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对中国晚清史的全面书写——评《剑桥中国晚清史》
z121701--)--剑桥中国晚清史 -读书心得体会
剑桥中国晚清史 -读书心得体会“剑桥中国晚清史”是一部历史性的作品,对国内外的历史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明等方面对晚清社会的历史变迁进行了全面体系的研讨。
这是20世纪70年代我国近代史上西方学者的一项严重成就。
这本历史书经过独特而理性的分析和研讨,揭示了我国晚清的实在历史。
本书的作者大多是着名的西方汉学家。
他们的观念和思想方式与国内历史学家的观念和思想方式天壤之别,形成了咱们历史学家赋予的独特风格和特征。
在近代中国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使命是保护国家独立和主权,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前进。
在完成这些使命的过程中,在与中国一起的困难的现代化进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包含政府运动和新阶层的代表,包含当地和哲学。
晚清时期不仅有外国列强入侵带来的重大灾难,还有太平天国和其后的捻军造成的创伤,内忧外患导致晚清时期中国的积弱积贫状况晚清在蒙古、新疆和西藏也取得过辉煌的战果,收复边疆和失地,晚清统治阶级功不可没。
这本史书颠覆了历史线条化的教条式书写方式,作者让读者明白,所谓疆域问题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历史的书写从来就没有公正可言,我们常常将晚清的落后、失败和血泪都一股脑推到统治集团身上,让他们成为历史和国家的罪人。
这样笼统的归类是失之偏颇的。
同治、光绪、恭亲王、又祥等大清皇帝和满洲大臣曾踌躇满志,汉族官员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等名臣老将也为了国家的生死存亡自强不息,在内忧外患的历史窘境中奋发图强。
在那个蜕变阵痛时期,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等都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推进因素,但不能因此否认晚清政府所作的努力。
现代中国能从晚清贫弱的现状走向富强,其实也是建立在晚清一大批有志之士的不断努力和奋斗基础之上的。
通常的半个世纪,甚至始于辛亥革命以来,出于特定时代的需要,在晚清时期,整个统治集团几乎被称为腐败,无能等等。
可以说,晚清是侮辱,腐败和怯弱的代名词。
现代我国的命运起伏不定,自鸦片战争国家暴力敞开以来,我国阅历了从政党到经济各方的彻底洗礼。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读后感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读后感首先得说,费正清这老爷子可真是下了大功夫。
他就像一个特别爱翻箱倒柜找东西的好奇者,把晚清这段时期从各个角落都扒拉了个遍。
这本书涵盖的内容超级丰富,从政治到经济,从文化到社会,感觉就像一个装满各种零件的大仓库,每个零件都有它的位置,共同拼凑出晚清的全貌。
晚清啊,那就是一个大泥潭,各种势力在里面搅和。
清政府就像一个摇摇欲坠的老房子,外表看着还挺唬人,其实内里已经千疮百孔。
官员们呢,有些就像提线木偶,被各种传统规矩和官场潜规则操纵着,有些则在努力挣扎,想要在这个大厦将倾的时候做些什么来挽救局面,可往往是有心无力。
说到列强,那简直就是一群围着虚弱晚清这头“大象”的饿狼。
他们利用各种手段,什么条约啊、通商口岸啊,不断地从中国这块大蛋糕上切走一块又一块。
我读到这些的时候,心里那股气就不打一处来,感觉晚清就像一个被欺负得毫无还手之力的可怜孩子。
不过呢,这也让我看到了当时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尴尬位置,就像在一群强盗面前捧着金碗的弱者,被人觊觎是必然的,可又没有足够的力量去保护自己。
书中关于晚清社会文化的描写也很有趣。
传统的儒家文化在这个时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就像一艘在暴风雨中航行的大船,有些船员想要坚持传统,认为只要守着老祖宗的东西就能平安无事;而有些则开始向外看,觉得西方那些新鲜玩意儿说不定能给这艘大船带来新的生机。
像洋务运动那些改革派,他们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的探险者,试图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找到一条平衡的道路,可是这条道路实在是太难走了,到处都是坑坑洼洼。
还有太平天国运动,那简直就是晚清这个大舞台上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戏。
洪秀全就像一个突然冒出来的“草根明星”,带着一帮兄弟姐妹们想要推翻旧世界,建立一个属于他们理想中的“天国”。
但这个“天国”就像一个美丽的泡沫,外表五光十色,里面却空洞无物。
他们的一些想法在现在看来有点天真,可在当时那种被压迫得喘不过气的环境下,也算是一种大胆的反抗尝试。
读《剑桥中国晚清文化史》的读后感
读《剑桥中国晚清文化史》的读后感
这本书是我最近阅读的一本文化史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晚清时期中国的文化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作者运用了详细的史料和翔实的研究,对晚清时期的文化现象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我从中了解到,在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许多重大的文化变革和冲突。
传统文化与新思潮的碰撞、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晚清社会的变革,都在书中得到了生动地描绘和解析。
其中,我对晚清时期的艺术发展印象深刻。
书中描述了京剧、戏曲和绘画等各种艺术形式在晚清时期的兴盛和变革。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娱乐和娱乐的手段,更是表达和传递情感、价值观和社会观念的媒介。
通过对这些艺术形式的研究,我对晚清时期的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氛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书中还论述了晚清时期的教育、出版、媒体以及社会团体等方面的发展。
这些方面的变革和冲突,不仅仅影响了晚清社会
的整体风貌,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这些内容让我对晚清时期的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阅读《剑桥中国晚清文化史》,我得以了解晚清时期中国的文化发展和变革。
这本书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详实精准的史料和分析,给读者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画卷。
我相信,无论是对于专业研究晚清时期的学者,还是对于对中国文化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都是一部宝贵的参考资料。
总之,读完《剑桥中国晚清文化史》后,我不仅对晚清时期的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这本书充满了学术价值,也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
*注:本文为个人读后感,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
剑桥中国晚清史读后感
剑桥中国晚清史读后感
《剑桥中国晚清史》是一部深入探讨中国晚清时期历史的著作,作者对于这一
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对中国晚清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作者对晚清时期的政治局势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在这一时期,中
国政局动荡不安,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
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导致了国家的衰落,各种政治运动和革命活动此起彼伏。
作者通过对清政府的统治方式、官员体系和政治改革的探讨,使我对当时政治局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其次,作者对晚清时期的经济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在这一时期,中国经济
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国家财政困难,民生困苦。
作者通过对当时的税收制度、贸易状况和经济改革的探讨,使我对当时的经济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作者还对晚清时期的社会状况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
会出现了许多问题,包括人口问题、教育问题、社会不平等等。
作者通过对当时的人口结构、教育制度和社会问题的探讨,使我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通过阅读《剑桥中国晚清史》,我对中国晚清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部著作不仅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晚清历史的窗户,也使我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通过对这一时期历史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的过去,也能更好地指导中国的未来。
剑桥中国史
《剑桥中国史》晚清卷读后感《剑桥中国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是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费正清、崔瑞德任全书主编,全书规模宏大,共分为15卷。
它是一部完全由西方学者撰写的中国史,是外国人看待中国历史和评价历史事件的权威著作。
当然,由于立场和切入视角和中国人差距较大,尤其是对中国地域的划分,所以评价褒贬不一,侧面反映了作者的独特视角。
由于本书规模过大、时间有限,我只选读了其中的一部分,其中晚清卷印象最为深刻。
该书从清帝国中晚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民族、疆域结构的介绍入手,在不同的方面展现和剖析了历史的进程。
通过不同是视角,不仅使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晚清帝国的基本概况,丰富了我对晚清时期各个事件的认识,开阔了眼界;而且也让我对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传统上,我们认为晚清时期主要是以广大人民反抗封建统治阶级、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两条主线为线索,而该书有了一些其他更加新颖的认识。
首先,是在人民对待西方的技术水平和军事水平观念的改变。
自鸦片战争开始,由于西方的技术军事水平遥遥领先于中国,导致了中国在战争上的节节败退,根本无法再战争中取胜;而不是因为当朝统治者的无能腐败、屈辱卖国。
真正属于武器旗鼓相当的战争,当属甲午中日战争,甲午战争的失败远非表示政府的腐败无能,更多的是当时中国政治体制内部根深蒂固的各种因素,中国需要做出更大的改革来使完成自己“独立自强”的使命!其次,对于《南京条约》的看法,这个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生活。
而在现代人眼中,“最惠国待遇”已经从一种不平等关系转变成了国家经济体互利互惠的条约协定关税,早先中国在广州的航商贸易,并未有明确的税额,全然是一笔糊涂账,而且往往为内务府所控制,而协定关税后,则使清帝国的收入大大增加。
而后期,由于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协定关税才逐渐成为抑制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因素。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读后感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读后感先说说这书的“厚度”吧,可不是光指书本的物理厚度哦,那内容丰富得就像一个装满了各种宝贝的大宝箱。
从政治到经济,从社会到文化,晚清的方方面面都被费正清和他的小伙伴们扒拉了个遍。
一开始读的时候,我就像是闯进了一个复杂的迷宫。
晚清的政治格局那叫一个乱,各种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
朝廷里有那些守旧的大臣,抱着老祖宗的规矩不肯放,就像一群顽固的老古董,还觉得自己是在捍卫正统。
而新兴的改革派呢,像康有为、梁启超这些人,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的探索者,试图给这个摇摇欲坠的老大帝国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他们提出变法,就像给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开新药方,可是这过程那叫一个艰难啊。
慈禧太后就像一个坐在权力宝座上的老巫婆(这么说可能有点不尊重历史人物啦,但真的感觉她有时候很霸道),一会儿支持变法,一会儿又把维新派打压得死死的,这朝令夕改的,看得我是又着急又气愤。
再说说晚清的经济。
那时候西方列强就像一群贪婪的强盗,用各种不平等条约打开中国的大门,然后大肆掠夺。
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就像一个被冲击得七零八落的小帆船,在西方工业化的大轮船面前显得那么脆弱。
不过呢,也正是在这种压力下,中国开始有了一些近代化的经济萌芽,像洋务运动搞起来的那些工厂,虽然有点先天不足,但好歹也是一种尝试嘛。
就像一个小孩刚开始学走路,虽然走得歪歪扭扭,但也在努力向前。
晚清的社会更是一幅让人哭笑不得的画面。
老百姓们一边要忍受着本国封建统治的压迫,一边又要遭受列强的欺凌。
那些传教士在各地传教,引发了不少矛盾。
民间的义和团运动,感觉就像是老百姓们憋了一肚子气后的一次大爆发。
他们以为靠着那些神神叨叨的法术就能把洋鬼子赶出去,虽然有点天真,但那种反抗精神还是很让人敬佩的。
不过最后还是被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了,真是可怜又可悲。
读完这本书,我对晚清的印象不再是那种简单的、模糊的概念。
费正清就像一个拿着手术刀的医生,把晚清这个“病人”的各个器官都剖析给我们看。
他的研究很细致,虽然有些观点可能会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复杂、充满矛盾的晚清。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
在“镜子”里外来对照历史----读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体会“鸦片战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软弱无能”这些句子是我们才进入小学就接触到的内容。
但是当我们真了解到这些句子背后中国当时的现状和那个时期中华民族的处境,我们心里所拥有的不仅仅是深深的叹息和无力感,更是有了沉重的责任感。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那么生活在其中的人民也会是多灾多难的。
晚清时期的中国,多少人在与时代抗争,多少人在与命运抗争?这已无法统计,而现在的我们,也无法体会那时代的人的痛苦和绝望。
这些都是我们从小学开始的历史课本所学到的知识,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会读到一本由外国人所写的关于中国的历史,而且这个作者还是这一历史事件的参与者。
我们从来所接触的都是国人所写的历史,都是站在一个弱者和被欺负的角度来看待当时的事件。
当我读《剑桥中国晚清史》的时候,一开始还觉得很不适应,因为对于这一事件,我已从历史课本上学过,但是当换一个角度来看的时候。
又别有一番体会。
纵观中国的历史,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从奴隶社会开始,不管开国之主如何的圣明,但是当其子孙后代在安逸的环境中生存过久,总是会出现昏庸之主。
总会有人反抗,来推翻旧的统治来建立一个新的统治。
而且总能在前朝的基础上建立起更完备的政策来顺应民心,从而想要达到传承万代。
但是却也没有哪一个朝代能做到这点。
清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辉煌,却也是一曲壮烈的悲歌。
康乾盛世,缔造了占世界财富值五分之一的巨大成就,可是长时间的闭关锁国、重农抑商,从君到臣的认识都让整个国家慢慢的落后于世界的发展。
长久的歌舞升平让整个国家从上到下失去了危机意识,而且长时间的和平让整个国家的军队、人民和统治者失去了竞争意识。
妄自尊大,再也没有什么能如期视野,失去了居安思危的意识。
其实,查看中国的历史。
有知识、有见识和文化的人都是统治阶层。
治世名言、人生哲理、帝王之道、为臣之道等都出自统治阶层。
读《剑桥中国晚清史》的读后感
读《剑桥中国晚清史》的读后感读完《剑桥中国晚清史》后,我对晚清帝国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民族和疆域结构等方面。
这本书提供了深入的介绍和分析,使我对历史的进展和当代的影响有了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认识。
作者的独到见解也给我带来了启示,让我能够更加深入地观察这一时期的历史,并为今后类似问题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
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尽管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但不能排除是螺旋式的向前发展。
因此,研究晚清历史对于了解当今社会的发展走向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离今天的年代已经相当久远,但对于战国时期社会景象的变化已经超越过往,铁制用品的广泛应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对于当时的经济、人口和军事等方面都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剑桥中国晚清史》是一本比较易读的史书,分为多个章节,包括清代的亚洲腹地、清王朝的衰落与叛乱的根源、广州贸易和鸦片战争、条约制度的形成、太平军叛乱、中俄关系、清朝统治在蒙古、新疆和西藏的全盛时期、清代的XXX、自强运动、1900年以前的XXX传教活动及其影响等。
晚清至中国现代的历史已经受教太多,有些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甚至是耳熟能详的。
因此,重新介入这段历史的研究需要进入历史的角度,结合作者的观点加以自己的理解,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至少是自己的全新认识。
中国历史的书写一直都缺乏公正,特别是在中国。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甚至自辛亥革命以来,晚清的整个统治集团几乎被贴上了腐败、昏庸无能等标签,晚清的代名词似乎就是屈辱、腐败、懦弱。
近代中国经历了一次彻底的洗礼,从政治到经济各方面都受到了影响。
在各国列强的不断挑衅下,中国的群众和各阶层都积极寻求救国之路,但当时却较少考虑到方法对中国国情的适用性,因此也可以说是病急乱投医。
即使像日本这样的国家,在受到第一次侵略时也感到了危机,主动向西方国家研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此走向近代化,变得富强,避免外国的侵扰。
在晚清的统治者眼中,英法联军与明朝的鞑靼、瓦剌有什么不同?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和南宋对金的割地有什么不同?新开通商口岸和与俺答汗的互市有什么不同?采用西式武器和胡服骑射有什么不同?在当时人的眼中,它们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766李红军《剑桥中国晚清史》
读《剑桥中国晚清史》心得体会成教学院16班766号李红军楚雄州大姚县石羊镇大中小学读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的《剑桥中国晚清史》,我的心情特别的凝重。
在泛读全书的基础上重点细读了第一章和第五章,我了解了全书的写作主旨和基本思想,同时对中国晚晴时期的一些基本史实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中国的晚清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时期,也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在这一时期发生了一系列的事件及社会变革,深深影响着近代中国的发展。
读这么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作为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读有所思、读有所想。
中国的晚清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丧权辱国的屈辱史。
17世纪中叶以后,欧洲一些国家已发起资产阶级革命,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在新的生产方式推动下快速强大起来。
而中国当时的满清统治者却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对外面的世界茫然不知,仍然自诩为“天朝上国”,将中国以外的国家一概视为“夷狄蛮貊”,竟然把西方先进的科技成果斥为“奇技淫巧”,不削一顾。
自身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全面滞后,却自以为是、冥顽不化。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清王朝由盛转衰的颓势愈益加深,政治腐败、社会动荡,陷入危机四伏的境地。
最终,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腐朽的晚清政府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以失败告终.从那以后,外国列强陆续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妥协就范,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割地赔款,逐渐把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使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这一幕幕的屈辱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中国的晚清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实现国家富强的探索史。
自从鸦片战争失败起,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力图是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富强之路。
以林则徐、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第一代开眼看世界的先驱者,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以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19世纪60至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实现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为最终目标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
教师读《剑桥中国晚清史》心得体会10
读《剑桥中国晚清史》心得体会《剑桥中国晚清史》,是一部历史性的的作品,对国内外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明等方面对晚清社会的历史变迁进行了全面体系的讨论。
这部书可能会改变一些人对中国晚清史的认识,颠覆一些人的历史思维。
那么,我们作为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呢?下面我将一一阐述。
历史思维:就是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生活。
简言之就是从真实历史事件的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因为是社会,所以在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一些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有其相似性,在研究、分析这些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时,就可以借鉴这些事件的经验与教训,取其之长、补其之短,使现实社会的发展更趋于规律性、合理性、人文性。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
1、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历史史实,用榜样的力量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历史教材中敢于创新的人物和事迹多不胜数.例如:在思想领域,春秋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敢于革新,挑战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
东汉前期杰出的唯物思想家--王充,提出了“万物由元气构成,元气是一种客观事物”的唯物思想主张,反对当时被汉王朝推崇的“天人感应”说等等。
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把创新榜样制作成鲜活的素材,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2、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历史学科可以通过历史事件的影视、图片、成语典故等进行教学,在历史教学中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
如文学鉴赏、红歌、诗词、旅游景点、小组交流、知识竞赛、问题答辩。
我们教师可以采用语文课的教学方式、音乐的教学方式进行历史的教学,避免历史课的枯燥无味。
例如:背水一战(韩信);负荆请罪(廉颇);破釜沉舟(项羽);指鹿为马(赵高);望梅止渴(曹操)。
3、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历史教师要在勤于积累资料素材的基础上,巧于设计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故事、脍炙人口的歌诀、歇后语、民谣、音乐、谜语、幽默动人的漫画等融入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兴趣、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创新的意识。
评《剑桥中国晚清史》的文化观
评《剑桥中国晚清史》的文化观《剑桥中国晚清史》是世界上极具影响的国外研究中国历史的权威著作,也是国际汉学研究的优秀成果。
作为外国人研究中国历史的著作,视角和本国文人相当不同,评价也有褒有贬。
阅读本书也可以让我们从另一种视角来了解世界史学家对中国近代的发展的看法,但作为中国读者的我们绝不能全盘肯定。
对于历史的解释,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
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会受到了生产力水平和文明程度的影响,会受到时代或国家的政治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会受到史学理论和观念发展的影响,还会受到人们看问题的立场、角度、情感态度价值观取向、研究方法、思维方式等的影响。
面对同样的、全部的历史事实,不同的史学家的历史建构也会大相径庭;随着时代的变迁,某些历史事实也有可能会被推翻。
正确地评价不同的历史解释,一要看其理论依据或价值观导向,有历史事实和国家情怀;二要能比较客观公正的看待历史事实,要结合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看问题,避免脱离历史环境主观评判;三是要尽量找寻和发掘有价值的史料,进行细致实证,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历史。
鸦片战争后,天朝大国地位动摇,西方列强争相东至。
首先清朝丢失喜马拉雅山南麓各属国和七河流域属国,又丢失印度支那属国,随着日本崛起,甲午战争中打败清朝,最后丢失朝鲜,至此,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彻底崩溃。
通过阅读《剑桥中国晚清史》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外国史学家对晚清时期外国对中国的入侵的看法和我们是完全不一样的,把侵略进行了美化,这也让我更加认识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是多么的重要。
作为天朝大国的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受到了外国巨大的冲击。
第一,近代中国被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强行裹进西式近代化的浪潮中,西方的事务、制度、思想如潮水一样涌入中国。
第二,经济方面自洋务运动以后中国经济近代化历程开始,工业化开始改变了社会面貌。
第三,政治方面变法维新运动促进了社会政治制度的变化,导致中国封建统治有所松动,政治制度的变革对于后来辛亥革命的促成也是不可小视的。
读《剑桥中国晚清史》有感
读《剑桥中国晚清史》有感读《剑桥中国晚清史》有感**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本次培训我们从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到胡适老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再到费正清的《剑桥中国晚清史》,可以说是一次读史之旅,本次读史之旅一路走来,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广,认识中国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的角度各不相同,既有国史大家基于爱国爱史的温情表述,也有西方汉学专家站在西方角度的观察,特别是晚清一段在外力干扰下被压迫和自强的屈辱史。
《剑桥中国晚清史》这本书,给我们介绍了晚清帝国的基本概况,丰富了我对晚清时期的基本史实。
该书从清帝国中晚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民族、疆域结构上都提供了深入的介绍,从多个方面叙述并分析了历史的进展,以及对当代的影响。
书中作者一些独到的见解对我启发很大,不会对这些问题再以简单化的眼光来看待,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观察这一时期,而且有一些新的认识。
读完这本书让我不禁想到“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国历史学家总结近代中国历史的得出的经验教训。
纵观中国历史,从鸦片战争到日本侵华战争,无数的事例都告诫着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
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摆脱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不想为了教书而教书,在教学的时候,如果一些课文跟历史有关或者涉及历史中的某件事,那么我会跟学生讲一讲那个历史事件,让学生有更多的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
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首先我先给学生们看圆明园毁灭以前的一些图片,让学生充分了解课文中所说的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其次,又给学生讲述了关于圆明园毁灭的原因,造成圆明园毁灭的原因有三:一是清王朝腐朽、专制的封建制度,是圆明园毁灭悲剧的根源,落后就要挨打是一个万古不破的真理。
其二英法联军掠夺、洗劫、纵火焚烧,充分暴露了其帝国主义列强贪婪的侵略本性;其三是中国的强盗、北洋政府加剧了圆明园的毁灭。
读《剑桥中国晚清文化史》的读后感
读《剑桥中国晚清文化史》的读后感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晚清时期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变迁,让我对这一时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在读完之后,对晚清时期的文化面貌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本书揭示了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
在这个时期,中国遭受了外国列强的侵略、内忧外患的困扰,社会各个方面都面临严重的挑战。
对于文化发展来说,这种动荡给了许多新思潮和文化现象的出现提供了土壤。
例如,西方科学、哲学和艺术的思想通过海外留学生的传播和翻译而渗透到中国社会,形成了一波又一波的文化浪潮。
其次,本书还探讨了晚清时期的文化变革与社会变革的相互关系。
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兴的社会群体和文化运动,这些变革引发了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的巨大动荡。
例如,《剑桥中国晚清文化史》提及了戏曲变革、女性解放运动、新诗派和新文化运动等重要事件和思潮,这些都对晚清时期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本书还介绍了晚清时期的文化建设与国家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晚清时期的文化建设与国家现代化进程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方面,国家对于文化的引导和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推动各种文化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努力打造现代化的中国。
另一方面,晚清时期的文化建设也反过来推动了国家现代化进程,文化改革为社会变革提供了思想和精神上的支持。
总体而言,读完《剑桥中国晚清文化史》让我对晚清时期的文化变革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这本书以其详实的史料和独特的分析视角,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变革与创新的时代。
同时,通过对文化建设与社会变迁的交织关系的探讨,也使我认识到文化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
这本书给予了我更多思考和思索的空间,也让我对中国晚清时期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剑桥中国晚清史》读书心得
《剑桥中国晚清史》读书心得《剑桥中国晚清史》读书心得扬州市梅中教育集团竹西中学教学能手刘琛【阅读书目、作者】《剑桥中国晚清史》(费正清)【书目简介】该书原为《剑桥中国史》第10卷和第11卷,叙述自清代道光年间至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历史。
上卷包括导言旧秩序、清代的疆土、清王朝的衰落与叛乱的根源、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太平军起义、中俄关系、清在蒙古、新疆、西藏的统治、清代中兴、自强运动、1900年以前的基督教传教活动及其影响。
下卷包括1870—1911年晚清帝国的经济趋向、晚清对外关系、中国人对西方关系看法的变化、西北与沿海的军事挑战、思想的变化与维新运动、日本与中国的辛亥革命、1901—1911年政治和制度的改革、辛亥革命前的政府、商人和工业、共和革命运动、社会变化的潮流,等等。
本书作者皆为西方知名学者,译者为我院历史所编译室专家。
本书据1978年本翻译,于1993年出版,当时将第10、11卷合为《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卷出版,使用一个书号,此次再版仍延用这种做法。
【阅读有感】“有关义和拳的记载和感想”本书的记载与目前国内统一编着的其他历史教科书的视角完全不同:本书对义和拳完全持否定态度;而一般中国历史教科书则总体上持肯定态度。
具体来说,本书的观点是,该民间组织的成长是一些草莽之人(暴民)凭借民间对于外国人的愤怒情绪,并煽动这些情绪,此外还利用了巫术来骗取群众的信赖,借以壮大其势力。
另外,其暴力和残忍,使得在中国19世纪兴起的基督教势力受到空前逼迫,无数间教堂被烧毁,数以万记中国基督徒,以及许多外国传道士,修女都被杀害。
而究其根源,则认为是由于因为当时的民间对外国人的相貌上的偏见,以及许多传教士在传扬基督教的过程中,过分抵触中国传统文化,以至于触犯了群众,另外,也举到一些细节,就是那个时候流行疾病肆虐,一些修女为有病的婴孩施洗礼,却被民间谣传为修女吃婴孩。
另外,文章中提及清朝政府试图利用发展中的义和团运动去抵抗外国侵略者。
剑桥晚清史读后感
剑桥晚清史读后感《剑桥晚清史》是一部关于中国晚清时期历史的著作,作者对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通过阅读这部书,我对晚清时期的中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这部书让我对晚清时期的中国政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体系出现了一系列的变革和转变,从封建王朝到近代国家的转型,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和改革。
作者对这些政治变革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让我对晚清时期的政治局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这部书还让我对晚清时期的中国经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封建经济到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转型,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经济问题和挑战。
作者对这些经济变革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让我对晚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最后,这部书还让我对晚清时期的中国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封建社会到近代社会的转型,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矛盾。
作者对这些社会变革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让我对晚清时期的社会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阅读《剑桥晚清史》,我对中国晚清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部书不仅让我对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这部书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和了解中国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也相信这部书对于我个人的学习和成长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会继续深入学习中国历史和文化,努力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为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读《剑桥中国晚清历史》的读后感
读《剑桥中国晚清历史》的读后感
这本书是对中国晚清历史的全面梳理和深入解读。
通过阅读该书,我对晚清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有了更加全面
的了解和认识。
作者在书中对晚清时期的各个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了精准的分
析和描述,使得读者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
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戊戌变法,从内忧外患到列强侵略,这本书对这
一时期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探讨。
阅读本书,我深刻感受到晚清时期的政治衰败和社会危机。
社
会不稳定和政治腐败是晚清时期社会的主要特征,这导致了各种改
革运动的兴起。
诸如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是晚清时期人们试图改
变国家命运的尝试,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失败了。
此外,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变革也是晚清时期的重要特点。
随
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经济霸权的压迫,中国社会经济面临着巨大的
压力。
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和变革,大量西方思想和
文化进入中国社会,引发了一系列的文化运动和思潮。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晚清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晚清时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动荡和转型。
这段历史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也对今天的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之,这本《剑桥中国晚清历史》是一本深入剖析晚清历史的重要著作。
通过对晚清时期各个方面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对于研究中国历史或对中国社会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读物。
简评《剑桥中国晚清史》
简评《剑桥中国晚清史》
赵清明
【期刊名称】《吕梁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25)004
【摘要】<剑桥中国晚清史>是由美国费正清教授及一些西方著名汉学家共同编著的历史著作.该书以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对中国晚清社会的历史变迁进行了综合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为中外学者提供了许多研究历史的新视角,同时也值得我国史学研究者学习和借鉴.
【总页数】3页(P85-87)
【作者】赵清明
【作者单位】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山西,离石,0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6
【相关文献】
1.在"西方中心"与"中国中心"之间--论《剑桥中国晚清史》中费正清的史学研究模式 [J], 叶哲铭
2.《剑桥中国晚清史》评介 [J], 朱福枝;
3.评《剑桥中国晚清史》——以“清末立宪”记述为例 [J], 杨小川
4.当代西方史学方法之集锦——《剑桥中国晚清史》史学方法的借鉴意义 [J], 高钟
5.一次对中国晚清史的全面书写——评《剑桥中国晚清史》 [J], 金贵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剑桥中国晚清史读后感
剑桥中国晚清史读后感首先得说,这书打破了我以前对晚清那种很单一的看法。
以前觉得晚清就是个病恹恹的、任人欺负的倒霉蛋朝代。
可这书里展现的晚清,那是一个超级复杂的拼图。
政治上,那是各方势力你拉我扯,就像一群人在一个摇摇欲坠的老房子里抢地盘。
慈禧太后在那纵横捭阖,虽然是个女流之辈,但是那手腕,软的时候像棉花糖,能哄得人团团转;硬的时候像钢铁,把那些不听话的大臣收拾得服服帖帖。
可是呢,整个朝廷又被各种各样的腐朽和守旧思想给绑住了手脚,想改革又扭扭捏捏的,就像一个穿着紧身衣的胖子想跳舞,动作既难看又不灵活。
再说说那些西方列强,在书里他们就像是一群贪婪的狼,围着晚清这块“大肥肉”流口水。
什么英法联军啊,八国联军啊,一个个张牙舞爪地扑过来。
他们用坚船利炮轰开了晚清的大门,还美其名曰“通商”。
其实呢,就是想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大仓库,把各种好东西都搬走。
这让我想起一个画面,晚清就像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结果突然来了一群强盗,抢粮食、抢牲口,还想把房子都占了。
而晚清那些官员呢,在面对列强的时候,有的吓得尿裤子,有的还想跟人家套近乎,就盼着能保住自己的乌纱帽,真是一群没骨气的家伙。
不过晚清也不是完全没有亮点。
在书里我看到了那些有识之士的挣扎和努力。
像林则徐虎门销烟,那简直就是晚清黑暗天空中的一道闪电。
他就像一个孤胆英雄,站在那里对着列强说“不”,那股子刚正不阿的劲儿,让人特别佩服。
还有后来的洋务运动,虽然最后有点不伦不类的,但是好歹也是那些开明人士想要学习西方先进东西、拯救国家的尝试。
就好比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开始尝试吃一些新药,虽然不能马上把病治好,但至少是一种求生的欲望。
经济上晚清也是一团乱麻。
传统的农业经济被列强的商品冲击得七零八落,就像一艘破船在惊涛骇浪里飘摇。
但是呢,在一些沿海城市又开始出现了一些近代化的商业萌芽,就像石头缝里冒出来的小草,虽然弱小但是充满生机。
那些外国洋行在城市里趾高气昂地开着,中国的商人在夹缝中求生存,又要和外国商人斗智斗勇,又要应对朝廷那些乱七八糟的政策。
剑桥晚清中国史摘抄笔记(3篇)
第1篇一、引言《剑桥晚清中国史》是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晚清时期(1840-1911年)历史的著作。
本书由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撰写,于1978年首次出版。
本书以严谨的学术态度,运用大量历史资料,对晚清时期的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
以下为本书的部分摘抄笔记。
二、社会变革1.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导致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清政府为了抵御外敌,开始进行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3. 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逐渐崛起,成为中国近代化的推动力量。
4. 清末民初,社会阶层结构发生变化,新兴的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5. 清末社会风气逐渐开放,人们开始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社会观念发生重大变革。
三、政治变革1.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进行一系列政治改革,如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革科举制度等。
2. 光绪年间,戊戌变法试图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但由于种种原因,变法最终失败。
3. 20世纪初,立宪派和革命派展开激烈的政治斗争,清政府逐渐失去民心。
4. 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5. 民国初年,政治动荡不安,各派势力争夺权力,导致国家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四、经济变革1.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2. 清末民初,民族工业逐渐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化的经济基础。
3. 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逐渐改善。
4. 金融业逐渐发展,为近代化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5. 民国时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工商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五、文化变革1.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冲击。
2. 清末民初,新文化运动兴起,倡导民主、科学、民族主义等新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批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国晚清史在现代史学研究中难以诉说清楚。
由费正清、刘广京主编的《剑桥中国晚清史》一书,为我国历史研究者带来了独到的见解。
这部史书赋予了历史的中立性,将晚清与清朝前期的中国视作一个整体,比较客观地再现了晚清的历史真相。
这部史书揭示了中国晚清一段真实的历史,具有独到、理性的分析和研究。
作者以西方人的视角阐述了晚清百年来的衰落、失败与灾难,无不令人痛之切和恨之深。
一般读者大都比较了解晚清一百年来的历史浩劫,都能如数家珍地说出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和百日维新等重大历史事件。
这部史书不是要我们了解曾经发生了什么事,而是以历史考证
的角度,从不同视角研究历史的真相和被史书遮蔽的一些东西。
总体来说,这部史书还是比较通俗易懂的,上卷笔墨主要用于渲染第一、二次鸦片战争带给中国的巨大灾难。
首先,介绍了1800年前后满洲、蒙古、新疆和西藏等地的情况,阐明了清王朝衰落与叛乱的根源,如人口的压力及其导致的后
果、嘉庆的改革、漕运危机、货币与税收制度的混乱、中央的软弱、学术界的新趋势。
其次,阐述了广州贸易和鸦片战争,详细讲述了广州贸易特点、贪污腐化、公所基金、英中垄断商人、垄断制的告终、鸦片贸易、律劳卑事件、广州查封鸦片导致的战争,以及战争的第一阶段、赎回广州、战争的最后阶段、签订《南京条约》等内容。
最后,详细论述了各种不平等条约制度的形成、太平军叛乱、中俄关系、清朝统治在蒙古和新疆等地的全盛时期、清代的中兴、自强运动、1900年以前的基督教传教活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
晚清时期不仅有外国列强入侵带来的重大灾难,还有太平天国和其后的捻军造成的创伤,内忧外
患导致晚清时期中国的积弱积贫状况。
晚清在蒙古、新疆和西藏也取得过辉煌的战果,收复边疆和失地,晚清统治阶级功不可没。
这本史书颠覆了历史线条化的教条式书写方式,作者让读者明白,所谓疆域问题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历史的书写从来就没有公正可言。
我们常常将晚清的落后、失败和血泪都一股脑推到统治集团身上,让他们成为历史和国家的罪人。
这样笼统的归类是失之偏颇的。
同治、光绪、恭亲王、文祥等大清皇帝和满洲大臣曾踌躇满志,汉族官员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等名臣老将也为了国家的生死存亡自强不息,在内忧外患的历史窘境中奋发图强。
在那个蜕变阵痛时期,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等都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推进因素,但不能因此否认晚清政府所作的努力。
现代中国能从晚清贫弱的现状走向富强,其实也是建立在晚清一大批有志之士的不断努力和奋斗基础之上的。
总之,《剑桥中国晚清史》可能会改变一些人对于中国晚清历史的认识,从更全面的视角重新观照那段历史,重新认识那段历史中的人和事。
一次对中国晚清史的全面书写
——评《剑桥中国晚清史》
吉林省大安市乐胜中学
金贵方
仳仳
DOI:10.16412/ki.1001-8476.2018.17.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