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语文上学期教案 氓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氓》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氓》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氓》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第一课时一、引导学生看注解,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二、补充: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2、多为四言诗。

3、原名《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即被奉为经典,从此称为《诗经》。

被列为“五经”之一。

4、儒家奉为经典的有“四书”“五经”。

5、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

6、《诗经》的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解释赋比兴。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如:“氓之嗤嗤,抱布贸丝。

”比:“以此物比彼物也。

”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以桑树的繁茂,比喻未婚男女情意浓厚;以斑鸠贪食,比喻自己的自陷情网。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情意的淡漠。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如:“以此物比彼物也。

”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毛眼眼找哥哥。

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

注:比和兴常常连用,故称比兴手法。

三、教师初读课文,正音。

四、学生齐读,进一步熟悉课文。

五、作业:1、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梳理文章脉络。

马金龙高一数学必修四1.5教案。

高中语文 2.4.1《氓》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2.4.1《氓》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氓》教案教材分析:本单元鉴赏先秦到汉魏晋诗歌,从中可以发现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

教学重点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了解赋比兴、重章叠句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节奏。

《<诗经>两首》和其他几首诗歌的语言形式不一样,本单元以语言的节奏作为教学重点,旨在让学生了解诸种语言节奏的划分方法,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了解古代诗歌从四言到五言,再到七言的形式方面的发展进程;了解这一变化过程也是诗歌容量逐渐加大、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逐渐复杂的过程。

《氓》是《国风》中一首著名的弃妇感伤诗,是弃妇离夫返娘家所作。

充分体现了《诗经》的特点,值得学习。

《氓》它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幼年时的欢乐、恋爱时的盟誓、婚后的变卦、怨愤、留恋、痛苦等婚恋悲剧。

教授本课时,首先根据学生初中所学过的《诗经》知识适当补充内容,并提及其他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激发学生读《诗经》的兴趣。

再次就是赏析《氓》,一使抓住对比,抓住女主人公结婚前后的变化和“氓”前后态度的变化,来引导学生理清诗歌大意;二是结合诗歌,分析女主人的形象,以及探讨其爱情失败的原因;三是结合诗歌里面的赋比兴表现手法,进一步理清女主人公的内心想法,进而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理解《氓》的含义及掌握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3、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2、熟读成诵,背诵课文。

德育目标:1、同情《氓》的女主人公不幸的爱情遭遇。

2、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感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及领会赋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教学难点】1、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中人物情感。

2、背诵课文【教学方法】1、讨论法。

2、诵读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中华文明源源流长,犹如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而诗歌便是这条大河中最美丽的一朵浪花,是我国文学发展中产生最早的文学样式之一。

《诗经氓》教案教学设计高一必修二

《诗经氓》教案教学设计高一必修二

《诗经氓》教案教学设计(高一必修二) 《诗经氓》教案教学设计(高一必修二)「篇一」《诗经氓》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积累字词,把握诗歌结构,理解诗歌含义,并熟练朗读背诵。

2. 理解诗歌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1. 合作并探究,理清课文大意与结构。

2. 情感交流,比较分析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情《氓》的女主人公不幸的爱情遭遇,树立正确的感情观。

教学重难点:赋比兴所对应的作者感情变化。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上一课时的学习了解了诗经的基本知识,对“赋比兴”有了一定意义的了解,对诗歌字词、基本内容也有了了解,对课文较为熟悉,但是对本诗的思想内涵,作者的情感分析、深层理解尚不够。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几千年前的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说了这么一句话,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怨”这个字可以解释为讽谏时政、批判社会,也可以从小处解释为抒发悲怨。

今天,让我们继续来学习《氓》,看看抒情女主人公在文中到底抒发了什么样的悲怨。

首先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怨”的句子。

二.“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原想同你(“你”是谁?--氓)白头偕老,但白头到老的心愿让我怨恨。

作者在这里提到了“怨恨”,很多专家学者在研究时也将这篇文章定义为了“怨妇诗”(板书)有句话说,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我们今天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弄明白这个怨到底起于何时、源于何事、归于何处。

1. 首先,怨起于何时?作者一开始就对氓产生怨恨了吗?生:没有。

他俩原来感情怎么样?--很好(让我们齐读一二段,看看他们感情好在什么地方)大家读这两段的时候,我突然有一个奇怪的念头,我们可不可以猜测一下,文章开始时女子的年龄大概是?--(学生可能有多种答案)总的来说,就是年轻。

那么我们能不能从书中找出依据来证明?书中第三小节和第四小节都提到了一种植物--桑树,写桑树的叶子由新鲜润泽到枯黄陨落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呢?我们联系一下上节课讲过的诗经六艺中的表现手法--赋比兴,什么是赋,赋是铺陈其事,什么是比--以彼物比此物,简单说就是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简单理解为联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氓》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氓》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之《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淇水这个意象理顺诗歌故事发展的脉络,理解女主人公各个阶段的情感表现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把握淇水这个意象在诗歌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1、通过分析淇水这个意象鉴赏诗歌。

三、教学难点1、淇水在诗歌中的作用四、教学方法1、讨论法。

2、诵读法。

五、课时:1课时六、教具:多媒体七、教学过程:一、导入:诗歌鉴赏可以是多角度多方位的,特别是一些意蕴丰厚的诗歌。

下面这节课我们就从另一种方式来鉴赏《氓》这首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汉广》细心的你发现它们的共同点了吗?对了,都与“水”相关。

远古人逐水而居。

水是生命之源,水边往往是爱情的发生地,无论是嬉戏莲间的鱼儿,还是双双对对的鸳鸯,都能给人以无限美好的遐想。

《诗经》中的水边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爱情悲喜剧,无论是“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的辗转思念,还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苦苦追寻,亦或是“汉之广矣,不可泳思”的无尽惆怅,都足以让人反复吟咏,感慨唏嘘。

其实《氓》中,也有这样一条河流,请找出这条河流。

淇水。

二、配乐朗诵诗歌。

边读边思考:思考:诗歌中,几次提到淇水?请从诗中找出来。

说说每次提到淇水,女主人公与氓正处于什么阶段?她内心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如果淇水有颜色,你觉得每一次应该是什么颜色?提示:一共出现了三次,分别是: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正好对应了这出爱情悲剧中的三个阶段:恋爱,婚变,决裂(板书)你们觉得这女主人公三次渡过淇水的时候心情都是一样的吗?体会女主公的情感在三次涉淇中有什么样的变化。

第一次:女主人公第一次渡过淇水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甜蜜、期盼(板书:甜蜜)“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第一次穿越淇水时,正是女子与氓两情相悦的恋爱时期,离别时十八相送,情意绵绵,难舍难分。

《氓》教案(人教新课标版必修2)

《氓》教案(人教新课标版必修2)

《氓》教案教学目标1. 识记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特殊句式,其他实词及常用熟语。

2. 体悟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理解赋、比、兴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领悟主人公的情感。

3. 感受古代灿烂的文化,思考古今爱情观的不同。

重点难点1. 感受女主人的形象。

2. 古典诗歌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

教学手法1. 诵读法: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2. 讨论法:从故事情节,女主人的心理变化来讨论女主人公的形象的二三其德。

从诗中找出诗经赋比兴的用法及其效果讨论。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诗经》中有大量反映爱情,婚姻的作品。

《诗经·邶风·静女》中描写的那种甜蜜浪漫的约会,那种自主而又愉快的恋爱,大家已经感受到了,那么,我们今天再开看一看另外一种爱情,另外一种婚姻:《氓》二鉴赏:1,充满感情地齐读课文,初步感受《氓》,典型的四言诗,节奏韵律非常明显,注意二三节拍。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通假字:蚩—→媸无—→毋于—→吁说—→脱泮—→畔匪—→非实词:将<请,愿> 即<走进,靠近> 愆<延误>体<卦象> 咎<不吉利> 贿<财物,嫁妆>熟语: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兴:本义起床)信誓旦旦:誓言真挚诚恳总角之交:幼年时的交情二三其德:感情一变再变特殊句式:氓之蚩蚩: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匪来贸丝:省略主语尔兄弟不知:省略宾语之2,结合课后的注解,理解课文,诗歌写到了什么事情?明确《氓》选自《诗经·卫风》,是卫风中最长的一首民歌。

:《卫风·氓》是诗经中弃妇诗的代表作,是一首带有叙事性质的长诗。

它叙写了一位劳动妇女在婚姻上的不幸遭遇。

她善良多情,追求幸福的婚姻,不料却受到一个虚情假意的男子的欺骗,最后遭虐待遗弃,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折磨和痛苦。

她悔恨交加,义正词严地控诉了男子的忘恩负义,表现了她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人教版必修2《诗经·氓》教案

人教版必修2《诗经·氓》教案

人教版必修2《诗经·氓》教案《人教版必修2《诗经·氓》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盼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协助!《诗经氓》是人教版必修2的一篇经典之作,诗歌讲解并描述了一个古老的而又多数次重复上演的爱情婚姻悲剧。

本文的价值在于,它用高度凝练而有韵味的诗歌语言、以女主子公的口吻讲解并描述爱情故事,并且对自己的婚姻悲剧作出深刻的反省,以告诫人们无与士耽。

一、课前要求学生自读全诗,描述诗意(区分于文言文的字字直译)二、朗读全诗,正音正字,疏通诗歌意思。

(留意不要陷于文言翻译中易于肢解诗意)三、整体感知,概括内容:1、作为叙事诗,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同学简要复述诗歌的主要内容。

痴心女子负心汉的传统悲剧故事。

或者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个女子回忆她与氓从恋爱、结婚到婚变的全过程。

起先氓来向她求婚,女子没有马上容许,男生有些生气;女子盼望他不要生气,告知他以秋天作为婚期,于是,女子就欣然急迫地渴望氓的到来,她对氓表现得很痴情,两人很顺当地结婚了。

婚后生活贫困、辛苦,女子毫无怨言地操持着家务,氓起先还好,渐渐地,脾气变得急躁起来,并且毫无眷顾之意,女子单独伤悲,最终醒悟地相识到既然你不念旧情,无情无义,那就算了吧!2、从文中哪些诗句可以看出女子的痴情和男子的负心?试做分析。

1)、氓的形象负心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忠厚诚实,又有一些狡猾。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怒:求婚太干脆,太急于求成。

悲剧的根源。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对感情不专一,德行无常。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到达目的之后,对妻子施以暴力。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曾经的铮铮誓言,对爱的渴望,如今都不再顾念。

不念旧情。

2)、女子的形象痴心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极易沉湎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对爱痴情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4 氓1-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4 氓1-人教版

《卫风·氓》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理解《氓》的含义及前两章赋的运用。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懂诗作的能力。

2.背诵课文。

德育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感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1.注意本诗的音节和韵律。

2.梳理《氓》的叙事情节。

3.掌握文中前两章赋的表现手法。

4.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2.《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二、听《氓》的朗读带,读准字音。

三、思考:《氓》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总结:《氓》是一首叙事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与“氓”从初恋、结婚到被遗弃的痛苦经历,表达了她怨恨的感情和决绝的态度,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女性形象,故事相当完整。

四、梳理课文:诗歌共六章,按“恋爱——婚变——决绝”这样的思路叙述。

(板书)学习“恋爱”部分。

(1—2章)(1)请同学们概括一下两人的性情,详细一下他们的婚姻生活。

提示:“氓”急躁、任性,姑娘则温婉、体贴,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2.4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2.4氓

2.4 诗经《卫风·氓》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能力。

2.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能力目标3.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4.深刻体会《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情感目标5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民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积极的爱情观。

二导入《说文解字》:“氓,民也。

”民,郭沫若《甲骨文研究》说:“周代作一左目形而有刃物以刺之。

”“周人初以敌囚为平民,乃盲其左目以为奴征。

”由此可知,氓是奴隶,是庶民。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⒈简介《诗经》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年间)诗歌305篇。

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诗》被当作儒家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补充:“四书五经”。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之首。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作品分类:风、雅、颂《诗经》中作品按其表现内容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十五国风” (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郑风、王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间歌谣,内容生动活泼而富有生活气息,是现实主义的源头。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共105篇。

“大雅”用于隆重盛大的宴会典礼,“小雅”则用于一般的宴会典礼。

部分小雅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祭祀用的歌词。

表现手法:⑴大量运用“赋”、“比”、“兴”的手法。

⑵四言为主,章节复沓,反复咏叹。

作品内容:史诗、讽刺诗、爱情诗、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等样样都有。

反映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地位和影响:《诗经》作为儒家教育的经典,有“不学《诗》,何以言”之说。

高中语文《氓》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氓》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氓》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诗经》的常识:包含了那段时间的诗歌、内容、写法和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每首诗的内容、中心、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通过三首诗了解“国风”的写作内容,体会民间的歌谣的特色。

4、了解卫、秦、邶三地不同的文化背景,体味独特的文化内容。

氓【教学目标】1、通过本文,了解卫地的风土人情,体会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经历。

2、了解课文的内容,熟悉课文中的人物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3、透过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独特的内心体验,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

4、学习独特的语言表现手法,对照古今不同,掌握古词的含义和不同的表现方式。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请学生自己读课文,不要老师来示范,让他们自己亲自体验,老师不要代劳他们的工作。

2、明确字音和个别词语的意思并牢记。

3、请学生示范读课文,进一步明确字音和意思,请大家识记,当堂课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爱情永远是不会变老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不同的故事,今天,我们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那件事,他和她是我们要结识的来个人,还有在那时的另外一些人。

让我们走近他们!一、新授:1、请一位学生读文题。

(2分钟)(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①读对了字音,méng,及时表扬,大家齐读。

通过注释②,了解词语的含义,明确这是“古今异义”,把“古今异义”四个字写在注释处。

第二种情况是读成了máng,请其他同学纠错,通过注释②,了解词语的正确读音和含义,读音和意思古今都不同。

)2、自己对照课下注释的内容读课文。

明确字音,读到顺畅为止。

(15分钟)(一定要让学生独自的自己来读,有的学生读的快,有的学生会读的慢。

照顾多数学生,甚至于照顾到最慢的那个学生的速度。

)3、请基础差一些的学生示范读课文(10分钟)(请大家仔细的听读,用笔画出有读音出入的词语,等同学读完之后,一起订正,不要打断学生的朗读的过程。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高一语文教案 2.4氓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高一语文教案 2.4氓
(2)读出韵律。诗歌语句的平仄、高低本身就使其具有一定的韵律,读时只要加以体会就要感觉到。重音、轻音的选择也是读出韵律的重要手段。判断轻、重音的基本标准是表达内容和感情的需要,有利于表达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诗句就应该重读,反之则轻读。一句中关键的字词重读。语速的选择同样是读出韵律的关系,情绪激昂处则势如破竹、一贯而下,情绪缠绵处则如潺潺溪流,缓缓流出几分哀婉。
陕西省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一语文教学案:氓
课题
4.《诗经》两首
第一、二课时 《氓》
班级
授课(完成)时间
教师(学生)
教学目

知识与技能
了解并掌握《氓》的故事情节,《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
过程与方法
背诵课文,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手法
(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古义:。今义:认为。)
(3)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古义:。今义:。)
(4)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古义:。今义:。)
4.词类活用:
(1)三岁食贫( )
(2)士贰其行( )
(3)夙兴夜寐( )
5、“以”一词多义
秋以为期 以望复关 以尔车来
以其无礼于晋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9.“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教(学)后反思
C.“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用了赋的手法,直接抒发对女子的喜爱。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4.下列句子中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句是(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高中语文 4 诗经两首《氓》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高中语文 4 诗经两首《氓》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安徽省长丰县高中语文4 诗经两首《氓》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安徽省长丰县高中语文4 诗经两首《氓》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安徽省长丰县高中语文4 诗经两首《氓》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诗经两首《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2.4 氓 教案 (1)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2.4 氓  教案 (1)教案

2.4氓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相关常识,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感受其音乐美。

2、分析诗歌意象,把握诗歌主旨,体会诗人情感。

3、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4、鉴赏精妙语言,培养坚强独立的人格导入: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圣人以为不习《诗》,都没法子说话,一开口就是鄙陋庸俗。

它的语言方式就是谦谦君子雍容揖让的典雅之风。

我们已经通过《关雎》和《蒹葭》倾听了先民的歌唱,领略了中国诗歌源头的美丽。

今天,我们继续聆听先民的心声《卫风·氓》。

印象《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共收入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五百余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故又称“诗三百”。

最初称“诗”,被汉儒奉为儒家经典,乃称“诗经”。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诗》《书》《礼》《易》《乐》《春秋》)主题思想,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根据音乐和表现内容,《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国风”,是各国土乐,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和屈原《离骚》并称“风骚”,后泛指文学。

“雅”是周朝王畿(周王朝直辖区域)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正统乐歌歌词,即所谓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

《诗经》按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即直接铺叙陈述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物作铺垫,往往用于开头,如《信天游》中“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赋”“比”“兴”和“风”“雅”“颂”被合称为“《诗经》六义”。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氓》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

《氓》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

《氓》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氓》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1《氓》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本文将会为您介绍《氓》的教学设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要点。

理解这些知识将会使教师更加顺畅地进行教学工作,同时学生也能够更好地掌握文本内容。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 学习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了解《氓》中所展现的人类情感,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学习要求(1)能够理解《氓》中所包含的核心观点和主题,包括弱势群体普遍的苦难经历和社会中贫富悬殊所导致的不公。

(2) 能够运用文本语言和修辞手法的分析方法,解释《氓》中的诗句,理解作者的措辞和意图。

(3) 能够识别《氓》中用到的文化典故和历史事件,并准确地表达它们所表述的思想和意义。

二、教材解读《氓》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长诗,意在呼唤人们关注弱势群体的处境和社会公正。

全诗借用了大量有关旧俗民俗的词汇和习惯用语,展现了诗人对于当时民间人生的真实观察和深刻思考。

在修辞方面层次分明,行文流畅,歌颂了劳动人民的生存勇气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向往。

三、教学设计1. 情感引导在课前,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产生思考,《氓》的情境、背景、主题等方面,其中包括:(1) 演讲:该演讲可以涵盖诗歌的主题,并概述《氓》诗的情境、背景等内容,使得学生了解到此诗词的文化内涵。

(2) 音乐:播放一些民间音乐,使学生感受到其中含蓄的情感。

(3) 视频演播:播放历史事件的视频,例如清明上河图,以此来体验当时时代的氛围。

2. 课堂活动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以下活动来发掘和诠释《氓》这首诗中的深层次意义。

(1) 理解情感:通过家庭生活、诗歌演唱等活动调整学生的情感状态,培养其对文学作品的感情理解。

(2) 阅读:帮助学生逐段阅读,解决不理解的语句,让学生可以顺畅地读完整首诗,知晓整篇诗歌的基本结构。

(3) 分组讨论:通过分享和讨论思考,以及针对文献中的看法和观点的辩论,增加思考、阅读和讨论的能力,以及开展批判性思考和学术意识。

人教版《氓》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氓》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氓》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氓》的背景和文化内涵掌握诗歌的基本形式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1.2 教学内容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诗歌的基本形式和语言特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引入《氓》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分析诗歌的基本形式和语言特点解读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2.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互动法: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诗歌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教科书:《氓》的原文和注释参考书籍:关于《氓》的分析和解读网络资源:相关的学术论文和评论3.2 教学材料教科书:《氓》的原文和注释投影仪:用于展示诗歌的文本和图片笔记本和笔:供学生做笔记和记录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的发言和提问情况小组讨论:学生的讨论和合作情况作业和测试:学生的诗歌分析和解读能力4.2 教学反馈课堂反馈: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作业和测试反馈:学生的诗歌分析和解读能力的评价第五章:教学总结与拓展5.1 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5.2 教学拓展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学习鼓励学生参加文学社团和比赛等活动第六章:教学设计6.1 教学设计概述利用多媒体展示《氓》的图像和相关信息,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氓》在当代的意义。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表演、绘画等形式表达对诗歌的理解。

6.2 教学活动设计观看与《氓》相关的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背景。

小组讨论: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针对诗歌中的某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创意表达:学生可以选择一种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舞蹈),将诗歌内容表现出来。

第七章:教学实践与反思7.1 教学实践实施教学设计,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情况。

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2.4.1氓新(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2.4.1氓新(1)

《氓》教案教学目标1. 识记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特殊句式,其他实词及常用熟语。

2. 体悟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理解赋、比、兴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领悟主人公的情感。

3. 感受古代灿烂的文化,思考古今爱情观的不同。

重点难点1. 感受女主人的形象。

2. 古典诗歌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

教学手法1. 诵读法: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2. 讨论法:从故事情节,女主人的心理变化来讨论女主人公的形象的二三其德。

从诗中找出诗经赋比兴的用法及其效果讨论。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诗经》中有大量反映爱情,婚姻的作品。

《诗经·邶风·静女》中描写的那种甜蜜浪漫的约会,那种自主而又愉快的恋爱,大家已经感受到了,那么,我们今天再开看一看另外一种爱情,另外一种婚姻:《氓》二鉴赏:1,充满感情地齐读课文,初步感受《氓》,典型的四言诗,节奏韵律非常明显,注意二三节拍。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通假字:蚩—→媸无—→毋于—→吁说—→脱泮—→畔匪—→非实词:将<请,愿> 即<走进,靠近> 愆<延误>体<卦象> 咎<不吉利> 贿<财物,嫁妆>熟语: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兴:本义起床)信誓旦旦:誓言真挚诚恳总角之交:幼年时的交情二三其德:感情一变再变特殊句式:氓之蚩蚩: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匪来贸丝:省略主语尔兄弟不知:省略宾语之2,结合课后的注解,理解课文,诗歌写到了什么事情?明确《氓》选自《诗经·卫风》,是卫风中最长的一首民歌。

:《卫风·氓》是诗经中弃妇诗的代表作,是一首带有叙事性质的长诗。

它叙写了一位劳动妇女在婚姻上的不幸遭遇。

她善良多情,追求幸福的婚姻,不料却受到一个虚情假意的男子的欺骗,最后遭虐待遗弃,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折磨和痛苦。

她悔恨交加,义正词严地控诉了男子的忘恩负义,表现了她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2.4 氓(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2.4 氓(1)

2.4氓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相关常识,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感受其音乐美。

2、分析诗歌意象,把握诗歌主旨,体会诗人情感。

3、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4、鉴赏精妙语言,培养坚强独立的人格导入: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圣人以为不习《诗》,都没法子说话,一开口就是鄙陋庸俗。

它的语言方式就是谦谦君子雍容揖让的典雅之风。

我们已经通过《关雎》和《蒹葭》倾听了先民的歌唱,领略了中国诗歌源头的美丽。

今天,我们继续聆听先民的心声《卫风·氓》。

印象《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共收入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五百余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故又称“诗三百”。

最初称“诗”,被汉儒奉为儒家经典,乃称“诗经”。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诗》《书》《礼》《易》《乐》《春秋》)主题思想,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根据音乐和表现内容,《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国风”,是各国土乐,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和屈原《离骚》并称“风骚”,后泛指文学。

“雅”是周朝王畿(周王朝直辖区域)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正统乐歌歌词,即所谓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

《诗经》按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即直接铺叙陈述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物作铺垫,往往用于开头,如《信天游》中“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赋”“比”“兴”和“风”“雅”“颂”被合称为“《诗经》六义”。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氓》教案(5篇)

《氓》教案(5篇)

《氓》教案(5篇)诗经》,《氓》教案(高一必修篇一诗经》两首,《氓》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梁小嫦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

2.分清《诗经》中特有的语助词和语气词,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词义与用法和本文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3.把握女主感情的变化,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落实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及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法:讲授法、诵读法、启发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篇选自《诗经》的诗作--《氓》。

关于《诗经》的诗作,我们并不会太陌生。

我们初中的课文中,有什么课文就是选自《诗经》?《关雎》、《蒹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不是?还有《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不是?2、那关于《诗经》,大家又知道多少?知道些什么呢?(利用《名师面对面》的资料链接)(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印了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

“风”又称“国风”或“十五国风”,是各地歌谣,许多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

(2)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诗经》普遍使用了赋、比、兴手法。

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作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是以“他物”置于“所咏之辞”(诗的主题及内容)的前面,则此物必与主题及内容有关,或从旁烘托,或营造气氛,将读者引到特定的'情境中来。

因此,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及感染力,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3、导入:《诗经》中有大量爱情题材的诗作,如我们学习过的《关雎》、《蒹葭》。

《氓》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氓》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氓》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全诗。

2、品析语言,感知女仆人公的艺术形象。

教学重点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缘由。

教学难点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教学过程:情境创设不知大家有否读过这样一首乐府民歌:《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是怎样感天动地的痴情的绝唱啊!但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有时痴情之人未必能真正得到痴情的回报。

今日,我们就共同走进《诗经》中的《氓》,看看诗歌中痴情的女仆人公都遭受了什么。

板书课题,展现目标教学过程一、初读--正其音找生试读全文,其余同学边听边勾画读错的字或易读错需重点把握的字词。

生沟通纠错。

(齐读)正音:愆qiān期乘彼垝guǐ垣将qiāng子载zài笑载言于嗟xūjiē鸠兮士之耽兮,犹可说tuō也自我徂cú尔淇水汤shāng汤,渐jiān车帷裳cháng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师作配音范读。

生齐读。

二、再读--懂其文借助解释,理解全诗的内容。

找同学将这首诗歌以恰当流畅的语言韵译。

三、研读--明其意。

思索:这首诗歌主要写了哪些内容?生概括:一个女子从恋爱到结婚到婚变到最终被遗弃的内容。

师做引导:同学们这是从行文内容的角度的概括总结。

从女仆人公对男仆人公称呼的变化能不能感受到女仆人公的遭受和情感变化呢?氓--那个人--人生还只在初见。

(初相逢)子--古代对男子的敬称--处于浓情蜜意的热恋中,相敬如宾。

(爱恋,相思)尔--你--比子少了敬称,多了随便,更显亲热--今日我要成为你最美的嫁娘了。

(幸福,甜美)士--青壮年男子--那个男人--感情疏远,视如路人了--婚变(悔,恨,怨)尔--你--和你这样的人白头到老,这太令我心生怨恨了。

淇水还有岸,隰水还有边,和你这样的人白头到老,这种苦痛的日子何时是个头啊!(决绝)(补充诗经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四、品读--识其人。

高中高一语文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二《氓》教学设计

高中高一语文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二《氓》教学设计

《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并识记《诗经》的有关文学常识。

2.诵读课文,疏通字词及文意。

3.了解赋比兴的手法,体会其艺术效果,初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渗透】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爱情观。

【重点难点】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字词,提高阅读文言文阅读能力。

2.整合赋、比、兴相关知识,领会文中赋、比、兴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3.分析文本,感受人物形象的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追求;“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相思;“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无悔;“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忠贞可见,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之一。

古今中外,不知演绎了多少动人的爱情故事。

有的幸福,有的凄婉,有的热烈,有的含蓄,有的让人心向往之,有的令人哀叹不已……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来聆听那里发生的一个古老的爱情故事。

二、回顾复习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诗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朱熹《诗经集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即铺陈直叙,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朱熹《诗经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隆回县万和实验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氓第一
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氓》的情节和主题。

重点难点
1、能够准确地诵读并默写本诗,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

3、理解比兴手法的含义作用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朗诵并翻译,第二课时分析)
第一课时(预习案)
一.了解《诗经》
1、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是《诗经》。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屈原的《离骚》。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

共305篇。

又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课文所选的三首诗作均出自“风”,“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诗经.》最高成就;“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

3、《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4、《诗经》作品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以“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法,许多诗篇采用重章迭唱的形式,句中多重言、双声、叠韵词,音节和谐,语言朴素,很有艺术魅力。

二、给下列加横线的词注音
氓()之蚩蚩()匪我愆()期将()子无怒
乘彼垝()垣()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以我贿()迁于()嗟()鸠()兮
犹可说()也其黄而陨()自我徂()尔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士也罔()极靡()室劳矣夙()兴()夜寐()咥()其笑矣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三、课文的翻译(先解释画横线的字词,再翻译全句)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xū)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cú)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shāng),渐(jiān)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sù)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