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实验解析
[药剂学] 实验3 5%维生素C注射液处方及工艺设计
药剂维C【实验题目】【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试剂】【实验操作】【处方分析】【实验结果】【思考题】1.此实验是单因素处方筛选,未能反映各因素间的交互影响,若要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处方筛选,实验应如何设计?2.写出维生素C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1性状:维生素C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酸,久置色渐变微黄,应避光密闭保存。
在水中易溶,呈酸性,在乙醇中略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不溶。
2酸性:维生素C分子结构中具有烯二醇结构,C2-OH由于受共轭效应影响,酸性极弱(pK2=11.57),C3-OH酸性则较强(pK1=4.17),故维生素一般表现为一元酸,可与碳酸氢钠作用呈钠盐。
3旋光性:维生素C分子结构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因而具有旋光性。
依法测定(ChP2015通则0621),含本品0.10g/mL的水溶液的比旋度为+20.50°~+21.50°。
4还原性:分子结构中的烯二醇基具有极强的还原性,易被氧化成二酮基而成为去氢抗坏血酸,去氢抗坏血酸在碱性溶液或强酸性溶液中可进一步水解生成二酮古洛糖酸而失去活性。
5水解性:维生素C和碳酸钠作用可生成单钠盐,不致发生水解,因双键使内酯环变得稳定,但在强碱溶液中,内酯环可水解,生成酮酸盐。
6类糖:维生素C的结构与糖相似,因而具有糖类性质的反应。
7紫外吸收:维生素C分子中具有共轭双键,其稀盐酸溶液在243nm处有最大吸收,若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则红移至265nm。
在水溶液中可发生互变异构,主要以烯醇式存在,酮式量很少。
两种酮式异构体中,2-氧代物较3-氧代物稳定,能分离出来,3-氧代物极不稳定,易变成烯醇式结构。
9硝酸银、氯化铁、碱性酒石酸铜、碘、碘酸盐及2,6-二氯靛酚也能氧化维生素C成为去氢抗坏血酸。
去氢抗坏血酸在氢碘酸、硫化氢等还原剂的作用下,又可逆转为维生素C。
金属离子可催化其氧化速度,催化作用顺序为Cu2+>Cr3+>Mn2+>Zn2+>Fe3+。
中药药剂学实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中药药剂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中药制剂的基本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
2. 学习中药散剂、煎膏剂、丸剂的制备过程,了解其特点、性质及制备方法。
3. 掌握中药制剂的质量检查方法,提高对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意识。
二、实验原理中药药剂学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实验是中药药剂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巩固和扩展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三、实验内容1. 散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散剂的制备方法,了解散剂的特点、性质及质量控制标准。
(2)实验原理:散剂是指将中药原料粉碎成细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装瓶包装而成的制剂。
(3)实验步骤:①称取明腰黄、人工牛黄、青黛、龙胆末、黄柏、黄连、煅石膏、甘草、冰片、薄荷冰等原料;②将原料粉碎过七号筛;③将黄连、黄柏、龙胆末、甘草置乳钵中研匀,倾出;④将雄黄置研钵中,分次加入石膏(按等量递增法),套研均匀倾出;⑤取青黛少许置研钵研匀,将冰片、薄荷冰放入研钵中轻研,研匀;⑥将青黛、人工牛黄、石膏和雄黄混合粉顺序加入,每加一种药都要充分研匀;⑦再将黄连等四味药混合粉加入,研匀,至颜色均匀,装瓶即得。
2. 煎膏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了解煎膏剂的特点、性质及质量控制标准。
(2)实验原理:煎膏剂是指将中药原料煎煮提取后,浓缩、炼制而成的制剂。
(3)实验步骤:①称取明腰黄、人工牛黄、青黛、龙胆末、黄柏、黄连、煅石膏、甘草、冰片、薄荷冰等原料;②将原料加水煎煮提取;③煎煮液浓缩;④炼制;⑤装瓶即得。
3. 丸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丸剂的制备方法,了解丸剂的特点、性质及质量控制标准。
(2)实验原理:丸剂是指将中药原料粉碎成细粉,加入适量的辅料,制成球形或椭圆形的制剂。
(3)实验步骤:①称取明腰黄、人工牛黄、青黛、龙胆末、黄柏、黄连、煅石膏、甘草、冰片、薄荷冰等原料;②将原料粉碎成细粉;③加入适量的辅料;④制成球形或椭圆形;⑤装瓶即得。
药剂学实验报告
药剂学实验报告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药物在人类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药剂学作为药物研究和开发的基础学科,对于药物的制备、稳定性、疗效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在此,我们将分享一份关于药剂学实验的报告,旨在探究药物的理化性质和制剂特点。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药剂学实验,深入了解药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其在制剂中的应用。
实验一:药物溶解度的测定在这一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广泛应用的氨咖黄敏片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采用逐步稀释法,测定氨咖黄敏片的溶解度。
结果表明,该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为X g/mL。
这一实验结果对于后续的制剂研发提供了参考。
实验二:药物稳定性的研究药物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为了研究药物的稳定性,我们选取了利巴韦林注射液作为对象,进行了灭菌、加速老化和稳定性测试。
结果表明,利巴韦林注射液经过灭菌处理和加速老化测试后,在常温下存储半年,其稳定性基本保持不变。
实验三:药物制剂的制备药物的制剂是指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合、进行制备和改良的过程。
本次实验我们选择了利巴韦林阴道泡腾片作为制备对象。
通过制备过程,我们成功将利巴韦林注射液转化为阴道泡腾片,并且通过质量控制的方法确保了该制剂的稳定性和疗效。
实验四:药物制剂的评价在制剂研发过程中,对药物制剂的质量进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选取了盐酸右美托咪定滴眼液进行了评价实验。
通过测定其pH值、滴定滴数、含量一致性以及外观和稳定性等指标,我们对该制剂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并确保了其符合药典标准。
总结:药剂学实验报告通过一系列药剂学实验,对药物的理化性质和制剂特点进行了深入探究。
通过测定药物的溶解度、研究药物的稳定性、制备药物制剂以及评价药物制剂的质量等步骤,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药物的性质和制剂的特点。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药物研发和制剂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降低不良反应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
药剂学实验指导思考题答案讲述讲解
实验1、混悬剂的制备1、混悬剂的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混悬剂的稳定性问题主要是物理稳定性,它主要与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微粒的荷电与水化、絮凝与反絮凝、结晶微粒的长大、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等这些因素有关。
2、将樟脑醑加到水中时,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分析原因,讨论如何使产品微粒更细小?答:将樟脑醑加到水中时,会有白色晶体析出,这是因为樟脑易溶于乙醇而难溶于水所致。
操作时应急剧搅拌,以免樟脑因溶剂改变而析出大颗粒。
可以用“加液研磨法”和“水飞法”使产品微粒更细小。
3、混悬剂的质量要求有哪些?答:药物本身的化学性质应稳定,在使用或贮存期间含量应符合要求;混悬剂中微粒大小根据用途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粒子的沉降速度应很慢,沉降后不应有结块现象,轻摇后应迅速均匀分散;混悬剂应有一定的粘度要求;外用混悬剂应容易涂布。
4、亲水性药物与疏水性药物在制备混悬液时有什么不同?答:亲水性药物:一般应先将药物粉碎到一定的细度,再加处方中的液体适量,研磨到适宜的分散度,最后加入处方中的剩余液体至全量;而疏水性药物不易被水润湿,必须先加一定量的润湿剂与药物研匀后再加液体研磨混匀。
实验2、乳剂的制备1、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答:有:乳化剂的性质;乳化剂的用量,一般控制在0.5%~10%;分散相的浓度,一般控制在50%左右;分散介质的黏度;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制备方法及乳化器械;微生物的污染等。
2、如何判断乳剂的类型,鱼肝油乳、液状石蜡乳及石灰搽剂各属于什么类型?答:可用染色镜检法和稀释法判断,镜检法:将液状石蜡乳和石灰搽剂分别涂在载玻片上,用苏丹红溶液(油溶性染料)和亚甲蓝溶液(水溶性染料)各染色一次,在显微镜下观察并判断乳剂所属类型(苏丹红均匀分散者为W/O型乳剂,亚甲蓝均匀分散者为O/W型乳剂)。
稀释法:取试管2支,分别加入液状石蜡乳和石灰搽剂各一滴,再加入蒸馏水约5ml,振摇,翻转数次,观察混合情况,并判断乳剂所属类型(能与水均匀混合者为O/W型乳剂,反之则为W/O型乳剂)。
药剂学实验报告(精华版).doc
药剂学实验报告(精华版)【处方】甘油8.0g无水碳酸钠0.2g硬脂酸0.8g蒸馏水1.0ml,2、制法:取无水碳酸钠与蒸馏水共置于蒸发皿中搅拌溶解后,加入甘油,在沸水浴上加热,缓缓加入锉细的硬脂酸,随加随搅拌,反应停止后溶液呈澄明状,倾入涂有液体石蜡(润滑剂)的栓模中,冷凝,脱模即得。
作用:缓泻药,治疗便秘。
3、处方与工艺分析(1)2R-COOH+Na2CO3→2R-COONa+CO2↑+H2O(皂化反应)钠肥皂(R-COONa)的刺激性与甘油的较高渗透压增加肠蠕动而呈泻下效果。
,(2)优良的甘油栓应为透明而有适宜的硬度,达到此要求的关键是:a、皂化必须完全,否则留有未皂化的硬脂酸,成品透明度及弹性均差,最好在115℃下进行皂化反应,若在水浴上进行,需时在2h或以上,为保证皂化完全,处方中碱的用量比理论值高;b、水分的含量不宜过多,因钠皂在水中呈胶体溶液,水分过多使成品发生浑浊;c、为保证栓剂的适宜硬度,钠皂的含量为每100g甘油中含9.4—10.4g;d、灌模前先将栓模预热(例如80℃),然后倾入热溶液,使栓剂缓缓冷却,如冷却过快,成品的硬度,弹性和透明度均受影响。
,四、思考题1、常见的油脂性基质和水溶性基质有哪些?2、栓剂制备什么情况下需计算置换价?3、为什么栓剂要测定融变时限?五、实验报告书写要求同“软膏剂”中“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实验三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湿法制粒压片法的制备工艺。
2、掌握片剂的质量检测方法(片重差异、崩解度、溶出度等)。
3、熟悉片剂的常用辅料与用量。
4、熟悉单冲压片机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二、实验指导1、片剂的含义:片剂是指药物与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
2、片剂的制备方法片剂的制备方法按制备工艺分类为两大类或四小类:制粒压片法:湿法制粒压片法;干法制粒压片法。
直接压片法:直接粉末(结晶)压片法;半干式颗粒压片法。
,3、湿法制粒压片法的工艺流程图主药+辅料(填充剂或吸收剂、崩解剂)→粉碎→过筛→混合均匀的粉料→加润湿剂或粘合剂→软材→过筛→湿颗粒→干燥→干颗粒(测定含量,水分)→整粒后加润滑剂(外加崩解剂)→混合→压片。
药剂学实验报告
药剂学实验报告1. 引言药剂学是药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药物的制备、贮藏、稳定性和适应性等方面。
药剂学实验则是药剂学课程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本实验报告旨在详细介绍并分析我所进行的药剂学实验。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制备具有一定功能的药物制剂,加深对药剂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实践操作的能力,并了解药物质量标准及其测试方法。
3. 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以下步骤进行:1.选择药物和辅料: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合的药物及辅料。
2.准备药剂溶液: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将药物和辅料溶解于溶剂中。
3.药剂制备:将药剂溶液按照一定的工艺要求进行混合、搅拌、过滤等处理。
4.质量检测:对制备好的药剂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溶解度、PH值、浓度等指标。
5.数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给出实验结论。
4. 实验结果和讨论经过实验操作和数据统计与分析,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外观:制备好的药剂悬液呈乳白色,无明显颗粒。
•溶解度:药剂在溶剂中溶解良好,无明显析出物。
•PH值:药剂的PH值在6-8之间,符合药物质量标准要求。
•浓度:药剂的浓度符合预期值,并且符合药物质量标准。
通过以上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实验操作符合要求:本次实验操作标准,在制备药剂过程中控制了相关变量,得到了较为理想的实验结果。
2.药剂质量良好:制备的药剂外观良好,溶解度和PH值符合质量标准,浓度与预期一致,说明药物制剂工艺可靠,质量可靠。
5.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药剂学实验,我深刻体会到了药剂学的重要性。
合理选择药物和辅料、准确制备药剂溶液、控制制剂工艺等无不对药剂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和安全规范,确保自己的安全和实验的顺利进行。
药剂学实验不仅增加了我的实践经验,也加深了我对药物制剂的了解。
同时,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培养了我合理思考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并促使我对实验结果进行全面检查和判断。
药剂学实验报告
药剂学实验报告药剂学实验报告一. 实验目的1. 掌握固体药剂质量水平测定的方法和步骤;2. 掌握固体药剂含量测定的步骤;3. 锻炼实验操作技能。
二. 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涉及固体药剂的质量水平测定和含量测定。
以某药物为例进行说明:1. 质量水平测定质量水平是指固体药剂中主要成分的含量,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
质量水平测定是通过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剂,提取主要成分,然后化学定量分析得出。
2. 含量测定含量是指固体药剂中某一成分的含量,也是药物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含量测定是从药剂样品中提取该成分,并通过化学分析或计算结果来得出。
三. 实验操作方法1. 质量水平测定(1) 取适量的药剂样品,称量记录质量;(2) 将药剂样品溶解至适量的容器中;(3) 使用适当的试剂与主要成分反应,沉淀或形成复合物;(4) 过滤沉淀或复合物,收集沉淀;(5) 干燥沉淀,称量记录质量;(6) 根据质量差和计算公式,得出质量水平。
2. 含量测定(1) 取适量的药剂样品,称量记录质量;(2) 溶解药剂样品,使用适当的试剂产生反应;(3) 根据反应产物的形成与否,通过仪器测定或比色法得出含量。
四. 实验结果及分析1. 质量水平测定样品质量:10.00g沉淀质量:2.00g则质量水平 = (沉淀质量 / 样品质量) × 100% = (2.00g / 10.00g) × 100% = 20%2. 含量测定样品质量:5.00g测得反应产物质量:3.00g反应产物中药物质量:2.50g则含量 = (反应产物中药物质量 / 样品质量) × 100% = (2.50g / 5.00g) × 100% = 50%五.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测定,药剂样品的质量水平为20%,含量为50%。
六.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掌握了固体药剂质量水平测定和含量测定的方法和步骤。
在实验中,我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药剂的称量、溶解、反应等步骤,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药剂学实验:软膏剂的制备(含现象结论及讨论)
软膏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含现象结论及讨论)实验日期:202X年X月X日 T:24℃ RH:40%一、实验目的1.掌握不同类型基质软膏的制备方法。
2.掌握软膏剂质量评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软膏剂的制备方法有:研和法、融合法、乳化法。
根据药物和基质性质、制备的量及设备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制备。
研和法:固体药物→研细→加部分基质→研磨至糊状→递加其余基质研磨→成品融和法:基质→水浴加热熔化→加入其他基质→搅拌至基质全熔→搅拌下加入药物→搅拌冷却至膏状乳化法:油溶性组分→搅拌下加热至约80℃;水溶性组分→搅拌下加热至与油相相同温度;将水、油溶性组分加到一块搅拌冷凝至稠膏状→成品三、仪器与材料仪器:水浴锅,研钵,软膏板,软膏刀,显微镜等。
材料:水杨酸,凡士林,白凡士林,液体石蜡,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羊毛脂,三乙醇胺,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苯甲酸钠,纯化水。
四、实验内容1.油脂性基质软膏的制备:处方:水杨酸 1.0 g 主药液体石蜡适量(约4 g)油脂性基质凡士林加至200g 油脂性基质制法:取水杨酸置于研钵中,加少量液状石蜡研磨成糊状,分次加入白凡士林,研磨均匀,加入剩余的液体石蜡调节稠度,即得。
2.O/W型乳剂基质软膏的制备处方:水杨酸 2.0 g 主药硬脂酸 4.8 g 与三乙醇胺形成有机胺皂作乳化剂单硬脂酸甘油酯 1.4 g 辅助乳化剂白凡士林0.4 g 油脂性基质羊毛脂 2.0 g 油脂性基质液体石蜡 2.4 g 油脂性基质三乙醇胺0.16 g 与硬脂酸形成有机胺皂作乳化剂纯化水加至40.0 g 水性基质制法:取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羊毛脂和液体石蜡于烧杯中,水浴加热至80℃搅拌熔化。
取三乙醇胺和计算量纯化水于另一烧杯、水浴加热至80℃,搅拌均匀。
同温下,将水相与油相混合,水浴上不断搅拌,后取出于室温搅拌。
在有水杨酸的研钵中加入O/W型乳剂基质,即得。
3.水溶性基质软膏的制备处方:水杨酸 1.0 g 主药羧甲基纤维素钠 1.2 g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甘油 2.0 g 油脂性基质苯甲酸钠0.1 g 防腐剂纯化水16.8 ml 水性基质制法:取羧甲基纤维素钠置于研钵中,加入甘油后研磨均匀,然后边研磨边加入溶有甲酸钠的水溶液,待溶胀后研磨均匀,即得水溶性基质。
药剂学实验报告详解演示文稿
药剂学实验报告详解演示文稿(引言)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要向大家演示的是一份药剂学实验报告详解。
本次实验我们选取了其中一种药物的小鼠体内药物代谢实验作为研究对象。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实验的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正文)1.实验背景在药剂学研究中,了解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药物的代谢可以影响其活性、毒性以及药代动力学等方面。
因此,研究药物体内代谢过程对于药物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2.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小鼠体内代谢实验,了解药物在小鼠体内的代谢过程和代谢产物。
通过分析药物的代谢通路和代谢产物,研究药物的代谢动力学。
3.实验方法-选取适宜的小鼠作为实验动物,确定药物的给药途径和剂量。
-给药后,收集一定时间内小鼠的血液和尿液样品。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MS)等仪器分析样品中药物和代谢产物的浓度。
-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参数。
4.实验结果根据测定的数据,我们得出了药物的代谢速率常数、半衰期、清除率等代谢动力学参数。
同时,我们还得到了药物在小鼠体内的代谢通路和代谢产物。
通过分析代谢产物的结构和特性,我们得出了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生成路径。
5.结果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对药物的代谢过程进行进一步讨论。
例如,我们可以探究药物的主要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生成机制,以及这些代谢产物对于药物的功效和毒性的影响。
进一步了解药物的代谢过程可以为药物的剂量设计和药物的疗效评价提供依据。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研究了其中一种药物在小鼠体内的代谢过程,并得出了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参数和代谢产物的生成路径。
这些结果对于药物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研究药物的代谢过程有助于降低药物的毒性、提高药物的疗效,并对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致谢)最后,我要感谢实验组的组员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合作和努力,感谢指导老师对我们的指导和帮助。
药剂实验报告问题讨论
一、实验背景药剂实验是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药剂制备、质量控制、稳定性考察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本次实验以某中药制剂为例,通过实验操作,探讨其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稳定性等问题。
二、实验目的1. 掌握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2. 熟悉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3. 了解中药制剂的稳定性考察方法;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1. 制备工艺本次实验以某中药制剂为例,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制备:(1)称取一定量的药材,进行粉碎、过筛;(2)根据处方比例,将药材与辅料混合均匀;(3)加入适量溶剂,进行浸提;(4)过滤、浓缩、干燥,得到浸膏;(5)将浸膏与辅料混合,进行制备;(6)分装、封口、灭菌,得到成品。
2. 质量控制本次实验对制剂进行以下质量控制:(1)性状:观察制剂的外观、颜色、气味等;(2)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主要成分含量;(3)溶出度:采用溶出度仪测定制剂的溶出速率;(4)微生物限度: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微生物数量。
3. 稳定性考察本次实验对制剂进行以下稳定性考察:(1)加速试验:将制剂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放置,观察其性状、含量、溶出度等指标的变化;(2)长期试验:将制剂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放置,观察其性状、含量、溶出度等指标的变化。
四、问题讨论1. 制备工艺方面(1)药材粉碎程度对制剂质量的影响:实验中发现,药材粉碎程度对制剂的溶出度和含量测定结果有显著影响。
粉碎程度过高,可能导致有效成分损失;粉碎程度过低,则影响溶出度和含量测定。
因此,在制备过程中,应根据药材性质和制剂要求,选择合适的粉碎程度。
(2)溶剂选择对制剂质量的影响:本次实验采用溶剂浸提,溶剂的选择对制剂质量有较大影响。
实验中发现,不同溶剂对药材浸提效果和含量测定结果有差异。
因此,在制备过程中,应根据药材性质和制剂要求,选择合适的溶剂。
2. 质量控制方面(1)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实验中发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较为准确,但操作过程复杂,对仪器和操作人员要求较高。
最新药剂学实验报告
最新药剂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纯化和表征一种新型药物分子,探讨其药理活性及潜在的临床应用。
通过实验过程,加深对药剂学原理的理解,并掌握药物合成的关键技术。
实验材料:1. 起始原料:化合物A和化合物B2. 溶剂:无水乙醇、冰醋酸3. 试剂:氢氧化钠、盐酸4. 纯化材料:柱色谱硅胶、乙醇5. 仪器设备:旋转蒸发仪、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质谱仪(MS)、核磁共振仪(NMR)实验方法:1. 合成:将化合物A和化合物B按照摩尔比1:1混合于无水乙醇中,加入氢氧化钠作为催化剂,室温下搅拌反应24小时。
2. 纯化:反应完成后,用冰醋酸中和至pH 4,析出沉淀。
通过过滤分离固体产物,随后使用乙醇进行洗涤,得到目标化合物。
3. 表征:采用HPLC评估化合物的纯度,MS确定分子量,NMR进行结构解析。
实验结果:1. 合成:反应后的目标化合物产率为70%,初步观察到目标化合物的形成。
2. 纯化:HPLC分析显示目标化合物纯度达到95%,满足后续研究的需要。
3. 表征:MS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的分子量与理论计算值相符。
NMR谱图表明化合物具有预期的结构特征。
讨论:本次实验成功合成了目标药物分子,并通过纯化和表征确认了其结构和纯度。
后续研究将集中在该化合物的药理活性测试和毒理学评估上,以确定其作为潜在药物的可行性。
实验过程中,对反应条件的控制、纯化方法的选择以及表征技术的运用均对实验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结论:通过本次药剂学实验,我们成功合成并表征了一种新型药物分子。
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高纯度和预期的结构,为进一步的生物活性研究和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
未来的工作将集中在评估其药理活性和安全性上,以推动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
药剂学实验指导
药剂学实验指导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药剂学实验,使学生了解药物的制备、质量控制和药物的适应症、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涉及药物的制备和质量控制两个方面。
药物的制备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工艺将药物原料转化为药物制剂,使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药物的质量控制是指对药物制剂的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价,确保其符合药典规定的质量标准。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1. 实验材料:- 药物原料:如氯化铵、硫酸亚铁等;- 辅料:如乳糖、淀粉等;- 溶剂:如乙醇、水等;- 药物制剂:如颗粒、片剂等。
2. 仪器设备:- 称量器具:如电子天平、砝码等;- 搅拌器:如磁力搅拌器、振荡器等;- 温度控制设备:如恒温水浴、恒温箱等;- 分析仪器: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等。
四、实验步骤1. 药物制剂的制备1.1 准备所需的药物原料和辅料,并按照一定的配方比例称取。
1.2 将药物原料和辅料加入容器中,并进行适当的混合和搅拌,使其均匀混合。
1.3 根据制剂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溶剂将药物原料和辅料溶解或悬浮。
1.4 进行适当的加热或冷却处理,使溶液或悬浮液达到所需的温度。
1.5 经过过滤、干燥等处理,得到药物制剂的最终产物。
2. 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2.1 选择合适的质量控制指标,如含量测定、溶出度测定等。
2.2 根据药典规定的方法,进行质量控制指标的测定。
2.3 比较测定结果与药典规定的标准,评价药物制剂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2.4 如发现不合格的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个人安全,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
2.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
3. 注意药物原料和辅料的质量控制,避免使用过期或质量不合格的药材。
4. 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正确,遵守操作规程,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5. 实验结束后,要做好实验器材和实验环境的清洁工作。
药剂学实验报告(精华版)
五、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同“软膏剂”中“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实验三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湿法制粒压片法的制备工艺。 2、掌握片剂的质量检测方法(片重差异、崩
解度、溶出度等)。 3、熟悉片剂的常用辅料与用量。 4、熟悉单冲压片机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二、实验指导
1、片剂的含义:片剂是指药物与辅料均匀混 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
2、片剂的制备方法 片剂的制备方法按制备工 艺分类为两大类或四小类: 制粒压片法:湿法制粒压片法;干法制粒压 片法。 直接压片法:直接粉末(结晶)压片法;半 干式颗粒压片法。
3、湿法制粒压片法的工艺流程图 主药+辅料(填充剂或吸收剂、崩解剂) →粉碎→过 筛 →混合均匀的粉料 →加润湿剂或粘合剂→软材→ 过筛→湿颗粒→干燥→干颗粒(测定含量,水分) → 整粒后加润滑剂(外加崩解剂) →混合→压片。
(3)颗粒的制造是制片的关键。制软材时要 控制粘合剂或润湿剂的用量,使之“握之成 团,轻压即散”,握后掌上不粘粉为度。制 得的湿颗粒应较完整,可有一部分小颗粒。
( 4 ) 制 粒 时 一 般 大 片 ( 0.3—0.5g ) 选 用 14— 16目筛,小片(0.3g以下)选用18—20目筛。
( 5 ) 湿 颗 粒 应 尽 快 干 燥 , 温 度 控 制 在 40— 60℃。整粒筛目孔径与制粒时相同或略小。
f=W/[G-(M-W)]
式中,W—每粒栓剂中主药的含量;G—每粒 纯基质栓剂的重量;M—每粒含药栓剂的重量; (M-W)—含药栓中基质的重量;〔G -( MW)〕—与药物同容积的基质重量。
实训总结药剂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药剂学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原理、实验技能和药品制备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原理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制备、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的科学。
本次实验涉及了溶液型、胶体型、散剂、混悬剂等不同类型的液体制剂和固体制剂的制备方法,以及药物的性质、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1. 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1)薄荷油增溶相图的制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各组分的百分组成,绘制薄荷油-吐温20-水的增溶相图。
(2)薄荷水:比较三种处方不同方法制备的异同,记录于表1-2中,并说明各自特点与适用性。
(3)复方碘溶液:描述成品外观性状,观察碘化钾溶解的水量与加入碘的溶解速度。
(4)胃蛋白酶合剂:描述成品的外观性状。
(5)甲酚皂溶液:描述成品的外观性状,所制得的成品能否加水任意稀释而得澄明溶液?2. 胶体型液体制剂的制备(1)甘油胶体:将甘油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药物,搅拌均匀,制成甘油胶体。
(2)明胶胶体:将明胶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溶解,加入适量药物,搅拌均匀,制成明胶胶体。
3. 散剂的制备(1)益元散剂的制备:将滑石、甘草、朱砂等药材粉碎成细粉,按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匀,分包。
(2)散剂的等量递增法: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4. 混悬剂的制备(1)亲水药物与疏水药物的实验结果:分别对亲水药物和疏水药物进行实验,观察其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2)炉甘石洗剂的制备:将炉甘石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溶解,加入适量药物,搅拌均匀,制成炉甘石洗剂。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1)薄荷油增溶相图: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薄荷油-吐温20-水的增溶相图,分析各组分的增溶效果。
(2)薄荷水:三种处方制备的薄荷水外观性状、pH、澄清度、嗅味等方面存在差异,根据实验结果,说明各自特点与适用性。
药剂学实验报告解析
药剂学实验报告北京大学药学院药剂学系2002年11月实验一溶液型和胶体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日期姓名合作者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内容与操作(写清处方与处方分析、关键操作步骤、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四、实验结果(一)薄荷油增溶相图的制作:根据所得实验数据计算出各组分的百分组成,填入表1-1绘制薄荷油-吐温20-水的增溶相图。
表1-1称重记录及各组分百分组成计算图1-1薄荷油增溶相图(二)薄荷水:比较三种处方不同方法制备的异同记录于表1-2中,并说明各自特点与其适用性。
表1-2不同方法制得薄荷水的性状处方pH 澄清度嗅味I滑石粉轻质碳酸镁活性炭II吐温80III吐温80与90%乙醇(三)复方碘溶液:描述成品外观性状,观察碘化钾溶解的水量与加入碘的溶解速度。
(四)胃蛋白酶合剂:描述成品的外观性状(五)甲酚皂溶液:描述成品的外观性状,所制得的成品能否加水任意稀释而得澄明溶液?五、讨论六、思考题实验二混悬剂的制备日期姓名合作者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内容与操作(写清处方与处方分析,关键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四、实验结果(一)记录亲水药物与疏水药物的实验结果1、亲水性药物:2、疏水性药物:(二)炉甘石洗剂1、制备炉甘石洗剂,比较不同稳定剂的作用,将实验结果填于表2-3。
表2-3 沉降体积比与时间的关系沉降体积比F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炉甘2、据表2-3数据,以H/ H石洗剂各处方的沉降曲线,得出结论。
(三)复方硫磺洗剂记录硫磺洗剂各处方样品质量情况,讨论不同润湿剂的作用,制定复方硫磺洗剂的制备工艺,并选择稳定剂,制成稳定的复方硫磺洗剂。
五、讨论六、思考题实验三乳剂的制备日期姓名合作者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内容与操作(写清处方与处方分析,关键的操作与注意事项)四、实验结果1、记录不同乳剂的性状2、乳剂类型的鉴别(1)稀释法(2)染色镜检法3、用司盘-80(HLB值为4.3)和吐温-80(HLB值为15.0)配成6种混合乳化剂各5g,它们的HLB值分别为4.3、5.5、7.5、9.5、12.0及14.0。
药剂学综合实验设计报告
药剂学综合实验设计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综合实验来探究药剂学中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并加强学生对药剂学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原理1. 药物的溶解性测试:通过测定药物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来确定其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以此推测其适宜储存温度。
2. 药物质量分析:通过药物的物理性质测定和化学分析方法,对药物的质量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3. 药剂的制备与质量评价:通过制备常见的药剂,如溶液、胶囊、散剂等,并通过质量评价指标来评估药剂的质量。
三、实验内容1. 药物的溶解度测定:选择不同药物进行实验,测定其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记录实验数据。
2. 药物质量定性分析:采用物理性质测定和化学分析方法对不同药物进行质量定性分析,并将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3. 药物质量定量分析:选择一种药物,采用滴定法或仪器分析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测定其含量或纯度。
4. 药剂的制备与质量评价:根据具体要求,选择一种药剂,如溶液、胶囊、散剂等进行制备,并对制备的药剂进行质量评价,包括外观、颗粒度、溶解度等指标的测定。
四、实验步骤1. 药物的溶解度测定1. 准备一系列不同温度的溶解试剂。
2. 将待测药物适量加入试剂中,摇匀并静置一段时间。
3. 使用离心机离心,分离出溶液。
4. 使用荧光分析仪等仪器测定溶液中药物的浓度。
5.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药物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2. 药物质量定性分析1. 利用物理性质测定方法,如颜色、溶解性、熔点等,对不同药物进行分类和定性分析。
2. 利用化学分析方法,如酸碱反应、沉淀反应等,对不同药物进行化学性质的定性分析。
3. 将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定性分析报告。
3. 药物质量定量分析1. 选择滴定法或仪器分析法,根据待测药物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合适的分析方法。
2. 根据实验步骤,制备药物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实验。
3. 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出药物的浓度或纯度。
4. 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药剂学实验:栓剂的制备(含现象结论及讨论)
栓剂的制备(含现象结论及讨论)实验日期:202X年X月X日 T:24℃ RH:40%一、实验目的1.掌握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
2.掌握置换值的测定及在栓剂制备中的应用。
3.了解各类栓剂基质的特点及使用情况。
二、实验原理栓剂的制备方法有热熔法、冷压法、搓捏法,按基质不同性质选择制备方法。
本次实验热熔法制栓剂的艺流程为:基质→熔化→加入药物粉末→注入模具→完全凝固→消削去溢出部分→脱模→质检→包装在栓剂处方设计及制备中,需预测药物的置换价,即主药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的比值。
当基质和药物的密度未知时,用下式计算:式中:X %为药栓中药物的含量; G为含药栓的平均栓重;E为纯基质栓的平均栓重。
求出最换值,以下式算出每粒栓剂所需基质的理论用量(M):栓剂的质量评定包括如下内容:主药含量、外形、重量差异、融变时限、硬度、变形温度及体外溶出度等。
三、仪路与材料仪器:栓剂模具、蒸发皿、研钵、水浴锅、冰浴、电炉、分析天平,融变时限检查仪等。
材料:吲哚美辛、半合成脂肪酸脂、甘油、明胶、硬脂酸、碳酸钠、聚山梨酯-80、冰片、乙醇、纯化水等。
四、实验内容(一)吲哚美辛栓的制备处方:吲哚美辛0.6 g 主药丙二醇硬脂酸脂适量非离子型乳化剂制成肛门栓12枚制法:(1)纯基质栓的制备:取丙二醇硬脂酸脂10 g置蒸发皿,加热融化,冷却,注入栓模,冷却削去溢出部分,脱模,擦去润滑剂后称量,每板栓剂平均重量(G)(2)吲哚美辛栓的制备:取吲哚美辛→过100目筛→称取丙二醇硬脂酸脂在水浴熔化→将吲哚美辛加入已熔化的基质中搅拌→注入栓模→冷却→去除多余基质→脱模→擦润滑剂→称量→得每枚药栓平均重量(M)(3)置换值(DV)=W/G-(M-W) ,W:每个栓剂平均含药重量(二)甘油栓的制备处方:甘油24.0 g 主药干燥碳酸钠0.6 g 与硬脂酸皂化为主药与基质硬脂酸 2.4 g 硬化剂纯化水 3.0 g 溶剂制成肛门栓9枚制法:取干燥碳酸钠与纯水置于蒸发皿内→搅拌溶解→加甘油后加热→缓缓分次加入硬脂酸细粉→搅拌待泡沸停止及溶液澄明→注入模具→冷却→削去溢出部分→脱模→擦干后称量五、实验数据分析表1-1 栓剂质量检查结果名称外观重量(g)平均重量(g)重量差异(%)吲哚美辛栓完整光滑,呈白色,表面亮度、色泽一致,无斑点和气泡2.2518 2.2601 -0.37% 2.1727 -3.89% 2.0989 -7.13% 2.4013 6.25% 2.3563 4.26% 2.3471 3.85% 2.2698 0.43% 2.1992 -2.69% 2.1980 -2.75% 2.2421 -0.80% 2.2594 -0.03% 2.3246 2.85%甘油栓完整光滑,呈透明状,表面亮度、色泽一致,无斑点和气泡2.1574 2.1956 -1.74% 2.2381 1.93% 2.1398 -2.54% 2.2672 3.26% 2.1780 -0.80% 2.1924 -0.15% 2.2052 0.44% 2.1849 -0.49% 2.1977 0.09%分析:本次制备栓剂粒重处于1.0~3.0 g,则重量差异限度为±7.5%;经检验,本次所制备栓剂重量差异符合要求。
药剂学实验指导思考题答案汇编
药剂学实验指导思考题答案汇编实验一:药品合成与纯度分析1. 什么是药品的合成?药品的合成是指在化学实验室或工业生产中,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将原料药或中间体转化为最终药品的过程。
合成药品可以通过有机合成或生物合成来获得。
2. 为什么药品的纯度分析很重要?药品的纯度分析是评估药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药品的纯度直接影响药品的药效和安全性。
高纯度的药品可以确保药品的疗效稳定且无毒副作用,而低纯度的药品可能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3. 药品的纯度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进行分析?药品的纯度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分析:•薄层色谱法(TLC):通过比较待测样品与对照品的色谱图,观察斑点的相对位置和形态,判断待测样品的纯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利用液相色谱法对药品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检测峰的数目和高度来评估药品的纯度。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利用样品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特性,通过比较吸收曲线来评估药品的纯度。
•熔点测定法:通过测量药品在加热过程中的熔点,判断其纯度。
高纯度的药品通常具有单一的熔点。
4. 在药剂学实验中,如何进行药品合成和纯度分析?在药剂学实验中,药品的合成通常分为以下步骤:1.设计反应方案:确定反应的反应物、溶剂、催化剂等。
2.反应操作:按照反应方案,将反应物按一定的比例加入反应容器中,加热或者搅拌反应。
3.分离纯化:通过萃取、结晶、蒸馏等方法将药品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4.干燥纯化:将分离得到的药品进行干燥,去除残余的溶剂和杂质,得到纯净的药品。
药品的纯度分析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1.收集样品:收集待测药品样品并准备好对照品。
2.选择分析方法: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纯度分析方法,如TLC、HPLC、UV-Vis等。
3.样品处理:根据选择的方法进行样品预处理,如稀释、提取等。
4.进行分析:按照方法要求进行样品分析,记录所得结果。
5.分析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结果,计算药品的纯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实验原理
• 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法有溶解 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以 溶解法应用最多。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 仪器:烧杯,试剂瓶,玻璃漏斗,量筒, 磨塞小口玻璃瓶,普通天平,恒温水浴箱。 • 材料:薄荷油、滑石份、轻质碳酸镁、活 性碳、碘化钾、碘、硫酸亚铁、枸橼酸、 蔗糖、甲酚、大豆油、氢氧化钠、软皂、 纯化水、稀盐酸、甘油、胃蛋白酶(以下 每个实验自选材料)。
• 同前
实 验 指 导
1、混悬剂中加入胶体,可使分散介质 粘度增大,形成带电的水化膜包在颗 粒表面,增加稳定性。
2、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可降低氧化锌 与炉甘石混悬粒子的表面电位,使颗 粒发生絮凝,防止混悬液沉降结块, 易于重新分散。
3、疏水性药物的混悬液,由于固体粒子 表面难以被水湿润,易于漂浮。加入 表面活性剂可降低界面张力,增加溶 液粘稠度,利于硫磺在水中分散。
【质量检查】 成品的外观、性状。
• (1)硫酸亚铁置空气中吸潮后易氧化生成黄 棕色碱式硫酸铁,不能供药用,其反应式 如下:
4FeSO4+2H2O+O2→4Fe(OH)SO4
【注释】
其水溶液长期放置同样有此变化,本品中所 加枸橼酸,主要使部分蔗糖转化成具有还 原性的果糖和葡萄糖,以防止硫酸亚铁的 氧化变色。
1g 2g 加至20ml
• 【制备】 • 取碘化钾置容器内,加纯化水适量,配成浓 溶液,再加碘溶解后,最后添加适量纯化水, 使成全量20ml,即得。 • 【用途】 • 本品可调节甲状腺机能,用于缺碘引起的疾 病,如甲状腺肿、甲亢等辅助治疗。 • 【质量检查】 • 成品的外观、性状。
【注释】
(1)碘具有腐蚀性,称量时可用玻璃器皿 或蜡纸,不宜用纸,并不得接触皮肤 与粘膜。 (2)处方中碘化钾起助溶剂和稳定剂作用, 因碘有挥发性又难溶于水(1∶2950), 碘化钾(或碘化钠)可与碘生成易溶 性配合物而溶解,同时此配合物可减 少刺激性。结合形成如下: I2+KI→KI3
• 【制备】 • (1)处方Ⅰ:取氢氧化钠,加纯化水5ml,溶 解后,加植物油,至水浴上加热,时时搅拌,至 取溶液1滴,加纯化水9滴,无油滴析出,即为 已完全皂化。加甲酚,搅匀,放冷,再添加适量 纯化水,使成50ml,混合均匀,即得。 • (2)处方Ⅱ:将甲酚、软皂加入一起搅拌混溶, 添加适量纯化水至全量,搅拌均匀,即得。 • (3)分别取处方Ⅰ与Ⅱ制得成品1ml,各加蒸 馏水稀释至100ml,观察并比较其外观。 • 【质量检查】 • 观察两种成品外观、性状,并进行比较。
(三)高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
• 胃蛋白酶合剂的制备 • 【处方】
• • • • 胃蛋白酶 稀盐酸 甘油 纯化水 1.20g 1.20ml 12.0ml 60.0ml
• 【制备】
• Ⅰ法:取稀盐酸与处方量约2/3的纯 化水混合后,将胃蛋白酶撒在液面 使膨胀溶解,必要时轻加搅拌,加 甘油混匀,并加适量水至全量,即 得。 • Ⅱ法:取胃蛋白酶加稀盐酸研磨, 加纯化水溶解后加入甘油,再加适 量水至全量,混匀,即得。
思 考 题
混悬液中加入少量絮凝剂的意 义?
表4-1 不同炉甘石洗剂的处方组成
处方组成 炉甘石(120目),g 氧化锌(120目),g 甘油,ml 1 4 4 5 2 4 4 5 3 4 4 5 4 4 4 5 5 4 4 5 0.1 0.25 6 4 4 5 7 4 4 5
5%新洁尔灭溶液,ml
原理
• 胶体型液体制剂: 指某些固体药物以 1~ 100nm 大小的质点分散于适宜分散介质中 形成的制剂。常用溶剂:水,少数为乙醇、 丙酮 • 以水为溶剂制备的高分子溶液剂称亲水性 高分子溶液剂或胶浆剂。 • 如 CMC-Na、琼脂、明胶、甲酚皂、汞溴 红、甲紫等。
(一) 甲酚皂溶液
• • • • • • • 【处方】 Ⅰ Ⅱ 甲酚 25ml 25ml 豆0ml 50ml
【质量检查】
比较三种分散剂制备的薄荷水pH、澄明 度、嗅味等。
【注释】
(1)本品为薄荷油的饱和水溶液(约0.05 %,ml/ml),处方用量为溶解量的4倍,配 制时不能完全溶解。 (2)纯化水应是新沸放冷的纯化水。 (3)分散法是制备芳香水剂的最常用的方法。 将挥发油与惰性吸附剂充分混合,加入纯化 水振摇一定时间后,反复过滤制得澄明液, 再加适量纯化水通过过滤器使成全量。
0.75g
0.105g
0.01m
41.25g
50.0ml
• 【制备】 (1)取上述硫酸亚铁、枸橼酸、薄荷油 及 蔗糖10g,加纯化水25ml,强烈振摇, 溶解后反复过滤,至滤液澄明为止。 (2)加剩余的蔗糖及适量的纯化水,使 成全量50ml,搅拌,溶解后,用纱布过 滤,即得。
【用途】 本品可调节甲状腺机能,用于缺碘引起 的疾病,如甲状腺肿、甲亢等辅助治疗。
【注释】
• (1)甲酚与苯酚的性质相似,较苯 酚的杀菌力强,较高浓度时,对皮 肤有刺激性,操作宜慎。 • (2)Ⅰ法皂化程度完全与否与成品 质量有密切关系,皂化速度可因加 少量乙醇(约占制品全量的5.5%) 而加速反应,而反应完全后再加热 除醇。
• (3)甲酚在水中溶解度小(1∶50) 利用肥皂增溶作用,制成50%甲酚 皂溶液。 • (4)甲酚、肥皂、水三组分形成 的溶液是一种复杂的体系,具有胶 体溶液的特性。上述三组配伍比例 适当的制品为澄清溶液,且用水稀 释时亦不呈现混浊状态。
三氯化铝,g 羧甲基纤维素钠,g
0.1
聚山梨酯-80,ml
西黄蓍胶,g 枸橼酸钠(柠檬酸钠), g 蒸馏水加至,ml 0.25 50 50 0.25
1.0
50
50
50
50
50
• 2.制法 炉甘石、氧化锌过120目筛(颗粒 如果足够细可以不用过筛) ;羧甲基纤维素 钠 0.25g ,加水 25ml, 溶胀后加热溶解成胶 浆; 聚山梨酯-80 1ml,加水25ml溶解; 西黄蓍 胶 0.25g, 加乙醇数滴润湿均匀,加蒸馏水 25ml 于研钵中,研成胶浆 ; 柠檬酸钠 0.25g, 加水25ml溶解;5%新洁尔灭溶液0.1ml,加水 25ml溶解;三氯化铝0.1g,加水25ml溶解。
沉降容积比的测定
沉降物的容积与沉降前混悬剂的容积比。 F=V/V0=H/H0
H:沉降后沉降面的高度 降面的高度
H0:沉降后沉
F 值愈大混悬剂愈稳定。 F 值在 0 ~ 1 之间。
以 F 为纵坐标,沉降时间为横坐标作图,
可得沉降曲
实验内容
一、比较几种助悬剂的作用 1. 处方
氧化锌 甘油
MC 阿拉伯胶 1 0.5g 2 0.5g 3ml 3 0.5g 2% 0.1g 4 0.5g
9
r:微粒半径(cm) 1- 2:药物微粒和介质密度差(g/ml)
• • • •
提高动力学稳定性方法: 减小粒径 调节介质密度( 增加介质粘度η 2r2(ρ1 -ρ2)g V= 9η ),使 减小
絮凝:降低微粒的ξ电位,减小微粒间的斥力, 使形成疏松的絮状聚集体的过程。 特点:沉降速度快,有明显的沉降面,沉降体 积大,经振摇后能迅速恢复均匀的混悬状态。 反絮凝:絮凝状态的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使 絮凝状态变为非絮凝状态的过程。反絮凝剂所 用的电解质与絮凝剂相同。
• (4)挥发油被吸附于分散剂上,增加挥发 油与水的接触面积,因而更易形成饱和溶 液,本实验以滑石粉为分散剂应与薄荷油 充分研匀,以利加速溶解过程。 • (5)分散剂在过滤中还有澄清剂的作用, 因未溶解的挥发油仍然处于被吸附状态而 不会通过滤器。
2、复方碘溶液(助溶法)
• 【处方】 碘 碘化钾 纯化水
• 【质量检查】 比较两种操作制备的合剂质量,可 用活力试验考察。活力测定的实验 方案见附录。
【注释】
• (1)胃蛋白酶极易吸潮,称取操作宜 迅速。 • (2)强力搅拌以及用棉花、滤纸过滤, 对其活性和稳定性均有影响,故宜注意 操作,其活性通过实验可以比较。 • (3)胃蛋白酶的消化活力应为1:3000, 若用其他规格则用量应按规定折算。
三、思考题
• 1.学习实验室要求,有什么意见? • 2.《中国药典》二部中溶液百分比浓度表 示方法有哪几种? • 3.《中国药典》各部共收载了几种剂型? • 4.我国药品质量标准有那些?
实验二 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基本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液体制剂制备的各项基本操作。 2.掌握常用溶液型液体制剂制备方法、质 量标准及检查方法。 3.了解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 作用机制及常用量。
(2)蔗糖宜按上法分次加入溶解, 避免溶液粘稠,不易过滤。 (3)本品用冷溶法制备,薄荷油不 能完全溶解,有一部分油析出,应 用水湿润的滤材反复过滤澄清。
• 五、实验结果 • 六、结论与讨论
七、思考题
• 1.制备薄荷水时加入滑石粉、轻质碳酸镁、 活性炭的作用是什么?还可选用哪些具有 类似作用的物质?欲制得澄明液体的操作 关键是什么? • 2.复方碘溶液中碘具有刺激性,口服应做 何处理? • 3.试提出制备硫酸亚铁糖浆的新方法?
混悬剂的制 备
目的
1. 掌握混悬剂的一般制法。 2.了解影响分散相沉降速度的因素 及助悬剂、电解质、表面活性剂 在混悬剂中的作用。
原理
混悬剂: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 液体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制剂。
沉降原因:微粒密度大,重力作用 Stokes 定 律 : 理 想 状 态 下 沉 降 速 度 2(ρ -ρ )g 2r 1 2 V(cm/s) V=
蒸馏水加至
10ml
10ml
10ml
10ml
2、制 法
氧化锌+助悬剂或水→研磨成糊状→用适量蒸 馏水稀释→转入同样大小的试管中→加足水量 →塞住管口→振摇(所做功要一致)→分别记 下5min、10min、30min、60min后沉降容积比 F→以F对时间t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