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非织造布案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全球非织造布产量区域分布(总计385万吨)
4% 6% 5% 31%
北美 西欧 日本 亚太地区 拉丁美洲 中东地区 其它地区
17%
8% 29%
2006年全球非织造布产量(按工艺分布)
纺粘 26% 熔喷 针刺 水刺 热粘和及化学粘 合 浆粕气流成网 29% 湿法成网
7% 11%
3%
6%
18%
需求量增长 率/%
到2030年,按美国GDP的1/3计算,中国非织造布的年产量应当达到 145万t。这时与美国的人均差距仍为2/3。但经是十分可观。
世界最大的40家非织造布生产公司
非织造产品分类
非织造材料按使用时间长短可分为:
• 用即弃材料 • 耐用型材料 非织造材料按用途可归纳为三大类: • 装饰用材料 • 服装用材料 • 产业用材料
第七章 非织造布
第一节 非织造概述
一、非织造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技术 非织造材料 (Nonwovens) 又称非织造布、非织布、非
织造织物、无纺织物或无纺布。非织造技术是一门源于纺
织,但又超越纺织的材料加工技术。 它结合了纺织、造纸、皮革和塑料四大柔性材料加 工技术,并充分结合和运用了诸多现代高新技术,如计算 机控制、信息技术、高压射流、等离子体、红外、激光技
关专家对1997年主要产品的非织造布实用量和2010年的需 求量如表3所示。
表 2010年国内非织造布需求量
主要产品
1997年用量/ 万t 2010年用量/ 万t
用即弃类 2.07 4 193.23
耐久性类 12 22.6 188.33
装饰类 3.15 4 126.98
产业用布类 7 28.12 400
加固
• 使纤网具有一定的强度而形成非织造布的工序。 • 机械加固、化学粘合和热粘合方法。 • 机械加固方法:针刺法、水刺法、缝编法。 • 化学粘合:将粘合剂、溶剂等化学材料,以乳液或 溶液形式施加到纤网中,经热处理使纤维得到粘合 而达到加固的目的。 • 热粘合是利用纤网中热塑性材料受热熔融后固化, 使纤维得到粘合而达到加固的目的。 热熔粘合和热轧粘合。
造纸
(三)世界非织造工业的发展概况 第一阶段:二十世纪40年代初-50年代中,萌芽期。针刺 非织造布,纺粘法非织造布 第二阶段:二十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末,商业化生产。 湿法非织造布机,水刺法生产非织造布 闪蒸法非织造布 第四阶段:90年代初至今,全球发展期。
第三阶段:二十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末,发展重要时期。
原料准备
• 主要为纤维或高分子聚合物、粘合剂及后整理用试剂等。
• 纤维可以是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
• 干法和湿法成网用短纤维,必须经过开松、除杂、混合、加油润 滑以及喷洒静电剂。
成网
• 是将纤维形成松散的网状结构材料的工序。 • 主要有干法成网、湿法成网和聚合物挤压法成网。 • 聚合物挤压法形成的纤网通过自身粘合可形成较高的强度。
二、非织造布的定义
国家标准(GB/T5709-1997)
定向或随机排列的纤维通过摩擦、抱合或粘合或者这些方
法的组合而相互结合制成的片状物、纤网或絮垫(不包括纸、机 织物、簇绒织物,带有缝编纱线的缝编织物以及湿法缩绒的毡制
品)。所用纤维可以是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可以是短纤维、长
丝或直接形成的纤维状物。 为了区别湿法非织造材料和纸,还规定了在其纤维成分中 长径比大于300的纤维占全部质量的50%以上,或长径比大于300 的纤维虽只占全部质量的30%以上但其密度小于0.4g/cm3的,属
3855
1290 990 920 655
非用即弃类
土工与建筑 电机与电子 其他 总需求
1470
270 265 935 4055
1770
345 340 1085 4920
2065
435 435 1195 5920
欧洲非织造材料发展情况
2000年产量为102.55万t,比上年增长12.7%,2001年非 织造布增长率为4.3%,2002年产量为120吨(3230万平米),增 长率为7.8%,增长率高于北美和日本。增加产量中,主要是 水刺法非织造材料(以意大利为主)、短纤气流成网产品(以德
• 聚合物挤压成网法:指高分子聚合物经过挤压加工 形成网状结构的纤网。 • 熔喷成网:将高分子聚合物在熔融转台下高压喷出, 以极细的短纤维沉积在凝网帘或滚筒上形成纤网, 并利用自身粘合形成非织造材料。 • 膜裂成网:在聚合物挤压成膜阶段,通过机械作用, 使薄膜形成网状结构或原纤化的轻薄非织造材料。 • 静电成网:指高分子聚合物粉末等材料在静电作用 下加热熔融并抽丝形成长短、粗细不一的纤维,沉 积在成网帘上形成纤网。
2010年
30 40 25 3 30 7 农用 过滤用 国防用 建筑用 医疗卫生 包装用
2003年
7 20 4.4 4.6 28 22
2010年
10 8 5 13 25 25
运输用 防护服
土工布
9 9
7
30 12
10
体育用 绳、带、缆
绝缘隔音
6 9.5
6
6 10
8
存在问题
• 处于粗放型水平 • 工厂小且分散,产品单一 • 非织造布生产地区 • 设备机械 • 产品种类与质量
世界技术纺织品与非织造布消费量发展趋势(单位:千吨)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2000 2005 2010
农业 建筑 工业用衣物及鞋类 土木工程 家用装饰制品 工业用过滤及清洁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工业用包装纺织品 防护工业用纺织品 运动与休闲用品
毡制品-----针刺毡、针刺垫
家蚕抽丝成锦------纺丝成网法
大麻造纸--------湿法非织造布
(二)现代非织造工艺技术发展
朝阳工业
非织造材料的发展原因:
1. 原料使用范围广,产品品种多。 2. 生产工艺过程简单。 3. 生产速度快,产量高。 4. 工艺变化多,产品用途广。
生产方法 机织 针织 非织造
非织造材料
干 法
机械加固 针刺法 化学粘合法 浸渍法 热粘合法 热熔法
聚合物挤压成网法 纺粘法 机械法
化学法
湿
园网法 化学粘合
法
斜网法 热粘合
水刺法
缝编法
喷洒法
泡沫法
热轧法
热粘合法
熔喷法
印花法
溶剂粘合法
膜裂法
世界非织造布产量发展趋势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950 1970 1985 1995 2001 2005 单位:万吨
非织造布的分类: 按加工方法(成网法)分类
干法非织造布
湿法非织造布
聚合物直接成网法。
• 干法成网:指天然纤维或 化学短纤维在干态条件下 采用机械、气流、离心力 等方法形成纤网。 • 湿法成网:以水为介质, 使短纤维均匀的悬浮于水 中,并借水流作用,使纤 维沉积在透水的帘带或多 孔滚筒上,形成湿的纤网。
机型 自动有梭织布机 无梭织布机 纬编大圆机 高速经编机 缝编机 针刺机(4m工作宽度) 针刺机(特宽幅) 粘合法生产线 热轧法生产线 纺丝成网法生产线 湿法生产线 高速造纸生产线
相对生产速度 1 10 28 71 90 125 360 600 1800 200~2000 2300~10000 40000~100000
(2)纤维与纤维之间在交接点相粘合的结构 (3)由化学粘合剂将纤维交接点予以固定的纤维
网架结构 外观:
布状、网状、毡状、纸状等。
3、非织造材料性能的多样性 手感刚柔性;
机械性能;
材料密度; 纤维粗细; 过滤性能; 吸收性能;
透通性……
根据非织造材料的用途,来设计材料的性能,进而选择确定 相应的工艺技术和原料。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休闲、旅行用产品
建筑用材料
土工合成材料
未使用土工合成材料 使用土工合成材料
土工合成材料
土工合成材料
四、非织造布与传统纺织品的结构差异 传统纺织品结构特征: 1、构成主体是纱线(或长丝) 2、经交织或编织形成规则的几何结构
机织物
针Biblioteka Baidu物
非织造布结构特征:
1、构成主体是纤维(呈单纤维状态) 2、由纤维组成网络状结构 3、必须通过化学、机械、热学等加固手段使该结构稳定和完 整。
子元件用布为1.6万吨,在耐久性产品中价值最高;土工布和
内燃机市场约6.7万吨,在耐久性产品中用量最大。
2002年-2012年美国对非织造材料的需求(百万美元)
2002年 2007年 2012年
用即弃类
生活用 医用 过滤 其他
2585
935 670 580 400
3150
1085 820 740 505
于非织造材料,反之为纸。
• 日本 • 应用除织造(包括针织)以外的其他方法,使纤维组成布状材料。 • 不排除部分用纱,只强调不织,故日本译为“不织布”。
三、非织造基本原理
不同的非织造工艺技术具有各自对应的工艺原理。 但从宏观上来说,非织造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可用其工艺过程来描述,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过程: (1)原料准备;(2)成网;(3)加固;(4)后整理。
国为主)以及揩拭布,以及SMS工艺。在产品的最终用途上,
卫材所占市场份额最大约32.8%,计39.05吨 欧洲非织造业共有130多家公司,雇员约1.6万名。德国
和意大利的产量总和接近欧洲非织造材料总产量的一半。
中国非织造材料工业的发展概况
中国非织造布研究和生产始于1958年,发展至2003年,生产企业 已超过1000家,现有纺粘、熔喷、水刺、针刺、热粘合以及化学粘合 法等各类非织造布专业生产线接近2100条,年生产能力超过130万吨, 2003年非织造材料产量达到83.64万吨。
术等。非织造技术正在成为提供新型纤维状材料的一种必
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是新兴的材料工业分支,无论在航天 技术、环保治理、农业技术、医用保健或是人们的日常生
活等许多领域,非织造新材料已成为一种愈来愈广泛的重
要产品。非织造产业被誉为纺织工业中的“朝阳工业”。
非织造布的发展简史
(一)非织造材料的起源
非织造材料的起源可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
北美非织造布发展情况
2000年产量按面积计为214亿m2,其中用即弃产品占 82%,耐用型占18%;按产值计为38亿,用即弃产品占60%, 耐用型占40%;按重量计为95.28万t,用即弃产品占60%,耐 用型占40%。
2001年产量为120吨,比上年增长4%,产值约41亿USD,
其中用即弃占2/3,卫生用品约24.4万吨,其次是揩布,约 12.2吨,过滤材料10.8万吨。耐久性产品约34.6万吨,其中电
非织造布的主要用途有: 医用卫 生非织造材料;服装用非织造材料; 日常生活用非织造材料;工业用非织 造材料;农业用非织造材料;国防用
非织造材料等。
个人卫生产品
医疗保健产品
家用装饰产品
居家用产品
农用材料
车用材料
车用材料
过滤材料
过滤材料
电器电子行业用材
包装材料
服用产品
鞋帽仿皮革材料
织造材料的结构模型
理想结构模型
点状结构模型
片状结构模型
团状结构模型
非织造布的特点 1、介于传统纺织品、塑料、皮革和纸四大柔性材料之间的材料。
非织造布的外观、结构多样性
结构: 纤维排列 (1)纤维呈二维排列的单层薄网几何结构 (2)纤维呈三维排列的网络几何结构
纤维结合
(1)纤维与纤维缠绕而形成的纤维网架结构
2006年中国大陆非织造加工工艺比例
15.54% 0.72%
0.00% 31.97%
纺粘 水刺 熔喷 热粘合
27.50%
4.30% 1.79% 3.83% 14.35%
浆粕气流成 网 针刺 湿法 化学粘合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2003年产量数与2010年 (单位:万吨)
2003年
骨架材料 蓬帆布 渔业用 造纸用 合成革基布 工业用毡瓦 23 35 22 1.5 31.5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