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本色ppt课件二
合集下载
微专题课件:认识中国乡土本色(第二课时)教学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注释型
活动过程
做批注的方式
方式
含义
画记式
用各种符号将重难点、疑点画出来。
注释式
注上读音、字义、词义、作者、典故出处等。
分析式
也称归纳式,层意、段意、文章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
概括式
也称归纳式,层意、段意、文章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对文章中某一事物、某一用语、某一修辞和某一写法进行评价。
联想式
就文章内容所展开的想象和联想。
疑问式
在阅读中,产生的疑问,表达与原文章不同的观点。
感悟式
在阅读和自己的经验相吻合的某部分文字时,便把这种感受、顿悟到的心得写下来。
活动过程
1.脂批红楼甲戌本
批注范例
甲戌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览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脂一芹,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块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泪笔。
活动过程
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人也太小心了,想亦世之一腐儒耳。要紧句亦断不可少
活动过程
2.毛泽东批读二十四史
批画符号多(圈点、勾叉、三角、横线等);持续时间长(1957-1976年,24年);批注文字多(198条,3583字,最少2字,最多914字);有重点有选择性(某些人物传记至少读过五遍,如《南史》韦睿传、《新唐书》徐有公传和马周传、《后汉书》光武帝纪);对怀疑或否定处,批有“此节不甚当”“吾意不应以此立说”“此说终觉不完美”等字样。
活动过程
9 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大致说来有下列几点:一、每家所耕的面积小,所谓小农经营,所以聚在一起住,住宅和农场不会距离得过分远。二、需要水利的地方,他们有合作的需要,在一起住,合作起来比较方便。三、为了安全,人多了容易保卫。四、土地平等继承的原则下,兄弟分别继承祖上的遗业,使人口在一个地方一代一代地积起来,成为相当大的村落。 10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我在上文所说的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远。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活动过程
做批注的方式
方式
含义
画记式
用各种符号将重难点、疑点画出来。
注释式
注上读音、字义、词义、作者、典故出处等。
分析式
也称归纳式,层意、段意、文章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
概括式
也称归纳式,层意、段意、文章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对文章中某一事物、某一用语、某一修辞和某一写法进行评价。
联想式
就文章内容所展开的想象和联想。
疑问式
在阅读中,产生的疑问,表达与原文章不同的观点。
感悟式
在阅读和自己的经验相吻合的某部分文字时,便把这种感受、顿悟到的心得写下来。
活动过程
1.脂批红楼甲戌本
批注范例
甲戌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览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脂一芹,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块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泪笔。
活动过程
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人也太小心了,想亦世之一腐儒耳。要紧句亦断不可少
活动过程
2.毛泽东批读二十四史
批画符号多(圈点、勾叉、三角、横线等);持续时间长(1957-1976年,24年);批注文字多(198条,3583字,最少2字,最多914字);有重点有选择性(某些人物传记至少读过五遍,如《南史》韦睿传、《新唐书》徐有公传和马周传、《后汉书》光武帝纪);对怀疑或否定处,批有“此节不甚当”“吾意不应以此立说”“此说终觉不完美”等字样。
活动过程
9 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大致说来有下列几点:一、每家所耕的面积小,所谓小农经营,所以聚在一起住,住宅和农场不会距离得过分远。二、需要水利的地方,他们有合作的需要,在一起住,合作起来比较方便。三、为了安全,人多了容易保卫。四、土地平等继承的原则下,兄弟分别继承祖上的遗业,使人口在一个地方一代一代地积起来,成为相当大的村落。 10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我在上文所说的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远。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乡土本色+课件(共66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论证特点题型(答题模板)
• 1.在论证结构上: • 采用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总分式结构进行论证
• ①并列式结构,指的是展开的各层次间关系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 • ②递进式结构:后面的论证是在前边论证基础上进行的,前后逐层深入,
步步推进的关系,前后顺序不能随便改动。这种布局的好处是能反映出作 者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原文细读
• 面对现代社会,乡土社会的“流弊”有哪些?需要做出什么措施来改 进?
• 措施:①增加社区间往来,突破地域限制,走出孤立的社会圈子; • ②重视契约,增强法理意识; • ③突破狭隘思想,追求普遍真理
通读本章内容,标划出下面重点概念在文章中的位置,并概括出其具 体内涵。
乡土性、孤立和隔膜、地方性、礼俗社会、法理社会、熟悉 提示:有些概念课文中有明确的内涵,有些·一·部·分
通读本章内容,标划出下面重点概念在文章中的位置,并概括出其具 体内涵。
参考:有些概念的内涵是明确的: ①礼俗社会:是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 ②法理社会:是一种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 ③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 ④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 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2.本章节,在提出主要观点的方法上,有何特点? 在提出中心论点“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 土性的”时,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在提出“乡下人靠土地谋生”时,用了下定义, 整 解释“土”就是“泥土”;
本
书 在提出“乡下人世代定居”时,通过“农业”与
阅
读 “游牧”“工业”的对比,引出观点; 在提出“聚村而居”时,先分析了农业本身的分
第·一·部·分
《乡土本色》ppt课件
乡 土 本色
费孝通
费孝通(1910~2005年)
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 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 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
江苏吴江人.4岁开始接受正规教 育.1928年入东吴大学,读完两年 医学预科,因受当时革命思想影响, 决定不再学医,而学社会科学.
1933年,考入清华大学,并获取 公费留学资格.
下人意识上的束缚
• “土地”是最近于人性的神,最信奉的是土 地神
• “土”是消除水土不服,在外思家的良药 • 扎根土中,粘在土上,流动甚微
总的来看,乡下人从土地中找到了 谋生的办法,形成了现有的文明,孕育了 对土地特有的感情,正因如此,也让他们 直接地粘在了土地上,既不知改变,也不 思改变.他们的生活与土地息息相关.由 此看来,“土”成为他们的身份,成为他 们的标志,成为他们的名片.用“土气”
4、农村的“熟人社会”是一 种怎样的社会
例如
• 每人都长于斯,老于斯.人与人之间互 相熟悉.
• 有着“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 “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即约定 俗成.
• 形成了“最可靠也没有了”的信用. • 懂得在自己的生活范围中的物象的
“手段”和“目的”间的个别关联. • 人与人相处的基本方法因“熟悉”而
• (11)人类先有行为,后有思想.决定行为 的事从试验与错误的公式中累积出来的经 验,思想只有保留这些经验的作用,自觉的 欲望是文化的命令
乡土本色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一 书• ,它分析了中国人乡土情结产生 的历史、表现和形成原因,分析了 这种乡土情结产生之初的必然与今 日对族群发展的束缚.它可以为20 世纪中国乡土文学中的挽歌情怀作 一诠释.
梳理结构 一(1)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二(2—6) 从人与空间的关系看,乡土社会
费孝通
费孝通(1910~2005年)
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 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 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
江苏吴江人.4岁开始接受正规教 育.1928年入东吴大学,读完两年 医学预科,因受当时革命思想影响, 决定不再学医,而学社会科学.
1933年,考入清华大学,并获取 公费留学资格.
下人意识上的束缚
• “土地”是最近于人性的神,最信奉的是土 地神
• “土”是消除水土不服,在外思家的良药 • 扎根土中,粘在土上,流动甚微
总的来看,乡下人从土地中找到了 谋生的办法,形成了现有的文明,孕育了 对土地特有的感情,正因如此,也让他们 直接地粘在了土地上,既不知改变,也不 思改变.他们的生活与土地息息相关.由 此看来,“土”成为他们的身份,成为他 们的标志,成为他们的名片.用“土气”
4、农村的“熟人社会”是一 种怎样的社会
例如
• 每人都长于斯,老于斯.人与人之间互 相熟悉.
• 有着“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 “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即约定 俗成.
• 形成了“最可靠也没有了”的信用. • 懂得在自己的生活范围中的物象的
“手段”和“目的”间的个别关联. • 人与人相处的基本方法因“熟悉”而
• (11)人类先有行为,后有思想.决定行为 的事从试验与错误的公式中累积出来的经 验,思想只有保留这些经验的作用,自觉的 欲望是文化的命令
乡土本色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一 书• ,它分析了中国人乡土情结产生 的历史、表现和形成原因,分析了 这种乡土情结产生之初的必然与今 日对族群发展的束缚.它可以为20 世纪中国乡土文学中的挽歌情怀作 一诠释.
梳理结构 一(1)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二(2—6) 从人与空间的关系看,乡土社会
乡土中国 (2)ppt课件
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的权力。这是 血缘社会的的基础。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利 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决定。血缘严格的说只指由 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
大体上说来,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 变动。变动大的社会。也就不易成为血缘社会。 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血缘是稳 定的力量。
• 3、严格性:男女有别
到的“知识是否还能改变命运”其实也正是这种
急速变化的大潮给我们带来的困惑之一。
•
• 我们不仅需要文字下乡,更需要思 想启蒙。文字下乡是前提,思想启蒙 是目的。知识或许不能改变命运,但 没有知识是一定改变不了命运的。
四、详细内容
什么是乡土社会?
乡土社会是在自然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 形成的以家族为基本生产和生活单位的社会大结构。而土 头土脑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 虽则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好,土字的基本意 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 最普通的谋生手段。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珍贵。 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 们的命根。在数量再论文字下 乡”
——知识还能改变命运吗
乡下人没有见过城里的世面,不明 白怎样应付汽车,在马路上听见背后汽 车连续的按喇叭,慌了手脚,东避也不 是,西躲又不是,不知道“靠左边走” 或“靠右边走”。所以,乡下人在城里 人眼睛里是“愚”的。城里人到了乡下, 连狗都不会赶,冒充内行的城里小姐对 着苞谷说:“今年麦子长得这么高” 。 于是乎,可以说,城里人也是愚的。所 以,费老说:愚与非愚,是知识问题, 而不是智力问题。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 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个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 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 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即每个人的网络,都有个自己在 作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一样,网络的范围,依中心 势力的大小而定,具有伸缩性。
大体上说来,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 变动。变动大的社会。也就不易成为血缘社会。 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血缘是稳 定的力量。
• 3、严格性:男女有别
到的“知识是否还能改变命运”其实也正是这种
急速变化的大潮给我们带来的困惑之一。
•
• 我们不仅需要文字下乡,更需要思 想启蒙。文字下乡是前提,思想启蒙 是目的。知识或许不能改变命运,但 没有知识是一定改变不了命运的。
四、详细内容
什么是乡土社会?
乡土社会是在自然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 形成的以家族为基本生产和生活单位的社会大结构。而土 头土脑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 虽则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好,土字的基本意 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 最普通的谋生手段。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珍贵。 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 们的命根。在数量再论文字下 乡”
——知识还能改变命运吗
乡下人没有见过城里的世面,不明 白怎样应付汽车,在马路上听见背后汽 车连续的按喇叭,慌了手脚,东避也不 是,西躲又不是,不知道“靠左边走” 或“靠右边走”。所以,乡下人在城里 人眼睛里是“愚”的。城里人到了乡下, 连狗都不会赶,冒充内行的城里小姐对 着苞谷说:“今年麦子长得这么高” 。 于是乎,可以说,城里人也是愚的。所 以,费老说:愚与非愚,是知识问题, 而不是智力问题。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 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个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 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 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即每个人的网络,都有个自己在 作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一样,网络的范围,依中心 势力的大小而定,具有伸缩性。
《乡土本色》ppt课件
D.无论是生活的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物,对乡民而言都是生而与俱,
再熟悉不过的,于是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
1.A [解析]B项中的“孤立与隔膜”是就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 而并非指乡民个体之间。C项,“分工合作”是“法理”的社会的特 点。D项,“固守乡土,终老于斯”是地方性的限制造成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4、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这种熟悉感体现在那些地方? 我们所处的社区是否具有这种熟人社会的性质?
熟悉体现在对人对物两方面。
我们现在所处的社区具有一定的熟人社会的性质,我们知道 部分人的少部分情况,但大部分人之间缺少了解,只能说是 半熟人社会。
三、拓展应用
1、下列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子因人而异地解释“孝”,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
D.在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
不相适应,暴露出弊端,“土气”一词因而有了贬义。
3.B [解析]原文说,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 象的普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 间的个别关联”。
4 .下列对“乡土本色”章节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城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十分疏远,近邻形同陌路;在农村, 人与人之间十分熟络,近邻堪比亲人,这体现了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 B.耶鲁大学的一群中国老人,因为在学校的一处荒地上遍种蔬菜引 起了媒体的关注,中国老人的行为体现了中国人对土地的敬重与依恋。 C.中国农民聚村而居是出于聚亲连族、抵御外敌、保卫家园等考虑, 福建闽南山区一带的圆形、八角形、纱帽形等土楼村落的形式就是典 型例证。 D.在乡土社会中,亲属、村民间借钱也司空见惯,先靠人情做抵押, 再辅以签字画押,订立字据,这体现了乡土社会的信用来源在于从熟 悉中获得信任。
高二语文 京改选修(二) 专题四 文学与乡土 第13课 《乡土本色》 费孝通 课件(共16张PPT)
(8)文化本来就是传统,不论哪一个社会, 绝不会没有传统的
《乡土中国》名句摘录
(9)在变迁中,习惯是适应的阻碍,经验等 于顽固和落伍。 (10)人类先有行为,后有思想。决定行为 的事从试验与错误的公式中累积出来的经验 ,思想只有保留这些经验的作用,自觉的欲 望是文化的命令。
•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 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 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 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 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 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 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 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 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 即是从心。
《乡土中国》名句摘录
(1)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
(2)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
(3)中国:从己推人——社会关系是逐渐从 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 [ 差序格局]
(4)中国“家庭”的概念是无限扩展的,父 子是主轴,西洋则反,以夫妻为主轴
(5)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无治而 治”
乡土本色
费孝通
阅读文本意识
• 1、文体意识:社科类说明文重在信息的筛 选和整合
• 2、标题意识:抓住“本色” • 3、层次意识:梳理结构 • 4、关键语句意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
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 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解释“乡土本色”的含义
本色,指本来的面貌,事物原 有的性质和品质。乡土本色指 中国社会的基础是乡土性的。
• 而在村内,是一个“熟人”社会:“在熟 人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 自由,“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熟 悉到信任并非没有根据,其实最可靠也没 有,因为这是规矩”。
《乡土中国》名句摘录
(9)在变迁中,习惯是适应的阻碍,经验等 于顽固和落伍。 (10)人类先有行为,后有思想。决定行为 的事从试验与错误的公式中累积出来的经验 ,思想只有保留这些经验的作用,自觉的欲 望是文化的命令。
•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 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 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 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 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 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 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 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 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 即是从心。
《乡土中国》名句摘录
(1)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
(2)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
(3)中国:从己推人——社会关系是逐渐从 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 [ 差序格局]
(4)中国“家庭”的概念是无限扩展的,父 子是主轴,西洋则反,以夫妻为主轴
(5)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无治而 治”
乡土本色
费孝通
阅读文本意识
• 1、文体意识:社科类说明文重在信息的筛 选和整合
• 2、标题意识:抓住“本色” • 3、层次意识:梳理结构 • 4、关键语句意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
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 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解释“乡土本色”的含义
本色,指本来的面貌,事物原 有的性质和品质。乡土本色指 中国社会的基础是乡土性的。
• 而在村内,是一个“熟人”社会:“在熟 人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 自由,“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熟 悉到信任并非没有根据,其实最可靠也没 有,因为这是规矩”。
一、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一章乡土本色PPT课件
乡 土 《 第
乡一
本 土 章
中
国
色 》
梳理内容
导学全案P13任务一
1自然段 “乡土本色”:中国基层社会具有乡土性。 2-6自然段(1)乡下人离不开泥土,土在中国文化里占有重 要地位;直接靠农业谋生的人粘着在土地上,他们“不流 动”。 7-10自然段(2)“不流动”还体现在村与村之间的孤立和隔 膜——聚村而居。 11-13自然段“人与人”:这是一个熟悉的、没有陌生人的社 会,我们习得规矩(礼俗)。 14-15自然段(3)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的社会,形成法律;乡 土社会是熟人社会,全靠规矩(礼俗)。
梳理内容
导学全案P13任务一
16自然段(5)人与物:人对物也是熟悉的,因此不太追求抽 象的普遍原则(真理)。
理解概念
“概念”指概括现象或者事物的本质特点。 学术著作中往往有很多作者提炼出来的概念,在阅读过程中,理 解这些概念的含义,是我们学习阅读学术著作的目标与任务。
核心概念
1.开篇作者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中 国基层社会具有乡土性),请根据任务一,概括中国基层社 会乡土性的表现?这些表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请用下定义的方式,解释“乡土性”这一概念。
乡土性是指中国基层社会具有因乡下人离不开泥土而不流动 所形成的聚村而居的熟人社会的特性。
3.精读11-13段,定义“熟人社会”这一概念。
“熟人社会”是指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 与俱的人物,规矩通过“习得”的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读逻辑 常见的逻辑关系:总分、并列、递进、因果。
文章各部分都在阐述乡土社会的特征,它们是因果关 系。
小结
• 理解概念,要抓概念的特征;掌握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 掌握常见的逻辑关系。
乡一
本 土 章
中
国
色 》
梳理内容
导学全案P13任务一
1自然段 “乡土本色”:中国基层社会具有乡土性。 2-6自然段(1)乡下人离不开泥土,土在中国文化里占有重 要地位;直接靠农业谋生的人粘着在土地上,他们“不流 动”。 7-10自然段(2)“不流动”还体现在村与村之间的孤立和隔 膜——聚村而居。 11-13自然段“人与人”:这是一个熟悉的、没有陌生人的社 会,我们习得规矩(礼俗)。 14-15自然段(3)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的社会,形成法律;乡 土社会是熟人社会,全靠规矩(礼俗)。
梳理内容
导学全案P13任务一
16自然段(5)人与物:人对物也是熟悉的,因此不太追求抽 象的普遍原则(真理)。
理解概念
“概念”指概括现象或者事物的本质特点。 学术著作中往往有很多作者提炼出来的概念,在阅读过程中,理 解这些概念的含义,是我们学习阅读学术著作的目标与任务。
核心概念
1.开篇作者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中 国基层社会具有乡土性),请根据任务一,概括中国基层社 会乡土性的表现?这些表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请用下定义的方式,解释“乡土性”这一概念。
乡土性是指中国基层社会具有因乡下人离不开泥土而不流动 所形成的聚村而居的熟人社会的特性。
3.精读11-13段,定义“熟人社会”这一概念。
“熟人社会”是指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 与俱的人物,规矩通过“习得”的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读逻辑 常见的逻辑关系:总分、并列、递进、因果。
文章各部分都在阐述乡土社会的特征,它们是因果关 系。
小结
• 理解概念,要抓概念的特征;掌握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 掌握常见的逻辑关系。
《乡土本色》高中语文部编版新教材《乡土中国》公开课优秀ppt课件第一章《乡土本色》
第一章
乡土本色
聚村而居
安
讲
土
究
重
信
迁
用
一、粗读文段:总结每段段落大意
1、段意:开宗明义,概括性地提出“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 这一观点。 2、分析了乡土的“土”基本意义是指“泥土”,指出乡土社会 “土性”的第一个特点:人与土地不可分割。 3、本段举例论证泥土对于农业文明国家的重要性。 4、对比农业、游牧业和工业在土地对人的束缚上的力度,强调农 业不流动性的成因和特点。 5、论述了乡土社会“土性”的第二个特点:农民粘着土地,不变 动。
12.第8段写美国乡下居住情况的目的是什么?
对比论证,揭示差异,突出中国乡村聚村而居。
13.乡土社会的地方性有什么特点?
生于斯,死于斯,熟悉。
14.如何理解13段“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
因熟悉而生的熟悉感觉,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15.讨论乡土社会“生于斯、长于斯”安土重 迁的原因及其深远影响。
(2)乡土社会 (3)礼俗社会 (4)法理社会
7.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具体包括哪些特点?这 些特点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其一“乡下人离不了泥土”/ 黏着土地
其二 不流动性 其三 熟人社会
因果关系
8.作者认为,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大致有哪些?
9.第3段作者为什么写奶奶给他一包灶上泥土?
10.本文第四段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手法?有什么作用? 1 对比论证,揭示差异,强调“土”对于乡下人的重要性。 11.第7段为什么说靠农业为生的人“在空间的排列关 系上”是“孤立”和“隔膜”的? 农业本身的特点决定,村与村之间的孤立。
先概述中国 社会乡土特色,
再从不同角度 列举事实论证中 国人靠土地谋生,
而后分析由此 带来的聚村而居 的社区特色,
乡土本色
聚村而居
安
讲
土
究
重
信
迁
用
一、粗读文段:总结每段段落大意
1、段意:开宗明义,概括性地提出“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 这一观点。 2、分析了乡土的“土”基本意义是指“泥土”,指出乡土社会 “土性”的第一个特点:人与土地不可分割。 3、本段举例论证泥土对于农业文明国家的重要性。 4、对比农业、游牧业和工业在土地对人的束缚上的力度,强调农 业不流动性的成因和特点。 5、论述了乡土社会“土性”的第二个特点:农民粘着土地,不变 动。
12.第8段写美国乡下居住情况的目的是什么?
对比论证,揭示差异,突出中国乡村聚村而居。
13.乡土社会的地方性有什么特点?
生于斯,死于斯,熟悉。
14.如何理解13段“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
因熟悉而生的熟悉感觉,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15.讨论乡土社会“生于斯、长于斯”安土重 迁的原因及其深远影响。
(2)乡土社会 (3)礼俗社会 (4)法理社会
7.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具体包括哪些特点?这 些特点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其一“乡下人离不了泥土”/ 黏着土地
其二 不流动性 其三 熟人社会
因果关系
8.作者认为,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大致有哪些?
9.第3段作者为什么写奶奶给他一包灶上泥土?
10.本文第四段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手法?有什么作用? 1 对比论证,揭示差异,强调“土”对于乡下人的重要性。 11.第7段为什么说靠农业为生的人“在空间的排列关 系上”是“孤立”和“隔膜”的? 农业本身的特点决定,村与村之间的孤立。
先概述中国 社会乡土特色,
再从不同角度 列举事实论证中 国人靠土地谋生,
而后分析由此 带来的聚村而居 的社区特色,
第1篇《乡土本色》课件(16张PPT)
讨所现论以代: , 社乡中会土国:社人是会的陌“诚生生信人于是组斯对成、行的长为社于规会斯矩,”安的各土坚人重守不迁,知的西道原方各因人及的其诚底深信细远是,影对得响契讲。约个的明遵白守,。尤其怕口说无凭,需要画押签字,这样才使得法律产生。 举乡中出土国你 社 人身会的边:诚的中信例法与子律西,是方体无人会从的农发诚村生信人的的,区相乡别对土是社什“不会么流从?动对”的彼特此点的。熟悉中得到信任,是来源一种规矩。 日有思日机考与 的 “份土团子地结钱打(”产交礼生道俗的,社原视会因野),封;探闭究,1缺熟少人闯社荡会的对勇中气国与人决行心为。方式的影响。
生 影
的 里
话 的
; 风
《乡土中国》写的到底是什么?
是变态。 《乡土中国》写的是什么?
(法理社会) 俗 ; 西 洋 商
3.我们的民族和泥土 法理社会:一种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是“机械的团结”。
人的故事
分不开,既有光荣,
也受束缚。
先概述中国社会 乡土特色,再从 不同角度列举事 实论证中国人靠 土地谋生,而后 分析由此带来的 聚村而居的社区 特色,最后讨论 熟人社会的规矩 与信任。
第三部分(第17段):以“土气”照应前文,在对“乡”的简短论述 中结束全文,表达出对“乡土”在当今社会无处安放的忧思,发人 深省。
第1章
相关概念理解
• 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得讲 个明白,尤其怕口说无凭,需要画押签字,这样才使得法律产生 。
• 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乡土社会从对彼此的熟悉中得到 信任,是来源一种规矩。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 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 礼俗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 社会,是“有机的团结”。
生 影
的 里
话 的
; 风
《乡土中国》写的到底是什么?
是变态。 《乡土中国》写的是什么?
(法理社会) 俗 ; 西 洋 商
3.我们的民族和泥土 法理社会:一种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是“机械的团结”。
人的故事
分不开,既有光荣,
也受束缚。
先概述中国社会 乡土特色,再从 不同角度列举事 实论证中国人靠 土地谋生,而后 分析由此带来的 聚村而居的社区 特色,最后讨论 熟人社会的规矩 与信任。
第三部分(第17段):以“土气”照应前文,在对“乡”的简短论述 中结束全文,表达出对“乡土”在当今社会无处安放的忧思,发人 深省。
第1章
相关概念理解
• 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得讲 个明白,尤其怕口说无凭,需要画押签字,这样才使得法律产生 。
• 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乡土社会从对彼此的熟悉中得到 信任,是来源一种规矩。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 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 礼俗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 社会,是“有机的团结”。
《乡土中国》之乡土本色ppt课件
• 西游记唐僧离去 • 楚云飞率部撤离大陆
12
1.鲁迅之乡士情结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鲁迅《故乡》
2·茅盾之乡土文学 关于乡土文学,在特殊的风土人情外,应当 还有普遍性的与我们共同的对于命运的针 扎 ————茅盾《关于乡土文学》
13
3·沈从文之乡土思念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 ————沈从文
4
2·我(作者)初次出国时,我的奶妈偷偷 的把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我箱 子底下。后来,她又避了人和我说,假 如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时,可以把红纸 包裹着的东西煮一点汤吃;
5
3·张北一带的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 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 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 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的下去, 不太有变动
6
名词解释: • “有机的团结”:人们平素所接触的是
生而与俱的人物,处在一个无须选择,甚 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 “机械的团结”:带有目的性的结合, 因工作需要组成企划小组等。 “熟悉社会”与“乡村契约”:在一个相互 了解的环境里,熟悉的人之间不需合同的 信任与约定。
7
8
910112 Nhomakorabea• 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 ————费孝通
• 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从土里长 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 ————费孝通
•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靠种地谋生的人 才明白泥土的可贵,(他们)是粘着在土地上 的 ————费孝通
3
1·中原去的人,到了这最适宜于放牧 的草原,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 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 远在西 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 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 种地;
高二语文 京改版选修(二) 专题四 文学与乡土 第13课 《乡土本色》 费孝通 课件(共16张PPT)
《乡土中国》名句摘录
(6)返璞归真的老子觉得只要把社区的范围 缩小,在鸡犬相闻而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 社会里的社会秩序无需外力来维持,单凭每 个人的本能或良知,就能相安无事了。
(7)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维持 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而传统则是社会所累 积的经验。礼的维持和延续的基础是人对于 传统的敬畏。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 序。
,“定居是常态”“不太变动”“不流动”
——谋生手段,养活生命,创造民族历史 ——抚慰滋养乡人生命 ——影响生活方式
(二)“乡土本色”之乡
• “聚村而居”:村与村之间是孤立、隔膜 的,“富有地方性”,“活动范围在地域 上有限制“,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 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孤立隔膜,封闭保守
• 而在村内,是一个“熟人”社会:“在熟 人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 自由,“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熟 悉到信任并非没有根据,其实最可靠也没 有,因为这是规矩”。
•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 抽象的普遍的原则
——从习俗中形成规矩(社会规范),重 情轻法 ——形成思维方式,重视个别,忽视一般 ,即重实践轻理性。
乡土本色
费孝通
阅读文本意识
• 1、文体意识:社科类说明文重在信息的筛 选和整合
• 2、标题意识:抓住“本色” • 3、层次意识:梳理结构 • 4、关键语句意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
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 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解释“乡土本色”的含义
本色,指本来的面貌,事物原 有的性质和品质。乡土本色指 中国社会的基础是乡土性的。
(8)文化本来就是传统,不论哪一个社会, 绝不会没有传统的
《乡土中国》名句摘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简单。
5乡土中有文学,文学中有乡土的特 点是怎样体现的?
乡土文学的特点
• 基层性 • 地域性 • 抒情性 • 时代性
《乡土中国》名句摘录
• (1) 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 • (2) 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 • (3)中国:从己推人——社会关系是逐渐
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 加 [差序格局] • (4)中国“家庭”的概念是无限扩展的, 父子是主轴,西洋则反,以夫妻为主轴 • (5)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无治 而治”
• (11)人类先有行为,后有思想。决定行 为的事从试验与错误的公式中累积出来的 经验,思想只有保留这些经验的作用,自 觉的欲望是文化的命令
士搏出惊涛骇流而不沉沦,懦夫在风平浪静也会溺水。 遇到困难时不要抱怨,既然改变不了过去,那么就努力改变未来。 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如果你很聪明,为什么不富有呢? 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人生终有许多选择。每一步都要慎重。但是一次选择不能决定一切。不要犹豫,作出选择就不要后悔。只要我们能不屈不挠地奋斗,胜利就在 前方。 感谢上天我所拥有的,感谢上天我所没有的。
《乡土中国》名句摘录
• (6)返璞归真的老子觉得只要把社区的 范围缩小,在鸡犬相闻而不相往来的小国 寡民的社会里的社会秩序无需外力来维持, 单凭每个人的本能或良知,就能相安无事 了。
• (7)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而传统则是社 会所累积的经验。礼的维持和延续的基础 是人对于传统的敬畏。是整个社会历史在 维持这种秩序。
身体健康, 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乡土本色》选自费孝通《乡土 中• 国》一书,它分析了中国人乡土 情结产生的历史、表现和形成原因, 分析了这种乡土情结产生之初的必 然与今日对族群发展的束缚。它可 以为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中的挽歌 情怀作一诠释。
梳理结构 一(1)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
的。
二(2—6) 从人与空间的关系看,乡土社
• (8)文化本来就是传统,不论哪一个社会, 绝不会没有传统的
《乡土中国》名句摘录
• (9)一个孩子在一小时中所受到的干涉, 一定会超过成年人一年中所受社会指摘的 次数。在最专制的君王手下做老百姓,也 不会比一个孩子在最疼他的父母手下过日 子为难过。(引述《生育制度》)
• (10)在变迁中,习惯是适应的阻碍,经 验等于顽固和落伍
• 即使远离农业区,也仅懂得种地。土地对 乡下人意识上的束缚
• “土地”是最近于人性的神,最信奉的是 土地神
• “土”是消除水土不服,在外思家的良药 • 扎根土中,粘在土上,流动甚微
总的来看,乡下人从土地中找到了 谋生的办法,形成了现有的文明,孕 育了对土地特有的感情,正因如此, 也让他们直接地粘在了土地上,既不 知改变,也不思改变。他们的生活与 土地息息相关。由此看来,“土”成 为他们的身份,成为他们的标志,成 为他们的名片。用“土气”来形容这 些乡下人自然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4、农村的“熟人社会”是一 种怎样的社会?
例如
• 每人都长于斯,老于斯。人与人之间 互相熟悉。
• 有着“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 “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即约 定俗成。
• 形成了“最可靠也没有了”的信用。 • 懂得在自己的生活范围中的物象的
“手段”和“目的”间的个别关联。 • 人与人相处的基本方法因“熟悉”而
2、费孝通先生在第二段一开始提出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 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 好”。“藐视”这个词的确道出了相 当多的人对乡下土气的态度,那么, 字里行间,费孝通先生对带着“土气” 的乡下人的态度如何?
费孝通先生在文章开头就提出了一种观 点,即近百年来在这基层的乡土社会上长出 一层比较上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 它是在近百年来在东西方接触边缘上发生的 一种很特殊的社会。也就是说,乡土基层是 基础,是原初的形态。往上倒推几代,中国 人大都是农民,是乡下人。其实,基于这样 的一种清醒认识, 费孝通把更多的人纳入到 “乡下人”的行列之中,当然其中也很可能 包括他自己。所以,在读费孝通先生论述乡 下人“土气”时,能读出的是平静而体贴的 口气,其间没有夹杂任何的不敬和居高临下。
3、乡下人与土地的紧密联系, 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模式。他们的 聚集方式、聚集原因及这种方式 产生的结果各是怎样的?
他们的聚集方式——村落
造成农村依村而聚的原因——1、小农经营 2、水利所需 3、安全保卫 4、平等继承,熟 人社会。
会的乡土性。
三、(7—17)从人与人的关系而 言,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是:对 外以聚居社区村落为单位的村与 村之间是孤立和隔膜的,而对内 则是人人之间皆共享的“熟悉”。
课文研读与讨论
1、 你从课文中能够看出“土”字 与乡下人有些怎样的联系?
例如
• 乡下人的谋生方式……种地,与土地紧密 联系
• 农业区占据着中国绝大地区
乡 土 本色
费孝通
费孝通(1910~2005年)
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 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 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
江苏吴江人。4岁开始接受正规教 育。1928年入东吴大学,读完两 年医学预科,因受当时革命思想 影响,决定不再学医,而学社会 科学。
1933年,考入清华大学,并获 取公费留学资格。
1936年夏,费孝通去英 国留学,1938年获伦敦大学研 究院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 的中文名《江村经济》,此书 流传颇广,曾被国外许多大学 的社会人类学系列为学生必读 参考书之一。
1944年费孝通访美国归来后不久, 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投身爱国民主运 动,曾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央民族大 学副校长,中科院学部委员,全国政 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 员长。著作有《生育制度》《乡土中 国》及译文《文化论》《人文类型》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等。
5乡土中有文学,文学中有乡土的特 点是怎样体现的?
乡土文学的特点
• 基层性 • 地域性 • 抒情性 • 时代性
《乡土中国》名句摘录
• (1) 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 • (2) 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 • (3)中国:从己推人——社会关系是逐渐
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 加 [差序格局] • (4)中国“家庭”的概念是无限扩展的, 父子是主轴,西洋则反,以夫妻为主轴 • (5)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无治 而治”
• (11)人类先有行为,后有思想。决定行 为的事从试验与错误的公式中累积出来的 经验,思想只有保留这些经验的作用,自 觉的欲望是文化的命令
士搏出惊涛骇流而不沉沦,懦夫在风平浪静也会溺水。 遇到困难时不要抱怨,既然改变不了过去,那么就努力改变未来。 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如果你很聪明,为什么不富有呢? 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人生终有许多选择。每一步都要慎重。但是一次选择不能决定一切。不要犹豫,作出选择就不要后悔。只要我们能不屈不挠地奋斗,胜利就在 前方。 感谢上天我所拥有的,感谢上天我所没有的。
《乡土中国》名句摘录
• (6)返璞归真的老子觉得只要把社区的 范围缩小,在鸡犬相闻而不相往来的小国 寡民的社会里的社会秩序无需外力来维持, 单凭每个人的本能或良知,就能相安无事 了。
• (7)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而传统则是社 会所累积的经验。礼的维持和延续的基础 是人对于传统的敬畏。是整个社会历史在 维持这种秩序。
身体健康, 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乡土本色》选自费孝通《乡土 中• 国》一书,它分析了中国人乡土 情结产生的历史、表现和形成原因, 分析了这种乡土情结产生之初的必 然与今日对族群发展的束缚。它可 以为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中的挽歌 情怀作一诠释。
梳理结构 一(1)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
的。
二(2—6) 从人与空间的关系看,乡土社
• (8)文化本来就是传统,不论哪一个社会, 绝不会没有传统的
《乡土中国》名句摘录
• (9)一个孩子在一小时中所受到的干涉, 一定会超过成年人一年中所受社会指摘的 次数。在最专制的君王手下做老百姓,也 不会比一个孩子在最疼他的父母手下过日 子为难过。(引述《生育制度》)
• (10)在变迁中,习惯是适应的阻碍,经 验等于顽固和落伍
• 即使远离农业区,也仅懂得种地。土地对 乡下人意识上的束缚
• “土地”是最近于人性的神,最信奉的是 土地神
• “土”是消除水土不服,在外思家的良药 • 扎根土中,粘在土上,流动甚微
总的来看,乡下人从土地中找到了 谋生的办法,形成了现有的文明,孕 育了对土地特有的感情,正因如此, 也让他们直接地粘在了土地上,既不 知改变,也不思改变。他们的生活与 土地息息相关。由此看来,“土”成 为他们的身份,成为他们的标志,成 为他们的名片。用“土气”来形容这 些乡下人自然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4、农村的“熟人社会”是一 种怎样的社会?
例如
• 每人都长于斯,老于斯。人与人之间 互相熟悉。
• 有着“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 “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即约 定俗成。
• 形成了“最可靠也没有了”的信用。 • 懂得在自己的生活范围中的物象的
“手段”和“目的”间的个别关联。 • 人与人相处的基本方法因“熟悉”而
2、费孝通先生在第二段一开始提出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 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 好”。“藐视”这个词的确道出了相 当多的人对乡下土气的态度,那么, 字里行间,费孝通先生对带着“土气” 的乡下人的态度如何?
费孝通先生在文章开头就提出了一种观 点,即近百年来在这基层的乡土社会上长出 一层比较上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 它是在近百年来在东西方接触边缘上发生的 一种很特殊的社会。也就是说,乡土基层是 基础,是原初的形态。往上倒推几代,中国 人大都是农民,是乡下人。其实,基于这样 的一种清醒认识, 费孝通把更多的人纳入到 “乡下人”的行列之中,当然其中也很可能 包括他自己。所以,在读费孝通先生论述乡 下人“土气”时,能读出的是平静而体贴的 口气,其间没有夹杂任何的不敬和居高临下。
3、乡下人与土地的紧密联系, 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模式。他们的 聚集方式、聚集原因及这种方式 产生的结果各是怎样的?
他们的聚集方式——村落
造成农村依村而聚的原因——1、小农经营 2、水利所需 3、安全保卫 4、平等继承,熟 人社会。
会的乡土性。
三、(7—17)从人与人的关系而 言,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是:对 外以聚居社区村落为单位的村与 村之间是孤立和隔膜的,而对内 则是人人之间皆共享的“熟悉”。
课文研读与讨论
1、 你从课文中能够看出“土”字 与乡下人有些怎样的联系?
例如
• 乡下人的谋生方式……种地,与土地紧密 联系
• 农业区占据着中国绝大地区
乡 土 本色
费孝通
费孝通(1910~2005年)
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 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 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
江苏吴江人。4岁开始接受正规教 育。1928年入东吴大学,读完两 年医学预科,因受当时革命思想 影响,决定不再学医,而学社会 科学。
1933年,考入清华大学,并获 取公费留学资格。
1936年夏,费孝通去英 国留学,1938年获伦敦大学研 究院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 的中文名《江村经济》,此书 流传颇广,曾被国外许多大学 的社会人类学系列为学生必读 参考书之一。
1944年费孝通访美国归来后不久, 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投身爱国民主运 动,曾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央民族大 学副校长,中科院学部委员,全国政 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 员长。著作有《生育制度》《乡土中 国》及译文《文化论》《人文类型》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