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诗歌的音乐美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余光中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余光中教学设计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809e54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41.png)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余光中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余光中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本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
2.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方法,品读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
3.体会作者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培养学生挚爱祖国的感情。
教材分析《乡愁》这首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
从内容上说,“乡愁”是中国传统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余光中虽曾接受过现代主义的浸染,但骨子里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诗歌内容触及思想深处的“中国意识”时,自然而然地摄取了“乡愁”这一主题。
历代爱国知识分子有借诗词歌赋流露家国之思的传统,本诗在这一点上可谓传承了民族的历史文化。
从形式上说,这首诗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汉语,使之带上了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的特点。
诗的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短句变化错落;同一位置上词语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教法提示诵读法、探究欣赏法、比较阅读法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一、导入乡愁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中国古代有许多“乡愁”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是啊!抹不去的相思,挥不走的乡愁,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看多少英雄少年,白了头在一夜间!风流少帅张学良,困居中国台湾几十年,有多少离愁别恨,客死他乡,团聚梦难圆多少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台湾人民与大陆两地相隔,饱受相思之苦,因而对乡愁有着其他任何时代不可比拟的深刻的理解。
二、研习余光中的《乡愁》(1)请学生默读,熟悉诗歌内容。
教师提示余光中简介:(2)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余光中的诗歌风格
![余光中的诗歌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db4d672e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2.png)
余光中的诗歌风格余光中的诗歌风格文化,代表了一个民族的灵魂,代表了一种历史条件下所能延续和传承的精髓。
余老诗歌的文化传承与播撒,让我们不论是身在大陆还是台湾的人们,都能产生共鸣。
以下是余光中的诗歌风格,欢迎阅读。
余光中的诗歌创作从二十岁的悻悻学步到如今的甲子之年,白驹的四十年风雨一如与时代共呼吸。
余光中从格律诗到自由诗、从现代诗到敲打乐与民歌的生命运动轨迹,典型地浓缩着台湾现代诗从西化到回归的全部历程。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风流洒脱、不固守一端的融化和创新中,诗人才被戏称为“艺术的多妻主义者”。
在吸收西方文学的过程中,其诗在音乐性和节奏感的把握变化上独树一帜。
西方的诗歌创作对情感的表达更加直白,对于诗歌借助音乐性来表达情感的要求也更高。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具有音乐性,而音乐的张力蕴含在字句的意义之中。
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体现在诗歌起承转合之处,因情感变化或急诵或轻吟。
例如《芝加哥》“磷质的胫骨击起暗蓝的火花/此刻此刻擦擦/此刻此刻擦擦擦擦/——擦擦——擦擦”。
是在表现幽灵在圣诞节聚集的氛围。
第二,体现在音乐张力与诗歌意义的表达。
例如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两句勾勒出了诗人的心境,音乐性在为诗歌所表现出的意义努力时,其张力才能有力量。
在《舟子的悲歌》“啊!何处是老母?荒烟哀草丛里,有新坟无数?”体现了寻不到老母(祖国),孤独一人的迷茫。
“啊”一字作为基调,先勾勒出情感的范围。
其次用两个问号来提高音调,加强询问的语气,“荒烟哀草丛里”,是舒缓的叙述,来为第二次的质询做铺垫。
第三方面就是韵的协调,还以上句作为例,“母”“数”的押韵,使两句读起来朗朗上口。
音乐的张力与诗歌的节奏感相统一,虽然不刻意追求无韵不成诗的.传统,但适当和谐的韵律,能够增加诗歌的灵气,节拍轻重缓疾、高低转和,更好的表达诗人的情感。
中国传统诗歌的创作注重节制,包括情感和形式两方面的节制。
余光中的诗歌更注重形式的节制。
其一表现在对仗与排比技巧的运用。
浅析余光中诗美创造论
![浅析余光中诗美创造论](https://img.taocdn.com/s3/m/0d7c1fda33d4b14e852468f8.png)
艺术融合 , 对诗歌修 辞进行创 新。可 以这么说 , 在现代 诗歌
余光 中先生在 台湾 、 陆 、 港 、 门和整个华语 文坛 大 香 澳
都有众多的读者, 是一位影响深远的作家。余光中先生的散 文、 诗歌都非常具有代表性 。其 中 , 的诗歌 美创造无论是 他
在理论上 或创作上 都是 对现代诗 的独特认识 和见解 。余光
海峡 , 暗指 了乡愁是两岸分离所造成的。我们可 以看到诗人 分别用 四个意象来表达乡愁 , 中包括对 思念的愁苦 、 其 对家 乡的怀念 。余光 中先生在诗 中的意象充分表 达了盼望海峡
两岸统一的愿望 。另外 , 我们可以看到乡愁 四韵 由四节及 四 个 意象构成 ,整个诗 的意象 和意境使读者也开始 产生对家
诗歌语言风格蕴含着丰富而又独特 的文化 因素, 修辞美更 使 具 特色而又与众不同 。余光 中先生 的诗 以诗歌形式 和诗歌 的意象 为核心 ,主要探讨 了以诗歌 的音 乐性促进 中西 方的
Ab t a t Asa f mo sc n e oa y p e n c oa aw sr c a u o t mp rr o t d s h lri T i - a n
浅 析余 光 中诗 美创 造 论
司 娟
( 商丘 职 业技 术 学院 河 南 ・ 商丘
中 图分 类 号 : 0 . 1 72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460 ) 7 1 0
文 章 编 号 :6 2 7 9 (0 )0 0 5 — 2 17 — 84 2 1 2 — 0 7 0 统, 注重对 西方文学 之长的吸纳 , 还注重发扬 我们 中国文学 的优 势 , 强
发展史上余光 中先生的诗歌是现代诗歌的一 面旗帜 。“ 我便 坦然 睡去 , 睡整张大 陆 / 听两侧 , 安魂 曲起 自长江 , 黄河 / 两 管永 生 的音乐 , 滔滔 , 朝东 / 是最纵容最 宽阔 的床 / 一 这 让 颗心满足地睡去 ,满足地想 / 从前 ,一个 中国的青 年曾经 /
余光中《乡愁》与席慕蓉《乡愁》比较赏析
![余光中《乡愁》与席慕蓉《乡愁》比较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0bebc07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69.png)
余光中《乡愁》与席慕蓉《乡愁》比较赏析
余光中的《乡愁》与席慕蓉的《乡愁》都是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虽然两首诗的写作背景不同,一个是在海外的流浪之中写下,一个则是在国内的深夜之中写成,但是两人都以个人的视角,从感官和情感出发,将对故乡的回忆与思考流露出来。
余光中的诗在结构上较为严谨,每一句都写得十分精炼。
他以小溪、村庄、菜园等诸多细节来描绘故乡的万般风情。
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则深刻而含蓄,反映了他多年离乡的思念之情。
同时,他通过对故乡的“石头、水泥、钢铁”等现代化建设的反思,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而席慕蓉的诗则更加注重诗歌的节奏和音乐性。
她通过对故乡的自然景观和人情味道的描摹,营造出极具诗意的氛围。
同时,她的诗歌中还蕴含着对亲情、友情和家庭的热爱和思念。
她用诗歌来表达对故乡的深情,让人们仿佛能够听到诵读者的心声。
总的来说,两首《乡愁》都将诗人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余光中的诗注重细节、精简而富含思考,而席慕蓉的诗则更加凸显出诗歌语言的美感和音乐美。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两首《乡愁》都是对人类故土情感最为深刻和真挚的赞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导学练(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导学练(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3b5fd45901020206409ceb.png)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导学练(附答案)一、单选题1.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把诗人从小到大的思母、思妻、思乡之苦凝结于诗中。
B. 诗的前三节侧重于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最后一节把个人的悲观感情与强烈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寄寓了诗人所代表的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
C. 这首诗形式优美:一是结构美,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二是音乐美,在音节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如诗中“乡愁是……”四次重复,还有同一位置上量词的变换、叠词的使用等,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D. 全诗意象集中明朗,意境悠远深邃,内容丰富含蓄,能引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2.下面词语中划线的字是多音字,读音都相同的是()A. 模糊模棱劳模模样B. 奔跑奔驰东奔西跑奔波C. 斗争奋斗斗智熨斗D. 当心当权当面妥当3.对余光中诗歌《乡愁》的结构美和音乐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的结构美主要表现在每节诗句相同,可以进行歌唱。
B. 这首诗的结构美主要表现在时间逐渐推进,可以进行歌唱。
C. 这首诗的结构美主要表现在每节诗句式相同,音乐美表现在回旋、反复、一唱三叹。
D. 这首诗的结构美主要表现在时间的逐渐推进,音乐美表现在押韵的韵母相同。
二、填空题4.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的字注音。
乡愁是人在灵魂深处对本土文化的juàn________恋,是诗歌创作历久mí________新的主题之一。
《乡愁》一诗选取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意象,将思乡之情升华到国家、民族之愁,读来有一种震hàn________人心的力量。
多少游子,在读到这首诗时都潸________然泪下。
5.给下面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衣着________(A.zháo B.zhuó C.záo)②应和________(A.hé B.huò C.hè)③什锦________(A.shíB.shén C.sí)6.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量词。
简析徐志摩与余光中的诗歌创作
![简析徐志摩与余光中的诗歌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82a75c5f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5.png)
2013.02学教育16简析徐志摩与余光中的诗歌创作侯芊慧(湖北大学,湖北武汉430062)[摘要]在中国诗歌史上,余光中和徐志摩都是及其重要的诗人,研究他们的诗歌对于中国诗歌史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徐志摩是二十世纪初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对于后来余光中的诗歌创作有着重要意义。
徐余两人同是浪漫主义诗人,他们的诗歌在思想主题、结构形式和比喻意象方面有着相似之处。
[关键词]爱情;浪漫;中西融合徐志摩和余光中两人同有过出国留学的经历,并且两人的留学经历都对他们的诗歌创作有着极深的影响,他们的诗歌兼具浪漫和中西融合的特征。
徐志摩和余光中两人的诗作在思想主题、结构形式、意象比喻等方面存在共同之处。
一、徐志摩与余光中诗歌之爱情主题徐志摩是二十世纪初追求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诗人,他的诗歌常以“爱,自由,美”为主题。
徐志摩曾留学英国,开放、包容的环境使得徐志摩对爱情的追求更加奔放自由。
余光中的爱情是与他的妻子范我存紧紧联系在一起。
余光中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时光,更是创作大量诗歌来表达对妻子的思念。
1、“爱,自由,美”是徐志摩诗歌创作最主要的话题徐志摩的诗歌作品中,有大量描写爱情的诗歌,这些诗歌展现了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的三美风格。
仔细品读可大致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第一类是以《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恋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代表的爱情诗。
这一类诗歌特点是直抒胸臆,感情表达热烈真挚。
在《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中,诗人直呼爱人昵称“小龙”,并通过莲蓬这一意象,将心中对爱人的思念和爱意表达出来,用莲蓬的生物结构一层层分析了自己思恋的程度。
第二,另外一类是在诗歌中通过一系列故事情节的演进,表达一种激烈而充满热情的爱恋。
《翡冷翠的一夜》中,就出现了天堂、地狱、生和死这些激烈的表达。
《翡冷翠的一夜》是由恋人的走引发的一系列猜想和情感的波荡起伏过程。
天堂、地狱、哪里都可以去,只要有恋人厮守相伴。
这一整首诗由分离展开然后窜起情感的升温,最后回到离去的现实事实中,使得“情”的表达热烈浓郁。
现代诗歌余光中
![现代诗歌余光中](https://img.taocdn.com/s3/m/7dbcfb0d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fa.png)
现代诗歌余光中
余光中是一位著名的现代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现代气息和深刻的思考。
他的诗歌不仅富有音乐感,而且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展现了现代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生命的探索。
以下是一些余光中的经典诗歌:
《乡愁》:这首诗通过描绘故乡的记忆和离别的情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怀旧之情。
诗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将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等你,在雨中》:这首诗以雨中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表达了对所爱之人的深情等待和爱情的渴望。
诗歌的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爱情的温馨和美好。
《风铃》:这首诗通过对风铃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诗歌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将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夸父逐日》:这首诗以夸父逐日为题材,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的意境壮美,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勇气。
总之,余光中的现代诗歌作品充满了现代气息和人文关怀,他的诗歌不仅富有音乐感和形象性,而且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展现了现代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生命的探索。
余光中《乡愁》五美分析
![余光中《乡愁》五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e197fa8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02.png)
余光中《乡愁》五美分析余光中《乡愁》五美分析这首《乡愁》,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深度和广度。
在这首诗中作者找到了无可替代的意象来表现难以捕捉的乡愁情绪,传达的强烈而鲜明的现实意义。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余光中《乡愁》五美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自古以来,多少迁客骚人抒发过这种“思乡之痛”,乡愁是一种绵延在心底的苦,隐埋在思想深处的痛。
大部分写乡愁的诗,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揪心扯肺的痛楚,一种牵肠挂肚的思念,它们道尽了中国人对家乡和故土的依恋之情。
余光中在《乡愁》中,继承了传统文化中“乡愁”这一永恒的主题,写出了富有新意的乡愁情绪,这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古典文学的极其钟爱是分不开的。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此诗除结构、韵律很美外,在语言上还表现出以下五美。
美在表事物的名词。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表事物名称的词表现的是意象美,乡愁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情感,但诗人用这些词表达出来后就将其实现了物化,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也就是说,诗人选取了代表漂泊、隔离、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抽象难以捕捉的恋国思家的乡愁。
此外,诗人用由小到大由昔到今的思路把这四种都具有象征性的事物联缀起来,使整首诗构成了一种真诚柔和的基调。
美在富于变化的量词。
“枚、张、方、湾”这些量词运用得很精当,它们在诗中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现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这些由表小事物的量词到表大事物的量词,体现了诗人的乡愁是一步一步升华的,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美在重叠的形容词和反复的句式。
“小小、窄窄、矮矮、浅浅”四个形容词正语反出,以一种轻描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情绪。
各节中重复出现的“乡愁是……”,音韵和谐,体现了诗的音乐美,增加了句子的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挥之不尽的乡愁之心表现得恰如其分,淋漓尽致。
实用类文本乡愁诗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乡愁诗歌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f5d5800066f5335a8121d9.png)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乡愁,是中国诗歌的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
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首。
《乡芯》的美令人瞩目,特别是音乐美。
《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上,其中“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四节中同一位置上“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登词的运用,使得全诗低国掩抑,如怨如诉。
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增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乡愁》,犹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余光中等诗人的贡献还在于,他们找回了汉字与汉语的时间性之间的联系,并探索了通过文字排列实现诗歌音乐性的种种结构的道路,这是古典诗歌没有摸索出来的。
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真正为新诗的音乐性,甚至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
(摘编自《新诗鉴赏词典》) 材料二:诗歌的音乐性一向是业界争论的热点问题。
关于诗歌的音乐性,文学评论家谢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包括新诗在内的所有诗歌都必须包含音乐性。
诗歌要有音乐性,没有了音乐性,就与其他的文体没有区别了。
而中国新诗缺少的恰恰是音乐性。
现在的很多诗人不懂旧体诗,甚至认为旧体诗好写,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诗歌内在的一些规律,不知道怎么用词,不知道声韵上怎么表达才动听。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山说,现代诗没有必要像古诗那样讲究平仄、中间对偶,但讲究语言的和谐还是必要的。
李山所强调的向古诗学习,并不是要我们回到传统,而是倡导现代的散体诗如何在借鉴古代汉语有声调这一特点的基础上,创作出符合现代品位、又能充分体现汉语魅力的诗,他认为这是需要大力尝试的。
诗人王久辛说,出现新诗有无音乐性的疑问,是不懂修辞的诗人提出的一个很可笑的疑问。
真正懂修辞的诗人是不会提出这样的疑问的,因为畅达的修辞,高妙、精搬、动人的修辞,那种有复合性的修锌,都是对诗歌音乐性的一种大胆的创造、勇敢的探索。
乡愁四韵余光中赏析
![乡愁四韵余光中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b35f300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9.png)
《乡愁四韵》是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富有
民族特色的意象和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深
深眷恋和热爱。
首先,诗人选取了四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意象——长江水、
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每一个意象都象征着祖国的某一
方面,具有深刻的含义。
其次,诗人以意境为美,注重情感与物象的结合。
每一韵
都以具体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的情感,使诗歌更具有含蓄而深
沉的美感。
再次,诗人以结构为美,四韵之间环环相扣、紧密相连,
展现出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严谨的思维逻辑。
最后,诗人以音韵为美,每一韵的末尾都以“韵”字收尾,形成鲜明的音乐感,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总的来说,《乡愁四韵》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浓郁情感
的诗歌,它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热爱,同时也唤
起了我们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余光中诗选读书感悟
![余光中诗选读书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d9119579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f5.png)
余光中诗选读后感悟读完《余光中诗选》,我深感余光中先生的诗歌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他的诗歌不仅是对个人经历和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时代和社会的独特反思和呼唤。
余光中先生的诗歌常常表达对故乡和祖国的思念和忧思,这种情感贯穿了他的整个诗歌创作。
在《乡愁》一诗中,他用“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四个意象,将故乡和祖国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祖国的思念之情,更是对时代和社会的深刻反思。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离开自己的家乡去追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然而,这种离开也常常带来对故乡和祖国的思念之情。
余光中先生的诗歌让我意识到,我们不应该忘记自己的根和自己的文化传承,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自己家乡和祖国的发展,为自己的家乡和祖国做出贡献。
余光中先生的诗歌还充满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和思考。
他的诗歌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独特见解。
在《寻李白》一诗中,他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李白才华的赞美,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
通过这首诗,我意识到人生应该追求自由和个性,不断发掘自己的潜力,活出自己的价值。
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难,坚定自己的信念,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在阅读《余光中诗选》的过程中,我还感受到了余光中先生对于诗歌创作的执着和追求。
他认为诗歌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需要用心去创作和打磨。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象丰富、节奏感强,充满了音乐美和画面感。
这种执着和追求精神让我意识到,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我们都应该用心去对待每一件事情,追求卓越和完美。
总之,《余光中诗选》是一部非常优秀的诗歌作品集。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对余光中先生的诗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
我相信这部作品将会成为我人生中一段宝贵的阅读经历。
听听那冷雨(余光中)
![听听那冷雨(余光中)](https://img.taocdn.com/s3/m/949b81c25fbfc77da269b17e.png)
文本研读( 文本研读(1)
• 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些地方哪些 时代的雨?作者的喜好如何? 时代的雨?作者的喜好如何?
美国(衬托) 美国(衬托) 台湾 大陆 交错 横的地域感 太初有字 亡宋之痛 公寓时代 纵的历史感
作者喜爱的是: 大陆瓦上的雨。 作者喜爱的是: 大陆瓦上的雨。
文味作者在本文中蕴涵的深 挚的感情。 挚的感情。
2、品味文中的优美的语言,鉴 品味文中的优美的语言, 赏其意境之美。 赏其意境之美。
•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 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 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
• 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 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
一:雨可以嗅
• 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 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 的香味,浓的时候, 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沐发后 特有的淡淡土腥气, 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和蜗 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 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 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 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吧, 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吧, 那腥气。 那腥气。
文本研读( 文本研读(3)
• 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雨的? 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雨的?
听觉 视觉 触觉 淋淋漓漓 冷雨 淅淅沥沥 潮湿 点点滴滴 滂滂沱沱 嗅觉 味觉 清清爽爽新 新,有一点 舔舔 薄荷的香味 吧那 淡淡土腥气 冷雨
文本研读( 文本研读(4)
听 觉
第5节 节
凄凉 凄清 凄楚 凄迷
8节 7节 第6节 第7节 第8节 第9节 节
叠词的作用: 叠词的作用: 叠词叠音有轻音乐的美感, 叠词叠音有轻音乐的美感,或短 促轻快,或高长婉转。 促轻快,或高长婉转。 淋淋沥沥”“ ”“淅淅沥 如“淋淋沥沥”“淅淅沥 ”“料料峭峭 料料峭峭” 沥”“料料峭峭”淋漓尽致地刻画了 雨的特点,写出春雨的缠绵细密。 雨的特点,写出春雨的缠绵细密。 连缀叠词叠音可以组成一幅图景 一幅画卷, 一幅画卷,在朗读中可以感受体味想 象。
余光中乡愁诗歌赏析
![余光中乡愁诗歌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0241af6eefdc8d376ee32c1.png)
余光中乡愁诗歌赏析《》,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下面我们一起重温,进行赏析吧。
面对一条海峡造成的乡愁,其实两岸的人都在默默等待,都希望有人能帮他们道出心中的哀愁:无数家庭就像左右手一样被分开,但似乎永远无望重新握在一起;两百万背井离乡的大陆人,成了台湾社会中的外省人;同一种语言、文化和传统,因为一条海峡的分隔,被赋予截然不同的含义甚至命运……乡愁就像梦,不厌其烦,要代代找到为它开口说话的人。
之前,古有《·小雅·》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来为乡愁谱写挽歌,有元人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把乡愁表达成“断肠人在天涯”的哀伤;今有一九六零年的林海音,用《城南旧事》强调一个台湾人对北京的思念,更有一九六五年至一九七一年的白先勇,他用十四篇《台北人》系列小说,来提示台北外省人精神绝望背后的上海家园,它似乎成了台北“外省人生活”的精神解毒剂。
有趣的是,当代作家用小说表达的乡愁,固然已经引起大家的钦佩和注意,但人们依然期待更有文字效率的表达,似乎人们内心积蓄的乡愁,无法被小说耗尽,仍期待被一首诗更浓缩地表达,不然,那会意味着汉语的失败,而不是乡愁的失败,直到一九七二年的余光中写出短诗《乡愁》为止……七十年代的余光中,正处于个人西化主张的强弩之末,等待在八十年代开口提醒人们,去用新诗唤醒中国古代。
五十年代他与覃子豪等创建蓝星诗社时,是他西化主张的开端。
重要的是,蓝星诗社自视为“新月”的继承者,他们费尽心力继承的“西化”,实际是西诗格律体与自由体的混合。
就是说,他们认为诗歌的声音和形式必须受到某种约束,只有意象或隐喻的使用是自由的,体现出对现代主义的尊崇。
我们容易看出,《乡愁》一诗有新月主张的“稳定”形式,明显吸收了闻一多的“音尺”主张。
音尺是闻一多用来计算节拍的单位,大致相当西方格律诗中的音步。
比如,《乡愁》中每节对应的诗句,音尺的数量完全一致。
余光中的诗乡愁赏析
![余光中的诗乡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d7df9e5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bd.png)
余光中的诗乡愁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余光中的诗乡愁赏析余光中的诗乡愁赏析《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漂泊异乡,游弋于海外回归中国后所作的一首现代诗。
《余光中诗作欣赏》课件
![《余光中诗作欣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95996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43.png)
详细描述
余光中的诗歌不仅在内容上有所创新,在形式和表现手法上也常常有所突破。他善于将现代与传统、西方与东方等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得余光中的诗歌作品始终保持着新鲜感和独特性。
03
02
01
余光中的诗歌常常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回忆,这种乡愁情感贯穿他的整个创作生涯。
乡愁情感
余光中的诗歌也常常涉及到历史和文化的思考,表现出他对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历史思考
余光中的诗歌还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人生感悟
03
CHAPTER
余光中的代表诗作赏析
1956年获硕士学位,1963年获博士学位。
留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诗歌风格。
02
CHAPTER
余光中的诗歌风格
余光中的诗歌语言简练、质朴,却充满诗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语言优美
音韵和谐
修辞丰富
余光中的诗歌注重音韵的和谐,通过押韵和节奏感,使诗歌更具音乐美感。
余光中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余光中诗作欣赏》ppt课件
目录
余光中生平简介余光中的诗歌风格余光中的代表诗作赏析余光中诗歌的影响与评价余光中诗歌的创作启示
01
CHAPTER
余光中生平简介
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
1947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次年转入金陵大学外语系。
1949年随家人迁往台湾。
1952年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爱荷华大学、密歇根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再见流沙河先生阅读理解 再见流沙河先生阅读答案 - 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 语文网
![再见流沙河先生阅读理解 再见流沙河先生阅读答案 - 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 语文网](https://img.taocdn.com/s3/m/64217012a1c7aa00b42acb3e.png)
流沙河先生是当代诗人,作家,学者。
他对于文学的贡献是很大的,对很多作家的影响都深大,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再见流沙河先生阅读理解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文本一:再见,流沙河先生曹可凡①说起流沙河,人们自然会想起上世纪 50 年代那篇《草木篇》,这首长诗以白杨、藤、仙人掌、梅和毒菌为赋,表达诗人的爱憎。
现在读来平平常常,但那时却掀起轩然大波,被认定为“毒草”。
于是,流沙河被打入冷宫,只得做木匠活糊口度日。
对此,写过《死水微澜》的李劫人大为不解。
他认为像《草木篇》那样拟人化的诗作,古今中外数不胜数,流沙河何以凭这样的诗出名,故复叹道:“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②晚年的流沙河远离尘嚣,闭门谢客,蜗居在一幢简陋的公房里,吟诗作文,怡然自得。
因为余光中先生缘故,他破例接受采访。
当然话题也由余光中衍生开来。
说起余光中,流沙河先生摇着折扇,语调不紧不慢:“1981年初秋,差旅东行。
列车长途,不可闲度,终于在酷暑与喧闹间,读了余光中等数位台湾诗人的作品,真是满心欢喜,特别是余光中的《当我死时》《飞将军》海祭》等诗最使我感动。
读余光中的诗,就会想起孔子见老聘时所说的话,‘吾始见真龙’。
”之后,流沙河在《星星》诗刊长文介绍余诗,并开设讲座,专题分析余光中《乡愁》鷹等你,在雨中》《唐马》《所罗门以外》等诗作的艺术成就。
③说着说着,眼前这位面貌清瘦的老先生,逸兴遄飞,金然沉醉于诗意和友情之中。
“光中的诗不但可读,且读之而津津有味;不但可讲,且讲之振振有词。
讲余光中我上了瘾,有请必到。
千人讲座十次以上,每次至少讲两个小时,兴奋着魔,不能自己,为此还闹出不少笑话。
”原来,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大哥叫余光远。
因此,有读者误以为余光中是他二哥,并且推测家中还该有个三哥“余光近”,这样,远、中、近就齐了。
而那时,流沙河根本不认识余光中。
④1982年,余光中给流沙河写信,信中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声,就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
余光中白玉苦瓜诗歌鉴赏
![余光中白玉苦瓜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970b9163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dd.png)
余光中白玉苦瓜诗歌鉴赏一、诗歌意象之美1. 白玉苦瓜- 这整首诗围绕着“白玉苦瓜”这个意象展开。
白玉苦瓜本身就是一个很独特的东西,它是一种艺术的结晶。
在诗里,它像是一个被时间和艺术雕琢出来的精灵。
你看啊,苦瓜本来是很普通的一种植物,甚至有点苦涩、粗糙,但是当它被用白玉雕琢出来后,就变得精致无比。
就像从一个灰姑娘一下子变成了公主。
- 它不仅有着苦瓜的形态,还被赋予了白玉的质地。
白玉象征着纯洁、高贵,而苦瓜则有着生活的痕迹,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有一种矛盾又和谐的美感。
就好比一个经历了很多苦难的人,内心却依然保持着纯洁和高贵。
2. 其他意象的烘托- 诗中还有像“古中国喂了又喂的乳浆”这样的意象。
这把白玉苦瓜和古老的中国联系起来了。
就像白玉苦瓜是被古中国的文化乳汁喂养大的孩子。
古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这些都像营养丰富的乳浆一样,滋养着这个独特的艺术作品。
还有“钟整个大陆的爱在一只苦瓜”,这里把整个大陆的爱都集中在这一只白玉苦瓜上,把白玉苦瓜的意义升华到了一个代表整个中华民族情感的高度。
二、诗歌的情感内涵1. 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眷恋- 从诗中我们能深深感受到余光中对传统文化的那种热爱。
白玉苦瓜就像是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民族的情感。
余光中就像一个深情的守护者,他看着这个白玉苦瓜,就像看着古老中国的文化瑰宝。
他用诗中的每一个字去抚摸它、赞美它。
- 这种热爱不是那种干巴巴的说教,而是融入到对白玉苦瓜细致入微的描写当中。
就像你对自己心爱的宠物,你会把它的每一个小动作、小表情都描述得很可爱一样。
余光中把白玉苦瓜的每一处纹理、每一种光泽都写得充满了深情。
2. 对民族命运的感怀- 在诗里,白玉苦瓜也有着民族命运的影子。
它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就像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的沧桑变迁。
从古代的辉煌到近代的苦难,白玉苦瓜像是一个默默的见证者。
而余光中通过对白玉苦瓜的赞美,也表达了对民族能够在苦难中坚守自身文化,并且不断发展的一种期望。
浅析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三美”诗学观
![浅析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三美”诗学观](https://img.taocdn.com/s3/m/7cbb720d90c69ec3d5bb750a.png)
浅析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三美”诗学观摘要:闻一多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唯美诗人,他倡导的新诗格律理论对中国诗坛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是人们对他的新诗格律理论内涵的简要概括。
余光中《乡愁》的形式十分雅美,体现出结构美、音乐美、词藻美的和谐统一,因而它在形式上继承并践行了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三美”诗学观点。
关键词: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美”;格律;风格;节奏中图分类号:i2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001-02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风格。
由于他追求艺术上的严谨,在继承中国传统诗歌艺术特质的同时,吸收了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弗莱契诗歌上的艺术特征而提出并倡导新诗创作要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美”)的诗学主张,因而使得他的诗大多有富于浪漫气息的幻想,严谨奇特的构思,火山爆发式的激情,一咏三回环的语势等特点。
进而以及综合灵活运用比喻、夸张、象征、反复等修辞手法所营造臻致的思想性、艺术性交汇融合的艺术效果。
诗集《死水》中《发现》、《一句话》、《死水》等诗篇,写得或激愤、或悲痛、或豪迈热烈,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忧虑与关切,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这些都是诗人在“三美”诗学理论主张下内容与形式高度结合的成功试验。
《乡愁》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重要代表性作品。
它不仅以深刻丰富的意象内涵展示了中华民族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强烈精神诉求,而且在诗歌形式上体现出结构美、音乐美、词藻美的和谐统一,有效地助成了诗歌内在的哀婉情韵。
因此,笔者认为,《乡愁》是一篇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它在形式上继承并践行了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三美”观点。
一、余光中《乡愁》的形式美在《乡愁》里,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
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
余光中的民歌的赏析
![余光中的民歌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6836aad25c52cc58ad6bec6.png)
民族精神从河流进入血液,并没有到此终止。个体意识的.张扬,正是民族整体灵魂苏生的重要表现和先兆。诗中的“自我”也不是纯粹的个人,它是个性化的共性。因而,进一步发展,就能超越个体的局限,而进入民族精神的永恒。这就是“有一天我的血也结冰/还有你的血他的血在合唱”。所以说,民歌的传唱不会断绝,它永远与我们民族的命运共哀乐:“哭也听见/笑也听见”。
这首诗以民歌为民族精神的指代,以河流的流动和转换为民歌传唱的载体,从外在世界进入主体世界,把共时态的地域环境与历时态的民族演化纵横融汇起来,从而构成了以诗人对民族的苦恋为核心而又辗转升华的四维空间(三维空间加时间维)。这是审美空间,也是智力空间。以高度的智慧对自己所属的民族进行深层次的审美思考,正是这首诗的基本特征。此外,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句式整饬,循环往复,一唱三叹,这种仿民歌的形式,也很适合诗的内容,并具有民族传统的特色。
因此,诗一开始就从我们民族的发祥地写起。正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莽莽的黄土地养育了我们的民族,孕育了这首“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的民歌。它自诞生以来,响彻华夏大地,“风也听见/沙也听见”。这里的民歌是我们民族起源时民族精神的象征,所以,它有最古老的自然源流。正如人们所说:“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
民族精神的演化,是从原始的自然理想而进入到社会文明的人文系统。这一进步,诗中是“黄河冰封”、“长江发出母性鼻音”两个意象的转换来表现的。从黄河到长江,不单是地域的扩大,而是展现了我们民族精神所经历的艰苦悲壮的历史行程。因此,“鱼也听见/龙也听见”。鱼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这说明民族精神作为民族传统已深入到整个民族文化心理的底层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光中诗歌的音乐美
高尔基说:“真正的诗,是心灵的诗,是心灵的歌。
”①这句话,用来作为的评价,是非常恰当的。
余光中的诗,首先是心灵的诗。
他的每首诗都是诗人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的是诗人真实而独特的内心世界。
余光中的诗,也是心灵的歌。
他的诗可吟可咏,富于强烈的音乐性。
正是余光中诗歌的音乐美,形成了他诗歌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也成为他诗歌最突出的艺术特点之一。
诗歌的音乐性,首先鲜明而突出地表现在诗歌的语言组织形式。
语言本身有声音高低、长短、轻重、清浊的不同,加上句式的变化,起伏的声调,经过诗人选择锤炼,精心组织安排,便会形成不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产生不同的音乐美。
余光中的诗之所以具有强烈的音乐美,正是源于诗人对语言的选择与锤炼。
他的诗,从选字用词,节奏韵律到句法段势,无不经过精心的选择安排。
“丹青不是无完笔,写到纤腰已断魂”,是其对诗歌语言精心锤炼的真实写照。
余光中诗歌的音乐美,在语言形式上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
他并不固守某一特定的韵律节奏形式,而是根据诗歌本身内在情绪的表达需要,灵活多变地采用不同的语言风格与语言组织方式,从而产生不同的音乐美效果。
作为现代古典诗派的代表诗人,余光中很好地将中国古典的韵律规则与西方现代自由诗灵动的节奏有机地融汇一体,形成他诗歌深情典雅、和谐自然、圆润流畅的语言风格特点。
同时,他在诗歌创作中,又显然自觉地借鉴了一些音乐的表现手法,用无声的文字演绎一曲曲华美乐章。
具体地说,余光中诗歌的音乐美在语言形式上的表现突出的有以下几方面:
一、清雅典丽的规整美
余光中是一个深受中国古典诗词影响的诗人,他的很多诗都带有浓厚的古典诗词的风韵。
从、乐府,到宋词都可从他诗中见出深刻的印痕。
精炼的语言,和谐的韵律,均衡对称的结构,构成他诗歌别具一格的规整美。
《》是余光中最为大家熟知且烩灸人口的佳作。
“小时候 /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 母亲在那头/ …… 而现在 /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全诗四段,感情的潮头一波高过一波,而在语言上却始终是平实质朴,徐缓如水。
单一的节奏,单一的格调,相同的韵脚,结构齐整均衡,和谐对称;整齐中有变化,参差中现出规整之美。
《踢踢踏》是他表现对江南童年生活的怀旧之作,那“踢踢踏/踏踏踢”“踢力踏拉 / 踏拉踢力”,犹如一曲天真浪漫的童谣,“从巷头 / 到巷尾”,“从日起 / 到日落。
”逝水流年,悠悠往事,历历浮现眼前。
全诗音调响亮,节奏整齐,音律和谐,可吟可唱。
格调清新典雅,韵味悠长,看似平散随意,实则紧凑连贯。
前呼后应,变化中仍给人整体的规整美。
二、荡气回肠的回旋美
回旋,是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它将表现音乐基本主题的旋律屡次反复,形成音乐的主旋律。
余光中很多诗作中,很好地借鉴了音乐的回旋手法,将表现主基调的反复吟唱,回环往复,形成一种气势的感情力量,又给人荡气回肠的音乐美。
《招魂的短笛》是诗人在清明节时为祭祀逝去的.母亲而谱写的招魂曲,诗歌一开始,就是一声深情的呼唤:“魂兮归来,母亲啊,东方不可久留。
”紧接着,类似的呼唤在诗中反复出现:“魂兮归来,母亲啊,南方不可以久留”;“ 魂兮归来,母亲啊,北方不可以久留”。
整首诗歌,在一声声的呼唤中,营造出一种强烈的音乐效果,犹如一曲雄浑悲壮的交响乐,给人心为震撼的感情力量,也给人回味悠长的听觉享受。
《乡愁四韵》,《春天遂想起》,《黑云母》同样是这类诗的杰作。
三、圆润飘逸的流畅美
余光中这类诗,大都随思绪的流动,信手写来,一气呵成,节奏和谐自然,声韵柔婉圆润,犹如行云流水一般。
《小木》写看到长大的女儿奔男友而去的,心中几分欣喜,几分失落,几分嫉妒。
“看着我女儿 / 高跟鞋一串清脆的音韵 / 向门外的男伴 / 敲叩而去的背景 / 就想起从前 / 两根小子翅着 / 一双小木 / 拖着不成腔调的节奏 / 向我张开的两臂 / 孤注一掷地 / 投奔而来。
”全诗看似平淡,有点随意,有点化,但诗中鲜明的形象,精炼的语言,明晰的思绪线条,流畅的音乐节奏,都充分显示了诗人炉火纯青的艺术技艺和娴熟的文字驾驭能力。
这类诗,在余光中的诗作中占了较大份量,它们大都短小精悍,反映作者超然的人生态度,清澈淡泊的心境和天人合一的怡然情怀。
《布谷》、《松下无人》、《山中暑意七品》都是上乘佳品。
四、沉郁顿挫的错落美
余光中显然也是一个受西方意象派影响很深的诗人。
他的一些诗,强调意象的提炼,却不顾及诗作的自然节奏,甚至诗句的本来结构也被刻意阻断,前后诗句似连非连,节奏上一波三折,起伏跳,富于较大弹性,开成凝滞挫顿之音乐美。
《你仍在中国》:“等冷了密西根的碧澄澄 / 情人 / 你仍在中国,亦无秋季 / 雨中,亦无松果落地 / 的中国,铜驼,铁塔 / 皆已倒塌,皆已倒塌 / 的中国,你仍在中国,等冷 / 匍匐在神经质空鱼网 / 等也等不到一片鳞,一片鳞 / 唇焦,眼涩,心痒 / 听潮起,潮落,疑其疑幻的音乐……”作者自谓为中国的情人,表现对故园的痴心,虽身在异邦,却仍情系中国,一如在国内,但毕竟不是,所以诗人的想思疑真疑幻,思绪是错杂纷乱的,表现在诗歌的语言形式上便自然是凝滞顿挫,似断似连。
以上对余光中诗歌的音乐美作了粗略的分,当然,这绝不是余光中诗歌的音乐美的全部表现。
事实上,余光中诗歌的语言风格多样,音乐化和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很难在一篇文章中穷其所有。
如果把余光中的诗用音乐的形式来作一个简单的类比,则他的诗有的是气势恢宏,奔放豪迈的交响乐,有的是悠扬徐缓,飘逸柔婉的小夜曲;有的是明快流畅、和谐圆润的丝竹声,有的是起伏跳、沉郁顿挫的弹奏曲。
古典与现代交易交汇,东方与西方融合,形成他诗歌绚丽多彩的音乐美特点。
最后,还要着重强调的是,诗歌的音乐美,虽然鲜明而突出地表现在诗歌的语言形式上,但更是深蕴于诗歌中诗人内心深刻而丰富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自然流动变化。
语言形式上的音乐性,只有依存于诗歌的内在情绪,即诗人内心的节奏,才能真正具有艺术感染力。
正如郑振铎所说:“有诗的本质——诗的情绪与诗的想象——而用散文来表现的是‘诗’,没有诗的本质,而用韵文来表现的决不是‘诗’。
” ②余光中的诗歌之所以有那么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富有强烈的音乐感受,正是因为诗人心中有诗,无论用何种语言形式,都是诗人内在情绪的一种外在表现。
特定的思想内容附丽于特定的语言形式,才能形成特定的音乐美。
余光中的诗的音乐美的不同表现,正是由诗人内在的不同思想感情所决定的。
他的诗时而白浪滔天,时而涓涓细流;时而如雨,时而轻柔似风,都是内在的思想感情与外在语言形式的完美统一。
“一切的艺术都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
③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外在表现。
纵观余光中的所有诗歌,都完美地体现了这一艺术原则。
虽然他的诗歌的语言形式是多样的,但和谐自然是其本质特征。
理解了这一点,也就理解了余光中诗歌的音乐美的全部。
【参考文献】
[1]高尔基《给青年作者》[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年版。
[2]郑振铎《论散文诗》[M],《中国现代文论选》,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3]苏珊娜·朗格《情感与形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作者:家好,来源:《东京》2008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