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汤达、巴尔扎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尔扎克:不屈不挠的相信未来
有一位传记作家说:“巴尔扎克活在5万杯黑 咖啡上,死在5万杯黑咖啡上”。 巴尔扎克的生活很单调,很多时候,他都是像 牛一样勤奋工作…… 巴尔扎克出生在一个由农民上升为资产者的家 庭,年轻时违背父命没有成为一个律师,热衷 的写作也屡遭失败…… 在经商和情感方面也十分惨淡……
缺爱与缺钱:创作的内在心理动机
巴尔扎克一直有个 想法,就是娶一个 有钱的寡妇,可以 让他过上安定的生 活。 但是巴尔扎克一生 有两大缺失——缺 爱与缺钱。
巴尔扎克作品集锦
《人间喜剧》(1829—1848)
一般认为,巴尔扎克以“人间喜剧”来 命名他的小说总集,是受了但丁《神曲》 的影响。《神曲》原意为“神圣的喜 剧”,它从构思到题材,都包含了许多 宗教的内容;巴尔扎克的小说写的是真 实的现实生活,因而相应地称之为“人 间”的喜剧。此外,巴尔扎克小说写的 实际都是人间悲剧,作者以“喜剧”冠 之,是一种讽刺。
《阿尔芒斯》插图
《巴马修道院》
巴马修道院原址
“当青年人谈光荣时,他们 得到的答复是:去当神父 吧!谈到荣誉时,答复也 是:去当神父吧!当他们 说到希望、爱情和生活时, 答复还是:去当神父吧!”
“红与黑”的象征
1、时代氛围的 主观暗示; 2、人生选择的 终极矛盾; 3、作品中细节 描写的“预言 性”烘托。
司汤达(1783—1842)
《贝尔先生研究》(巴尔扎克)
“这个人的才气只有少 数天分高的人能够察觉, 他思想深邃莫测,因而 他与来得快但去得也快 的声誉无缘。这种声誉, 逢迎时尚之徒趋之若骛, 高尚的心灵却根本不屑 一顾。”
司汤达,原名马利· 亨利· 贝尔
16岁追随拿破仑 南征北战,1814 年拿破仑垮台, 司汤达侨居意大 利米兰,继续从 事民族解放运动, 并开始文学创作。 1842年3月因中风 死于巴黎。
《人间喜剧》的主题——金钱
“金钱问题是他最得意的题 目,……他的系统化的能力和 对人类丑处的明目张胆的偏爱 创造了金钱和买卖的诗”。 ——泰纳
巴尔扎克通过他的小说揭 示了人类生存的一个悖论: 历史的进步是靠财富的创造 来推动的,而财富创造的过 程必然伴随着人性的失落。
《驴皮记》——欲望的隐喻
如果人世间真有一块驴皮, 使你的一切愿望都能实现, 同时随着愿望的实现,驴 皮将会缩小,你的生命也 会缩短,试问,你是否愿 意接受这块驴皮?
于连“红与黑”的双重分裂 与拉斯蒂涅的“人生三课”
于连和拉斯蒂涅都是青年知识分子的典型 ; 于连停留在自我的世界里不能自拔,拉斯蒂 涅的行为更多地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无怪乎,勃兰兑斯指出:司汤达与巴尔扎克 的关系,是沉思的心灵与观察的心灵的关系。
“高老头的父爱”
《幻灭》
人们常说《欧也妮· 葛朗台》和《高老头》 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实际上,在表现 作家本人的思想感情和直接的生活体验 方面,《幻灭》比其他小说具有更大的 代表性。 在《幻灭》第三部初版序言中,巴尔扎 克明确宣称这是“风俗研究”中“迄今 最为重要的一部著作”。
“巴黎就像一座盅惑 人的碉堡,所有的外 省青年都准备向它进 攻……在这些才能、 意志 和成就的较量 中,有着三十年来一 代青年的惨史。” “拿破仑的榜样,使 多少平凡的人狂妄自 大,成为十九世纪的 致命伤。”
《高老头》
《高老头》在《人间喜剧》里占 有一个特殊的地位,它就像一个 完整的戏剧的开头,一个序幕, 因为在《人间喜剧》出现的一些 重要人物都是在《高老头》中第 一次出场,同时它也是《人间喜 剧》中最优秀的作品中的一部。
《高老头》的情节模式
四位主人公:拉斯蒂涅、 高老头、鲍赛昂夫人、伏 脱冷 四条情节线索,两明两暗, 构成荣枯沉浮的情节模式 一部欲望主题曲,揭示金 钱魔棒下的悲悯人生。
《人间喜剧》的结构特征
1、分类整理法;巴尔扎克将《人间喜剧》 所包含的91部小说分为三类:“风俗研 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其 中“风俗研究”部分又分为六个场景。 2、“人物再现法”,在《人间喜剧》中, 有460多个人物是重复出现的,有些人物 出现达二三十次之多。《人间喜剧》就是 这样通过“再现人物”的足迹,把整部作 品反映的生活串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 体。
司汤达在小说方面的主要成就
1、1827年,司汤达发表了第 一部长篇小说《阿尔芒斯》; 2、1829年,发表短篇小说 《瓦尼娜—瓦尼尼》; 3、1830年,发表长篇小说 《红与黑》; 4、1834—1835年,创作《红 与白》; 5、1839年通过口述完成《巴 马修道院》成为作家生前唯一 受到称赞的作品。
《人间喜剧》的艺术特色
3、开创了西方小说新的结构模式。19世 纪以前的西方小说的结构,基本上采用 “流浪汉小说”的结构模式。巴尔扎克的 小说则形成了一种网状结构模式。这种结 构模式,既有助于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也有助于描写多元复杂的人物性格,这种 模式在巴尔扎克之后被广泛采用,也标志 着西方小说在结构上的发展与成熟。
“于连· 索黑尔就是我”
他的两腮红红的,两目低垂着。……表面看 来,文弱、清秀,面貌不同寻常。他的鼻子 好像鹰嘴,两眼又大又黑。在宁静的时候, 会射出火一般的光辉,又好像熟思和探寻的 样子,但是在一转瞬间,他的眼睛又流露出 可怕的仇恨的表情。
司汤达是一个独立的、独创的、性情热 烈的人,他把我行我素作为幸福的第一 条件。不让自己被人识破,从而超然离 群,给他带来莫大的满足,用贺拉斯的 一句话,“我憎恶并回避无知的俗人”。 司汤达把道德行为理解为:对自己产生 痛苦或不便,但对别人有利的行为。
“巴尔扎克是《人间喜剧》诸多人 物中最奇特、最有趣、最浪漫、也 最富诗意的一个”
勃兰兑斯在《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中这样描 写巴尔扎克:“他是个中等身材的人,体格 魁梧,双肩开阔,晚年有点肥胖。他的颈脖 健壮、厚实,白皙有如女性,是他值得骄傲 的地方。头发又黑又粗,粗得像马尾的鬃毛; 那双眼睛像一对黑宝石那样闪闪发光——那 是驯狮者的眼睛,这种眼睛能透过房屋的墙 壁看见里面发生的一切,能透过人的肌体, 洞察人的肺腑,像阅读一本打开的书。”
《人间喜剧》的艺术特色
1、在巴尔扎克的作品中,每一个人,甚 至看门女人都有天才。所有心灵都充塞着 意志。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一种占主导的 激情。借用一句话来概括巴尔扎克笔下人 物的魅力“一个生命都牵涉到一种燃烧”。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间喜剧》的艺术特色
2、巴尔扎克作为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 学“真正的代表”,他提出了当时最全 面、最系统的现实主义观点,在欧洲文 学史上他是第一个把小说看成有自身目 的、规律和方法的文学形式的小说家。
《红与黑》主题的现实性与政治性
1、小说的副标题为“1830年纪事”:不 仅小说的中心情节是根据真人真事艺术 加工而成,小说中大量的章节都涉及当 时政界、军界和天主教会的活动; 2、1830年代的法国是一个无比动荡的时 代,大革命的激情、拿破仑的辉煌、王 政的复辟、教会的黑暗……无一不使小 说带有强烈的政治关怀。
《红与黑》
于连站在最大的岩石上,双目仰望苍 穹……他望着老鹰们在天空静悄悄地画 了无数的大圆圈。于连的眼睛机械地随 着鹫鹰转动,这猛禽飞翔起来那种有力 的安谧的活动在于连心里留下深刻的印 象。他羡慕这种力量,他羡慕这种孤独, 这是拿破仑的命运,难道有一天这也会 是他自己的命运吗?
巴尔扎克(1799—1850)
司汤达故居
阿里果· 贝尔 米兰人 写作 过 恋爱过 生 活过
走近司汤达
三个关键词: “现实主义作家” “拿破仑情结” “意大利性格”
早期创作以游记、传记和艺术史为主
1、1815—1817年,发表了 《意大利绘画史》等关于音乐、 美术、文化方面的著作; 2、1817—1837年,完成《拿 破仑传》; 3、1821—1830年是司汤达一 生最辉煌的时期……
《爱情论》(1822年)
这是一部研究爱情心理的著作;在 此,他把爱情分为“激情的爱”、 “趣味的爱”、“虚荣的爱”、 “肉欲的爱”四种,并高度肯定了 “激情的爱”;这为作家以后在他 的小说中描写爱情故事奠定了理论 基础。
《拉辛与莎士比亚》(1823—1825)
“历史上一切伟大的作家都是 自己时代的‘浪漫主义者’, 因为他们都以天才之笔写出 了自己时代的风貌”。
1. 反映了1825年—1830年王政复辟后
期法国社会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
2.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唯利是图
的社会风气。
3.写出了王政复辟时期青年一代的不 幸命运,表现了强烈的反社会倾向。
《红与黑》的经典意义:于连
1、从文化——哲学的层面:于连以 生命为代价的对自由的追求(人身自 由、心灵自由、人格自由); 2、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于连所承 载的丰富的人性(在“理”、 “情”、“欲”的不同层次冲突着 的永恒的人性); 3、对于连性格形成的系统论阐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