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的评析与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的评析与认识
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服务,这是学术界公认的高等学校三大社会职能(以下统称“三大职能”)。随着世界和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等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高等学校从社会的边缘逐渐走向了社会的中心,社会对高等学校提出的要求更为多样和复杂,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学者提出高等学校新的社会职能。然而,这些说法能否作为高等学校的新职能?我们又应该如何判断与认识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笔者尝试从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对新职能提法的评析入手,就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请教于同行。
一、厘清两组常常混淆的概念
为了便于分析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的新说法,首先必须明晰两组常常混淆的概念,即功能与职能、高等教育功能与高等学校职能。
1﹒功能与职能
《辞海》对“功能”的解释是:(1)事功和能力;(2)功效、作用,多指器官和机件而言;(3)同“结构”相对,指有特定结构的事物或系统在内部和外部的联系和关系中表现出来的特性和能力。在社会学中,它是指一种社会现象对于一个它所属的更为广大的体系来说所具有的被断定的客观结果。职能,《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人、事物、机构应有的作用、功能”。从上面的概念界定可分析得出,功能是指有机体或事物系统本身所具有的能力、功效和作用,是相对系统结构而言,是指系统结构在客观上起作用,具有客观性。职能是组织、机构或事物应尽的职责和应发挥的作用,是指组织机构应该达到的作用,具有主观性。所以说,高等学校才有职能,高等教育只有功能。几乎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功能。通俗来说,职能就是“应为”的能力,功能是“实为”的能力,潜能是“尚为”的能力。在性质上,职能本身只有大小之别而无好坏之分,功能则无论对内对外都具有正负之分。
2﹒高等教育功能与高等学校职能
高等教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具有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两个基本功能,即主体功能与社会功能。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高等教育活动对社会进步和发展各个方面所发挥的效应或作用,主要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
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是高等学校作为一种社会机构,依据社会分工所应该承担的作用和能力。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高校应该做什么,二是做到什么程度。
此外,一些学者在论述高等学校社会职能时,有时还提到基本职能与社会职能这两个概念。其实,职能就是针对社会而言的,职能指的就是社会职能,基本职能就是基本的社会职能。高等学校基本的社会职能就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这是社会其他机构所不可替代的。如果没有这一职能,高校就不再是高校,而是科研机构或是服务中心了。不管哪个国家哪个历史时期,这一基本职能是不可改变的。
从概念分析可以看出,高等学校社会职能反映的是高等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因而,在对高等学校的各种新职能提法进行分析时,就要以高等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作为逻辑起点,从高等学校具有的作用和社会对高等学校的客观要求的结合点出发,并以高等学校的职能演变历史与现状作为分析的实践基础。
二、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的历史演变过程
高等学校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为社会服务这三大职能,这种看法已得到普遍的认可。一般认为,12世纪的中世纪大学与现代大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学、萨拉尔诺大学和法国的巴黎大学。中世纪大学主要的任务是培养训练有素的官吏、通晓教义的神职人员、懂得法理的律师和法官、精通医术的医生,办学活动主要是围绕正统观点的讲授、学习和讨论的教学活动。这些特点决定了中世纪大学的职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
中世纪大学产生以后直到19世纪前,高等学校的发展是比较缓
慢的,一直沿袭着既定的模式与方向。到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创立了柏林大学,强调人的发展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大学实现这一目的的唯一途径是通过研究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真理的好奇心和方法,使他们在科学探索中完成自我发展。柏林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洪堡“通过研究进行教学”的思想和“教学与研究统一”的原则。在教学内容上注意学术研究方法的传递与指导,在教学方法上首创了研究班的形式。科学研究正式进入大学,开始了大学现代化的进程。继柏林大学之后,德国其他大学也纷纷将教学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柏林大学的创立标志着大学开始具有了第二个社会职能——发展科学的职能。
德国大学改革波及其它欧洲国家,也在美国引起较大反响。19世纪中后叶,美国发展了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1862年林肯总统签署了著名的《莫里尔法案》,一批与当时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赠地学院”陆续建立起来。这些赠地学院将美国人的“求实精神”注入高校的办学思想与实践之中,形成了美国高校独特的风格,引起了高等学校第三职能的发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康乃尔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康乃尔大学提出“适于所有目的”的课程思想,开出众多的学科课程。威斯康星大学则建立了推广教学中心、实验室为社会服务,成了“州的智囊”,大学成为政治、社会和工业立法以及科学与高等教育民主化的实验站。第三职能的出现标志着高校从传统的束缚下解放出来,高校的活动开始越过围墙,遍及社会。当然,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还只是刚刚开始,直接为社会服务真正成为世界上众多国家高等学校的新职能要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从其演变过程可以看出,高等学校三大职能是世界高等教育数百年发展历史的产物。三大职能变化的原因,从内部因素来说,一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提出的要求,从培养绅士、律师、医生、牧师的封闭象牙塔,到高校与社会经济发生联系,社会不满足于高校的现状,对其提出新的要求,高校的职能才开始变化。二是高校的内在要求。
高校要在高水平上传授知识与训练学生能力,就必须开展科学研究,发现真理、传授真理和应用真理是密不可分的,三者的紧密结合就是高校的内在逻辑要求。而从外部因素来看,人们承认并在实践中紧紧抓住这三大职能作为高校必不可少的任务,是因为三大职能历经了长期的历史检验,既是任何一所高等学校在社会中应该发挥的作用,同时也是社会对高校提出的要求,对高校具有普适性。
三、高等学校新职能的主要说法及其评析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的转变,高等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高等学校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了社会中心,社会对高等学校提出的要求必将更为多样和复杂,高等学校是否已经产生了除上述公认的三大职能以外的新职能?学界对新职能的各种说法纷纭繁多,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一是国际合作。陈昌贵教授提出国际合作作为高等学校的第四职能,认为国际合作作为第四职能,是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对高等学校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大学在世界各国经济和科技日趋国际化的历史潮流中应当和能够扮演的角色。他认为,把国际合作列为高校第四职能,除了社会和高校发展的迫切需要以外,主要是要强调对高校地位和作用的进一步提升,以增强高校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及对国际合作工作的重视程度。
二是创造新职业。朱国仁博士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三大职能的趋势走向是“三位一体”,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将产生一种新职能,即创造新职业,认为这种新职能的产生,是高校原有职能变化的结果。他认为,这种新职能的产生是高校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依靠自身的知识优势,将新知识迅速转化为新产品,从而形成新职业。
三是引领创新文化。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指出,引领创新文化是大学的第四大职能,国家将充分发挥大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文化引领作用。他认为大学可通过继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并传播先进外来文化、创造并培育时代的新型文化等方式来体现自身的引领