异,而形成的学生个体差异,并就此作出调整,进行外部引导。

这正是研究性学习中对于教师的新的角色定位。

建构主义提倡学习的互动性,认为学习不是学生孤立的活动,学生作为社会的人,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进行学习的,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学习小组合作互动完成,要在学习小组中相互交流,分享信息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促进人与人间的合作与联系,这正是研究性学习要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与分享的目标体现,要求学生学会分享,乐于合作的精神。

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教育的过程应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学生而教,教师不是权威,而是“助产士”,教师对待学生要“无条件积极关注”,师生间真诚平等相处。

我国新课程思想的一大亮点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在此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3、互动型教学理论互动型教学理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充分、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一种获取知识的欲望。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具体安排、确定综合实践活动各部分内容和组织形式。

(二)研究目标1、基于实践的学习,重点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变结论性学习为过程性学习,要引导学生掌握自主探究的方法和要领,帮助学生通过操作、考察、实验、自主探究的活动解决问题,感受生活。

2、实践育人活动的实施,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从整体上把握活动内容的结构、层次和过程,关注学生现实和未来需要,为学生发展提供开放空间。

3、实践育人活动的开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发现和确定研究的问题便成了活动实施的关键,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现其教育功能,需要关注学生对活动过程的体验和方法的取得。

4、实践育人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它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更不以对知识复述与否为标准,而是着眼于完善学生的素质结构,追求学生独具特色的全面发展。

5、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实践育人活动的设置,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要努力重塑学校文化,培植学校的创新文化氛围,大力推进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三)研究内容通过开展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有小学生情趣和时代气息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等各个方面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生活自理、行为自律、性格自强、人格自尊力。

从中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从而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

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研究。

(一)理论研究1、小学实践育人活动课程形态特点研究。

2、学科教学与实践育人活动课程关系研究。

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各学科课程中与育人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切入点的研究。

4、实践育人活动课程中活动专题与课程整合的相关研究。

5、素质教育(学生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的相关理论研究。

(二)实践探索与研究:1、教师整合能力的培养研究。

2、实践育人活动课程与语文学科整合的途径、方法研究。

3、实践育人活动课程与数学学科整合的途径、方法研究。

4、实践育人活动课程与科学学科整合的途径、方法研究。

5、实践育人活动课程与音、体、美学科整合的途径、方法研究。

6、实践育人活动课程与品德社会(品德与生活)课程与整合的途径、方法研究。

7、实践育人活动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途径、方法研究。

8、课程整合的监控、评价、保障机制研究。

(四)研究假设1、对每种育人形式来说,尽管有通用的育人方法,但是每种育人形式都有与之相应的独特的育人方法。

不同的育人方法和不同的育人途径相适应,才能体现实践育人的真正价值。

同时每一种育人形式下的育人方法也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2、在不同的育人方法中运用各种途径,可明显提高育人效率。

因为育人策略使学习行为理性化、具有针对性,从而避免盲目性。

(五)创新之处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来开展实践育人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六、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尽管我校在全市范围具有一定规模,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存在较明显优势,但一线教师教学水平提高途径仅限于参加上级各部门组织的各种集中培训,致使针对性和实效性都不是很强。

那么要真正提高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技术水平,仅靠教师本人刻苦钻研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要尽可能创建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争取在校内开展多种形式的有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及有效的校本培训活动,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确立的研究思路是:⑴校内教研组组织讲课、听课、评课并总结其中的得失。

⑵组织教师队伍到其他名校拜师学艺求取“真经”。

⑶回校总结制定改进方案,融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创新教学水平。

(二)研究方法1、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真实要求2、通过角色转变探索实践育人的方法3、以树立正确的“三观”为目标进行实践育人(三)技术路线1、搭建专业技能平台,拓展实践育人途径2、推行“一系一品”活动,丰富实践育人途径3、开展实践学习新模式,开辟实践育人新途径4、开展志愿者活动是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5、社会公益活动,助力实践育人成效(四)实施步骤1、宣传动员阶段:做好“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的宣传工作,营造气氛,成立课题小组,制定实施方案。

2、、准备阶段:搜集网络上、过去教学活动中成功的优秀的课例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理论知识,3、、组织实施阶段:健全校内教研组活动计划和教研制度。

组织优秀、先进的中青年教师进行示范课,做好听课、评课工作安排,收集教学过程的照片、录音、录像等资料。

学习他们的成功之处,改进不足之处,组织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

4、总结分析阶段:进行校内示范课成果宣传与展示,个人教学自评总结。

认真做好研讨分析,总结得失,写出下一步改进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