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物谷生命科学产业园规划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生物科技企业】北大生物谷施工组织设计

【生物科技企业】北大生物谷施工组织设计

(生物科技行业)北大生物谷施工组织设计目录1工程概况 (2)2组织机构 (2)3制作、安装主要机具计划 (5)4幕墙加工制作 (7)5施工前期准备 (9)6幕墙安装施工及技术措施方案 (11)7点驳接玻璃幕墙制作、安装施工及技术方案 (12)8特种工序作业 (14)9工期保证措施 (14)10质量保证体系 (14)11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方案 (14)12成品保护措施及成品清洁 (14)13工程项目部工作要点 (14)附表一施工进度计划表 (16)1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1.1.1工程名称:深圳北大生物谷幕墙工程。

1.1.2工程地址:深圳市高新科技园北区科苑路北。

1.1.3工程规模:主楼高96M、七层的写字楼,培训中心及连廊,玻璃、铝板幕墙面积约10000m2。

1.1.4主要功能:高级写字楼、培训中心。

1.1.5发展商:深圳市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1.1.6总承包商:江苏一建。

1.1.7设计单位: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深圳。

1.1.8施工单位:深圳市蛇口瑞华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1.2.材料产品说明1.2.1铝型材玻璃幕墙骨架及格栅选用亚洲铝厂生产铝合金热挤压型材,型材表面进行阳极氧化,氧化膜厚度级别不小于15µm,质量符合国家标准GB/T5237-93有关规定。

1.2.2玻璃主楼外弧隐框玻璃幕墙采用国产6mm浅灰色钢化镀膜玻璃、主楼内弧明框玻璃幕墙采用国产6mm钢化白玻、主楼圆弧钢结构点式幕墙采用12mm钢化热弯白玻、主楼首层全玻幕墙采用12mm钢化白玻;培训中心明框玻璃幕墙采用12mm钢化白玻、培训中心隐框玻璃光棚采用浅灰色6+12A+5+0.76+5mm中空夹胶玻璃;通廊采用8+0.76+6mm浅灰色热弯夹胶玻璃。

1.2.3铝板主楼屋面造型选用4mm复合板和2mm穿孔单层铝板吊顶,培训中心屋面采用3mm曲面单层铝板,连廊铝板幕墙采用3mm单层铝板。

1.2.4胶幕墙结构胶和候胶选用美国DOWCORNING产品。

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

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

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DY04-06地块项目用地建设监管协议书前言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是以生物为主导产业的生态科技小城,交通推行“停车+换乘”的绿色发展模式。

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DY04-06地块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是以交通服务功能为主导,同时兼具区域商业、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交通综合体,是区域重要的交通换乘节点。

为建立高效、便捷的多模式一体化交通体系,提高出行效率,尽快形成组织城市功能的核心,通过本项目的商业价值,吸引社会企业承担交通服务设施、配套宿舍及服务设施的开发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本,降低政府投资压力,依托综合体开发打造高品质、标志性城市门户地区,带动土地及产业发展。

为加强本项目的建设、移交等环节的监管,根据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相关规划要求和大鹏新区管委会有关规定,制定本监管协议书。

本协议所称的“公共交通设施及服务用房”,包括公交首末站、公共小汽车停车场、自行车停车场和相关交通设施。

甲方(监管方):深圳市大鹏新区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指挥部办公室,法定代表人:,职务:,身份证号码:;地址:,电话:乙方(竞得人):,法定代表人:,职务:,身份证号码:;地址:,电话:为切实履行《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DY04-06地块土地使用权出让公告》(深土交告字(2017)号)要求,保证本项目既定目标的实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着平等、友好、诚信的原则,甲、乙双方经充分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地块基本情况1.1 用地面积及建设指标本项目总用地面积37237.87平方米。

本项目计容建筑面积为149000平方米,其中交通设施9480平方米(含公交首末站管理用房2500平方米、充电站800平方米等);商业69000平方米(包括商业建筑20000平方米、办公25000平方米、酒店24000平方米);宿舍60000平方米;配套服务设施10220平方米(含邮政支局1500平方米、通信机楼3000平方米、公厕120平方米、产业服务中心5000平方米、综合管廊监控中心600平方米);物业管理用房300平方米。

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整体规划设计常见问题及设计思路和要点

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整体规划设计常见问题及设计思路和要点

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整体规划设计常见问题及设计思路和要点产业定位和功能设计是生物医药产业园在整体规划设计中需重点解决两大问题,目前大量生物医药产业园在产业定位过程中主要存在定位雷同、主导产业不清晰、缺乏园区特色等问题,规划设计则常常存在“重造型、轻功能”,忽视功能规划设计和基础配套问题,不符合生物医药企业空间使用需求,往往造成资源浪费。

本文将从生物医药产业园整体规划设计常见问题、规划设计思路及要点进行系统解析。

01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整体规划设计常见问题通过大量案例来看,生物医药产业园在规划设计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有:1、不是专业的生物医药园区,产业定位不明确2、园区内人物流道路规划混乱,没有严格分开,存在交叉污染风险。

3、园区没有双电源、电力负荷不足、缺少工业蒸汽和冷水,没有三废处理尤其污水处理系统、没有统一危废收集。

4、部分园区厂房建筑物没有按照生物医药厂房的要求设计,内部不规则形状,空间利用率低,很难进行研发生产的合作布局。

5、客梯、货梯、样本梯、废物梯没有分开设置,人物流交叉,且与园区人物流道路不匹配,容易产生交叉污染。

6、送/排风管井设置太小,没办法设计每一楼层的生物安全排风设施。

7、工艺管井设计太少,不利于冷水、热水、真空、空压、工艺管道、废水管道、强电、弱电的分管并布置。

8、局部建筑承重不足,楼板类型不能开孔开洞,外窗外墙类型不适合空调机组取新风,没有设备吊装口。

9、层高不够,研发实验室、定制化实验室及公共服务平台都需要洁净区域。

02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整体规划设计思路1、明确细分产业定位。

2、明确用地性质。

3、在用地控制指标内进行园区布局与园区概念设计。

4、根据产品细分领域、基本工艺要求进行建筑及园区布局调整。

5、确定园区概念设计平面布局及效果图,需满足《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总图运输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抗震规范》。

6、单体设计,包括人物流、长x宽、层高、层数、建筑、结构等。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B7生物医药产业园设计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B7生物医药产业园设计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B7生物医药产业园设计樊廷福【摘要】结合工作实践,对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B7生物医药产业园设计进行了总结,分别阐述了该项目的基础处理方法和地上结构选型及做法,归纳了设计经验,并提出了一些指导性建议。

%Combining with the author's own working practice,this thesis summarizes the design of B7 bio-medicine industry park in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ical development zone,respectively describes foundation treatment methods and ground structure selection and methods,and then outlines design experiences,as well as some guiding proposals.【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1(037)035【总页数】3页(P11-13)【关键词】产业园;平板式筏形基础;支撑;空中连廊【作者】樊廷福【作者单位】北京经济技术投资开发总公司,北京10017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41 工程概况B7生物医药产业园位于北京市亦庄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内,是开发区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作为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项目的载体,要通过园区的建设,打造国际水平、国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完善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链、促进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树立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形象。

本项目的目标是为开发区生物医药科技型企业和海外学人提供发展空间;打造开发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为入区的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企业服务,为他们提供一个更理想的产业环境和工作环境;聚集开发区生物医药外包企业,做大做强开发区的生物医药服务外包行业。

最新生命科学产业园规划

最新生命科学产业园规划

交通分钟
ARCHITECTURE 建筑篇
方案设计
SCHEMATIC DESIGN
/乞;'二 .,...........
y : 三
俨 L( L.

毡,
/f :伊 .• .



OPTION 1
立面做法1
立面做法2
立面做法3
E王三5
垂直绿化
自然通风
开放空间
国际生物谷生命科学严业园
PROJECT STATUS 项目概述
区位
区位 本项目位于深圳市东南部,大鹏新区葵涌街道。距离深圳市区约 75 分钟车程。与项目距离较近
的城市次中心主要有盐田中心、龙岗中心、坪山新区中心等,车程均在半小时左右,距离大亚 湾中心约一个小时左右车程。今后随着规划的外环快速路的建成,项目与坪山新区以及惠州的 联系将更为方便。
Classics programme in order biological sciences of the double helix as a design motif and landscape system of unified planning parks and facades form combines the concept of green building and eco-technology organic aesthetics, order of reconstructing the Park, improves the spatial qualities of the Park in order to attract more of a crowd.
Research
研发
园区活力区域 A LIVELY CITY REGION

深圳国际生物谷生命科学产业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广州中撰咨询

深圳国际生物谷生命科学产业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广州中撰咨询

深圳国际生物谷生命科学产业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典型案例·仅供参考)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广州目录第一章深圳国际生物谷生命科学产业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概论 (1)一、深圳国际生物谷生命科学产业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二、深圳国际生物谷生命科学产业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编制单位 (1)三、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1)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2)(一)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2)(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2)(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4)五、研究的主要过程 (5)六、深圳国际生物谷生命科学产业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6)七、深圳国际生物谷生命科学产业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总投资估算 (6)八、工艺技术装备方案的选择 (6)九、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6)十、研究结论 (7)十一、深圳国际生物谷生命科学产业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9)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9)第二章深圳国际生物谷生命科学产业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产品说明 (15)第三章深圳国际生物谷生命科学产业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市场分析预测 (16)第四章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16)一、厂址的选择原则 (16)二、厂址选择方案 (17)四、选址用地权属性质类别及占地面积 (17)五、项目用地利用指标 (17)项目占地及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18)六、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19)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20)一、建设内容 (20)(一)土建工程 (20)(二)设备购置 (21)二、建设规模 (21)第六章原辅材料供应及基本生产条件 (21)一、原辅材料供应条件 (21)(一)主要原辅材料供应 (21)(二)原辅材料来源 (22)原辅材料及能源供应情况一览表 (22)二、基本生产条件 (23)第七章工程技术方案 (24)一、工艺技术方案的选用原则 (24)二、工艺技术方案 (25)(一)工艺技术来源及特点 (26)(二)技术保障措施 (26)(三)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26)深圳国际生物谷生命科学产业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生产工艺流程示意简图 (26)三、设备的选择 (27)(一)设备配置原则 (27)(二)设备配置方案 (28)主要设备投资明细表 (29)第八章环境保护 (29)一、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30)二、污染物的来源 (31)(一)深圳国际生物谷生命科学产业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期污染源 (32)(二)深圳国际生物谷生命科学产业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运营期污染源 (32)三、污染物的治理 (32)(一)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及治理措施 (32)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对策 (33)2、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对策 (36)3、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对策 (38)4、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对策 (39)5、施工建议及要求 (40)施工期间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一览表 (42)(二)项目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及治理措施 (43)1、废水的治理 (43)办公及生活废水处理流程图 (43)生活及办公废水治理效果比较一览表 (44)生活及办公废水治理效果一览表 (44)2、固体废弃物的治理措施及排放分析 (44)3、噪声治理措施及排放分析 (46)主要噪声源治理情况一览表 (47)四、环境保护投资分析 (47)(一)环境保护设施投资 (47)(二)环境效益分析 (48)五、厂区绿化工程 (48)六、清洁生产 (49)七、环境保护结论 (49)施工期主要污染物产生、排放及预期效果一览表 (51)第九章项目节能分析 (52)一、项目建设的节能原则 (52)二、设计依据及用能标准 (52)(一)节能政策依据 (52)(二)国家及省、市节能目标 (53)(三)行业标准、规范、技术规定和技术指导 (54)三、项目节能背景分析 (54)四、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56)(一)主要耗能装置及能耗种类和数量 (56)1、主要耗能装置 (56)2、主要能耗种类及数量 (56)项目综合用能测算一览表 (57)(二)单位产品能耗指标测算 (57)单位能耗估算一览表 (58)五、项目用能品种选择的可靠性分析 (59)六、工艺设备节能措施 (59)七、电力节能措施 (60)八、节水措施 (61)九、项目运营期节能原则 (61)十、运营期主要节能措施 (62)十一、能源管理 (63)(一)管理组织和制度 (63)(二)能源计量管理 (64)十二、节能建议及效果分析 (64)(一)节能建议 (64)(二)节能效果分析 (65)第十章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和劳动定员 (65)一、组织机构 (65)二、工作制度 (66)三、劳动定员 (66)四、人员培训 (67)(一)人员技术水平与要求 (67)(二)培训规划建议 (67)第十一章深圳国际生物谷生命科学产业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8)一、投资估算依据和说明 (68)(一)编制依据 (68)(二)投资费用分析 (70)(三)工程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 (70)1、设备投资估算 (70)2、土建投资估算 (71)3、其它费用 (71)4、工程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 (7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71)5、铺底流动资金估算 (72)铺底流动资金估算一览表 (72)6、深圳国际生物谷生命科学产业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总投资估算 (73)总投资构成分析一览表 (73)二、资金筹措 (74)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74)三、深圳国际生物谷生命科学产业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资金使用计划 (75)资金使用计划与运用表 (75)第十二章经济评价 (76)一、经济评价的依据和范围 (76)二、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77)三、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78)(一)销售收入估算 (78)产品销售收入及税金估算一览表 (78)(二)综合总成本估算 (7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79)(三)利润总额估算 (80)(四)所得税及税后利润 (80)(五)项目投资收益率测算 (80)项目综合损益表 (81)四、财务分析 (82)财务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 (83)财务现金流量表(固定投资) (85)五、不确定性分析 (86)盈亏平衡分析表 (87)六、敏感性分析 (88)单因素敏感性分析表 (89)第十三章深圳国际生物谷生命科学产业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综合评价 (89)第一章项目概论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项目名称:深圳国际生物谷生命科学产业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投资建设项目2、项目建设性质:新建3、项目编制单位: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4、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5、注册资金:500万元人民币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编制单位1、编制单位: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三、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对该深圳国际生物谷生命科学产业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所涉及的主要问题,例如:资源条件、原辅材料、燃料和动力的供应、交通运输条件、建厂规模、投资规模、生产工艺和设备选型、产品类别、项目节能技术和措施、环境影响评价和劳动卫生保障等,从技术、经济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调查研究。

深圳国际生物谷总体发展规划

深圳国际生物谷总体发展规划
坚持大健康服务。围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健康需求,推进医疗模式由重治轻防向防治并重转变,打造预防为主、科学干预、经济可行、高效便捷、惠及大众的健康服务新模式,进一步推动生物前沿科技成果广泛应用,有效促进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环境安全,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四)战略定位。
生物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区。充分对接深圳国家基因库、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及生命科学研究平台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坚持开放合作,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和创新团队,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研究型医学中心,着力探索建立与大科学、大数据相适应的科研教育机构,集聚全球优质创新资源,形成完善的生物科技创新生态体系。
——生物产业增加值达800亿元,形成显着的引领示范效应。
——建立全球最大的基因诊断平台、生物样品和细胞库;集聚10家以上高水平医学机构、3家以上特色学院,新建3家以上国家级研究平台;探索建立中国生物科技联合高等研究院。
——初步形成系列化、可推广的新一代生物科技人才培养机制与规范化的教学体系,具有每年生物科技及相关领域百名博士、千名硕士的培养能力,在站博士后400名以上,吸引若干诺贝尔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千人计划等高端人才团队落户,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人才。
5.创新发展环境日益完善。
30多年来,深圳出台了自主创新、新兴产业发展、高端人才引进、创业投资等一系列规划和政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创新政策法规体系。率先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官产学研资介紧密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形成了覆盖创新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融合,营造了激发创新活力的生态环境,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企业创新从模仿追随向源头引领攀升,知识及技术创新从分离式向聚合式迈进,产学研联盟促进创新从单兵式向协同式转变。2012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81%,超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水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40.3%,连续9年居全国首位。深圳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在探索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

国内外相关园区简介

国内外相关园区简介

在实际运营管理中,政府极少 参与,主要由该园区的“协同 组合”负责管理。协同组合的 理事会,是该园区最高管理机 构。理事会成员分别由区内每 个企业的理事长担任。另外园 区还设有事务局。这种协同组
(5)园区成功因素
合自我管理园区的形式,极大
地节约了政府管理成本,也有
神户医疗城是日本政府为了灾后重建所组建的一个项目,它的成功主要源效于地:密一切、了政园府区的内扶管持理、组引织导与民
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掌 握核心技术,提高产品 附加值。
规划用地(四至范围)
紫竹B块:东至莲花路、南至铁 路、西至河界、北至放鹤路,规 划面积1平方公里(1500亩),已 规划使用0.4平方公里(600亩) 。规划0.2平方公里(300亩)用 于生物医药产业研发。
东至莲花南路、南至放鹤路(新 闵铁路)、西至莘奉金高速公路 、北至六磊塘,规划面积4.58平 方公里,已开发3.2平方公里。规 划0.67平方公里(1000亩)用于 生物医药项目。
神户医疗产业园定位于三个
(核4)心园板区块运:营医管疗理机器开发、 药品临床研究和再生医疗的 神临户床产应业用园。由日本国中央政府 、神户市政府和20家民间企业
域的企业和团体已在岛上扎根。
共同出资102亿日元成立“协
同组合”来负责运营管理。但
(3)园区规划
围绕产业园的定位,该产 业园建立了尖端的医疗中 心、再生科学综合研究中 心、医疗产业支援中心和 培训中心等大楼。
非盈利。机构“三角科学园基金会”负 责管理和指导园区,基金会的理事会 是由政府,大学,企业等各方代表11 人组成。科技园采用非营利的基金会
姆郡内,是被指定为科学研究区
来运作,鼓励三所著名研究型大学与
(SRP),在这个区域内,建筑面

现代高新生物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及景观设计浅析——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制药产业加速器项目为例

现代高新生物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及景观设计浅析——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制药产业加速器项目为例

现代高新生物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及景观设计浅析——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制药产业加速器项目为例摘要随着高新生物科技的兴起和发展,高新生物产业园的建设日益增长。

因为其独特的生产场地和流线需求,同时需满足高新科研人才的生产生活需求。

在产城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生物科技园去的功能空间逻辑也从对立向复合型混合配置发展,因此对于园区空间的营造,应注重研发生产和生活空间的融合共生。

高新生物园区的规划设计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专项规划设计课题。

关键词:高新生物产业园规划原则景观设计植物设计1、项目解读1.1区位分析项目位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位于成都市双流区,剑南大道与生物城中路交叉口,交通便利。

成都国际生物城起步区位于生物城核心区毗邻剑南大道,功能集总部商务、研发生产、生活配套于一体。

1.2 建筑解读1.2.1 建筑产品类型按场地、园区功能需求和建筑技术经济指标的要求,划分出研发车间楼、倒班房和厂房。

分出研发车间楼、倒班房和厂房。

结合景观带,置入停车楼、员工餐厅动力站、商业核等功能,定位了产业园的高端属性。

1.2.2场地布局由于成都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将可能产生污染的厂房区布置在南侧,形成以中央东西向经过带划分为南侧标准厂房区和北侧研发区的总体布局。

1.23 建筑语汇虚实结合的立面造型突出园区的现代科技感,通过架空栈道将各个功能空间串联为有机整体,并与建筑的垂直交通连接形成立体交通网络系统, 构成极具活力的产业空间联系骨架。

2、生物科技加速器设计趋势研究在产城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生物科技园去的功能空间逻辑也从对立向复合型混合配置发展,因此对于园区空间的营造,应注重研发生产和生活空间的融合共生。

2.1立体化的公共空间网络在产业园中,通过空中连廊、屋顶平台等产业园内部的空中步行系统将各个功能空间串联为有机整体,并与建筑的垂直交通连接形成立体交通网络系统。

构成极具活力的产业空间骨架。

2.2以立体绿化串联绿谷在中央景观带增设立体慢行系统,串联园区各个功能空间,面向中央景观带的建筑立面打造丰富的垂直绿化,与景观带和功能配套功能共同构成园区的“生命绿谷”3、总体规划3.1规划构思:生命绿谷设计以“生命绿谷”为核心整合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

《全球生物谷(三亚)项目(二期)控制性 详细规划》(批后公布稿)

《全球生物谷(三亚)项目(二期)控制性 详细规划》(批后公布稿)

《全球生物谷(三亚)项目(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后公布稿)一、编制背景三亚崖州湾兼具区位便利、气候适宜、种质资源政策与科研机构加持等优势,经专家多次调研后选址牛腊水库周边建设“生物谷”,作为南繁科技城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一城一基地”)的重要构成,承接由中转基地引入的动植物种质资源,通过科研平台与繁育基地建设,进行畜禽、热带植物等具有地域性、战略性的种质资源的繁育与研究,实现科研攻关与产业应用在三亚的落地与延伸,从而提升国家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的全球竞争力。

为加快推动项目能落地实施,创新资源集聚,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打造三亚新兴产业链,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启动对生物谷产业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研究,并组织编制《全球生物谷(三亚)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三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布局做支撑。

二、规划范围生物谷项目位于崖州湾科技城开发边界以北,牛腊水库南北两侧,东至天指岭山脊,北至白石岭山脊,西至立村,南至马鞍岭山脊和新村所围合的区域,规划面积约11.5平方公里。

三亚市拟建的第二绕城高速横穿而过,其中高速公路以南部分面积6.8平方公里,以北部分4.7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为二期,面积9.26平方公里。

图1生物谷区位图图2生物谷影像图三、产业发展规划(一)产业发展定位生物谷将以种质资源为基础,拓展种质研究、生命科学、高效农业等特色产业方向,打造国际级特色合作示范区。

(二)产业发展方向动物谷产业定位:建设国家标准的以猪猴为核心的动物种质资源中心,配合水产和畜禽种质改良,以一流科研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实现以基础研究到商业化的全覆盖。

动物谷产业体系:以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为产业基础,以生物科研为产业核心,把握农业和医药的特色产业机遇,逐步拓展产业延伸功能。

植物谷产业定位:建设高品质的植物种质资源中心,以跨学科的创新平台为依托,实现以农业为核心多种产业相关联的产业生态体系。

植物谷产业体系:以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为产业基础,以植物育种改良为产业核心,拓展膳食、医药、日化等关联产业圈层。

中关村国际生命医疗园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中关村国际生命医疗园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市政用地的位置在原控规基础上加以调整,除污水处理设施仍位于地块 B-1 的西北角外,将能源 中心和其他辅助设施用地移到 B-5 用地内,从而避开原生湿地,并减小了市政管线的长度。原控规公 交首末站和轻轨交通换乘站位于生命科学园东路与玉河南路的交口处,其废气的排放,噪声的污染对 协和医科大学的医疗环境干扰较大,而且对立交路口的交通压力也很大。规划方案将两站南移,减轻 对 单 幅 立 交 路 口 的 交 通 压 力 ,减 少 对 协 和 医 院 的 环 境 干 扰 ,也 使 园 区 内 公 共 交 通 的 换 乘 线 路 更 加 顺 畅 。 此调整方案得到了公交公司及市交管局等部门的认可,同时与昌平轻轨筹建办协商,认为此站点南移 后,与北清路站之间距离超过一公里,满足轻轨设站要求。
三、功能定位与规划目标 1.功能定位 中关村国际生命医疗园由北京协和医学中心、北大国际医院、公共服务和市政配套等几大功能组 成,是面向全国疑难重症患者、国内外各层次人群的国内一流、国际标准并具东方特色的医院群,形 成医疗、产业结合的专业园区。 园区建设达到一流技术、一流科技、一流环境、一流硬件、一流管理,全方位、高标准的建设目 标,通过具体实施实现为社会提供“可享受”的医疗服务,以及为 2008 年奥运会提供医疗保障。 2.规划目标 (1) 中关村国际生命医疗园将利用北京大学、中国医科院现有高水平的医疗、教学、科研资源, 实现首都范围内的医疗资源优势重组。 (2) 构建国内高水平、设施好、发展潜力大的医学、教育、科研、健康、产业协调平台,形成北 京现代化医疗服务的窗口。 (3) 以疾病研究为中心,建设国家级的医药高科技创新基地,使首都成为国家医药科技的“龙头”, 促进北京生物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

七、总体布局: 1.规划结构:
在布局上,北大国际医院的 A-2 地块,协和医学中心的 A-4 地块,医疗配套设施的 A-3 地块形成 医疗功能区。A-5 的公共配套设施用地,位于医疗功能区的核心地带,与医疗功能区共同形成用地北侧 的医疗用地,将医疗园主体地位予以突出。产业用地分布于地块南侧。为了增强生命园一、二期的联 系,在 B-6a 和 B-6c 两块产业用地之间增加可移动的绿化带 B-6b,使园区的绿"肺"成开放的形态,使 园区景观向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一期延伸。考虑到未来产业用地开发的可操作性,绿化带 B-6b 的具体位 置可在 B-6 用地范围内进行调整。

生命科技产业园区项目开发模式

生命科技产业园区项目开发模式

生命科技产业园区项目土地开发模式目录一、项目开发背景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三、园区功能划分四、项目合作开发模式五、项目招商政策六、政府优惠政策一、项目开发背景1、人类生命科学产业将主导21世纪上半叶世界的发展人类对物质本质和生命奥秘的探索,构成了科学及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近20 年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世界各国医疗业、制药业、农业、环保等行业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国生物技术产品销售额已从1986年的2.6 亿元人民币上升到2000 年的200 亿元人民币,15年增长了76倍。

预测显示:到2005年,生命科学产业的世界市场规模将达2500亿美元;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欧盟第六个科研计划框架(2003至2008年)也把生命科学列于七大优先领域之首。

国家科技部有关专家指出:相对于当前的"信息产业","生命科技产业"将取其而代之,成为21世纪上半叶的主导产业。

2、"生命科技产业"与海南省、三亚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原则高度吻合"环境保护"作为海南经济之"本",海南省、三亚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规划及产业政策都将其放在了本地区区域产业规划与发展的首位;因此,三亚南山地区在进行工业园区产业定位及抉择时将遵循政府相关产业规划及政策的要求--即"始终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发展资源型、环保型新兴工业,不搞环境污染、资源破坏、低水平重复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同时,三亚市作为经济后发展城市,在经济结构与产业抉择上有条件汲取发达国家(地区)的经验教训,在更高的发展平台上实现"后工业化"产业的"跨越式"升级,从而达成后发优势。

而"生命科技产业"正是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无)污染的新型产业。

3、三亚市城市定位与"生命科技产业"特点相一致(1)三亚市"健康"、"休闲"的城市定位:作为三亚"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总体定位的补充与延展,围绕发展与丰富"旅游"这一城市主导产业,三亚市进一步提出了建成"健康之都"、"休闲之都"及"会展中心"、"购物中心"和"时尚中心"(即"一市、两都、三中心")的城市定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