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张恨水对于小说的贡献

合集下载

张恨水小说的艺术成就

张恨水小说的艺术成就

张恨水小说的艺术成就2006年3月第25卷第2期黑龙江教育学院JournalofHeilongjiangCollegeofEducationMar.21)o6VnJ.25NO.2张恨水小说的艺术成就尹晶(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职工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10)摘要:在5O年间作家张恨水写出百余部中长篇小说,较长者迭数十万言,甚至百万言,其中有相当多的关于民族生存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富有正义感的思考.他不是新文学作家,有他大量的按章回小说模式写成的作品为证,但是他的许多艺术表现形式,比起相当多的平庸的所谓新文学家都更具探索性.他以俗为雅,由旧求新,借腐朽为神奇,孜孜不倦地创造出一个庞大的文学世界,堪称2O世纪中国文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一个典型.关键词:张恨水;艺术;价值;成就中圈分类号:I2o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06)02—0117—03张恨水,在5O年间写出百余部中长篇小说,较长者达数十万言,甚至百万言,这在文学史上似乎难以找出第二家.在这位作家的文学存货中,有相当多的关于民族生存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富有正义感的思考.他不是新文学作家,这有他大量的按章回小说模式写成的作品为证,但是他的许多艺术表现形式,比起相当多的平庸的所谓新文学家都更具探索性,他以俗为雅,由旧求新,借腐朽为神奇,孜孜不倦地创造出一个庞大的文学世界,他可以视为2O世纪中国文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一个典型,他徘徊于旧营垒,窥视着新观念,依附于俗趣味,酿造着雅情调,流连于旧程式,点化着新技巧,但却始终不愿沉溺于旧的套数,时时追求着改良和变新.张恨水毫不讳言自己是"礼拜六派的胚子",这告诉我们最初孕育他的文学灵感和时代环境,也告诉我们,他与文学的先驱者和开拓者行列无缘.但到了他的成名作《春明外史》,就以社会嘲讽,言情小说一味哀感顽艳之究形成了社会言情小说的改良形态.身为作家,就怕他画地为牢,抱着他自以为驾轻就熟的一些程式,不愿意向更为广阔的艺术世界伸出头来.只要伸出头来,就有可能兼取他长,呼吸到或多或少的新鲜空气.如果说,《春明外史》是张恨水从民国初年的言情小说向清朝末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类谴责小说伸出头来,以讽刺拓展言情,那么《金粉世家》则是从民国初年的言情小说向清朝中期的《红楼梦》伸出头来, 以家庭小说来增加言情小说的深广程度.张恨水早年博涉杂览,出入于经史诗文,小说戏曲,使他底气充足,不至于在这种多元素兼容中捉襟见肘.也许有人说《啼笑姻缘》无非是一部"言情+武侠"的作品,但却不能解释何以在当时吸引"上至党国名流,下至风尘少女"那么多的"啼笑姻缘"迷.张恨水也有俗滥之处,而他却往往入乎俗,出乎雅,于俗滥处点化出几分诗趣来.比如他在故事中加入了某些令人神往的风俗,加入了某些发人深思的文化体验.少年学子樊家树和清寒鼓姬沈风喜的爱情,发生在素以平民娱乐场着称的北京天桥,一经这部小说味道十足的描写,"读过这部小说的南方人,到北京来必访天桥",如今这种描写大概可以看做是"文化化石"了.在言情和武侠之间加上当时的社会热点题材,也是这部作品获得轰动效应的重要因素.在对现成的小说形式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张恨水开展了内外两条战线的探索.在内线上,他兼容多元,把单一的言情和武侠小说改良成复合的社会言情小说,社会家庭言情小说或社会武侠言情小说,从复合中扩展了章回小说表现社会人生的深广度.在外线上,他吸收了新文学(包括外来文学)的某些表现形式,点化传统文学的某些叙事智慧,使他的一些作品在俗的衣装下不失雅的神韵,在旧的外壳里露出新的萌芽.他在这些艺术形式的吸收和转化中,表现出相当出色的才华,茅盾先生也不敢小看他的描写技巧,张爱玲也曾师法于他,甚至连当时的解放区也翻印他的作品.中国传统文学博大精深,对之进行现代化转化,乃是2O世纪文学转型期必有的历史命题.新文学运动初期,先驱者们以突破旧传统,创造新局面的角色为己收稿日期:2005—10—20作者简介:尹晶(1974一),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职工大学教师,硕士研究生.一117—任,当务之急的历史命题是证明新文学优于旧文学的价值观念,证明新文学必然取代旧文学的历史合理性,不首先做到这一点,新文学就没有自己的立足点.最初创造新潮流的人,是很难同时顾及被潮流推到历史后台的那一方在重重积弊掩盖下的深层价值的.张恨水则不同,他以特殊的身份和特殊的角度,对传统文学进行了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点化和转化,形成一种由旧变新,新旧互衔的文学世界.他不是新文学中人,又不能简单地说他是反对新文学的顽固派,在某种历史层面上不妨说他是新文学的补充.这类对传统文学进行某些点化的作品,最明显的是他那些以"新"字点缀标题的小说,比如《新斩鬼传》, 《水浒新传》.《新斩鬼传》是点化清朝康熙年间烟霞散人的《斩鬼传》的.这部新传的"新",首先在于它把神魔世界的时代换新了.孙悟空闹革命,推翻玉帝,建立共和,钟馗离开驱魔帝君庙出来斩的鬼,不是那些影射民国初年弊端的鬼,又能是什么呢?更有意味的是,钟馗削平群鬼,唯独留下"没脸鬼"的种子,就等于说,人间良心丧尽,产生群鬼的社会心理根源依然存在.这也等于说,钟馗留了鬼的结尾.尽管这部作品的描写有点笔锋浅露,但是有了这种悖论性的尾巴,也就滋味倍增.无异于告诉人们:人间远没有风气清明,太平无事.难道这还算不上一种艺术创新吗?借古小说中的某些由头而生发开去,以作嘲讽现实的曲笔,这是张恨水点化传统文学的常用手法.只不过《新斩鬼传》是一路讽刺,而《水浒新传》是以讽刺衬托颂扬,激励民族抗战的民气.这是一部对中国民间几乎家喻户晓的《水浒传》翻案的文章,借用北宋末年的民族危机和水泊梁山的英雄好汉,弘扬民族救亡图存的意识.要给《水浒》做大规模的翻案文章,非大手笔是不能藏拙的."新传"在保持原作人物的基本性格的同时,把叙事焦点较多地转移到原作不甚关心的小角色,如时迁,曹正,汤隆一流的身上,这种避实就虚的焦点转移,简直是一种聪明透顶的叙事谋略,它相当充分地发掘了某些角色的潜在可能性,实在别开生面.这里的时迁已经把原作中那位以偷鸡盗甲驰名的梁上君子翻过背面来看.他治理黎阳县,为政颇为严明,拿偷牛贼示众,使社会安定,有利于抵抗外敌.这种"贼为好官"的描写,实际上是针砭官为"好"贼的社会现实的.正面文章反着做,包含着别出机杼的匠心.这一点很有启发性,即点化传统,不是要求对传统亦步亦趋,把传统智慧翻过背面来看一看,也许是更有才华的点化.从3O年代中期算起,张恨水这个时期除了发表《啼笑姻缘》续集,还写了《秘密谷》,《燕归来》,《艺术之宫》等长篇小说.《燕归来》虽然还用章回体,但结构方式已是相当独特而有灵性.《秘密谷》和《艺术之宫》,一118一一在荒山峻岭,一在都市,以独特的题材和幻想思考人生哲理,具有相当浓郁的探索性和哲理小说的味道.《秘密谷》还用工整对称的回目,描写一个失恋的青年作家和朋友到安徽天柱山探险,在一处"仙境"中遇到明朝末逃避清兵之乱的遗民的后代,这是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偷来的灵感,掺和一点近代探险小说的作料了.它改变了《桃花源记》的思维方向,不是让探险者遁世,而是强拉"仙境"中的人人世.仙境中也充满阴谋,人问又岂能找到乐土?作家的社会忧患是以怪异方式表达的.深究起来,这部小说大概可以当做一个闭关锁国的古老民族生存境遇的寓言来读,谁又能说新文学对张恨水毫无投影呢?《艺术之宫》已经不用对仗的回目了,而且题材用美术学校的模特儿,作品一鞭一道血痕的,富有暗示性的语言正是在贞操观和性意识,虚荣和圈套的错综之间,展示了某种人生形态的悲剧.有了《新斩鬼传》一类作品对传统文学的吸收和转化,有了《秘密谷》和《艺术之宫》一类作品对传统文学的疏离和对外来文学的吸取,张恨水又写出杰出的小说《八十一梦》.《八十一梦》这个集子的一系列短篇出入于真幻,来往于古今,暗示影射,嬉笑怒骂,极尽荒诞变幻,腾挪闪跌之能事,隐隐然和新文学作家以杂文笔法人小说的潮流相呼应.该书的《楔子》写道:"羞向朱门乞蕨薇,荒山茅屋学忘机.卢生白说邯郸梦,未必槐阴没是非."如此交代,颇得古代笔记的趣味和近世杂文的锋芒,在神秘的数字和鼠灾之中,在出入于唐人传奇和周初高士之中,荡漾着一种悒郁悲愤之气.在现代文学众多作品中,《八十一梦》是可以归入少数几部奇书之列的.由于写的是梦境,叙事者可以章空间作游戏,章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开玩笑,拿古代小说角色和现代官制乱戴帽,在颠倒错综的自由想象中无情地撕下了显宦奸商,以及世道人心的假面具.开头的两三个梦,似乎睡得还不够深沉,梦里行为还有些拘谨,只不过把时间或者推向未来,写街头叫卖收复南京的号外,导致重庆房租大跌,商店大搞"迁京存货大甩卖".借以宣泄对通货膨胀,房租物价狂涨的愤慨;或者把时间推回20年,暴露衙门官吏无所事事,凭裙带关系定官职的腐败风气.但是到了"第三十六梦","第七十二梦"这类合乎天罡地煞之数时,其幻想就极其狂放恣肆,痛快淋漓.在《天堂之游》中,"我"可以驾驶流线型汽车直上南天门,夹道是洋槐和法国梧桐.猪八戒可以出任警察署长,勾结掌管交通机关的哪吒,大开走私龙宫商品的绿灯.他除了高老庄的家眷之外,又讨了董双成姊妹班的女子,路过南海,还顺手带回一个海派女人.身为猪胎,生儿添女就是一大群,没有贿赂岂能应付庞大的家庭开支?千古有名的懂政治的阔妓女李师师,有人准备满车的黄白之物去走她的门路.最阔的是西门庆,他当上十家大银行的董事和行长,开120家公司.因此潘金莲就可以穿着袒胸露背的巴黎时装,跳下汽车,伸出玉臂向维持交通秩序的警察打耳光了.这种神奇怪诞,匪夷所思的幻想,借夹道的洋槐和法国梧桐,隐喻着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和道德人心.曲笔生花,令人读之如饮醍醐.可以说,《八十一梦》把作家的才华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些叙事谋略是和现代意识相通的,它把作家孜孜不倦地点化传统智慧,吸取现代形式的探索精神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写于40年代前期和中后期的两部长篇小说《魍魉世界》,《纸醉金迷》都是从社会经济生活的角度透视抗战期间重庆的人生形态的,前者由经济秩序的恶化写出知识界的"斯文扫地",后者由经济投机心理的膨胀写出社会生活的荒唐和糜烂.以经济生活为聚焦点的这类作品,已经减弱了张恨水早期作品的传奇格调,增浓了日常生活的色彩.对人生价值和人生形态的热情关怀,已经超过对故事刺激性的探寻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张恨水在4O年代已经发生了实质意义的转变,他不再是迎合市民读者的流行小说作家,而成为腐败社会的诅咒者和批判者.作为书名的"魍魉世界","纸醉金迷"和"五子登科",是可以连在一起来读的,体现了他对那个时代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独到而又带总体性的感受,其艺术概括力是相当可观的.《五子登科》的名气很大,但写得并不算丰满,不过它谴责性的题材触及当时社会的热点,而正语反用的标题把这个社会热点做了反讽性的概括,令人过目不忘,思之多味了.想不到一个雅俗共赏,蕴涵丰富的标题也能调节小说叙事的格调,也能成为非常有效的叙事谋略.张恨水一生写了百余部中长篇小说,可观者大概有十几部,这些作品已经建构了一个新旧交杂,雅俗共赏,与时共进的文学世界.其价值大约可分为三个方面:(1)他代表着民国年间通俗小说的最高成就,代表着以章回体小说非常执着而有才华的改良.(2)他以特定的身份和特定的角度,代表着对传统文学智慧的继承和点化,对新文学智慧(包括外来文学智慧)的某种程度的借鉴和吸收,从而促使自己从旧文学营垒中探出头来,迈出脚来,最终走到可以和新文学相比较的探索者的地步.当新文学经过相当长一个时期的草创,并以丰硕的成就显示自己作为主潮文学的存在价值之后,顺理成章地要形成大家风度的时候,提出对本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学进行深度的现代化转变的历史命题.(3)他以开阔的视野,丰富的阅历和敏锐的感觉,在大量的作品中以特殊的方式展示了2O年代至4O年代中国社会的奇闻轶事,风俗习惯,民间疾苦,民族情绪和政治经济热点,尤其是对北京,江淮地区和重庆的下层社会和某些上中层社会的描写,不无独到之处.他的一些感受也许不够深刻,但不少地方以其正义感而显得相当犀利.在创作的后期,他的社会批判精神已经非常可观了.综观张恨水的几部代表作,我们觉得这位有着正义感的作家,在时代的召唤和主观努力之下,不断攀登.在现代文学史上,张恨水的名字将作为一位成绩最出色,成就最突出的通俗文学大师而存留. TheArtisticAchievementofZhanghenshui'sNovelsYIJing(HeilongliiangSeienccInstitueforResearch,Harbin150010,China)Abstract:HenshuiZhang,hadwrittenmorethan8hundredlongstoriesduringfiftyyears,ofw hilemanyhaveseveralhundredthousandwords,evenamillionwords.ManyofhisworksrighteouslyreflectOnnationalexistenceands ocial~connlyandpolitics.HewasnottheauthorofRewliterature,whichwasconfirmedbyhismanyworkswrittenintheformofatypeoftraditio nChinesenovelswithcaptionsofeachchapter.However,incomparisonwithmanymediocres0一callednewliteraturewriter,hisartisticformsaremoreexplosive.Heturnedvularityintoelea —ganee,oldwayintonewway,degenerationintomiracleandcreateddiligentlyanenomorousw orldoflitcrarture,HeC/I/Iberegardedasthemod—elChineseliteraturein20thcentury,changingfromtraditionalformtomodernform. Kewwords;Zhanghenshui;art;value;achievement(责任编辑:朱岚)一119—。

浅析张恨水小说美学价值

浅析张恨水小说美学价值

浅析张恨水小说美学价值张恨水小说拥有着广阔的审美市场,在社会上受到热烈的欢迎,影响力经久不衰。

他的作品为什么能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为什么几部长篇小说连载了五年多,读者还有如此耐心的巨大兴趣?有的作品甚至使当时对通俗文学很有成见的某些新文学作家也为之感叹不已,还争夺了一批新文学的读者,其奥妙何在?这就涉及到他作品中巨大美学价值的探讨。

张恨水小说中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其美学思想的两块基石——真实性、典型性。

以前有人批评他的作品纯属“面壁虚构”,或认为他不懂什么“主义”,其实,他对文学创作倾向的表述是颇为精避的:“小说有两个境界,一种是叙述人生,一种是幻想人生。

大概我的写作,总是取经于叙述人生的。

”这里所谓“叙述人生”,可以理解为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对人和人的生活环境,做真实的描写,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现实主义;所谓“幻想人生”即指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大胆的幻想,丰富的热情表现生活的理想,塑造理想中的典型浪漫主义。

那么,张恨水的小说属于哪一境界呢?所以他很有自信的说:“大概我的写作,总是取经于叙述人生的。

”二十年代初期的张恨水“从旧式言情小说的巢穴中摆脱出来,走向讽刺和谴责的路子”。

以后,他就开始了“社会小说”创作生涯,以执着的追求、严谨的创作态度艰难的跋涉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

他对自己“叙述人生”的“社会小说”的要求达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固然,幻想人生也不一定就是超现实。

”真实性是艺术赖以生存的基础。

古今中外大量的创作实践证明: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光同日月永垂青史,是因为他建立在真实性的基础上,张恨水是深暗此理的。

张恨水认为写小说必须“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扩大眼界”,但是这些毕竟是实际生活的原始材料积累,艺术的真实需要作家在客观现实生活上,分析、选择、概括,不能对生活简简单单的抄袭和记录。

说到《金粉世家》时,张恨水说:“有人问,《金粉世家》指当年哪一家豪门?《金粉世家》的背景,是间接的事实之影,还是直接的事实?《啼笑因缘》的雏形是唱大鼓艺人高翠兰被田旋长“抱”走,两人喜结良缘,只因高民父亲漫天要价导致离异”。

论张恨水小说的文化特征及艺术价值

论张恨水小说的文化特征及艺术价值

论张恨水小说的文化特征及艺术价值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雅俗大家。

文章通过传统作品与张恨水小说的对比,对不同点进行深入分析,突出展现张恨水小说的文化特征,继而在当前背景下说明张恨水小说在中国整个小说发展史的重要意义及文学艺术价值。

标签:张恨水小说文化特征艺术价值张恨水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小说作品打破了雅与俗的界限,将中国传统的文化底蕴与新时期文化相融合,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雅俗共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推动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张恨水生活在一个过渡的历史时期,他主张创作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其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他走着一条与新文学创作殊途同归的道路。

一方面,他坚持传统文化,用通俗小说的各种样式进行创作;另一方面,他又因时而变,将旧的东西转化成为符合时代需求的新的文学,使旧的通俗小说散发出新的活力。

这就决定了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缺少的作家,其作品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恨水小说中的文化特征和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中国小说的发展历史,始于唐代传奇,之后是宋元时期的话本。

到明清时期,长篇章回小说开始盛行。

历史上,这些作品几乎全部采用第三人称的叙事方式,直到清代才开始逐渐有第一人称的叙事形式,如武林王晫丹麓的《看花述异记》。

之后,直至“五四”时期,以第一人称叙事形式的小说才开始大量出现。

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作为一个投入社会的存在,应有一种责任感,对各种关系负责,尤其要对社会负责,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它反对个性主义,过分强调集体主义,其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国人的性格特征中,个性意识极为缺乏,对内心生活广阔领域的探索更是少之又少。

小说作为人们精神载体的文学作品之一,承受着极为沉重的社会责任负荷,常常沦落为当权者的政治工具。

中国的文人们很难像西方艺术家那样,创作出哲学化、抽象化的艺术形象。

中国作家缺少自身的内在的哲学痛苦,故而往往把悲剧的原因归咎于社会,这种文化心理表现在文体形态上便是第三人称叙事模式的大量存在,并成为中国历代小说的显著特征之一。

从《啼笑因缘》也是武侠小说,且谈张恨水的武侠情结

从《啼笑因缘》也是武侠小说,且谈张恨水的武侠情结

从《啼笑因缘》也是武侠小说,且谈张恨水的武侠情结长篇武侠小说自清朝末产生,从最早石玉昆的古典武侠《三侠五义》,到新武侠小说家“金古梁温”卧龙生等人作品,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还珠楼主之《蜀都剑侠传》民国时期北方武侠小说十分流行,“悲剧侠情派”王度庐、“社会反讽派”宫白羽、“帮会技击派”郑证因、“奇情推理派”朱贞木与“剑仙志怪”还珠楼主共称“北派五大家”。

此外还有一位大名鼎鼎作家张恨水,作为鸳鸯蝴蝶派作家代表,其实他笔下除了《啼笑姻缘》、《金粉世家》等缠绵凄美的爱情,也曾写过《剑胆琴心》、《中原豪侠传》、《水浒新传》、等武侠小说,更意图以改良武侠小说来影响国民思想。

“中国的小说,还很难脱掉消闲的作用。

对于此,作小说的人,如能有所领悟,他就利用这个机会,以尽他应尽的天职。

”张恨水一生写了九十多部小说,印成单行本的也在五十种左右,《啼笑因缘》成为张恨水最著名的小说了。

张恨水的《啼笑因缘》亦是民国武侠的畅销之作,只不过世人因书中曲折离奇的四角恋,通常将之视为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品,很少将之看成武侠小说。

张恨水一般人印象中属于言情的《啼笑姻缘》,如何就成了武侠小说呢?《啼笑因缘》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富家子弟樊家树爱上了唱大鼓的贫家女沈凤喜,另有一位千金刘丽娜对他爱慕不已。

樊家树在天坛偶遇穷武侠关寿峰,尊他为“大叔”,关认为其值得交往。

关寿峰病重生命垂危时,樊家树得知后常去探望并分金续命。

关老爷子想不到和富家少爷交上了朋友,还救了他的命感慨不已,女儿关秀姑也暗恋上了善良热心的樊家树。

只是在得知深爱凤喜后,秀姑便把爱藏到了心里。

樊家树打算送沈凤喜上学,摆脱贫困和卑贱卖唱的生活。

军阀刘国柱略施小计霸占了沈凤喜。

樊家树旧情难忘仍然偷偷与她相会。

被刘国柱发现后毒打凤喜,成了疯子关进精神病院。

侠肝义肠的关家父女,十分同情凤喜的不幸遭遇,秀姑化名入刘府做工。

刘国柱又想得到秀姑。

关寿峰将计就计为民除了一大害。

远走东北的关家父女参加了义勇军,为国捐躯。

论张恨水对现代通俗小说艺术理论的贡献

论张恨水对现代通俗小说艺术理论的贡献

期进行文学创作所 坚守 的一个信 条 ,反 映出了在张恨水 的小说
理念 中“ 趣 味性 ” 所 占地位 的下 降 , 以及 对 于 自身创作 小说 历史 使命感 以及社会 责任感 的重视 ,体现着张恨 水创作理 念与他所 处时代主流创作 理念的一次融合 。促使张恨水 进行文学 创作理 念进行转变 的原 因有很多 ,但是 最为主要 的一点就是震 惊 中外 的“ 九・ 一八 ” 事件 , 民族危机空前 强烈让他认识 到 了 自身作为一 名小说家 的责任感 , 他开 始在 文学作 品中进行 民族精 神的宣扬 。 从张恨水 的文 学理念 中我们 可以看到 ,一个 优秀 的小 说家不仅 仅要在 自己的文学创作理念 上进 行着 自己的坚持 ,更 是要在 时
在 张 恨水 后期 进 行 的文 学创 作 中 , 大 量 的笔 墨 被 用 于描 写 国
传统创作理念 的一名作家 ,张恨 水并不是 完全的与现 实生活相 脱节 , 相反他 的很 多思想是与他所在 的时代相 紧密相连 的 , 完全
可以称得上是 一名足够 “ 新” 的小说创作家 , 因为 他能够认 识到 , 小说创作 的灵 感源泉 以及生命 力都是来 自于现实 生活 ,如果创 作与现实生 活不再挂钩 ,那 么创 作 出的作 品只能是 没有灵魂 的 空洞之物 。例 如张恨水在进行 《 水浒新 传》 的创作 中 , 利用 《 水 浒
之划清界 限。同样的 , 张恨水也很是赞 同这种 五 四文学精 神 , 但
是张恨水认 为过分 的否定会 让文学创作 的道路丧失 方 向,失去 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 。这 种反 抗精神是 值得肯定的 , 但是如 果能 够将过去 的这 种章 回体文学结构 加 以改造 ,使之适应 当下文学 发展的需求 , 那 么旧瓶 装新酒甚至会焕发 出新的活力 。作为恪守

浅论张恨水雅俗共赏的平民文学

浅论张恨水雅俗共赏的平民文学

浅论张恨水雅俗共赏的平民文学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文学作家,深受鸳鸯蝴蝶派的影响。

由于他对旧通俗文学的现代性改造,打通了雅俗文学的边界,因此也堪称为 20世纪的雅俗文学大家。

其作品如《金粉世家》、《啼笑因缘》、《春明外史》、《纸醉金迷》是雅俗共赏的优秀作品。

张恨水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于传统中融合新知却又不生硬,于现代中贯穿封建却又不牵强,用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证明了新旧融合改造的可能性,对章回体小说有现代性的改造。

作品又以俗为雅,雅中藏俗;注重传承,用于创新;大量使用第三人称叙事模式的特点。

他吸取了西方小说和传统小说写作手法的优点,创作出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的独特手法,他的作品新旧交融,既有传统章回小说的形式,又将现代的叙事内容融入传统的小说形式中,这正是张恨水雅俗共赏的平民文学的价值所在。

一、雅俗共赏的写作技巧张恨水先生的作品俗中藏雅,雅中有趣,雅俗共赏。

无论其人物性格塑造,心理描写,还是情节安排,语言风格,都承继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精华,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是《红楼梦》诞生以来难得的艺术精品。

(一)雅俗共赏的故事情节安排与新文学家大力强调小说的社会功能不同,张恨水不以“文以载道”作为自己的文学使命,而是把文章定位在供人消闲的通俗文学上,作“完全贴近大众的心”的小说。

他毅然挽起章回体即将被丢进茅厕的命运,就是肯定文学之“通俗”的最突出表现。

张恨水的小说多写言情故事,以言情来构筑小说的骨架,以增加小说的娱乐性趣味性,他循着传统的叙述路径,适当加入一些新的技巧,讲述一般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力求做到为“匹夫匹妇”所喜爱。

例如,《金粉世家》以金燕西和冷清秋的爱情发展为主线,描写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务总理金铨一家的兴衰史,淋漓尽致的展现了这个豪门之家骄奢淫逸、糜烂堕落的寄生虫式的生活和精神面貌。

同时,小说以男女主人公金燕西和冷清秋的恋爱、结婚、反目、离散为线索贯穿全书,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深深吸引着读者的眼球。

《啼笑因缘》成就张恨水

《啼笑因缘》成就张恨水
知 己提 携 钱 芥 老 ” .以表 知 遇 之 感 。 严 独 鹤 先 生 回 到 上 海 后 .来 信 催
稿 ,当时 上海 有一个 写作 圈子 .而且 人 才济 济 .不需 外地 稿 .外地 作家也 无 法 打 入 圈 内 , “南 北 是 互 不 侵 犯 的。父亲被 上 海约 写连载小 说 .可说 是北方作家的第一人 是破纪 录的亭 况 且 《新 闻 报 》又是 全 国最 大 的报 纸 , 父亲 自然要 认真 对待 。他 想 ,像 《春 明 外 史 》、《金 粉 世 家 》 这 样 百 万 言 的 小说 .恐 怕不 对上海 读者 的 口味 ,需 要 紧 凑 .有 戏 剧 张恨水
文 /张 伍
在 中国 现代 文 学史 上 ,张 恨水 无 疑 是最 多 产 的 作 家 之 ~ .在他 五十 几 年 的 写 作 生 涯 中 .共 完 成 作 品 不 下 三 千 万 言 .中 长 篇 小 说 迭 一 百 一 十 部 以上 堪称著作等身 。但真正把 张氏 声 望 推 到 最 高 峰 的 是 将 言 情 谴 责 、 及 武 侠 成 分 集 于 一 体 的长 篇 《啼 笑 因 缘 》 ,这 部 小 说 至 今 已 有 二 三 十 个 版 本 .在 发 表 的 当时 就 因各 大 电 影 公 司 争 先 要 将 之 拍 摄 为 电 影 而 几 成 新 闻 由 它 改 编 成 的 戏 剧 和 曲 艺 也 不 在 少 数 而因 《啼笑 因缘》而作 的续 书之 多更 是 民 国小 说 中之 最 。至 此 .张恨 水 的 名 声 如 日 中天 ,即使 不 看 小 说 的 人 也 知 道 这 个 作 家 .就 如 同 不 看 京 戏 的人 也 知 道 梅 兰 芳 一 样 。
《啼 笑因缘 》这部书 ,从 它诞 生第一天起 就引起 了轩然大 ,

关于张恨水小说的文化特征与独特价值

关于张恨水小说的文化特征与独特价值

关于张恨水小说的文化特征与独特价值关于张恨水小说的文化特征与独特价值论文关键词:张恨水小说文化特征独特价值论文摘要: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文学作家,也堪称21世纪的雅俗文学大家。

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特征,并蕴涵着现代性特征。

由于他对旧通俗文学的现代性改造,打通了雅俗文学的边界,张恨水用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证明了新旧文化融合改造的可能性,对当今文学的现代性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文学作家,由于他对旧通俗文学的现代性改造,打通了雅俗文学的边界,因此也堪称为20世纪的雅俗文学大家,其作品如《金粉世家》、《春明外史》、《啼笑因缘》是雅俗共赏的优秀作品。

张恨水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于传统中融合新知却又不生硬,用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证明了新旧融合改造的可能性,这正是张恨水的价值所在。

为此,我们必须弄清张恨水传统的旧的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我们再看他作品中所包含的现代性特征,从而在历史的流变中欣赏他的独特价值。

一、传统文化特征的体现张恨水的小说赢得新旧两方面读者欢迎与他创作背后独特的文化心态有关。

他说:“由于学校和新书给予我的启发,我是个革命青年,我已剪了辫子。

由于我所读的小说和词曲,引我成了个才子的崇拜者。

”这一方面是新的性格特征,另一方面是旧的传统的文化心态。

但毕竟时代氛围不同了,他所处的是一个传统文化失去主导地位的时代,外来的西方文化逐渐成为强势。

迫于时代压力,再加上在新式学校受教育时“我受着很大刺激,极力向新的路上走”,使他具有趋时向新的心理。

然而,在张恨水的心理构成中,无疑传统文化成为主导。

他的趋时向新的心理只不过是时代压迫下新的文化心理的无奈追加,只是起着催化他适应时代要求的作用。

由此他的文化心理构成逃不出“中体西用”的框子。

这决定了他的文化心态是稳中求变。

促使他在旧的传统文化支撑下吸收融合新的文化素养,使旧的文学焕发出富有现代性的活力。

导致他具有如此的文化心态,当然有“过渡时代”的原因,再加上他个人所接受的旧式教育,使他“长久地在新旧文化之间徘徊着,艰难地进行着对新旧文化的独特选择,在新旧兼容中探索着对传统文化的改良。

论张恨水的现代通俗小说创作_张霞

论张恨水的现代通俗小说创作_张霞
张恨水编辑报纸,需要 写 作 大 量 的 副 刊“填 白 ”文 字。 这 些文字囊括了 诗 词、游 记、戏 评、文 史 知 识、各 种 社 会 新 闻、时 事及评论等内容,而 其 中 不 少 的 社 会 新 闻 与 时 事 又 会 成 为 张 恨水小说 的 主 要 内 容。 如《春 明 外 史》,“除 了 杨 杏 园 故 事 以 外,多半是随时听到新闻,随时编作小说”。这也正是《春明外 史》吸引读者的原因之 一: “读 者 把 它 看 作 是 新 闻 版 外 的‘新 闻’,吸引力是非常之大,很多人花一个‘大子儿’买张晚报,就 为的要知道 这 版 外 新 闻 如 何 发 展、如 何 结 局 的。”[7]《金 粉 世 家》中有关豪门生活的素材,也大多来自张恨水和他的新闻记 者朋友们的日 常 谈 资。 有 的 新 闻 材 料 涉 及 要 员 权 贵,不 便 直 接反映 ,张恨水就改 头 换 面 地 把 它 们 写 进 小 说。 《八 十 一 梦 》 中很多描写国民 党 要 员 丑 行 的 情 节,都 有 现 实 生 活 方 面 的 依 据 。比 如 ,孔 祥 熙 的 女 儿 孔 二 小 姐 的 汽 车 在 重 庆 乱 闯 ,违 反 交 通规则,被警 察 拦 阻,孔 二 小 姐 一 怒 之 下 便 打 了 警 察 一 个 耳 光。这种新闻,是不许报纸 刊 登 的,却 被 张 恨 水 写 进 了《八 十 一梦》[8]。小说里写潘金莲的车被阻拦,穿着袒胸露背的巴黎 时 装 的 她 便 跳 下 汽 车 ,挥 动 玉 臂 赏 给 警 察 一 个 耳 光 ,而 这 潘 金 莲 的 丈 夫 西 门 大 官 人 ,是 十 家 大 银 行 的 董 事 与 行 长 ,独 资 或 合 资开了一百二十家公司。这种直接把现实社会中的新闻事件 化为小说故事情 节 的 手 法,让 小 说 中 的 人 物 在 现 实 生 活 中 呼 之 欲 出 。作 为 报 人 ,张 恨 水 大 量 的 新 闻 、通 讯 写 作 与 广 博 的 社 会 生 活 见 闻 ,丰 富 了 其 小 说 的 社 会 生 活 内 容 ,激 起 了 读 者 浓 厚 的 阅 读 兴 趣 ,在 增 大 报 纸 销 量 的 同 时 ,也 带 来 了 其 小 说 的 商 业 性成功。

张恨水的文学观及其对创作的影响探析

张恨水的文学观及其对创作的影响探析

张恨水的文学观及其对创作的影响探析作者:张美玲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9期摘要:张恨水的文学观是使其作品能够在同时期作品中脱颖而出,并在新时期仍被大众所喜爱的关键所在。

本文分析张恨水文學观,掌握其“为普通民众而创作”、“注重艺术与生活有机结合”、“以创新推动文学艺术发展”等文学观对创作的影响,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张恨水,解读张恨水作品,从其文学观众获得创作启示,提升文学创作水平与能力。

关键词:张恨水;文学观;文学创作张恨水是我国著名章回小说家、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

他一生创作一百二十多部文学作品,总字数近四千万,是同时期作家中创作作品最多的人。

与此同时,其纸质作品发行量、影视作品拍摄量相对较多。

被尊为“通俗文学大师”、“国民第一写手”。

张恨水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与其文学观存在密切关联性。

以下是笔者对张恨水及其文学作品研究的几点心得体会,意在抛砖引玉。

一、张恨水强调文学应为普通民众而服务事物的形成、行为的产生均具有其所追求的目标,所要表达的内涵,所要展现的意义。

而就文学创作而言,“为艺术或为生活”、“为事、为人或为情”等成为文学创作者关注与思考的重点问题。

而我们在解读张恨水文学作品时,发现张恨水的文学创作面向的对象是“普通民众”,讲述的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人、事以及情。

张恨水曾在《总答谢》中明确指出:“新派小说……非习惯读中国书、说中国话的普通民众所能接受……我们没有理由遗弃这一班人,也无法把西洋文法组织的文字,硬灌入这一班人的脑袋……我愿做这班人的工作……写现代事物的小说……”[1]。

正因此,张恨水尊重普通群众阅读兴趣,善于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幽默风趣的话语,讲述各色人、各样事。

《啼笑因缘》中,张恨水围绕“一男三女的爱情故事”将武侠元素、言情元素、社会元素等融为一体,使通俗小说内容更丰满、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将传统封建社会道德观念与现代都市生活理念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更容易被人们所发现、所理解的形式展现。

试论张恨水小说的平民视角

试论张恨水小说的平民视角

试论张恨水小说的平民视角作者:胡佳佳来源:《赢未来》2018年第17期摘要:张恨水是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史上举足轻重的作家,其作品通俗易懂而又充满现实意义,《金粉世家》就是他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之一。

本文将从题材选择、艺术技巧两大方面分析阐述《金粉世家》中所体现出来的“平民视角”,探求这种视角的文化构成,并指出《金粉世家》及其“平民视角”在现代文学史上的价值与魅力。

关键词:张恨水;金粉世家;平民视角;文学价值一、平民视角——题材选择張爱玲曾说:“喜欢看张恨水的书,因为不高不低”。

[1]一直以来张恨水先生都忠心不二地为平民读者写作,张恨水的每一次写作都会充分考虑他们的审美需求。

(一)平民文学《辞海》中对于“平民”的定义是普通老百姓,“平民视角”是相对于社会主流文学而存在的。

早在20世纪初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就明确指出“推翻雕琢阿谀的贵族文学,建立浅易抒情的平民文学”。

而张恨水一贯认为只有极少数的平民读者看小说不是为了消费和娱乐。

大体上而言,张恨水不仅能够抓住市民读者喜爱阅读言情的心理特征,而且能够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取材于实际生活,反映老百姓广泛关注的社会新闻和热门事件,折射出都市各类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生活状况,因此尤其触动民心,获得了广大公众的强烈回响,使得一些仅有婚恋言情的一般作品难以望其项背。

有人提出,倘若将张恨水先生的作品“依年代次序阅读下去,我们可以对三十年代中国的社会变动获得具体的认识”。

[2](二)才子佳人金燕西和冷清秋二人是自由恋爱后形成的婚姻关系,婚后金燕西慢慢地厌倦了平淡的夫妻生活,依旧本性难改,拈花惹草,夜不归宿,冷清秋苦口婆心无果,在懂得丈夫对自己的感情灰飞烟灭之后最终提出了离婚。

冷清秋便被张恨水刻画成了一个十分具有典型特征的平民女性形象。

冷清秋是一位富有封建传统意识的才女,出生于书香世家,因为父亲的早逝而家道衰落,自此留下她与母亲在城市贫户之中艰难过活。

嫁到金家以后,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时时当心、处处留意,唯恐因为自己低微的身世而给金家的人留下笑柄。

论张恨水对现代通俗小说艺术理论的贡献

论张恨水对现代通俗小说艺术理论的贡献

论张恨水对现代通俗小说艺术理论的贡献谢昭新黄静内容提要张恨水的现代通俗小说理论大体上是属于实践型也即经验型的,即在通俗小说创作的基础上,以经验的总结、提升而形成某些理论观点,而这些理论观点又能进一步深化他的小说创作。

他对现代通俗小说理论的贡献主要是:在对“五四”新文学的反思中,建立现代通俗小说的文体观;在创作实践的演进中,建立现代通俗小说的艺术观;在追求时代精神中,发展现代通俗小说的功能观。

他在“趣味性”与“时代性”的双重变奏中,实现了理论的发展和创作的突进,完成了由俗入雅地向新文学主流意识形态的靠近及转向。

作为现代通俗小说艺术大师的张恨水,不仅为中国文坛留下了120多部中长篇小说,而且还留下了相当数量的小说理论著述。

人们评价张恨水,大都关注他的文学创作,而对他的文学思想尤其是小说理论则很少涉足。

其实,张恨水不仅是现代通俗小说家,而且还是现代通俗小说理论家。

张恨水说他曾打算写一部《中国小说史大纲》,后来欲改为《中国小说新考》,这部系统的小说理论著作虽未面世,但在他为自己的作品所写的序、《写作生涯回忆》、《谈长篇小说》、《长篇与短篇》、《短篇之起法》、《我的小说过程》、《我写小说的道路》以及《总答谢》等理论文章中,已能够显示其通俗小说理论的系统性、深入性。

他的现代通俗小说理论大体上是属于实践型也即经验型的,即在通俗小说创作的基础上,以经验的总结、提升而形成某些理论观点,而这些理论观点又能进一步深化他的小说创作,这就形成了张恨水小说创作与理论的互动共振关系,这种“关系”既发展了张恨水又影响了一代通俗小说理论及其创作。

本文拟从通俗小说的文体观、艺术观、功能观三个方面,探讨张恨水对现代通俗小说理论的贡献。

一张恨水走通俗小说创作道路,大都采用章回体,他对章回体小说情有独钟,因而在理论上对章回体的性质以及如何改造旧章回体,作了较深入探讨。

联系现代文学发展史可以看到,张恨水是在反思“五四”新文学,雅俗、新旧对峙冲撞中坚持章回体小说创作,建立通俗小说文体观的。

【精品】张恨水小说的社会价值

【精品】张恨水小说的社会价值

【关键字】精品张恨水小说的社会价值周沙(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摘要] 张恨水的小说不仅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而且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

张恨水小说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作品中表现出“人”的意识的觉醒、大胆揭露社会黑暗、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等方面,同时,这些方面也是张恨水为推动中国现代社会变革、捍卫民族尊严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 张恨水;小说;社会价值[中图分类号]1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322(2005)01-0049-04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文学大家,在其从事文学创作的30多年里,为中国文坛奉献了110多部通俗小说,这些小说题材广泛,内容包罗万象,生动反映了旧中国务阶级人们的生活状况。

作为一位有正义感的作家,他憎恶军阀统治,痛恨外敌入侵,同广大人民一起为推动社会变革、历史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纵观张恨水的小说创作,他关注世情人生,关注社会时政,符合五四时期所提倡的科学、民主和革新的时代精神,也契合了当时“人的文学”、“平民文学”这两个进步的文学创作口号,能自觉地站在社会进步阶级的立场进行文学创作,在民族危亡之际,他大胆揭起抗日救亡的大旗,为唤醒民众的抗日热情,驱逐侵略者起了不可低估的宣传作用,这些都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

张恨水的小说曾经在中国现代文坛上风靡一时,被社会各阶层的人们所喜爱。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其小说遭到了长时间的冷遇。

近年来,随着《张恨水全集》的问世以及张恨水的许多小说被陆续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和戏剧,他的作品再次在中国文坛上掀起了阅读的热潮。

几经浮沉最终浮现在历史地表之上的文学作品必是经得住时间检验的优秀之作,其文学审美价值、社会价值都是不容质疑的。

首先,在张恨水的作品中表现出“人”的意识的觉醒。

五四文学运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对“人”的发现,反对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残酷扼杀。

在张恨水的作品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吃人礼教的口号,但却处处体现出个性解放、人格独立、婚姻自由等现代观念,为唤醒民众自尊、自立、自爱、自信、自强的人本意识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张恨水小说中的都市叙事研究

张恨水小说中的都市叙事研究

张恨水小说中的都市叙事研究张恨水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以都市生活为背景,体现了社会的现象和人物的命运。

本文主要探讨张恨水的小说中的都市叙事研究。

一、张恨水小说的主要特点张恨水的小说大多以都市生活为背景,描绘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

他的小说描述的都是那些常常被忽视的人物,包括厨师、歌女、流浪汉等等。

其作品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现实主义的特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性的弱点。

他的小说叙事手法独特,语言简洁明了,往往用一些平凡的场景和形象来抒发深沉的思想和情感。

二、张恨水小说的叙事技巧1. 手法多样张恨水小说的叙事手法非常多样化,他善于运用各种语言手段来表现情感,如比喻、隐喻、象征等等。

例如在小说《春蚕》中,他化蝉蜕为正义,反衬出人性的复杂与无常。

在小说《荷花淀》中,他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荷花淀的描写展现出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2. 围绕主题展开张恨水的小说叙事往往紧扣主题,把故事情节联系到社会现实和人性深处,揭示出那个时代的社会现象和人物的命运。

例如在小说《城南旧事》中,他通过虚构二条捐死的事情,反映南京城里贫富悬殊、人心险恶的现实情况。

在小说《苦菜花》中,他以苦菜花为主线,展现出农村女性的命运和社会现象,深层次的反映了当时农村女性的贫穷、无助和对爱情的渴望。

3. 同时运用多种叙事手段张恨水在叙事中同时运用多种语言手段来表现情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如对话、描写、写景等等。

例如在小说《荷花淀》中,他在描写荷花淀的同时,描写了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深入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主旨。

三、张恨水小说的风格特点张恨水小说的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精湛的描写技巧张恨水的小说以其精湛细腻的描写技巧而享有盛名。

他的描写着重于细节描写,通过对人物、场景、情感等方面的描写,抒发出深沉的思想和情感,使故事更具深度和感染力。

2. 深入探究人性张恨水的小说着重探究人性,呈现出人性善恶的冲突和矛盾。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创作意识的开题报告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创作意识的开题报告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创作意识的开题报告
题目: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创作意识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张恨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小说家、诗人、戏剧家和翻译家,他深受西方文学和美学思想的影响,在创作上致力于推翻传统观念,创造出新的小说形式和风格,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重要奠基人。

他的作品中以《边城》、《长河》等为代表的现代通俗小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因此,探讨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创作意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创作意识,分析其所倡导的现代艺术观念及其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回答以下问题:
1.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创作意识有哪些特点和内涵?
2. 张恨水的小说创作受到了哪些西方文学和美学思想的影响?
3.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有何贡献和影响?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及比较分析法进行研究。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
1.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创作背景和社会价值;
2. 张恨水小说创作中所表现的现代主义观念和艺术风格;
3.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与西方文学和美学思想的关系;
4.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意义和影响。

四、预期研究结论
本文预计得出以下结论:
1.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创作意识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反叛和拒绝,对现代主义艺术的追求和肯定。

2. 张恨水的小说创作受到了包括自然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等多种西方文学和美学思想的影响。

3.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在艺术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试论张恨水对传统才子佳人小说的继承和发展

试论张恨水对传统才子佳人小说的继承和发展
影子 。
基金项 目: 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 目 A S 0 — 8 l7。 安徽 ( H K 7 0 D 1)
作者简介: 陈广士(9 1 )男, 17一 , 安徽青阳县人, 池州学院中文系讲师, 硕士,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及教学。
第2 期
陈广士: 试论张恨水对传统才子佳人小说的继承和发展
收稿 日期 :0 90 - 5 20 - 3 0
我还健在。 宇宙里没有死人能写 自 传的”2。但仔 [ 1 4 4 细推敲一下这段话就不难发现 , 这里其实是很有点 似辞实受的意思的。《 落霞孤鹜 》 是作者照 自己的 第二位夫人 “ 秋霞” 的经历来 写的, 中男女主人 其
公第一 这里的江秋鹜的性格中当然也有张 自己的
就像所有才子佳人小说 的男主人公一样 , 限 张 水 向往着有一个 “ 才子佳人 ” 的美满婚姻前景 , 式
他憧憬 着有 朝一 日, 一个 才貌 双全 、 有 性格 柔顺 、 和
中, 他总是喜欢模仿 书中的才子行事 : 常常独 自 他 人漫步在赣江旁 , 领略大 自然醉人 的风光 ; 他喜 欢用小铜炉焚好一炉香 , 《 像 聊斋 》 上的书生一样 ,
统社会在 时代精神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发展。作 为一名通俗文学作家 , 张恨水 的才子佳人理想 自 然地体 现在他笔下 的才子
身 上, 同时也表现在他 的才子佳人小说风格 中。 【 关键词】 张恨水: 才子佳人.、 /说风格 J
【 中图分类号】26 1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l 7 一l 22 0)2 0 6—0 4 l (090— 0 6 4 6 0
梦》 《 、 花月痕 》 《 、 西厢记 》 等中国古典小说接触 的多 了, 中国传统的文人的人生价值追求 , 特别是 人的共 同之处太多了 : 同为记者身份 、 同样 的才华 横溢 、 长期 客居 会馆 、 历经 世事 沧桑 、 爱好 诗词 歌赋 当然 , 最给人想 向空间的还是他们的名字 , 张 恨水本 名 为 “ 心远 ”, 这与 主人公 的名字 “ 园 ” 杏 正

中国近代作家张恨水生平简介

中国近代作家张恨水生平简介

中国近代作家张恨水生平简介张恨水,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名。

张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

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近代作家张恨水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张恨水简介张恨水是中国著名的章回体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

他是安徽潜山人,原名心远,恨水是他的笔名。

张恨水于1895年5月18日出生在一个小小官吏家庭,他肄业于蒙藏边疆垦殖学堂,后担任编辑,1917年,张恨水开始发表作品。

张恨水的一生经历了两个时期,分别是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时期。

在民国时期,他陆续发表了十几部中、长篇小说,他的名声如日中天,即便不看小说的人也知道他的名字。

在民国时期,张恨水在目睹了陕甘人非人类的生活后,写作风格大变,自此他的士大夫作风开始减少,转为描写民间疾苦。

在新中国时期,“文革”爆发,张恨水本来想挑一些破书烧了,可是他视书为生命,哪一本也舍不得。

最终他还是把书都放回了书柜,在玻璃柜门上糊了白纸。

张恨水逝于1967年2月15日,这一天的早晨,他正准备下床,突然仰身倒下,告别了自己的一生。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恨水无疑是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他创作了五十多年,写了三千万字,堪称著作等身,他的很多代表作,如《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水浒新传》等都是经典之作,还有很多都被后人拍成了电视剧。

以上就是张恨水简介,通过他的简介,可以看出他对文学的热爱和贡献。

现在,后人为了纪念张恨水,于2012年10月12日将张恨水的骨灰葬在了他的故乡安徽潜山张恨水纪念馆,并且立了铜像,供后人纪念和怀念。

张恨水作品张恨水中国著名的作家,在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在这些作品中,绝大多数都是中、长篇章回小说,字数总共约三千万,那么张恨水作品有哪些呢?张恨水的作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和《水浒新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张恨水对现代通俗小说艺术理论的贡献学号;097090101 姓名:XXX摘要:张恨水的现代通俗小说理论大体上是属于实践型也即经验型的,即在通俗小说创作的基础上,以经验的总结、提升而形成某些理论观点,而这些理论观点又能进一步深化他的小说创作。

他对现代通俗小说理论的贡献主要是:在对“五四”新文学的反思中,建立现代通俗小说的文体观;在创作实践的演进中,建立现代通俗小说的艺术观;在追求时代精神中,发展现代通俗小说的功能观。

他在“趣味性”与“时代性”的双重变奏中,实现了理论的发展和创作的突进,完成了由俗入雅地向新文学主流意识形态的靠近及转向。

关键词:张恨水通俗小说艺术理论贡献作为现代通俗小说艺术大师的张恨水,不仅为中国文坛留下了120多部中长篇小说,而且还留下了相当数量的小说理论着述。

人们评价张恨水,大都关注他的文学创作,而对他的文学思想尤其是小说理论则很少涉足。

其实,张恨水不仅是现代通俗小说家,而且还是现代通俗小说理论家。

张恨水说他曾打算写一部《中国小说史大纲》,后来欲改为《中国小说新考》,这部系统的小说理论着作虽未面世,但在他为自己的作品所写的序、《写作生涯回忆》、《谈长篇小说》、《长篇与短篇》、《短篇之起法》、《我的小说过程》、《我写小说的道路》以及《总答谢》等理论文章中,已能够显示其通俗小说理论的系统性、深入性。

他的现代通俗小说理论大体上是属于实践型也即经验型的,即在通俗小说创作的基础上,以经验的总结、提升而形成某些理论观点,而这些理论观点又能进一步深化他的小说创作,这就形成了张恨水小说创作与理论的互动共振关系,这种“关系”既发展了张恨水又影响了一代通俗小说理论及其创作。

本文拟从通俗小说的文体观、艺术观、功能观三个方面,探讨张恨水对现代通俗小说理论的贡献。

一、文体观张恨水走通俗小说创作道路,大都采用章回体,他对章回体小说情有独钟,因而在理论上对章回体的性质以及如何改造旧章回体,作了较深入探讨。

联系现代文学发展史可以看到,张恨水是在反思“五四”新文学,雅俗、新旧对峙冲撞中坚持章回体小说创作,建立通俗小说文体观的。

当“五四”新文学运动掀起巨大浪潮,以“反传统”面目冲击着旧文学时,张恨水却在旧文学圈子里打转转,固守传统的章回体,发表小说《真假宝玉》、《小说迷魂游地府记》,这便引起人们的不满,如他自己所说:“在‘五四’的时候,几个知己的朋友,曾以我写章回小说感到不快,劝我改写新体”①。

但张恨水并没有“改写新体”,这就使他成了“异类”。

因为“五四”文学革命明确提出“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文学革命倡导者和新文学作家仅从1919-1921年间就发动过二次对旧派文学的批判,那时批判旧文学是为确立新文学的独尊地位。

但在“反对旧文学”的“反对”、“批判”中,却形成了人们一种新旧对立的二元思维定式,非新即旧,一切以西方文化为参照系的创作、理念均是“新”的,革命的,而与之不同调的,靠近“传统”的,即都是“旧”的,作为旧形式的章回体,当然应该排除。

其实,他们并没有认识到,旧瓶也能装新酒,旧形式加以改造完全可以为新时代所利用。

张恨水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帝、反封建的精神是肯定、赞同的,但是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反传统”,尤其对旧文学批判批过了头,连章回体都加以扫荡,他是不满的。

张恨水坚持用章回体写小说,而且在《春明外史》问世后,“略引起新兴文艺家的注意。

《啼笑因缘》出,简直认为是个奇迹。

大家有这样一个感想,丢进了茅厕的章回小说,还有这样问世的可能吗?这时,有些前辈,颇认为我对文化运动起反动作用。

而前进的青年,简直要扫除这棵花圃中的臭草,但是,我依然未加深辩”②。

30年代,张恨水的章回小说已达到了艺术的高峰,而新文学家们仍然坚持以“新”“旧”、“先进”“落后”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认定张恨水的小说创作是“旧派小说”,是文学花圃中的“臭草”,从而对他进行“围剿”,张恨水自己对于这一点也有清醒的认识,“除了‘礼拜六派’的遗留,文坛对我是围剿的”③。

尽管张恨水遭到新文学派的“围剿”,但他并没有在自己坚守的通俗小说阵地上退役,他采取“未加深辩”的策略,坚持自己的创作个性,继续创作章回体通俗小说。

同时,他还在理论上强调了章回体的艺术价值,在《总答谢》中,他说:“我觉得章回小说,不尽是可遗弃的东西,不然,红楼水浒,何以成为世界名着呢?自然,章回小说,有其缺点存在,但这个缺点,不是无可挽救的(挽救的当然不是我);而新派小说,虽一切前进,而文法上的组织,非习惯读中国书,说中国话的普通民众所能接受。

正如雅颂之诗,高则高矣,美则美矣,而匹夫匹妇对之莫明其妙。

我们没有理由遗弃这一班人,也无法把西洋文法组织的文字,硬灌入这一班人的脑袋,窃不自量,我愿为这班人工作。

”他看到了章回小说的优长,同时也看到了新小说取法西洋而带来的“欧化”毛病,这种“欧化”倾向使得一般的普通民众无法接受,所以他要缩短新文学与普通民众间的距离,愿为普通民众服务。

这是他的通俗小说观所强调的“服务对象”问题。

如何为普通民众服务,张恨水认为必须要改造章回体,而他的创作实践已经作了一系列的改造章回体的工作。

他说:“有人说,中国旧章回小说,浩如烟海,尽够这班人享受的了。

何劳你再去多事?但这有两个问题:那浩如烟海的东西,他不是现代的反映,那班人需要一点写现代事物的小说,他们从何觅取呢?大家若都鄙弃章回小说而不为,让这班人永远去看侠客口中吐白光,才子中状元,佳人后花园私订终身的故事,拿笔杆的人,似乎要负一点责任。

我非大言不惭,能负这个责任……而旧章回小说,可以改良的办法,也不妨试一试。

”这里就提出了用现代意识去改造旧章回体,要为他的服务对象提供“现代事物”,从而在“新派小说”和“旧章回小说”之间踏出一条改良的新路。

如何改良旧章回小说,张恨水提出要采取渐进之法,“所有章回小说的老套,我是一向取逐渐淘汰手法”。

在具体的改良手法上,他是“以社会为经,言情为纬者多。

那是由于故事的构造,和文字组织便利的缘故”。

这有其“恋旧”的一面。

但他又认为:“关于改良方面,我自始就增加一部分风景的描写与心理的描写。

有时,也特地写些小动作。

实不相瞒,这是得自西洋小说”④。

这“求新”的一面,正是他“改良”之所在。

这些都在《啼笑因缘》等作品中运用过了。

其次,张恨水言情小说的理论观。

张恨水创作的言情小说较多,他在理论上同样提出了改造言情小说的问题。

在《〈美人恩〉自序》中,他认为历来的言情小说内容不外乎三角与多角恋爱,而结局“非结婚,即生离死别而已”。

但是要言情,并要完全摆脱三角与多角恋爱而又不脱离现代社会,这就比较难作了。

小说的结构必须有一交错点,“言情而非多角”,又到哪里去找“交错点”呢。

所以他思考、探索的结果,还是不能完全摆脱以往的“公例”,只有“于此公例中,于可闪避处力闪避之,或稍稍一新阅者耳目”5。

这样才使《美人恩》中言情,“初不写情敌角斗之事,而其结局,一方似结婚而非结婚,一方亦似离别而非离别”。

与传统的言情小说结局“非结婚,即生离死别”则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从创作与理论的结合上,我们可以看到他改造言情小说,是在内容上将言情加武侠(如《啼笑因缘》),或言情与“社会”结合(如《春明外史》、《斯人记》等)。

张恨水既认识到“大团圆”的通病,又不满于“五四”以后的“不团圆主义”的盛行。

因此,他在反思传统与观照现实的双项思维活动中,去建构自己的悲剧艺术世界。

张恨水说:“长篇小说之团圆结局,此为中国人通病。

红楼梦一出打破此例,弥觉隽永,于是近来作长篇者,又多趋于不团圆主义,其实团圆如不落窠臼,又耐人寻味,则团圆固亦无碍也。

”6《啼笑因缘》既不是“团圆主义”,也不是“不团圆主义”,以留有“余想”的方式,显现出“一新阅者耳目”的特点。

再次,我们考察张恨水的历史小说观。

“五四”以来的不少新文学作家和理论家,对历史小说作过论述。

他们从破除旧的“以裨史阙”的小说观念,建立新的小说观念出发,不再把小说当作历史看。

对于历史小说,郁达夫还专门写了《历史小说论》,胡适在《论短篇小说》中,也用了不少文字论述历史小说。

他们都认为历史小说要有历史的事实,但也可以作艺术虚构。

胡适说:“凡做‘历史小说’,不可全用历史上的事实,却又不可违背历史上的事实。

”“最好是能在历史事实之外,造成一些‘似历史又非历史’的事实,写到结果却又不违背历史的事实。

”7郁达夫主张历史小说“不能完全脱离历史的束缚”,却“也没有太拘守史实的必要”8,可以在某些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构造。

张恨水三四十年代创作的历史小说和历史小说理论,其基本观点与新文学作家并没有什么大的矛盾冲撞。

比如,有人将他的《春明外史》当历史来看,“一一索隐起来”,对此,他大为不满,认为小说不能等同于历史,“小说取一点时事作背景,原极寻常”,“《春明外史》的事,依然楼阁凭空的多”9。

他创作历史小说,走的也是借古喻今的路子,像《水浒新传》,即借着《水浒传》中的现成故事,“写宋江抗战,既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而现成的故事也不怕敌伪向报社挑眼”10。

“用水浒人物,写予理想中情事。

”连书中的次要人物,像孙二娘、顾大嫂、曹正、时迁等,在描写中也加重了笔墨,他说他之所以这样做,是一种对人物的偏爱,是“反对士大夫阶级故”11。

显示了此间张恨水文学思想的发展变化,由原先的平民意识发展到特定时代的比较含藏的阶级意识和民族意识了。

所以从他的历史小说观中,也不难发现他与新文学家的合流之处。

二、艺术观张恨水谈他研究小说和创作章回小说,不是从小说学书上得来经验,因为“中国文学书里,并无小说学”。

他是从名家译来的小说名作中得来启示,尤其是林琴南的译品。

林不懂外国文,其译作有时与原本不符,“然而他古文描写的力量是那样干净利落,大可取法的”12。

用古文描写的形式,虽有悖于新文学家倡导的“白话文”运动,但它仍能抓住读者,小说家“大可取法”。

张恨水不仅从林纾译品中吸取“古文描写的力量”,而且还从戏剧、电影上吸取“描写人物的个性发展,以及文字章法的剪裁”的艺术技巧。

是的,他就是在文化接受和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建立了现代通俗小说的艺术形式观的。

吸取西方小说的艺术营养,追求小说的“现代化”,似乎在创作上不大看重故事,淡化情节,深入内心,表现自我,主观抒情。

在小说理论上,虽然对小说“三元素”(人物、情节、环境)均有论述,但在论述中格外注重人物,不大十分强调故事。

发展到30年代,小说理论在对待“故事”的态度上发生了变化,有向“故事”回归的倾向。

邵洵美在《小说与故事—读郁达夫的薇蕨集》中,结合对郁达夫的评论,肯定“故事”在小说中的重要性13。

沈从文在《〈月下小景〉题记》中说他这本小说集“只是些故事”,甚至他在告诉别人如何读小说、写小说时,仍然强调只有处理好“故事”,才能把作品看得“更深一层”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