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参考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学: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个体与个体图、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以及群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2.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从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社会规范、社会群体入手,试图以群体内部互动等来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
3.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从个体心里和个体人格结构中找到人对人类行为和心理的解释。
4.文化人类学的社会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家通过深入实地、现场、跨文化的比较研究,采用在自然情境中对不同名族、不同文化人的行为和心理的系统的观察,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材料,补充完善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5.观察法: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仪器,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观察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6.实验法:在控制不相关变量的情况下,系统地操纵一个或者多个变量(自变量)并观察这种操纵对其他变量(因变量)的影响从而发现因果关系的方法。
7.调查法:是通过访谈、问卷等手段,系统地、直接地收集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概括,从而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方法。
8.社会认知:社会认知研究的是个体对于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评判的过程。
9.态度:个体对待他人或事物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及反应方式,包括认知、情感、意向三个方面。通常表现在信念,感觉及行为倾向中。
10.利他行为: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他人当作惟一的目的,且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赏的社会行为。
11.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也就是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
12.偏见:就是个人对某一群体或者该群体的成员所持有的缺乏充分事实根据的态度。
13.旁观者效应:目击某一紧急事件的旁观者人数越多,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帮助受害者的可能性就越小。
14.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他们的个人特征和社会认同的意识和感觉,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这种感觉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物质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和精神的自我。
15.镜像自我“镜”是指社会,它提供了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别人对我们自己的行为的反应。库利提出的米德完善的。
16.社会促进在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时,如果有他人同时参加或者他人在场旁观,他的活动效果会受到影响,在一些场合会促进活动的完成。
17.情感广告:是指制作广告时,利用心理学原理,把握消费者情感,使广告更富有人情味,更容易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从而刺激其消费需求产生购买欲望。
二、解答题:
1.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
1自我认识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刻
2自我体验的情绪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3自我调节的自觉性与独立性显著增强
4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矛盾性。
2.维纳归因理论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也就是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
外在归因是指归因分析者把某个事件的原因归咎于外在客观环境。
内在归因是指归因分析者把某一事件的原因归咎于自身的主观因素。
1消除刻板影响,刻板影响是偏见的认知成分,一般人常对某些群体的成员有一定的刻板影响。接触或者看到有异于刻板影响的特征,只有这样才会改变原来的偏见,重新的认识。
2社会化,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社会化中出现了偏差,使个体受了不良的影响。通过影响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来减少和消除社会化过程中的偏见。
3平等地位的接触,双方以一种平等的身份交往,会增进彼此的了解,有利于消除偏见。
4加强群体交往的规范,制定一些与原有偏见相抵触的社会规范,并加入一定的强制力。
5其他消除偏见方法,如奖励合作、确立共同目标、熟悉对方的独特性。
4.简述旁观者效应原因
旁观者效应的提出是用来表示他人在场对个体利他行为所产生的负影响或抑制作用。
a、他人在场所产生的责任分散。
b、对模糊情境的社会性定义。
c、影响旁观者消音的第三个因素是评价焦虑。
5.简述从众心理论及产生原因
个体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想象。1为了做正确的事情2为了被喜欢。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群体层面、个体层面、情感困境(刺激的模糊性、反馈的匿名性、承诺感)。
6.简述认识失调理论
答:这种理论是由弗斯汀格于1957年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认知是由许多的认识元素构成的。所谓认知元素是指有关环境、个人及个人行为的任何认知、意见、信念等。在认知元素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既协调关系、不相关联系关系和不协调关系。
当个体发觉自己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矛盾的认知因素时,便出现了不协调状态。消除不协调的方法,第一,改变某一认知元素,使之与其他认知元素趋于协调。第二,增加新的认知元素,改变认知不协调的状况。第三,强调某一认知元素的重要性。
7.简述紧急事件的特点
1突然和意外的发生
2当事人可能受到伤害或者已经受到伤害
3随着时间的延续,情况越来越严重和危险
4没有其他人可以帮助当事人
5旁观者有能力给予当事人帮助
8.简述影响群体凝聚力原因
a、成员间的相似性:相似性指的是人们在民族、阶级、教育程度、价值观、态度、兴趣、爱好、性格、年龄、职业等方面的相似。它对人们的交往、友谊和吸引有着重要的影响。
b、领导者与成员的关系:领导者的所作所为,对群体至关重要,影响着群体凝聚力的高低。
c、群体内部的协作:群体成员为完成共同目标而进行协作,彼此为对方提供有利的条件,这不仅有益于自己,也有益于他人。
d、群体间的竞争:群体与群体之间处于竞争状态时,各自的群体内部就会产生压力与威胁,迫使所有的成员自觉减少分歧,统一意见,一致对外,以避免所属的群体受到损失。
9.简述影响个体社会化的途径
a、遗传:个体从刚出生就从他父母那里遗传一些特性。
b、家庭:个体接受最早的教育来自家庭。
c、学校:学校教育对与个体的社会化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d、文化:不同的文化孕育不同的公民,特别是社会制度的差异。
e、自主性:个体要想真正从自然人转变成社会人,关键在于个体本身。
f、同龄群体:它可以满足青少年情感交流的需要,促进情感发展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