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品课堂学习与实践生活的结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思品课堂学习与实践生活的结合
湘师大版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尤其是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

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时,要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呢?本人结合自己近年来对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新课导入要紧扣生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动力。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接收知识信息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集中精力学习。

所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

而导入新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学生课前紧张、恐惧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课导入生活化。

比如:我在新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第三单元《相处之道》第一节《亲子之间》时,让同学们先欣赏歌曲《常回家看看》,让他们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体会亲子之情,然后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讲述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情感故事,激发学生的亲情。

这样,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情感氛围中,学生带着浓浓的兴趣与我一同进入新课的教学活动。

二、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要注重生活
教学实践表明:在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里,在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情绪容易受到感染,容易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自主参与课堂教学,从而大胆地进行探索。

此时学生的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容易产生联想、激发灵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获得创造性的思维成果。

要达到上述目的,教师采取的具体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尤为重要。

教学实践让我感受到: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特征采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但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深受学生的喜爱,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以八年级思想品德(上)第二单元《感悟生命,珍爱生命》第一节《感悟生命》一课为例,当师生共同进入新课学习之后,师生之间就开始以聊家常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围绕在现实生活中“生命是什么?如何
去实现生命的价值?”这一主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畅谈感受,领悟生命的可爱、生命的可敬、生命的可贵。

在交谈中,抗洪抢险的英雄事迹,抗冰救灾的感人故事,特别是汶川地震中的感人场面,都让同学们感动,都让他们为生命喝彩。

有同学说:“生命中可能会刮风下雨,但我们可以在心中拥有一缕自己的阳光……”还有同学说:“不管我们面对的是幸运还是一时的苦难,我们都要珍爱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

”整堂课师生始终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情境设置要体现生活
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有效手段。

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知识和灌输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环境中进行学习,让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因此,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思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内在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在今年暑假的西部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有思品教学专家指出:创设情境所选用的材料必须是与课堂教学内容有着内在联系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

因此,我在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第三节《公共生活中的礼貌和礼仪》的教学中,就设置了两个很直观的生活情景:情境一,在学校食堂洗碗槽边,甲同学不小心将洗碗水溅到了乙同学的衣服上,乙同学顿时面有愠色。

此时,甲同学面带诚意的连声说:“不好意思,对不起。

”让乙同学愠色即逝转而安慰并提醒甲同学:“没关系,以后要注意。

”情境二,一位学生拿着一份调查问卷表向一位老爷爷做调查:“喂,填个表好吗?”老爷爷头也没回地走了。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感受到:一个简单的点头致意,一声友好的问候致安,都传递着我们对他人的一份友谊、一份真挚、一份温情,彼此享受到来自对方的关爱与温暖,为我们的公共生活增添了一份快乐、一份祥和。

礼貌待人能得到他人的接纳,对人不礼貌,就会遭到他人的厌恶,就会伤害他人,使学生体验到了礼仪的重要性。

这样,巧用现实生活现象设置情境,设置出人性化的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教学活动要感悟生活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仅凭一支粉笔一张嘴,采用“满堂灌”,让学生被动地“接收”,结果,学生听了,转身却忘记了。

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学的因素,不能让学生只当“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体验、感悟的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活用教材,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在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第二节《诚信的价值》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诚信的价值,我组织学生先讲故事:讲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听别人说的、在书中或电视上看的因讲诚信而成功的或因不讲诚信而失败的故事;再想问题:①当你拾到
别人遗失的物品时,你会怎么办?②买东西的时候,售货员多找了你钱,你回家发现后,会怎么办?③当你亲眼目睹了一桩同学犯错误的事情,老师向你了解情况的时候,你会怎么做?然后再讨论:有人说:生活离不开真诚,没有真诚,骨肉疏离、朋友冷淡、社会苍凉,人就像生活在阴暗的世界里。

你怎样看这个观点?这样,让学生自主参与,亲身去体验,就能更深刻、更真切地理解诚信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和学会应该怎样去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认知有展现的过程、情感有渲染的过程、行为实践有亲自体验的过程,这些过程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参与的活动获得的感受是有血有肉的,自己总结出来的认识,是特别可信的。

教师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

因此,在课前或课后,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

以九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节《跨越国界的沟通》为例,我在教学之前,首先让学生做了一个社会调查:调查社会上或身边经常上网的人,调查他们上网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如何看待上网,上网的后果等等,然后让学生根据调查采访的资料,写一篇《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的调查报告。

学生通过实际调查采访,认识到网络是柄“双刃剑”,更清醒地认识了上网的利与弊,从而也明确了自己今后该如何去上网,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为自己所用。

这样处理教材,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体验和感悟,在体验感悟中发展了新的情感、能力和觉悟。

现实生活是动态的,复杂多变的,往往不能简单套用书上的事例来解决现实问题。

所以只停留在对教材分析的层面上是不够的。

教学,必须要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树立自己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

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去深化思想品德课上的认识,以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