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
最新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定稿)
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基因在染色体上》,现我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时行说课。
一、说教材1、本节的地位和作用《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二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孟德尔遗传规律和减数分裂,这为学习本节内容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同时学好本节内容又为学好下一节《伴性遗传》埋下伏笔。
2.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说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和概述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
⑵能力目标:体会科学研究中的“类比推理”和“假说演绎”。
⑶情感目标:体会科学家严谨的推理过程及科学探索过程。
3.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②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2)教学难点:①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②运用假设演绎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二、说教法探究活动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三、说学法以引导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并辅以讲授法,指导读书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本环节的教学中,我首先通过展示碗豆杂交实验中基因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图片,引导学生对这两幅图片进行思考以下2个问题,从而既达到学生对已有知识回顾的目的,又为以下活动提供材料。
问题1:图中是根据什么写出配子类型?问题2:孟德尔所提出的遗传因子有何特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是否具有同样的特点呢?这两个问题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都不难回答,然后我顺势引导学生思考以下2个问题,使学生大胆作出基因就是染色体或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推测。
问题3:请你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与孟德尔杂交过程中遗传因子(基因)的行为相比较,二者有哪些相似之处?问题4:根据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基因)与染色体平行关系,你有何大胆的推测?接着利用此表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假说要想成为真理,必须要有实验加以验证。
引导学生大胆尝试提出验证该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
首先我通过介绍果蝇杂交实验和展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引导学生思考以下3个问题,促使学生提出控制白眼的基因(w)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设以及根据假设写出相关果蝇的基因型。
基因在染色体上 说课稿
《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受精作用的实质,了解了有性生殖的生物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来保持亲子代遗传性状的稳定性这一过程是通过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来实现的。
这为我们学习本节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起到了铺垫作用。
而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下一节伴性遗传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此时刚刚升入高二不久,对高二的知识深度还未完全适应,第一章中学习了遗传因子的存在,第二章学习了减数分裂,在此基础上提出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是顺理成章的,借此节课,可以将前面的内容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部分进行一个回顾,更加明确二者关系,所学知识也可以更加条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同基因在染色体上,能够运用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能够说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2能力目标:体会类比推理法,通过对重难点探究,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并将这种能力转化为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学习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团体合作精神。
四重难点1.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五教学程序探究活动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以引导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并辅以讲授法等。
)(一)情境导入(学生小组学习,合作讨论)通过复习以及提问豌豆杂交试验中有关基因和减数分裂时有关染色体变化的过程等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孟德尔所提出的遗传因子与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分别具有什么特点以及相似点。
学生思考与做出大胆猜测,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
(二)萨顿假说根据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与孟德尔杂交中遗传因子的相似之处,以及阅读萨顿所做的蝗虫实验引导学生根据类比推理得出萨顿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结论。
(三)反思其结论类比推理的科学性——是否正确?(缺少实验证据)(四)用实验作为假说证据假说要想成为真理,以实验加以验证,方法——假说演绎法。
2.2.2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
《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一、说教材“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 2第 2 章“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第 2 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3部分内容。
本节内容是将孟德尔遗传规律和减数分裂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的纽带,同时也为下一节“伴性遗传”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至关重要。
二、说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1) 通过类比推理法分析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增强对生物学现象或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 应用假说—演绎法对果蝇眼色遗传的现象进行解释,证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认同基因的物质本质,同时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三、说学情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在知识背景上,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孟德尔杂交实验中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和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传递规律,但就二者的相关性并没有深入思考过,对这两个内容的理解还处于相互孤立的状态。
此外,他们对假说演绎法的理解还存在欠缺。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高一学生的认知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四、说重难点基于以上我的教学目标和我对学情的把握,我将本节课的重点设计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难点是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五、说教法学法我将采以学案导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法进行教学。
用学案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用问题层层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在学法方面,我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下面我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设计,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是创设问题,导入新课。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约翰逊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的内容,提问学生:遗传因子是孟德尔想象出来的,“遗传因子或者说基因”在哪里呢?”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展开新课。
基因在染色体上 说课稿
高三第一轮复习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说课人:杨琼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基因在染色体上。
这一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2节的内容。
本次说课包括以下几部分。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一节内容是在孟德尔两大遗传规律和减数分裂之后,自然承接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假说,同时这一节内容的复习也为伴性遗传的复习打下了基础。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运用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能够说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能力目标:通过对重难点探究,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并将这种能力转化为良好习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执着探究的精神;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及创新能力。
3.重难点:1.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4.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必修二教材、双色笔、学案、草稿纸。
二、学情分析:本堂课的主体是高三学生,这是一堂复习课,与新课会有很大的差别。
高三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教材的忽视,对基础的不够重视,有些好高骛远。
解决方法:回归教材,背诵基础知识,探究重难点问题,使学生透彻地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三.说教、学法:这堂课是高三第一轮复习的知识梳理课,采取的教法是:读书指导、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练习法、课堂讨论、启发等方法。
学法:读书练习、合作探究等。
四、教学过程:多媒体展示【考纲要求】,并齐声朗读,把握考纲,找准方向。
复习过程包括三个环节:环节1 双基梳理思维激活,总共10分钟。
1.组织学生带着问题朗读教材3分钟,有目的的阅读会使学习更有效率。
2通过填空和判断考察学生落实基础的情况。
请一位学生上台板书填空题答案,另一位学生板书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多媒体展示参考答案。
针对判一判第2题中的错误,反问:基因除了位于染色体上,还有可能位于哪里?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并得出结论:基因并不都是位于染色体上。
(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善于反问的习惯。
《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必修②〈遗传与进化〉》 人民教育出版社《基因在染色体上》说 课 稿福建省宁德市民族中学 丁一宁德市民族中学简介 福建省宁德市民族中学位于我国畲族人口最为聚居的福安市,是福建省第一所民族中学,也是我国畲族学生最多的一所中学,是福建省唯一的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体的重点中学,学校创办于1958年,已走过了半世纪的风雨历程。
近年来,连续10次获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文明单位”称号。
学校教职员工现有191名,其中专任教师160名,特级教师4名,高级教师68名,国家级骨干教师4名,省级骨干教师10名,省级学科带头人4名,市学科带头10名。
学校成为培养闽东地区高级民族人才的摇篮,办学以来共培养了近3万名初、高中学生,为高校输送4千余名大学生,近千名研究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民族干部和经济发展的带头人。
2009年获国务院表彰,校党总支书记郑一平受胡锦涛主席接见。
并作为嘉宾受邀登上了国庆观礼台参观六十年国庆阅兵式。
课题:基因在染色体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②〈遗传与进化〉》人民教育出版社福建省宁德市民族中学丁一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必修②《基因在染色体上》,我分别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过程分析、评价与反思等几个环节,向各位评委、老师谈谈我对这节课教材的理解与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1)《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②〈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沿着遗传学史的发展顺序,在第1章人们是如何发现遗传因子的存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寻找遗传因子,即基因在细胞中的位臵,是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的延续。
而其中不断贯穿着减数分裂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有关知识,及时有效的帮学生复习巩固了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该节的内容包括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三部分,围绕着“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展开,但其根本落脚点是要揭示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实质,最终得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也为后面的章节研究“基因的本质”做铺垫。
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PPT+教学PPT课件)
说教材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高一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 尔的遗传规律,对基因已经具有 一定的了解,并且对于遗传规律 有极大的兴趣,但是基因在染色 体上这个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还是 较抽象的,所以我将通过讲述基 因在染色体上的科学研究的过程, 逐步引导学生认同基因在染色体 上的科学事实。
意图:通过让学生课后拓展,为下 节课讲伴性遗传做铺垫。
说教材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果蝇的白眼和红眼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基因和染色体的有什么对应关系呢?
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再配子中只有 成对基因的一个,体细胞中的成对基因一条来 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 子时自由组合。
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再配子中只 有成对染色体的一个,体细胞中的成对染色体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非等位染色体 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学习目标
能够具体说出基因为了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合作交流
小组6人合作交流讨论摩尔根的实 验内容、分析和结果,并在大卡上呈现, 用时8分钟;
说教材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激趣导入 问题探究 合作交流 概括总结
PPT展示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教师讲解。
意图:通过习题的形式检验和巩固学生 所学知识。
记忆巩固
拓展创新
说教材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激趣导入 问题探究 合作交流 概括总结 记忆巩固 拓展创新
摩尔根的实验的最大的创新点 在于他将一个特定的基因与一条特 定的染色体联系在一起,请同学们课 后查阅资料看看还有人有那些性状 是和X染色体联系在一起的。
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PPT课件
2021
8
六 教学程序
问题导入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作业安排
一、萨顿的假说 1、列表显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的平行关系,引入萨 顿的假说
2021
9
六 教学程序
问题导入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作业安排 2、学生独立完成课本28页“思考与讨论”
2021
10
六 教学程序
问题导入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作业安排
未知:基因的本质,基因与染色体、DNA 之间的关系
认知特点:思维具有连续性,对事物探究 有激情,但缺乏理性思考
2021
4
三 目标分析
(一)认知目标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 实质
(二)能力目标
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介绍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之一
类比推理法,并强调其重要性,以实例重点指出类 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备逻辑必然性,其准确与 否,还要经过实验的验证
2021
11
六 教学程序
问题导入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作业安排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介绍摩尔根的果蝇实验 (首先介绍模式生物果蝇)
提问: 为什么白眼性状总是 与性状相联系?
2021
12
六 教学程序
问题导入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作业安排 2、摩尔根对实验现象作出假说,白眼基因位于X染 色体上,并用遗传图解演示
2021
13
六 教学程序
问题导入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3、用测交实验对假说进行推理验证
作业安排
2021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基因在染色体上
高一生物组
基因在染色体说课稿
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课题是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2第 2章第2节的内容。
表面上看本节要说明的是“基因在哪里?”的问题,其根本是要解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减数分裂与孟德尔遗传规律紧密相连,而减数分裂又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内容是联系细胞学和遗传学相关知识的枢纽,在整个高中生物学必修内容的知识体系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好本章的内容有助于学习理解生物物质基础、结构基础和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儿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2.能力目标:(1)归纳细胞学和遗传规律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求实、创新以及勇于实践的学习态度;(2)认识生物学的价值,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2、教学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二、说教法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已经达到一定高度,所以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基因在染色体上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说明一条染色体上应该有许多个基因。
摩尔根与其学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图。
基因与染色体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1.萨顿的假说[]
有同学看了这一节的标题以后会想:“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结论是如何推导得出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将分离定律念一遍,看看这样替换是否有问题。由此你联想到什么?阅读,进行思考和讨论。
不对。那应该如何表示?
因为果蝇眼色的遗传与性染色体有关,应先把性染色体写出来,如雌性应先写出XX。然后把控制红眼的基因写在两条性染色体的右上方,所以雌性红眼果蝇应写成XWXW。
那又该如何去表示一个雄性白眼果蝇的基因型呢?写成XwYw对吗?
不对。因为我们已经假设Y染色体上没有与X配对的基因w,所以不能写成XwYw。因此雄性白眼果蝇的基因型应该表示为XwY。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那么基因和染色体行为主要有哪些平行关系呢?
我们可以根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能够推论基因就在染色体上。这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叫做类比推理。在研究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方面,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应用类比推理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用蝗虫细胞作材料,发现有一种蝗虫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生殖细胞中只有12条染色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又具有24条染色体。蝗虫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双亲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子代体细胞中的这24条染色体,按形态结构来分,两两成对,共12对,每对染色体中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萨顿由此推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萨顿做出了大家完全一样的假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
高中生物必修二 第二章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第二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位于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教材的编排与遗传学的发展顺序基本一致,在前面在学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和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之后,通过类比推理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通过类比推理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再经过摩尔根果蝇杂交再经过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揭开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本质,揭开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本质,揭开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本质,将第一章与第二章将第一章与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联结在一起,第一节的内容联结在一起,并为后面学习伴性遗传与基因的本质奠定基础,并为后面学习伴性遗传与基因的本质奠定基础,并为后面学习伴性遗传与基因的本质奠定基础,所以所以在教材中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教材中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 ○2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依据和实验依据(2)能力目标:)能力目标:○1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熟练运用遗传图解方式演绎假说熟练运用遗传图解方式演绎假说(3)情感目标:)情感目标: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的热爱。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教学重点:①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①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2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验证萨顿假说 (2)教学难点: ①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运用假说演绎法分析摩尔根的杂交试验二、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在学完必修1有丝分裂和必修2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及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后,学生对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中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染色体的行为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为本章本节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
(三)假说-演绎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一步:提出疑问,引入证明实验
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吗?
第二步:阅读课本,分析实验现象
让学生阅读果蝇杂交试验相关内容,并观察果蝇杂交实验 图解,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孟德尔和摩尔根实验的相似之处有哪些? (2)用孟德尔的结论分析摩尔根的实验有哪些现象得不到解释?
成对 成单 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保持稳 定性
第三步: 根据表格设置疑问:基因和染色体有什么关系?导入今天 的新课: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二)体验类比推理,理解萨顿假说
第一步:合作学习,得出关系 第二步:类比推理,得出假说 第三步:根据实例,理解假说
⑵依据假设对摩尔根的实验进行解释
P
配子
XWXW
XW
×
Xw
XwY Y
F1 F2
XWXw
× XWY
XWY(雄) XwY(雄)
XWXW(雌) XWXw(雌)
3/4红眼(雌、雄) 1/4白眼(雄)
提出问题:
由类比推理得出的假设一定正确吗?
让学生阅读摩尔根实验的相关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1.摩尔根和孟德尔实验的相似之处?
(三)课堂训练,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一、萨顿的假说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七、教学反思
P
配子
XWY
XW
红眼
× 白眼
XwXw
Xw
Y
F1
红眼 XWXw
Xw Y 白眼
1/2红眼(雌)
1/2白眼(雄)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一、萨顿的假说: 1.假说的实质 2.做出假设的原因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分析现象,得出假设 2.演绎推理,解释现象 3.验证假说,得出结论
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
基因的行为 形成配子的 过程 受精的过程 形成配子时 自由组合 形成配子和 受精的整个 过程中
染色体的行为
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保持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A Aa a
a Aa A
AB AaBb aB
ab
Ab
萨顿的假说
1.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 配子中只有成对的一个; 2.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 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3.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 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4.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 体在配子形成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和结 构
任务(二)
此任务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尝 试解释实验现象、从假说中逻辑推理出结论,最后通 过测交试验验证假说的这一过程,来体会假说-演绎法 的 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 的训练,达成了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目标——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并需大胆 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同时也 突破了第二种科学方法为课堂的线索, 带领学生展开激烈的思维过程, 体验科学家的思考路径。
教学过程的设计
1
温故知新,绘图析图, 提出假说
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实验证明
结论应用,规律提升
3
任务(一)
1
温故知新,绘图析图,提出假说
通过设置任务一,要求学生根据 给出的基因(或染色体)行为的 图示,补充相应染色体(或基因) 行为的图示,通过直观形象的示 意图,学生很容易发现基因和染 色体的相似行为,得出基因和染 色体在行为上的平行关系
《基因在染色体上》 教学设计
目录
一、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初中生物 -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PPT)
六、教学过程
3、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简介摩尔根科学家,结合课本阐述摩尔根的研究过
程,同时提问问题,最后的出证据 4、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结合门孟德尔的研究,分析孟德尔的解释,同时设
置问题
5、练习巩固 课本课后练习题p31
七、板书设计
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及成果,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验证基因在染色体上; 教学难点:理解萨顿的假说,同时解释染色体与基
因的平行关系;如何验证基因在染色体上;孟德尔 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五、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问题讨论法、探究学习法、练习法
六、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结合前面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导入 复习式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遗传因子的发现,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对基因的概念有 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为学习本节内容打下了基础, 但由于本节课是对基因的进一步研究,内容比较抽 象,所以学生学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能力目标:提高科学探究能力,读懂科学家们的科
学实验构思 情感态度律的解释
谢谢
《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
说课流程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基因在染色体上》选自人教版高中必修二《遗传 与进化》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是回顾科学家们对 基因与染色体上的关系的研究,及验证基因在染色 体上的实验过程,最终的得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结 论。
我们知道遗传因子就是我们所谓的基因,我们也学 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从中我们知道基因和染色 体是有密切关系的,那基因和染色体到底有什么关 系呢 导入: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
《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
《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遗传与进化》模块中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的第2节内容。
教材第1章讲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以下称孟德尔遗传定律),在科学方法上突出了假说演绎法在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本章第1节讲述了减数分裂的知识,为在本节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过程和揭示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提供了知识迁移的思路,并且为下一节“伴性遗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中主要呈现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从介绍萨顿关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入手,着重介绍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寻找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究过程。
但教材在介绍这一探究过程的内容中,对假说的演绎和验证只是用一多听话带过,使得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过程不甚完整。
第二,运用第1节介绍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为基础,联系本节介绍的基因在染色体的发现,揭示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教材内容可确定以下3个教学目标:1.补充性别决定知识。
本节教学内容以较大篇幅介绍了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探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涉及到雌雄果蝇的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的基础知识。
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有必要简要补充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的基础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
2.以假说演绎法的探究过程为教学步骤,讲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建议补充摩尔根对其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假说进行演绎和验证的过程,以完整的假说演绎法讲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究过程。
3.运用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的知识,运用恰当的图解模型揭示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
三、教学课时的安排本节内容安排了2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讲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究过程,第2课时讲述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1.生物的性别决定(1)性染色体:指生物细胞中与决定性别有关的染色体,是一对形态大小有一定差别的染色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二章第二节,表面上看本节要说明的是“基因在哪里?”的问题,其根本是要解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减数分裂与孟德尔遗传规律紧密相连,而减数分裂又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
2.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①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②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⑵能力目标: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⑶情感目标: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②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2)教学难点:
①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②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二、说教法
列表比较法、引导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三、说学法
以引导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并辅以讲授法,指导读书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思考以下问题,导入新课
1、根据孟德尔遗传定律分析: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可产生多少种配子?
2、一个体细胞内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最多可产生多少种配子?
要求:学生画图示,并说出理论依据。
分析染色体和基因有没有共同之处?(猜测出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二)萨顿假说
1、学生阅读课本P27,分析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的行为
染色体的行为
体细胞中的存在形式
成对
成对
配子中的存在形式
成单
成单
在体细胞中的来源
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形成配子时的组合方式
自由组合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传递中的性质
杂交过程保持完整性独立性
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保持稳定性
类比:基因和染色体之间具有平行关系
2、小组合作学习P28“思考与讨论”:在染色体上标注基因,并解释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
实验。
当学生将基因标注在染色体上之后,会发现不管是F1还是F2代,结果与前面孟德尔所做的实验是完全一致的。
通过此过程,让学生亲自实践萨顿假说的发现过程,从而引出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
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美国的一位生物学家摩尔根,就用经典的果蝇杂交试验验证了萨顿假说。
(三)摩尔根的实验
让学生阅读,并观察果蝇杂交实验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选果蝇作为试验材料?选取的相对性状是什么?
(2)怎样判断显隐关系?
(3)果蝇的白眼性状遗传有什么特点?是否与性别有关?
(4)如果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用字母W表示,而且它位于X染色体上,你能用基因W和X染色体写出摩尔根的两组果蝇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吗?
(5)是什么决定了果蝇的性别?
(对第(5)个问题学生没有基础。
所以采用讲述法,直接将生物体中染色体类型和表示方式介绍给学生。
摩尔根和他的同事经过反复推论,确定将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对上述的实验现象就有了合理解释)。
(四)巩固提升
通过摩尔根的试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那么一条染色体上是不是只有一个基因?
思考:人的体细胞只有23对染色体,却有3~3.5万个基因,基因与染色体可能有怎样的对应关系呢?
结论: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画一组染色体和基因关系图,进一步区分相关概念。
说明什么是等位基因?什么是非等位基因?以及非等位基因存在的三种情况:①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②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③同一条染色体上呈连锁关系的基因。
(五)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课文P30。
(六)课堂训练
1、完成课文P31的练习。
2、以AaBb为例,画出细胞的减数分裂图。
3、利用类比推理法,推断基因与DNA长链的关系。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