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三百讲161-170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三百讲》

第161讲颜渊之死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论语•先进第十一》【译】颜渊死了,孔子说,噫,天亡我也,天亡我也!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论语•先进第十一》【译】颜渊死了,孔子哭得非常伤心。跟随在旁的学生说,老师过度伤心了。孔子说,我有过度伤心吗?我不为这样的人过度伤心,又要为谁过度伤心呢?

儒家强调每一个人最主要的是要真诚,同时你跟别人交往,不管是什么样的关系都要记得,别人对你也有某种相对的期许跟要求,这就需要相互间的沟通,另外还有社会规范来维持人间的秩序。这两段是孔子最伤心的地方,我们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孔子这两段哭得非常伤心,甚至说“天丧予”,我们就要知道孔子是一个人,有丰富的情感,他有他伟大的使命感,他希望他的学生可以接他的棒子来为整个社会做更多的事,而他的学生们一代一代也都有一定的表现。

162讲生与死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先进第十一》【译】子路请教如何服侍鬼神,孔子说,没有办法服侍活人,怎么有办法服侍死人。子路又问,胆敢请教先生,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说,没有了解生的道理,怎么会了解死的道理。

这一段话的重要性在于它里面谈到生死,也谈到人跟鬼神相处的问题,但是麻烦在于好问题被一个不太适当的人提出来了。因为子路的个性属于行动派,任何事情他知道了就要去实践,他实在不适合做比较抽象的思考,或者说比较形而上的一种探讨。孔子确实因材施教,知道子路喜欢的是政治、军事,跟他谈这种宗教的问题,恐怕也讲不清楚,所以才有了上面这样的回答。让他先尽到责任跟别人有好的来往,大家都可以有秩序很和谐,然后再去祭拜祖先。

死亡是不能够成为探讨题材的,因为死亡并非经验,如果你能够好好活着,活着的时候把人的责任统统尽到,那么对死亡又有什么好担心的。没有真正的哲学家是不懂得死亡的,孔子就曾公开地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早上听懂了人生的理想,晚上要死也无妨,这就是儒家的思想。

第163讲升堂入室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论语·先进第十一》【译】孔子说,由所弹的这种瑟声,怎么会出现在我的门下呢?其他的学生听了这话,就不尊重子路了。孔子说,由的修养已经登上大厅,还没有进入深奥的内室而已。

行家就是学任何东西都要达到深奥的境界,整部《论语》的思想每一句话都不能错过,孔子的教学一向是强调全人教育,社会上具有多方面的行业,三百六十行配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不要在意你的智商高低,重要的是你有这一方面的缺点,你就要发挥相对的优点,那么在这个地方就可以看到孔子怎么教学生了。所以如果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有某一方面不太好,不要担心,在其他方面做好也是可以的,所以孔子教导子路,他特别鼓励说他已经登堂尚未入室,还可以继续深造。

第164讲过犹不及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欤?”子曰:“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第十一》【译】子贡请教,师与商两个人,谁比较杰出?孔子说,师的言行过于激进,商则稍显不足。子贡说,那么师要好一点吗?孔子说,过度与不足同样不好。

师是指子张,商是指子夏。子夏这个学生比较内向,性格较懦弱,孔子曾经劝过他要做一个像君子一样的儒者,而不要做一个像小人一样的儒者,很多细节要懂得放开,尽量做到无私,这样的儒者教导百姓的时候才能有效果。孔子说子张个性比较激进,比较积极努力地想去做一番事业,但至少要设法把他的学问做得更好。而子夏有点不及,就是没有赶上应该有的标准。子贡听了之后就说这样看来的话,子张比较好吧,因为一般人都认为我过度一点比较好,至少我很积极,而孔子的回答是过度跟不及都不好。他认为做事情要温和有节制,不要太偏激,走中间的路线,做平常的事,才能够长期发展,而一旦走极端之后,就会有后遗症。

第165讲鸣鼓而攻之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论语·先进第十一》【译】季氏的财富超过鲁君,而冉求还为他聚集收敛,更增加了他的财富。孔子说,冉求不是我的同道,同学们可以敲着大鼓

去批判他。

冉有就是一个负面的例子,孔子对他有很高的期许,多次提到他都说这个学生做官没有问题,他是一个人才。但是人才是一回事,还得考虑到人格,我们一再强调孔子的教育不能忽略人格教育,如果忽略的话就无法坚持你的原则了,到时候就只问利害,而不问是非就糟糕了。孔子的理想是很清楚的,就是你由内而发用真诚的力量,要求自己去行善,跟人群相处的时候要尽力把我跟人群的关系都做到最适当。然后要让天下老年人都得到安养,做朋友的都互相信赖,青少年都得到好的照顾,所以孔子在这里会对冉有有这样的一种批判。

第166讲学生的性格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论语·先进第十一》【译】柴,生性愚笨;参,生性迟钝;师,生性偏激;由,生性鲁莽。

前面两位同学在性格上有点“愚”跟“鲁”,就是指智商方面比较差,后面两位较“辟”跟“喭”,是跟他的情商关系比较大,所以说孔子的学生们并非都是人才。而孔子的本事就在于可以让一个平凡的学生,把他的最特殊的优点完全实现出来,然后把他的缺点慢慢去修正,去化解。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论语·先进第十一》【译】孔子说,回的修养已经差不多了,可是常常穷得一文不名。赐不受官府之命所约束,自行经营生意,猜测涨跌常常准确。

这段话正好反映出来孔子完全没有反商情结,很多人是先商再儒,先发了财,然后慢慢调整他的经营策略,照顾员工,福利社会。还有就是先儒后商,先受学校的教育,比如先接受儒家的思想,但是到做生意时恐怕压力会比较大一点。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来,孔子他有六位同学,在性格上、智商上都有些问题,有的在情商上跟别人相处也会有困难。所以我们今天可以从孔子学生的多样性,了解到每一个人都可以向孔子学习,或者选择孔子的学生作榜样来效法。

第167讲言行合一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於室。”

——《论语·先进第十一》【译】子张请教善人的作风如何。孔子说,他不会随俗从众,但是修养也还没有抵达最高境界。

仁和善的区别:

一般社会上古今中外所谓的善人,都是外面的行为做的好事,但是他有两个特色比不上仁者。第一个他做好事是因为社会上大家的要求跟期许,但他并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做好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