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级教育硕士学生课程论文
题目:浅议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及其管理
姓名:
学号:
院系: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遗传学
指导老师:
2016年3月5日
浅议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及其管理
2015级遗传学何凤明1523120018
摘要:简述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及生物安全管理,同时,对转基因生物发展及其管理前景作简要展望。
关键词: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 在监管中发展
Abstract:Briefly describes the biological safety management and safet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at the same time ,a brief prospect development about management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Keywords:The safet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safety legislation;In the regulation of development
前言
二十一世纪被称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时代,人们已分享到了生物高新技术带来的诸多便利,并期待着它们在防治疾病、提高营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满足生育需要、延长健康寿命等方面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利。转基因技术以及转基因产品是伴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由转基因技术引起的生物安全问题尤其引人注目。
转基因生物,是指利用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生物体中去,产生基因重组现象,使之表达并遗传,这样就改变了原来生物的遗传物质基因,从而产生了转基因生物[1]。实施转基因技术旨在提高各种植物的生产能力、改善品质以及提高抗逆性,从而显现良好的竞争优势。转基因技术是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成功,但它也与科学技术一样是柄祸福相倚的“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有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探讨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已成为当代科学技术的前沿课题,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
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实质是人类对转基因生物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风险和食品安全风险的忍耐力的评价标准。任何一种技术及其产品的释放都有威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可能,转基因生物亦然。转基因生物安全并不是一种绝对的安全,而是一种相对的安全,即转基因生物的环境释放,包括转基因产品的市场投放,对自然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是可控、可以忍受的,不会威胁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生存与发展。这样一种安全、可控、可忍受的状态,便可称为转基因生物安全[3]。
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为了满足人们对公共价值——转基因生物安全价值的需求,须尽快修正和弥补现有转基因生物安全相关立法的负面效应与不足,提高转基因生物安全行政管理之效率与水平降低私权主体依靠个人力量实现自我安全保护的高昂成本,建立一种无论于国还是于民都是成本低、效率高、效果好的监管与保护机制。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就是要将这种新的安全价值观延伸到生物安全与生物技术发展的关系中,将生物技术的发展放到整个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去讨论。让转基因这一科学方法和技术在符合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立法和有力的监管中健康发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更好的为整个
人类服务,造福于人类。
1 转基因生物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1.1生态环境方面
在自然生态条件下,有些栽培植物会和周围生长的近缘野生种发生天然杂交,从而将栽培植物中的基因转入野生种中。若在这些地区种植转基因植物,则转入基因可以漂流到野生种中,并在野生近缘种中传播。存在于转基因植物中的具有某种抗性的基因有可能通过杂交转移到其野生或半驯化种中去,这种转移的结果是在特定条件下将增强这些植物杂草化的特性,并最终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个可能是存在近缘野生种,基因可从栽培植物转移到野生种中,如果是一个抗除草剂基因,发生基因漂流后会使野生杂草获得抗性,从而增加杂草控制的难度。特别是若多个抗除草剂基因同时转入一个野生种,则会带来灾难[4]。
1.2 生物多样性方面
转基因动物一般都具有某种普通动物所不具备的优势特征,如果逃逸到自然环境中,将有可能通过改变物种间的竞争关系而破坏原有自然生态平衡。转基因植物可能因其较强的野外适合度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造成影响,如一棵抗害虫的转基因松树会由于种子抗虫而大量保留下来,最终在数量大大超过其他物种,导致森林群落遭到破坏。有学者指出,在转基因植物中,病毒基因在所有细胞和所有时间都存在,其重组的风险大大高于普通植物,因此当转基因作物释放达到一定面积,而这些作物又都在表达大量的病毒基因时,转基因微生物也存在取代其他物种的可能性,并导致生物多样性发生无法挽回的损失[5]。
1.3 人体健康方面
转基因生物作为食品进入人体,很有可能出现某些毒理作用和过敏反应,美国报道过转基因西红柿导致厨师过敏的事件。在进行转基因作物试验时,一般使用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人食用这种含抗性基因的作物也可能使人体对很多抗生素产生抗性;食用转入生长激素类基因的动植物可能对人体生长发育产生重大影响,而这些影响,一般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表现和监测出来;另外,转基因微生物可能与其他生物交换遗传物质,产生新的有害生物或增强有害生物的危害性,最终引起疾病的流行。有研究者认为,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目前还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据中国科学院的《科学新闻》报道,
转基因食物可能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总结为4点:①某些毒素可引起人类急、慢性中毒;②某些转基因作物可引起人的过敏反应;③转基因产品营养成分变化,使人的营养结构失衡[6];④转基因农作物常以抗生素作为标记基因植入,会导致人体产生抗药性,一旦患病可能无药可治。这些都是转基因食物潜在的安全问题。
2 生物安全管理立法现状
2.1国际现状
国际上制定有关生物技术安全的制度、规定和指南等,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5年,由联合国环境署(UNEP)、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工业组织(U2NIDO)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组成了一个非正式的关于生物技术安全的特设工作小组,但该小组的工作只是综述生物安全的现状,并没有提出任何建议。1989年,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CGIAR)设立了以制定法规和规范释放为主要目标的“生物技术工作组”(BIOTASK)。国际经济与合作组织(OECD)在1986年和1992年连续发布了有关重组DNA安全问题和生物技术安全问题的文件(Teso,1993)。FAO于1991年4月在罗马召开了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第4届会议,所发文件《生物技术和植物遗传资源以及生物技术守则ⅡI》中提到经遗传修饰生物体处理和释放的安全准则与法规。进入90年代,特别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更加促进了国际上对生物安全立法工作的重视,特别是大会由许多国家签署的两个纲领性文件《21世纪议程》(国家科委社会发展司编,1992)和《生物多样性公约》①均在有关条款中提到了生物技术安全问题。在《2l世纪议程》的第16章,“对生物技术无害环境管理”D款中指出:“收集关于生物安全的数据,并制定~个国际议定原则框架,作为应用于生物技术安全方面的准则,包括审议达成一项国际协议的需要和可能性”。《生物多样性公约》第2条“用语”中就将生物技术作为《公约》的~个专门用语来加以说明。在第8条“就地保护”的g款中指出“制定或采取办法以酌情管制、管理或控制由生物技术改变的活生物体在使用和释放时可能产生的风险,即可能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也要考虑到对人类健康的危险”。在第19条(3)款中又提到“缔约国应该考虑是否需要一项议定书,规定适当程序,特别包括实现知情协议,适用于可能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