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下道德与法治第2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下道德与法治第2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与法律同行》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我们与法律息息相关,需要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法律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对社会的维护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我们与法律》的相关内容,对法律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七年级的学生对法律的理解更深入,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的法律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我们与法律息息相关。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维护法律的权威。
3.引导学生理解法律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对社会的维护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意义。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制作PPT,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如生活中的纠纷,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例如,甲和乙因为一件小事发生纠纷,最后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了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法律,这个纠纷该如何解决?2.呈现(10分钟)呈现更多类似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法律在这些案例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与法律息息相关,需要遵守法律。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案例,分析法律在这个案例中的作用。
要求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10分钟)针对每个小组的汇报,进行点评,总结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意义。
5.拓展(10分钟)讨论:法律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作用。
让学生举例说明法律如何保障公民的权利,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1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2.引导学生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学会用合法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愿望。
3.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树立法律信仰,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守捍卫者。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依法办事。
难点:以实际行动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人违了法,犯了罪,却茫然不知;还有些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非法侵害,却无动于衷,这都与其不知法、不懂法有直接的联系。
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更好地守法,我们应通过学习了解法律的规定,做到知法于心,与法同行。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一、自主预习。
(一)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二)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三)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四)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五)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
小宇的爸•爸原来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因债务问题,公司宣布破产,多年的积蓄化为乌有。
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小宇的爸彩常常酗酒,每次喝醉后,就拿小宇的妈妈出气,非鸟即打每当小宇哭着恳求爸∙爸不要打妈妈时,爸爸就冲小宇撒气,一天,小宇放学回到家,爸爸又喝得酩酊大醉,对小宇的妈码破口大骂,小宇很害怕……。
你认为小宇应该怎么做?为什么?学生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小宇家的事,探讨:(―)你认为小宇应该怎么做?为什么?交流点拨:小宇应该找到社区或当地政府,由他们出面劝说并制止爸爸的暴行,也可请求法律援助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妈妈的合法权益。
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12.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也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13. 法律救济:法律救济是指通过法律手段对受到侵犯的权益进行恢复和补救。
14. 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是指国家为经济困难或特殊群体的公民提供法律帮助和服务。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法律的具体规定和条文感到困惑,难以理解法律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此外,他们可能对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存在疑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互动环节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和选择权,经营者不得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以保障消费者权益。
(3)劳动合同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益和报酬权益。
(4)环境保护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企业和个人应当遵守环保法规,保护环境,不得破坏生态环境。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开始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了解了基本的法律概念,如法律的定义、特征和作用。他们可能已经学习过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例如刑法、民法等,并对这些法律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此外,学生可能还掌握了一些道德规范,如诚信、公平等。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针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案例、故事等形式进行学习。在学习能力方面,他们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在学习风格上,他们更倾向于通过互动和参与式的方式来学习。
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第 2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素养目标】1.通过交流法治中国的建设,体会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政治认同)2.通观点辨析,掌握依法办事的要求,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法律观念)3.通过观看视频以及自主学习,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责任意识)【教学重、难点】1.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2.做到尊重法律、维护法律,合理表达诉求【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根据青少年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选取歌曲、图片及视频等,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
2.问题讨论法——结合情景创设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典型案例法——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典型案例,通过思考、讨论,从而树立法治观念,并内化为自身素质。
【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导入歌曲欣赏——《大家都守法》。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那这首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歌词?【我们都守法,幸福又安康】【学生回答】老师抓住要点,出示本节学习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第二框《我们与法律同行》【设计意图】播放歌曲,渲染气氛,为导入新课做好铺垫环节二:讲授新课探究一:树立法治意识活动一:感受法治的作用师: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具备哪些法律素质,才能成为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呢?这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到的内容。
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镜头下法治中国建设新气象的四幅图片。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是十八大习主席提出的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新16个字方针。
请同学们运用你的经验,结合四幅图片,说一说:这些做法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积极作用?(你也可以挑选其中的一幅图片来说说它的作用?)生: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的幸福。
【设计意图】本活动帮助学生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角度,感受法治的作用,思考在建设法治中国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与法律同行》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我们与法律息息相关,我们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的作用,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的认识较片面,理解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我们与法律息息相关。
2.培养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我们与法律息息相关。
2.难点:培养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制作PPT,展示案例和相关知识点。
3.准备时间:约1课时(45分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与法律相关的场景,如法庭、警察等,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典型案例,如盗窃、诈骗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出维护权益的方法。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巩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0.2我们与法律同行》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内容主要包括: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何维护法律尊严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但对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法制观念较为淡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遵守法律,自觉维护法律尊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学会维护法律尊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自觉维护法律尊严。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看法。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场景,让学生参与体验。
3.准备教学PPT,辅助讲解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如交通规则、校规等,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法律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看法。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4.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4.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4.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法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更多地关注自我。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法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但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力和理解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境模拟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3.准备情境模拟材料,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法律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图片,如法庭、警察等,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如青少年犯罪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谈谈自己对法律的认识,以及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我们与法律同行》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一篇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以及我们与法律的关系,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对法律的认识相对较浅薄。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法律的概念和作用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教师需要运用生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理解法律的作用。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使他们在生活中能自觉遵守法律。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的作用。
2.学生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的作用。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
3.情境模拟法: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培养他们遵守法律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设计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
3.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图片,如法院、警察等,引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对法律有什么认识?”让学生自由发言,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如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接着讲解法律的作用,如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等。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个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
学生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案例,也可以自己寻找实例。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与法律同行》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公民与法律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使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法律的必要性,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他们对法律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进一步了解法律的概念、作用以及公民与法律的关系,从而提高法治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公民与法律的关系,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公民与法律的关系。
3.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使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公民与法律的关系。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法律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和实例。
2.制作PPT,展示教材内容和案例。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情景模拟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法律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法律?法律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公民与法律的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方面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行为是否合法,阐述理由。
小组成员共同归纳出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4.巩固(5分钟)提问:让学生回答法律的作用、公民与法律的关系以及如何做到遵纪守法。
我们与法律同行-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
我们与法律同行-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法律是保障社会和个人利益的重要手段;2.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和作用;3.知道自己应当遵守法律,了解面对违法状况时应该采取的正确行动。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法律•通过提供一系列明确规定,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活动。
•是人民群众通过立法机关制定和修改的,是对社会公正、正义等要求的反映。
•法律的制定、实施和遵守是全体公民应尽的义务。
2. 法律的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依法治国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刑相当原则•法无授权不可为原则•无罪推定原则•参与过程原则3. 法律的作用•维护正义•约束行为•保护权益•解决纠纷•改革进步4. 遵守法律的重要性•依法行事是全体公民应尽的义务。
•依法行事符合人类文明与社会发展规律。
•依法行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
•依法行事是公民的基本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等方式,引发学生对“法律”这个主题的兴趣,并分享个人的经验和感受。
例如,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以及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2. 讲授环节1.授课教师简要介绍什么是法律,以及法律的作用和原则。
2.授课教师向学生介绍依法行事的重要性,全面了解并掌握的重要性。
3.对于法律作用的介绍,应用案例,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怎样依法行事,并如何避免法律风险。
4.授课教师向学生介绍法律的不同种类,如:刑法、民法、商法等。
让学生受益更多,从而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正确的立法。
3. 复习与巩固环节1.制定在日常生活中依法行事的守则和活动,如在交通中行人不走马路等等。
2.回顾在相应的环境下,如何做出正确的法律决策,并总结法律实践经验和体会。
3.学生应当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了解法律的实际应用,创立自己的警觉性,避免法律风险。
四、教学评价掌握法律基本概念、原则以及作用等的能力,了解相应的法律模式和方法,并在实践中应用法律知识,能够正确解决法律问题,有比较好的法律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及其重要性;2. 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和内容;3.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守法意识;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道德与法治教材;2. 多媒体设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并带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讲解我国的法律体系、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内容,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刑法》等。
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解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小组合作探究(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组发放一份案例,要求他们根据案例中的具体情况,讨论出案件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
教师在一旁引导和帮助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 分组分享(15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或者对结果进行补充,形成良好的学习互动氛围。
5. 全班总结(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案件中出现的一些普遍存在的违法行为和应对方法。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6. 课堂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结合家庭、学校或社会中的实际情况,写一篇关于守法与违法的小议论文,并在下节课上交。
总结反思:通过这堂课的设计,我发现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积极思考问题,合作探究。
他们在分享环节中,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逐渐形成了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部分学生在总结环节中提出了与案例相关的其他问题,说明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进一步思考。
然而,在课堂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有个别学生表现较为被动,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
其次,部分学生在写作环节时表达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更多的写作指导和练习。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与法律同行》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课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每个人的保护作用,以及如何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实际运用可能还不够了解。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遇到过一些法律问题,但未必能明确认识到这些问题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理解法律的重要性,提高法治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每个人的保护作用。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3.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学生如何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法治意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情境模拟法: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法律的作用,增强法治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讨论。
2.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3.准备时间安排,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图片,如警察、法庭、律师等,引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对法律有什么认识?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让学生自由发言,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案例,了解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提问:“案例中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法律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与法同行主题班会教案(优秀3篇)
与法同行主题班会教案(优秀3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征文,肯定对各类征文都很熟悉吧,征文一般都具有精彩的开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怎么写征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作者勤劳的编辑帮大家整编的与法同行主题班会教案(优秀3篇),仅供参考。
与法同行主题班会教案篇一主题:与法同行,健康成长时间:20xx.12.10地点:教室班级活动目的:通过这次班会活动,使学生了解与青少年有关的法律法规,目的就是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同时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违法。
使学生养成自学遵守法律法规,培养他们运用法律的能力。
活动准备:PPT及普法宣传教育片活动过程一、主持人开场白,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二、欣赏《小明和你一起来学法》教育片。
三、主持人:当代青少年有着明显的优点与缺点:优点:当前的青少年人群往往表现出极强的个性,勇往直前,对新事物接受快,崇拜英雄人物,富有创新精神,可塑性较强。
缺点:当前的青少年人群往往表现出极强的个性,他们考虑问题往往带有片面性和偏执性,处理问题时也易盲目、冲动、不计后果,社会责任感相对欠缺。
四、学生观看一组犯罪数据,让同学们谈谈哪些行为属于不良的行为?1、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2、给出一些日常的不良行为,并让学生进行分类。
五、两个青少年犯罪的案例。
1、学生看两个青少年犯罪的案例;2、主持人引导同学谈谈感想。
六、主持人:如果我们因触犯了法律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我们会伤害了谁?1、对方2、家长3、亲人4、学校、老师和朋友5、社会秩序6、较主要伤害了自己。
七、主持人:为了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让我们健康成长,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做好自我预防,切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八、青少年犯罪之前都会有一些征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青少年犯罪的十大征兆:九、主持人: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许多时候是由于我们的不懂法、不知法造成了犯罪,因此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就十分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呢?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矫治1、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预防和矫治犯罪的基础。
中学思政课“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设计
中学思政课“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使学生能够自觉地遵守法律。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定义、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作用。
2. 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法律保护公民权益、法律维护社会秩序、法律规范行为。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阐述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法律案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学思政课教材》相关章节。
2. 案例材料:收集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案例。
3.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讲解法律的定义、特征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
3. 分析法律与生活的关系:阐述法律对公民权益的保护、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对行为的规范。
4.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法律的关系,讨论法律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法律案例,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法律的作用,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小组活动。
2. 学生理解度: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评估学生对法律概念和案例分析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书面作业中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七、作业设计2.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研究一个法律话题,如知识产权、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并准备一份报告。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与法律同行》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我们既是法律的受益者,也是法律的执行者。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力量,从而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提高法律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学生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法律的力量。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模拟生活中的法律场景,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PPT,用于展示和讲解。
3.准备法律知识问答道具,用于巩固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案例内容可以是:某学生因为违反校规校纪,被学校给予处分。
让学生思考:这个处分是否合法?学生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法律?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与生活的关系。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既是保护自己的武器,也是约束自己的规则。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案例,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遵守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法律知识问答环节,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10.4.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教学目标】知道学会依法办事的原因,定义以及怎样依法办事;懂得要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定义及作为青少年应怎样推进法治中国的做法;知道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通过对学会依法办事的原因,知道依法办事的定义及怎样依法办事;明白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懂得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知道作为青少年也是法治中国的推动者;通过用法律知识分析简单的案例,培养学生判断思维能力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法律信仰,学会依法办事。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依法办事。
教学难点:树立法律信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中国抗疫情》谈一谈:从中得出什么感悟?教师总结:全国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作为现代公民要树立法律意识,并自觉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怎样依法办事、怎样肃立法律信仰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树立法治意识活动一:名言举例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
——卢梭思考: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思考:法治意识的内涵是什么?知识点:1.法治意识的内涵是什么?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2.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1.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
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
2.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3.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4.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活动二:抗疫中的中国民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公安民警以生命践行使命,用热血铸就警魂:在抗疫一线,他们与医护工作者并肩战斗;在社区村组,他们昼夜坚守;在国门口岸,他们严防风险输入……广大公安民警、辅警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坚守岗位、英勇奋战,筑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铜墙铁壁。
《我们与法律同行》精品教案
《我们与法律同行》精品教案教案:《我们与法律同行》一、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2.掌握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3.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2.掌握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
三、教学准备1.课件;2.视频资源。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如停车时要遵守交通规则、购物时要保留发票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法律规定的作用。
2.提出问题(10分钟)提问:“你们觉得法律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
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到法律是社会规范的总称,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手段。
3.探究法律的定义和作用(20分钟)通过课件和视频资源,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包括以下内容:(1)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政权制定和保障的一切社会规范的统称,是国家行政、立法和司法机关所公布和实施的行为规范。
(2)法律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调整社会关系、推动社会进步等。
4.学习法律常识(3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包括以下内容:(1)法律的分类:宪法、刑法、民法、经济法等。
(2)违法行为:盗窃、抢劫、诈骗等。
(3)法律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等。
(4)法律的适用: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要遵守法律。
5.案例分析(15分钟)选择一个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同时,鼓励学生积累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6.总结归纳(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内容,总结法律的定义、作用和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
同时,向学生强调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增强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能力。
五、课堂作业要求学生以“我与法律同行”为题,写一篇文章,介绍他们在生活中如何遵守法律,并思考为什么要遵守法律。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了解了法律的定义和作用,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
中学思政课“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设计
中学思政课“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设计第一章:法律的含义与作用1.1 导入:通过讲解法律的概念,使学生理解法律的基本含义。
1.2 教学内容:介绍法律的特点、作用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1.3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讨论法律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法律的作用。
第二章:宪法与国家法律体系2.1 导入:通过讲解宪法的地位,使学生了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介绍国家法律体系的构成,让学生了解各种法律法规的关系。
2.3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宪法与其他法律法规的联系与区别。
2.4 课后作业:让学生查找一部自己感兴趣的法律法规,了解其内容并简要介绍给他人。
第三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3.1 导入:通过讲解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概念,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3.2 教学内容:介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让学生知道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义务。
3.3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学会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第四章:法律与道德的关系4.1 导入:通过讲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使学生理解法律与道德的相互补充。
4.2 教学内容:介绍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让学生知道法律与道德在社会中的共同作用。
4.3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法律与道德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第五章:法治观念与法律意识5.1 导入:通过讲解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的概念,使学生了解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5.2 教学内容:介绍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如何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5.3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第六章:法律遵守与法律保护6.1 导入:通过讲解法律遵守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遵守法律的意义。
6.2 教学内容:介绍如何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益,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
6.3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和维护自己的法律权益。
法律与我们同行主题班会教案
法律与我们同行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法律,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
2.了解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是否存在违法的情况,并学会规避和纠正。
3.通过班会活动,增强班级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形成班级凝聚力。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法律介绍法律的概念和基本特征,重点强调其制定、宣布和执行规范性行为的特点。
2. 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介绍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人民权益方面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树立法律意识,了解依法行事的重要性。
3. 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通过案例分析,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规避和纠正违法行为,并引导学生正视自己可能面临的风险,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
4. 班级互动环节借助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加强班级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友谊,形成班级凝聚力。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通过PPT等教学工具,对案例进行分析、解读,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法律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结合生活实例,剖析涉及法律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答疑。
3.小组讨论法: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讨论与交流,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思维。
四、教学流程时间内容08:00-08:10 班级集合,主持人开场08:10-08:30 什么是法律08:30-08:50 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08:50-09:10 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09:10-09:30 班级互动环节09:30-09:40 主持人总结09:40-09:50 班级合影,班会结束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引导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注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疑问和困惑。
2.案例分析:通过应用知识进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3.互动环节:培养班级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谅解。
六、教学建议1.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与学生对话互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和看法,提高教学效果。
2.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课题】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十课法律伴我成长第二框题《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材分析】本框包括“学会依法办事”和“我们与法律同行”两目。
引导学生学会依法办事和树立法治信仰等方面,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后面继续学习法律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处在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形成,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影响自身的成长。
我国虽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措施,但在社会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依然存在,未成年人需要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使青少年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尊崇公序良俗,牢固树立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着力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是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历史重任的需要。
【课标依据】“成长中的我”中“心中有法”部分“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律信仰,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2.知道依法办事的要求;3.理解树立法律信仰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依法办事。
难点:以实际行动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扞卫法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教学仪器】多媒体教学设备及PPT软件【教学准备】预习,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前车司机斑马线礼让行人惨被后车司机打。
思考:被打司机是怎么做的这事例告诉我们,遇事怎样处理纠纷和矛盾点拨: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人违了法,犯了罪,却茫然不知;还有一些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非法侵害,却无动于衷,这都与其不知法、不懂法有直接的联系。
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更好地守法,我们应通过学习了解法律的规定,做到知法于心,与法同行。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
法律保障我们的幸福生活。
法律的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二、我们与法律同行互动探究:板块一:学会依法办事【探究分享】晓程该怎样做请从下面的做法中选择并说明理由。
A.据理力争,勇敢搏斗,把钱抢回来。
B.他很害怕,谁也不说。
C.暂时忍耐,事后告诉父母或立即报警。
D.找几个好朋友,把这两名男生打一顿。
E.吃亏了,抢比他还小的同学的钱。
思考:为什么不能采取除C以外的方法点拨:A、我们要珍爱生命,善于保护自己。
B、忍气吞声,只会助长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更大的侵害,也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D、E、采取打击报复的行为,可能会伤害他人的合法权益,自己也可能触犯法律,受到法律的制裁。
要树立法律意识,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C、事后要立即告诉父母、老师、学校或报警。
因为我们应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逐渐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的扞卫者。
教师小结:(一)学会依法办事1.学法、知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律信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法律,会与什么后果。
2.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3.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扞卫者。
互动探究板块二:(二)树立法律信仰活动二:名言赏析: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
——卢梭说一说:卢梭的名言对你有什么启发点拨: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扞卫法律。
要树立法律信仰,当法律至上成为我们的真诚信仰时,法治精神就会铭刻在我们心中。
教师小结:1.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及内涵活动:以案悟理“110吗我们撞坏了路灯……”蔡女士与丈夫清晨驾车去接一位朋友,倒车时不慎撞坏街边一盏路灯,但没人看见。
送走朋友后,他们立即返回事发现场,在寻找路灯管理单位未果的情况下拨打了110。
之后,经巡警指点,夫妇俩先到街道办事处了解到管理单位,再联系问清了具体负责的公司,然后主动上门赔偿,并谢绝了公司因感动于他们的自觉精神提出的折价意见,照4980元的灯价加安装费全额赔付。
这个案例哪些是道德行为哪些是法律行为说明了道德与法律有什么关系点拨: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
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教师小结:2.依法办事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活动:探究升华以下这些法律规定,你自觉遵守了吗怎样才能更好地遵守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教育法第四十三条)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环境保护法第四款)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第一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要努力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学习法律方面,我打算在遵守法律方面,我打算在依法维权方面,我打算……点拨: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教师小结:3.青少年要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成为法治中国的参与者与推动者【复习巩固】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1)依法办事(2)树立法律信仰(3)提高道德水平2.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某校在深化校园创建活动中,要求学生树立法治意识,维护法律权威。
下列同学们的行为,符合这一要求的有①按照交通标志骑自行车②打听同学的秘密并到处传播③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④破坏路灯和座椅等公共设施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2.“河流虽急,沿着河槽走;人虽众多,守着法律走”这句话提示我们A、爱护河流,保护河流B、自尊自信,学会坚强C、依法律己,依法做事D、调控情绪,品味生活3.生活在法治国家里,公民就要、①树立法治观念,做懂法的人②维护法律尊严。
做守法的人③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做护法的人④宣传法律知识,做普法的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 ①②③④4.某农民工为讨要万余元工钱爬上一工地80米高的塔吊。
无论民警怎么劝说,他都执意要看到钱才肯下来。
经过两个小时的僵持,直到民警拿来1.2万元现金,他才从塔吊上下来。
因扰乱公共秩序,被警方行政拘留。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只要能讨回薪水,违法也无所谓B、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的合法诉求和愿望C、公民要依法办事D、触犯法律,要承担相应的后果5.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
这一观点强调A、法律要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B、树立法律信仰是法治力量之源C、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D、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则6.某市地铁正式运营前夕,市轨道公司就《某市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征求意见稿正式公布,开始广泛征集市民意见。
你认为下列意见应该点赞的是A、可以带宠物狗上车,只要给它买票就行B、可以随便吃东西,只要把垃圾带走就行C、可以在座位上躺坐卧,只要我舒服就行D、遵守乘车秩序,维护公共安全7.下列属于树立法律信仰的行为有、①严格执法,不徇私情②维护权益,以暴制暴③低碳节俭,绿色出行④举报违法,扞卫法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①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②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③就能杜绝违法行为④就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③二、简答题:1.右边漫画反映了什么如何做一个文明的旅游者答案:旅游中乱涂乱画的不文明行为。
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
尊重旅游地的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
从小事做起,不乱丢垃圾、不乱涂乱画、不乱攀乱爬;在公共场所不高声呐喊,不做有损国家形象的事等。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的十六字方针,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1)查一查:我国的立法机关是什么(2)说一说: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作用(3)公民守法,公民应该怎么做答案:(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2)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尊严;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维护社会公平等;(3)公民要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树立法律信仰,增强法律意识等。
【作业布置】一、书面作业1.怎样做到依法办事1)学法、知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律信仰。
2)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3)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2.怎样理解树立法律信仰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共同的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扞卫法律。
当法律至上成为我们的真诚信仰时,法治精神就会铭刻在我们心中。
3.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
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二、完成基础训练P76-80页内容【板书设计】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二、我们与法律同行(一)学会依法办事1.学法、知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律信仰。
2.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3.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二)树立法律信仰1.正确理解树立法律信仰2.提高道德水平3.做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教学反思】1.因为法治的重要性,教材中前面有涉及,所以在此处教学设计中就忽略了一些环节,直接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晓程被抢钱”来分析引导学习“依法办事”。
2.树立法律信仰的理论性较强,教师可以用较为通俗的话语进行引导,“树立法律信仰简单地说就是把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转化为我们的自觉行动,即我们做任何事时都要想到法律”,学生更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