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诗画合一

合集下载

王维诗画相融的艺术特色

王维诗画相融的艺术特色

王维诗画相融的艺术特色王维诗画相融的艺术特色导语: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领袖,他的诗至今虽历经千年,仍影响深远,其艺术魅力在于他能把诗歌和绘画两种不同的艺术融合在一起,创作出和谐优美,清新明快的山水田园诗,这是其诗最基本、最重要的艺术特色,也是他区别于其他诗人而具有的独特个人风格。

王维的山水诗语言清新流畅,旋律和谐优美,描绘景物声情并茂,动静相宜,用词遣句精炼准确,具有多方面的艺术特色。

但我以为,他的诗最具艺术魅力之处在于诗中有画,这是其诗最基本、最重要的艺术特色,也是他区别于其他诗人而具有的独特个人风格。

宋代文豪苏轼在欣赏王维的诗画时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样的评价是很恰当的,因为王维不仅是具有深厚文学基础的诗人,而且是精通绘画理论和技法的画家,在他运用文字创作的同时, 会用画家的眼光去观察自然,运用绘画中的点线、色彩、结构等技法去精确、细致、详尽地描绘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以画意入诗,用富有形象性的绘画手段来突破文字间接性的局限,使诗具有直接性,具体性,可感性的特点,从而缩短了读者由文字概念演化为具体形象的思维过程,使诗中所描绘的景物更为生动具体、形象鲜明,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本文拟从绘画的意境、点线、色彩、构图等方面来探讨王维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诗画相融的艺术特色。

一、用明净淡雅的白描手法,勾勒出山水田园空灵剔透,清新俊逸的优美意境“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构成艺术美不可缺少的因素。

何谓“意境”,历来都有不同的解释,但归结为“意”和“境”。

“意”泛指人的思想情感,“境”则是欣赏者通过艺术家所提供的现象去联想而获得的无限的境界。

中国艺术历来都是以表现主体精神为主,重传神和写意,因此,“意境”的构筑是中国艺术家毕生追求的最高目标。

明朱承爵云:“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澈,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

”而王维早已深谙其中道理,他善于用画家的视野去发现、观察自然之美,用真切流畅的文字来传情达意,在他的诗中,不仅有诗境,而且有画境,读者可透过画境去发现诗境,从诗境中产生更浓烈的画意。

《王维山水诗: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境与画意相结合》

《王维山水诗: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境与画意相结合》

王维山水诗: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境与画意相结合概述王维(701年-761年),唐朝初唐四杰之一,被誉为"文学宗派的奠基人"。

他在古代诗歌创作中独具特色,尤其擅长描绘山水景色,将意境与画意相结合。

本文将深入探讨王维山水诗的特点及其与中国古代诗歌的关系。

王维的山水诗的特点1.自然描写:王维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描写,展现了对大自然奇妙变幻之美的敏锐感知。

他善于捕捉每一个瞬间,并以简洁而精确的语言描述。

2.感情表达:王维通过山水诗表达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

他常常借助自然景色来抒发内心情感,使读者能够共鸣并引发共鸣。

3.以意境为重:王维追求意境美,在描写山川河流时注重场景构图和气氛营造。

他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和夸张等,让读者在读诗时产生强烈的触动。

王维山水诗与中国古代诗歌的关系1.继承与发展:王维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重要开创者,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拓展了这一传统流派。

他受到了北朝文学的影响,并在其基础上加入了个人风格,从而形成了具有独创性和深远意义的作品。

2.影响后世:王维的山水诗对后世文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许多唐宋以后的文人学习并模仿王维的写作风格,使得山水诗逐渐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中重要的元素之一。

3.艺术享受与审美意义:王维将视觉感受与内心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呈现山水景色同时引发读者思考。

通过其作品,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国人对大自然之美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哲理思考。

结论王维山水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瑰宝,通过独特的意境与画意相结合,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深度融合。

他对山水诗的创作影响了数百年后的文人,并使得山水诗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阅读王维的作品能够让我们沉浸于大自然之美,同时感受到作者内心世界的思考与表达,给予我们审美上和心灵上的享受。

(字数:298)。

完稿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诗中有画”(精选5篇)

完稿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诗中有画”(精选5篇)

完稿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诗中有画”(精选5篇)第一篇:完稿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诗中有画”论文题目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诗中有画”论文作者:准考证号:作者单位:主考单位:2011年 9月摘要:苏轼在《书摩洁兰田烟雨图》中说:“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

”在王维保留下来的400多首诗中,他的山水田园诗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无论是空旷开阔的景象,如“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

”还是细致入微的自然物态,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他都能以对大自然敏锐的感受,抓住自然的色彩、声音和动态,或素描,或刻画,挥洒自如,意境独到,把诗和画完美的溶为一体。

这画并非平面而是立体,他为这一幅幅静谧优美的山水田园图赋予了动态美,色彩美,意境美,音乐美,线条美等,意境闲适、率性、有趣,浑然一体。

体现了独特的文人气质和诗人情怀。

诗与画原本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是诗人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的优美意境,在诗坛上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关键词:诗中有画;色彩美;动态美;意境美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诗中有画”盛唐是我国古典诗歌最为繁荣的时期,诗人如群星般璀璨,而王维是这个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杰出的代表。

王维的诗也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作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

他不仅能诗,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将诗画结合得绝妙天成,形成了其独有的特点。

如果要具体概括,应属苏轼对其“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

”的评价。

他的山水诗气象阔大、飘渺空灵、色彩丰富,充溢着诗情画意之美。

王维开创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伟大先河,也真正实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本文就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诗中有画”所体现的动态美,色彩美,意境美,音乐美和线条美等特点进行分析。

一、王维“诗中有画”的动态美王维的“诗中有画”具有鲜明强烈的动感,将声音效果和形象和谐地融为一体。

这是“诗中有画”的最高境界,也是王维山水诗最重要的艺术成就和独特风格的所在[1]。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盛唐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总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以画家的眼睛和诗人的情思,写物态天趣,宁静优美而神韵缥缈。

首先,他既能概括地抒写雄奇壮阔的风景,又能细致入微的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巧妙地捕捉适于表现他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

这类诗气魄雄伟,意境开阔,白描笔法,粗线勾勒,而且角度富于变化。

如《终南山》,诗从主峰着笔,总揽全山,写出了终南山雄伟磅礴的气势,正像山水画里常用人身与山势构成对比一样。

其次,他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作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汉江临眺》先写楚地的形势,中写江流浩荡的景观,末写流连忘返的情意。

粗线勾勒,境界壮阔,全是白描的写法,甚至不写山色是青是紫,是浓是淡,只说其若有若无,像一幅水墨山水画。

诗人把握的是总体印象,而且是用诗思而非肉眼统摄的图像,表现出中国画散点透视的艺术效应。

再次,他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

如“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他也善于捕捉音响、色彩、画面、感受相交织的动人一刻,统一于最能传达情韵的意境之中,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

如山水小诗《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人以静写动,以动写静,动静结合,把读者带人更优美、更深邃的意境中去。

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画与诗词艺术相辅相成

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画与诗词艺术相辅相成

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画与诗词艺术相辅相成介绍在唐代文学史上,王维是一位重要的文人艺术家。

他不仅以其优美的诗词闻名,更以其出色的山水画而广为流传。

王维的山水画与他的诗词艺术密切相连,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本文将详细探讨王维的山水画作品和他的诗词创作之间的关系。

王维的山水画特点1.表现手法多样:王维善于运用轻笔墨、韵味悠长、构图别致等技巧,使得他的山水画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文人氛围。

2.着重写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观形态、气氛和情感的捕捉,王维将自然景物融入到自身情怀中,并以抒发内心感受为目的来创作。

3.追求空灵幽雅:王维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空灵幽雅的意境表达,在表现自然之美同时也透露出自己的修养和情趣。

王维的诗词艺术特点1.内容丰富独特:王维的诗词内容广泛,既有山水风景描写,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思考与倾诉。

2.语言简练含蓄:王维善于用简洁而深入人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给读者留下无限联想空间。

3.情感真挚温婉:王维的诗词虽然形式短小,但情感却深沉而真挚。

他通过自然景物与人情相结合,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

山水画与诗词艺术之间的关系1.共同追求意境:王维通过山水画和诗词两种不同方式表达自己对自然、生命和情感等方面的追求,并侧重于传达一种意境或氛围。

2.相互补充展现:通过观赏王维的山水画作品,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他创作中所倾注的感情。

同样地,阅读他的诗作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在画中所追求的意境。

3.形成艺术的互补:王维通过山水画和诗词的相互作用,将自然景物与人情交融,让读者不仅能欣赏到美好的自然景观,还能感受到文人心灵的抒发。

结论王维的山水画与诗词艺术之间存在着紧密互动关系。

他以自然为主题,通过不同艺术形式表达出对情感、思考和内在世界的深度抒发。

无论是欣赏他的山水画,还是阅读他的诗作,都能够给人带来心灵上的安慰与启迪。

王维以其别具特色且高度相融合的山水画与诗词艺术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浅析王维诗歌的绘画美

浅析王维诗歌的绘画美

浅析王维诗歌的绘画美唐代诗人王维.一生留下许多千古名诗和传世名画.他把诗画艺术融为一体,开辟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独特的艺术风格。

“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

”正是苏轼对他的高度评价(《书摩洁兰田烟雨图》)。

他的田园山水诗之所以能取得很高的成就,是因为能把诗和哂融为一体。

无论是雄奇壮观的“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的景象,还是细致入微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自然物态,他都能以对大自然敏锐的感受,抓住自然的色彩、声音和动态,或素描,或刻画,挥洒自如,意境独到。

诗和画虽然是姊妹艺术.但“诗中有画”的说法。

应该是以诗为主体。

吸收画的某些因素,融入诗境,从而体现出一般诗作所作所难以达到的美感。

而绘画是二度空间艺术.绘画所描绘的形象虽然是平面的,但是它通过色彩的变化,明暗的处理,透视的运用,线条的飞动,使人感到它所描绘的形象是立体的,它可以把我们带到绘画所表现的空间中去。

同样.诗歌的形象也会唤起这带有空间感的绘画美。

不过这种绘画美不是直接靠色彩、形体和线条的。

而是靠诗句所唤起的表象来形成的,把虚的、不可见的内在感情和心境转化为实的、可见的外在的感性形象。

王维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从而成为把诗歌和绘画高度结合的开创性的典范。

对王维的“诗中有画”.仅仅以诗析诗,从文学角度来分析,是难以阐发其诗的画意的,只有以画析诗,来作具体的分析,才能更好地品味其中的绘画美。

一、构图美:中国传统绘画很讲究布局。

顾恺之的“置陈布势”,谢赫六法中的“经营位置”就是讲的画面构图问题。

王维的山水诗常常是以画法和诗法相结合来结构的,表现在他常于其诗中运用作画技法。

“经营位置”是王维在画中运用的一大技法,这种技法是画家把许多个别景象通过“经营位置”来组成一个整体,如在《渭川田家》中,作者在前八句分叙农家的各种景象,看似比较散漫,但第九句用“闲逸”二字一点,便将这些景象贯穿起来.构成了一幅和谐生动的厕面。

如何理解苏轼评价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论述题

如何理解苏轼评价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论述题

如何理解苏轼评价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论述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苏轼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对于文学艺术的理解与探讨影响深远。

在他的诗歌批评中,常常提及王维这位唐代大诗人。

苏轼赞誉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评价意味着王维的诗歌作品具有深厚的艺术感染力和意境表现力。

在苏轼看来,王维的诗与画相融合,颇具意境,堪称诗画合一的理想典范。

苏轼对于王维的诗歌赞赏源自于他对诗画的深刻理解。

苏轼自幼酷爱文学,对于诗歌艺术有着独特的感悟和把握。

他认为,诗与画同源自于意境之美,都是表现生活、描绘景物的艺术形式。

王维的诗歌作品以灵动的笔触、深邃的境界、细腻的情感赢得了苏轼的青睐,在他看来,王维的诗句仿佛是一幅画,让人感受到画面的明快绝妙。

而王维的画作同样以清新淡雅、意蕴悠远闻名于世,苏轼认为这种诗画相融合、相互映衬的艺术风格正是王维作品的独特之处。

苏轼对于王维的评价也体现了他对于文学与绘画之间的关系的深刻认识。

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诗与画一直被认为是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的两种艺术形式。

苏轼认为,诗歌与绘画均是表现生活美学的手段,二者虽然表现形式各异,但内在的审美情感却有着契合之处。

王维的诗歌作品如画,画作如诗,诗画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共同彰显了王维所追求的文学艺术境界。

苏轼认为,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是因为他将诗歌与绘画融为一体,赋予作品更为深刻的内涵和意蕴。

苏轼对于王维的诗画联触评价也体现了他对于文学艺术的追求和创新意识。

在宋代文人中,苏轼以其对于文学的追求和创新的独特见解著称于世。

他认为,文学创作应该超越一般的表面形式,力求达到更深的内涵和更高的境界。

王维的诗歌作品正是符合这一标准的典范,他将诗歌与绘画相融合,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艺术模式,为后人树立了文学艺术的新标杆。

苏轼对于王维的赞誉不仅仅是对于一个诗人的赞美,更是对于文学艺术创新的鼓励和呼唤,为后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苏轼对于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评价体现了他对于文学艺术的深刻认识和独特见解。

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诗画赏析

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诗画赏析

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诗画赏析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诗画赏析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诗画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诗画赏析王维对自然美有着特殊的敏感,善于处理动和静的辨证关系,把握诗的意境。

他的山水诗气象阔大、飘渺空灵、色彩丰富,充溢着诗情画意之美。

诗与画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它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区别和差异,然而王维的诗歌中给我们搭建了诗与画的幽静通道,在他的诗歌中诗画关系是那样的密切。

最早认识到王维诗歌中的诗与画的是苏东坡,他在评价唐代诗人王维的《蓝田烟雨》诗时说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从而开始了讨论王维诗歌中诗与画的论题,王维山水诗之被称“诗中有画”,主要是王维注重诗歌的构图美、形象美、线条美、色彩美、意镜美。

一、构图美王维由于身兼诗人和画家二职,深谙绘画的构图,据载,他“书画特臻其妙,笔纵措思,参与造化。

而创意经图既有所缺,如山水平远,雪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能及也。

”三远构图的理论并不是王维总结出来的,而是到了宋代山水画家郭熙才对其进行了论述。

他认为“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於是他很自然的把绘画中的构图运用到了诗歌的创作中。

那么王诗又是怎样体现平远构图的呢?请看《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这是由近及远望到的最远一层的山,连接不断似乎没有尽头,轮廓清晰而面目朦胧。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拉进一层,白云为合,青霭微茫,入眼似无。

“分野中峰变”,虚实互写。

写实是说终南山之大,山中央山野处分野就改变了。

虚写是说用眼观察明晦似乎就在那里分界。

“阴晴众壑殊”更是描绘千山万壑随着四季气候和时间早晚的变化而瞬息万变。

这是一幅极明显的平远构图,层次清楚,气象万千,既有明有晦,又飘飘渺渺。

对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看法

对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看法

浅谈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唐代诗人王维在其诗歌创作中很好地体现了他诗画意境统一的观念。

“诗中有画”是王维诗歌作品的艺术特征,自然也就体现在各个重要的创作环节上,本文仅从结构、炼材、语言三方面进行赏析。

结构,王维的诗往往采用组诗的形式来写,每首诗都可构成一个画面,合起来可以集结成一幅和谐的全景画面。

炼材,指的是选材练意,王的诗善于捕捉形象和创造形象,在诗中体现出绘画的特点。

语言,王的诗善于运用词句描绘形象的声、色、光、态。

当然,以上几个方面的说法,本文分而述之只是为了论述上的方便,实际上这三方面在其诗中是融合统一的。

唐代诗人王维,兼诗人与画家于一身,把诗画艺术融为一体,留下了千古名诗,也留下了传世名画,给人以情的感染、美的享受。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是苏轼对王维诗、画的赞誉(见《东坡志林》)。

自宋以来,用类似词语来赞美其他诗人或画家的,多到难以数计,这说明诗和画作为姊妹艺术,所创造的艺术境界往往相通,相互间的影响甚为密切。

但是,当我们一提起“诗中有画”或“画中有诗”的境界时,很自然的就想起王维的名字,觉得只有他才适合作为这种艺术境界的代表者,这说明东坡的评语入人之深,意味着这种艺术境界在王维笔下体现出来的深度与广度,应该比一般的诗画作家更为突出,更值得我们去探究。

诗和画虽然是姊妹艺术,但由于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也就各有特色,各有局限。

“诗中有画”的说法,应该是以诗为主体,吸收画的某些因素,融入诗境,从而体现出一般诗作所难以达到的美感。

同时,我们说某个作家的“诗中有画”,应该是就他的全部作品的艺术特点而言。

这就要求作者在诗、画创作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构思上,达到高度熟练,才有可能相互渗透,自然融合。

而要做到这一点,最理想的作家应该既是大诗人,又是大画家,王维可以说是古代诗人中具有这种条件的代表人物。

因此,“诗中有画”才能体现为王维全部作品的艺术特色,它不仅表现在山水景色的形象刻画上,也表现在声、光、色、态的语言结合上,乃至表现在非山水景色的某些创作环节上。

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几点看法

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几点看法

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几点看法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诗人、画家。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几点看法,欢迎阅览。

关于王维诗与画的关系,历代的探讨层出不穷,而这主要源于苏轼在评价王维《蓝田烟雨图》中的题诗时,说了一番流传甚广的话:“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此说为众多研究者所接受,并对其进一步阐发,认为王维的山水诗和部分田园诗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些诗亦有如是特点,这基本符合唐人创作的实际情况。

至于戴鸣《桑阴随记》云“古人诗皆有画,古人画皆有诗”,则显然有失偏颇,晚明张岱在《与包严介》中指出王维的题诗并非句句入画,而且认为“诗以空灵才为妙诗,可以入画之诗,尚是银屑也”,则是直接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否定,自此,后人对于王维诗中有画的质疑愈演愈烈,新时期的蒋寅可谓此风的集大成者,他的《对王维“诗中有画”的质疑》直接提出“将王维诗的成就归于‘诗中有画’已然损害了王维诗的艺术价值”,“代表王维诗歌特色的恰恰是诗不可画”。

在我看来,苏轼关于王维诗画的评价是很恰当的,蒋寅等人将“诗中有画”等同于“诗可入画”,显然误解了苏轼的原意,本文将试图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此作一些补充。

一、诗歌与绘画产生的过程非常相近美国华莱士斯蒂文斯在《诗歌与绘画的.关系》中说到,诗歌和绘画起源于敏感性,诗人和画家凭借头脑努力来完成他们的工作,他们“不是凭借灵感,而是凭借想象或者是想象所激发的神秘的原因。

简而言之,这两门艺术,诗歌和绘画,都共同拥有一种劳动元素。

”同时,中国古代作家注重个人主观感情意绪的抒发,强调个性和感情的真实。

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与绘画的产生来自于作家本身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和真挚饱满的感情意绪,这即是说,作家在进行创作诗与画的时候,感情思维是极其相似的,只是用来表达感情和所思所想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他们都是形象的制造者。

浅谈王维山水诗中“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浅谈王维山水诗中“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浅谈王维山水诗中“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我国唐朝时期国土辽阔、国力空前强盛,各民族大融合,不但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而且由于开国皇帝的大力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安定。

在开放政策的时代背景下,唐代的诗歌、音乐、舞蹈、服饰、宗教、绘画、建筑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大力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难以逾越的巅峰。

在丰富多彩的大唐文化中,诗歌的兴盛和不断的发展,令人叹为观止。

唐诗流传至今的共有5万多首,有名有姓的诗人就有2000多位,诗歌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的各个领域,是当之无愧的诗歌王朝。

在这浓浓诗风的诗国里,诗人们不仅留下了体现人文风情和意蕴的优美诗歌,也留下了诗人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生命的赞美以及对国家的政治民生的关注。

正是由于他们的这些华丽诗歌,滋养着每个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大诗人大艺术家王维诞生了,他的出现,使中国诗歌的艺术成就在田园领域里又达到一个高峰。

王维(701-761年),字摩洁,太原祁仲山西祁县人。

官至右丞,世称“王右丞”,盛唐著名诗人。

他被诗论家誉为“诗佛”,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在盛唐诗坛鼎足而立.王维出身于五大望族之一的太原王氏,而他的母亲也是出身于五大望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陇西李氏)之一的博陵崔氏,但是由于父亲为官清廉,去世甚早,导致王家的家境日益衰落,所以全家人振兴家族的希望都在王维身上寄托着。

对于王维来说,高贵的出身并没有为他带来优越的物质生活,王维和弟弟们都是由母亲崔氏一手带大。

母亲崔氏信奉佛教,是当时著名高僧大照禅师的弟子,她一生严守佛律清规,常年不沾荤腥,从不穿戴绫罗绸缎。

王维30岁时妻子去世,但他却未再娶,由于少年时代受到母亲的影响,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至此开始学佛,他道:“一生多少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

王维,经历大唐盛世,身处长安贵族豪门之间,诗风雍容华贵,以清丽内敛的山水禅学,留下了“诗佛”的独特风景。

王维写景诗中数量多、富有特色的是山水诗,在山水诗的创作上,王维是开一代风气的人物,而且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由于王维的诗歌艺术修养很高,在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均具有较高成就,这为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把山水诗创作的艺术技巧发展到更高的水平.王维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摘要:王维是诗国盛唐伟大的诗人,他留下的四百多首诗歌中,有许多成为千古绝唱,经久流传。

他的山水田园诗意境优美,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即诗中有画,宫商迭奏;情景交融,浑然天成;幽寂静谧,禅意盎然。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美王维诗歌的艺术成就,在盛唐诗坛上,除李杜外,鲜有堪于比並的。

就其对自然山水美景的领悟和表现而言,王维的艺术个性更为独特,堪称古代山水诗艺术巨星。

王维的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山水田园诗,他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优美意境,在诗坛上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一、诗中有画,宫商迭奏王维是一位诗歌、绘画、音乐、书法兼长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他在诗歌创作时,比一般诗人更能精确地、细致地感受到和捕捉到自然界美妙的景色和神奇的音响以及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并将之诉诸笔端。

也更会用辞设色,注意诗歌音调的和谐。

所以在他的诗中,有画的意境,有音乐的流畅,有书法的变化。

苏轼评价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史鉴类编》则将王维的诗称为“有声画”,说“王维之作,如上林春晓,芳树微烘,百啭流莺,宫商迭奏”。

具有这一意境特点的诗,以他隐居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生活时写的一批山水田园诗表现最为突出。

此时的王维,进取之心和用世之志逐渐消减殆净。

请看《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描写秋日傍晚雨后的山村风光。

随意挥写,语出自然。

在这首诗里,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流动的声响,浣纱归来的女孩子们在竹林里的笑声,小渔船缓缓穿过荷花的情态,都和谐完美地交织在一起,像是一幅清新秀丽的有声画,又像是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曲。

从“空山”、“明月”、“翠松”、“清泉”、“浣女”、“渔舟”等意象组成的秋夜图中,我们仿佛呼吸到了雨后清新的空气,听到了诗人希望远离俗尘、回归乡村质朴生活的心语。

浅析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浅析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文教研究浅析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彭 艺(辽东学院,118001)摘要:苏轼曾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其作品风格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

诗中有画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点,本文就诗中有画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诗中有画;写意传神;山水田园诗;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

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

语出宋·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诗和画总是被相提并论,所谓“诗是有声画,画为无声诗”。

王维,字摩诘,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他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山水画之祖。

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其所成就不仅仅能诗善画,而是把艺术中的诗与画通过画作给以融化。

后殷璠在其著作《河岳英灵集》中评价王维:“维诗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

王维的诗在中国历史上独树一帜,很有代表性,也得到后世诸多很高的评价。

苏轼评价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苏轼从文艺本质、创作、作品三个方面确立了以诗画“一律”,诗画“略同”为核心思想的诗画关系理论体系1。

他对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评价就是建立在这个理论体系基础上的。

首先,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

在王维生活的那个年代,他不是以诗出名而是以画出名。

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他还著有绘画理论著作《山水论》。

美感更深。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出自王维《山居秋暝》。

这两句诗是王维诗诗中有画最好的代表。

天色已晚,却又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于山石之上,就像一条洁白的布条,在月光下闪闪发光。

短短两句,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村风光图,使人身临其境。

除“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外,还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也是王维诗诗中有画最好的代表。

浅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浅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浅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提要:诗歌与绘画既存在着差异,又有相通相融之处。

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评论除了表现二者均“师法自然”之意,还体现了相互之间的形与神、景与意的相辅相成、相融共生,展现了人类对美的最高境界的孜孜追求。

关键词:诗歌与绘画;异同;形神兼备;意境苏东坡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对王维的诗画所作出的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引发了古今多少人的评论,尤其是近代以来,许多海内外知名学者对此曾写过专门的论文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自己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看法,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看了这个评论以后,我个人心里的感触颇多,既有对古人的崇敬之情,又有自己个人对此的理解之意。

在这里我想就此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诗画均“师法自然”自古以来,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而表现在诗、画的创作中则体现为如何将自然与人的和谐表现在其中,如何将情与景相互交融、将意与象完美契合,使它们成为人们的心灵栖息地和精神家园。

正所谓“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对于拥有几千年文明的中国人来说,无论是诗人,还是画家,都在极力”师法自然”,以自然、以生活作为创作的源泉,并寄情于自然,于是产生了无数令人嗟叹、主客观浑融妙和的永恒作品,跨越了时空界限,向世人展现了自然的秀丽多姿、本身的诗情画意以及据此而激发出的创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苏东坡对王维的评论用简练准确的语言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以及诗画与自然的关系。

众所周知,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作大部分是在描绘自然美景中寄情山水,即以诗言情,生动地描绘出清新秀丽、美景天成的自然画卷及作者的情怀。

例如他的《山居秋瞑》,传神的勾画出月照、泉流、竹喧、莲动等,传达出动与静的结合、情与景的交融,将自然之美和人的情致描绘的淋漓尽致而又恰到好处;又如“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将色彩、线条、构图等绘画艺术语言恰如其分的融入诗的创作中,用诗的语言呈现给读者一幅绝佳的、惟妙惟肖的山水画作,给人带来感觉、视觉、听觉的享受,获得了因象得趣、因景生情的感受,从而给人一种美轮美奂、不知是诗还是画的幻觉,突破了人与自然的界限,将人带入佳境而不自知。

论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论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论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认为,在王维的诗画作品中,诗中有画的境象,画中有诗的意味,诗与画皆达到情景交融。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潜移默化地渗透了他的绘画思想,充满了“诗中有画”的境界。

同时,他首创了中国山水画中优美独特的“禅境”表现,能以诗意入画,又能以画表现诗意.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为例向我们阐释何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从第一句中读者便可于脑海中形成一幅雨后秋山图,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第二句更是以“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烘托出山中的幽谧之境,在第三句中又描述了洗衣归来的浣女在竹林间嬉笑玩闹,出航打渔的扁舟划破层层莲叶的场面,为这幅清幽静谧的图景增添动态感。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写闲、“夜静春山空”,写静、“月出惊山鸟”,写动、“时鸣春山中”,写声。

没用任何绘画技巧,但在中国人眼中它仍能出画。

因为它符合中国画的审美特征。

中国画创作中没有相应的形象思维方式。

王维诗中的画是合乎中国文人精神、迎合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的画,而不是具有空间色彩透视等视觉效果的景色如画的画。

王维还精于绘画。

他能将诗歌与绘画相互沟通,更以水墨山水为人称许。

所作破墨山水,笔迹劲爽,“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

由此可见其绘画技艺之不凡。

宋苏东坡称“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所谓“古来画师非俗士,妙想实与诗同出。

”然而王维的诗意,却又无处不渗透着禅理。

为此可以不问四时,在《袁安卧雪图》中,把雪与芭蕉同置一处,画中禅意,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言“假如雪里芭蕉含蕴什么‘禅理’,那无非像井底红尘、山头碧浪等等。

传世的《雪溪图》,图下方一座木拱桥将观者引入白皑皑一片冰雪世界,树木凋零,人烟稀少,小溪的两岸有茅屋四五间,溪中有一叶篷船,有船夫撑篙而行。

浅析王维诗画艺术对绘画意境的表现

浅析王维诗画艺术对绘画意境的表现

美术时空ART EDUCATION RESEARCH一、唐代诗歌与绘画结合1.唐代诗歌与绘画结合的因素诗与画都是人们对自然、生活的艺术表达方式,统一于人的审美感知和审美表达能力。

以山水为代表的自然界,以各阶层为代表的社会各阶层人物,以及与人的内心情感相对应的各种物象,形成了唐代特有的人文绘画精神。

2.唐代诗人与画家的交流唐初的诗歌和绘画受前代影响颇深。

这个时期的很多画家身居高位,如上官仪、崔融等。

宋代苏轼在《书吴道子画后》曾有这样的记载:“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

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苏轼作为一位全能的大家,在文、书、诗、画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他有以上评论,足见唐代诗画艺术之发达。

到了唐中期的兴盛时代,这种交流也越来越频繁,领域越来越广泛,画家的成就也越来越大,逐步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用诗歌赞扬绘画的风气开始兴盛起来。

画家的社会地位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王维是众所周知的诗人兼画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赞美王维“工画山水,体涉古今”“破墨山水,笔迹劲爽”。

二、唐代诗画结合背景下的绘画艺术1.唐代的绘画题材唐代绘画题材内容十分广泛,人物、山水、乡村、边关、花鸟等无所不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王维的山水画。

王维的水墨渲染给人一种清新脱俗之感,董其昌也认为他是文人画派的南宗之祖。

王维的主要代表作有《山居图》《辋川图》《剑阁图》《蜀道图》《雪山图》《群峰雪霁图》《雪景山居图》等。

《辋川图》是画家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画面中群山环抱,树林掩映,亭台楼榭,古朴端庄。

别墅外云水流肆,偶有舟楫过往,呈现出自在悠然、超尘绝俗的意境。

在王维的山水画中,尤以《辋川图》所创造的淡泊超尘的意境旷古驰誉。

元代汤后士在其所著《画鉴》中说:“其画《辋川图》,世之最著也。

”此卷为唐人摹本,构图着色尚存唐人气息,透着禅学的意境。

2.王维“诗中有画”的意境对王维的文人画地位加以肯定的是苏轼,苏轼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并且肯定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成就。

王维如何表现诗画合一的唐诗

王维如何表现诗画合一的唐诗

王维(公元701—761年)是盛唐时代的一位全才,无论在文学、艺术、宗教等都有很高水平。

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在佛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诗歌中往往融会禅意。

他不仅擅长诗文,而且精通音乐,工于绘画和书法,代表了盛唐时代文化的发展水平。

王维长期居住在长安,他当时的名声和影响并不比李白和杜甫小,他也是盛唐的代表人物,在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王维是文人画的始祖,他在创作山水诗上,也是开一代风气的人物。

山水在南朝谢灵运以前主要是做为背景出现,谢灵运开始以山水为主要的审美对象,创作出真正的山水诗。

谢诗所刻画的景物力求逼真细致,显得过于雕琢堆砌。

山水诗到了王维手中才以新的面貌出现,他致力在诗中勾勒一幅画面,表现一种意境,给人浑然一体的印象,并且表现了诗人的性格。

王维的山水诗中又融会了画意,正如宋人苏轼所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他的诗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汉江临眺》)“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送邢桂州》)“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书事》)都是很有画意的好诗。

王维9岁就会作诗,虽以山水诗著称,其实他的佳作并不限于山水诗,边塞、赠答、政治感遇等各种题材的诗歌,他都写得很好。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题解:这首诗是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赴河西节度府凉州时途中所作,是王维著名的边塞诗。

赏析:诗人匠心独运,把自己的孤寂情绪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两句已成为千古之绝唱。

“大漠”二字给人以开阔、广袤、深邃的感觉。

但这仅仅是平面的构图,诗人用“孤烟直”来点缀大漠的画面,才有了立体感。

当时边塞上烧狼粪,以狼烟报警,因为狼粪的烟很浓,从远处就可以看到。

“孤烟直”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上方,更显出边塞的空旷。

“长河”横亘在这画面之中,把画面分成两段。

毕业论文浅析王维的诗中有画

毕业论文浅析王维的诗中有画

毕业论文浅析王维的诗中有画第一篇:毕业论文浅析王维的诗中有画浅析王维的诗中有画前言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的陶渊明,以唐代的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诗境优美,风格恬静,语言清丽洗练。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一个高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川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此摩诘之诗,或曰非也。

好事者以补摩诘之遗。

”苏轼在此提出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命题,成为后代评价王维山水诗和山水画的重要理论依据。

这主要是源于王维的山水诗善于描写山水,在自然地形貌中寄寓自己的审美理想,给人一种如诗如画的超凡脱俗界。

王维的山水诗中既然有画,那么最先且最基本的是用感官去感受。

读者常常会被笔下的那种清寂空灵的山水景象所吸引,但更会被其所创造的那个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于明灭瞬间寄寓生命感悟的审美想象空间所感染所陶醉。

王维的山水诗在描写客观自然与表现自我感受时,总能巧妙地将情与景自然地融通在一起,在自然地形象中寄寓自己的审美理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诗中既然要有画,那么最先且最基本的是用感官去感受。

本文就王维的诗中有画试作以浅析。

一、画面美(一)视觉意象后人常引用苏轼之言评王维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说明其诗给人以显著的视觉效果。

而诗人亦自称“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王维用他艺术家独特的眼睛与灵性静观默察这世间万物,其诗融汇了画的精神,因而也渗透着画法、画意和画风,运用多种手段表现出山水景物的线条美,构图美和色彩美。

在时间的片断和瞬间表现空间的并存性与广延性,含有丰富的意蕴,即莱辛在《拉奥孔》中所说的“富有包孕性”的时刻。

关于绘画,王维在《为画人谢赐表》中说:“骨风猛毅,眸子分明,皆就笔端,别生身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诗画合一王维(701一761),字摩诘,盛唐诗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王维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多才多艺,不仅诗歌造诣很高,诗名很盛,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

王维一生仕途坎坷,曾官至尚书右丞。

他的思想以四十岁左右为界限,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具有一定的向往开明政治的热情;后期则寄情山水,过着亦官亦隐的闲适生活。

王维的诗,保留下来的有400多首。

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还是他归隐后所写的山水田园诗。

作为一个诗人,王维以自己的优秀诗篇,为盛唐诗坛大增光辉,是唐代乃至中国古代的重要诗人。

他才思横溢,多才多艺,又精通音律,擅长书法,更是一代山水画宗师,王维对于水墨山水画的贡献是将诗意融入画中,体现独特的文人气质和诗人的情怀,并开创了与前人山水画不同的“破墨”一体,将山水画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王维曾自制诗说:“当世缪词客,前身应画师;不能舍余习,偶被时人知。

”大概是他诗名太大,几掩了他的画名,王维作为诗人在诗歌创作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其开先河创立的文人画体作为中国最为独特的和富有魅力的民族绘画,它不仅具有诗的表现性特征“诗中有画”,而其“画”也完全被诗化了。

在描写山水田园等自然景物方面,王维有着独树一帜的造诣。

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雄伟,还是边疆关塞的辽阔荒远;无论是小桥流水的恬静,还是丛林古刹的幽深,他都能运用最自然、最凝练、最生动、最富于特征性的语言,点缀成一幅形象鲜明、意境深远的优美画卷。

在这一幅幅画卷里,诗人的自我形象与外界景物融成一体,作者的个性与自然达到完美的契合。

王维的画作并非像诗作那样传世颇多,只有《雪溪图》《江山雪霁图》《辋川图》和《济南伏生像》等流传至今,而山水画作却只有《雪溪图》《江山雪霁图》寥寥几件。

我们在解读王维画作的时候不得不想到他的山水田园诗,同时也是顺其自然地借助其诗作来比对和思考。

这样在探析诗人王维山水画作的时候就形成了用山水诗解读山水画的方法,借助王维的坎坷不平的仕途生平就可以找出一些解读其山水画作的线索。

苏轼在《书摩诘兰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高度概括了王维诗“诗画合一”的艺术特色。

那么,诗与画这两种艺术形式何以能够做到“合一”呢?王维诗为什么会取得这种神奇的艺术效果呢?他以画入诗的高妙笔法,又体现在哪里呢?(一)诗作的经营结构之美我们应当承认,诗与画这两种艺术形式,属于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它们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

《辞海》中说,诗歌“是最早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炼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而绘画,则是“造型艺术之一。

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等物质材料,在纸、木板、纺织物或墙壁等平面上,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计等表现手段,创造可视的形象。

但诗与画这两种艺术形式又不能截然分开,它们是相融相通的。

绘画是二度空间艺术,绘画所描绘的形象虽然是平面的,但是它通过色彩、明暗、线条、透视等技巧的运用,使人感到它所描绘的形象是立体的,它可以把我们带到绘画所表现的空间中去。

这种带有空间感的绘画美是一种视觉的美。

在这种美的欣赏中,视觉想象起着主导作用。

因此色彩,线条,形体对于绘画美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

同样,诗歌的形象也会唤起这带有空间感的绘画美。

不过这种绘画美不是直接靠色彩、线条和形体的,而是靠诗句所唤起的表象来形成的,把虚的、不可见的内在感情和心境转化为实的、可见的、外在的感性形象。

通过这种具体的感性形象才能引起我们的美感来。

诗的这种感性形象是借视觉联想传达出来的,同绘画所形成的美是相类似的美。

这种美同样是以视觉想象为主导的,带有强烈的空间感、形体感和色彩感。

由此可见,诗歌和绘画之间具有一种天然的密切联系。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是苏轼对王维诗、画的赞誉(见《东坡志林》)。

自宋以来,用类似词语来赞美其他诗人或画家的,多到难以数计,这说明诗和画作为姊妹艺术,所创造的艺术境界往往相通,相互间的影响甚为密切。

但是,当我们一提起“诗中有画”或“画中有诗”的境界时,很自然的就想起王维的名字,觉得只有他才适合作为这种艺术境界的代表者,这说明东坡的评语入人之深,意味着这种艺术境界在王维笔下体现出来的深度与广度,应该比一般的诗画作家更为突出,更值得我们去探究。

绘画是“空间艺术”,讲究“经营位置”或“布局”,王维也把这种绘画的技巧运用到诗歌中,他特别注意所写事物之间的关联,善于处理画面的虚实布置,使诗歌具有构图美。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在结构上吸取了绘画技法的特点。

南朝谢赫始唱的《画之六法》云:“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

”而“经营位置”是“画之总要”(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画家善于把许多个别景象通过“经营位置”组合成一个整体,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也深谙此法。

“经营位置”是画学六法之一,是画家的基本功。

画家善于把许多个别迹象通过经营位置组合成一个整体,王维的诗就吸取了这种特色。

例如:《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作者运用散点透视的方法描绘了一幅怡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在前八句中罗列了许多农村生活中的个别迹象,看上去似乎很散乱,但是第九句中用“闲逸”二字一点,就把那些个别迹象贯串起来了,组成一幅和谐而又具体生动的完整画面。

这种经营位置的工夫,是融有绘画的特色的。

这种带有绘画特色的结构,也体现在《辋川集》组诗上。

《辋川集》共二十首,每首有一小题,写的都是辋川别墅中的景色之美妙,若从单首的组织来看,基本上是运用焦点定视的方法,即有一个固定的审视范围并具有固定的视角,通过这一视角来切割出辋川园林别墅的某一角落入画的景象。

若从整体的联缀来看,又是中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的巧妙运用,即时时变动视点,不断变换视角,也就是我们在中国画中常见的面面观、步步看的观察方法,在运动中剪接不同视角所得的视觉印象,使之合为一个完整的、在总体视觉范围内的意象的大致形象基调。

这二十首绝句就这样组合成一幅“山谷郁盘,云飞水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辋川别墅图,其园林之精巧别致,山水之清秀,境界之静美,真是爽心悦目。

也难怪后世文人墨客在观赏王维的遗画《辋川图》时,多借助辋川集二十首所写内容来抒写赏玩画图之所得。

总之,这二十首诗,每一首都是一幅独立的精美绝伦的绘画小品,组合起来又是和谐的井然有序的园林全景,与我国古代的“通景画”十分相似,使我们不禁想起了五代的《韩熙载夜宴图》,宋《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等绘画的构图格式,上述组诗二十首绝句的意象构筑在本质上与此是多么相近。

据记载,王维还就《辋川集》组诗的内容画了一幅《辋川图》,可见《辋川集》组诗在结构上融有绘画的特色。

二、水色山光,诗作的光色映衬之美中国古代的山水画和山水诗在构图布局、创造意境方面,确实存在着某些可以互相沟通的美学规律。

王维以诗人兼画家的眼光来观察客观世界,凭着自己长期隐居于山水林壑之间对自然美的独特的敏感与对画理的娴熟运用,他别具匠心地剪取自然界中那些最有特征的水色山光来写入诗作,使其诗以色泽苍润制胜于人;并且善于把人物丰富复杂的感情融化在一幅幅优美隽永的画面上,给自然景色注入了人文精神,从而使他的诗形神俱佳、气韵生动,“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严沧浪语)。

王维的山水诗不是力求勾勒一幅画面,而是表现一种意境,给人以总体的印象和感受。

在他笔下,山水不是被肢解的,不是一个个细部的描摹,而是浑然一体的气象。

诗人用这种方法唤起读者类似的体验,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而王维的绘画艺术亦是以诗的表现性、抒情性、写意性为最高美学原则的。

王维善于从纷繁变幻的景物中,略去次要的部分,抓住它们的主要特征,摄取最鲜明的一段和最引人入胜的一刹那,加以突出的表现,他描写景物时,既不堆砌词藻,也不作琐细的形容,总是给读者留下充分的馀地,供他们自己去联想、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王维的诗最有写意画的效果,略加渲染,就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

"如: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按禅制毒龙。

----《过香积寺》寺庙、云峰、古木、小径、泉水、青松等景物,按照各自的空间方位排列在"画"中,我们仿佛可以听到树木的被风吹出的唰唰声、深山寺庙中的低沉的钟声、巨石下泉水的幽微,一幅深山古寺风景图跃然眼前。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红楼梦》第四十回中香菱评王维的一段话更真切的说明了王诗中的画情:我看他《塞上》一首,内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

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

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诗句仅用十个字就勾勒出祖国边疆的雄浑、壮丽、开阔而又微带荒凉的画面。

同时,这十个字用的恰到好处,就如香菱所说的"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情有理的。

"这正是诗与画的结合,同时也是诗与情的结合,从而呈现出了这样一幅绘景绘情的边疆风景图。

其中“孤烟直”可见观察之细,而“落日圆”更见体会之深。

落日总是圆的,似乎是一般的常识,没有什么值得写的;然而在大漠、长河的环境中,什么景物也看不到,只有为旋风所卷、直上天空的黄沙,以及映在长河中的日影,“落日”在这里正是突出的景色,于是也就分外觉得“圆”了。

这种观察、体会的工夫,和深厚的绘画修养是密切联系着的。

如: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作者并没有海上生活的体验,但他能就已知的知识,结合传说来想象,写出一种和豪迈的海上旅行相适应的景色事物来,离奇光怪,富有绘画的色彩。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山居秋暝》诗人从秋日傍晚山村的景物中,选取了明月,青松,清泉,竹,莲等景物,又选取了一些富有灵动生活气息的片段,不假雕绘,不加藻饰,用了几近素描的手法勾勒出来一幅山村生活图。

没有进行细节描写,但读者在阅读之后会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画面。

对乡居生活的动态,观察的非常细致,能够按动态出现的次序特征来表达。

以上所举的写景色的例句,都可以当得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的评语。

其他诗人的集子里,虽可找出这类名句,但就数量之多,方面之广,刻画之精细,色彩之丰富来说,是很难同等看待的。

这种“借景入情”“寓景于诗”的表达方式,既给读者以实感,在实感的基础上,又引导读者去想象、去体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