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文之艺术类书籍读书笔记
关于艺术书的读后感
关于艺术书的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关于艺术的书,这可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又充满奇思妙想的世界。
这本书里没有那种高深莫测的理论,也没有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专业术语,有的只是作者对艺术最纯粹、最真挚的感受和理解。
它就像是一位亲切的朋友,拉着我的手,引领我穿梭在艺术的长廊中。
书里提到了各种形式的艺术,绘画、雕塑、摄影、建筑等等。
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关于绘画的部分。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世界名画,让我仿佛就站在那些画作面前,能够感受到画家当时的心境和情感。
比如说,书中讲到了梵高的《星月夜》。
以前我也看过这幅画的图片,但是在这本书里,作者详细地描述了每一笔色彩的运用,每一个线条的走向。
他说,那旋转的星空仿佛是梵高内心澎湃情感的宣泄,那明亮的黄色和深沉的蓝色交织在一起,就像是一场激烈的内心斗争。
我闭上眼睛,试着去想象梵高在创作这幅画时的情景。
也许他正处在一个孤独的夜晚,周围一片寂静,只有他的画笔在画布上沙沙作响。
他抬头望着天空,那些闪烁的星星仿佛在对他诉说着什么,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这份震撼和感动用颜料记录下来。
还有一幅画让我难以忘怀,那就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以前只知道这是一幅很有名的画,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有名。
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了更多背后的故事。
作者说,蒙娜丽莎的微笑是那么神秘,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她似乎都在对着你微笑,但那笑容中又似乎隐藏着无尽的秘密。
达芬奇为了画好这个微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他甚至研究了人体解剖学,只为了能更准确地描绘出人物的面部表情和肌肉线条。
我不禁感叹,原来一幅伟大的作品背后,有着这么多不为人知的付出和努力。
除了绘画,书中关于雕塑的部分也让我感触颇深。
作者介绍了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
他形容大卫的身体线条是那么完美,每一块肌肉都充满了力量和张力。
站在雕像面前,仿佛能感受到大卫即将奔赴战场的决心和勇气。
作者还提到,米开朗基罗在创作这座雕像时,亲自挑选了一块巨大的大理石,然后花费了数年的时间,一点点地将大卫从石头中解放出来。
艺术作文之艺术类读书笔记
艺术类读书笔记【篇一:美术读书笔记】《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读书笔记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曹晓娇最近看了一本是一个美国教育学家科汉盖纳著的《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一书。
虽然这本书我只读了一半,但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有趣的教育方法已经让我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了新的认识。
边读边想,触发了许多感想,并记录了下来,限于我本人学力,有些地方可能不是非常妥帖,好在有感而发,对于严密的逻辑关系也就不讲究深入细致的推敲了。
一、让你的指尖对你说,你并非总是需要语言—本书主要观点摘要。
综观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里德与罗恩非德的工具论与纳艾斯与克里的本质论成为了两种主要派别。
持本质论观点者,强调科目中心,注重通过严谨的美术学科内容的设置来实现美术教育价值,工具论观点者则更强调美术的教育功能,如创造力的培养,他们重视教育过程,但忽视创作效果。
通览全书,我个人以为《美术,另一种学习语言》这一本书的观点从属于工具论,即主张通过美术实现教育价值。
这种观点我们很清楚地可以从书中探讨的主要内容上看出。
本人当然认同这种观点,引用“让你的指尖对你说,你并非总是需要语言”这句话也是再次强调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该书分三章,主要内容主要有:第一章美术与儿童,涉及课堂中的美术活动与儿童美术的本质两个课题,主要探讨美术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美术为什么是学生在发展、个性、情绪、交流上的一种有效途径。
第二章美术与学习,主要探讨美术能否有助于以及如何有助于学生了解自我,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观察以及了解自身及他人的情感。
第三章美术与学校,主要探讨美术与其他课程结合的可能性,有利于美术学习的学校环境如何布置,美术教学评价的方法,与家长交流的方法以及美术在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儿童、非语言儿童、富裕儿童、天才儿童、障碍儿童发展上的作用。
如果再作具体一些的阐述话,又可细化为以下内容。
(一)通过美术教育能更好了解儿童,也能促使学生理解自己,发展自信“艺术提供了理解儿童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方法。
艺术类书籍读书笔记
艺术类书籍读书笔记书籍简介本书是一本关于艺术的探究和思考的读物。
通过深入探讨不同艺术形式和艺术家的作品,作者试图揭示艺术的本质和意义。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拓宽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并提供一些对于艺术创作和艺术表达的思考和启发。
重要思想本书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观点,下面列举几个值得关注的:1. 艺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作者强调了艺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认为艺术可以是多种形式和表达方式的结合。
艺术家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和创作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读者则可以从中获得不同的感受和理解。
艺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作者强调了艺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认为艺术可以是多种形式和表达方式的结合。
艺术家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和创作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读者则可以从中获得不同的感受和理解。
2. 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本书探讨了艺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艺术不仅仅是一种个人创作的表达,它也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特征。
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艺术作品,读者可以了解艺术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从中获得对社会和文化的更深入的理解。
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本书探讨了艺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艺术不仅仅是一种个人创作的表达,它也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特征。
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艺术作品,读者可以了解艺术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从中获得对社会和文化的更深入的理解。
3. 艺术的创造过程:作者详细描述了艺术创作的过程和思维方式。
他认为艺术家不仅需要有创意和灵感,还需要有深厚的知识和技巧。
通过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并欣赏艺术家的创造力和努力。
艺术的创造过程:作者详细描述了艺术创作的过程和思维方式。
他认为艺术家不仅需要有创意和灵感,还需要有深厚的知识和技巧。
通过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并欣赏艺术家的创造力和努力。
对读者的启示本书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对于艺术的理解和启示。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 拓宽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尝试接触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作品;- 了解艺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中获得对社会和文化的更深入的认识;- 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和思维方式,增强对艺术家的赞赏和尊重。
艺术类的读书笔记大全
艺术类的读书笔记大全艺术类有关书籍读书笔记[原创]《专题与实验摄影》读书笔记整理了以前看过的一本关于专题摄影的书的读书笔记,给大家分享,请大家多提意见~作为艺术的摄影就必须摸索景物外延和背后的意义。
优秀的专题摄影作为摄影的影象价值和人文的非功利价值,依然是摄影最本质的价值所在。
专题摄影分类:一、纪实类二、艺术类一、1、纪实类:从事实出发,反映一个事件的始末及发展过程。
也是指:用几张甚至上百张有一定逻辑关系的图片围绕一个主题所组成的完整的报道。
“组成组照报道的关键是照片之间的联系”(尤金.史密斯)2、纪实类专题追求的是意识世界的“共同经验”,传达一种普遍的人文情怀。
(纪实类专题应是本着一种同情心去关怀被摄对象,如:尤金.史密斯的关于日本鱼村汞中毒事件的《水俣病的受害者》、以至后来史帝文.麦凯瑞的阿富汗专题、解海龙的《希望工程》、侯登科的《客》等等都是以一种人文情怀去关注那些处于社会动荡之中或者是社会地层的人们的生活,给世人以揭示和启发,让世人明白在物质丰裕的今天仍然还有许多依旧徘徊在饥饿和死亡边缘的人们。
但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作品集则是个例外,他用近乎残酷而正直的目光观察生活在周围的形形色色的美国人,从生活细节中将美国人的生活状态表现得有时甚至是“不堪如目”,加上广角镜头的运用和不完整构图的出现,使布勒松的决定性瞬间在画面中找不到丝毫的影子,从而确立了“非决定性瞬间”的著名理论和创作方式。
二、艺术类:更多的是从观念出发,从感受出发,从思想出发,而不是从技巧出发。
艺术类专题所传达的“共同经验”较少,它所关注的世界,并不是世俗的世界,而是心灵的世界,他即便是拍摄了现实题材,最终影象的落脚点是通过影象的演说方式,揭示社会的善恶与人性的多种层面,并不断寻求影象表达的各种可能性。
(象曼.雷在利用负感效应使画面产生负像的反转抽象效果方面的超现实主义的尝试;克莱格的《海的裸体》,沃尔夫刚.皮特佐克的《挤压》等人体专题把超现实主义的影子带入了人体摄影领域,让人体摄影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美术类书籍读书笔记
美术类书籍读书笔记前段时间,我一头扎进了美术类书籍的海洋,那感觉就像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奇妙世界。
我读的其中一本书叫《色彩的魅力》。
这本书啊,真的是让我对色彩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前我觉得色彩嘛,不就是红橙黄绿青蓝紫,画画的时候随便涂涂就行了。
可这本书告诉我,大错特错!书里有一个章节专门讲了色彩的情感表达。
比如说红色,它不仅仅是一种颜色,还代表着热情、活力、甚至是危险。
作者举了个例子,说在一幅画里,如果大面积地使用红色,可能会让观者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仿佛能听到心跳的声音。
而蓝色呢,常常给人一种宁静、深邃的感觉,就像是深夜里的星空,让人忍不住沉浸其中。
有一次,我决定按照书里说的试试看。
我找了张白纸,准备画一幅简单的风景画。
我想着要表现出清晨阳光刚刚洒在草地上的那种清新和温暖,于是我先用了淡淡的橙色打底,代表着初升的太阳。
然后,我小心翼翼地在橙色周围晕染了一些浅黄色,就好像阳光在慢慢扩散。
画着画着,我突然发现,哎呀,这颜色好像不太对,整体看起来太亮了,没有那种清晨的朦胧感。
我赶紧停下笔,又重新翻了翻那本书,看看自己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这一看才明白,原来是我在色彩的过渡上处理得太生硬了。
书里说,色彩的过渡要自然,就像微风轻轻拂过湖面,泛起的层层涟漪。
于是,我拿起橡皮擦,轻轻地把之前画得不太满意的地方擦掉,重新调色。
这一次,我在橙色和浅黄色之间,加入了一点点粉色和淡紫色,让颜色的过渡更加柔和。
当我再次看向自己的画时,心里别提多高兴了,那种清晨的感觉终于出来了!还有一本书,叫《线条的魔法》。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线条可不只是简单的勾勒,它能赋予画面生命和灵魂。
书里提到,不同类型的线条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比如直线,给人一种稳定、坚定的感觉;而曲线呢,则充满了柔美和灵动。
作者还展示了很多大师的作品,通过分析他们作品中的线条运用,让我恍然大悟。
有一回,我模仿着书中的一幅画,画了一个跳舞的女孩。
我先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女孩的轮廓,一开始,我画的线条都很生硬,女孩看起来就像个机器人,一点都不优美。
艺术作文之艺术导论读书笔记
艺术作文之艺术导论读书笔记LTc。
艺术真实是假定性和真实性的统一。
b。
艺术的真实不仅是现象的真实而且是本质的真实:艺术的真实要求通过现象的真实反映达到对本质的把握。
c。
艺术的真实不仅是再现的真实而且是表现的真实: a。
“再现的真实”就是真实的描绘事物的形貌色彩。
b。
“表现的真实”就是真实的表现人的思想感情。
(2)本质的区别:a。
科学真实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没有差别的同一的,艺术的真实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有差别的。
b。
科学的真实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纯客观的,纯理性的反映,艺术的真实是人对客观是包含情感的反映。
c。
科学的真实是惟一的,艺术的真实是多样的。
七、艺术典型及其特征(1)典型的艺术形象就是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具有广泛深刻的共性,并达到了共性和个性完美结合的艺术形象,是高度完满的统一。
(2)特征:a。
典型形象既有共性也有个性:a。
共性表现人物的相似性,个性表现人物的差别性.b。
共性体现典型形象的思想价值,个性体现典型形象的艺术价值。
b。
典型形象的共性表现在:a。
典型形象体现了一类人的共性,是一类人的代表。
b。
典型人物表现了人的共同本性。
c。
典型人物体现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表现出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c。
典型形象的个性表现在:a。
典型形象性格的丰满性.典型人物性格的丰满性的最高境界是不可言传性。
b。
典型形象性格的鲜明性。
c。
典型人物性格的独特性。
独特性就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性。
八、意境及其特征(1)“意”就是情与思。
“境”就是物与象。
“意境”就是“意”与“境”的有机融和与和谐统一。
意境是艺术形象的精髓。
(2)特征:a。
是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a。
“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
b。
情是灵魂,景是表现。
c。
情景交融是意境的主要内容和根本特征。
b。
是物我同一的艺术形象: a。
“同一”就是情与景融合无间。
b。
物我同一是中国艺术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c。
是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虚实相生的两种类型:a。
关于艺术书的读后感
关于艺术书的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关于艺术的书,这可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也有了不少新奇的感受。
这本书没有那种高深莫测的理论,也没有让人望而生畏的专业术语,它就像是一位亲切的朋友,用平实的语言领着我走进了艺术的奇妙世界。
书中展示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从绘画到雕塑,从摄影到装置艺术,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其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绘画的部分。
作者详细地介绍了几位著名画家的作品,那种细致的描述仿佛让我亲眼看到了那些画作。
比如讲到梵高的《星夜》,以往我只是觉得它色彩绚烂,可在这本书里,作者带着我一点点去看那旋转的星空,那夸张的线条,还有那浓烈得好像要燃烧起来的色彩。
我仿佛能感觉到梵高在创作时内心的澎湃和激情,他把自己所有的情感都倾注在了画布上。
还有一幅画,是莫奈的《日出·印象》。
以前我总觉得这幅画看起来有些模糊,不那么清晰。
但书中告诉我,这正是莫奈想要表达的那种瞬间的光影变化。
他不是要画出一个固定的、清晰的场景,而是要抓住那一瞬间光线洒在水面上,微风吹过泛起涟漪的感觉。
我盯着书中的那幅画看了好久,想象着自己就站在那个港口,清晨的微风拂过脸庞,带着一丝凉意,太阳刚刚升起,光芒柔和而温暖。
书里还提到了一些现代的艺术作品,有一幅摄影作品让我特别震撼。
照片拍的是一个废弃的工厂,窗户破碎,墙壁斑驳,地上堆满了杂物。
但摄影师通过独特的角度和光线的运用,让这个破败的地方充满了一种别样的美。
那种沧桑、荒凉的感觉,让我心里忍不住泛起一阵感慨。
原来美不仅仅是那些光鲜亮丽的东西,破败和残缺也能有自己的魅力。
在讲到雕塑的时候,我更是被那些艺术家的创造力所折服。
有一个雕塑是用废旧的金属零件拼接而成的,远远看去就像是一个正在飞翔的人形。
那些弯曲的铁片、生锈的螺丝,在艺术家的手中竟然变成了如此生动的形象。
我不禁想到,我们平时随手丢弃的东西,在艺术家眼里可能就是宝贝,他们能从中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可能性。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奇妙的旅行。
艺术作文之艺术类书籍读书笔记
艺术类书籍读书笔记【篇一:《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看完了《艺术的故事》,再回过头看书名和内容简介,不由觉得“故事”真的是再适合不过的形容了。
它概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但是相比于说它讲述了一段关于艺术的历史,更多的是在叙述艺术和艺术家们的故事。
对于艺术的含义,贡布里希认为艺术在不同时代和地区的定义不同,而“艺术”这一概念则是武断地用一个思维框架来套所有艺术家的所有出品。
贡布里希认为,仅仅由于一幅画让他想起了童年而喜欢它,没有任何问题。
没有错误的“喜欢”,只有错误的“不喜欢”。
错误的不喜欢指的是任由偏见蒙蔽自己,丧失了欣赏艺术作品的机会。
在序中贡布里希说道,“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而在书中他又说道,“实际上根本没有艺术其物。
只有艺术家,他们是男男女女,具有绝佳的天资,善于平衡形状和色彩以达到‘合适’的效果;更难得的是,他们是具有正直性格的人,绝不肯在半途止步,时刻准备放弃所有省事的效果,放弃所有表面上的成功,去经历诚实的工作的辛劳和痛苦。
我们相信永远都会有艺术家诞生。
” 那么艺术家又是什么?书中提到,“所谓的艺术家,从前是用有色土在洞窟的石壁上大略画个野牛形状,现在则是购买颜料,为招贴板设计广告画。
”这两个例子冰山一角,并不能全面的概括一个艺术家的真正定义。
但这样的说法,也说明贡布里希对艺术并不持有崇敬而疏远的态度,他认为艺术家是亲近的,艺术也是可以亲近的。
他对艺术家们的创作是这么说的,“艺术家和批评家过去和现在都对科学的威力和声望深有印象,由此不仅产生了信奉实验的正常思想,也产生了不那么正常的思想,信奉一切看起来难解的东西。
”而在如何欣赏艺术方面,贡布里希也作了详述:既然艺术是一种美,那么欣赏艺术,就不应该着重于“艺术学”或者“艺术史”所关注的东西,而应该去欣赏一种美,从艺术作品中寻求共鸣。
按照作者的说法,艺术家们创造他们的作品的时候,最看重的是如何做到“合适”,而这个“合适”在欣赏的时候,也是最应该看重的。
艺术读书笔记范文4篇_读书笔记_
艺术读书笔记范文4篇1.细心观察,为总结评价提供真实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做有心人,面向全体,分层观察,做到心中有数,总结评价时才能言之有物,具有针对性,收到实效。
2.留足时间,使总结评价得以课内完成。
为取得评价效益,首先要有足够的时间作保障。
一般来说,总结评价所用的时时,少则2—3 分钟,多则3—5 分钟,一节课如能做到总结评价完成,布置作业后,就铃响下课,效果最佳,也最受学生的欢迎和赞赏。
3.把握要点,让总结评价内容具体而全面。
很多人都同意这个公式: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人才。
因为制定教学目标要考虑它,设计教学程序要考虑它,所以总结评价时更不应忽略它。
(1)在智力因素方面,要对知识结构进行总结评价。
通过归纳总结,进一步揭示规律,使知识得到升华。
(2)在非智力因素方面,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等进行鼓励性评价。
4.方法灵活,使总结评价取得最佳效益。
课堂总结评价,没有固定的模式,应形式多样,方法灵活,不拘一格。
一般要按总结评价的几个方面,遵循评价原则,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多向信息交流等方式方法,目的在于把个别的优点和长处化作集体共有的精神财富。
总结评价搞好了,会使全体学生在认知和情感领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造成一个爱集体、爱学习、团结互助的好学风,并使学生优秀的个性心理品质生动活泼、主动积极、全面和谐地得到发展。
本人曾多次翻阅此书,起先只是随意乱翻,因为我觉得班主任工作是件十分累人的‚差事‛是什么让李老师能一干50年半个世纪不变呢,我当时很难想象,像是在寻找答案似的我拜读了这本书,当然后来被吸引于一则则有趣而富有实效的案例,读后颇感李老师育人手法之高超。
渐渐读全了,愈发感受到了一种真正的育人思想蕴含其中,这是教育的精华、生命所在。
读罢《班主任工作艺术一百例》,书中列举的许多案例,拨开了我教育中的许多迷雾,也使我更多地品尝到了成功育人的滋味。
其中让我领悟最深的是以下几点:一、爱心不变相信任何一个教师都会说自己爱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但我在平时工作的时候,由于和学生们之间了解不深,每逢有学生上课违反纪律,自己总是气得两眼呆直,面红口青。
艺术类读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摘抄:“艺术的故事,就是人类自身的故事。
它反映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感悟,对世界的理解。
在这部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如何通过艺术来表达情感、传递思想、记录历史、塑造文化。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一、引言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是一部深入浅出的艺术史著作,它以生动的故事性、丰富的图片和精辟的论述,带领读者走进艺术的世界。
在这本书中,贡布里希以时间为线索,从史前艺术到现代艺术,全面介绍了人类艺术的发展历程。
二、史前艺术1. 石器时代的艺术史前艺术是艺术史的开端,主要表现为岩画、雕刻和陶器等。
这些艺术作品展现了史前人类对自然、动物和神灵的崇拜。
例如,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等,都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
2. 青铜时代的艺术青铜时代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艺术以青铜器为代表。
例如,中国的商周青铜器、古希腊的雕塑等,都体现了当时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审美观念。
三、古典艺术1. 古埃及艺术古埃及艺术以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的雕塑著称。
例如,金字塔、神庙和木乃伊等,都是古埃及艺术的代表作。
古埃及艺术注重对称、秩序和永恒,体现了古埃及人对生命的敬畏。
2. 古希腊艺术古希腊艺术以雕塑和建筑为主,其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例如,宙斯像、雅典娜像等,都是古希腊雕塑的杰出代表。
古希腊艺术强调人体比例的和谐,体现了古希腊人对美的追求。
3. 古罗马艺术古罗马艺术深受古希腊艺术的影响,同时也有自己的特色。
例如,罗马的壁画、雕塑和建筑等,都体现了古罗马人对权力的崇拜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四、中世纪艺术1. 欧洲中世纪艺术欧洲中世纪艺术以宗教艺术为主,如拜占庭艺术、哥特式艺术等。
这些艺术作品以基督教为主题,展现了中世纪人们对宗教的虔诚和对天堂的向往。
2. 中国中世纪艺术中国中世纪艺术以佛教艺术为主,如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等。
这些艺术作品展现了中世纪中国人在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上的追求。
五、文艺复兴艺术文艺复兴艺术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艺术时期,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们追求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个性、自然和真实。
关于艺术的书籍笔记摘抄(3篇)
作者:贡布里希(E.H.Gombrich)第一章:艺术的起源摘抄一:“艺术起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它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产物,是人类情感、思想、审美和技艺的集中体现。
”(P1)摘抄二:“原始艺术并不是简单的模仿自然,而是原始人类对自然的一种象征性表现,它反映了原始人类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世界的认知。
”(P4)第二章:古希腊艺术摘抄一:“古希腊艺术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精湛的技艺,成为了西方艺术的典范。
”(P14)摘抄二:“古希腊艺术追求理想化、规范化,强调人体的和谐与比例,这种审美观念对后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P18)摘抄三:“古希腊艺术家通过雕塑和绘画,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这种对人物形象的追求,成为了西方艺术的一个重要传统。
”(P22)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摘抄一:“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追求回归古典,强调个性解放和人文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对后世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P34)摘抄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出了许多杰作,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等。
”(P38)“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表现,使得艺术作品更加真实、生动,这种现实主义精神成为了西方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
”(P42)第四章:巴洛克艺术摘抄一:“巴洛克艺术以其戏剧性、动感、华丽和装饰性而著称,它是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一种反动。
”(P56)摘抄二:“巴洛克艺术强调光影对比和动感,这种手法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富有张力。
”(P60)摘抄三:“巴洛克艺术在宗教题材上有着丰富的表现,如鲁本斯的《基督降生》等,这些作品体现了巴洛克艺术对宗教的虔诚。
”(P64)第五章:浪漫主义艺术摘抄一:“浪漫主义艺术强调个性、情感和想象力,它是对现实世界的反叛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P76)摘抄二:“浪漫主义艺术家们通过色彩、构图和笔触等手法,表现了内心的激情和对自然的热爱。
”(P80)摘抄三:“浪漫主义艺术在题材上有着广泛的涉及,如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等,这些作品体现了浪漫主义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艺术作文之艺术与视知觉读书笔记
艺术与视知觉读书笔记【篇一:艺术视知觉】人的左半脑是管抽象思维的,右半脑是管形象思维的,但是却没有注意到还有更抽象的形式,这个形式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一个特殊的区域。
世界上最优秀的大众艺术,包括电影,广告,绘画,雕塑,服装设计等,都是通过这种视觉形式把观众带入这个特殊区域的。
视觉心理学是研究视觉与思维的特殊关系,而不是研究一般关系。
这是视觉心理学与视觉美学的根本区别。
其实最高级的思维形式,是一种更抽象的形式,即非逻辑形式。
这种形式脱离了经验和事物的普遍规律,它使人意识到其独特的合理和真实。
人的想象力的产生,又是人的抽象水平所决定的。
所以人类思维的发展受形式的影响,在形式的多样性和多变性的发展过程中,因抽象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人类智慧的发展,使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更全面,直到深刻、完善,继而发展到人能描述事物的表面形态,形成了形象思维的发展。
世界的进步,在于大脑的活动,而大脑的活动则在于形式的活动。
一个有具体内容的世界,只是大脑的外部形式。
只有进入抽象活动,才是大脑的内部形式。
用形式可以取代内容,用概念可以取代形式。
所谓形式,就是指物理形式和心理形式的同等作用,即内在形式能表达外在形式的作用。
或者说表达外在形式和内在形式的关系,称为形式。
当我们谈到事物的关系时,首先要谈到形式,这样做的结果,是先找到自己的看法,然后去认识这件事物和那件事物的关系。
如果某一种抽象形式告知他,离太阳系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星球,下的是黑雪,他一定觉得这样的形式很有趣。
万宝路香烟广告,广告中,用马,西部牛仔,套马绳,表现“力”的形式,广告中力的抽象形式和香烟中力的抽象形式巧妙结合,使观众从力的视觉形式中,知觉到香烟的概念。
希腊哲学家康德:没有抽象的视觉谓之盲;没有视觉的抽象谓之空(洞)。
按照毕加索的看法,一幅画并不是大脑以外的知觉对象,看到一张桌子和看到一幅画应该是不一样的,一切再现性艺术都是抽象的。
一个画家单凭手中的技艺而头脑里没有与技艺相符的抽象水平是无法成为形象思维的艺术家的。
艺术作文之艺术学概论读书笔记
艺术学概论读书笔记【篇一:学习艺术概论的心得体会范文】学习艺术概论的心得体会范文通过一学期“艺术概论”的学习,张老师对艺术学的课程内容以理论结合实际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全面介绍了艺术特征、艺术起源、艺术地位以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鉴赏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文化角度带领我们学员对五大艺术门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涉及中外古今许多著名艺术家与优秀艺术作品,内容丰富、例证详实,熔“知识性、理论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于一炉,有助于提高我们学员的审美水平、艺术修养,以及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通过对“艺术概论”课程的学习,相信自己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1、掌握相关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学好艺术概论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与艺术密切相关,掌握这些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可以互相沟通,相得益彰。
同时对加深对艺术理论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广泛涉猎各种艺术门类,获取丰富的艺术实证资料,以避免艺术理论的枯燥无味。
艺术是一个十分繁复的领域,包括文学、绘画、音乐、舞蹈、建筑、雕塑、工艺、戏剧、影视等,甚至包括今天刚兴起的网络艺术、游戏艺术。
3、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艺术概论的根本法则。
理论来源于实践,其生命力在于对人的实践行为的概括和指导。
理论如果不联系实际,就是教条,不但无益甚至有害。
艺术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精辟地理解专业课所讲授的内容,提高我们对生活的艺术感悟力;反过来,较高的艺术感悟力对于提升我们的艺术理论水平,促进我们对艺术现象的理论思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通过艺术概论课程的学习,我才真正对艺术有所了解。
我选修艺术概论这门课主要是想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艺术欣赏水平,结合所学专业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篇二:设计概论学习心得】《设计的魅力》———读设计学概论有感设计学类144 储筠尧设计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多学科相互交叉,艺术,科学与技术相互融合,具有整体的科学表现特征的新兴艺术类学科。
关于艺术书的读后感
关于艺术书的读后感前阵子,我偶然间翻开了一本艺术书,这一翻,就像打开了一个奇妙的世界,让我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这本书并不是那种摆在书店最显眼位置、装帧华丽到让人望而却步的大部头。
它的封面设计简约而不失韵味,纸张摸起来有一种让人安心的质感,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它所承载的艺术故事。
书里没有长篇大论的理论阐述,也没有故作高深的专业术语,有的只是一幅幅精美的艺术作品,以及作者对这些作品真挚而又亲切的解读。
那些作品,有的色彩斑斓,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有的则色调单一,却在简单中蕴含着无尽的深邃。
我记得其中有一幅画,画的是一个普通的小镇街角。
画家没有去刻意描绘宏伟的建筑或者壮丽的风景,只是简简单单地勾勒出了几栋略显陈旧的房子,一条狭窄的街道,还有一个正在遛狗的老人。
起初,我并没有觉得这幅画有什么特别之处,心里还想着:“这也能算艺术?” 但当我仔细去看那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时,我被震撼了。
房子的墙壁上有着岁月留下的斑驳痕迹,那一道道裂痕和褪色的油漆,仿佛在讲述着这座小镇的过去。
街道的石板路并不平整,有些地方还长着青苔,那青苔的颜色深浅不一,就像是大自然随意挥洒的绿色墨点。
而那个遛狗的老人,他微微佝偻着背,脸上的皱纹里藏着生活的沧桑,但他的眼神却透露出一种平和与满足。
那只小狗欢快地跑在前面,尾巴摇得像个小螺旋桨,似乎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热爱。
我盯着这幅画看了好久好久,仿佛自己就置身于那个小镇的街角,能听到老人的脚步声,能闻到空气中潮湿的青苔气息,能感受到阳光洒在脸上的温暖。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艺术的魅力所在。
它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而是能够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美。
还有一幅画,是一片向日葵花田。
金黄的向日葵在阳光下绽放得无比灿烂,每一朵花都像是一个小太阳,散发着热情和活力。
画家巧妙地运用了色彩的对比和光影的变化,让这片花田看起来既真实又梦幻。
我仿佛能感觉到微风拂过,向日葵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
关于艺术书的读后感
关于艺术书的读后感艺术书是一种特殊的书籍,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和传承。
在读完一本艺术书后,我深深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书籍的力量。
艺术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通过文字和图画将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技巧传达给读者。
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艺术家的创作世界中,感受到了他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生活的热爱。
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摄影,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着独特的魅力,通过艺术书,我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艺术形式的内涵和技巧。
艺术书的力量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阅读艺术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被书中的图画所吸引,进而产生自己的创作灵感。
艺术书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本启发思考和激发创意的工具。
通过艺术书,我能够拓宽自己的思维边界,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丽和价值。
艺术书的魅力和力量不仅仅体现在文字和图画上,更体现在它对于读者的影响和启迪上。
在读完一本艺术书后,我常常会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新的思考和认识。
艺术书能够引导我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激励我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和人生境界。
它教会我欣赏美,感受美,并将美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艺术书的阅读也是一种享受。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可以尽情地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中,感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愉悦和满足。
艺术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和心灵的滋养。
通过艺术书,我能够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衡,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艺术书的读后感是多维度的,它既有对艺术家的敬仰和赞美,也有对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欣赏。
在读完一本艺术书后,我常常会反思自己的审美观和艺术追求。
艺术书激发了我对于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也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和细节。
总之,艺术书是一种特殊的书籍,它不仅仅是文字和图画的堆砌,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和传承。
通过艺术书的阅读,我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书籍的力量。
艺术书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启发思考和激发创意的工具。
它能够引导我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激励我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和人生境界。
艺术类读书笔记参考
艺术类读书笔记参考艺术类读书笔记模板参考 篇⼀:美术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美术》读书笔记 我国的古代的美术教育,在普通学校的教育中始终没能占⼀席之地。
宫廷画家和在野的⽂⼈⼠⼤夫画家习画⼤都临摹⼊⼿,选择优秀的临本进⾏临摹,掌握笔法、墨法、并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式进⾏。
北宋设⽴画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个皇家美术学院,在招收制度、课程设置等⽅⾯都已趋于完善,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版画得到空前发展,画家传授画法的“画谱”⼤量出现,成为我国古代习画的教材。
在近代美术教育中,我国中⼩学美术教育户肇始于清朝末年。
在近现代的历史发展中,虽然,我国的教育经历了战⽕、天灾、⼈祸,经历了⽆数曲折和挫折,但⼀些美术教育先驱者们,在维护和弘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国外的美术教育经验,把西⽅美术中的⾊彩学、透视学、解剖学,设⾊、明暗等画法;以及设计、⼯艺制作中的⼀些新的理念引进了中⼩学美术教育之中,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美术教育体系,经过⼏代⼈不懈努⼒,普及了美术教育。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陆推⾏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改⾰开放政策,短短的20多年间,⼤陆的经济有了长⾜的发展,社会⾯貌发⽣了深刻变化,令世界瞠⽬。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陆的中⼩学美术教育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20多年的时间⾥,中国的中⼩学美术教育经历了恢复与建设、发展与提⾼这样两个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建⽴的⼀些组织和机构,形成了信息传播和反馈的完整系统。
环环相连的各级艺术教育组织,在传达贯彻上级精神、反映基层艺术教育情况、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总结交流教学经验等⽅⾯,发挥了积极作⽤。
中华⼈民共和国成⽴后,国家教育部曾在1956年5⽉颁发中⼩学图画教学⼤纲,这是我国建国以后的第⼀个图画教学⼤纲。
1988年11⽉,国家教委颁发了《义务教育全⽇制⼩学、初级中学教学⼤纲(初审稿)》初中美术教学⼤纲的⽬的任务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学⽣的审美能⼒,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提⾼学⽣的观察能⼒、想像能⼒、形象思维能⼒和创造能⼒。
关于艺术书的读后感
关于艺术书的读后感艺术书是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让我流连忘返。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从中汲取了知识与智慧,更得到了内心的满足和启迪。
以下是我对艺术书的读后感。
第一章:探索艺术的奥秘艺术书带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领略到艺术的独特魅力。
书中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不同艺术形式和流派的发展历程。
我了解到了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形式的起源与演变,对艺术家们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书中还展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让我流连忘返。
第二章:艺术品的鉴赏与评价艺术书让我学会了如何欣赏艺术品,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鉴赏知识。
书中详细地介绍了艺术品的构图、色彩运用、线条感等要素,并通过实例进行解读。
我从中学到了如何审美、如何评价一件艺术品的价值。
这些知识不仅增强了我的审美能力,还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艺术创作的复杂性。
第三章:艺术家的生平和作品艺术书向我展示了各个时期的杰出艺术家,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
书中详细记录了艺术家们的生平、艺术追求和重要作品。
我了解到了很多伟大艺术家的曲折经历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这些故事让我深刻地领悟到了艺术所承载的情感和思想的力量。
第四章:艺术与社会艺术书不仅介绍了艺术本身,还把艺术与社会相结合,让我看到了艺术对社会的影响力。
书中详细地叙述了艺术与历史、政治、文化等社会要素的相互关系。
我从中了解到了艺术对社会的反映和引导作用,使我对社会的认知更加深入。
同时,艺术书还探讨了当代艺术面临的种种挑战和争议,引发了我对艺术与社会互动的思考。
第五章:艺术的价值与意义艺术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艺术的独特价值和深远意义。
艺术不仅是审美的享受,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通过阅读艺术书,我对艺术的核心价值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意识到艺术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艺术书的阅读让我体味到了艺术的美和力量,激发了我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总结:通过阅读艺术书,我不仅深入了解了艺术的起源、发展和鉴赏方法,还认识到了艺术家的创作心路历程和艺术对社会的影响力。
作文《阅读艺术书籍的感受》
阅读艺术书籍的感受哎,说起来看艺术书籍这事儿,还真挺有意思。
我最近迷上了一本讲印象派绘画的书,厚厚的一本,看着就头大,可翻开之后嘛,啧啧,欲罢不能!为啥?因为它不像教科书一样,干巴巴的告诉你什么印象派手法、什么光影效果,它啊,它就像一个八卦老司机,给你传神地讲述一个个艺术家的故事,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爱情,还有他们那些让人忍俊不禁的奇葩事儿。
比如书里讲到莫奈,那个画睡莲画到出神入化的老家伙,你知道吗?他那别墅啊,简直就是个植物园加画室的结合体!书里用了好几页的篇幅,配着好多老照片,详细描写了他花园里的各种花花草草,什么睡莲啦,柳树啦,鸢尾花啦,品种多得我记都记不住!而且,他家花园的布局,还有他怎么修建池塘,让光线怎么照射到睡莲上,书里都写的清清楚楚,好家伙,感觉我都要变成园艺师了!我还特地去网上搜了一下他家的照片,哇塞,跟书里描绘的一模一样,简直就是艺术品级别的花园!我当时就惊呆了!你以为艺术家就只会画画?人家也是生活家啊!而且,读着读着,我仿佛真的走进了莫奈的花园,闻到了花香,感受到了阳光洒在水面上那种闪耀的光感,这感觉,比单纯看那些复制的画作,强了不知道多少倍!其实,之前我也看过一些艺术相关的书,但大多是那种很学术的,看得我昏昏欲睡。
可是这本书不一样,它就是用特别接地气的方式,告诉你那些艺术大师们,他们也跟咱们普通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有生活琐事,他们创作的灵感,很多时候就来源于他们生活的点滴,来源于他们对身边世界细致入微的观察。
所以说啊,读艺术书籍,别老想着去学什么高深的理论,有时候,放松心情,把书当做故事来看,你会发现,艺术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那些大师们,他们也是普通人,只不过他们拥有着比我们更敏锐的观察力和更浪漫的灵魂罢了!就像莫奈的花园,它不仅仅是莫奈的创作来源,它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充满了细节和故事。
看完这本书,我对印象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欣赏那些艺术家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
关于艺术书的读后感
关于艺术书的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关于艺术的书,真把我给“震”到了!这书里展现的艺术世界,就像一个神秘又迷人的大花园,我在里头尽情地溜达,每一朵“花”都让我忍不住细细端详。
书里提到了各种艺术形式,绘画、雕塑、建筑,还有那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现代艺术。
不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得是那些大师们的绘画作品。
就说梵高吧,以前我只知道他的《向日葵》有名,可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他更多的作品,也了解到了他创作背后的故事。
原来,梵高画画的时候,那可真是全情投入啊!他的笔触充满了激情和力量,每一笔都像是在倾诉他内心的狂热和痛苦。
那些色彩浓烈得好像要从画布上跳出来,狠狠地撞进你的眼睛里。
我仿佛能看到他在那间破旧的小屋里,面对着一块空白的画布,眼神专注而坚定。
周围的一切都变得不重要了,只有他手中的画笔和眼前的色彩是真实的。
他不停地涂抹着,有时候甚至顾不上吃饭睡觉。
那种对艺术的执着和痴迷,真的让我感动。
还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以前看这幅画,就觉得那女人笑得挺神秘的。
但这本书里详细地介绍了达·芬奇创作这幅画的过程,还有他为了画出完美的笑容,做了多少研究和尝试。
他观察人物的表情,研究光线和阴影的变化,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这才让蒙娜丽莎的微笑变得如此迷人,几百年来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书里还提到了一些现代艺术家的作品,那些奇奇怪怪的形状和色彩组合,一开始真让我摸不着头脑。
我就想啊,这也能叫艺术?但看着看着,我好像有点明白了。
这些艺术家是在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表达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和感受。
虽然我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但那种敢于突破传统、大胆创新的精神,还是挺让人佩服的。
读着这本书,我就像是在参加一场盛大的艺术派对。
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在我眼前争奇斗艳,让我目不暇接。
我一会儿被这个作品吸引,一会儿又被那个作品震撼,心情也跟着起起伏伏。
而且啊,通过这本书,我发现艺术并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东西。
它可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类书籍读书笔记
【篇一:《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看完了《艺术的故事》,再回过头看书名和内容简介,不由觉得“故事”真的是再适合不过的形容了。
它概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
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但是相比于说它讲述了一段关于艺术的历史,更多的是在叙述艺术和艺术家们的故事。
对于艺术的含义,贡布里希认为艺术在不同时代和地区的定义不同,而“艺术”这一概念则是武断地用一个思维框架来套所有艺术家的所
有出品。
贡布里希认为,仅仅由于一幅画让他想起了童年而喜欢它,没有任何问题。
没有错误的“喜欢”,只有错误的“不喜欢”。
错误的
不喜欢指的是任由偏见蒙蔽自己,丧失了欣赏艺术作品的机会。
在
序中贡布里希说道,“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而在书中他又说道,“实际上根本没有艺术其物。
只有艺术家,他们
是男男女女,具有绝佳的天资,善于平衡形状和色彩以达到‘合适’的
效果;更难得的是,他们是具有正直性格的人,绝不肯在半途止步,时刻准备放弃所有省事的效果,放弃所有表面上的成功,去经历诚
实的工作的辛劳和痛苦。
我们相信永远都会有艺术家诞生。
” 那么
艺术家又是什么?书中提到,“所谓的艺术家,从前是用有色土在洞
窟的石壁上大略画个野牛形状,现在则是购买颜料,为招贴板设计
广告画。
”这两个例子冰山一角,并不能全面的概括一个艺术家的真
正定义。
但这样的说法,也说明贡布里希对艺术并不持有崇敬而疏
远的态度,他认为艺术家是亲近的,艺术也是可以亲近的。
他对艺
术家们的创作是这么说的,“艺术家和批评家过去和现在都对科学的
威力和声望深有印象,由此不仅产生了信奉实验的正常思想,也产
生了不那么正常的思想,信奉一切看起来难解的东西。
”
而在如何欣赏艺术方面,贡布里希也作了详述:既然艺术是一种美,那么欣
赏艺术,就
不应该着重于“艺术学”或者“艺术史”所关注的东西,而应该去欣赏
一种美,从艺术作品中寻求共鸣。
按照作者的说法,艺术家们创造
他们的作品的时候,最看重的是如何做到“合适”,而这个“合适”在
欣赏的时候,也是最应该看重的。
这关于艺术的“故事”,作者从很久很久以前——史前,一直讲述到
了现代。
过去的作品并不是仅仅被当成纯粹的艺术品,而是有明确用途的东西。
原始艺术并不章法着技艺的原始,因此他们的东西看起来不顺
眼是因为手艺有限。
土著艺术家用自己最喜欢和最顺手的形状构成
人物或面孔,或许不太像,但却会保持一种图案的统一与和谐,有
时也含有特殊的寓意。
他们只需要知道它“是”什么,而不需要它看
起来“像”什么。
关于字画同源的埃及艺术只有一章,且和后世艺术其实是不同源的。
埃及艺术的特点表现为两点:几何形式的规整和对自然的犀利观察。
他们的艺术无意给人观看,意在“使人生存”,因而重要的不是“好看”,而是“完整”。
到公元前7世纪至5世纪,“埃及人曾经以知识
作为他们的艺术基础,而希腊人则开始使用自己的眼睛了。
”他们开
始尝试表现出事物在他们眼中的真实形象,但也并未完全摒弃古老
的观念,依然十分注重表现人体结构,注重关于形式的知识。
直到
公元前4世纪末,希腊才出现“肖像”的观念。
艺术家发现了既能赋
予面目生气又不破坏其美的两全之策,并且懂得了怎样捕捉个别人
的心灵活动和某个面孔的特殊之处。
在对中国艺术的描述上,贡布里希的认知很有趣,他提到中国艺术
家不像埃及人那么喜欢有棱角的生硬形状,而是比较喜欢弯曲的弧线。
他还提到了据说临摹自顾恺之的一幅责妻图,他称之为“具有我
们所称道的中国艺术的全部高桂和优雅之处。
画中的姿势和布置十
分清楚,人们对一幅阐明事理的图画所可期待的能是已尽。
此外,
它也表明中国艺术家已经掌握了表现运动的复杂艺术。
这幅中国早
期作品中没有丝毫生硬之处,因为画中特别喜欢使用起伏的线条而
赋予整个画面一种运动感。
”的确,回想起来从青铜时代的饕餮纹开始,中国纹饰艺术从来没有脱离对曲线塑造的追求。
而在人物画还
在中国画中占领主导地位的时代,中国画家有一个算一个都可以说
是曲线控。
流畅的曲线和动势以及人物优雅的姿态和柔和的神情,
这些是一直延续至今的中国味道。
而中国画进入山水画时代后有关“意境”的问题凸显出来。
“有时画家啊就觉得自己分明是在进行这种探险航行。
他们想重新观
看世界,把肉色粉红。
苹果非黄则红之类公认的观念和偏见完全抛开。
”表现方式的不同是艺术家的决定,也
左右了我们对一幅画作的回应。
艺术家追寻的是一种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和谐感,“合适”。
但是至于艺术家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合适”,效果,我们却不能带有很多先入之见。
因此所谓的“艺术法则”并不是固定的。
而根据不同的需要在变化的。
古代的艺术家们同时需要考虑他们作画的目的,宗教等等。
我们需要在了解了艺术家不同的目的等等的因素之后,才能更好的了解一幅画想要达到的“效果”是什么样的。
卢浮宫的一位馆长曾说了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艺术的故事》:“几乎就像《蒙娜丽莎》一样著名。
”这本书在大众中很快就大受好评,贡布里希也在序当中写道:“此书的意图,是为了所有面对一个奇异而迷人的领域,觉得需要一种初步指南的人。
”艺术原是捉摸不清的,是神秘高深的,但是贡布里希把艺术的历史讲得简单有趣,就像近在身边的,拉近了艺术与人的距离,于是,贡布里希仅仅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而我们也只是听故事的人。
因为这故事有趣,而亲近、热爱艺术。
【篇二:设计类读书笔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读书报告(读书笔记)
学院:艺术学院
课题名称:广西南宁市东方外国语
学院片区景观规划设计
专业(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班级: 09-09
学生:梁艳梅
指导教师:黎勇
日期: 4.27
日期: 2013 年 04 月 28日
日期: 2013 年 04 月 30 日
日期: 2013 年 05月 01 日
日期: 2013 年 05月 06 日
【篇三:读《美术》一本书的读后感】
读《美术》一本书的读后感
满族中学刘金鸽
我阅读的是《美术》这本书,在这本书中有许多有关美术教学的文章,通过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在这本书中我对有关欣赏课教学的文
章进行了重点的阅读,通过阅读,使我深刻感受到了美术欣赏教育
的重要性和学习到了许多教学的一些方法。
美术欣赏教育不仅可以
促进孩子良好艺术素养的形成。
而且对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有积极的
作用,比如有利于开阔孩子的视野,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利于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孩子积极的情感态度
书中说,美术欣赏课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
教师在
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注
重培养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创造力,回想起以前上过的欣赏课,不正是缺少对美术欣赏课的重视和单一的教学方法才使欣赏课变得
索然无味。
根据书中的教学理论方法,在本学期,我设计了《奇特的视觉图形》欣赏课,书中说到,没有足够的准备工作,往往很难上好欣赏课,
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灌输,学生无法完全集中注意力,
教学效果,学生的吸收率都将是很低的。
于是在本节课中,课前我
引导学生收集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资料,为学生制作精美的课件,
让学生有备而“赏”,通过收集资料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
生欣赏的直接兴趣。
课堂教学一开始让学生观看课件,把学生的兴
趣引导到身边丰富的形形色色的世界中,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从画
面中的色彩、
造型中细细的体味,学生兴趣浓厚。
书中说,欣赏与动手相结合,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
立体化,全方位的揣摩、体验作品,它能够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
增强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全方位的体验。
促进学生的心灵与作品产生
共鸣融合。
在本节课中,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对于欣赏中出现的问题,引
导学生进行评议,调动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同
时让学生动手用图形卡片拼一拼的环节,来进一步感受色彩和造型。
只有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断地调动其相应的感觉经验,情绪记忆,并使他们的感觉、想象、情绪相互协调发展,才能
表现出对美的主动追求,发现和创造。
在本节课中通过看、说、拼、论等环节,让本节欣赏课生动起来,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读书也让我认识到了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吸收新信息,取长补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