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雏鸡解剖生理学——消化道、免疫系统、卵黄囊
(医学课件)鸡的解剖
![(医学课件)鸡的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cab26d77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8c.png)
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是循环系统最微小的部分,负责 交换氧气和营养物质。
04
鸡的生殖与繁育
鸡的繁殖方式
自然交配
鸡群中公鸡与母鸡交配,产卵受精,自然繁殖。
人工授精
通过采集公鸡精液,用人工方法将其输送到母鸡体内,使其受孕。
鸡的孵化与育雏
自然孵化
母鸡孵化卵,约需21天时 间,期间需保持适宜的温 度和湿度。
气管
气管是呼吸系统的一部分,负责将 空气从鼻腔引导到肺部。
肺
肺是呼吸系统的核心,是氧气和二 氧化碳交换的场所。
鸡的循环系统
心
心是循环系统的核心,负责泵血,将血液 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动脉
动脉是循环系统的一部分,负责将血液从 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静脉
静脉是循环系统的一部分,负责将血液从 全身各个部位输送回心脏。
雌性生殖器官
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 等,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 和分泌雌性激素。
生殖过程
包括交配、产卵、孵化等 阶段,受季节和光照等因 素影响。
02
鸡的骨骼与肌肉
鸡的骨骼结构
鸡的骨骼分为头骨、脊柱、肋骨、胸骨 和鸡腿骨等几部分。
鸡腿骨包括股骨和胫骨,支持鸡的腿部 运动。
肋骨和胸骨构成鸡的胸廓,保护心脏和 肺等重要器官。
头骨包括颅骨和上、下颌骨,形成鸡的 头部骨架。
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和尾椎组成, 支撑着鸡的身体。
鸡的肌肉分布
鸡的肌肉主要分为头颈部肌肉、躯 干肌肉和四肢肌肉。
躯干肌肉包括胸肌和背肌,支撑身 体并维持平衡。
头颈部肌肉包括颈肌和舌肌,控制 鸡的头部活动和采食。
四肢肌肉包括大腿肌肉和小腿肌肉 ,控制鸡的腿部运动和行走。
家禽生理结构—家禽的内脏器官(动物解剖生理课件)
![家禽生理结构—家禽的内脏器官(动物解剖生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4612fc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b9.png)
(一)消化系统
1、消化管
由喙、口咽、食管、嗉囊、胃、肠、泄殖腔组成。
(一)消化系统
1、消化管
由喙、口咽、食管、嗉囊、胃、肠、泄殖腔组成。
小肠:较长,杂食性鸟类很发达
大肠:盲肠一对,位于小肠与大肠 交界处。鸟类的大肠很短,不贮存 粪便,有利于减轻飞行重量。
(一)消化系统
1、消化管
由喙、口咽、食管、嗉囊、胃、肠、泄殖腔组成。
是鸟类的发声器官; 有的鸟还形成鸣管泡。鸟类吸气、呼气时均能发声。
(二)呼吸系统
(二)呼吸系统
肺弹性很小,体积不大,紧贴于体腔背部肋骨之间,由各级分支的气 管形成彼此相同的网状管道系统构成。
气囊是鸟类特有呼吸器官,共9个,分别为颈气囊1个、锁骨间气囊1 对、前胸气囊1对、后胸气囊1对和腹气囊1对。气囊分布于内脏与气管 之间,有的气囊分出的小管通入肌肉、皮下和骨髓腔内。鸟类的气囊除 参与呼吸外,雄性鸟的腹气囊紧贴睾丸,使睾丸能维持较低的温度,保 证精子的正常生成和发育。
肛门:开口于泄殖腔。泄殖腔的背面 有一特殊的腺体,称腔上囊,随年龄 增长而缩小,可作测定年龄的指标。 同时它也是鸟类重要的中枢免疫器官, 参与体液免疫。
(一)消化系统
2、消化腺
消化腺主要由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等组成。
唾液腺:主要分泌粘液润湿食物,便 于吞咽,一般不含消化液. 肝脏:一般分两叶。一般右叶大于左 叶。
家禽的解剖生理特征
动物解剖生理
家禽的内脏解剖生理特征
(一)消化系统
1、消化管
由喙、口咽、食管、嗉囊、胃、肠、泄殖腔组成。
喙:是消化道最前端的开口,是鸟类的特征 之一,其形状、结构随食性和生活方式的不 同而略有差异。鸟类无牙齿,食物靠吞进消 化道内贮存和碎解。
畜禽解剖学——消化系统
![畜禽解剖学——消化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fcd0966d4a7302768e993982.png)
1.腮腺
位于耳的下方,下颌骨后缘,为不 正四边形。腮腺管起于腺体前缘,经下 颌向前延伸,至下颌骨血管切迹处绕至 面部,随同面动脉一起沿咬肌前缘向上 延伸,穿过颊肌,开口于颊粘膜上的颊 粘膜乳头。
2.下颌腺
马的下颌腺呈月牙形,位于下颌骨内侧;其 后部被腮腺覆盖,下颌腺管在下颌支内侧前行,开 口于舌下肉阜。牛下颌腺发达,腺体下缘达下颌间 隙与对侧腺体几乎相接,呈V字形。
⒊ 牛、羊胃
牛、羊的胃为复胃或多室胃,由瘤 胃(第l胃)、网胃(第2胃)、瓣胃(第3胃)和 皱胃(第4胃)组成。前3个胃又称为前胃, 粘膜面无腺体。仅皱胃为有腺胃,也称 真胃。
①.瘤胃
最大,占腹腔的3/4。瘤胃向左、 右稍压扁,前后伸长。左侧面贴腹壁称 为壁面,右面与其他内脏相邻称为脏面。 瘤胃表面有明显的前沟、后沟、不太明 显的左纵沟和右纵沟。纵沟将瘤胃分成 背囊和腹囊。前沟和后沟很深,形成瘤 胃房(前囊)及瘤胃隐窝(腹囊前端)、后背 盲囊及后腹盲囊。
l. 鼻咽部
位于软腭背侧,为鼻腔向后的直接延 续,前方有两个鼻后孔通鼻腔,两侧壁 上各有一个咽鼓管咽口,经咽鼓管与中 耳相通。马的咽鼓管在颅底和咽后壁之 间出现膨大,形成咽鼓管囊。
2.口咽部
又称咽峡,位于软腭和舌根之间, 前方由软腭、腭舌弓(由软腭到舌根两侧 的粘膜褶)和舌根构成的咽口与口相通, 后方与喉咽部相通。其侧壁粘膜上有扁 桃体窦以容纳扁桃体,马无明显扁桃体 窦,腭扁桃体位于舌根与腭舌弓交界处。
食管沟
由两个隆起的粘膜厚褶组成,后者称为食管沟 唇,沟唇起于瘤胃贲门,沿瘤胃及网胃右侧壁下 行,达网瓣胃口。
两唇稍呈交叉状,当幼畜吸吮乳汁 或水时,可通过食管沟两唇闭合后形成 的管道,经瓣胃底直达皱胃,随着牛年 龄的增大、饲料性质的改变,食管沟闭 合的机能逐渐减退。
《鸡的解剖生理》课件
![《鸡的解剖生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1ec946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cc.png)
内脏器官
消化系统
鸡的消化系统是其获取营养的关键,了解其内脏器官的功能和结构有助于优化饲养管理。
呼吸系统
鸡的呼吸系统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学习其解剖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鸡的呼吸过程。
外部结构1头部Fra bibliotek征鸡的头部特征包括嘴巴、眼睛和冠羽等,每个部位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外观。
2
羽毛鳞片
鸡的羽毛鳞片结构使其具有保护和调节体温的功能,了解其外部结构能更好地理 解鸡的生理适应能力。
3
四肢特征
鸡的四肢结构与其行动和生活方式密不可分,探索其外部结构可以揭示其生态适 应特点。
《鸡的解剖生理》PPT课 件
鸡的解剖生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将从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 和呼吸系统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
鸡的解剖结构
骨骼系统
鸡的骨骼结构是其支撑体形和保护内脏的基础,了 解鸡的骨骼系统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解剖特点。
肌肉系统
鸡的肌肉系统决定了其运动能力和飞行特点,深入 研究鸡的肌肉结构可以揭示其解剖与运动之间的关 系。
鸡的胚胎发育图解
![鸡的胚胎发育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0ef4cd8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4c.png)
鸡的胚胎发育图解胚胎发育图解未受精蛋未受精蛋种蛋常被称为“卵黄”的部分,实际上只是一个细胞,即雌性生殖细胞或卵子。
卵黄绝大部分是营养物质,细胞核和大部分细胞质集中为一个不规则的小白点,浮于卵黄上面和卵黄膜的下面,如图中箭头所示。
这种蛋虽经孵化但不能发育,称未受精蛋。
受精蛋鸡的卵子在输卵管的漏斗部与精子相遇而受精,受精卵在母体滞留期间不断分裂,到种蛋产出体外时已分裂成一团细胞,此时为胚胎发育的囊胚期。
从正面看囊胚像覆盖在卵黄表面的圆盘,中央为明区,边缘为暗区,通常称为胚盘。
受精蛋第一胚龄照蛋第一天:受精卵经过24小时的孵育,胚盘变大变厚,明区和暗区同时增大,在卵黄上可见到椭圆形的盾称为胚盾,是未来的胚区。
第二天:胚盘已扩展一倍并被红色的血管围成樱桃形或椭圆形,这些血管即胚胎的卵黄囊循环的边缘血管第一胚龄解剖缘窦。
胚盘中心有一变曲的透明体一一胚胎,透明体中可见一搏动着的小红点,即原始心脏。
第三天:由孵化的第一天开始,蛋白中的水分通过半透性卵黄膜向卵融合而主要存在于胚区。
胚胎与伸展的卵黄囊血管形似蚊子,白冗种蛋通过照视可见蚊状的血官区,俗称“蚊虫珠”。
第四天:卵黄体积继续增大,颜色变淡, 卵黄囊血官包围卵黄近1/3, 由于卵黄液化气体父换。
照蛋时卵黄不易转动,胚与卵黄囊血管形似蜘蛛,俗称“小蜘蛛”。
尿囊个很小的水泡,眼睛开始沉积黑色第五天:胚胎被包围在一个透明的水泡(羊膜)中,羊膜充满羊水,胚体弯曲,时可见到眼睛的影子,俗称“单珠”或“黑眼”。
肉眼已可见到尿囊,直径6毫米左第六天:尿囊增长迅速,天之增长了约4倍,尿囊血官系统迅速发育,已经覆盖羊膜与部分卵2/3以上。
胚体已初具翼和腿的外型,已眼睛黑色素更多,照蛋可见头部与躯干部两个小圆团,第七天:卵黄体积达到最大程度,以后将逐渐缩小,卵黄囊虽然也增大,仍有1/4卵黄未被覆盖;尿囊比第6天增长约两倍;胎儿的外形已具备禽类的特点,头和眼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前后肢分化明显,胎儿的透明度开始降低,胚胎半沉半浮横第六胚龄照蛋俗称“双珠”。
动物解剖生理03-教学重点_72
![动物解剖生理03-教学重点_72](https://img.taocdn.com/s3/m/9e665daa3c1ec5da51e2706d.png)
12.2 鸡的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征教学重点鸡的消化系统是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管包括口、咽、食管、嗉囊、腺胃、肌胃、小肠、大肠、泄殖腔和肛门;消化腺主要包括肝脏和胰腺。
1.口咽:口腔和咽腔是直接相通的,它没有唇、齿、软腭和舌肌。
鸡和鸽的喙是尖锥形的,表面是坚硬的角质,方便啄食;鸭和鹅的喙是长扁形的,表面是柔软的蜡膜,边缘是锯齿状的横褶,在水中采食时能起到过滤作用。
口咽顶壁中部有一裂隙,叫鼻后孔。
2.食管和嗉囊:鸡的食管很宽大,富有弹性。
刚开始的位置是在气管的背侧,然后转到右侧与气管并行。
胸段食管位于两肺之间,心脏的背侧。
食管黏膜可以分泌黏液,这有利于较大的的食物通过。
鸡食管在胸前口处有一膨大,我们称为嗉囊;鸭、鹅没有真正的嗉囊,只是扩大成纺锤形结构。
嗉囊的主要功能是贮存食物,里面的黏液通过浸泡可以软化食物.3.腺胃和肌胃:腺胃又叫前胃,在腹腔的右侧,两个肝叶之间,呈纺锤形。
通过贲门连接食管,后面是肌胃。
腺胃黏膜表面分布乳头。
腺胃可以推动食物来回移动。
肌胃又叫砂囊,呈双面凸的圆盘状,位于腹腔偏左,前面腹侧是肝脏。
肌胃的肌层很发达,但内腔较小。
肌胃不分泌胃液,内容物很干燥,里面含有砂石。
当肌胃强烈收缩时,里面的砂石就能起到代替牙齿研磨食物的功效,所以在鸡的育成期喂给一定的砂石,有利于提高鸡对饲料的消化利用,还能补钙。
肌胃的黏膜面覆盖着一层黄白色、容易剥离的角质膜。
这层角质膜是一味中药,叫鸡内金,它主要的功能是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4.小肠: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十二指肠起始于幽门,向后延伸形成降袢,再折返回来,形成升袢。
两个袢间的是胰腺。
向后是空肠。
空肠由多个肠袢组成,被空肠系膜悬吊于腹腔右侧。
空肠中部有一小突起叫卵黄囊憩室,是胚胎时期卵黄囊柄的遗迹。
回肠和盲肠等长,两者间有韧带相连。
所以空、回肠间的分界是以展平的盲肠顶端之间连线为标志。
小肠黏膜分布有肠腺,但没有十二指肠腺。
5.大肠:大肠分盲肠和直肠。
鸡胚胎发育图解汇总精选
![鸡胚胎发育图解汇总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f6b15d3bb9f3f90f77c61b9a.png)
鸡的胚胎发育图解胚胎发育图解未受精蛋种蛋中平时被称为“卵黄”的部分,本质上可是一个细胞,即雌性生殖细胞或卵子。
卵黄绝大部分是营养物质,细胞核和大部分细胞质集中为一个不规则的小白点,浮于卵黄上面和卵黄膜的下面,如图中箭头所示。
这种蛋虽经孵化但不能够发育,称未受精蛋。
未受精蛋受精蛋鸡的卵子在输卵管的漏斗部与精子相遇而受精,受精卵在母体内滞留期间不断分裂,到种蛋产出体外时已分裂成一团细胞,此时为胚胎发育的囊胚期。
从正面看囊胚像覆盖在卵黄表面的圆盘,中央为明区,边缘为暗区,平时称为胚盘。
受精蛋第一天:受精卵经过 24 小时的孵育,胚盘变大变厚,明区和暗区同时增大,在卵黄上可见到椭圆形的盾称为胚盾,是未来的胚区。
第一胚龄照蛋第一胚龄解剖第二天:胚盘已扩展一倍并被红色的血管围成樱桃形或椭圆形,这些血管即胚胎的卵黄囊循环的边缘血管 ----缘窦。
胚盘中心有一变曲的透明体 ----胚胎,透明体中可见一搏动着的小红点,即原始心脏。
第二胚龄照蛋第二胚龄解剖第三天:由孵化的第一天开始,蛋白中的水分经过半透性卵黄膜向卵黄中搬动,使卵黄中水分含量大增,新进来的水分其实不与卵黄液全仙交融而主要存在于胚区。
胚胎与伸展的卵黄囊血管形似蚊子,白壳种蛋经过照视可见蚊状的血管区,俗称“蚊虫珠”。
第三胚龄照蛋第三胚龄解剖第四天:卵黄体积连续增大,颜色变淡,卵黄囊血管包围卵黄近 1/3 ,由于卵黄液化膨胀的压力,使卵黄囊血管紧贴于内壳膜,可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照蛋时卵黄不易转动,胚与卵黄囊血管形似蜘蛛,俗称“小蜘蛛”。
尿囊是一个很小的水泡,眼睛开始聚积黑色素。
第四胚龄照蛋第四胚龄解剖第五天:胚胎被包围在一个透明的水泡(羊膜)中,羊膜内充满羊水,胚体波折,眼睛黑色素大量聚积。
卵黄囊已包围 1/2的卵黄,照蛋时可见到眼睛的影子,俗称“单珠”或“黑眼”。
肉眼已可见到尿囊,直径 6 毫米左右。
第五胚龄照蛋第五胚龄解剖第六天:尿囊增加迅速,一天之内增加了约4 倍,尿囊血管系统迅速发育,已经覆盖羊膜与部分卵黄,但较卵黄囊血管细;卵黄囊血管分布在卵黄面积达2/3 以上。
初生雏鸡解剖生理学——消化道、免疫系统、卵黄囊
![初生雏鸡解剖生理学——消化道、免疫系统、卵黄囊](https://img.taocdn.com/s3/m/2fe66a22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8.png)
初生雏鸡解剖生理学——消化道、免疫系统、卵黄囊初生雏鸡解剖生理学——消化道、免疫系统、卵黄囊一、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初生雏鸡体温较成年鸡低2℃-30℃,4日龄后开始有所上升,10日龄才接近成年鸡的体温,到20日龄体温调节机能发育逐步完善,才能保持体温处在恒定的状态。
1日龄雏鸡低限致死体温为15.4~-15.8℃,日龄越小,对低体温耐受力越强,但御寒力则相反,成年鸡在-50℃的环境中能耐受1小时,而1日龄雏鸡IO℃—15℃的环境温度就是致死温度,如果温度是逐步下降,即使25℃的环境,也能使幼雏死亡。
初生雏鸡的高限致死体温为45℃-47.8℃。
因此,适宜的环境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
尤其对弱雏,适当提高育雏温度更有好处,1—7日龄37℃-36℃。
二、消化器官容积小发育快初生雏鸡消化道容积小(尤其是胃),肌胃研磨力弱,消化道又缺乏某些消化酶,消化力差。
但初生雏鸡消化器官发育快,各器官的相对重量达到峰值的时间:肌胃为4-5日龄,胰脏为9日龄,小肠为7日龄。
成鸡消化道全长(从喙角至泄殖腔)210cm,雏鸡20日龄消化道全长达到85cm,为成鸡的40.5%。
在20日龄以内,十二指肠长度增长最快,已达12cm,为成鸡(20cm)的60%。
盲肠长度增长最慢,仅为成鸡的28.57%,回肠和空肠长度已达49cm,为成鸡(120cm)的40.8%。
如鸡从小就饲喂磨得很细,缺乏粗纤维和砂石的饲料,肌胃振幅小,收缩力弱,肌胃发育不良,体积小,肌胃腔容积小,使饲料停留于腺胃中,导致腺胃扩张。
如误食大量粗纤维或砂石,又可导致肌胃阻塞。
因此,雏鸡饲料应有一定粗纤维,但不能过多。
三、消化器道菌群结构尚未定型禽类肠道某些区域的一些微生物菌数每克粪便可超过1000亿个,菌群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嗜酸性乳酸杆菌,另一类是游离于肠腔的细菌群,如乳酸杆菌成为鸡消化道的优势群体,一些病原菌很难在消化道内定植和增殖。
据报道,雏鸡出生后48-60小时,嗉囊、十二指肠中乳酸杆菌急增成为优势菌群,而小肠中段和盲肠较低,7日龄后,乳酸杆菌在整个小肠形成优势,到16日龄形成菌群平衡。
[课件]鸡的生理解剖特点PPT
![[课件]鸡的生理解剖特点PPT](https://img.taocdn.com/s3/m/1f30db0a647d27284b7351db.png)
专业的
道德的
效益的
北京康牧与世界同步
运动系统和被皮
头骨
头骨相对较小。颅骨在雏禽孵出后,较早就 愈合成一整体;颅骨也是含气骨,其气腔与中耳 腔相通。一对眼眶大而深,左右之间以筛骨的垂 直板形成眶间隔。
专业的
道德的
效益的
北京康牧与世界同步
运动系统和被皮
前肢骨 前肢的肩带部具有完整的三骨,肩胛骨、锁骨、乌 喙骨,彼此紧密连结,并通过乌喙骨连结于胸骨。左右 两锁骨的下端则互相长合,因此常又合称为叉骨。 前肢的游离部成为翼,分三段,平时折迭成“乙” 字形。第一段是臂骨,在近端有一大的气孔。第二段是 前臂骨,尺骨较粗并略长,桡骨较细。第三段相当于家 畜的前脚,变化较大:腕骨只保留两个,掌骨保留第二 、三、四掌骨,并互相愈合,第二掌骨很小;指骨有三 ,第二、三指骨各有两枚指节骨,第四指骨只有一枚指 节骨,鸭鹅的第三指骨有三枚指节。
专业的
道德的
效益的
北京康牧与世界同步
禽的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喉 禽的喉分前喉和后喉,前喉由环状软骨和两个 杓状软骨组成,环状软骨相当于哺乳动物的环状 软骨与甲状软骨的合并体,无会厌软骨和甲状软 骨,无声带,不能发音,后喉又叫鸣管,是禽的 发音器官。
专业的
道德的
效益的
北京康牧与世界同步
禽的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专业的
道德的
效益的
北京康牧与世界同步
禽的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肺
三级支气管不仅本身彼此吻合,头尾相连, 构成弯曲的环状支气管回路,而且还有短的吻合 支沟通附近的次级支气管,少数甚至直接开口于 初级支气管。每条三级支气管壁被许多辐射状排 列的肺房所穿通,肺房是不规则的球性腔,其深 层是广泛的弹性纤维网。肺房底壁形成一些小隐 窝,即漏斗,由此导入呼吸毛细管网,呼吸毛细 管是气体交换区,相当于哺乳动物的肺泡,其中 存在网状纤维支架和大量的毛细血管。丰富的毛 细血管和呼吸毛细管紧密缠绕在一起,形成气体 交换区。
家禽鸡解剖实践报告总结(2篇)
![家禽鸡解剖实践报告总结(2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8a1748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b.png)
第1篇一、引言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家禽养殖已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鸡作为常见的家禽之一,其解剖结构对于养殖、疾病防治及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鸡的内部结构,提高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我们进行了家禽鸡解剖实践。
以下是本次实践的总结。
二、实践目的1. 了解鸡的解剖结构,掌握鸡的器官分布。
2. 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3. 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践内容1. 鸡的外部结构观察(1)头部:鸡的头部呈圆锥形,主要由喙、眼、耳、鼻等组成。
喙用于啄食,眼和耳用于感知外界环境。
(2)颈部:鸡的颈部细长,肌肉发达,有利于其灵活转动头部。
(3)胸部:鸡的胸部宽大,肌肉丰富,为飞行提供动力。
(4)腹部:鸡的腹部较小,肌肉较少,有利于减轻体重。
(5)尾部:鸡的尾部较短,由尾羽和尾脂腺组成。
2. 鸡的内部结构解剖(1)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泄殖腔。
口腔内有牙齿,用于咀嚼食物;胃分为腺胃和肌胃,腺胃分泌胃液,肌胃具有磨碎食物的功能;小肠和大肠负责吸收营养和排泄废物。
(2)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鸡的呼吸系统具有双重呼吸功能,即气囊辅助呼吸。
(3)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心脏分为四个腔室,即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4)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和泄殖腔。
肾脏负责排泄废物和调节水分平衡。
(5)生殖系统:包括睾丸、卵巢、输卵管、子宫和泄殖腔。
雄性鸡的睾丸产生精子,雌性鸡的卵巢产生卵子。
(6)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脑干、脊髓和神经。
神经系统负责调节鸡的运动、感知和反应。
(7)内分泌系统:包括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和胰岛等。
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调节鸡的生长、发育和代谢。
四、实践过程及结果1. 实践过程(1)观察鸡的外部结构,记录各部位名称和功能。
(2)对鸡进行解剖,观察内部结构,记录各器官名称、位置和功能。
(3)分析鸡的器官结构特点,探讨其与生活习性的关系。
《鸡体器官生理图解》课件
![《鸡体器官生理图解》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6f41f43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58.png)
更新频率:定期更新课件内容,以保持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评价方法
内容质量:评估PPT课件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可靠性。 视觉效果:评估PPT课件的视觉设计、排版、图片和图表的质量。 互动性:评估PPT课件的互动性,如嵌入的视频、动画、测验等。 用户友好性:评估PPT课件的易用性和用户友好性,包括导航、搜索功能等。
鸡体器官生理图解PPT 课件
汇报人:PPT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01
鸡体器官生理图解概 述
02
鸡体器官生理图解内 容
03
PPT课件制作技巧
04
PPT课件使用技巧
05
PPT课件评价与反馈
06
添加章节标题
鸡体器官生理图 解概述
课件简介
鸡体器官生理图解概述
课件内容:鸡体器官生理图解,包括心脏、肝脏、肾脏、肺、胃、肠等器官的生理功能、结构特点、 疾病防治等
肝脏:位 于腹腔内, 负责解毒 和代谢
肾脏:位 于腹腔内, 负责排泄 和调节水 盐平衡
肠道:位 于腹腔内, 负责消化 和吸收营 养物质
骨骼:支 撑身体, 保护内脏, 参与运动
PPT课件制作技 巧
文字设计
字体选择: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字 体,如标题使用粗体,正文使用宋 体
颜色搭配:根据背景色选择合适的 文字颜色,如白色背景使用黑色文 字,黑色背景使用白色文字
鸡体器官生理功能
心脏:为鸡体提供血液供 应,维持生命活动
肝脏:参与糖、脂肪、蛋 白质等物质的代谢,解毒
肾脏:排泄废物,维持体 内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肺:进行气体交换,维持 鸡体呼吸
胃:消化食物,吸收营养 物质
鸡的组织-结构及解剖(精)
![鸡的组织-结构及解剖(精)](https://img.taocdn.com/s3/m/1579e69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37.png)
鸡的组织-结构及解剖(精)鸡是世界上最早被驯化的家禽之一,它们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养殖场中。
鸡的组织结构和解剖是了解其生物学和解剖结构的重要方面。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鸡的组织结构和解剖进行详细的探讨。
鸡的组织结构细胞与组织鸡的体内包含许多类型的细胞和组织。
其中最常见的是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神经细胞、皮肤细胞、消化系统细胞、呼吸系统细胞、泌尿系统细胞和生殖细胞。
这些细胞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组织,如骨骼肌、心脏、神经系统、皮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
鸡的骨骼肌组织与其它家禽和哺乳动物的肌肉组织相似,表现出明显的横纹肌特征。
它由许多由肌纤维束组成的肌肉束构成,肌肉束通过肌腱与骨骼相连。
由于鸡的活动水平较高,鸡的肌肉组织相对较发达。
器官鸡的各个器官之间紧密相连,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身体系统。
鸡的主要器官包括心、肝、肾、胃、盲肠和生殖器官。
鸡的心脏位于胸部,由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组成。
鸡的心脏大小相对较小,但其心跳速度较快,通常在每分钟200-400拍。
鸡的肝脏位于心脏的下方,是体内最大的器官之一。
肝脏有多种功能,包括代谢和储存葡萄糖、制造蛋白质、分解有害物质以及生成胆汁。
鸡的肾脏位于腹部,肾脏的主要功能是过滤和排泄体内的废物和多余水分。
鸡的胃位于肝脏的下方,由四个不同的部分组成。
胃主要的功能是消化食物,将食物分解成更小的粒子,这些粒子随后通过肠道被吸收。
鸡的盲肠位于肠道的末端,是一种不断分泌消化液的盲管。
盲肠的主要功能是分解植物纤维素,并在其中生长许多有益的菌群。
鸡的生殖器官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和雄性器官。
鸡的生殖器官结构因其性别而异。
血液循环系统鸡的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鸡的心脏主要由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构成。
血液被送到心房后,通过心室分别被推送到肺部和全身。
在肺部,血液从心脏流出,经过肺毛细血管被氧合,然后返回心脏。
在全身,血液向组织输送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废物。
《鸡的消化生理》课件
![《鸡的消化生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209fc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12.png)
提高鸡消化系统健康的措施
选择健康的种鸡和种蛋
从健康的种鸡场引进种鸡和种蛋,减少垂直 传播的疾病。
建立严格的检疫和隔离制度
对新引进的鸡进行隔离检疫,确保无疾病后 方可混群饲养。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提供充足的运动空间 ,促进鸡的健康成长。
定期监测和检测
对鸡群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和疾病检测,及 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胃酸分泌
鸡的腺胃分泌盐酸和胃蛋白酶,以帮助消化蛋白质。这些酸可以杀灭食
物中的有害微生物,并激活胃蛋白酶原,使其成为胃蛋白酶。
03
消化过程
食物在胃中被进一步分解,特别是蛋白质被胃蛋白酶分解成更小的肽和
氨基酸。这些肽和氨基酸随后被吸收到血液中,用于鸡的生长、发育和
其他生理活动。
肠道消化
肠道结构
水分吸收
采食活动较少。
口腔消化
咀嚼和吞咽
鸡没有牙齿,所以它们在口腔中 无法咀嚼食物。食物在口腔中被 唾液湿润后,通过喉咙被吞入食 道。
唾液分泌
鸡的唾液中含有消化酶,可以帮 助分解食物中的淀粉和糖类。
胃部消化
01
胃的种类
鸡有两个胃,一个是腺胃,一个是肌胃。腺胃分泌消化酶,肌胃通过其
强壮的肌肉来磨碎食物。
02
通过腺胃分泌的消化液,如胃酸和消化酶 ,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使其分解为更小 的分子,如氨基酸、单糖和脂肪酸。
吸收
排泄
食物经过小肠时,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血 液,供给鸡体各组织器官的需要。
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在大肠形成粪便 ,经肛门排出体外。
鸡消化系统的特点
独特的喙结构
鸡的喙是适应其啄食习性的重要结构 ,能够快速准确地捕捉和啄食食物。
鸡的消化生理ppt课件
![鸡的消化生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51a3ddc8d376eeaeaa3181.png)
猪断奶前后小肠的结构和功能变化
• 绒毛高度 • 隐窝深度 • 吸收能力
(绒毛萎缩) (隐窝增生)
• 乳糖酶活力 (蔗糖酶、麦芽糖酶)
(丙氨酸)
• 致病菌数量
• 被动免疫功能
(大肠杆菌、轮状病毒)
2日龄
10日龄
21日龄
24日龄
大肠与消化
• 大肠可分为两条盲肠、一条直肠。 • 盲肠PH6.5~7.5,食糜需经6~8小时排出。部分纤维 素和其他糖类被细菌等微生物发酵之后,产生乳酸、乙 酸等低级脂肪酸,可被大肠粘膜吸收;细菌也能分解蛋 白质、多种氨基酸及尿素等含氮物质,产生氨、胺类及 有机酸;还能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 • 大肠粘膜没有绒毛。 • 直肠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电解质、盐类。
腺胃与消化
• 饲料对嗉囊和胃壁的机械刺激作用,可引起 较多的胃液分泌。
• 腺胃体积小,食物停留时间短,所以胃液的消 化作用并不在腺胃,而主要在肌胃内进行。
肌胃与消化
• 肌胃又叫砂囊,是家禽特有的器官,肌胃不 分泌胃液。 • 肌胃的磨碎作用:一是靠肌肉强有力的收缩; 二是靠肌胃内一层很厚而结实的黄色角质膜 (也称内金);三是靠采食时吞进的砂砾。 • 肌胃的内容物相当干燥,含水量平均占 44.4%,酸度约pH2~3.5。
肠绒毛:由黏膜上皮和固有膜向肠腔突出形成
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的指状突起,密集排列形成纹状缘
模式图
光镜图
黏膜上皮包含的六类细胞
• 吸收细胞 • 杯状细胞 • 潘氏细胞 • 未分化细胞
• 内分泌细胞
• 微皱褶细胞
①柱状细胞②纹状缘③基膜
吸收细胞游离面电镜图
①杯状细胞②淋巴细胞
隐窝光镜图
小肠上皮细胞的更新
《鸡的生理特点》word版
![《鸡的生理特点》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4db568e7c5da50e2534d7fd9.png)
鸡的消化系统鸡的消化器官在形态、构造和作用上都与家畜有显著不同(图19 )。
( 1 )口腔、咽、食管和嗦囊口腔:鸡无齿,上下领形成角质的咏,呈锥形。
咏是鸡的采食器官,饲料在口腔停留时间很短,在舌的协助下很快咽下进人食管并在嗦囊中停留。
咽:口腔与咽没有明显的界限,常合称口腔。
咽顶壁前部是鼻后孔,后部正中为咽鼓管漏斗,底壁是喉。
图19 鸡的消化器官简图1 .缘2 .鼻孔3 .口腔4 .气管5 .食管6 .嗦囊7 .腺胃8 .肝9 .胆囊10 .肌胃11 .胰12 .十二指肠13 .空肠14 .回肠巧.盲肠16 .直肠17 .泄殖腔18 .法氏囊19 .输卵管20 .卵巢唾液腺:存在于口腔和咽的勃膜下,不发达,含淀粉酶量很少,消化作用不大,只能湿润饲料,便于咽下。
食管和嗦囊:食管宽且易扩张,分颈段和胸段,颈段与气管同在颈部偏右侧皮下。
食管在胸前口前方形成嗦囊,因此,嗦囊是食管的膨大部。
嗦囊的功能是贮存食物,并根据胃的需要有节奏地把食物送进胃内,其分泌液无消化作用,仅起软化食物的作用。
( 2 )胃鸡的胃有前后两部分,前部为腺胃,后部为肌胃。
腺胃呈纺锤形,位于肝左右两叶之间的背侧,前与胸段食管相通,后与肌胃相接,且两者间的私膜形成中间区;腺胃内壁豁膜面上有乳头,是腺体的开口,能分泌胃液,用以消化蛋白质和矿物质;腺胃容积小,食物通过腺胃时,与胃液混合后立即进人肌胃。
肌胃是鸡特有的一种消化器官,因其中经常有吞食的沙砾,又称砂囊,位于腹腔左侧、肝后方两叶之间;肌胃的肌肉发达,质地坚硬,收缩力强,内壁是一层类角质膜(中药名为鸡内金),起保护膜的作用;胃内常有砂石,对吞人的食物起机械性磨碎的作用,鸡如果吃不到砂粒,消化能力便降低,所以鸡要经常补喂砂粒。
( 3 )肠和泄殖腔从胃中出来的酸性食糜在肠内与肠液、胰液、胆汁等混合,因此消化主要在肠内进行,但鸡的肠道短,容积小,食物通过快,这是鸡对营养物质消化率低的原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生雏鸡解剖生理学——消化道、免疫系统、卵黄囊
一、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
初生雏鸡体温较成年鸡低2℃-30℃,4日龄后开始有所上升,10日龄才接近成年鸡的体温,到20日龄体温调节机能发育逐步完善,才能保持体温处在恒定的状态。
1日龄雏鸡低限致死体温为15.4~-15.8℃,日龄越小,对低体温耐受力越强,但御寒力则相反,成年鸡在-50℃的环境中能耐受1小时,而1日龄雏鸡IO℃—15℃的环境温度就是致死温度,如果温度是逐步下降,即使25℃的环境,也能使幼雏死亡。
初生雏鸡的高限致死体温为45℃-47.8℃。
因此,适宜的环境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
尤其对弱雏,适当提高育雏温度更有好处,1—7日龄37℃-36℃。
二、消化器官容积小发育快
初生雏鸡消化道容积小(尤其是胃),肌胃研磨力弱,消化道又缺乏某些消化酶,消化力差。
但初生雏鸡消化器官发育快,各器官的相对重量达到峰值的时间:肌胃为4-5日龄,胰脏为9日龄,小肠为7日龄。
成鸡消化道全长(从喙角至泄殖腔)210cm,雏鸡20日龄消化道全长达到85cm,为成鸡的40.5%。
在20日龄以内,十二指肠长度增长最快,已达12cm,为成鸡(20cm)的60%。
盲肠长度增长最慢,仅为成鸡的28.57%,回肠和空肠长度已达49cm,为成鸡(120cm)的40.8%。
如鸡从小就饲喂磨得很细,缺乏粗纤维和砂石的饲料,肌胃振幅小,收缩力弱,肌胃发育不良,体积小,肌胃腔容积小,使饲料停留于腺胃中,导致腺胃扩张。
如误食大量粗纤维或砂石,又可导致肌胃阻塞。
因此,雏鸡饲料应有一定粗纤维,但不能过多。
三、消化器道菌群结构尚未定型
禽类肠道某些区域的一些微生物菌数每克粪便可超过1000亿个,菌群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嗜酸性乳酸杆菌,另一类是游离于肠腔的细菌群,如乳酸杆菌成为鸡消化道的优势群体,一些病原菌很难在消化道内定植和增殖。
据报道,雏鸡出生后48-60小时,嗉囊、十二指肠中乳酸杆菌急增成为优势菌群,而小肠中段和盲肠较低,7日龄后,乳酸杆菌在整个小肠形成优势,到16日龄形成菌群平衡。
盲肠从16-25日龄形成菌群优势,达到菌群平衡。
乳酸杆菌产生的乳酸及其它代谢产物能降低胃肠pH值,抑制肠道病原微生物的增殖,改善鸡体内环境,提高饲料转化率。
用乳酸杆菌制剂(如乳酶生等)治疗因菌群失调引起的各种下痢有良好效果。
微生物及其它代谢产物能使雏鸡肠壁厚度增加,更多的固有膜伸延到肠绒毛中央,淋巴组织增加,肠粘膜和粘膜下层的网状内皮细胞数量增加,从而增强肠粘膜抗感染能力和免疫应答力。
因此,严禁滥用抗生素,采用微生态制剂,保持雏鸡消化道正常菌群结构,有利于雏鸡正常生长发育。
四、酶系统发育不全
初生雏鸡的小肠淀粉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和糜蛋白酶分泌较少。
5日龄后,小肠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方能达到较高水平。
鸡的消化道无纤维酶,故雏鸡不能消化利用纤维素。
五、免疫系统发育不健全
初生雏鸡的免疫器官发育未成熟,70日龄后免疫应答达到成熟,免疫接种才能产生好的免疫效果。
鸡新城疫首次免疫是动员抗体形成,首免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免疫细胞参与基础
免疫,雏鸡眼后的哈氏腺集中了众多的免疫细胞,故首次免疫应采用点眼。
据报道,鸡新城疫首次免疫采用点眼的效力是饮水的四倍。
六、胆小怕惊,应激反应强烈
初生雏鸡从蛋壳内出生到大气中生活,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加上抓鸡、雌雄鉴别,以后的断喙、接种疫苗、消毒等异常刺激,尤其是运输过程中的搬移、摇动、噪声、空气流动、温度变化、断食断水等情况下,雏鸡会出现高脂肪酸血症。
鸡蛋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很少,在孵化过程中大部分被消耗,故初生雏鸡体内糖元储备极少。
应激作用下,雏鸡6—磷酸酶葡萄糖(一种糖元异生酶)活性增强,利用氨基酸合成糖元。
如给初生雏鸡补充葡萄糖,会降低6—磷酸酶葡萄糖的活性,从而降低雏鸡由氨基酸通过异生产生更多糖元的能力。
因此,初生雏鸡饲喂高碳水化合物饲料或添加葡萄糖,可提高雏鸡的血糖和肝糖元浓度,提高糖元储备,从而提高雏鸡成活率。
应激状态下,鸡体儿茶酚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而维生素C是合成二者的必须辅助因子。
应激时雏鸡肠、肝和白细胞中维生素C减少,造成雏鸡免疫应答力下降。
在正常情况下,家禽自身能合成维生素C满足需要。
出壳两周龄以内的雏鸡不能合成维生素C,只能通过饲料或饮水补充。
在应激状态下,每公斤饲料维生素C增加到100mg-150mg,能减轻应激反应的危害程度。
维生素E可以抑制体内产生过多的过氧化物,保护组织细胞免受过氧化物的伤害。
初生雏鸡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对维生素E的需求量大。
雏鸡饲料能量高,脂肪代谢强,产生大量过氧化物,消耗维生素E多。
在应激作用下,雏鸡饲料维生素正的供给量应增加三倍以上。
应激状态下对其他维生素的需求量亦增大,维生素A增加一倍,维生素K增加3倍,维生素B12增加一倍。
在应激因子的作用下,体内皮质激素释放量增加,这些化合物能使已成熟的和已分化的淋巴组织中的环腺苷酸含量增加,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降低。
初生雏鸡受应激作用,可使卵黄囊束周围的血管收缩,雏鸡对卵黄营养物质和卵黄抗体不能充分利用吸收。
因此,保持安定环境,防止各种应激因子的刺激,在初生雏鸡的饲养管理中具有特殊意义。
七、卵黄囊
在雏鸡出壳时,卵黄囊从蛋腔转入胚胎的腹腔内,卵黄囊的一端通过血管束与脐部相通,出壳后逐步萎缩,3—5日龄与脐部脱离。
另一端通过卵黄管开口于空肠。
出壳时卯黄囊重6.8克左右,干重4.1克,约占体重的13%—14%,出壳4-5日后卵黄基本吸收完。
卵黄囊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据测试,卵黄囊燃烧值为27千卡,含蛋白质1.9克,含各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133mg,蛋氨酸65mg。
钙、磷、锰和锌的含量分别为26.86mg、49.46mg、0.018mg。
初生雏鸡对卵黄囊中营养物质的利用:初生雏鸡出壳的第一周内(即卵黄囊阶段)同时存在卵黄囊营养和饲料营养。
开初是以卵黄囊营养为主,在出壳12—130小时的卵黄囊阶段中,卵黄为雏鸡提供热能24-25千卡,蛋白质1.5—1.8克,赖氨酸120mg、蛋氨酸60mg。
虽然卵黄囊能为初生雏鸡提供一定的营养物质,但不能满足出壳后快速生长的需要。
据试验,在出壳12-58小时之内,雏鸡在采食条件下能增重1—2克,但在绝食条件下则将减轻体重5克。
初生雏鸡不给料(绝食)只给饮水,12-58小时之内,雏鸡在采食条件下能增重1-2克,但在绝食条件下则将减轻体重5克。
初生雏鸡腹内有残存未被吸收完的卵黄,在出壳3—5天内雏鸡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
自剩余卵黄,如雏鸡腹部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充分饮水,有助于剩余卵黄的吸收,能增强雏鸡的体质,提高存活率。
八、卵黄抗体
初生雏鸡体内约有200mg lgG,几乎全部来自母体,在刚出壳雏鸡的卵黄中残存有免疫球蛋白IgG,这些免疫球蛋白流入或分泌到血液后再分布到鸡各器官组织,到7日龄时这部分IgG逐步被雏鸡自身产生的IgA取代,雏鸡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免疫力。
卵黄吸收不良:在胚胎期,常因孵化技术不当(如温度过高或过低),种蛋细菌污染(如大肠杆菌等)使卵黄吸收不良,残存卵黄太多,卵黄重量可达到15克以上,出壳后卵黄吸收不完全,5-7日龄后尚存大量卵黄,未被吸收的卵黄为细菌的营养基,细菌大量增殖,卵黄腐败,雏鸡死亡率很高,发育不良。
九、总结
与其他畜禽相比较,初生雏鸡具有独特的解剖生理学特点,根据这些特点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措施,对雏鸡生长发育和疾病防治具有特殊意义。
白羽肉鸡产业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